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452A -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452A
CN117518452A CN202210896418.XA CN202210896418A CN117518452A CN 117518452 A CN117518452 A CN 117518452A CN 202210896418 A CN202210896418 A CN 202210896418A CN 117518452 A CN117518452 A CN 117518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conversion
conversion device
holes
substrate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64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佳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8964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8452A/zh
Priority to US18/346,79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63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51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4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02B26/0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in the form of devices for effecting sequential colour changes, e.g. colour whee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波长转换装置包括主体、配重元件及胶体。主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贯孔及凹部。凹部位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中心轴且相对于第一表面凹入主体,凹部具有围绕中心轴的止挡面。贯孔彼此间隔配置于凹部且从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止挡面邻接第一表面及贯孔且具有多个区段,这些区段分别为这些贯孔的局部内壁。配重元件配置于凹部而承靠于止挡面并被止挡面的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定位。与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贯孔于平行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配重元件于平行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胶体至少部分地包覆配重元件。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使配重元件稳固地配置于主体。

Description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和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固态光源为主的投影装置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激光二极管相较于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于约20%的发光效率,为了突破发光二极管的光源限制,因此渐渐发展了以激光光源激发荧光粉而产生投影机所需用的纯色光源。此外,激光投影装置使用激光二极管所提供的激光光束激发荧光粉发光,作为投影机照明光源,以达到投影机具有各种不同亮度的需求。因此,采用激光光源装置作为光源***的投影机架构已取代传统高压汞灯的方式,成为主流投影机之光源。
在目前的激光投影机中,一般是将荧光粉胶层涂布于高反射率的金属基板上来构成荧光粉轮(phosphor wheel),再借由激光光源装置所发出的激光光束激发荧光粉轮的金属基板上的荧光粉胶层,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束(如绿光及黄光),且亦可经由金属基板上的镂空开槽或金属基板上配置透光板而使激光光束(如蓝光)直接通过荧光轮,借以产生各种色光。
为了使荧光粉轮能够平稳地转动,可在其上配置配重元件。配重元件可透过胶合的方式而固定于荧光粉轮,所使用的胶材可为光固化胶,其固化时间短而有良好的生产效益。然而,对光固化胶进行光固化时,会因配重元件的遮挡等结构上的因素而使得UV光对胶体的穿透率及/或照射范围不足,导致胶体固化不完全而难以稳固地将配重元件固定于荧光粉轮。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使配重元件稳固地配置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主体。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波长转换装置。波长转换装置用于以中心轴为转轴而旋转,且包括主体、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胶体。
主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贯孔及凹部。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凹部位于中心轴上且相对于第一表面凹入主体,凹部具有围绕中心轴的止挡面。贯孔彼此间隔配置于凹部且沿平行中心轴的方向从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止挡面邻接第一表面及贯孔,且止挡面具有多个区段,这些区段分别为这些贯孔的局部内壁。配重元件配置于凹部,配重元件承靠于止挡面并被止挡面的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定位,且与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贯孔于平行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配重元件于平行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胶体至少部分地包覆配重元件而将配重元件胶合于主体。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材,其中基材具有中心轴以及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基材形成多个贯孔及凹部,其中凹部位于中心轴且相对于第一表面凹入基材,凹部具有围绕中心轴的止挡面,这些贯孔彼此间隔配置于凹部且沿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从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止挡面邻接第一表面及这些贯孔,且止挡面具有多个区段,这些区段分别为这些贯孔的局部内壁。