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3096B -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3096B
CN117563096B CN202410055654.8A CN202410055654A CN117563096B CN 117563096 B CN117563096 B CN 117563096B CN 202410055654 A CN202410055654 A CN 202410055654A CN 117563096 B CN117563096 B CN 117563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locking
catheter
locking member
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56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63096A (zh
Inventor
郭雪莲
马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00556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3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6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88Mouthpieces; Means for guiding, securing or introducing the tubes
    • A61M16/049Mouthpieces
    • A61M16/0493Mouthpieces with 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tube from damage caused by the patient's teeth, e.g. bite blo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 A61M16/0488Mouthpieces; Means for guiding, securing or introducing the tubes
    • A61M16/0497Tube stabiliz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能够互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其中第一闭合件的内部和第二闭合件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两个锁紧件在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连接后能够发生部分贴合,并在贴合部位之间形成用于导管通过的通道,基于通道的夹持作用使得导管被维持在固定装置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导管固定装置拆卸不方便、拆卸容易影响患者鼻饲管的问题。通过两侧设置可快速拆卸的锁紧件,使得拆装方便快捷,便于拆卸观察口腔情况。并且由于使用了左右两半组合的方式,从而避免采用如螺钉、螺帽等小零件,避免小零件意外掉落至患者口中。

Description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插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本发明属于IPC分类号A61M,具体涉及以气体处理法影响病人呼吸***的器械。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主要适用于具有呼吸困难、无法建立自主呼吸、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等病症的患者,为其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气管插管的主要操作方式是将专用的导管经患者的口腔进入,穿过声门***患者的气管。同时需要在患者的牙齿部位包覆设置牙垫,牙垫中间穿过导管,以防止患者咬合导管。导管置入患者气管的一端的外侧还环设有气囊,在置入导管后,通过向气囊输入空气使其膨胀,从而封闭导管与患者气管之间的缝隙。
在置入导管后,导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位移,位移具备大致两种类别,一种是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或者形变,例如患者咬管时导致导管在水平方向形变,或者患者左右晃头时导致的导管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另一种是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例如导管沿着气管轴向进行上下位移,在向下移动时,导管会更加深入气管,可能导致气管深处的组织器官受损,在向上移动时,导管可能会从气管中脱离。由于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置入导管后需要维持该状态较长一段时间,而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能够活动,因此导管在置入后的稳定性是需要保持的。现有技术设计了一些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
例如公开号为CN107847703A的现有技术提供的一款固定产品,该产品是目前一些医院使用的导管固定装置,使用方式为将面板固定至患者口部,再利用螺钉螺母的锁紧结构来将从患者口中穿出的导管固定。然而该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其具有明确的安装方向。在安装时,具有缺口的一侧必须对应患者口部,使得该装置在安装时较为不方便,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紧急插管的手术,在紧迫的时间内容易出现安装错误或者耽误安装的问题。另外,该装置靠近患者鼻部的一侧为一体连接式结构,换言之如果需要拆卸该固定装置,需要从患者的口部解下。而如果从鼻部拆卸,容易影响患者鼻部的空间,尤其如果患者正在接受鼻饲,则会与鼻饲管产生冲突,影响拆卸工作。按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将固定装置拆卸以观察情况,而如上述这种现有技术的固定装置并不方便快速安装与拆卸。另外现有技术中利用到一些细小零件作为组成部分,由于患者在插管后会保持一定的张口状态,因此若细小零件脱落,则可能落入患者口中,导致患者咳嗽、窒息。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在正确地向口腔内置入插管后,需要将插管进行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插管产生非期望的位移,从而从气管中脱出,或者防止插管位移导致患者的气管受到损伤。而固定气管插管的装置一般被称为导管固定装置。现有技术设计的导管固定装置能够较好地固定***患者口中的插管。例如公开号为CN107847703A的现有技术提供的一款气管插管固定器,其通过可以绑定设置在患者口部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允许插管通过的开口以及设置在面板上一侧位置的螺钉,组成了能够固定插管的装置,通过旋转螺钉使得螺钉向插管表面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实现将插管夹紧或者松开。然而,该装置仍然存在数个不尽如人意的缺陷,首先该装置的面板设计为非对称的形状,使得其仅能以唯一的方式设置在患者面部。面板上下具备两个边缘,在使用时,连续边缘的一端必须置于靠近鼻部的地方,具有开口边缘的一端必须置于靠近嘴部的地方,这样才能够使得患者的嘴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开口中露出,这使得操作人员为患者佩戴装置时面临更多的麻烦。其次,导管固定装置由于佩戴在靠近患者口部的位置,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少或者杜绝设计微小零件或易分离零件,以避免零件意外脱落进入患者口腔导致患者食道或者气管被堵塞,造成危险。该现有技术螺钉的设计可能会导致螺钉脱落或者配套的橡胶圈、螺帽等零件脱落至患者口中,导致人身损害。另外,该现有技术螺钉手柄设计过长,在安装固定插管时,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旋转螺钉使得其向插管移动,每次行程过长导致劳动较大,且无法满足快速固定气管插管以及快速撤出气管插管的需求。即便如该现有技术设计有快拆结构,仍然需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拧紧操作,浪费操作人员精力。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每日需要接受至少两次的口腔护理或观察,需要操作人员较为频繁地松脱和紧固气管插管,尤其是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更需要常常紧固和松脱气管插管以便于执行分泌物吸引等操作,采用该现有技术的装置会导致操作时间增多。另外,使用该现有技术对插管固定后,插管的位置即被限定而不能移动,这对于稳定插管位置确实具备有益效果。但是对于存在剧烈咳嗽的患者,由于在咳嗽过程中,气管会进行有规律的收缩、扩张动作,如果此时仍然固定插管使其不能产生任何移动,则反而会使得插管对气管造成损伤。