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576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576A
CN117377576A CN202180098613.1A CN202180098613A CN117377576A CN 117377576 A CN117377576 A CN 117377576A CN 202180098613 A CN202180098613 A CN 202180098613A CN 117377576 A CN117377576 A CN 11737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arcass
width direc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tir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86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7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7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curve from bead to bead in plural planes, e.g. S-shaped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8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extend transversely from bead to bead, i.e. radial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轮胎包括:胎体,其包括胎体本体部和胎体折返部,胎体本体部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延伸,胎体折返部从胎体本体部延伸并围绕胎圈芯的周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和通信装置,其埋设在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在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轮胎。
背景技术
将诸如RF标签的通信装置埋设在轮胎中的构造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说明了一种具有布置在轮胎的胎侧部上的RF标签的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5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传统轮胎,当负载施加到轮胎时,安装在其中的通信装置可能由于施加到通信装置的负载而损坏。因此,仍然需要改善布置在轮胎中的通信装置的耐久性。
鉴于这些情况,提供一种改善布置在轮胎中的通信装置的耐久性的轮胎将是有帮助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轮胎包括:胎体,其包括胎体本体部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本体部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延伸,所述胎体折返部从所述胎体本体部延伸并围绕所述胎圈芯的周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和通信装置,其埋设在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其中,当在所述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胎体折返部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改善布置在轮胎中的通信装置的耐久性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局部截面图。
[图2]图2是图1所示的胎体的示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3]图3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图2所示的胎体的示意图。
[图4]图4是图1所示的胎体的另一示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5]图5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图4所示的胎体的示意图。
[图6]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局部截面图。
[图7]图7是图6所示的胎体的示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8]图8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图7所示的胎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公开的轮胎的实施方式。各图共用的构件和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要注意,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各尺度等的比例可能与现实中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轮胎周向”是指轮胎以轮胎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向。在图中,轮胎宽度方向、轮胎径向和轮胎周向分别表示为DW、DR和DC。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轮胎径向内侧”是指沿着轮胎径向更接近轮胎的转动轴线的一侧,而“轮胎径向外侧”是指沿着轮胎径向更远离轮胎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另一方面,“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更接近轮胎赤道面CL的一侧,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更远离轮胎赤道面CL的一侧。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轮胎的各要素的位置关系等是在基准状态下测量的。“基准状态”是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的状态。以下说明了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填充空气的内腔并安装在车辆(如乘用车)上。然而,轮胎的内腔可以填充空气之外的流体,并且轮胎可以安装在乘用车之外的车辆上。
在本说明书中,“适用轮辋”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产业标准中的已经记载或未来将要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ETRTO的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以及TRA的年鉴中的设计轮辋),所述产业标准诸如为日本的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的JATMA年鉴、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以及美国的TRA(轮胎轮辋协会)的年鉴等。在这些产业标准中未列出的尺寸的情况下,“适用轮辋”是指具有与轮胎的胎圈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轮辋。“适用轮辋”包括前述产业标准中列出的当前尺寸以及未来尺寸。“未来将要记载的尺寸”的示例可以是在2013版的ETRTO的标准手册中记载为“未来发展(FUTURE DEVELOPMENTS)”的尺寸。
在本说明书中,“规定内压”是指在上述的JATMA年鉴或其它产业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和帘布层等级下,与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在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规定内压”是指与为安装有轮胎的各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规定的负载”是指与上述产业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和帘布层等级中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在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规定的负载”是指与为安装有轮胎的各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胎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截取的轮胎宽度方向局部截面图。在图1中,示出了处于基准状态下的轮胎1,在该基准状态下,轮胎1装配到作为适用轮辋的车轮轮辋R、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