将至少一个配重元件配置于凹部,使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承靠于止挡面并被止挡面的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定位,且与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贯孔于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于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的正投影。将至少一个胶体包覆于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朝第一表面的方向对至少一个胶体进行光固化,并朝第二表面的方向透过与这些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贯孔对至少一个胶体进行光固化。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波长转换装置的主体形成为具有贯孔及凹部,配重元件承靠并定位于凹部的止挡面且重叠于贯孔。借此,当对包覆配重元件的胶体进行光固化时,UV光除了可朝第一表面的方向对胶体进行照射,更可朝第二表面的方向透过贯孔对胶体进行照射,以提升光固化的效率及完整性。从而,配重元件可被胶体稳固地固定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主体。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波长转换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前视图。
图5是图4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6的基板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前视图。
图12是图11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5A至图15H示意性地绘示图14的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
图16A至图16D、图17A至17C及图18A至图18D示意性地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投影机10包括光源12、波长转换装置100、光阀14及投影镜头16。光源12例如是包括激光发光元件且适于提供激光光束L0,波长转换装置100例如是荧光粉轮(phosphor wheel)且配置波长转换区以及非波长转换区,用以使波长转换区以及非波长转换区轮流切入来自光源12的激光光束L0的传递路径,当波长转换区位于激光光束L0的传递路径上时,可转换激光光束L0的波长并产生具有不同波长的转换光束,当非波长转换区位于激光光束L0的传递路径上时,激光光束L0可穿透非波长转换区或被非波长转换区反射。离开波长转换装置100的激光光束L0及转换光束的至少一者形成照明光束L1。光阀14适于将来自波长转换装置100的照明光束L1转换为影像光束L2,投影镜头16适于将影像光束L2投射出投影机10外。另外,于其他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100例如仅配置波长转换区而不配置非波长转换区,波长转换区形成一完整环形且围绕基板1101的中心轴A。
图2是图1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波长转换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100包括主体110及驱动单元120。主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0a、第二表面110b、多个贯孔110c及凹部110d。主体110包括基板1101以及设置于基板1101上的波长转换区与非波长转换区(未标号),波长转换区与非波长转换区共同形成一完整环形且围绕基板1101的中心轴A。其中波长转换区包括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绘示为多个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非波长转换区包括反射层1105或开孔(未绘示),本实施例的非波长转换区为在基板1101上配置反射层1105,或是在基板1101的开口配置玻璃,而反射层1105配置于玻璃上。本实施例中,基板1101的材质可包括铝或其他适当材料,且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为基板1101的相对的两表面。如图1、图2所示,基板1101的第一表面110a例如为朝向光源10的表面,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及反射层1105配置于基板1101的第一表面110a上,驱动单元120例如是马达且配置于主体110的第二表面110b,其用以驱动基板1101以中心轴A为转轴而旋转,使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及反射层1105绕中心轴A而依序移至图1所示的激光光束L0的传递路径上,从而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可转换激光光束L0的波长,反射层1105可反射激光光束L0。于其他实施例中非波长转换区例如为基板1101的开孔,或可于开孔配置透光玻璃。当波长转换装置100的基板1101以中心轴A为转轴而旋转时,激光光束L0会穿透非波长转换区(开孔或配置于开孔的透光玻璃)。
图4是图2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前视图。图5是图4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2及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元件130(绘示为一个)及至少一个胶体140(绘示为一个),该至少一个配重元件130的材质可为铜或不锈钢,或该至少一个配重元件130可为其他高密度材质制成。基板1101具有多个贯孔110c及凹部110d。凹部110d位于中心轴A上且相对于第一表面110a凹入主体110的基板1101,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及反射层1105围绕凹部110d,凹部110d具有围绕中心轴A的止挡面BS。贯孔110c彼此间隔配置于凹部110d且沿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从基板1101的第一表面110a贯穿至第二表面110b(标示于图3)。
止挡面BS邻接第一表面110a及贯孔110c且相对于第一表面110a倾斜或垂直,且止挡面BS具有多个区段S4,这些区段S4分别为这些贯孔110c的局部内壁。配重元件130配置于凹部110d,且配重元件130承靠于止挡面BS并被止挡面BS的这些区段S4的至少其一定位。本实施例中,配重元件130定位于止挡面BS的一个区段S4(即一个贯孔110c的局部内壁),与这个区段S4对应的贯孔110c于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配重元件130于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胶体140例如是光固化胶材,其至少部分地包覆配重元件130而将配重元件130胶合于主体110。在其他实施例中,胶体140可为热固化胶材、常温固化胶材或其他种类的胶材。