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气管插管从患者口部滑脱,现有技术中常常通过设置额外的导管固定装置来对气管插管进行夹持。例如,公开号为CN21724605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俯卧位气管插管的固定架,包括支撑架和夹持组件,支撑架包括间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的顶端连接有支撑顶板,支撑顶板的一侧边开设有贯通的避让槽;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和夹持件,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相对的两侧面,第一夹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夹持件的一侧,第二夹持杆的另一端通过调节件连接在夹持件的另一侧。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顶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使患者的脸部通过避让槽朝下,通过第一夹持半环和第二夹持半环对气管导管进行夹持固定,避免气管导管往患者口腔外滑脱,而且通过夹持弧板和弹簧的配合对气管导管受到的挤压提供缓冲,防止将气管导管挤压变形。然而,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只能适应于俯卧插管的患者,通过固定架的夹持力来防止气管插管因俯卧状态下的重力原因发生脱落现象,由于需要克服额外的重力作用,此时俯卧姿态的夹持力相对较大,无法为气管插管提供一定的位移空间,进而使得气管插管因患者的咳嗽等非预期运动在患者的气管内产生一定的非期望位移而导致气管深处的组织器官受损。另一方面,该技术方案的固定架装置只能设置在患者的病床结构上,无法直接与患者的气管插管部分连接,从而导致其无法跟随患者进行运动,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可移动空间,无法实现良好的舒适性。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能够互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其中第一闭合件的内部和第二闭合件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两个锁紧件在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连接后能够发生部分贴合,并在贴合部位之间形成用于导管通过的通道,基于通道的夹持作用使得导管被维持在导管固定装置之间。
针对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其虽然能够实现对气管插管的固定,然而该现有技术仅存在单向的安装方式,其上下结构不对称,接近患者鼻部的一侧为一体式连接结构,使得在拆装时如果向上移动会影响患者鼻部的其他物品,例如影响鼻饲管。而根据护理要求,需要经常拆除导管固定装置以护理或者观察患者口部,因此现有技术的该种结构不方便安装和拆卸,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而本申请将主要的结构部件设置为能够左右拼接配合的闭合件,从而在安装和拆卸时,可以从患者口部的左右两侧进行,不会影响患者的鼻部或者口部的物品,提升操作便捷性。而且采用形状配合的方式来拼接闭合件,避免使用例如螺钉螺母这样的微小零件,避免了零件意外脱落落入患者口腔内的风险,同时也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地方便。两个锁紧件在闭合件拼接时形成能够夹持导管的管路通道,从而避免使用螺钉螺母这样的夹持调节方式,这样的调节方式不利于快速安装和拆卸,在使用螺钉的方案下即便设计快速拆分结构也需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拧紧工作,不利于快速安装的需求。进一步地,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两个锁紧件在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连接后能够发生部分贴合,并通过在贴合部位之间形成用于导管通过的通道以使得导管被维持在导管固定装置之间。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同时实现锁紧件的连接与导管的固定。具体地,常规的气管导管固定装置通常采用独立设置的夹持结构,其具体的夹持结构仅与气管导管接触,只能通过各自与气管导管的独立接触实现导管的固定,无法同时实现作为锁紧件的夹持结构的连接,导致其实际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相反地,本发明的两个锁紧件一方面能够在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的连接作用下实现整体装置的固定连接,由此提高该装置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之间的贴合部位容置穿过其中的气管导管结构,此时,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充当的是导管固定装置的外壳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将外壳部分安装完毕之后,其内部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能够自行以相互卡合的方式实现对气管导管的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能够采集患者是否处于咳嗽状态的数据信息,还包括与检测模块数据通信连接的处理器,在处理器基于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患者处于咳嗽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器控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以不具备沿远离彼此方向移动能力的状态转化为具备沿远离彼此方向移动的能力的状态。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处理器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定期运动对锁紧件进行调节。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防止患者的非预期运动对其插管部位产生损伤。现有技术认为固定插管的目的在于将插管定死,使得其不能产生移动,对于插管的护理要求来说,这种目的是合理的,因为插管移动会导致脱管、损伤患者气管等风险。然而,本方案发现,针对具有咳嗽情况的患者,沿用定死插管的思路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患者在产生咳嗽时,其气管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或形变,例如产生震动或者频繁的扩张收缩。而此时如果将插管定死,则相当于插管的绝对位置不变,而在气管位移或形变的作用下其相对于气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使得插管对气管产生了相对运动从而导致患者气管产生损伤。而本方案选择在检测到患者产生咳嗽时,解除或者降低对插管的夹持固定作用,从而使得插管能够随着患者咳嗽而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此时插管可以仅在板簧的作用下沿板簧弹性力的方向进行一定的晃动、移动或者扩张缩小运动,以适应于患者咳嗽时气管的位移或形变,这样可以显著减小患者咳嗽时被夹持的插管对患者的损伤。另一方面,在咳嗽的情况下,本方案也并非是完全解除对插管的夹持限制,而是继续利用弹性结构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缓冲或者阻尼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继续夹持插管的效果,防止脱管等较大位移的情况发生,换言之本申请的弹性结构并不仅是为了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插管、构建宽范围的夹持空间,还可以实现在患者产生例如咳嗽等较为规律周期性气管位移或形变变化时,满足插管能够在不至于脱出的前提下伴随该位移或形变进行一定的相适应的位移或形变,以抵消相对运动可能产生的部位损伤。
优选地,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分别通过板簧设置在第一闭合件与第二闭合件内,板簧按照能够提供对抗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沿彼此远离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在第一闭合件与第二闭合件组合的情况下,分别设置在内部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在板簧的作用下互相接触以形成管路通道。