轮胎1具有一对胎圈部2、一对胎侧部3和胎面部4。胎侧部3在胎面部4和胎圈部2之间延伸。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通信装置9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轮胎1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的对称构造。然而,轮胎1可以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的不对称构造。
轮胎1包括一对胎圈芯5、胎体6和带束7,其中,一对胎圈芯5配置在胎圈部2中,胎体6包括在一对胎圈芯5之间环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帘布层,带束7包括配置在胎体6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带束层。
胎圈芯5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形线缆胎圈。与胎圈芯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形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或大致圆形。然而,胎圈芯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正方形或六边形。例如,线缆胎圈由覆盖有橡胶的高碳钢丝形成。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胎圈填胶8布置在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外侧。然而,轮胎1可以具有不包括胎圈填胶8的构造。
胎体6由在一对胎圈芯5之间环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帘布层形成。帘布层由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形成帘布层的帘线例如是诸如尼龙帘线等的有机纤维帘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帘线被配置为在胎面部4中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胎体6具有径向结构。胎体6被紧固到一对胎圈芯5。具体地,胎体6包括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其中,胎体本体部6A在一对胎圈芯5之间环状延伸,胎体折返部6B从胎体本体部6A延伸并围绕胎圈芯5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
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胎体6的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胎体6的示例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的)图2所示的胎体6的示意图。图2和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延伸方向。图2和图3示出了用于说明目的的多个帘线的一部分(四个帘线),并且不限制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数量。
如图3所示,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例如,在帘线从胎体6的折返位置P延伸的方向上评估帘线延伸方向。胎体6的折返位置P是胎体6中在轮胎径向上最内的位置。在所示示例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以倾斜度θ1倾斜。由此,例如,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使得胎体6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并且使得形成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以使得倾斜度θ1变大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由图3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弯曲。形成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在轮胎周向上弯曲,从而支撑施加到轮胎1的负载的一部分并且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即使对轮胎1施加了轮胎径向上的负载,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通信装置9也不太可能变形,并且通信装置9也不太可能损坏。
例如,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度θ1可以在3度至10度的范围内。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并且倾斜度θ1小时,形成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不太可能在轮胎周向上弯曲,从而降低了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形成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的长度变长,所以使倾斜度θ1变大增加了轮胎1的重量和生产成本。因此,使倾斜度θ1在3度至10度的范围内可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同时抑制轮胎1的重量和生产成本增加。更优选地,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度θ1可以在5度至10度的范围内。
此外,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和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隔着轮胎径向反向倾斜。在所示示例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与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反地以倾斜度θ2倾斜。因此,例如,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通过使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在轮胎周向上以不同的方向弯曲,可以进一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变形,并且通信装置9更不太可能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度θ1的大小以及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度θ2的大小彼此大致相等。因此,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在轮胎周向上的弯曲可以相等,从而进一步使得在胎侧部3中不太可能发生任何面外变形。
然而,倾斜度θ1的大小和倾斜度θ2的大小可以彼此不同。例如,作为胎体6的另一示例,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可以大致平行于轮胎径向。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胎体6的其它示例。图4是图1所示的胎体6的另一示例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图4所示的胎体6的示意图。在图5中,形成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大致平行于轮胎径向延伸。例如,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该构造使胎体本体部6A对轮胎径向上的负载的耐性更强,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弯曲的胎体折返部6B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图4和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延伸方向。图4和图5示出了用于说明目的的多个帘线的一部分(四个帘线),并且不限制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数量。
