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83C -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83C
CN1174583C CNB008026602A CN00802660A CN1174583C CN 1174583 C CN1174583 C CN 1174583C CN B008026602 A CNB008026602 A CN B008026602A CN 00802660 A CN00802660 A CN 00802660A CN 1174583 C CN1174583 C CN 11745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ata
bus
order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26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7112A (zh
Inventor
佐藤真
高久义之
贝吹太志
堀口麻里
佐藤直之
影山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37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7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5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117Interconnection of audio or video/imag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65Bandwidth and channe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123Interconnection of computers and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58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71Packet processing; Packet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规定总线上连接的第1设备和第2设备之间,从第2设备通过总线按规定格式的命令形式来指示与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等数据,在第1设备和第2设备之间可以独自地遥控。此外,可将与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数据传输到第2设备,例如与第2设备中的动作联合,可以良好地进行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等遥控。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在用例如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的设备控制方法和传输装置、以及存储在用串行通信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的媒体。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通过使用IEEE1394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的网络,可以相互传输信息的AV设备。在该网络中,通过传输规定的命令(AV/C CommandTransaction Set:以下称为AV/C命令),可以控制与网络连接的AV设备。对于AV/C命令的细节待后述,它记述在1394 Trade Association公开的AV/CDigital Interface Command Set General Specification中。
但是,在考虑连接多台AV设备的结构时,例如在1台电视接收机和多台视频设备连接时,在作为视频信号输入设备的电视接收机端,需要选择作为信号源的视频设备。这里,例如在进行模拟视频信号传输的用以往的视频电缆连接的***构成的情况下,有多种***能够通过来自作为信号源的设备的操作,来进行自动地进行输入设备中的图像显示动作的动作(所谓的自动播放)。或者,如果还能够进行用视频设备来选择并记录电视接收机端中图像显示的视频信号的自动录像动作,则对于用户十分方便。
但是,在前面提出的AV/C命令中,基本上用总线上的中心控制器的控制来进行这些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选择处理,所以存在中心控制器的负担大,并且在没有来自中心控制器的指示的状态下,不能用总线上的任何设备独自地选择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处理的问题。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以IEEE1394方式等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可高效率地进行自动播放等联合操作。
第1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在规定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从第2设备通过所述总线用规定格式的命令来指示与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
这样,在用总线连接的多台设备之间,使得与一个设备的操作联合,可以遥控另一设备中的输入选择,利用AV/C命令等形式,即使没有中心控制器等的控制,也可以在网络内的指定设备间进行良好的控制。
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中,
可以预先登录与所述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的指示。
这样,使用预先登录的指示,可以简单地进行控制。
第3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在规定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将所述总线上连接的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状况展示给所述总线上连接的第2设备;
用所述第2设备可以指定所述第1设备的输入信号源。
这样,在用总线连接的多台设备之间,一个设备中的输入信号源的指定可以用另一设备简单地进行。
第4发明是在第3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中,
在所述第2设备要输入所述第1设备的输出时,所述第2设备用所述展示的数据输入来自所述第2设备指定的输入信号源的信号。
这样,与第1设备使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用另一设备也可获得。
第5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在规定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在可以用第2设备输入从第1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状况时,用上述总线可将与该数据的来自所述第1设备的输出路径变更有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第2设备。
这样,可以对应处理通过总线传输时的输出路径的变更。
第6发明是在第5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中,
作为所述输出路径,包括所述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这样,可以对应处理向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或从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
第7发明在第5发明的设备数据传输方法中,
作为与所述输出路径的变更有关的数据,至少准备以下两种:用所述第2设备指示向该变更的路径的输入切换的请求;以及用所述第2设备仅判断路径的变更而不指示输入切换的请求。
这样,对于随着输出路径的变更而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和未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8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在规定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用来自第1设备的请求进行从第2设备对所述第1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指示;
从接收该数据传输指示的第2设备对所述第1设备传输对所述第1设备设定的与输出部有关的数据。
这样,可以对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指示数据发送,根据该指示,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来判断被指示该数据送出的设备中的输出状态,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可靠地接收总线上送出的数据。
第9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在规定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从第1设备对第2设备进行数据接收的指示;
根据该指示,所述第2设备决定与输入有关的设定,将该设定数据传输到所述第1设备。
这样,可以对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指示数据接收,根据该指示,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来判断被指示该数据接收的设备中的输入状态,可以用对方的设备可靠地接收总线上送出的数据。
第10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命令生成部,生成进行与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的规定格式的命令;以及
