CN117606578A -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06578A
CN117606578A CN202311573415.3A CN202311573415A CN117606578A CN 117606578 A CN117606578 A CN 117606578A CN 202311573415 A CN202311573415 A CN 202311573415A CN 117606578 A CN117606578 A CN 117606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as
flow
calibration
flow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34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剑锋
陈信坛
陈晓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heji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heji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heji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hejia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34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06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06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6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2Compensating or correcting for variations in pressure, density or temperature
    • G01F15/04Compensating or correcting for variations in pressure, density or temperature of gases to be measur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包括: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是许多关键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能源管理、化学工业、环境监测和实验室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然而,准确测量气体流量面临着多项技术挑战。气体的物理性质使其在温度变化时发生热膨胀或冷缩,从而影响其体积和流速。这种现象使得在温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准确测量流量变得复杂。除了温度外,其他环境参数如压力、湿度也会影响气体的流动特性。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维持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一项挑战。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设备的长期使用,流量测量设备可能会出现性能偏差,因此需要定期校准。然而,确定何时进行校准以及如何准确执行校准操作是一项技术挑战。随着工业过程的复杂化和对数据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单纯依赖传统的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如何有效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以及如何准确预测基于环境变化的流量变化,成为了关键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下,传统的手动监测和校准方法逐渐显得低效和落后。如何实现流量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是当前的技术难题。因此,气体流量测量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准确测量和预测气体流量,同时提高测量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保障工业过程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合规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主要包括:
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气体的实时温度数据,采用数据采集***,连续记录传感器提供的气体温度数据;通过传感器数据获取每个温度数据点的时间戳,并对获取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整理;根据历史气体温度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预测气体温度数据的趋势,确定温度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平均值,得到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判断温度变化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操作范围;若温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则获得异常报告,包括温度变化值和时间戳。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包括:
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获取实时温度数据;对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和异常值;通过线性回归算法,使用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当前温度数据,得到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初步预测结果;通过计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得到每个数据点的预测误差,并采用计算均方误差的方法,计算整个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根据误差的分布情况,确定模型的准确性;若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分布均匀,则认为模型是准确的,若误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或分布不均,则表明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若模型需要调整,则进行参数调整,改进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改进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获得经过优化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预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包括:
使用气体温度预测模型,获取未来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气体的温度预测结果;采用理想气体定律PV=nRT,将预测的温度值代入理想气体定律,计算预期的气体体积变化,其中P是压力,V是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实时测量的气体当前压力数据;将实时测量的压力数据与预测的温度数据结合,重新计算气体体积变化;确定结合温度和压力数据后的气体体积变化的初始预测值;获取同类型气体在类似条件下的历史体积变化数据;将当前的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基于历史数据的比对,调整和校正当前的体积变化预测;持续监测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并实时更新数据,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进一步细化和更新体积变化的预测,确定最终的气体体积变化预测。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包括:
获取历史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处理初始的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设定关系模型的初始参数,预测气体的流速变化;将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的流速预测结果与实时测量的体积变化数据进行比较;若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偏差大于阈值阈值,动态调整算法中的参数;持续监控气体的体积变化和流速变化,若实际测量的体积变化或流速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阈值,使用预设的调整策略对流速预测进行修正;根据气体流速数据,使用自回归模型,评估流速变化预测的稳定性;若流速变化预测出现异常,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流速预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获取卡尔曼滤波器修正后的流速预测数据,再次进行实时监控以验证修正的有效性;若修正后的流速变化数据仍存在偏差,继续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动态调整参数,持续调整直到流速变化预测数据稳定;还包括:根据混合流体特性和实时数据调整,计算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流速。
所述根据混合流体特性和实时数据调整,计算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流速,具体包括:
根据多相流体的组合对流速的影响,建立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V=k×(woil×Voil+wwater×Vwater+wgas×Vgas),其中V代表总流速,woil是油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water是水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gas是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Voil是油的基础流速,Vwater是水的基础流速,Vgas是气体的基础流速,k是一个调整系数。分别在纯油、纯水和纯气体环境下测量基础流速Voil,Vwater,Vgas,记录各相流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流速数据。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油、水、气体,测量混合流体的总流速V。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中的系数k。在实际操作场景中,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水、气体的比例woil,wwater,wgas。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流体比例,应用调整后的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进行流速预测。根据实时和历史数据分析,动态调整k的值,以应对流体比例的变化。定期比较预测流速和实际测量流速之间的差异,评估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实施一个完善的监测***,持续获取多相流体的流速、比例和环境条件数据。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比较,持续优化预测公式。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包括:
使用传感器实时记录流体流量,采用滤波和噪声消除技术,处理获取到的流量数据;根据气体体积数据,使用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气体流速的预测值;计算实时监测到的流速与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预测的流速之间的差值;检测流速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若差值超过阈值,触发异常检测机制;根据异常检测结果,基于实时流量测量数据和分析算法,自动调整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的参数;实时更新流量测量数据,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和最新状态;对流速差值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分析,若差值保持在预设范围内,则不用调整模型参数;自动记录和存储所有流量和流速数据;还包括:根据实时环境变量和流速数据,持续优化流体流速的测量和预测过程。
所述根据实时环境变量和流速数据,持续优化流体流速的测量和预测过程,具体包括:
根据流体的密度、温度、压力,建立流速预测模型,流速预测模型公式为F=a×Db×Tc×Pd,其中F表示流速,D表示流体密度,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a,b,c,d为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参数,表示这些变量对流速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获取流体的D,T,P和实际流速F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公式中的参数a,b,c,d。实时测量D,T,P,并应用公式F=a×Db×Tc×Pd进行流速预测。记录预测流速Fpred与实际测量流速Factual之间的差异。根据Fpred与Factual之间的差异,动态调整a,b,c,d的值。持续监测环境条件及流量数据的变化。定期使用新获取的数据更新流速预测模型参数,确保模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准确有效。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定期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极端环境条件包括极端温度、高压或低压、异常湿度水平、化学或污染物。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调整模型参数,以应对极端环境情况。编制综合性能报告,总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提供基于报告的决策支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包括:
根据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包括正常流量数据、异常流量数据,若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则判断为异常流量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异常流量数据,则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或与其他传感器的读数进行对比,判断异常是否由流量测量设备的误差引起;若判断异常由设备误差导致,则获取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参数,评估其当前的工作状况;通过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历史参数数据,包括流速、温度、压力,训练多层感知器模型;通过流量测量设备持续获取到的在不同流量、温度、压力下的读数,利用预训练的多层感知器模型,评估流量测量设备输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多层感知器分析显示设备输出不稳定或不准确,设备自动进入校准,自动调整其内部参数以修正输出误差;校准完成后,设备自动返回到正常工作模式,设备继续进行流量测量和数据输出;校准后,使用设备诊断程序再次评估设备的输出数据,判断设备是否已经成功校准,若校准成功,则结束校准流程,若校准未成功,则重新校准;还包括:根据环境变化实施设备性能监测和动态校准调整。
所述根据环境变化实施设备性能监测和动态校准调整,具体包括:
通过传感器,获取不同温度、不同流体压力、不同流体类型下的流量、温度、压力数据。根据每种环境条件下获取的数据,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模型训练,识别该环境特有的数据模式和异常,确定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流量测量的影响。使用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一个基于多层感知器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特征和适应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输出,动态调整校准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的校准设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试校准后的设备,记录设备的性能数据,并与预测模型的输出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效果。持续监测设备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定期将实时数据反馈给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行模型的迭代优化。根据各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设备性能评估报告,所述设备性能评估报告包括设备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校准效果、以及任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基于性能评估报告,根据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不足,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软件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包括:
获取设备历史校准记录、流量测量数据,以及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通过自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校准频率和性能波动,识别导致校准需求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减;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构建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校准需求;输入历史校准数据和实时监测参数,训练设备校准预测模型;根据设备的流量数据和环境参数,使用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确定当前设备状态和可能的校准需求;根据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输出和实时数据分析,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并确定校准的最佳时间点;当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到设备需要校准时,自动触发校准流程,并确保校准流程符合设备的校准要求和操作规范;校准完成后,记录设备性能数据,并通过比较校准前后的流量测量准确度评估校准的效果;根据校准的结果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定期调整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包括:
获取流量测量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流量速度、流体密度、温度;若预测数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根据实时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检测设备性能的变化或识别可能的异常;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分析结果,得到一个初步的数据质量报告,该报告包括对数据一致性的评估、识别的任何异常模式、以及设备性能的整体评估;根据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设备的流速、流体密度、温度数据以及从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当前实时流速、流体密度、温度数据,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比较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确定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之间差异的分析结果,包括差异的大小、方向和可能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校准,若差异超过预定阈值,则确定需要进行校准;若确定需要校准,调用设备的校准程序,该程序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设置,以减少预测和实时数据之间的差异;应用确定的校准参数到流量测量设备;完成校准后,再次获取设备的实时流量测量数据,比较校准前后数据,评估校准效果;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根据校准后的实时数据,评估设备校准后的性能,确保所有调整都达到预期效果;持续监测流量测量设备的性能,定期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显著提升了工业和科学领域中气体流量测量的精确度和效率。它通过集成先进的温度预测模型和流量计算方法,克服了气体在温度变化下热膨胀或冷缩带来的测量挑战,确保在波动的环境条件下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预测气体的体积变化,并据此准确预测气体的流速变化,从而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提供可靠的流量数据。此外,本发明通过自动化的异常检测和校准机制,显著降低了设备维护的需要和频率,提高了操作效率。智能化的校准周期调整功能进一步优化了设备的长期性能,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工业流程的安全性和效率,还有助于实现更高的环境合规性,对于现代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101、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
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气体的实时温度数据,采用数据采集***,连续记录传感器提供的气体温度数据。通过传感器数据获取每个温度数据点的时间戳,并对获取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整理。根据历史气体温度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预测气体温度数据的趋势,确定温度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平均值,得到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判断温度变化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操作范围。若温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则获得异常报告,包括温度变化值和时间戳。
例如,温度传感器每分钟测量一次气体温度,并连续记录数据,得到在一个小时内,传感器记录了从120℃到150℃的温度变化。每个温度数据点都有一个时间戳,如12:00PM的温度是120℃,12:30PM的温度是150℃。使用过去一周的气体温度数据训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揭示出温度通常在中午时分上升,如从120℃增加到150℃。模型预测接下来几小时的温度趋势,发现预计温度将达到160℃。若反应器的安全操作温度范围是100℃到150℃,模型预测的最高温度160℃超出了这个范围。由于预测温度超出正常操作范围,***自动生成一个异常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在大约1:00PM时,温度将达到160℃,超出安全范围。
S102、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
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获取实时温度数据。对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和异常值。通过线性回归算法,使用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当前温度数据,得到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初步预测结果。通过计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得到每个数据点的预测误差,并采用计算均方误差的方法,计算整个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根据误差的分布情况,确定模型的准确性;若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分布均匀,则认为模型是准确的,若误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或分布不均,则表明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若模型需要调整,则进行参数调整,改进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改进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获得经过优化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预测结果;
例如,使用气体温度传感器测量气体的实时温度,并得到实时温度数据
[25,28,1,32,29];首先,对实时温度数据进行噪声和异常值的去除,检测到第三个数据点的温度数据为1,为异常值,将其移除。处理后的温度数据为[25,28,32,29];接下来,使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建立了如下的线性回归模型y=43x+15,其中y表示气体的热膨胀或冷缩程度,x表示温度。根据当前温度数据[25,28,32,29],得到对应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结果[1090,1219,1391,1262];接下来,计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得到每个数据点的预测误差;然后,采用计算均方误差的方法,计算整个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根据误差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气体的膨胀或冷缩程度的情况。如果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分布均匀,如均方误差小于2且误差分布在±5之内,则认为模型是准确的,如果误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或分布不均,则表明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若得到均方误差小于5,误差分布在±5之内,说明模型是准确的。如果发现模型需要调整,可以进行参数调整或算法调整,改进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改进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可以获得经过优化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预测结果。
S103、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
使用气体温度预测模型,获取未来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气体的温度预测结果。采用理想气体定律PV=nRT,将预测的温度值代入理想气体定律,计算预期的气体体积变化,其中P是压力,V是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实时测量的气体当前压力数据。将实时测量的压力数据与预测的温度数据结合,重新计算气体体积变化;确定结合温度和压力数据后的气体体积变化的初始预测值。获取同类型气体在类似条件下的历史体积变化数据。将当前的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基于历史数据的比对,调整和校正当前的体积变化预测。持续监测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并实时更新数据,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进一步细化和更新体积变化的预测,确定最终的气体体积变化预测。
例如,气体温度预测模型预测出明天此时气体的温度将从当前的27℃升高到77℃。应用理想气体定律计算体积变化:使用理想气体定律PV=nRTP。为了应用该定律,我们需要将温度从摄氏度转换为K,因为理想气体定律中的温度单位是K。转换公式为T(K)=T(℃)+273.15T(K)=T(℃)+273.15。初始温度T1=27℃=300.15K,预测温度T2=77℃=350.15K。初始条件下,压力P=1atm,物质的量n=1mol,气体常数R=0.0821L\cdotpatm/(K\cdotpmol);初始体积V1可由V1=nRT1P计算得
V1=1×0.0821×300.151≈24.65L。预测体积V2可由V2=nRT2P计算得
V2=1×0.0821×350.151≈28.75L。预测结果表明,由于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将从约24.65L增加到约28.75L。这表明气体将膨胀,体积将增加。
S104、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