再次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准状态下,胎体6的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比带束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也就是说,胎侧部3在轮胎径向上包括内侧部分3A和外侧部分3B,在内侧部分3A中配置有胎体6的胎体折返部6B,在外侧部分3B中没有配置胎体6的胎体折返部6B。由于配置了胎体折返部6B,胎侧部3的内侧部分3A比外侧部分3B刚性更高。因此,例如,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胎侧部3的内侧部分3A和外侧部分3B之间的刚性差导致胎侧3中的外侧部分3B更容易弯曲,而内侧部分3A不太容易弯曲。因此,抑制了胎侧部3的内侧部分3A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将通信装置9埋设在胎侧部3的配置有胎体折返部6B的内侧部分3A中使得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损坏。
更具体地,在基准状态下,胎体6的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可以位于轮胎最大宽度W附近。在此,“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是当轮胎1处于基准状态下,即轮胎1装配到作为适用轮辋的车轮轮辋R、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时轮胎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最长的位置。在比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地埋设通信装置9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诸如路缘石或小石块等的障碍物撞击通信装置9的埋设位置的外表面。因此,将胎体折返部6B延伸到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附近可以扩大用于配置通信装置9的地点的选择范围,同时降低通信装置9受损坏的概率。例如,当通信装置9与安装得比通信装置9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电子装置通信时,通过将通信装置9的埋设位置移动到更接近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使得轮胎1的其它部分不太可能干扰通信装置9的通信。因此,可以改善通信装置9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通信性能。在此,当轮胎1的从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到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轮胎径向高度为100%时,在轮胎最大宽度W“附近”可以被限定为从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或轮胎径向外侧最多5%的范围。
带束7配置在胎体6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带束7由在轮胎赤道面CL中在轮胎径向上层叠的一个或多个带束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层)形成。带束7布置成从轮胎径向外侧覆盖胎面部4中的胎体6。在本说明书中,在一个或多个带束层中,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长度最长的带束层也被称为“最大宽度带束层”。带束7的最大宽度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也被简称为带束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带束层中,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层是最大宽度带束层。然而,最大宽度带束层不一定是在轮胎径向上最内侧的带束层。当带束7由一个带束层形成时,最大宽度带束层是指这一个带束层。
通信装置9布置在轮胎1中。
通信装置9执行无线通信。通信装置9例如是RF(Radio Frequency(射频))标签。RF标签也可以被称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通信装置9包括形成控制器单元和存储器单元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9A以及连接到IC芯片9A的一个或多个天线9B。IC芯片9A可以存储与轮胎1有关的任何信息,例如轮胎1的识别信息和制造日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信装置9具有两个天线9B,这两个天线以直线形状、波浪形状或螺旋形状延伸,并且以从IC芯片9A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并且装置整体上可以具有纵长形状。然而,通信装置9的形状不限于所示的示例。例如,通信装置9可以具有一个天线9B,该天线9B布置为从IC芯片9A以直线形状、波浪形状或螺旋形状延伸,并且该装置整体上可以具有纵长形状。替选地,通信装置9可以具有埋设在以螺旋形状延伸的一个天线9B内部的IC芯片9A,并且装置整体上可以具有纵长形状。
IC芯片9A可以通过由一个或多个天线9B接收的电磁波产生的介电电动势来操作。也就是说,通信装置9可以是无源通信装置。替选地,通信装置9还可以包括电池并且能够通过用其自身的电力产生电磁波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装置9可以是有源通信装置。
再次参照图1,通信装置9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当通信装置9与安装得比通信装置9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电子装置通信时,胎体6不太可能干扰通信装置9的通信。如上所述,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这抑制了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在胎体折返部6B附近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在轮胎径向上拉伸。这在改善通信装置9的耐久性方面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当通信装置9被拉伸从而在通信装置9中引起拉伸应变时,更容易发生对通信装置9的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9被说明为完全埋设在轮胎1中。然而,通信装置9埋设在轮胎1中可以包含通信装置9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在轮胎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通信装置9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倾斜。参照图3,通信装置9包括IC芯片9A和两个天线9B,这两个天线以从IC芯片9A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天线9B在通信装置9的长度方向上从IC芯片9A延伸。因此,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导致胎体折返部6B以使得倾斜度θ1在轮胎周向上变大的方式弯曲时,弯曲力不太可能被施加到通信装置9。因此,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通信装置9更不可能损坏。
通信装置9已经被说明为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但不限于该示例。例如,通信装置9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可以埋设在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之间的位置处。替选地,通信装置9可以埋设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被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覆盖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当在通信装置9中产生拉伸应变时,特别容易发生对通信装置9的损坏。从这个角度来看,将通信装置9在胎侧部3中的埋设位置移动成更接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通信装置9不容易在轮胎径向上拉伸)对于改善通信装置9的耐久性是有效的。
当通信装置9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埋设在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之间的位置处时,通信装置9的长度方向可以相对于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和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两者倾斜。因此,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从而导致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在轮胎周向上弯曲时,弯曲力不太可能被施加到通信装置9。