送出部,将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送出到所述总线。
这样,可以遥控与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
第11发明是在第10发明的传输装置中,
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指示与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的命令在用所述其他设备执行输入选择前预先从所述送出部送出。
这样,另一设备的控制可良好地进行。
第12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命令生成部,生成对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展示输入选择状况的规定格式的命令;以及
送出部,将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送出到所述总线。
这样,可将该传输装置中的输入选择状况展示给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上,另一设备可以判断总线连接的网络内的传输状态。
第13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部,输入用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以及
数据处理部,根据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数据,来判断并存储与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中的输入选择状况有关的命令。
这样,可判断并存储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中的输入选择状况,可良好地进行该判断的设备的控制。
第14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命令生成部,生成对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指示输出路径变更的规定格式的命令;以及
送出部,将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送出到所述总线。
这样,可以对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指示总线上的输出路径的变更,可以容易地对应处理传输路径的变更。
第15发明在第14发明的传输装置中,
在用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表示的输出路径中,包括所述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这样,无论向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还是从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16发明在第14发明的传输装置中,
在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与输出路径变更有关的命令中,准备指示向该变更过的路径的输入切换的命令,以及仅判断路径的变更而不指示输入切换的命令。
这样,无论随着输出路径的变更来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还是未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17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部,输入用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以及
数据处理部,根据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数据,来判断并存储与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中的输出路径状况有关的命令。
这样,可以判断并存储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中的数据输出路径。
第18发明在第17发明的传输装置中,
在用所述数据处理部判断的命令表示的输出路径中,包括所述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这样,也可以判断使用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情况。
第19发明在第17发明的传输装置中,
在所述数据处理部判断所述命令时,根据该命令,有选择地执行切换到从变更的输出路径的数据输入的处理,以及仅进行判断变更的输出路径的处理。
这样,无论随着输出路径的变更来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还是未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20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输出部,输入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送出到所述总线;以及
数据处理部,根据所述输入输出部输入的数据,在判断指示对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的数据送出的命令时,生成与进行该数据送出的所述输入输出部的设定状况有关的命令。
这样,在根据来自另一设备的指示进行数据送出时,可以将输入输出部的设定状况通知到对方的设备,通过总线可以良好地进行数据传输。
第21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输出部,输入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送出到所述总线;以及
数据处理部,生成对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指示数据送出的命令,并从所述输入输出部送出,判断并存储根据该送出的命令从所述其他设备传输的与输出的设定状况有关的数据。
这样,在对另一设备指示数据送出时,根据从该对方的设备传输的数据,可以判断数据输出的设定状况,可以良好地接收从指示的设备传输的数据。
第22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输出部,输入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送出到所述总线;以及
数据处理部,根据所述输入输出部输入的数据,在判断指示来自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的数据接收的命令时,生成与进行该数据接收的所述输入输出部的设定状况有关的命令。
这样,在用来自另一设备的指示来进行数据接收时,可以将此时输入输出部的设定状况通知到对方的设备,在与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之间可以良好地进行数据传输。
第23发明的传输装置,可与通过规定的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输入输出部,输入所述总线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送出到所述总线;以及
数据处理部,生成对所述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指示数据接收的命令,并从所述输入输出部送出,判断并存储根据该送出的命令从所述其他设备传输的与输入设定状况有关的数据。
这样,在对另一设备指示数据接收时,可以判断对方设备中的输入设定状况,可以良好地将数据传输到对方的设备。
第24发明的媒体,保存用于在规定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其中,
作为所述程序,包括从第2设备通过所述总线用规定格式的命令指示与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的步骤。
这样,使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所连接的总线,与一个设备的操作联合,可以遥控另一设备中的输入选择,利用AV/C命令等形式,即使没有中心控制器等的控制,也可以在网络内的指定设备间进行良好的控制。
第25发明在第24发明的媒体中,
还包括预先登录与所述第1设备中的输入选择有关的设定指示的步骤。
这样,使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中预先登录的指示,可以简单地进行控制。
第26发明的媒体,保存用于在规定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其中,
作为所述程序,包括将所述总线上连接的第1设备的输入选择状况展示给所述总线上连接的第2设备,用所述第2设备可以指定所述第1设备的输入信号源的步骤。
这样,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可以简单地进行总线上的另一设备中的输入信号源的指定。
第27发明在第26发明的媒体中,
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2设备用所述步骤的处理展示的数据输入来自所述第2设备指定的输入信号源的信号。
这样,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可获得与另一设备处理的数据相同的数据。
第28发明的媒体,保存用于在规定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其中,
作为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在用第2设备可以输入从第1设备输出的数据的状况时,用所述总线将与该数据的来自所述第1设备的输出路径的变更有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第2设备。
这样,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可以对应处理通过总线的传输时的输出路径的变更。
第29发明在第28发明的媒体中,