如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100的主体110形成为具有贯孔110c及凹部110d,配重元件130承靠并定位于凹部110d的止挡面BS且重叠于贯孔110c。借此,当对包覆配重元件130的胶体140进行光固化时,UV光(Ultraviolet Light)除了可朝基板1101的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对胶体140进行照射,更可朝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透过贯孔110c对胶体140进行照射,以提升的胶体140光固化的效率及完整性。从而,配重元件130可被胶体140稳固地固定于波长转换装置100的主体110上。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元件130在基板1101的径向上位于止挡面BS与中心轴A之间。借此,基板1101以中心轴A为转轴旋转时在配重元件130产生的离心力方向是由中心轴A往止挡面BS的方向,从而可借由止挡面BS对配重元件130产生止挡的功效而避免所述离心力使配重元件130分离于基板1101。
图7是图6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线的剖面图。图8是图6的基板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6至图8,本实施例的第一表面110a包括第一段差面S1及第二段差面S2,其中第一段差面S1例如是凹部110d的底面,止挡面BS连接于第一段差面S1与第二段差面S2之间而使第一表面110a及止挡面BS构成阶梯状结构。此外,本实施例的止挡面BS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弧面S3及多个第二弧面。这些第二弧面即为止挡面BS的前述的多个区段S4,即该些贯孔110c的局部内壁(朝向中心轴A的内壁)。这些第二弧面(区段S4)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小于这些第一弧面S3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配重元件130配置于第一段差面S1且承靠于这些第二弧面(区段S4)的至少一者。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配重元件130为圆锥状,圆锥状的配重元件130于基板径向上的截面直径沿着从第二表面110b往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渐增,而可如图7所示,圆锥状的配重元件130部分地伸入贯孔110c并定位于贯孔110c,且靠合于该贯孔110C的第二弧面(区段S4)。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贯孔110c的数量多于配重元件130的数量。由此,在一些贯孔110c处未配置配重元件130及胶体140。亦即,配重元件130及胶体140仅遮蔽这些贯孔110c的一部分,其余贯孔110c未被配重件130及胶体140遮蔽。从而,基板1101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可流经未被配重元件130及胶体140遮蔽的贯孔110c,据以提升基板1101的散热效率。此外,基板1101还可具有多个散热结构110e,用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产生扰流,以进一步提升基板1101的散热效率,于本实施例中,该些散热结构110e彼此间隔设置并环绕基板1101的中心轴A,且于径向上位于波长转换层1102、1103、1104及该些贯孔110c之间,该些散热结构110e例如是相对于基板1101的第一表面110a凸起或凹入的结构。借由本实施例的上述散热设计,例如可提升约10%的散热效率,使波长转换装置100的温度下降约摄氏10~20度,进而提升波长转换效率约5~8%。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图9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图。图9及图10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图9及图10所示的配重元件130A为球状,而非如图6及图7所示的圆锥状,球状的配重元件130A部分地伸入贯孔110c并定位于贯孔110c,且靠合于该贯孔110C的第二弧面(区段S4)。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局部前视图。图12是图11的波长转换装置沿III-III线的剖面图。图11及图12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图11及图12所示的配重元件130B为片状,而非如图6及图7所示的圆锥状或图9及图10所示的球状。片状的配重元件130B包括一侧面LS且该侧面LS的两端具有两个边缘E,片状的配重元件130B除了以其侧面LS的两个边缘E分别承靠于两个第二弧面(区段S4),亦以其侧面LS承靠于两第一弧面S3与相邻的第二弧面(区段S4)的交界处。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解图。图13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图13所示的主体110’除了包括基板1101’,其还包括配重板件1106,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为配重板件1106的相对的两表面,如图1、图13所示,配重板件1106的第一表面110a例如为朝向光源10的表面。配重板件1106配置于基板1101’上且位于中心轴A上,波长转换层1102~1104及反射层1105配置于基板1101’上而与配重板件1106位于基板1101’的同一侧且围绕配重板件1106。配重板件1106例如是借由接着胶150而以胶合的方式固定于基板1101’上,或是以其他适当方式固定于基板1101’上,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主体110’的贯孔110c及凹部110d形成于配重板件1106,且其配置与作用方式相同或相似于前述实施例者,于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基板1101’具有多个开孔H,该些开孔H彼此间隔设置且围绕中心轴A,这些贯孔110c以一对一对应这些开孔H,且这些贯孔110c在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于第二表面110b上的正投影与这些开孔H在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于第二表面110b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从而,基板1101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可通过开孔H而流经对应的未被遮蔽的贯孔110c,据以提升基板1101’的散热效率。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5A至图15H示意性地绘示图14的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请参考图14及图15A至图15H,首先,如图15A所示提供基材BM(步骤S601),基材BM具有中心轴A以及相对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接着,如图15B至图15D所示在基材BM形成多个贯孔110c及凹部110d(步骤S602),其中凹部110d位于中心轴A上且相对于第一表面110a凹入基材BM。此外,如同前述实施例的图6至图8所示,在步骤S602所形成的凹部110d具有围绕中心轴A的止挡面BS,这些贯孔110c彼此间隔配置于凹部110d且沿平行于中心轴A的方向从基材BM的第一表面110a贯穿至第二表面110b,止挡面BS邻接第一表面110a及这些贯孔110c,且止挡面BS具有多个区段S4,这些区段S4分别为这些贯孔110c的局部内壁。
