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9704A -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9704A
CN117369704A CN202210771343.2A CN202210771343A CN117369704A CN 117369704 A CN117369704 A CN 117369704A CN 202210771343 A CN202210771343 A CN 202210771343A CN 117369704 A CN117369704 A CN 117369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split screen
dragging
screen area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3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3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97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634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1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9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分屏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接收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第三分屏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在简化分屏操作流程的同时提高了分屏效率。

Description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分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用户在终端处理复杂任务的需求,终端支持分屏显示多个应用,以提高使用效率。终端通过分屏控件划分用户界面,并可在各个分割区域内显示和运行不同应用。
相关技术中,终端实现分屏显示的方式比较单一且操作复杂,在使用分屏功能时,用户需要点击分屏控件,进而选择增加或减少分屏区域实现分屏拓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简化分屏操作流程,进而提高拓展分屏效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接收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和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接收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所述第四分屏区域。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所属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和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屏显示装置,所属装置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所述第四分屏区域。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显示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面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了一种对正在显示的两个分屏区域同时进行拖动的分屏手势操作,基于该手势操作,当用户同时拖动两个分屏区域时,终端响应于拖动手势满足分屏条件,自动在两个分屏区域之间创建新的分频区域,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终端通过点击控件的触发操作等方式创建分屏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手势操作更加直观且直接,同时,通过分屏手势操作能够直接确定新分屏区域的位置,简化了分屏区域的创建流程,进而提高了分屏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多屏幕终端分屏界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区域分布界面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区域分布界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三分屏区域过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显示范围方式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拓展显示目标应用界面过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区域移动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区域缩放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拖动操作与屏幕区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拖动操作与屏幕区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变化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变化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三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呼出分屏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关闭分屏区域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内容分屏显示功能是终端的常见功能。适应于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终端完成生活事宜以及工作任务,终端充分发挥屏幕面积通过分屏显示功能实现多应用同时协作,提高用户使用效率。但是,相关技术大多采用固定的两分屏模式,也即只能同时显示并运行两个应用,难以适应目前用户协同进行多任务的需要。
为满足用户对多应用同时使用的需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拓展分屏个数的分屏显示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在不退出当前显示应用的情况下,十分简便地打开并显示一个新的应用,进一步的当用户有更多应用协作需求时,重复该分屏显示方法可以继续增加终端显示应用个数,提高了分屏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视频会议、文档编辑、网络购物等场景。下面结合几种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1、视频会议场景
视频会议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显示会议内容和多个会议文档。比如,在通过终端进行视频会议过程中,用户在显示会议视频画面以及会议投放PPT两个应用的同时,需要打开另一文档查看相关内容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对视频会议应用界面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并同时对PPT显示应用界面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可以在不退出任一应用的情况下,在视频界面和PPT界面中间加入一个文档显示应用,进而终端同时在前台运行视频会议应用、PPT显示应用以及文档编辑应用。
2、文档编辑场景
文档编辑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显示浏览器应用、文档编辑应用以及微信等聊天应用等。比如,在编辑文档时,用户往往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进行比较整合编辑,当用户同时打开浏览器应用和文档编辑应用进行查询和编辑文档的协作时,用户需要通过聊天应用于他人交流编辑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对文档编辑应用界面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并同时对浏览器应用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在不退出文档编辑应用和浏览器应用的情况下,可以在两应用显示界面中间加入微信等聊天应用,进而用户可以在同时比较两页面内容的情况下,与他人交流。
3、网络购物场景
网络购物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显示多个购物应用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分别对两个购物应用界面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在不退出显示两购物应用的情况下,可以在两应用中间区域加入一个新的购物应用进行显示和比较,或是加入一个计算器应用对比计算。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显示屏130是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组件。可选的,该显示屏130还具有触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在显示器130上进行触控操作,实现对显示内容的控制。比如,该显示器130为智能手机的触摸式显示屏,或者,显示器130为电视终端的非触摸式显示屏。此外,显示器130的形态可以包括非折叠屏、折叠屏、伸缩屏、卷轴屏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中还包括扬声器、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等)、音频电路、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初始时,用户界面处于分屏状态,也即终端同时显示至少显示两个分屏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分屏区域的显示布局不作限定,例如,各分屏区域可以是左右分布、上下分布或是两种分布方式的结合,且在终端具有至少两块屏幕的情况下,例如终端为折叠屏终端等,终端可以在不同屏幕间和各屏幕内显示不同的分屏区域分布方式,如图3所示,终端可以在左屏幕和右屏幕间以左右分布显示第一应用区域311、第二应用区域312和第三应用区域321,同时在左屏幕内以上下分布显示第一应用区域311和第二应用区域31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分屏区域内显示的内容不作限定,例如,显示内容可以是同一应用或是不同应用。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在网络购物的应用场景中,终端可以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购物应用中商品A的展示界面,同时在第二分屏区域中显示同一购物应用中商品B的展示界面。
步骤202,接收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不同于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通过设置分屏模式增加分屏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通过简单的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增加显示分屏区域,也即,用户仅需在第一分屏区域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其中第一拖动操作的起始点坐标为位于第一分屏区域内的第一拖动起点,第二拖动操作的起始点坐标为位于第二分屏区域内的第二拖动起点,随拖动操作终端屏幕上的接触坐标点实时变化,其中第一拖动操作的接触坐标为第一实时坐标,第二拖动操作的接触坐标为第二实时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且仅当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时,终端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作为分屏操作。