作为用所述步骤变更的输出路径,包括所述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这样,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向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或从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的变更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30发明是在第28发明的媒体中,
作为与所述步骤中的输出路径的变更有关的处理,至少准备以下两种:用第2设备指示向该变更的路径的输入切换的请求;以及用所述第2设备仅判断路径的变更而不指示输入切换的请求。
这样,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中,无论随着输出路径的变更来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还是未指示输入切换的情况,都可以对应处理。
第31发明的媒体,保存用于在规定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其中,
作为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用来自第1设备的请求进行从第2设备对所述第1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指示;以及
从通过所述步骤接收到该数据传输指示的第2设备对所述第1设备传输对所述第1设备设定的与输出部有关的数据。
这样,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中,对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可以指示数据送出,根据该指示,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来判断被指示该数据送出的设备中的输出状态,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来可靠地接收总线上送出的数据。
第32发明的媒体,保存用于在规定的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的程序,其中,
作为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从第1设备对第2设备进行数据接收的指示;
根据所述步骤的指示,所述第2设备决定与输入有关的设定,将该设定数据传输到所述第1设备。
这样,在安装了该程序的设备中,对总线连接的另一设备可以指示数据接收,根据该指示,可以用指示端的设备来判断被指示该数据接收的设备中的输入状态,可以用对方的设备来可靠地接收总线上送出的数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2表示电视接收机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3表示视频设备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4表示IEEE1394方式规定的帧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5表示CRS架构(ア一キテクチヤ)的地址空间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6表示主要的CRS的位置、名称、作用示例的说明图。
图7表示插头控制寄存器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8表示总线信息块、根目录、单元目录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9表示oMPR、oPCR、iMPR、iPCR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0表示插头、插头控制寄存器、传输信道之间关系示例的说明图。
图11表示描述符的分层结构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2表示描述符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3表示图12的世代ID示例的说明图。
图14表示图12的列表ID示例的说明图。
图1 5表示AV/C命令的叠层模型(スタツクモデル)示例的说明图。
图16表示AV/C命令的命令和响应之间关系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更详细地表示AV/C命令的命令和响应之间关系示例的说明图。
图18表示AV/C命令的数据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19表示AV/C命令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20表示AV/C命令的命令和响应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2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命令传输例的说明图。
图22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预置项目的设定例的说明图。
图23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输出预置控制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说明图。
图24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输出预置状态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说明图。
图25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输入选择控制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说明图。
图26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输入选择状态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说明图。
图27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子功能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28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29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信号源状态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说明图。
图30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信号源状态命令和其响应的示例(虚拟输出时的示例)说明图。
图31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故障监视处理例(例1)的流程图。
图32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故障监视处理例(例1)的说明图。
图33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故障监视处理例(例2)的流程图。
图34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故障监视处理例(例2)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式
以下,参照图1~图2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网络***的结构例。该网络***通过作为数字通信控制总线的IEEE1394方式的串行数据总线(以下简称为总线)来连接多台设备。在图1中,示出用总线1连接5台AV设备10、20、30、40、50的例子。作为与总线1连接的设备,这里分别是配有用于连接IEEE1394方式总线的端子的设备,第1、第2电视接收机10、20和第1、第2、第3视频设备30、40、50连接。
第1、第2电视接收机10、20分别配有监视器子单元11、21,是使图像显示部件接收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装置。在第1电视接收机10的情况下,包括调谐器子单元12,还能进行该调谐子单元12接收所得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处理。
第1、第2、第3视频设备30、40、50是这样的设备:例如使用录像带等记录媒体,对输入的图像数据等进行记录,并且可以再现、输出该媒体上记录的图像数据等。
这里,与总线1连接的各设备10~50被称为单元,在单元之间,使用AV/CCommand Transaction Set的AV/C Digital Interface Command Set GeneralSpecification(以下称为AV/C)规定的命令,可相互读写、控制各单元中存储的信息。此外,单元具有的各个功能被称为子单元。此外,各设备(单元)内的子单元和总线1之间的通信通过各设备包括的插头13、22、32、42、52来进行。这种情况下,假设各插头构成多个输出部(虚拟输出插头)和输入部(虚拟输入插头),可以与多个设备同步通信。
总线1上连接的各单元也被称为节点(node),设定有节点ID,通过该节点ID来指定总线上的数据发送源和接收目的地。在总线1上连接新设备的情况下或检测出已连接的设备被拆下时,进行总线复位,再次进行重新设定节点ID的处理。因此,在总线复位发生时,有时各设备的节点ID变化。
本例的第1视频设备30包括模拟输出部33,第1电视接收机10包括模拟输入部14,该模拟输出部33和模拟输入部14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2来连接,在第1视频设备30中从记录媒体再现的信号是模拟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通过该模拟信号传输线2传输到第1电视接收机10。通过总线1传输的图像数据等数据都是数字数据。这种情况下,在第1视频设备30使用的记录媒体中,有时在一个记录媒体上混杂有数字数据的记录和模拟数据的记录,例如,也存在在一个记录媒体的再现中途,从数字数据的再现切换到模拟信号的再现的情况。
这里,说明电视接收机和视频设备的构成例。图2表示第1电视接收机10的构成例的方框图。用连接未图示的天线的调谐器101将接收规定频道所得的数字广播数据供给接收电路部102,并进行解码。将解码的广播数据供给复用分离部103,分离为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将分离出的图像数据供给图像生成部104,进行用于图像显示的处理,通过该处理的信号由CRT驱动电路部105来驱动阴极射线管(CRT)106,从而显示图像。此外,将复用分离部103分离的声音数据供给声音信号再现部107,进行模拟变换、放大等声音处理,将处理过的声音信号供给扬声器108并进行输出。