详细而言,在上述步骤S602中,先如图15B所示沿第二表面110b往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冲压基材BM,以在基材BM形成凸台结构P1。接着,如图15C所示沿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在凸台结构P1形成这些贯孔110c。如图15D所示沿第一表面110a往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冲压凸台结构P1,以在凸台结构P1的中心区域形成凹部110d而凸台结构P1的周缘形成环状凸部P2。其中,凹部110d的侧面构成止挡面BS,凹部110d的底面为第一段差面S1,环状凸部P2的顶面为第二段差面S2,止挡面BS连接于第一段差面S1与第二段差面S2之间,这些贯孔110c位于第一段差面S1与止挡面BS的交界处,第一表面110a及止挡面BS构成阶梯状结构。止挡面BS与第一表面110a例如相互垂直,或止挡面BS相对倾斜于第一表面110a,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如同前述实施例的图6至图8所示,在步骤S602所形成的止挡面BS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弧面S3及多个第二弧面(区段S4),第二弧面(区段S4)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弧面S3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至此,基材BM构成了前述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100的基板(如图2所示的基板1101)。此外,可在完成步骤S602之后,如图15E所示将波长转换层(图15E标示为波长转换层1102)配置于基板1101上,使波长转换层围绕至少部分的凹部110d的外侧。
在完成了基板1101的制作及波长转换层的配置之后,如图15F所示将配重元件130配置于凹部110d(步骤S603),使配重元件130承靠于止挡面BS的第二弧面(区段S4)并被止挡面BS的第二弧面(区段S4)定位,其中,与区段S4对应的贯孔110c于平行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配重元件130于平行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接着,如图15G所示将例如为光固化胶体的胶体140包覆于配重元件130(步骤S604)。如图15H所示借由来自UV光源(未标号)的UV光L3朝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对胶体140进行光固化,同时来自另一UV光源(未标号)的UV光L3朝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透过与区段S4对应的贯孔110c对胶体140进行光固化(步骤S605)。在上述步骤S603至步骤S605中,这些贯孔110c的数量多于配重件130的数量。由此,多个贯孔110c处未配置配重件130及胶体140。亦即,配重件130及胶体140仅遮蔽这些贯孔110c的一部分,其余贯孔110c未被配重件130及胶体140遮蔽。另外,于其他实施例中,于步骤S605中,朝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的UV光L3与朝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的UV光L3可以同时或不同时胶体140进行光固化。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另一种制造方法。
图16A至图16D、图17A至17C及图18A至图18D示意性地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首先,如图16A所示提供基材BM’,基材BM’具有中心轴A以及相对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接着,如图16B所示沿第二表面110b往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冲压基材BM’,以在基材BM’形成凸台结构P1’。接着,如图16C所示沿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在凸台结构P1’形成多个贯孔110c。如图16D所示沿第一表面110a往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冲压凸台结构P1’,以在凸台结构P1’的中心区域形成凹部110d而凸台结构P1’的周缘形成环状凸部P2’。此处所形成的凹部110d及贯孔110c的具体结构相同或相似于图14的步骤S602中所形成者,于此不再赘述。至此,基材BM’构成了前述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装置的配重板件1106。
另一方面,如图17A所示提供基板1101’,并如图17B所示在基板1101’形成多个开孔H。接着,如图17C所示将波长转换层(标示为波长转换层1102)配置于基板1101’上。然后,如图18A所示将图16D中的配重板件1106配置于基板1101’上,使配重板件1106位于中心轴A上,且使波长转换层(标示为波长转换层1102)围绕至少部分的凹部110d外侧。此外,使这些贯孔110c以一对一对应这些开孔H,这些贯孔110c在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于第二表面110b上的正投影与这些开孔H在平行中心轴A的方向上于第二表面110b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如图18B所示将配重元件130配置于凹部110d,使配重元件130承靠于止挡面BS的第二弧面(区段S4)并被止挡面BS的第二弧面(区段S4)定位,其中,与区段S4对应的贯孔110c于平行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配重元件130于平行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在第二表面110b的正投影。接着,如图18C所示将例如为光固化胶体的胶体140包覆于配重元件130。如图18D所示借由来自UV光源(未标号)的UV光L3朝第一表面110a的方向对胶体140进行光固化,同时来自另一UV光源(未标号)的UV光L3朝第二表面110b的方向透过与区段S4对应的贯孔110c对胶体140进行光固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波长转换装置的主体形成为具有贯孔及凹部,配重元件承靠并定位于凹部的止挡面且重叠于贯孔。借此,当对包覆配重元件的胶体进行光固化时,UV光除了可朝第一表面的方向对胶体进行照射,还可同时朝第二表面的方向透过贯孔对胶体进行照射,以提升光固化的效率及完整性。从而,配重元件可被胶体稳固地固定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主体。此外,基板旋转时在配重元件产生的离心力方向是由中心轴往止挡面的方向,从而可借由止挡面对配重元件的止挡而避免所述离心力使配重元件分离于基板。另外,基板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可流经未被遮蔽的贯孔,据以提升基板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投影机
12:光源
14:光阀
16:投影镜头
100:波长转换装置
110、110’:主体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0c:贯孔
110d:凹部
110e:散热结构
1101、1101’:基板
1102、1103、1104:波长转换层
1105:反射层
1106:配重板件
120:驱动单元
130、130A、130B:配重元件
140:胶体
150:接着胶
A:中心轴
BM、BM’:基材