获取历史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处理初始的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设定关系模型的初始参数,预测气体的流速变化。将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的流速预测结果与实时测量的体积变化数据进行比较。若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偏差大于阈值阈值,动态调整算法中的参数。持续监控气体的体积变化和流速变化,若实际测量的体积变化或流速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阈值,使用预设的调整策略对流速预测进行修正。根据气体流速数据,使用自回归模型,评估流速变化预测的稳定性。若流速变化预测出现异常,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流速预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获取卡尔曼滤波器修正后的流速预测数据,再次进行实时监控以验证修正的有效性。若修正后的流速变化数据仍存在偏差,继续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动态调整参数,持续调整直到流速变化预测数据稳定。
例如,要预测某个气体管道中气体流速的变化。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到初始参数,历史气体流速平均值为10m/s,历史体积变化平均值为5m^3/s。首先,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流速,预测值为12m/s。然后,实时测量气体管道的体积变化,得到实际值为6m^3/s。根据预设阈值,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偏差大于阈值1m/s,需要动态调整算法中的参数。接下来,持续监控气体的体积变化和流速变化。在下一个时间段,实际测量的体积变化为7m^3/s,与预测值6m^3/s之间有较大差异。根据预设的调整策略,对流速预测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预测流速为15m/s。然后,根据气体流速数据使用自回归模型评估流速变化预测的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流速预测持续稳定,获得更精细的流速变化数据。然而,在某个时间段,流速预测突然出现异常,无法稳定预测。这时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流速预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流速预测数据为18m/s。然后,再次进行实时监控以验证修正的有效性,修正后的流速变化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之间的偏差较小。如果修正后的流速变化数据仍存在偏差,继续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动态调整参数,持续调整直到流速变化预测数据稳定。
根据混合流体特性和实时数据调整,计算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流速。
根据多相流体的组合对流速的影响,建立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
V=k×(woil×Voil+wwater×Vwater+wgas×Vgas),其中V代表总流速,woil是油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water是水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gas是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Voil是油的基础流速,Vwater是水的基础流速,Vgas是气体的基础流速,k是一个调整系数。分别在纯油、纯水和纯气体环境下测量基础流速Voil,Vwater,Vgas,记录各相流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流速数据。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油、水、气体,测量混合流体的总流速V。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中的系数k。在实际操作场景中,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水、气体的比例woil,wwater,wgas。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流体比例,应用调整后的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进行流速预测。根据实时和历史数据分析,动态调整k的值,以应对流体比例的变化。定期比较预测流速和实际测量流速之间的差异,评估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实施一个完善的监测***,持续获取多相流体的流速、比例和环境条件数据。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比较,持续优化预测公式。
例如,在纯水环境下,测量到基础流速Vwater为10m/s。在纯油环境下,测量到基础流速Voil为8m/s。在纯气体环境下,测量到基础流速Vgas为6m/s。根据实验室设置中混合不同比例的油、水、气体测量到的总流速V,当woil=5,wwater=3,wgas=2时,测量到总流速V为12m/s。当woil=4,wwater=4,wgas=2时,测量到总流速V为15m/s。当woil=2,wwater=3,wgas=5时,测量到总流速V为18m/s。根据以上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公式V=k×(woil×Voil+wwater×Vwater+wgas×Vgas)中的调整系数k为9。在实际操作场景中,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水、气体的比例woil,wwater,wgas。若实时监测到的油、水、气体比例为woil=3,wwater=4,wgas=3。根据调整后的公式进行流速预测:
V=9×(3×8+4×10+3×6)=9×82=738m/s;定期比较预测流速和实际测量流速之间的差异,评估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实施一个完善的监测***,持续获取多相流体的流速、比例和环境条件数据。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比较,持续优化预测公式。
S105、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
使用传感器实时记录流体流量,采用滤波和噪声消除技术,处理获取到的流量数据。根据气体体积数据,使用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气体流速的预测值。计算实时监测到的流速与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预测的流速之间的差值。检测流速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若差值超过阈值,触发异常检测机制。根据异常检测结果,基于实时流量测量数据和分析算法,自动调整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的参数。实时更新流量测量数据,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和最新状态。对流速差值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分析,若差值保持在预设范围内,则不用调整模型参数。自动记录和存储所有流量和流速数据。
例如,有一个传感器,它实时记录一个工业管道中的气体流量。该传感器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它所测量的原始流量数据可能包含噪声,使用滤波技术,如移动平均法,处理这些数据以消除噪声。如果连续五次测量的流量值分别为100,105,98,102和99L/min,则滤波后的值为这五个数的平均值,即100.8L/min。接下来,根据气体的体积变化数据,使用一个预先建立的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来预测流速。若该模型预测在特定体积下的流速应为105L/min。然后,比较实际测量的流速100.8L/min和预测的流速105L/min,发现差值为4.2L/min。如果设定的安全阈值为5L/min,那么这个差值4.2L/min就没有超出阈值,因此不会触发异常检测机制。传感器继续记录数据,同时***实时更新流量数据。如果未来测量的差值持续保持在阈值范围内,模型参数就不需要调整。所有的流量和流速数据都被自动记录和存储,以备未来分析和参考。
根据实时环境变量和流速数据,持续优化流体流速的测量和预测过程。
根据流体的密度、温度、压力,建立流速预测模型,流速预测模型公式为F=a×Db×Tc×Pd,其中F表示流速,D表示流体密度,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a,b,c,d为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参数,表示这些变量对流速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获取流体的D,T,P和实际流速F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公式中的参数a,b,c,d。实时测量D,T,P,并应用公式F=a×Db×Tc×Pd进行流速预测。记录预测流速Fpred与实际测量流速Factual之间的差异。根据Fpred与Factual之间的差异,动态调整a,b,c,d的值。持续监测环境条件及流量数据的变化。定期使用新获取的数据更新流速预测模型参数,确保模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准确有效。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定期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极端环境条件包括极端温度、高压或低压、异常湿度水平、化学或污染物。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调整模型参数,以应对极端环境情况。编制综合性能报告,总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提供基于报告的决策支持。
例如,在一个化工厂的过程中监测气体J的流速,希望能够预测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流速的变化。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气体J的流速F测量为15m/s,密度D为0.09kg/m3。使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参数,得到结果为
a=1.2,b=1,c=-1,d=1a=1.2,b=1,c=-1,d=1。如果实验室条件变为320K和1.1atm,实时测量D,T,P,并应用公式进行流速预测,得到预测结果Fpred为16m/s。实际测量的流速Factual为15.8m/s。记录这一差异并对参数进行微调,如将a调整为1.25。持续监测环境变化,如温度和压力,并记录对应的流速。在极端条件下,如温度升至40℃和压力上升至1.5atm,重新评估模型性能。如果性能不符合预期,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编制报告,总结流速预测模型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表现。