此外,电视接收机10包括用于连接IEEE1394方式总线的接口部109,将该接口部109从IEEE1394方式的总线端得到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供给复用分离部103,可以进行CRT 106中的图像显示和从扬声器108输出声音。此外,将调谐器101接收所得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从复用分离部103供给到接口部109,可以送出到IEEE1394方式的总线端。此外,也可以从外部将模拟图像信号和模拟声音信号输入到接收电路部102。
电视接收机10中的显示处理和经接口部109的传输处理由中央控制单元(CPU)110的控制来执行。在CPU 110中,连接有存储控制上需要的程序等作为ROM的存储器111和作为工作RAM的存储器112。此外,将来自操作面板114的操作信息和来自红外线受光部115受光的遥控装置的控制信息供给CPU 110,以便进行与该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操作控制。而且,经IEEE1394方式的总线接口部109通过后述的AV/C命令来接收命令或响应等控制数据时,将该数据供给CPU 110,使得CPU 110进行对应的操作控制。对于来自接口部109的命令或响应的发送,也由CPU110的控制来进行。该控制所需的数据被存储在连接的存储器112等中。
图3表示作为数字盒式录象机(DVCR)构成的第1视频设备3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作为记录***的结构,将视频设备30中内置的调谐器301接收规定频道所得的数字广播数据供给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编码器302,形成适合记录方式、例如MPEG2方式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在接收的广播数据是MPEG2方式的情况下,编码器302中的处理不进行。
由MPEG编码器302编码的数据提供给记录再现部303,进行用于记录的处理,将处理过的记录数据供给旋转磁头鼓304内的记录磁头,记录到磁带盒305内的磁带上。
对于从外部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在用模拟/数字变换器306变换为数字数据后,在MPEG编码器302中例如变为MPEG2方式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部303,进行记录处理,将处理过的记录数据供给到旋转磁头鼓304内记录磁头上,被记录在磁带盒305内的磁带上。
作为再现***的结构,将磁带盒305内磁带由旋转磁头鼓304进行再现所得的信号用记录再现部303进行再现处理来获得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将该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提供给MPEG解码器307,例如进行MPEG2方式的解码。将解码过的数据提供给数字/模拟变换器308,作为模拟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被输出到外部。
此外,视频设备30包括用于连接IEEE1394方式的总线的接口部309,从IEEE1394方式的总线端将该接口部309上所得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供给到记录再现部303,以便可以记录在磁带盒305内的磁带上。此外,将从磁带盒305内的磁带中再现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从记录再现部303供给到接口部309,以便可以送出到IEEE1394方式的总线端。
在通过该接口部309传输时,在该视频设备30中媒体(磁带)上记录的方式(例如,上述的MPEG2方式)和IEEE1394方式的总线上传输的数据方式不同时,也可以用视频设备30内的电路来进行方式变换。
视频设备30中的记录处理和再现处理、以及通过接口部309的传输处理通过中央控制单元(CPU)310的控制来执行。在CPU 310上,连接作为工作RAM的存储器311。此外,将来自操作面板312的操作信息和来自红外线受光部313受光的遥控装置的控制信息供给CPU310,以进行与该操作信息和控制信息对应的操作控制。而且,通过IEEE1394方式的总线,接口部309在接收AV/C命令的命令和响应等控制数据时,该数据供给CPU310,CPU310可进行对应的操作控制。对于来自接口部309的命令和响应的发送,也由CPU310的控制来进行。该控制上需要的数据被存储在连接的存储器311等中。
这里未说明第2电视接收机20、第2、第3视频设备40、50的结构,但它们与图2、图3所示的电视接收机10、视频设备30的基本结构相同。
下面,说明连接各设备10~50的IEEE1394方式的总线1中的数据传输状态。
图4是表示IEEE1394连接的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周期结构的图。在IEEE1394中,数据被分割成分组,以125μS的长度的周期为基准来时分传输。该周期通过从具有周期主控功能的节点(总线上连接的某个设备)供给的周期起始信号来形成。等时分组从所有周期的开头起确保传输上所需要的频带(虽是时间单位,但称为频带)。因此,在同步传输中,保证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传输。但是,不从接收端进行确认(认可),在发生传输差错的情况下,没有保护机制,数据被丢失。在各周期的同步传输中未使用的时间中,仲裁的结果,确保总线的节点在送出异步分组的异步传输中,通过使用认可和重试,可保证可靠的传输,但传输的定时不一定。
在图4所示的一个通信周期中的各等时分组(Iso分组)中,分别赋予各自的信道号0、1、2、…、63,使得可以区别多个Iso传输数据。这是同步用信道,这里准备64个信道,信道号63的63ch是广播信道,是无论哪个设备都可以接收的信道,其他信道在设立连接后是在特定的设备间进行传输的信道。作为广播信道,也可以使用63ch以外的信道。
在Iso分组的通信结束后,直至下一个周期开始分组前的期间被用于异步分组(Async分组)的传输。因此,Async分组可以传输的期间根据那时的Iso分组的传输信道数目来变化。此外,Ios分组是在每一个通信周期中确保预约的频带(信道数)的传输方式,但不从接收端进行确认。在以Async分组进行传输的情况下,从接收端发回认可(Ack)的数据,一边确认传输状态,一边可靠地传输。
为了使规定的节点进行同步传输,该节点需要支持同步功能。此外,支持同步功能的至少一个节点需要具有周期主控功能。而且,与IEEE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节点中的至少一个节点需要具有同步资源管理的功能。
此外,在以IEEE1394方式的总线1连接构成的网络***中,除了对各设备单独赋予的节点唯一ID以外,还具有节点ID。该节点ID是在有新连接到总线1的设备或从总线1拆除的设备等,而有总线复位时,在网络上设置的控制器的控制下从各设备进行收集。
IEEE1394依据具有ISO/IEC13213规定的64比特的地址空间的CSR(Control&Status Register:控制和状态寄存器)架构。图5是说明CSR架构的地址空间结构的图。高16比特是表示各IEEE1394上的节点的节点ID,其余的48比特用于指定对各节点提供的地址空间。该高16比特还分为10比特的总线ID和6比特的物理ID(狭义的节点ID)。所有比特为1的值在特别的目的中被使用,所以可以指定1023个总线和63个节点。节点ID在有总线复位时被重新赋予。总线复位在总线1上连接的设备的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发生。例如,在识别出总线1上连接的某1台设备被拆除,或总线1上连接新设备时,执行总线复位。
用低48比特规定的地址空间内的高20比特规定的空间被分割成2048字节的CSR特有的寄存器和IEEE1394特有的寄存器等使用的初始化寄存器空间(Initial Register Space)、私有空间(Private Space)、以及初始化存储器空间(Initial Memory Space),低28比特规定的空间在其高20比特规定的空间为初始化寄存器空间的情况下,被用作配置ROM(Configuration read onlymemory)、节点特有用途中使用的初始化单元空间(Initial Unit Space)、插头控制寄存器(Plug Control Register(PCRs))等。
图6是说明主要的CSR的偏移量地址、名称、以及作用的图。图6的偏移量表示与初始化寄存器空间开始的FFFFF0000000h(最后附有h的数字表示是16进制)地址相比的偏移量地址。有偏移量220h的带宽可用寄存器(Bandwidth Available Register)是频带分配的寄存器,表示同步通信中可分配的频带,作为同步资源管理器工作的节点的值有效。即,图5的CSR各节点都有,但对于带宽可用寄存器来说,仅同步资源管理器的寄存器有效。换句话说,实际上仅有同步资源管理器具有带宽可用寄存器。在带宽可用寄存器中,在同步通信中未分配频带的情况下,最大值被保存,在每次分配频带中,该值不断减少。
偏移量224h至228h的信道可用寄存器(Channels Available Register)是信道分配的寄存器,其各比特分别与0至63号的信道号对应,在比特为0的情况下,表示该信道已经被分配。只有作为同步资源管理器工作的节点的信道可用寄存器有效。
返回到图5,将基于通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格式的配置ROM分配在初始化寄存器空间内的地址200h至400h中。将总线信息块、根目录、以及单元目录分配在配置ROM中。
为了通过接口,控制设备的输入输出,节点在图5的初始化单元空间内的地址900h至9FFh中有IEC1883规定的PCR(Plug Control Register:插头控制寄存器)。这是为了在逻辑上形成与模拟接口类似的信号路径,而将插头这样的概念实体化。图7是说明PCR结构的图。PCR有表示输出插头的oPCR(output Plug Control Register:输出插头控制寄存器)、表示输入插头的iPCR(input Plug Control Register:输入插头寄存器)。此外,PCR有表示各设备固有的输出插头或输入插头信息的寄存器oMPR(outqut Master PlugRegister:输出主控插头寄存器)和iMPR(input Master Plug Register:输入主控插头寄存器)。各设备不会分别具有多个oMPR和iMPR,但根据设备的能力可具有多个与各个插头对应的oPCR和iPCR。图7所示的PCR分别有31个oPCR和iPCR。同步数据的流动通过操作这些插头所对应的寄存器来控制。