优选地,分别设置有能够锁定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沿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自解锁组件,在需要固定导管的情况下,自解锁组件锁定以使得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不具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能力。通过在气管导管固定装置中设置调节杆等组件以实现夹持结构的锁紧与分离属于常规的设置方式。例如,公开号为CN21394185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器,包括U型底板,U型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介入反射导管定位的定位组件,U型底板上固定有两个安装座,且安装座内安装有用于调节定位组件位置的调节驱动件。该技术方案通过调节驱动件运转,带动两个L型板移动,并通过移动板的移动支撑,使得两个夹持件能够稳定地相向移动,并通过弧形夹板对导管进行夹持,从而完成对其的固定。然而,该技术方案中的调节驱动件只能通过主动调整的方式才能分别实现夹持件的锁紧与分离,即,通过调节驱动件的双向螺纹杆外端固定的转盘转动来实现对导管进行夹持与松脱的操作过程,并且该驱动件无法在患者发生咳嗽行为时实现主动调整,以使得夹持件能够对导管的夹持状态进行调节。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解锁组件能够分别控制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沿彼此远离方向上的运动。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如何根据患者的运动状态信息控制锁紧件的运动,以实现对导管锁定状态的灵活控制。具体地,本发明的两个锁紧件能够响应于自解锁组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自动做出解锁的操作。常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不单独对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进行操作,而是通过对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的整体以形状配合或磁性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此时,气管导管被由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形成的具有弹性的管路通道的内壁夹持;同时,自解锁组件提供朝向气管导管的作用力,从而确保该气管导管不会在管路通道中发生相对的位移,由此能够维持导管固定的锁紧状态。上述锁紧件的控制方式与常规的仅通过螺杆带动夹持件进行移动的方式显著不同。
优选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控制自解锁组件解除或降低对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锁定,以使得在此种情况下,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形成的管路通道能够在弹性的作用下进行扩张。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患者口腔内的牙垫,组成牙垫的部分分别连接至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在自解锁组件解除或降低对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锁定的情况下,牙垫能够伴随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彼此远离而拆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固定***,包括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的导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其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而使得医护人员掌握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患者的生命状态,第二检测模块,其被安装至导管固定装置上以检测管路通道的开合状态,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生成与导管固定装置开合情况和/或患者的生命状态相关的指令,以减少无效报警提示。
优选地,导管固定***还包括接收并执行处理器的指令的反馈模块,反馈模块根据处理器发出的指令的类型输出与导管固定装置的开合情况或患者生命状态相关的预警信息。
优选地,第二检测模块设置于第一闭合件的内部和/或第二闭合件的内部,以获取第一闭合件和第二闭合件的位置关系,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的异常生理指标的波动情况与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一闭合件与第二闭合件的开启情况吻合时,处理器控制反馈模块不发送报警提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拆分情况下不显示闭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闭合件部分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锁定元件和解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自解锁组件执行锁定和解锁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导管固定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下导管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下导管固定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闭合组件;110:第一闭合件;120:第二闭合件;200:锁紧组件;210:第一锁紧件;220:第二锁紧件;230:管路通道;300:自解锁组件;310:板簧;320:锁定元件;330:解锁元件;400:导管;500:绑定带;600:绑定扣;700:牙垫;800:第一检测模块;810:第二检测模块;820:处理器;830:反馈模块;900:导管固定装置;1000:声音监测装置;1100: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气管插管是将一种特制的导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经过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可以适应需要全身麻醉手术、自主呼吸停止或微弱、不能自主呼吸、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存在呼吸道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情况。气管插管的一般过程为:将患者调整至仰卧位,肩下垫枕使其头部后仰,使得口腔、咽喉以及气管处于同一纵轴方向;手持喉镜沿舌根***挑起会厌软骨,暴露声门;待吸气声门开放,迅速将导管400***气管内,拔出管芯,设置牙垫700;检查插管是否放置到位;检查无误后将插管与牙垫700一起固定。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在正确地向口腔内置入插管后,需要将插管进行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插管产生非期望的位移,从而从气管中脱出,或者防止插管位移导致患者的气管受到损伤。而固定气管插管的装置一般被称为导管固定装置。现有技术设计有导管固定装置,其能够较好地固定***患者口中的插管。例如公开号为CN107847703A的现有技术提供的一款气管插管固定器,其通过可以绑定设置在患者口部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上允许插管通过的开口以及设置在面板上一侧位置的螺钉,组成了能够固定插管的装置,通过旋转螺钉使得螺钉向插管表面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实现将插管夹紧或者松开。然而,该装置仍然存在数个不尽如人意的缺陷,首先该装置的面板设计为非对称的形状,使得其仅能以唯一的方式设置在患者面部。面板上下具备两个边缘,在使用时,连续边缘的一端必须置于靠近鼻部的地方,具有开口边缘的一端必须置于靠近嘴部的地方,这样才能够使得患者的嘴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开口中露出,这使得操作人员为患者佩戴装置时面临更多的麻烦。其次,导管固定装置由于佩戴在靠近患者口部的位置,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少或者杜绝设计微小零件或易分离零件,以避免零件意外脱落进入患者口腔导致患者食道或者气管被堵塞,造成危险。该现有技术螺钉的设计可能会导致螺钉脱落或者配套的橡胶圈螺帽等零件脱落至患者口中,导致人身损害。另外,该现有技术螺钉手柄设计过长,在安装固定插管时,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旋转螺钉使得其向插管移动,每次行程过长导致劳动较大,且无法满足快速固定气管插管以及快速撤出气管插管的需求。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每日需要接受至少两次的口腔护理或观察,需要操作人员较为频繁地松脱和紧固气管插管,尤其是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更需要常常紧固和松脱气管插管以便于执行分泌物吸引等操作,采用该现有技术的装置会导致操作时间增多。另外,使用该现有技术对插管固定后,插管的位置即被限定而不能移动,这对于稳定插管位置确实具备有益效果。但是对于存在剧烈咳嗽的患者,由于在咳嗽过程中,气管会进行有规律的收缩、扩张动作,如果此时仍然固定插管使其不能产生任何移动,则反而会使得插管对气管造成损伤。