当通信装置9埋设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被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覆盖的位置处时,通信装置9的长度方向可以相对于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倾斜。因此,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从而导致胎体本体部6A在轮胎周向上弯曲时,弯曲力不太可能被施加到通信装置9。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图7和图8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1。图6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轮胎1的沿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轮胎宽度方向局部截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胎体6的示例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观察的图7所示的胎体6的示意图。在图6中,示出了处于基准状态下的轮胎1,在该基准状态下,轮胎1装配到作为适用轮辋的车轮轮辋R、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图7和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延伸方向。图7和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目的的多个帘线的一部分(四个帘线),并且不限制形成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中的每一者的帘线的数量。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以下说明第二实施方式,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通信装置9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更具体地,通信装置9埋设在胎体6的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如图7和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
再次参照图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定位成比带束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也就是说,在胎体6中采用了包封结构(envelope structure)。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折返部6B的端部6E定位成比胎体本体部6A靠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定位成比带束7靠轮胎径向内侧。因此,胎体折返部6B延伸经过整个胎侧部3,与胎体折返部6B在胎侧部3的中途终止的构造相比,这增加了胎侧部3的刚性。因此,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外变形不太可能发生。此外,通过增加胎体折返部6B的长度,使得在被施加到轮胎1的负载中的、可以通过胎体折返部6B在轮胎周向上的弯曲来支撑的负载的量增加,并且可以进一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9配置成在基准状态下在胎侧部3中比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这种构造使得诸如路缘石或小石块等的障碍物不太可能撞击通信装置9的埋设位置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降低通信装置9受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通信装置9可以配置成在基准状态下在胎侧部3中比轮胎最大宽度W的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当通信装置9与位于轮胎1的轮胎径向外侧(诸如路面)的电子装置通信时,这种构造使得轮胎1的其它部分不太可能干扰通信装置9的通信。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可以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或者可以大致平行于轮胎径向。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括胎体6和通信装置9,其中:胎体6包括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胎体本体部6A在一对胎圈芯5之间环状延伸,胎体折返部6B从胎体本体部6A延伸并围绕胎圈芯5的周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通信装置9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当在轮胎1装配到作为适用轮辋的轮辋R、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该构造使得形成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能够在轮胎周向上弯曲,从而可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变形,并且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损坏。因此,布置在轮胎1中的通信装置9的耐久性得以改善。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通信装置9的长度方向优选地相对于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倾斜。这种构造使得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从而导致胎体折返部6B在轮胎周向上弯曲时,弯曲力不太可能被施加到通信装置9。因此,埋设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通信装置9更不太可能损坏。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优选地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胎体本体部6A的帘线延伸方向和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隔着轮胎径向反向倾斜。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该构造使得胎体本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能够在轮胎周向上弯曲,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由此,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变形,并且通信装置9更不太可能损坏。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当在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胎体折返部6B的帘线延伸方向优选地相对于轮胎径向在从3度至10度的范围内倾斜。这样的构造可以抑制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同时抑制轮胎1的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还包括配置在胎体6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7,并且在基准状态下,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优选地定位成比带束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当对轮胎1施加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该构造使得胎侧部3在没有配置胎体折返部6B的部分中更容易弯曲并且在配置有胎体折返部6B的部分中不太容易弯曲。因此,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配置有胎体折返部6B的部分中埋设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损坏。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在基准状态下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优选地位于轮胎最大宽度的位置附近。该构造可以扩大用于配置通信装置9的地点的选择范围,同时降低通信装置9受损坏的概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1还包括配置在胎体6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7,并且在基准状态下,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6E优选地定位成比带束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E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与胎体折返部6B在胎侧部3的中途终止的构造相比,该构造增加了胎侧部3的刚性,并且使得当对轮胎1施加了轮胎径向上的负载时不太可能发生胎侧部3中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任何面外变形。因此,埋设在轮胎1的胎侧部3中的通信装置9不太可能损坏。