图8是表示总线信息块、根目录、以及单元目录的细节的图。总线信息块内的公司ID中,装入表示设备的制造商的ID号。在芯片ID中,存储该设备固有的与其他设备不重复的世界上唯一的ID。使用该公司ID和芯片ID,来生成各设备固有的识别号即节点唯一ID。此外,根据IEC1833规格,在符合IEC1833的设备的单元目录的单元规格ID的第一字节组中写入00h,在第二字节组中写入A0h,在第三字节组中写入2Dh。而且,在单元转换版本(Unitsw version)的第一字节组中写入01h,在第三字节组的LSB(Least SignificantBit:最低有效位)中写入1。
图9是表示oMPR、oPCR、iMPR、以及iPCR的结构的图。图9A表示oMPR的结构,图9B表示oPCR的结构,图9C表示iMPR的结构,图9D表示iPCR的结构。在oMPR和iMPR的MSB端的2比特的数据速率的能力(data rate capabilitY)中,装入表示该设备可发送或接收的同步数据的最大传输速度的代码。oMPR的广播信道基(broadcast channel base)规定广播输出中使用的信道的号。
在oMPR的LSB端的5比特的输出插头数(number of output plugs)中,装入该设备具有的输出插头数目、即表示oPCR的数目的值。iMPR的LSB端5比特的输入插头数(number of input plugs)中,装入该设备具有的输入插头数目、即表示iPCR的数目的值。主扩展字段和辅助扩展字段是为将来扩展而定义的区域。
oPCR和iPCR的MSB的联机(on-line)表示插头的使用状态。即,如果其值是1,则表示该插头联机,而如果是0,则表示脱机。oPCR和iPCR的广播连接计数器(broadcast connection counter)的值表示有广播连接(1)或没有广播连接(0)。具有oPCR和iPCR的6比特宽度的点到点连接计数器(point-to-point connection counter)具有的值表示该插头具有的点到点连接(point-to-pointconnection)的数目。点到点连接是用于仅在特定的一个节点和另一特定的节点间进行传输的连接。
oPCR和iPCR的具有6比特宽度的信道数(channel number)的值表示该插头连接的等时信道的号。oPCR的具有2比特宽度的数据速率(data rate)的值表示从该插头输出的同步数据的分组的实际传输速度。oPCR的具有4比特宽度的开销ID(overhead ID)中装入的代码表示同步通信的开销带宽。oPCR的具有10比特宽度的净荷(payload)的值表示该插头可使用的同步分组中包含的数据的最大值。
图10表示插头、插头控制寄存器、以及等时信道之间关系的图。这里,将IEEE1394方式的总线上连接的设备作为AV装置(AV-device)901~903来表示。在AV装置903的由oMPR规定了传输速度和oPCR的数目的oPCR[0]~oPCR[2]内,由oPCR[1]指定了信道的同步数据被送出到IEEE1394串行总线的信道#1。在AV装置901的由iMPR规定了传输速度和iPCR的数目的iPCR[0]和iPCR[1]内,根据输入信道#1的传输速度和iPCR[0],AV装置901读入IEEE1394串行总线的信道#1中送出的同步数据。同样,AV装置902将同步数据送出到由oPCR[0]指定的信道#2,AV装置901从iPRC[1]指定的信道#2中读入该同步数据。
这样,在通过IEEE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但在本例的***中,利用作为用于通过该IEEE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设备的控制的命令而规定的AV/C命令集,能进行各设备的控制和状态的判断等。下面,说明AV/C命令集。
首先,参照图11~图14来说明本例的***中使用的AV/C命令集中的子单元识别符描述符(Subunit Identifier Descriptor)的数据结构。图11表示子单元识别符描述符的数据结构。如图11所示,由子单元识别符描述符的层结构的列表来形成。所谓列表,例如,如果是调谐器,则表示可接收的频道,而如果是盘,则表示在其上记录的曲目等。层结构的最高层的列表被称为根列表,例如,列表0相对于其低位的列表为根。其他列表同样也为根列表。根列表仅存在对象的数目。这里,所谓对象,例如在总线上连接的AV设备是调谐器的情况下,就是数字广播中的各频道等。此外,一层的所有列表共有公用的信息。
图12表示通用子单元识别符描述符(The General Subunit IdentifierDescriptor)的格式。在子单元描述符中,将与功能有关的属性信息作为内容来记述。描述符长度(descriptor length)字段不包含其自身的值。世代ID(generationID)表示AV/C命令集的版本,其值例如是“00h”(h表示16进制)。这里,例如,如图13所示,“00h”指数据构造和命令为AV/C通用规格(GeneralSpecificition)的3.0版本。此外,如图13所示,除了“00h”以外的所有值用于将来的规格而被保留。
列表ID大小(size of list ID)表示列表ID的字节数。对象ID大小(size ofobject ID)表示对象ID的字节数。对象位置大小(size of object position)表示控制时进行参照情况中使用的列表中的位置(字节数)。根对象列表数(number ofroot object list)表示根对象列表的数。根对象列表ID(root object list id)分别表示用于识别独立的层的最高位的根对象列表的ID。
属于子单元的数据长度(subunit dependent length)表示属于后续子单元的数据字段(subunit dependent information)字段的字节数。属于子单元的数据字段是表示功能上固有的信息的字段。制造商特有的数据长度(manufacturerdependent length)表示后续的制造商特有的数据(manufacturer dependentinformation)字段的字节数。制造商特有的数据是表示厂家(制造商)的规格信息的字段。在描述符中没有制造商特有的数据的情况下,该字段不存在。
图14表示图12所示的列表ID的分配范围。如图14所示,“0000h至0FFFh”和 4000h至FFFFh”作为用于将来的规格的分配范围被保留。“1000h至3FFFh”和“10000h至列表ID的最大值”被用于识别功能类型的从属信息来准备。
下面,参照图15~图20来说明在本例的***中使用的AV/C命令集。图15表示AV/C命令集的叠层模型(スタツクモデル)。如图15所示,物理层911、链路层912、事务层913、以及串行总线管理914依据IEEE1394。FCP(FunctionControl Protocol:功能控制协议)915依据IEC61883。AV/C命令集916依据1394TA规格。
图16是说明图15的FCP85的命令和响应的图。FCP是用于进行IEEE1394方式的总线上的设备(节点)控制的协议。如图16所示,控制端是控制器,被控制端是目标。FCP的命令的发送或响应使用IEEE1394的异步通信的写事务在节点间进行。接收到数据的目标将确认返回到控制器,用于接收确认。
图17是更详细地说明图16所示的FCP的命令和响应之间的关系的图。经IEEE1394总线,节点A和节点B被连接。节点A是控制器,节点B是目标。节点A、节点B的命令寄存器和响应寄存器被分别准备512字节。如图17所示,控制器通过将命令消息写入到目标的命令寄存器923中来传送命令。相反地,目标通过将响应消息写入到控制器的寄存器922中来传送响应。对于以上2个消息进行控制信息的交换。将FCP传送的命令集的种类记述在后述的图18的数据字段中的CTS上。
图18表示以AV/C命令的异步传送模式传输的分组的数据结构。AV/C命令集是用于控制AV设备的命令集,是CTS(命令集的ID)=“0000”。AV/C命令帧和响应帧使用上述FCP在节点间进行交换。为了在总线和AV设备上不增加负担,与命令对应的响应在100ms以内进行。如图18所示,异步分组的数据由水平方向32比特(=1四字节组)构成。图中上段表示分组的首标部分,图中下段表示数据块。目的地(destination ID)表示目的地。
CTS表示命令集的ID,在AV/C命令集中,CTS=“0000”。C类型/响应(ctype/response)的字段在分组为命令的情况下表示命令的功能分类,在分组为响应的情况下表示命令的处理结果。命令大致划分定义为以下四种:(1)从外部控制功能的命令(CONTROL),(2)从外部查询状态的命令(STATUS),(3)从外部查询有无控制命令的支持的命令(GENERAL INQUIRY(有无opcode的支持)和SPECIFIC INQUIRY(有无opcode和operands的支持)),(4)请求将状态的变化通知外部的命令(NOTIFY)。
响应按照命令的种类来返回。在与控制(CONTROL)命令对应的响应中,有‘未安装’(NOT IMPLEMENTED)、‘接受’(ACCEPTED)、‘拒绝’(REJECTED)、以及‘暂定’(INTERIM)。在与状态(STATUS)命令对应的响应中,有‘未安装’(NOT IMPLEMENTED)、‘拒绝’(REJECTED)、‘转移中’(IN TRANSITION)、以及‘稳定’(STABLE)。在与从外部查询有无命令的支持的命令(GENERAL INQUIRY和SPECIFIC INQUIRY)对应的响应中,有‘已安装’(IMPLEMENTED)、以及‘未安装’(NOT IMPLEMENTED)。在与请求将状态的变化通知外部的命令(NOTIFY)对应的响应中,有‘未安装’(NOTIMPLEMENTED)、‘拒绝’(REJECTED)、‘暂定’(INTERIM)、以及‘已变化’(CHANGED)。
子单元类型(subunit type)用于指定设备内的功能而设置,例如,分配磁带记录机/播放机(tape recorder/player)、调谐器(tuner)等。在该子单元类型中,除了与设备对应的功能以外,还分配作为用于对其他设备***息的子单元的BBS(告示板单元)。为了进行存在多个相同种类的子单元情况的判别,作为判别号,用子单元ID(subunit id)来进行寻址。操作码(opcode)表示命令,操作数(operand)表示命令的参数。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准备附加的字段(additionaloperands)。在操作数的后面,根据需要来附加0数据等。数据CRC(CyclicRedu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被用于数据传输时的差错校验。
图19表示AV/C命令的具体例。图19的左侧表示命令类型/响应的具体例。图中上段表示命令,图中下段表示响应。将控制(CONTROL)分配在“0000”中,将状态(STATUS)分配在“0001”中,将特定查询(SPECIFIC INQUIRY)分配在“0010”中,将通知(NOTIFY)分配在“0011”中,将通用查询(GENERALINQUIRY)分配在“0100”中。“0101至0111”用于将来的规格而被保留。此外,将未安装(NOT INPLEMENTED)分配在“1000”中,将接受(ACCEPTED)分配在“1001”中,将拒绝(REJECTED)分配在“1010”中,将转移中(INTRANSITION)分配在“1011”中,将安装(IMPLEMENTED/STABLE)分配在“1100”中,将状态变化(CHANGED)分配在“1101”中,将暂定响应(INTERIM)分配在“1111”中。“1110”用于将来的规格而被保留。