现有技术提供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如公开号为CN107847703A的现有技术提出的导管固定装置),使用时规定了具体的方向(一端必须置于鼻部,另一端为口部),使用时,医护人员还需花时间调整方向,即需要将装置的一端对准鼻部,另一端对准口部,而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情况通常比较紧急,医护人员可能会将固定器装反,因此该设置不利于紧急情况。另一方面,固定器靠近鼻部的一端会阻挡鼻腔通道的开口,该种情况下不能进行鼻饲。
由于导管固定装置需要长时间佩戴于患者的口部,因此该导管固定装置的零部件应当满足数量少,固定牢靠的要求,避免复杂的零部件在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发生脱落而进入患者的口部,进而造成危险。现有技术提供的固定器包含的零部件多,操作时零件落入口腔的概率较大。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在气管插管到位后需要安置牙垫700以防止患者牙齿无意识地咬合而压扁气管导管400,本方案的牙垫700仅设置在一侧,呈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延伸至患者口腔内。优选地,牙垫700的长度较长,至少能够超过患者牙齿,优选能够延伸至患者口腔中部。本方案仅设置一侧牙垫700已经足以防止患者咬管,同时还能够减少整体装置重量。
在口插管完成的情况下,由于部分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分泌物在导管400内积聚、变干,使导管400内径变窄,甚至堵塞导管400,影响病人正常通气,易引起并发症。此外,由于设备每隔4-6小时后便需要进行声门下吸引的操作,而这样的操作通常需要拆除导管固定装置,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和拆除需要满足简便宜行的要求,以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而现有技术如上述提及的导管固定装置的螺钉的手柄太长,护理人员需要旋转螺钉以使得螺钉朝向另一端的导管移动,该设置阻碍了护理人员快速固定气道导管400或快速撤出导管400。
针对经常性发生剧烈咳嗽的患者,现有的导管固定装置并不能在发生剧烈咳嗽时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使得导管400在患者发生剧烈咳嗽时依旧处于锁紧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导管400锁紧反而会给患者带来咽喉部或气道的刮伤。
气管插管过程或后续的护理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例如咳嗽行为时,其生理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而引起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对于经常性咳嗽的患者,若每一次发生咳嗽均发出报警提示,则会显著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图3和图7所示,基于上述本方案提出一种导管固定***,其包括放置于患者口部上以固定导管400的导管固定装置900、第一检测模块800、第二检测模块810和反馈模块830。本发明模块电路关系如图6所示。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一检测模块800被安装至导管固定装置900贴近患者口腔的内侧面以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而使得医护人员掌握导管400的位置情况和患者的生命状态。第二检测模块810被安装至导管固定装置900内以检测导管保持器的开合状态。还具有处理器820和反馈模块830,处理器820可以是设置在病房内的如电脑、智能设备终端等具有数据处理计算能力的设备,其能够接收来自第一检测模块800和第二检测模块810的检测数据,且其能够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检测模块800和第二检测模块810的检测结果生成与导管固定装置900开合情况和/或患者的生命状态相关的指令,设置于导管固定装置900内的反馈模块830可接受这样的指令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医护人员,以减少无效报警提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导管固定装置900包括闭合组件100,闭合组件100构成保持部,该闭合组件100包括能够以形状配合或者磁性配合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两个闭合件是从相对于患者嘴角的左右两侧相向贴合以进行连接的,形状类似矩形。优选地,两个闭合件组合以及拆分的分界线设置在非对称轴线位置。换言之,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的形状大小可以不一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进行组合以及拆卸时,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握持闭合件进行快速的组合和拆分操作。闭合组件100作为保护内部结构的外壳,其内部设置有用于组成锁定导管400的结构的锁紧组件200,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的内部部件。闭合组件100作为外壳,可以保护内部零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例如一定程度上防水防尘,同时闭合组件100也防止内部的部件意外掉落,尤其是防止内部体积相对较小的部件意外掉落至患者口中。本方案认为,对于用至患者口部的导管保持装置,其内部结构不宜复杂、零件过多,也不宜存在体积较小的零件。为提升导管保持装置的易用、智能化,同时还要满足结构精简安全的要求,本方案选择设置作为外壳的闭合组件100。优选地,在闭合组件100用至贴合患者脸部的情况下,闭合组件100的边缘按照配合人体脸部弧形下凹的方式形成侧边弧度,其具有向中心收缩的弧度,能够适应于患者脸部的形状,不会在贴合后导致边缘翘起。如图1所示,以虚线展示了闭合组件100内部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以及与两锁紧件对应设置的自解锁组件300,自解锁组件30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4中展示的结构。
闭合组件100内可活动连接设置有锁紧组件200。本申请附图2展示了去除闭合组件100后展现出其内部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附图2所示该锁紧组件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其中,第一锁紧件210活动设置于第一闭合件110内,而第二锁紧件220活动设置于第二闭合件120内。两锁紧件能够进行彼此相对或相反的运动,以实现气管导管400锁紧或解锁。锁紧组件200和闭合组件100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具体来说,锁紧组件200是用于将气管导管400进行固定的具体装置,而闭合组件100是作为导管固定装置900的整体部件,即导管固定装置900整体上是由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二者相对卡合形成的,局部上该导管固定装置900是由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实现对气管导管400的锁紧和解锁的功能。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是磁性配合或形状配合以形成整体的,可以通过榫卯结构配合的方式进行组合。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充当的是导管固定装置900的外壳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将外壳部分安装完毕之后,其内部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能够自行以相互对接的方式对气管导管400进行固定。闭合组件100构成的保持部可以利用绑定带500和绑定扣600的组合套设至患者头部。具体地,其中一个闭合件一侧设置有绑带500,另一个闭合件的一侧设置有绑定扣600,通过绑定带500和绑定扣600的配合关系形成绑定圈,使得保持部可以套设至患者头部。