S106、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
根据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包括正常流量数据、异常流量数据,若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则判断为异常流量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异常流量数据,则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或与其他传感器的读数进行对比,判断异常是否由流量测量设备的误差引起。若判断异常由设备误差导致,则获取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参数,评估其当前的工作状况。通过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历史参数数据,包括流速、温度、压力,训练多层感知器模型;通过流量测量设备持续获取到的在不同流量、温度、压力下的读数,利用预训练的多层感知器模型,评估流量测量设备输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多层感知器分析显示设备输出不稳定或不准确,设备自动进入校准,自动调整其内部参数以修正输出误差。校准完成后,设备自动返回到正常工作模式,设备继续进行流量测量和数据输出。校准后,使用设备诊断程序再次评估设备的输出数据,判断设备是否已经成功校准,若校准成功,则结束校准流程,若校准未成功,则重新校准。
例如,流量测量设备的预测流速为100m/s,实际测量到的流量数据为105m/s。根据设定的阈值为5m/s,差值超过阈值,表示存在数据异常,将数据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发现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其他时间点的流量数据均为100m/s,说明异常可能由设备误差引起。通过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历史参数数据,包括流速、温度、压力,训练多层感知器模型;对于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参数,可以评估其当前的工作状况。若设备的温度参数为35℃,压力参数为2MPa,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这些参数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利用预训练的多层感知器模型评估流量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根据设备持续获取到的数据,多层感知器分析显示设备输出的稳定性为98%,准确性为96%。根据多层感知器的分析结果,设备输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设备自动进入校准流程,自动调整内部参数以修正输出误差。校准完成后,使用设备诊断程序再次评估设备的输出数据。经过校准后,设备输出的数据稳定性提高到99%,准确性提高到98%。根据设备诊断程序的评估结果,设备已经成功校准,结束校准流程。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继续进行流量测量和数据输出。如果评估结果显示设备未成功校准,则重新进行校准流程。
根据环境变化实施设备性能监测和动态校准调整。
通过传感器,获取不同温度、不同流体压力、不同流体类型下的流量、温度、压力数据。根据每种环境条件下获取的数据,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模型训练,识别该环境特有的数据模式和异常,确定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流量测量的影响。使用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一个基于多层感知器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特征和适应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输出,动态调整校准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的校准设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试校准后的设备,记录设备的性能数据,并与预测模型的输出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效果。持续监测设备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定期将实时数据反馈给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行模型的迭代优化。根据各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设备性能评估报告,所述设备性能评估报告包括设备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校准效果、以及任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基于性能评估报告,根据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不足,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软件更新。
例如,通过传感器,获取不同温度、不同流体压力、不同流体类型下的流量、温度、压力数据,得到在温度为25℃,流体压力为2bar,流体类型为水的情况下,传感器测量到的流量为10L/min,温度为27℃,压力为2bar。根据每种环境条件下获取的数据,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模型训练,识别该环境特有的数据模式和异常,确定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流量测量的影响,可以发现在高温度和高压力下,流量测量值会偏大。使用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一个基于多层感知器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特征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可以学习到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流体类型下,流量、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输出,动态调整校准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当多层感知器模型输出流量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存在较大偏差时,可以自动调整传感器的校准设置。当多层感知器模型分析出在高温度和高压力环境下,传感器测量值偏大时,可以自动调整校准设置来修正偏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试校准后的设备,记录设备的性能数据,并与预测模型的输出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效果,如将校准后的设备放置在温度为30℃,流体压力为3bar,流体类型为油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并与预测模型输出的流量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效果。持续监测设备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定期将实时数据反馈给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行模型的迭代优化。每天收集设备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流体类型下的性能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更新多层感知器模型,以提高性能预测的准确性。根据各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设备性能评估报告。报告中包括设备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流体类型下的表现,校准效果,以及任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报告指出在高温度环境下,设备的流量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需要进一步改进传感器的校准策略。基于性能评估报告,根据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不足,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软件更新。根据报告指出的高温度环境下的偏差问题,进行传感器的校准或更换,并更新多层感知器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以提高性能预测的准确性。
S107、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
获取设备历史校准记录、流量测量数据,以及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通过自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校准频率和性能波动,识别导致校准需求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减。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构建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校准需求。输入历史校准数据和实时监测参数,训练设备校准预测模型。根据设备的流量数据和环境参数,使用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确定当前设备状态和可能的校准需求。根据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输出和实时数据分析,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并确定校准的最佳时间点。当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到设备需要校准时,自动触发校准流程,并确保校准流程符合设备的校准要求和操作规范。校准完成后,记录设备性能数据,并通过比较校准前后的流量测量准确度评估校准的效果。根据校准的结果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定期调整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参数。