BS:止挡面
E:边缘
H:开孔
L0:激光光束
L1:照明光束
L2:影像光束
L3:UV光
LS:侧面
P1、P1’:凸台结构
P2、P2’:环状凸部
S1:第一段差面
S2:第二段差面
S3:第一弧面
S4:区段

Claims (20)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用于以一中心轴为转轴而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胶体;其中
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多个贯孔及凹部,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凹部位于所述中心轴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入所述主体,所述凹部具有围绕所述中心轴的止挡面,所述多个贯孔彼此间隔配置于所述凹部且沿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止挡面邻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多个贯孔,且所述止挡面具有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分别为所述多个贯孔的局部内壁;
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配置于所述凹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承靠于所述止挡面并被所述止挡面的所述多个区段的至少其一定位,且与所述多个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所述贯孔于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于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正投影;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胶体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而将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胶合于所述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基板及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所述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围绕所述凹部,所述基板用于以所述中心轴为所述转轴而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绕所述中心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在所述基板的径向上位于所述止挡面与所述中心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多个贯孔及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配重板件,所述配重板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多个贯孔及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配重板件,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开孔,所述多个贯孔以一对一对应所述多个开孔,且所述多个贯孔在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开孔在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段差面及第二段差面,所述止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差面与所述第二段差面之间而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止挡面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段差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弧面及多个第二弧面,所述多个第二弧面为所述止挡面的所述多个区段,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承靠于所述多个第一弧面的至少一者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弧面的交界处或承靠于所述多个第二弧面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弧面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多个第一弧面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为片状、球状或圆锥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件及所述至少一个胶体仅遮蔽所述多个贯孔的一部分,且所述至少一个胶体为光固化胶材。
1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材,其中所述基材具有中心轴以及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在所述基材形成多个贯孔及凹部,其中所述凹部位于所述中心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入所述基材,所述凹部具有围绕所述中心轴的止挡面,所述多个贯孔彼此间隔配置于所述凹部且沿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止挡面邻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多个贯孔,且所述止挡面具有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分别为所述多个贯孔的局部内壁;
将至少一个配重元件配置于所述凹部,使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承靠于所述止挡面并被所述止挡面的所述多个区段的至少其一定位,且与所述多个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所述贯孔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正投影;
将至少一个胶体包覆于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以及
朝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对所述至少一个胶体进行光固化,并朝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透过与所述多个区段的至少其一对应的所述贯孔对所述至少一个胶体进行光固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形成所述多个贯孔及所述凹部的步骤包括:
沿所述第二表面往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冲压所述基材,以在所述基材形成凸台结构;
沿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在所述凸台结构形成所述多个贯孔;以及