参照图1,进一步地,气管导管400能够被限定在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二者相对部分所形成的管路通道230之内,也即是说,气管导管400被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所夹持。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相对远离的一侧设置有自解锁组件300,两个锁紧件能够响应于自解锁组件300而在特定的情况下自动做出解锁的操作。常规情况下,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能够跟随着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闭合而自动对气管导管400进行固定,也即是说,操作者可以不单独对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进行操作,而是通过对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整体以形状配合或磁性配合的方式固定后,气管导管400便自行固定了。此时,气管导管400被由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形成的具有弹性的管路通道230的内壁夹持,同时,自解锁组件300提供朝向气管导管400的作用力,保证了该气管导管400并不会在管路通道230中发生相对的位移,保持着固定的状态。
参照图1,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在互相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夹持导管400的管路通道230。本方案所针对的导管400为圆柱形导管400,夹持导管400的开口需要能够将圆柱形的导管400夹持在其中。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形成开口的两个边缘分别设置为弧形,该弧形边缘被设置为具有能够增大摩擦力的结构。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下,弧形边缘具有橡胶层,粗糙橡胶能够提升与导管400接触时,对导管400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形成的开口能够稳定夹持导管400。
而当自解锁组件300达到自解锁条件时,自解锁组件300提供给锁紧组件200的作用力的方向将进行切换,使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受到的彼此贴靠的吸附力转变为使两锁紧件彼此远离的拉力。以此方式扩大管路通道230的内径,使得气管导管400在非常规状态下能够跟随患者因咳嗽等因素引发的震动而在管路通道230内进行相应的运动,进而避免擦伤或挤压患者气管。
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相对的部位设置有能够响应外界条件而进行状态切换的自解锁组件300。自解锁组件300优选为能够根据程序指令自动解除对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锁定的组件结构。在另一些替代性的实施例中,自解锁组件300也可以由人工操作来解锁,例如***设置有向人工发出提示的组件,人员在看到提示后,通过手动操作自解锁组件300的方式以将其解锁。本方案为了实现自动化程度更高、无需人工介入的锁紧件解锁之目的,优选采用能够响应指令自动解锁的组件结构。优选地,自解锁组件300为电磁铁组件结构,如图1所示,该自解锁组件300的电磁铁组件包括用于维持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锁紧状态的锁定元件320和用于将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分离的解锁元件330,锁定元件320和解锁元件330的配合能实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自动锁定和解锁。具体地,如图4所示,锁定元件320和解锁元件330均位于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相互远离的远端,其中,锁定元件320设置有若干组端部固接于闭合件上,而凸起的中部与锁紧件抵接的板簧310结构,而解锁元件330具备有至少一组成对设置的可在通电与断电条件下产生或解除磁性吸引锁定力的电磁铁,即电磁铁仅在通电时才会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优选地,同组电磁铁中的其中一块位于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远端的端面上,而另一块位于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上,且两块电磁铁相对设置,以保证两块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彼此吸引。若要实现自解锁组件300对锁紧件的解锁或锁定,仅需要控制电磁铁的电路通电或断电。具体来说,在通电的情况下,解锁元件330中同组的两块相对设置的电磁铁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从而使锁紧组件200中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彼此远离并以扩大管路通道230的方式解除导管400的锁定状态;而在断电的情况下,解锁元件330中的电磁铁不产生磁性吸引力,锁紧组件200中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在锁定元件320中板簧310的作用下保持紧密贴合,以维持导管400的锁定状态,从而实现如图5示出的锁定和解锁流程。锁定元件320与解锁元件330相邻设置,并可利用板簧310结构实现自行锁闭的功能。在该实施方式中,锁定元件320可以是弧形单片板簧310的形式,该单片板簧310的弧形顶部凸起与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的远端端面相抵接,单片板簧310的弧形两端则与第一闭合件110或第二闭合件120固定连接。板簧310的弹力大小是通过其弧形顶端的弯曲程度体现的,具体来说,当其弯曲程度变高,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变少(即板簧310舒张,表现为顶端圆弧的***程度变得明显),则其可施加给锁紧件的弹性支撑力减少,当其弯曲程度降低,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增多(即板簧310压缩,表现为顶端圆弧的变得扁平),则其可施加给锁紧件的弹性支撑力增加。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解锁元件330通电的情况下,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受到解锁元件330中相对设置的电磁铁之间的磁性吸附力而彼此远离,在此过程中板簧310被压缩,其不断累积弹性势能,并在其为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提供的弹性支撑力的大小变化至与解锁元件330提供的磁性吸附力的大小相同时停止压缩,此时自解锁组件300完成解锁;在解锁元件330断电的情况下,解锁元件330提供的磁性吸附力消失,锁定元件320能够借助板簧310的储存的弹性势能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0或第二锁紧件220复位,并使得二者的近端端面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的状态。采用板簧310结构能够避免使用普通的盘簧结构,从而避免盘簧掉落至患者口中的意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解锁元件330内的相对设置的电磁铁之间产生的磁性吸附力应当与锁定元件320内的板簧310弹性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由于电磁铁通电以产生磁性吸力的目的在于使自解锁组件300解锁从而为其中的导管400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锁定元件320的磁性吸力必定需要克服锁定元件320内的板簧310产生的弹性支撑力,才能使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彼此进行一定程度的远离。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分别对锁定元件320和解锁元件330的吸附力或支撑力的数值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定,以满足锁定和解锁功能能够正常实现。特别地,将解锁元件330设置为电磁铁组件而非永磁体目的之一在于规避产生持续性磁场。由于持续磁性的存在可能会干扰监护仪等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会对监护仪的传感器、线路和信号传输产生干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或者误判,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医护人员的判断。因此,医用设备附近使用的磁性元件应该是非永磁体的。由于解锁元件330仅是在患者咳嗽的特殊阶段短暂启用,可尽可能减小对医疗设备的干扰,保障了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如图3所示,声音监测装置1000能够被设置在牙垫700的内侧壁。在患者发生咳嗽时,声音监测装置1000能够监测到由咳嗽导致的声响,响应于该达到一定分贝阈值的声响,声音监测装置1000能够将声音信号传输给处理器820并由处理器820发送解锁指令,使得接收到解锁指令的锁紧组件200进行条件性的解锁。
该监测装置还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1100,如图3所示,加速度传感器1100也可以被设置在牙垫700的内侧壁。在患者发生咳嗽时,加速度传感器1100能够基于逻辑判断,确定装置的抖动是否达到了预设的限度,响应于符合预设限度的抖动,加速度传感器1100能够将抖动信号传输给处理器820并由处理器820发送解锁指令,使得接收到解锁指令的锁紧组件200进行条件性的解锁。由于咳嗽导致的抖动大多是短促且具有规律性的,基于咳嗽特殊的抖动频率和抖动幅度能够将患者的日常动作与咳嗽区分开来,由此能够预先设定咳嗽特有的抖动限度。