例如,有一台流量计设备,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度。首先收集设备的历史校准记录、流量测量数据以及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历史数据中的校准频率和性能波动可以通过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校准频率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并且性能波动在校准前后保持在5%以内。接下来,需要识别导致校准需求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校准需求的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减有关,在夏季温度升高时,设备的校准需求可能会增加。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构建设备校准预测模型。输入历史校准数据和实时监测参数,训练模型以预测未来的校准需求。根据历史数据,模型可能预测在下一个季度内需要进行校准。持续监测设备的流量数据和相关环境参数,并使用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确定当前设备状态和可能的校准需求。根据设备的流量数据和温度、压力参数,模型可能判断当前设备需要进行校准。根据预测模型的输出和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并确定校准的最佳时间点。模型预测到在下个月设备需要校准,可以在最佳时间点自动触发校准流程,并确保校准符合要求和操作规范。校准完成后,记录设备性能数据,并通过比较校准前后的流量测量准确度来评估校准的效果。校准后的测量准确度提高到3%。根据校准的结果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定期调整预测模型的参数。可以根据最近一年的数据进行参数调整,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若设备的流量测量数据在过去一周中的平均值为1000L/min,而在上一次校准后的性能波动范围为50L/min。同时,环境参数中温度在过去一周中的平均值为25℃,压力在过去一周中的平均值为2bar。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在温度升高到30℃时,设备的校准需求会增加10%。根据模型预测,下一个季度内设备有50%的概率需要进行校准。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当前温度为28℃,压力为5bar,模型判断设备需要进行校准。根据最佳时间点自动触发校准流程,校准后测量准确度提高到3%。根据校准结果和设备运行数据,定期调整预测模型的参数,以提高准确性。
S108、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
获取流量测量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流量速度、流体密度、温度;若预测数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根据实时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检测设备性能的变化或识别可能的异常。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分析结果,得到一个初步的数据质量报告,该报告包括对数据一致性的评估、识别的任何异常模式、以及设备性能的整体评估。根据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设备的流速、流体密度、温度数据以及从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当前实时流速、流体密度、温度数据,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比较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确定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之间差异的分析结果,包括差异的大小、方向和可能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校准,若差异超过预定阈值,则确定需要进行校准。若确定需要校准,调用设备的校准程序,该程序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设置,以减少预测和实时数据之间的差异。应用确定的校准参数到流量测量设备。完成校准后,再次获取设备的实时流量测量数据,比较校准前后数据,评估校准效果。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根据校准后的实时数据,评估设备校准后的性能,确保所有调整都达到预期效果。持续监测流量测量设备的性能,定期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例如,获取流量测量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流量速度、流体密度、温度;若预测数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根据实时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检测设备性能的变化或识别可能的异常。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分析结果,得到一个初步的数据质量报告,该报告包括对数据一致性的评估、识别的任何异常模式、以及设备性能的整体评估。从流量测量设备获取了实时数据,流量速度:50m/s,流体密度:1000kg/m3,温度:25℃;接下来,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并构建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到的初步数据质量报告,得到数据一致性评估,根据历史数据,该实时数据与之前的数据一致。目前没有识别到任何异常模式。根据模型分析,设备性能正常。接下来,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比较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若预测数据为,流量速度:51m/s,流体密度:1001kg/m3,温度:26℃;通过分析得到的差异结果可能为,流量速度增加了1m/s,流体密度增加了1kg/m3,温度增加了1℃。实时数据与预测数据相比,流量速度、流体密度和温度均有轻微增加。环境气温升高导致流体密度和温度增加,而流量速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基于分析结果,判断设备需要进行校准,因为差异超过了预定阈值。接下来,调用设备的校准程序,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设置,以减少预测和实时数据之间的差异。完成校准后,再次获取设备的实时流量测量数据,比较校准前后数据,评估校准效果,校准后的实时数据为:流量速度:55m/s,流体密度:1005kg/m3,温度:25℃;通过对比评估,可以确定校准效果良好,预测和实时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小。最后,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根据校准后的实时数据,评估设备校准后的性能,确保所有调整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持续监测流量测量设备的性能,定期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所述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气体的当前温度,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气体的实时温度数据,采用数据采集***,连续记录传感器提供的气体温度数据;通过传感器数据获取每个温度数据点的时间戳,并对获取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整理;根据历史气体温度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气体温度预测模型,预测气体温度数据的趋势,确定温度数据中的最大和最小值以及平均值,得到温度变化的具体数值;判断温度变化是否超出预设的正常操作范围;若温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则获得异常报告,包括温度变化值和时间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基于气体温度变化数据计算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程度,包括:
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获取实时温度数据;对所述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和异常值;通过线性回归算法,使用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建立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当前温度数据,得到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初步预测结果;通过计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得到每个数据点的预测误差,并采用计算均方误差的方法,计算整个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根据误差的分布情况,确定模型的准确性;若误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分布均匀,则认为模型是准确的,若误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或分布不均,则表明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若模型需要调整,则进行参数调整,改进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根据改进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预测模型,获得经过优化后的气体热膨胀或冷缩的预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实时温度和压力监测,预测气体体积变化,包括:
使用气体温度预测模型,获取未来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气体的温度预测结果;采用理想气体定律PV=nRT,将预测的温度值代入所述理想气体定律,计算预期的气体体积变化,其中P是压力,V是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实时测量的气体当前压力数据;将实时测量的压力数据与预测的温度数据结合,重新计算气体体积变化;确定结合温度和压力数据后的气体体积变化的初始预测值;获取同类型气体在类似条件下的历史体积变化数据;将当前的预测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基于历史数据的比对,调整和校正当前的体积变化预测;持续监测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并实时更新数据,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进一步细化和更新体积变化的预测,确定最终的气体体积变化预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气体体积变化预测气体流速变化,包括:
获取历史气体流速和体积变化数据,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处理初始的体积变化数据,建立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设定关系模型的初始参数,预测气体的流速变化;将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的流速预测结果与实时测量的体积变化数据进行比较;若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偏差大于阈值阈值,动态调整算法中的参数;持续监控气体的体积变化和流速变化,若实际测量的体积变化或流速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阈值,使用预设的调整策略对流速预测进行修正;根据气体流速数据,使用自回归模型,评估流速变化预测的稳定性;若流速变化预测出现异常,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流速预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获取卡尔曼滤波器修正后的流速预测数据,再次进行实时监控以验证修正的有效性;若修正后的流速变化数据仍存在偏差,继续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动态调整参数,持续调整直到流速变化预测数据稳定;还包括:根据混合流体特性和实时数据调整,计算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流速;
所述根据混合流体特性和实时数据调整,计算和预测多相流体的流速,具体包括:根据多相流体的组合对流速的影响,建立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V=k×(woil×Voil+wwater×Vwater+wgas×Vgas),其中V代表总流速,woil是油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water是水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wgas是气体在混合物中的体积比,Voil是油的基础流速,Vwater是水的基础流速,Vgas是气体的基础流速,k是一个调整系数;分别在纯油、纯水和纯气体环境下测量基础流速Voil,Vwater,Vgas,记录各相流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流速数据;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油、水、气体,测量混合流体的总流速V;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中的系数k;在实际操作场景中,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水、气体的比例woil,wwater,wgas;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流体比例,应用调整后的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进行流速预测;根据实时和历史数据分析,动态调整k的值,以应对流体比例的变化;定期比较预测流速和实际测量流速之间的差异,评估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多相流体流速预测模型;实施一个完善的监测***,持续获取多相流体的流速、比例和环境条件数据;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比较,持续优化预测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实时的流量测量数据,计算与预测流速的差值,包括:
使用传感器实时记录流体流量,采用滤波和噪声消除技术,处理获取到的流量数据;根据气体体积数据,使用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得到气体流速的预测值;计算实时监测到的流速与通过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预测的流速之间的差值;检测流速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若差值超过阈值,触发异常检测机制;根据异常检测结果,基于实时流量测量数据和分析算法,自动调整流速和体积关系模型的参数;实时更新流量测量数据,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和最新状态;对流速差值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分析,若差值保持在预设范围内,则不用调整模型参数;自动记录和存储所有流量和流速数据;还包括:根据实时环境变量和流速数据,持续优化流体流速的测量和预测过程;
所述根据实时环境变量和流速数据,持续优化流体流速的测量和预测过程,具体包括:根据流体的密度、温度、压力,建立流速预测模型,流速预测模型公式为F=a×Db×Tc×Pd,其中F表示流速,D表示流体密度,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a,b,c,d为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参数,表示这些变量对流速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获取流体的D,T,P和实际流速F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公式中的参数a,b,c,d;实时测量D,T,P,并应用公式F=a×Db×Tc×Pd进行流速预测;记录预测流速Fpred与实际测量流速Factual之间的差异;根据Fpred与Factual之间的差异,动态调整a,b,c,d的值;持续监测环境条件及流量数据的变化;定期使用新获取的数据更新流速预测模型参数,确保模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准确有效;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定期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极端环境条件包括极端温度、高压或低压、异常湿度水平、化学或污染物;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调整模型参数,以应对极端环境情况;编制综合性能报告,总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提供基于报告的决策支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流量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稳定性评估,自动调整和校准流量测量设备,包括:
根据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包括正常流量数据和异常流量数据,若流量测量数据与预测流速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则判断为异常流量数据;若判断结果为异常流量数据,则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或与其他传感器的读数进行对比,判断异常是否由流量测量设备的误差引起;若判断异常由设备误差导致,则获取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参数,评估其当前的工作状况;通过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历史参数数据,包括流速、温度和压力,训练多层感知器模型;通过流量测量设备持续获取到的在不同流量、温度和压力下的读数,利用预训练的多层感知器模型,评估流量测量设备输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多层感知器分析显示设备输出不稳定或不准确,设备自动进入校准,自动调整其内部参数以修正输出误差;校准完成后,设备自动返回到正常工作模式,设备继续进行流量测量和数据输出;校准后,使用设备诊断程序再次评估设备的输出数据,判断设备是否已经成功校准,若校准成功,则结束校准流程,若校准未成功,则重新校准;还包括:根据环境变化实施设备性能监测和动态校准调整;