沿所述第一表面往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冲压所述凸台结构,以在所述凸台结构的中心区域形成所述凹部而所述凸台结构的周缘形成环状凸部,其中所述凹部的侧面构成所述止挡面,所述凹部的底面为第一段差面,所述环状凸部的顶面为第二段差面,所述止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差面与所述第二段差面之间,所述多个贯孔位于所述第一段差面与所述止挡面的交界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构成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基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将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围绕所述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构成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配重板件,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
将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围绕所述凹部;以及
将所述配重板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配重板件位于所述中心轴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基板形成多个开孔,并使所述多个贯孔以一对一对应所述多个开孔,所述多个贯孔在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开孔在平行所述中心轴的所述方向上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止挡面构成阶梯状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止挡面形成为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弧面及多个第二弧面,所述多个第二弧面为所述止挡面的所述多个区段;以及
使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元件承靠于所述多个第一弧面的至少一者与相邻所述第二弧面的交界处或承靠于所述多个第二弧面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二弧面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小于所述多个第一弧面的每一个的曲率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至少一个配重件及所述至少一个胶体仅遮蔽所述多个贯孔的一部分,且所述胶体为光固化胶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垂直,或所述止挡面相对倾斜于所述第一表面。
CN202210896418.XA 2022-07-28 2022-07-28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5184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6418.XA CN117518452A (zh) 2022-07-28 2022-07-28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8/346,799 US20240036303A1 (en) 2022-07-28 2023-07-04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6418.XA CN117518452A (zh) 2022-07-28 2022-07-28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452A true CN11751845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66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6418.XA Pending CN117518452A (zh) 2022-07-28 2022-07-28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6303A1 (zh)
CN (1) CN11751845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6303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6699B (zh) 光源系統
US9863595B2 (en) Light-emitting unit with optical plate reflecting excitation light and transmitting fluorescent ligh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headlight including the unit
TWI579589B (zh) 波長轉換裝置及投影機
KR100874556B1 (ko) 깔때기 모양의 렌즈를 가진 발광 다이오드 스포트라이트
EP2556293B1 (en) High brightness illumination device using double-sided excitation of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JP4576491B1 (ja) 発光装置
EP3358244B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JP6189338B2 (ja)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に関連する投影システム
JP4179176B2 (ja) Ledランプ装置
WO2013058014A1 (ja) 扁平型ランプ装置
US10436408B2 (en) Light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lamp and method
TWM565813U (zh) 波長轉換輪與投影裝置
US10253941B2 (en) Light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lamp and method
JP2007265964A (ja) 照明装置
JP6388649B2 (ja) 照明デバイス
JP2008218089A (ja) 照明装置
JP2008016303A (ja) 発光装置
CN109752904B (zh) 荧光粉转轮及使用荧光粉转轮的投影装置
EP2686603B1 (en) A lighting device, a lamp and a luminaire
JP2008205170A (ja) 発光半導体デバイス
CN117518452A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797045B2 (ja)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641214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7228390A (ja) 照明装置
JPWO2021111724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