关于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是否同时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同时接收到第一拖动操作所触发的第一操作信号(包含实时坐标)以及第二拖动操作所触发的第二操作信号(包含实时坐标),即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拖动时段之间存在交集时,终端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基于第一拖动操作确定第一起始时刻,并基于第二拖动操作确定第二起始时刻,其中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是终端初次检测到拖动操作的时刻。终端可以确定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的间距,并当两时刻间距小于时间阈值时,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为同时执行。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终端确定时间阈值为0.5秒,用户在第一分屏区域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并在1秒后于第二分屏区域执行第二分屏操作,其中,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的间距为1秒,时刻间距大于时间阈值,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并非同时执行,进而终端不以分屏手势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4所示,用户界面的左右两侧同时显示两个分屏区域,用户在第一分屏区域401中执行向左拖动操作,即为第一拖动操作,并同时在第二分屏区域402中执行向右拖动操作,即为第二拖动操作,终端接收上述拖动操作。
在另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用户界面可以在上下两侧同时显示两个分屏区域,用户在第一分屏区域501中执行向上拖动操作,即为第一拖动操作,并同时在第二分屏区域502中执行向下拖动操作,即为第二拖动操作,终端基于两操作同时执行接收上述拖动操作。步骤203,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第三分屏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接收到同时执行的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后,响应于上述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终端继续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显示并运行原有应用程序,并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执行第一拖动发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时,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已经有至少一个分屏区域的情况下,用户界面显示选择界面,用于用户选择第三分屏区域的显示位置,第三分屏区域的显示位置可以是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及二者之间的所有分屏区域中的任意两个相邻分屏区域之间。例如,如图6所示,初始时,用户界面中显示呈左右分布的三个分屏区域,由左至右分别为A区域、B区域、C区域,当用户在A区域执行向左拖动的第一拖动操作并在C区域执行向右拖动的第二拖动操作时,用户界面显示选择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第一分屏控件601,在B区域和C区域之间显示第三分屏区域611,或是点击第二分屏控件602选择A区域和B区域之间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图示中的选择界面仅作说明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终端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后,基于终端显示屏面积的限制,用户界面可能无法完全显示所有分屏区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双指滑动操作701切换屏幕中显示的分屏区域。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用户同时在第一分屏区域执行的第一拖动操作和在第二分屏区域执行的第二拖动操作,进而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移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并在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增加终端分屏显示区域的个数;在用户需要进行多应用协同任务的场景下,通过简单的手势执行拖动操作,并基于用户所选位置,快速添加新的分屏区域,在简化分屏操作的同时,突破了终端分屏显示区域个数的限制,令用户实现分屏协作过程的过程更加便利高效。
关于第三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内容,为了快速显示用户所希望显示的应用界面,终端在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分屏应用选择界面,应用选择界面用于用户选择希望于第三显示界面显示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第三显示区域显示的内容是应用选择界面,其中应用选择界面可以是桌面、多任务界面、应用列表等提供多个应用选择的界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终端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图像操作满足分屏条件,在第一分屏区域811和第二分屏区域812的中间区域显示第三分屏区域821,并在第三分屏区域821中显示应用选择界面,终端响应于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对目标应用831的选择操作,在第三分屏区域821中显示目标应用界面841。也即,用户通过在应用选择界面进行选择操作,完成增加显示分屏区域的过程,实现分屏显示。
进一步的,终端可以基于第一分屏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分屏应用中显示的第二应用,在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包含候选应用的分屏应用选择界面,其中,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候选应用的显示优先级与第一应用以及第二应用的关联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终端在第三分屏区域首先显示应用列表作为应用选择界面时,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终端可以对正在运行中的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进行分析,智能地判断分屏模式下用户的任务场景,并通过任务场景分析判断候选应用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关联度,进而基于关联度对候选应用进行显示优先级排序,关联度越高的候选应用具有越高的显示优先级,以便用户快速选择高显示优先级的候选应用,其中,候选应用为所有终端可运行应用。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用户在分屏模式下同时显示并运行两个网络购物应用,作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当用户同时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时,终端显示第三分屏区域,且在第三分屏区域内显示应用列表用于用户选择目标显示应用,基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均为网络购物应用,终端分析用户当下任务场景可能是对比购物,则在候选应用中,另一购物应用应处于较高的显示优先级,或是计算器也应处于较高的显示优先级。
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历史同屏信息确定显示优先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提取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信息,并分析历史同屏信息,其中,历史同屏信息可以是用户以往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同时显示过的应用信息,也可以是是以往与第一应用或第二应用中的一个同时显示过的应用信息。进一步的,终端基于历史同屏信息中应用同屏次数较多确定相应候选应用的显示优先级较高。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用户在分屏模式下同时显示并运行一个文档编辑应用和一个浏览器应用,终端通过历史同屏信息可得,文档编辑应用于浏览器应用同屏显示时,曾同时显示聊天应用,则该聊天应用具有较高的显示优先级,终端同时通过历史同屏信息可得,文档编辑应用曾和视频会议应用同屏显示,则该视频会议应用具有低于聊天应用的较高显示优先级,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应用关联度方法仅作示例用,关于终端判断候选应用显示优先级的标准,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时才会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在拖动操作过程中,终端获取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并判断拖动参数是否满足分屏条件,进而判断是否显示第三显示区域。关于判断是否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的分屏条件,其中至少包含拖动方向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参数与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参数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其中,第一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拖动方向,第二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二拖动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拖动参数可以包括拖动操作的多方面信息,如拖动方向、拖动距离、拖动速度等,且拖动参数中必须包含拖动方向,也即分屏条件以拖动方向为基础,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参数进行判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拖动方向与第一目标方向匹配,且第二拖动方向与第二目标方向匹配的情况下,终端确定满足分屏条件,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为平行于屏幕侧边的方向,也即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或是向右。用户执行拖动操作时,用户的拖动方向往往不是严格平行于屏幕侧边的方向,由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作如下定义:
第一拖动操作是自第一拖动起点拖动至第一拖动终点的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起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其中,第一拖动起点至第一实时坐标的向量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对方向上的分向量方向即为第一拖动方向;
同样的,第二拖动操作是自第二拖动起点拖动至第二拖动终点的拖动操作,且第二拖动起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则第二拖动起点至第二实时坐标的向量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对方向上的分向量方向即为第二拖动方向。例如,若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左右方式分布,则第一分屏区域内的拖动操作方向的水平分方向为第一拖动方向,;若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上下方式分布,则第一分屏区域内的拖动操作方向的竖直分方向为第一拖动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方向与第二目标方向相反,也即第一目标方向与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第二目标方向与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当用户执行方向相反的拖动操作时,第一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和第二拖动的实时坐标点相互远离,也即用户通过“撕裂”手势实现关闭分屏。在应用中,体现为以下情况:
当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左右方式分布时,如图4所示,第一分屏区域401位于第二分屏区域402的左侧,则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同时,第二分屏区域玩402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右侧,由此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进而保证第一目标方向与第二目标方向相反;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的右侧,则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
当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上下方式分布时,如图5所示,第一分屏区域501位于第二分屏区域502的上方,则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同时,第二分屏区域502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下方,为保证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相反,则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的下侧,则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并获取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当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方向与第一目标方向匹配,且第二拖动方向与第二目标方向匹配时,终端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以左右方式分布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的左边,由此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左,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右,当用户同时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操作为向左拖动,第二拖动操作为向右拖动时,用户界面显示第三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拖动操作可以是水平向左拖动,也可以是向左上或是向左下拖动,同样的,第二拖动操作可以是水平向右拖动,也可以是向右上或是向右下拖动。
综上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并获取其中的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仅当两拖动参数中的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符合分屏条件也即分别于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匹配时,终端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撕裂”手势,通过“撕裂”手势分离用户界面中显示的两分屏区域,终端即可在中间区域显示新分屏区域,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分屏控件等方式,更加直观且符合用户认知,进而用户使用该手势的学习成本较低,同时简化了分屏操作流程。
当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方向与第一目标方向匹配,且第二拖动方向与第二目标方向匹配时,终端通过调整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方式向用户反馈该判断结果。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显示反馈可以减少误操作。
在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终端调整第一分屏区域以及第二分屏区域,第一分屏区域以及第二分屏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移动和缩放中的至少一种。
在终端以移动的方式调整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当用户执行拖动操作时,用户界面的显示内容对拖动操作做出相应的移动显示,用户基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跟随拖动操作移动的显示方式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拖动手势的操作效果,并能够明确拖动操作实时的拖动方向和拖动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第一分屏区域在用户界面中随第一拖动操作移动,其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拖动方向相同,且移动距离为第一拖动距离;同样的,响应于第二拖动操作,第二分屏区域在用户界面中随第二拖动操作移动,其中,第二分屏区域移动的方向与第二拖动方向相同,且移动距离为第二拖动距离。基于上述移动显示,终端令分屏区域跟随用户的实时手指位置进行移动,实现分屏区域以“撕裂”方式进行显示。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9所示,当第一分屏区域901和第二分屏区域902以左右方式分布时,第一分屏区域901位于第二分屏区域902左边,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距离为a,执行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距离为b,由此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第一分屏区域向左移动距离为a,第二分屏区域向右移动距离为b。
在终端以缩放的方式调整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当用户执行拖动操作时,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面积随拖动操作而缩小,从而在用户界面中开辟空余区域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相较于终端通过移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进行调整的方式,在缩小分屏区域的过程中,用户界面中仍可以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全部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当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时,第一分屏区域1001和第二分屏区域1002随拖动操作等比例缩小,且两分屏区域的缩放尺寸与目标方向上的拖动距离相关,也即随目标方向上拖动距离的增加,两分屏区域的显示尺寸减小。随两屏幕区域显示尺寸缩小,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1003。可选的,当用户结束拖动操作时,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恢复原尺寸显示,并在第三分屏区域1003显示应用选择界面1004。
可选的,当终端通过缩放的方式调整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方式时,终端可以同时移动两分屏区域的显示位置。
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符合分屏条件的基础上,分屏条件还包含有第一拖动终点和第二拖动终点的位置要求。
在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终点,以及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终点。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拖动操作是自第一拖动起点拖动至第一拖动终点的拖动操作,其中第一拖动起点位于第一分屏区域,同样的,第二拖动操作是自第二拖动起点拖动至第二拖动终点的拖动操作,其中第二拖动起点位于第二分屏区域。其中,第一拖动终点为第一拖动操作结束时的实时坐标点,也即为终端检测到用户完成第一拖动操作并离开屏幕时的坐标点,同样的,第二拖动终点为第一拖动操作结束时的实时坐标点。
在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且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进而终端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的相对方向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相同。可选的,第一屏幕区域可以包含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的屏幕区域,也可以与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的分屏区域部分重合。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11所示,终端的第一屏幕区域1111与终端的第二屏幕区域1121的相对方向与第一分屏区域1112和第二分屏区域1122的相对方向相同。在本例中,第一屏幕区域1111与第一分屏区域1112部分重合,且第二屏幕区域1121与第二屏幕区域1122部分重合,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1111中,同时,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且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中,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符合分屏条件,
而在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三屏幕区域,或是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四屏幕区域的情况下,终端退出分屏状态,也即用户界面中的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一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并且在第二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四屏幕区域,其中,第一屏幕边缘为第一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且第二屏幕边缘为第二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也即,第一屏幕区域相较于第三屏幕区域靠近终端屏幕中线,第二屏幕区域相较于第四屏幕区域更靠近屏幕中线。其中,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的相对方向和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相同。可选的,第一屏幕区域包含全部的第一分屏区域,第一屏幕区域也可以和第一屏幕区域的部分区域存在交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第三屏幕区域和第四屏幕区域是分别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上靠近于屏幕边缘的两个区域,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在靠近屏幕边缘位置执行拖动操作,或是执行拖动距离较大的拖动操作,实现退出分屏模式。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12所示,终端的第一屏幕区域1211和第一屏幕边缘1212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1213,第三屏幕区域1213的宽度为1厘米;终端的第二屏幕区域1221和第二屏幕边缘1222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1223,第三屏幕区域1223的宽度为1厘米。