图19的中央表示子单元类型的具体例。将视频监视器分配在“00000”中,将盘记录机/播放机分配在“00011”中,将磁带记录机/播放机分配在“00100”中,将调谐器分配在“00101”中,将摄像机分配在“00111”中,将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ubunit:公告板子单元)用作告示板的子单元分配在“01010”中,将制造商特有的子单元类型(Vender unique)分配在“11100”中,将特定的子单元类型分配在“11110”中。再有,将单元分配在“11111”中,但这用于送到设备本身的情况,例如,可列举电源的接通关断等。
图19的右侧表示操作码(opcode)的具体例。在每个子单元类型中存在操作码的表,这里,子单元类型表示磁带记录机/播放机情况的操作码。此外,对每个操作码定义操作数。这里,将制造商特有的值(Vender dependent)分配在“00h”中,将搜索模式分配在“50h”中,将时间代码分配在“51h”中,将ATN分配在“52h”中,将打开存储器分配在“60h”中,将存储器读出分配在“61h”中,将存储器写入分配在“62h”中,将加载分配在“C1h”中,将录音分配在“C2h”中,将再现分配在“C3h”中,将倒带分配在“C4h”中。
图20表示AV/C命令和响应的具体例。例如,在对作为用户(コンス一マ)的再现设备进行再现指示的情况下,控制器将图20A那样的命令送到目标。该命令使用AV/C命令集,所以CTS=“0000”。在ctype(命令类型)中,使用从外部来控制设备的命令(CONTROL),所以c类型=“0000”(参照图19)。子单元类型是磁带记录机/播放机,从而子单元类型=“0000”(参照图19)。id表示ID 0的情况,id=000。操作码为表示再现的“C3h”(参见图19)。操作数为表示正向(FORWARD)的“75h”。然后,如果被再现,则目标将图20B那样的响应返回到控制器。这里,‘接受’(accepted)包括在响应中,所以响应=“1001”(参见图19)。除了响应以外,其他与图20A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下面,参照图21以后来说明用本例的结构执行的处理。首先,说明由第1电视接收机10输入并图像显示从图1所示的第1视频设备30在总线1上输出的视频数据情况下的处理例。该情况下,在作为信号源的第1视频设备30端,将称为预置项目的号设定在每个输入端的设备中,使用该预置项目号可以进行管理。
图21是表示从第1电视接收机10对第1视频设备30查询该预置项目情况的示例图。首先,第1电视接收机10对第1视频设备30送出AV/C命令形式的输出预置控制命令(步骤S11),在与该命令对应的来自第1视频设备30的响应(步骤S12)中,获得预置项目号的数据。在第1视频设备30内的控制部中,通过管理该预置项目的号,可以执行基于来自输入从该第1视频设备30输出的数据的设备的指令的处理。
第1视频设备30中设定的预置项目的号是在每个被设定(预置)的设备上设定的号,使得从该视频设备30输出,可以同时输入来自1台设备30的数据的设备的最大台数是预置项目的号的最大值。即,例如,作为第1视频设备30,图像数据的预置项目可以设定3个。例如,如图22所示,设定预置项目的号1、2、3的3个预置项目的号,在各个预置项目的号中,存储输出端的设备的节点ID。这里,是下述例子:作为预置项目号1,存储第1电视接收机10的节点ID,作为预置项目号2,存储第2电视接收机20的节点ID。
图23是表示输出预置控制命令的构成(图23的左侧)和与该命令对应的响应的构成(图23的右侧)的图。在响应中,[<<<]所示的部分表示命令中配置的数据原样发回的部分(以下说明的其他图的情况也同样)。
首先,说明输出预置控制命令,送出用[操作码]的8比特数据表示是对应命令的[输出预置]的控制命令的值,将预置项目号的数据配置在以下[操作数(0)]的8比特的区间中,将[0]配置在[操作数(1)]的8比特区间的前头的1比特中,将用7比特表现的16进制中的最大值的[0x7F]的值配置在其余的区间中。再有,赋予0x的数据值表示16进制值(即,1位是0、1、2、…、9、A、B、…、E、F的16个值表示的值),将h赋予在末尾来表示与16进制值相同。
将目的地设备(作为输入端的设备)的节点ID即目的地ID配置在[操作数(1)]和[操作数(2)]中。将与目的地设备(作为输入端的设备)的子单元有关的数据和与目的地设备的子单元插头有关的数据作为信号目的地的数据分配在[操作数(3)]和[操作数(4)]中。
然后,在该命令对应的响应中,在[操作数(0)]以外的区间,发回与命令相同的数据,将对该目的地设备进行预置的预置项目号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0)]的区间中。
在传输该命令时,源设备内控制部不仅存储图22所示的预置项目号和节点ID的对应,而且存储命令表示的其他数据,存储接收来自该源设备的数据的目的地设备中的输入插头等的设定状态。然后,在源设备中,在指示该预置的预置项目号等之后,通过发送各种控制命令,可从目的地设备对源设备直接指示各种操作。
此外,在从第1电视接收机10(源设备)对第1视频设备30(目的地设备)查询多少台可预置的情况下,送出输出预置状态命令。图24表示该输出预置状态命令的构成(图24的左侧)和该命令对应的响应的构成(图24的右侧)。以下,说明该构成,作为命令,送出用[操作码]的数据表示是对应命令的[输出预置]的状态命令的值,作为[操作数(0)]的值,分配预置项目号的数据。作为[操作数(1)]~[操作数(4)],分别是16进制数中的最大值[0xFF]的值,表示要查询的字段。
作为与该命令对应的来自目的地设备的响应,在[操作数(1)]和[操作数(2)]的区间中配置目的地设备的节点ID,在[操作数(3)]和[操作数(4)]的区间中;配置与目的地设备的子单元有关的数据和与目的地设备的子单元插头有关的数据来作为信号目的地的数据。在其他区间,将命令的数据原样发回。
在该输出预置状态命令中,在命令的预置项目的数据即[操作数(0)]的区间中配置最大值等规定值的数据时,在响应对应的区间中,送出可设定的预置项目号的最大值的数据,表示可连接多少台。
此外,在源设备判断了这样预置的数据之后,在判断为需要切换输入时,在来自源设备的命令传输中,也能进行目的地设备中的输入选择等控制。图25是表示这种情况下的输入选择控制命令的构成(图25的左侧)和其响应(图25的右侧)的构成的图。
首先,说明输入选择控制命令,送出用[操作码]的数据表示是对应命令的[输入选择]的控制命令的值,将子功能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0)]中。该子功能的数据至少存在以下两种状态:在此时传输的命令产生的输入变更指示是立即执行其输入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以及将其输入的变更传送到目的地设备,在目的地设备中不进行输入变更的待机指示的情况。
[操作数(1)]的区间的前半部分的4比特区间未定义,而将16进制数中的最大值[0xF]分配在后半部分的4比特中。将输出端节点ID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2)]和[操作数(3)]中。将与单元的输出插头有关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4)]中,在[操作数(5)]中分配与输入插头有关的数据。将与目的地设备的子单元有关的数据和与目的地设备的子单元插头有关的数据来作为信号目的地的数据分配在[操作数(6)]和[操作数(7)]中。[操作数(8)]的区间未定义。在对[操作数(5)]置位最大值[0xFF]的情况下,目标(即接收端的设备)决定输入插头号,用响应发挥该决定的输入插头号。
在该命令对应的响应中,在[操作数(1)]以外的区间,发回与命令相同的数据,将与目的地设备的状态有关的数据即结果状态(result status)配置在[操作数(1)]区间的后半部分的4比特中。例如,在目的地设备为第1视频设备30时,在处于图像数据等录像操作中时,在该第1视频设备30中配置表示该情况的数据。
此外,例如,准备查询目的地设备端中的输入选择的设定状态的输入选择状态命令。图26表示输入选择状态命令的构成(图26的左侧)和其响应(图26的右侧)的构成的图。
首先,说明输入选择状态命令,送出用[操作码]的数据表示是对应命令的[输入选择]的状态命令的值,将表示有要查询字段的最大值[0xFF]配置在[操作数(0)]~[操作数(4)]和[操作数(6)]中,将固定值[0xFE]配置在[操作数(7)]中。[操作数(8)]未定义。
作为该响应,将表示该设备的输入状态的状态数据配置在[操作数(1)]区间的前半部分的4比特中,而将固定值[0xF]配置在后半部分的4比特中。在状态数据中,表示是否正在输入有效数据。将输出端的节点ID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2)]和[操作数(3)]的区间中。将与单元的输出插头有关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4)]的区间中。将与源设备的子单元有关的数据和与源设备的子单元插头有关的数据作为信号目的地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6)]和[操作数(7)]中。通过使用这样的状态命令和其响应,也可以从源设备查询输入状态。
这里,参照图27来说明在输入选择控制命令中准备的子功能的使用例。这里,在第1电视接收机10中有选择地执行从第1视频设备30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和从第2视频设备40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输入。即,假设以某个定时在第1视频设备30中进行记录媒体的再现操作,在第1电视接收机10中,选择其再现数据通过总线1供给的输入插头,开始再现图像数据的监视(步骤S21)。然后,在第1视频设备30中的再现继续进行的状态下,假设在第2视频设备40中也进行记录媒体的再现操作,在第1电视接收机10中,进行切换,以便选择供给该再现数据的输入插头,切换到来自第2视频设备40的图像数据的监视(步骤S22)。
在该状态中,第1视频设备30再现的媒体上记录的图像数据从数字图像数据切换为模拟图像信号。此时,在第1视频设备30没有将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图像数据的功能时,从第1视频设备30对第1电视接收机10需要将输入插头切换到模拟输入部14的指示。该指示作为输入选择遥控命令,从第1视频设备30传输到第1电视接收机10(步骤S23)。