优选地,声音监测装置1000和加速度传感器1100能够被择一设置,也能够被同时设置以使得二者能以相互印证的方式提高咳嗽行为监测的准确度。
如图3所示,在采用声音监测装置1000的情况下,优选地,将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上。更为优选地,将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上靠近患者口腔内部的位置。本方案采用的声音监测装置1000不需要特别高精度,仅需要能够采集患者口腔内的声音即可。目前市面上的声音监测装置1000,例如贴片麦克风,其体积能够做到很小,仅为厘米级,也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将这种麦克风安装至牙垫700,能够采集患者口腔内的声音。本方案选择将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上,一方面是为了隔绝或降低患者口腔外部的干扰噪音,因为患者所在病房环境音嘈杂,容易导致声音监测装置1000采集过多无用的信号,影响声音信号处理,而将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能够隔绝大部分患者口腔外的噪音;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采集到咳嗽轻微的特殊患者的咳嗽声,例如一些重症患者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其咳嗽可能十分轻微,有些时候仅存在一些规律的喉部蠕动音或振动音,而没有常规意义下的咳嗽声。本***为了能够准确测定这部分特殊患者的咳嗽,选择将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上,使得本***能够更加适应于无法正常咳嗽的患者。采集声音数据后通过声音监测装置1000内的滤波器将杂音滤除,利用高通滤波器将低频噪音滤除。咳嗽声音的分析可以在智慧核心内进行,预先采集多个患者的口腔内声音,从中确定咳嗽的声音(可人工挑选),将具有咳嗽声音的短时间音频样本(例如0.7s长度样本)输入计算机,进行咳嗽声音的时频域分析,得到时域信号图谱和频域信号图谱,从图谱中提取咳嗽声音特征,将特征与时频域分析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获得咳嗽声识别模型。对于无法正常咳嗽的患者,利用同样的方法提取喉部蠕动音或振动音的特征,训练更新咳嗽识别模型。
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方案,在另一方面,给出优选的基于监测装置检测患者咳嗽控制自解锁组件300的步骤:
S1基于监测装置采集患者与咳嗽相关的信息;
S2基于数据传输将采集信息输出给外部分析装置,以确定咳嗽等级;
S3在确定咳嗽等级超出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器820启动分离程序;
S4在启动分离程序以使得锁紧件解锁后,基于监测装置当前采集的信息,确定当前的咳嗽等级,并根据咳嗽等级的升降来决定启动复位锁紧程序或报警。
监测装置采集患者咳嗽相关的信息可以是患者的咳嗽声或者因咳嗽产生的规律性抖动(以加速度变化的方式来采集)。将采集的信息以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传输至外部分析装置进行分析,此处外部分析装置可以是病房内设置的监护设备。现目前智慧医疗兴起,很多病房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监护智慧核心,通常为电脑、智能设备终端等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计算能力的设备,用于汇总病房内各项子设备的上传的信息。这些子设备可以是监护仪、检测手环等,也可以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固定***。由于本***体积、成本的原因,其处理器820不具备大量计算处理的能力,因此本方案将处理信息确定患者咳嗽等级的工作交给外部分析装置(即可以是上述的监护智慧核心)进行。外部分析装置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咳嗽等级,确定的方式可以是按照预设规则来处理信息并基于对照而确定咳嗽等级。例如从采集的声音信息中提取存在咳嗽特征声音数据,并基于音量、频率等参数确定咳嗽等级。咳嗽等级例如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阈值可以设为中度咳嗽等级,在当前确定的咳嗽等级为中度或以上时,处理器820启动分离程序。该分离程序控制自解锁组件300解除对锁紧件的锁定,从而使得导管400能够移动。执行分离程序后,检测装置持续检测当前的与咳嗽相关的信息,并上传至外部分析装置,外部分析装置持续处理信息并确定当前咳嗽等级。当确定当前咳嗽等级为轻度或者无咳嗽的情况下,处理器820执行复位锁紧,即控制自解锁组件300锁紧。当确定当前咳嗽等级持续处于重度咳嗽时,向医护人员发送报警,该报警信息可以由该外部分析装置执行,尤其是利用监护智慧核心作为外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监护智慧核心可以凭借其与护士站建立的通信连接而快速向护士站的护士报警。上述方案除了在患者产生咳嗽时为患者自动地解除导管400的锁定,以防止插管损伤患者气管之外,还避免了因导管400本身原因而造成的患者咳嗽。导管400本身置入位置不对也会导致患者不适咳嗽,这可能在导管400置入时不会被医护人员发现,因为不适感可能是延后的。而本方案能够适应于患者咳嗽而自动调节导管400的锁紧与解锁,从而使得导管400被调整至适合患者的位置。优选地,智慧核心可以是医院的HIS***或者ICU管理***,由于这些信息***的信息安全等级很高,因此处于数据安全之考虑,本***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过滤波之后通过建立加密数据传输的方式与医院的HIS***或ICU管理***通信传输,本***的处理器820可不搭载用于复杂信息处理计算的工作环境,从而能够最大可能避免病毒感染本***。而传输的原始数据具有固定的文件格式,换言之本***向智慧核心传输的数据结构单一,能够在传输至智慧核心时被其防火墙快速检查,有效防止恶意数据上注。而数据的处理计算以及生成指令的工作可以在智慧核心完成,从而本***能够安全地与智慧核心信息交互。
在另一种情况下,处理器820基于外部手动启动分离程序后,确定分离时长,以确定口腔护理的时长和时间节奏,记录对当前病患的口腔护理的时间点,并根据时间长短来预估吸痰时间,并且根据吸痰时间长短的变化趋势来向医生提供与当前患者病情进展相关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第一检测模块800包括设置于保持部上或保持部内的获取患者血氧信息的血氧传感器和获取患者的二氧化碳呼出信息的多功能传感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功能传感器既能够监测患者的二氧化碳呼出信息,同时能够获取输入气体的湿度信息。该设置利于医护人员在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将输入气体(氧气)维持在适合的湿度水平。多功能传感器能够设置于保持部的口腔开口处。血氧传感器能够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设置于保持部的接近嘴唇的部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反馈模块830包括导管固定装置900上的LED灯和医护人员佩戴的传呼设备。
当第二检测模块810获取的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闭合情况与患者的异常生理指标的出现时间吻合时,处理器820控制不发送报警提示的指令。例如: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打开的时间段,患者的血氧变化和二氧化碳呼出异常;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闭合的时间段,患者的血氧变化和二氧化碳呼出恢复正常。
当第二检测模块810获取的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开启时间超过预定时间,例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时间长度为5分钟,预定时间能够设置为5分,当第二检测模块810检测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开启时间超过5分钟,处理器820发送报警提示的指令。该设置及时发现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后未将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恢复至预期的闭合位置的意外情况。
对于经常性咳嗽的插管患者而言,咳嗽会引发其生理指标超过正常的范围,通常而言,咳嗽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咳嗽后会自行恢复至正常的状态。但是在患者咳嗽期间,其生理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触发***的警报提示,但实际上这种警报是无效的或者说无需特别关注的,如果医护人员因为此种报警而前往查看,则会增加无意义的工作量,消耗医护人员的精力。因此本方案增加第二检测模块810以确定导管固定装置900的开合情况。当发生咳嗽时,导管固定装置900的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会受到与夹持方向相反的力,这种力使得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具有相互分离的趋势。当第二检测模块810检测的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分离情况与第一检测模块800检测的异常生理指标波动情况吻合时,处理器820控制不发出报警提示。