注意,尽管已经基于附图和实施方式说明了根据本公开的轮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公开作出各种变型和调整。因此,这些变型和调整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各实施方式中包括的构造、功能等可以以在逻辑上不矛盾的方式被重新配置。各实施方式中包括的构造、功能等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组合使用,并且多个构造、功能等可以组合成一个、被分割或被部分省略。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2:胎圈部,3:胎侧部,3A:(轮胎径向)内侧部分,3B:(轮胎径向)外侧部分,4:胎面部,5:胎圈芯,6:胎体,6A:胎体本体部,6B:胎体折返部,6E: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7:带束,7E: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8:胎圈填胶,9:通信装置,9A:IC芯片,9B:天线,R:轮辋,CL:轮胎赤道面,W:轮胎最大宽度,P:胎体的折返位置,θ1:倾斜度,θ2:倾斜度。

Claims (7)

1.一种轮胎,其包括:
胎体,其包括胎体本体部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本体部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延伸,所述胎体折返部从所述胎体本体部延伸并围绕所述胎圈芯的周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和
通信装置,其埋设在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其中,当在所述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填充有规定内压并且不施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胎体折返部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当在所述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通信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胎体折返部的所述帘线延伸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当在所述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胎体本体部的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并且
所述胎体本体部的所述帘线延伸方向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所述帘线延伸方向隔着轮胎径向反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当在所述基准状态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胎体折返部的所述帘线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在3度至10度的范围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
其中,在所述基准状态下,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比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基准状态下,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端部位于轮胎最大宽度的位置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胎冠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
其中,在所述基准状态下,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定位成比所述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
CN202180098613.1A 2021-06-30 2021-11-18 轮胎 Pending CN117377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9738A JP2023006891A (ja) 2021-06-30 2021-06-30 タイヤ
JP2021-109738 2021-06-30
PCT/JP2021/042497 WO2023276185A1 (ja) 2021-06-30 2021-11-18 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576A true CN117377576A (zh) 2024-01-09

Family

ID=8469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8613.1A Pending CN117377576A (zh) 2021-06-30 2021-11-18 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46363A1 (zh)
EP (1) EP4364966A1 (zh)
JP (1) JP2023006891A (zh)
CN (1) CN117377576A (zh)
WO (1) WO20232761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6841A (ja) * 2006-11-21 2008-06-0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65499A (ja) * 2007-04-19 2008-11-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65376B2 (ja) * 2009-06-30 2013-12-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3867B2 (ja) * 2010-10-28 2014-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217998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83286B1 (ja) * 2019-11-27 2020-04-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67045B1 (ja) * 2019-11-27 2020-03-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6891A (ja) 2023-01-18
EP4364966A1 (en) 2024-05-08
US20240246363A1 (en) 2024-07-25
WO2023276185A1 (ja)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5011B2 (en) Tire suitable for running flat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nic member
JP2016539047A (ja) 下部サイドウォール内に電子デバイスを有するタイヤ
CN114761258B (zh) 充气轮胎
CN117500675A (zh) 轮胎
CN117377576A (zh) 轮胎
JP74253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7500676A (zh) 轮胎
CN117460631A (zh) 轮胎
CN117412871A (zh) 轮胎
WO2023276177A1 (ja) タイヤ
WO2023276190A1 (ja) タイヤ
WO2023095373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4282670A1 (en) Tire
WO2023095372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2124120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4151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7545641A (zh) 轮胎、翻新轮胎和翻新轮胎生产方法
JP2020055460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