这里,在该命令中,作为请求等级,是不切换到对应的切换而待机的等级。这样的话,在步骤S23的命令被传输的阶段,在第1电视接收机中输入未被切换,不干扰监视来自第2视频设备40的图像。然后,在其后的某个操作中,在用第1电视接收机10将输入切换到第1视频设备30的阶段中,根据通过步骤S23的命令来变更来自第1视频设备30的输入的数据,选择模拟输入部14来代替经总线1的输入插头,使得可以正确地监视来自第1视频设备30的图像信号。在从模拟输入切换到数字输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处理。此外,可以应用于在经由总线1的路径中有变更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28~图3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该例中,也通过数字通信控制总线的IEEE1394方式的串行数据总线(以下简称为总线)来连接多台设备。在图28中,示出用总线1来连接3台AV设备60、70、80的例子。作为与总线1连接的设备,这里是分别包括用于连接IEEE1394方式的总线的端子的设备,第1、第2盘设备60、70和放大器装置80连接。
第1、第2盘设备60、70分别包括盘再现子单元61和盘记录子单元71,可从记录音频数据等的盘中进行该数据的再现和将输入的音频数据等记录到盘上。放大器装置80包括放大器子单元81,在进行输入的音频数据的放大等处理后,供给到扬声器(图中未示出)来输出。
各设备60、70、80包括用于与IEEE1394方式的总线1连接的插头62、72、82。这里,省略各设备60、70、80的详细结构,但与第1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说明的设备10、30的情况同样,包括用于与IEEE1394方式的总线1进行通信的接口部,以及控制该接口部的CPU和存储控制程序等的存储器等,可实现通过总线1的通信控制处理。各设备60、70、80包括的插头62、72、82由用于与总线1连接的多台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虚拟输入插头和多个虚拟输出插头构成。在IEEE1394方式的总线1中进行通信的帧周期和在总线1中的传输中采用的AV/C命令的传输处理也与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相同。
然后,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之间的控制按上述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各种命令的传输来进行,但在本例的情况下,还准备信号源状态命令,在不能从源设备输出时,可以指定其他源设备。
图29是表示该信号源状态命令的构成(图29的左侧)和其响应的构成(图29的右侧)的图。下面说明该命令的构成,发送用[操作码]的数据表示是对应命令的[信号源]的状态命令的值,将表示是查询字段的一定值[0xFE]配置在[操作数(0)]~[操作数(2)]中。然后,将信号目的地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3)]和[操作数(4)]中。在该信号目的地的数据中,显示单元的输出插头或子单元的目的地插头。
作为该响应,使用[操作数(0)]的前3个比特,配置与设备的状态有关的数据。作为该状态之一,这里准备虚拟输出(virtual output)。使用[操作数(0)]的下一个比特,配置与设备有无数据变换[conv]有关的数据,使用其余的4比特,配置信号状态的数据。将与源设备的子单元有关的数据和与子单元的源插头有关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1)]和[操作数(2)]中。
在与信号源状态命令对应的响应的[操作数(0)]中,在表示虚拟输出的情况下,[操作数(1)]和[操作数(2)]变为图30所示的构成。即,使用[操作数(1)]的前2比特来配置固定值[0x3],使用其余的6比特来分配作为虚拟输出使用的等时信道的数据。将用源设备来输入该等时信道的数据的输入插头ID的数据配置在[操作数(2)]中。
下面参照图31和图32来说明一个该信号源的状态命令的使用例。首先,根据图31的流程图来说明,例如,假设将第1盘设备60再现的音频数据通过总线1传输到第2盘设备70,第2盘设备70开始在盘上记录的复制动作(步骤ST11)。在该复制开始后,假设从放大器80对第2盘设备70有从该第2盘设备70输出的音频数据的输入请求(步骤ST12)。例如,用信号源的命令来进行该请求。
在有该请求时,在与该命令对应的响应中,指示虚拟输出,使用[操作数(1)]和[操作数(2)],示出源设备输入的等时信道和源设备的输入插头(步骤ST13)。这里,由于第2盘设备70进行从第1盘设备60的音频数据的记录,所以从第1盘设备60指定输出数据的等时信道。
在该响应中指定的等时信道是广播信道(广播通信信道)的情况下,由于总线1上连接的任何设备都可输入,所以放大器装置80进行该广播信道的接收,放大器装置80接收来自第1盘设备60的输出(步骤ST14)。在想接收来自这样的第2盘设备70的输出的情况下,将代替该设备的输出、接收该设备70输入的数据(这里是第1盘设备60)的情况在这里称为虚拟输出。
如果将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以时序来表示,则为图32所示的状态。即,在步骤S31中,在从第1盘设备60开始对第2盘设备70的复制后,假设从放大器80将进行输出请求的信号源的状态命令传输到第2盘设备70(步骤S32)。在此时的响应中,指示虚拟输出,作为此时的信道,指定广播信道(步骤S33)。
指定该广播信道后,放大器装置80进行接收指示的广播信道的处理,由放大器装置80接收从第1盘设备60输出的音频数据(该音频数据是与用第2盘设备70记录中的音频数据相同的数据),由放大器装置80进行输出处理(步骤S34)。
接着,参照图33和图34来说明在响应中指定的等时信道不是广播信道情况下的处理。
首先,根据图33的流程图来说明,例如,假设将第1盘设备60再现的音频数据通过总线1传输到第2盘设备70,由第2盘设备70开始在盘上进行记录的复制操作(步骤ST21)。在该复制开始后,假设从放大器装置80对第2盘设备70有从该第2盘设备70输出的音频数据的输入请求(步骤ST22)。例如用信号源的命令来进行该请求。在此时的响应中,传输输入信道和虚拟输入插头号(步骤ST23)。作为该响应表示的信道号,指定广播信道以外的信道号码。
指定该广播信道以外的信道号后,放大器装置80使用输入选择状态命令,查询虚拟输入插头号中输入的数据的输出端的设备,用其响应判断输出端的设备(这里为第1盘设备60)(步骤ST24)。
然后,在判断的输出端的设备(第1盘设备60)的虚拟输出插头和放大器装置80的虚拟输入插头之间,使用指定的等时信道来确立设定传输路径的点对点连接,由放大器装置80接收第1盘设备60的输出(步骤ST25)。
如果将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以时序来表示,则为图34所示的状态。即,在步骤S41中,在从第1盘设备60开始对第2盘设备70的复制后,假设从放大器80将进行输出请求的信号源的状态命令传输到第2盘设备70(步骤S42)。在此时的响应中,指示虚拟输出(步骤S43)。这里,在该响应中指示的等时信道是广播信道以外的信道,所以使用输入选择状态命令来查询虚拟输入插头号上输入的数据的输出端的设备(步骤S44),用其响应判断输出端的设备(这里是第1盘设备60)(步骤S45)。
结束至此的处理后,放大器装置80对第1盘设备60进行以点对点来确立连接的处理,在确立了连接时,开始从第1盘设备60输出的音频数据的放大器装置80中的输入(步骤S46)。
通过这样的处理,在从指示数据输出的设备不能输出该数据的情况(或不适合从该设备输出的情况)下,在存在可代替输出数据的设备时,可以执行从该设备的传输,良好地执行数据传输处理。这种情况下,无论图31、图32所示的使用广播频道的情况,还是图33、图34所示的未使用广播频道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对应处理。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列举了在以IEEE1394方式的总线构成的网络内,以AV/C命令的形式来进行数据传输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以其他结构的网络或格式处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作为总线,除了有线连接的线路以外,也可以应用于形成以无线传输来进行同样的数据传输的总线的网络。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网络上连接的通信装置内预先安装进行上述处理的部件的情况,但通过例如将执行上述各处理的程序保存在某种媒体中,将从该媒体中得到的程序数据存储到进行通信的设备内的存储器等中,也可以获得进行对应处理的通信装置。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保存程序数据的媒体,除了磁带、光盘等记录媒体以外,也可以使用因特网的服务器等媒体。

Claims (4)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在通过串行数据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控制,其中,
当可以用音频/视频监视设备输入从音频/视频设备输出的数据时,通过所述串行数据总线将与来自所述音频/视频设备的数据的输出路径变更有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音频/视频监视设备,并且
对于与所述输出路径变更有关的数据,至少准备以下两种请求:指令所述音频/视频监视设备向该变更的路径的输入切换的第一请求;以及不指示输入切换、但使得所述音频/视频监视设备仅估计路径变更的第二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输出路径包括所述串行数据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3、一种传输装置,可与通过串行数据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命令生成部,生成对所述串行数据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指示输出路径变更的规定格式的命令;以及
送出部,将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送出到所述串行数据总线,
其中,在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与输出路径变更有关的命令中,准备指示向该变更过的路径的输入切换的命令,以及仅判断路径的变更而不指示输入切换的命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中,
在用所述命令生成部生成的命令表示的输出路径中,包括所述串行数据总线以外的输出路径。
CNB008026602A 1999-10-04 2000-10-04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5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3452/1999 1999-10-04