另一方面,当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可能存在导管固定装置900未恢复到最佳闭合位置,第二检测模块810能够检测出导管固定装置900的异常闭合情况。
上述方案首先针对部分特殊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咳嗽的情况设计了专门的导管夹持结构以及其配套的控制方式,能够在患者产生咳嗽的情况下,解除或者降低对导管400的夹持作用。本方案发现,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患者,例如呼吸道分泌物产生较多的患者、呼吸道部分位置存在损伤的患者、呼吸***衡。
本方案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该方式下,本导管固定装置900被设计为非对称的结构,其整体由两个可拆分的部分组合而成,但该两个部分在结构和电路设计上彼此存在差异。详细地,如图8所示,本装置仍然由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组成,第一闭合件110内具有第一锁紧件210,第二闭合件120内具有第二锁紧件220,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能够在彼此接触闭合时形成夹持导管400的管路通道230,其中,第一锁紧件210在解除锁定后能够在第一闭合件110内移动,而第二锁紧件220保持固定在第二闭合件120内。优选地,该实施例下采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如图4展示的板簧310与磁铁的自解锁组件300结构,该结构的详细说明见上述,在此不赘述。而本实施例下,仅在第一闭合件110内设置该自解锁组件300,而第二闭合件120内不设置自解锁组件300。本实施例下的第二锁紧件220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二闭合件120内,使得第二锁紧件220不能在第二闭合件120内运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替代方案,如图8所示,第二锁紧件220与第二闭合件120可以一体设置,以便于减少部件数量、提高集成性、减轻重量。优选地,在针对需要频繁拆卸本装置以护理或观察的场景下,本实施例的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在体积大小上被配置为非对称的,第一闭合件110体积大于第二闭合件120。换言之,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的连接部分并不是患者的口腔中部位置。该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闭合件120的体积以及重量,使得在拆卸本装置时,操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首先拆卸第二闭合件120。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下,牙垫700仅设置在第一锁紧件210上,该牙垫700大致构成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下,仅在第一锁紧件210上设置牙垫700,一方面能够降低整体结构重量、提升轻便度,另一方面,在患者发生咳嗽时,牙垫700能够伴随第一锁紧件210的解锁而在患者口腔中具备一定的移动自由度,本方案考虑到患者咳嗽时,其口腔收缩、舌尖顶起,若牙垫700保持固定位置会导致患者不舒服,因此设计牙垫700能够在患者咳嗽时伴随第一锁紧件210移动是较佳的。如图9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下,声音监测装置1000设置在牙垫700上,一方面使得声音监测装置1000被包含在口腔内以隔绝外部噪音,另一方面能够针对一些无法正常咳嗽的患者(例如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声音采集(例如喉咙中的蠕动声、振动声等),在这类患者咳嗽时,本装置的第一锁紧件210也能够解锁。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地将处理器820、检测模块等内部电路设置在第一闭合件110内,而第二闭合件120不设置电路结构。该种设计使得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在电路上也构成不对称关系,在第一闭合件110内设置电路,便于设置在牙垫700上的声音监测装置1000的线路能够直接走第一闭合件110的内侧与其他电路连通,而不需要跨结构传输,其电路集成度更高、防水防尘防漏电性能更好,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线路损坏,并且进一步降低第二闭合件120的重量与结构复杂度,使得第二闭合件120更加方便拆装。更进一步地,本方案的管路通道230也可设置为非对称形状,具体地,管路通道230可以拆分为位于第一锁紧件210上的弧线部分和位于第二锁紧件220上的弧线部分,其中位于第一锁紧件210上的弧线部分弧度配置为大于第二锁紧件220上的弧线部分。本方案采用该种非对称的管路通道230结构设置,使得第二锁紧件220上的弧线部分对于管道的压紧力更强,而由于本实施例下第二锁紧件220固定不动,因此可以保持较好的对管道的提供固定的效果,而第一锁紧件210由于存在自解锁组件300,因此可能有一定松动的情况,而本实施例的非对称管路通道230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该松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7)

1.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互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其中第一闭合件(110)的内部和第二闭合件(12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两个锁紧件在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连接后能够发生部分贴合,并在贴合部位之间形成用于导管(400)通过的通道,基于通道的夹持作用使得导管(400)被维持在所述导管固定装置(900)之间,
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被配置为能够采集患者是否处于咳嗽状态的数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检测模块数据通信连接的处理器(820),在所述处理器(820)基于所述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患者处于咳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820)控制所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以不具备沿远离彼此方向移动能力的状态转化为具备沿远离彼此方向移动的能力的状态,
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相对的部位分别设置有能够锁定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沿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自解锁组件(300),在需要固定导管(400)的情况下,所述自解锁组件(300)锁定以使得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不具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能力,
所述处理器(820)被配置为能够控制自解锁组件(300)解除或降低对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的锁定,以使得在此种情况下,所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形成的管路通道(230)能够在弹性的作用下进行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锁紧件(210)与第二锁紧件(220)分别通过弹性结构连接在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内,所述弹性结构按照能够提供对抗所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沿彼此远离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组合的情况下,分别设置在内部的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互相接触以形成管路通道(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患者口腔内的牙垫(700),组成牙垫(700)的部分分别连接至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在自解锁组件(300)解除或降低对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的锁定的情况下,所述牙垫(700)能够伴随所述第一锁紧件(210)和第二锁紧件(220)的彼此远离而拆分。