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当第一拖动终点与第一屏幕边缘1212间距离为0.5厘米时,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三屏幕区域1213内,同时,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当第二拖动终点与第二屏幕边缘1222间距离为2厘米时,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1221内,此时,终端退出分屏模式。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用户进行拖动操作时,终端通过调整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显示方式,向用户反馈分屏操作效果。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位于第三屏幕区域中时,或是当第二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位于第四屏幕区域中时,终端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三分屏区域中停止显示应用选择界面,并显示主界面,可选的,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内可以显示原显示界面也可以显示原界面的模糊画面或纯色画面,进而向用户反馈当前拖动操作的操作效果为退出分屏模式。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13所示,终端的第一屏幕区域1311和第一屏幕边缘1312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1313,第三屏幕区域1313的宽度为1厘米;终端的第二屏幕区域1321和第二屏幕边缘1322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1323,第三屏幕区域1323的宽度为1厘米。在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过程中,响应于第一拖动方向与第一目标方向相匹配,第二拖动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相匹配,且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分别位于第一屏幕区域1311和第二屏幕区域1311,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随拖动操作移动,且终端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应用选择界面1331,随用户继续拖动,当第一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位于第三屏幕区域时,终端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显示主界面1341。
用户使用终端时,可能会出现误触的情况或是进行其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手势较为相似的手势操作,为提高终端基于手势操作判断是否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的精准度,终端可以在基于拖动方向进行判断的同时结合其他多种拖动参数作为分屏条件。关于其他用于判断是否增加分屏区域的拖动参数,可以是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终端可以结合拖动操作的拖动距离,判断是否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目标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目标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的拖动距离是第一拖动起点与第一实时坐标之间距离在第一目标方向上的分距离;同样的,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第二拖动操作的拖动距离是第二拖动起点与第二实时坐标之间距离在第二目标方向上的分距离。例如当第一目标方向为水平向左时,则以第一拖动起点和第二拖动终点间距离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距离为第一拖动距离。
在第一拖动距离与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分屏条件,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拖动距离之和反映了用户进行拖动操作和用户希望增加分屏显示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当拖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时,可以判断用户希望通过拖动操作实现于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而非误触。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例如,第一距离阈值为设置为1厘米,第二距离阈值为3厘米,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分别为向左和向右,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分屏区域向左上方60°拖动2厘米,则第一拖动距离为拖动操作在水平方向的分距离,也即为1厘米,同时,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分屏区域向右下方60°拖动2厘米,则第二拖动距离为1厘米,由此,第一拖动距离与第二拖动距离之和为2厘米,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终端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进一步的,在第一拖动距离与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分屏状态后,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不仅可以令用户界面新增显示分屏区域,基于终端设置第二距离阈值,当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用户可以通过拖动操作退出分屏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进而接收两拖动操作对应的拖动参数,终端首先判断拖动方向符合分屏条件,进而当终端判断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相应的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过大,也即判断用户希望退出分屏模式时,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终端控制用户界面停止显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并且终端退出分屏模式,以全部屏幕显示***主界面,同时原应用继续在***后台运行。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第二距离阈值为设置为3厘米,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分别为向左和向右,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分屏区域向左拖动2厘米,同时,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分屏区域向右拖动2厘米,由此,第一拖动距离与第二拖动距离之和为4厘米,大于第二距离阈值,则终端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退出分屏模式。
基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随用户的拖动操作做相应的移动显示,当两分屏区域移动后,两分屏区域之间存在一个显示区域,终端结合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确定在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过程中该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拖动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时,终端为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做准备的同时,也为不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做准备。
如图14所示,在用户同时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过程中,第一分屏区域1411和第二分屏区域1412随拖动操作移动,当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小于第一阈值时,第一分屏区域1411和第二分屏区域1412之间区域1413显示预备显示画面,其中预备显示画面可以是应用选择界面的模糊画面也可以是纯色画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当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达到第一阈值时,第一分屏区域1411和第二分屏区域1412之间区域1413显示应用选择界面1421,用于用户选择希望显示并运行的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拖动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时,终端为用户界面退出分屏界面做准备。
如图14所示,在用户同时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过程中,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二阈值,第一分屏区域1411和第二分屏区域1412之间区域1413由显示应用选择界面1421转而显示主界面1431,同时第一分屏区域1411和第二分屏区域1412的显示内容可以保持不变或是可以显示原内容的模糊画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2、终端可以结合拖动操作的拖动速度,判断是否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速度,以及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速度是第一拖动距离与拖动时间的比值;同样的,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速度是第二拖动距离与拖动时间的比值。
在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分屏条件。
基于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同时小于速度阈值,也即用户以较慢的速度执行拖动操作,终端判断用户希望增加显示分屏区域,进而终端确定满足分屏条件,基于用户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和拖动速度均满足分屏条件,终端在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终端设置速度阈值为2厘米每秒,当第一拖动速度为1厘米每秒,且第二拖动速度为1.5厘米每秒时,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终端判断拖动速度满足分屏条件。
进一步的,在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大于速度阈值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分屏状态后,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所对应的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大于速度阈值时,终端停止显示当前分屏区域,并退出分屏模式,以全屏幕显示主界面,终端在后台继续运行原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终端设置速度阈值为2厘米每秒,且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成左边,当第一拖动操作以2.5厘米每秒的速度向左拖动,且第二拖动操作以3厘米每秒的速度向右拖动时,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大于速度阈值,终端判断拖动速度不满足分屏条件,并结合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与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相匹配,终端退出分屏模式并显示主界面。