JP28345299 1999-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7112A CN1337112A (zh) 2002-02-20
CN1174583C true CN1174583C (zh) 2004-11-03

Family

ID=17665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26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583C (zh) 1999-10-04 2000-10-04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51687B1 (zh)
EP (1) EP1137222A4 (zh)
JP (1) JP4320993B2 (zh)
KR (1) KR100739263B1 (zh)
CN (1) CN1174583C (zh)
AU (1) AU773294B2 (zh)
WO (1) WO2001026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8674B1 (en) 1999-08-23 2006-06-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nection between nodes in digital interface
US20030075983A1 (en) * 2001-05-03 2003-04-24 Mitsubishi Digital Electronics America, Inc. Control system and user interface for network of input devices
US20020194596A1 (en) * 2001-06-18 2002-12-19 Srivastava Gopal K. Control of multiple AV-devices by a single master controller using infrared transmitted commands and bus transmitted commands
US6944704B2 (en) * 2001-10-04 2005-09-1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extended AV/C command frames including status inquiry, notify inquiry and control inquiry command types
JP3676770B2 (ja) * 2002-09-20 2005-07-2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送信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US8321650B2 (en) * 2003-01-13 2012-11-27 Emulex Design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Alignment-unit-based virtual formatting methods and devices employing the methods
FR2863129A1 (fr) * 2003-11-28 2005-06-03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 gestion d'une tache au sein d'un reseau et dispositifs permettant d'effectuer une telle surveillance
FR2895187B1 (fr) * 2005-12-21 2010-12-17 Eastman Kodak Co Station d'accueil d'equipements hotes mobiles et procede de partage de ressources utilisant la station
US10790066B2 (en) 2017-12-04 2020-09-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Rotational apparatus usable with control drum apparatus in nuclear environ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9810A (en) * 1987-10-14 1990-09-25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device
JP3520572B2 (ja) * 1994-08-02 2004-04-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機器選択方法
US5715475A (en) * 1994-12-29 1998-02-03 Intel Corporation Top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initialization of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video information
US6314479B1 (en) * 1997-08-04 2001-11-06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Universal multi-pin plug and display connector for standardiz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etween a computer and a display for a PC theatre interconnectivity system
JP4078691B2 (ja) 1997-09-19 2008-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制御システム、記録再生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制御装置
JP3763418B2 (ja) * 1997-09-25 2006-04-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装置
JPH11150788A (ja) * 1997-11-14 1999-06-02 Yamaha Corp 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
JPH11205313A (ja) * 1998-01-08 1999-07-30 Toshiba Corp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表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20993B2 (ja) 2009-08-26
CN1337112A (zh) 2002-02-20
AU7556200A (en) 2001-05-10
AU773294B2 (en) 2004-05-20
US6751687B1 (en) 2004-06-15
EP1137222A4 (en) 2005-07-06
EP1137222A1 (en) 2001-09-26
KR100739263B1 (ko) 2007-07-12
WO2001026295A1 (fr) 2001-04-12
KR20010087408A (ko) 200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448C (zh) 通信方法、通信***和输出设备
CN1115021C (zh) 数据通信方法
CN1201242C (zh) 数据传送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6343C (zh) 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和***
CN1321984A (zh) 电子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同步电源控制方法
CN1184786C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和数字接口
CN1287763A (zh) 网络控制***
CN1174583C (zh)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CN1214588C (zh) 传送方法、传送装置及传送***
CN1178444C (zh) 控制器设备、通讯***和控制方法
CN1119001C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其方法
CN1276614C (zh) 电子装置***,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237053A (zh) 数据通信***、用于它的设备和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395C (zh) 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方法
CN1150721C (zh) 网络连接识别方法及网络连接终端装置
CN1192640C (zh) 电子装置及其维修方法
CN1161940C (zh) 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和数字接口
CN1140091C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316153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及提供媒体
CN161252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设备和***
CN1278622A (zh) 外部装置控制设备和外部装置控制方法
CN1280422A (zh) 控制设备,通信***和控制方法
CN1339895A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及其通信装置
CN1197019C (zh) 信息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控制***
CN1578304A (zh) 数据速率设置装置、设置方法、设置程序和信息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