5.一种导管固定***,包括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9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800),其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而使得医护人员掌握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患者的生命状态,第二检测模块(810),其被安装至导管固定装置(900)上以检测管路通道(230)的开合状态,处理器(82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检测模块(800)和第二检测模块(810)的检测结果生成与导管固定装置(900)开合情况和/或患者的生命状态相关的指令,以减少无效报警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导管固定***还包括接收并执行处理器(820)的指令的反馈模块(830),反馈模块(830)根据处理器(820)发出的指令的类型输出与导管固定装置(900)的开合情况或患者生命状态相关的预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第二检测模块(810)设置于第一闭合件(110)的内部和/或第二闭合件(120)的内部,以获取第一闭合件(110)和第二闭合件(120)的位置关系,当第一检测模块(800)检测的异常生理指标的波动情况与第二检测模块(810)检测的第一闭合件(110)与第二闭合件(120)的开启情况吻合时,处理器(820)控制反馈模块(830)不发送报警提示。
CN202410055654.8A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Active CN117563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5654.8A CN117563096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5654.8A CN117563096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3096A CN117563096A (zh) 2024-02-20
CN117563096B true CN117563096B (zh) 2024-04-09

Family

ID=8986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5654.8A Active CN117563096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30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5784B1 (en) * 1981-10-29 2006-04-11 Hansa Medical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racheal valve
CN104857608A (zh) * 2015-04-20 2015-08-26 王才丰 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106422028A (zh) * 2016-10-13 2017-0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多功能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10992422U (zh) * 2019-10-29 2020-07-14 公安县人民医院 一种步进式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CN213491376U (zh) * 2020-03-06 2021-06-22 梅缙瑶 一种腹腔导管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345295A1 (en) * 2012-11-14 2015-05-21 Divakara GOUDA Ventilating bite block for use in endoscopy procedures
WO2022094353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Secuisyn Medical, Llc Adjustable airway stabiliz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5784B1 (en) * 1981-10-29 2006-04-11 Hansa Medical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racheal valve
CN104857608A (zh) * 2015-04-20 2015-08-26 王才丰 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106422028A (zh) * 2016-10-13 2017-0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多功能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10992422U (zh) * 2019-10-29 2020-07-14 公安县人民医院 一种步进式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CN213491376U (zh) * 2020-03-06 2021-06-22 梅缙瑶 一种腹腔导管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3096A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53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US666683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nset of a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event
AU2005280197B2 (en) Medical effector system
WO2006132940A1 (en)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surgical airw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US9050430B2 (en) Auscultation interface
CN117563096B (zh)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及***
WO2022144737A1 (en) Display unit for a breath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KR101710903B1 (ko) 환자의 통증 경감을 위해 자율 구동되는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 및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237767B1 (ko) 의료용 이펙터 시스템
KR101958267B1 (ko) 자율 구동형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카테터
CN210228759U (zh) 一种儿童重症吸痰装置
JP2003019200A (ja) 気管内に挿入される酸素供給管装置
CN219000335U (zh) 一种喉部电子听诊器拾音器
CN220833000U (zh) 一种睡眠监测仪插头防脱落报警装置
CN217339680U (zh)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9462224U (zh) 一种带有吸痰孔牙垫的气管导管
CN212214337U (zh) 一种医院icu病房用吸痰供氧管装置
CN218900487U (zh) 用于呼吸辅助设备的显示单元
CN219147804U (zh) 一种气管穿刺装置
CN219814937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15019277U (zh) 一种牙垫及急救医疗装置
KR101958307B1 (ko) 자율 구동형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877526B1 (ko) 환자의 통증 경감을 위해 자율 구동되는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 및 인공 지능형 의료용 석션기의 제어 방법
WO2005035021A2 (en) A nasal gas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KR20230150606A (ko) 이동식 의료용 자동 석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