综上所述,终端依据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判断用户是否希望基于此拖动操作实现增加显示分屏区域,并进一步的基于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第三显示区域;终端可以智能地判断是否增加显示分屏区域,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实现增加显示分屏区域的同时,避免因用户使用其他手势操作或误触等,在用户不希望增加分屏区域时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提高了终端的智能性。
关于第三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终端控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尺寸的第三分屏区域,第一尺寸为固定尺寸。
固定尺寸可以是默认尺寸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尺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可以默认尺寸显示第三显示区域,也即适应于应用最佳显示面积选择,无需用户长按屏幕控制拖动距离,终端即可以适宜的面积显示第三分屏区域,使用户操作更为简便。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后,当用户希望进一步调整第三显示区域大小时,可以通过拖动分屏区域之间的分屏控件实现调整,其中,分屏控件为分屏区域之间的可动控件,两分屏控件之间区域为分屏显示区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终端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第三分屏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分屏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依据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确定,也即第三分屏区域的一个侧边长度为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基于该实施方式,用户可以依据自身需求确定第三分屏区域大小,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做相应移动,且移动距离等于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当用户停止拖动时,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停止移动,且二者之间的区域尺寸即为第二尺寸。
本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拖动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拖动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其中,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的确定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基于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确定第二尺寸。
基于用户的拖动操作,第二尺寸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对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在垂直于该方向的另一方向上的长度则与第一分屏区域等相等。
3、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第三分屏区域。
终端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结束确定第二尺寸,并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以第二尺寸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用户执行多次拖动操作新增显示多个分屏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终端可以显示多个新增分屏区域。例如,当用户希望于用户界面同时显示并运行四个分屏区域时,如图15所示,用户可以在第一分屏区域1501和第二分屏区域1502执行拖动操作,终端响应于拖动操作,在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1503。进一步的用户可以在第二分屏区域1502和第三应用区域1503继续执行拖动操作,终端响应于拖动操作,在两分屏区域之间显示另一新的分屏区域1504,同时,第一分屏区域1501和第二分屏区域1502仍继续在前台运行,受限于终端屏幕尺寸不再显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双指滑动操作移动显示各分屏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终端显示应用个数不作限制,应用显示个数受到终端自身处理性能的限制与本申请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且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未达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且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达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分屏上限提示。
基于终端的性能局限,终端在显示多个分屏区域时存在数量阈值,在当前用户界面显示分屏区域数量等于数量阈值时,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终端显示分屏上限提示窗口,以提示用户无法继续拓展分屏区域。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基于性能限制,终端仅能同时存在4个分屏区域,也即数量阈值为4,在终端已经存在4个分屏区域的情况下,若用户执行拖动操作希望增加第5个分屏区域,则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终端显示分屏上限提示窗口。
在本申请中,除了通过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实现显示第三分屏区域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呼出分屏菜单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触发操作实现增加显示分屏区域,用户在希望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的位置点击分屏控件1601,分屏控件是第一分屏区域1602和第二分屏区域1603之间的可移动控件,用户界面通过分屏控件划分不同的分屏区域。用户可以在分屏控件的任一位置上执行触发操作,进而终端接收该触发操作。
进一步的,终端响应于对分屏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分屏菜单。
如图16所示,终端接收触发操作后,显示分屏菜单1604,分屏菜单中可以含有多种功能选项,且至少有一项用于显示第三分屏区域1605,也即分屏创建选项。当用户进一步触发分屏菜单中的分屏创建选项后,终端在上述分屏控件的位置显示第三分屏区域1605,并在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应用选择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响应于对分屏菜单中分屏创建选项的触发操作,显示手势分屏动画,并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手势分屏动画为通过满足分屏条件的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创建分屏区域的动画。
为了方便用户进行分屏拓展,终端在用户第一次执行触发操作时,展示手势分屏动画,使用户及时掌握通过手势实现拓展分屏的方法。可选的,当用户从未使用过分屏手势进行分屏拓展时,基于初次触发操作,终端显示手势分屏动画。
进一步的,通过响应于触发操作,终端可以拓展显示多个分屏区域。
下面采用示意性的实施例,对详细的分屏显示过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701,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01,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1702,接收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02,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1703,在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分屏条件。
终端自所接收的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获取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中包含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终端确定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作赘述。
终端基于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确定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也即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一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相同,第二目标方向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相同,例如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左侧,二者成左右分布,则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左,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右。
可选的,终端可以结合拖动距离和拖动速度等拖动参数,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是否满足分屏条件。
步骤1704,基于第一目标方向移动第一分屏区域,以及基于第二目标方向移动第二分屏区域。
基于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一目标方向相同,第二拖动方向和第二目标方向相同,终端在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时,控制两分屏区域随拖动操作而移动,以形象体现拖动操作对两分屏区域的拖动效果。基于两分屏区域移动,两分屏区域之间显示一个新的区域。该区域显示的内容基于拖动距离确定。
步骤1705,确定第一拖动终点位置,和第二拖动终点位置。
在终端屏幕边缘位置,存在第三屏幕区域和第四屏幕位置,第三屏幕区域位于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一屏幕边缘之间,第四屏幕区域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边缘之间。仅当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且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时,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
步骤1706,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第三分屏区域;在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分屏应用选择界面。