所述根据环境变化实施设备性能监测和动态校准调整,具体包括:通过传感器,获取不同温度、不同流体压力、不同流体类型下的流量、温度、压力数据;根据每种环境条件下获取的数据,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模型训练,识别该环境特有的数据模式和异常,确定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流量测量的影响;使用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一个基于多层感知器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特征和适应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输出,动态调整校准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根据多层感知器模型的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的校准设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试校准后的设备,记录设备的性能数据,并与预测模型的输出进行比较,以验证校准效果;持续监测设备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定期将实时数据反馈给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行模型的迭代优化;根据各种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设备性能评估报告,所述设备性能评估报告包括设备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校准效果、以及任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基于性能评估报告,根据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不足,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软件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历史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所述流量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包括:
获取设备历史校准记录和流量测量数据,以及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通过自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中的校准频率和性能波动,识别导致校准需求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减;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构建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校准需求;输入历史校准数据和实时监测参数,训练设备校准预测模型;根据设备的流量数据和环境参数,使用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确定当前设备状态和可能的校准需求;根据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输出和实时数据分析,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并确定校准的最佳时间点;当设备校准预测模型预测到设备需要校准时,自动触发校准流程,并确保校准流程符合设备的校准要求和操作规范;校准完成后,记录设备性能数据,并通过比较校准前后的流量测量准确度评估校准的效果;根据校准的结果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定期调整设备校准预测模型的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用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设备的流量测量校准,包括:
获取流量测量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流量速度、流体密度和温度;若预测数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根据实时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构建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检测设备性能的变化或识别可能的异常;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分析结果,得到一个初步的数据质量报告,该报告包括对数据一致性的评估、识别的任何异常模式和以及设备性能的整体评估;根据预测未来某段时间内设备的流速、流体密度、温度数据以及从流量测量设备获取的当前实时流速、流体密度和温度数据,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比较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确定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之间差异的分析结果,包括差异的大小、方向和可能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校准,若差异超过预定阈值,则确定需要进行校准;若确定需要校准,调用设备的校准程序,该程序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设备设置,以减少预测和实时数据之间的差异;应用确定的校准参数到流量测量设备;完成校准后,再次获取设备的实时流量测量数据,比较校准前后数据,评估校准效果;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根据校准后的实时数据,评估设备校准后的性能,确保所有调整都达到预期效果;持续监测流量测量设备的性能,定期使用设备性能变化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CN202311573415.3A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Pending CN117606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415.3A CN117606578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415.3A CN117606578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6578A true CN117606578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3415.3A Pending CN117606578A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065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4224A (zh) * 2024-03-04 2024-04-05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稳定性的低温***的控制方法
CN117889943A (zh) * 2024-03-13 2024-04-16 浙江维度仪表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检验方法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4224A (zh) * 2024-03-04 2024-04-05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稳定性的低温***的控制方法
CN117824224B (zh) * 2024-03-04 2024-05-28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稳定性的低温***的控制方法
CN117889943A (zh) * 2024-03-13 2024-04-16 浙江维度仪表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检验方法及***
CN117889943B (zh) * 2024-03-13 2024-05-14 浙江维度仪表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检验方法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06578A (zh) 一种智能的气体流量监测方法
KR101933234B1 (ko) 온보드 진단, 예측 및 데이터 로깅 기능을 가진 질량 유량 제어기
JP2023017888A (ja) 根本的原因分析を実行してプラントワイド操業での希少イベントの発生の予測モデルを構築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375787B (zh) 一种计量仪表运行状态在线评价方法
CN109190848B (zh) 一种基于时延预估的SCR***NO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
JP2020170003A (ja) 石油精製所における腐食を低減する方法
US20240200998A1 (en) Method, system, and medium for monitoring ultrasonic metering based on smart gas internet of things
CN116642560B (zh) 基于智慧燃气物联网的超声波燃气表计量纠正方法和***
CN117029968A (zh) 一种流量数据的诊断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835449B (zh) 一种基于压力波动快速调节流量控制器阀门的控制方法
CN117556366B (zh) 基于数据筛选的数据异常检测***及方法
CN117455242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利管理***
CN112461995A (zh) 一种预测火电厂氨逃逸的方法
KR20210137435A (ko) 산업 환경에서 에너지 소비를 평가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CN113836794B (zh) 一种软硬结合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方法
CN117871771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燃气能源监测方法
CN117871771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燃气能源监测方法
CN110750884B (zh) 通过自适应支持向量机算法即时在线仪表校验和诊断方法
CN118052082B (zh) 加热铠丝管口密封控制方法及***
CN117076260B (zh) 一种参数及设备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993226A (zh) 一种基于gbr算法的压缩空气含水量的预测方法
CN109141587B (zh) 一种流量传感器的产品质量保障方法及装置、终端、介质
CN116738859B (zh) 一种铜管在线无损寿命评估方法及***
US202303055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oactive and automated validation or corrective action with respect to online sensors
US202400198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