基于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满足分屏条件,终端在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实现分屏拓展。第三分屏区域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停止时的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由此确定第二尺寸。且第三分屏区域首先显示应用选择界面,用于令用户进一步选择目标应用,且当应用显示界面为应用列表时,终端可以根据显示优先级显示候选应用,可选的终端确定应用显示优先级的依据可以是候选应用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间的关联度,也可以是应用历史同屏信息等。
步骤1707,响应于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目标应用的选择操作,在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目标应用界面。
用户可以在第三分屏区域内显示的应用选择界面中进行选择操作,终端响应于该选择操作显示相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完成分屏拓展。
综上所述,终端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并分析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中的拖动方向,基于拖动方向满足分屏条件,终端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随拖动操作同向移动,进一步的终端分析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中的拖动距离和拖动速度,并基于其均满足分屏条件显示第三分屏区域,第三分屏区域的尺寸依据拖动距离确定,第三分屏区域内首先显示应用选择界面,而后基于选择操作确定显示目标应用界面;终端在分析拖动参数的基础上响应于手势操作实现分屏拓展,在简化了用户分屏操作方式的同时,保证了终端反应的精确度。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将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向相反方向进行拖动的拖动手势实现增加显示分屏区域或退出分屏模式,相应的,当用户执行与上述手势拖动方向反向的拖动操作时,也即将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向拖动时,终端响应于该手势可以停止显示部分分屏区域。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关闭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801,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初始时,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三个分屏区域,用户在第一分屏区域执行第一拖动操作,且同时在第二分屏区域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至少有一个分屏区域,当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时,终端控制用户界面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间的所有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分屏区域的显示方式可以是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等分布方式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802,接收对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且仅当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时,终端以分屏关闭手势响应于拖动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确定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也即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中初次产生位移的时刻,当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的时刻间距小于时间阈值时,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例如,终端确定时间阈值为0.5秒,当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0.2秒后,用户执行第二拖动操作,则第一起始时刻和第二起始时刻的时刻间距为0.2秒,进而终段判断两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拖动操作所触发的第一操作信号(包含实时坐标)的同时,接收到第二拖动操作所触发的第二操作信号(包含实时坐标)的情况下,也即当终端判断第一拖动时段和第二拖动时段之间存在交集时,判断两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步骤1803,在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第四分屏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屏关闭条件包括,在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三目标方向,且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方向为第四目标方向。并且,第三目标方向与第四目标方向相向,也即第三目标方向与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第四目标方向与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当用户执行方向相向的拖动操作时,第一拖动操作的实时坐标点和第二拖动的实时坐标点相互靠近,也即用户通过“捏合”手势实现关闭分屏。
其中,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义相同,分别为:第一拖动方向是,第一拖动起点至第一拖动终点的向量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对方向上的分向量的方向;第二拖动方向是,第二拖动起点至第二拖动终点的向量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相对方向上的分向量的方向。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19所示,用户界面以左右方式分屏显示三个分屏区域,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应用区域1901、第二应用区域1902和第三应用区域1903,用户在第一应用区域1901区域也即第一分屏区域执行向右拖动的第一拖动操作,并同时在第三应用区域1903区域也即第二分屏区域执行向左拖动的第二拖动操作。基于两区域的相对方向为第一分屏区域位于第二分屏区域的左侧,且第一拖动方向为向右与相对位置相反;同样的,第二分屏区域位于第一分屏区域的右侧,且第二拖动方向为向左与相对位置相反,终端判断两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进而控制用户界面停止显示两区域之间的第二应用区域1902。
进一步的,当用户想要同时关闭多个应用时,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确定目标关闭区域。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终端存在左右分布的4个分屏区域,当用户在最左侧的第一分屏区域和最右侧的第二分屏区域执行拖动操作是,响应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终端同时关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分屏区域。
综上所述,基于用户所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用户界面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间的分屏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捏合”手势,也即拖动分屏区域向中间靠近的手势,终端响应于“捏合”手势停止显示分屏区域,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点击控件操作更为直观学习成本低,并且用户可以仅通过选择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确定希望停止显示的分屏区域,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执行一次分屏关闭手势,关闭多个分屏区域,操作简便。
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拖动方向与第三目标方向相匹配,且第二拖动方向与第四目标方向相匹配时,终端判断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为提高终端判断的精准度,在拖动操作中,终端还可以获取第一拖动参数和第二拖动参数,并将拖动参数中的拖动距离、拖动速度作为进一步的分屏关闭条件,结合拖动方向判断拖动操作是否为分屏关闭操作。下面以终端将拖动距离、拖动速度作为分屏关闭条件进行说明。
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三目标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并确定第二拖动操作在第四目标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其中第一拖动距离是第一拖动起点和第一拖动终点之间距离在第三目标方向上的分距离,同样的,第二拖动距离是第二拖动起点和第二拖动终点之间距离在第四目标方向上的分距离。
当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终端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屏区域。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第一距离阈值为1厘米,第二距离阈值为3厘米,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距离为1厘米,第二拖动距离为1厘米,也即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为2厘米,此时,在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前提下,终端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屏区域。
而当第一拖动距离和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时,拖动操作不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终端不以分屏关闭手势响应于该拖动操作。
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其中,第一拖动速度是第一拖动距离与拖动时间的比值,第二拖动速度是第二拖动距离与拖动时间的比值。
当第一拖动速度和第二拖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时,终端判断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停止条件,并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屏区域。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速度阈值为2厘米每秒,用户执行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且第一拖动速度为1厘米每秒,第二拖动速度为1.5厘米每秒,则在第一拖动方向和第二拖动方向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前提下,终端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屏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拖动操作是满足分屏条件的拖动操作互的反向操作,因此拖动关闭分屏的实现原理可以参考上述拖动创建分屏的实现原理,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考图2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2001,用于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一接收模块2002,用于接收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和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参数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参数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拖动方向,所述第二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二拖动方向。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参数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参数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块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目标方向反向,且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左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右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上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下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区域,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移动和缩放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缩放尺寸与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上的拖动距离相关,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缩放尺寸与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拖动距离相关。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在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在所述第一拖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所述分屏状态后,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终点,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终点;
在所述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且所述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屏幕区域与第一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所述第二屏幕区域与第二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四屏幕区域,所述第一屏幕边缘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所述第二屏幕边缘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终点位于所述第三屏幕区域,或,所述第二拖动终点位于所述第四屏幕区域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所述分屏状态后,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一尺寸为固定尺寸;
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可选的,基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拖动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拖动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拖动距离和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确定所述第二尺寸;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分屏应用选择界面;
响应于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目标应用的选择操作,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目标应用界面;
基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应用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应用中显示的第二应用,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包含候选应用的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其中,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所述候选应用的显示优先级与所述第一应用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的关联度呈正相关关系。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模块20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所述分屏条件,且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未达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所述分屏条件,且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达到所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分屏上限提示。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邻,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设置有分屏控件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模块01,还用于:
响应于对所述分屏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分屏菜单;
响应于对所述分屏菜单中分屏创建选项的触发操作,显示手势分屏动画,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所述手势分屏动画为通过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创建分屏区域的动画。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通过接收模块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显示模块在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之间显示第三分屏模块,实现分屏区域的拓展。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基于简单形象的拖动手势,用户即可在自行选定的位置拓展显示分屏区域,在实现分屏拓展的同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方式,提高了使用效率。
请参考图21,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2101,用于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二接收模块2102,用于接收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21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所述第四分屏区域。
可选的,所述分屏关闭条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三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方向为第四目标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方向与所述第四目标方向相向,且所述第三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所述第四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并基于第一拖动操作和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第二显示模块停止显示第一分屏区域和第二分屏区域间的分屏区域。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用户通过简单形象的“捏合”手势,即可关闭自行选定的分屏区域,通过直观的操作方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段程序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屏显示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接收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和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参数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参数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拖动方向,所述第二拖动参数至少包括第二拖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参数与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参数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目标方向反向,且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左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右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右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左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上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
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下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为向上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区域,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移动和缩放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缩放尺寸与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上的拖动距离相关,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缩放尺寸与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拖动距离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在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第二目标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在所述第一拖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大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所述分屏状态后,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方向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终点,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终点;
在所述第一拖动终点位于第一屏幕区域,且所述第二拖动终点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分屏条件,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幕区域与第一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三屏幕区域,所述第二屏幕区域与第二屏幕边缘之间存在第四屏幕区域,所述第一屏幕边缘为所述第一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所述第二屏幕边缘为所述第二目标方向对应的屏幕边缘;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终点位于所述第三屏幕区域,或,所述第二拖动终点位于所述第四屏幕区域的情况下,退出分屏状态,其中,退出所述分屏状态后,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停止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一尺寸为固定尺寸;
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在第一拖动方向上的第一拖动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在第二拖动方向上的第二拖动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拖动距离和所述第二拖动距离之和,确定所述第二尺寸;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尺寸的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分屏应用选择界面;
响应于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目标应用的选择操作,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目标应用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分屏应用选择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应用以及所述第二分屏应用中显示的第二应用,在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中显示包含候选应用的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其中所述分屏应用选择界面中所述候选应用的显示优先级与所述第一应用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的关联度呈正相关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所述分屏条件,且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未达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所述分屏条件,且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数量达到所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分屏上限提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设置有分屏控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分屏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分屏菜单;
响应于对所述分屏菜单中分屏创建选项的触发操作,显示手势分屏动画,并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三分屏区域,所述手势分屏动画为通过满足所述分屏条件的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创建分屏区域的动画。
16.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接收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所述第四分屏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屏关闭条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的第一拖动方向为第三目标方向,且所述第二拖动操作的第二拖动方向为第四目标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方向与所述第四目标方向相向,且所述第三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所述第四目标方向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方向相反。
18.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包含至少两个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三分屏区域,所述第三分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屏区域和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
19.一种分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包含分屏区域的用户界面;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一拖动操作,以及对所述分屏区域中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二拖动操作,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同时执行;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拖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拖动操作满足分屏关闭条件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分屏区域与所述第二分屏区域之间存在第四分屏区域的情况下,停止显示所述第四分屏区域。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显示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分屏显示方法。
CN202210771343.2A 2022-06-30 2022-06-30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69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343.2A CN117369704A (zh) 2022-06-30 2022-06-30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43634 WO2024001135A1 (zh) 2022-06-30 2022-12-29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343.2A CN117369704A (zh) 2022-06-30 2022-06-30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9704A true CN117369704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343.2A Pending CN117369704A (zh) 2022-06-30 2022-06-30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9704A (zh)
WO (1) WO20240011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1988A (zh) * 2015-04-17 2015-08-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分屏方法及装置
CN108491149B (zh) * 2018-03-28 2020-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KR102577051B1 (ko) * 2018-07-17 2023-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할 화면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1246308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2769A (zh) * 2019-12-20 2020-05-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77365A (zh) * 2020-08-21 2022-0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135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964B (zh) 内容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387270B1 (ko) 터치 궤적에 따라 메뉴 정보를 표시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08334371B (zh) 编辑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77385B1 (ko) 위젯형 대기화면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를이용한 대기화면 제어 방법
US9933935B2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editing videos
EP345419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witching pages of applications in a terminal device
US20120185787A1 (en) User interface interaction behavior based on insertion point
US11054987B1 (en) Sidebar interac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399959A (zh) 多任务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210200391A1 (en) Interacting Method for Sidebar Menu,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20160003683A (ko) 시각화된 데이터를 상호작용에 기초하여 자동으로 조작하는 기법
CN112162685B (zh) 属性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12126A1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3552659A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表示状態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デバイス、記憶媒体
US202203582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manipul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models
CN114415886A (zh) 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20350B (zh) 对象、商品、衣物试搭展示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42232A (zh) 图标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69704A (zh)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79872A (zh)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1778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24246B (zh) 界面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35578A (zh) 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95611A (zh) 来电显示界面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373558A (zh) 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