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3649B -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3649B
CN117253649B CN202311533362.2A CN202311533362A CN117253649B CN 117253649 B CN117253649 B CN 117253649B CN 202311533362 A CN202311533362 A CN 202311533362A CN 117253649 B CN117253649 B CN 117253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glass powder
silver
additive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33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3649A (zh
Inventor
刘洁
舒明飞
陈小龙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j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j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33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3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3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3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14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inorganic material
    • H01B1/16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in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2/00Powdered glass; Bead com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所述导电银浆包含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无机添加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银粉84.0%~92.0%;玻璃粉0.5%~3.0%;有机载体6.5%~13.5%;无机添加剂0.0%~1.0%;其中,所述玻璃粉包括主玻璃粉,所述主玻璃粉为含有Pb、O、第一主元素、第二主元素及第三主元素体系的玻璃粉,所述第一主元素至少包括Si,所述第二主元素至少包括B,所述第三主元素至少包括Ag。由本发明导电银浆制得的N型TOPcon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突出,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新型无污染的能燃项目在各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有效工具,因此也在最近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主流逐渐从Se-perc单晶电池过渡到N型TOPcon电池,为了追求进一步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市场上逐渐出现使用LECO(激光增强接触优化)烧结技术代替传统烧结技术来烧结N型TOPcon电池,传统烧结技术由于最高工艺处理温度超过700 ℃,因而对电池带来损伤,导致金属诱导复合增加,从而降低开路电压和电池整体效率,使用LECO作为烧结后处理,降低了接触烧结温度,从而在工业TOPcon太阳能电池上实现更高的开路电压和更高的填充因子值。LECO工艺包括在太阳能电池正面以超过10V的恒定反向电压使用高强度激光脉冲,由此产生的数安培电流大大降低了半导体和金属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率。LECO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平均性能,还允许对整个工艺顺序进行整体微调,并实现更均匀的接触电阻率,从而实现更窄的填充因子分布,可实现光电转换效率提升0.1%~0.6%,这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LECO技术虽然处于实验阶段,但研发与之相匹配的电子浆料是实现其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配合LECO烧结技术开发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银浆代替传统银铝浆,实现N型TOPcon电池进一步提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也是N型TOPcon电池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很好地满足了新型LECO技术烧结N型TOPcon电池发展对电极材料的要求,具有开路电压高,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所述导电银浆包含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无机添加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银粉84.0%~92.0%;
玻璃粉0.5%~3.0%;
有机载体6.5%~13.5%;
无机添加剂0.0%~1.0%;
其中,所述玻璃粉包括主玻璃粉,所述主玻璃粉为含有Pb、O、第一主元素、第二主元素及第三主元素体系的玻璃粉,所述第一主元素至少包括Si,所述第二主元素至少包括B,所述第三主元素至少包括Ag,所述主玻璃粉为Pb -Si-B-O-Ag结构体系玻璃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元素还包括Ge,所述第二主元素还包括Al或Ga,所述第三主元素还包括Li、Na或K;
在所述主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20.0%~45.0%;
SiO2,GeO2之和5.0%~50.0%;
B2O3,Al2O3,Ga2O3之和5.0%~30.0%;
Ag2O,Li2O,Na2O,K2O之和1.0%~25.0%;
第一改性添加物0.0%~25.0%;
其中,所述第一改性添加物包括Mg、Ca、Ba、Zn、Bi、Se的氧化物和在制备所述主玻璃粉过程中可分解得到所述氧化物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添加剂包含银复合添加剂和其他添加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银复合添加剂为氧化银、硅酸银、硼酸银、硒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其他添加剂为铝粉、铅粉、锌粉、硅镁合金粉、硼粉、硅粉、硼化硅粉、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铝、氧化锌粉、氧化铋粉、二氧化硅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粉还包含辅助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为Pb-Si-B-Zn-O-Li结构体系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的含量不超过所述玻璃粉的总重量的40%。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辅助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1.0%~15.0%;
SiO225.0%~50.0%;
B2O35.0%~15.0%;
ZnO5.0%~35.0%;
Li2O8.0%~25.0%;
第二改性添加物0.0%~1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载体包含有机溶剂、有机树脂及添加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醇酯十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邻甲酸乙二醇丁醚酯、二乙二醇丁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树脂为SEPS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添加剂为硅油、棕榈酸、聚酰胺蜡、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有机载体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有机溶剂60.0%~85.0%;
有机树脂5.0%~30.0%;
添加剂2.0%~1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玻璃粉:将玻璃粉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混合后,再经过高温750 ℃-1250 ℃熔制、降温冷却、干燥、粉碎处理得到所述玻璃粉;
制备有机载体:将有机载体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加热搅拌混合、高速离心分散均匀后过滤得到所述有机载体;
制备导电银浆:将准备好的银粉、玻璃粉、无机添加剂按质量配比分别加入至制备好的有机载体中,混合搅拌均匀,再经碾磨、调粘、过滤后得到所需导电银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所述电极经由上述所述的导电银浆通过LECO技术烧结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含如上所述的电极。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导电银浆的玻璃粉与传统N型TOPcon用银铝浆的玻璃粉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玻璃粉的总含量,且在主玻璃粉中提高了B和Si元素的含量,降低了Pb元素的含量,并使用了Ag元素作为玻璃的网络外体,铝粉使用量降低或者完全不使用,这就降低了在LECO技术处理前期的预烧结过程玻璃粉或低温铝液对电池表面的破坏程度,提升了电池的开压;在LECO技术阶段,主玻璃粉较低含量的Pb在保证充分腐蚀电池表面绝缘膜的同时,降低了激光瞬间高温导致对电池PN结的损伤,主玻璃粉中B和Si使用的提升,可以很好的提升主玻璃粉的载银能力,促使在电池界面形成良好的银硅接触,使用Ag元素作为主玻璃粉的网络外体,实现了主玻璃粉主动载银析银,进一步促进银硅接触的形成,保证了在铝粉含量低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金属化接触,这就在实现良好的接触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电池的开压;较传统银铝浆,本发明的银浆中玻璃粉的使用含量降低和铝粉使用量的降低或者完全不添加,减少了电池表面因烧结带来电池表面的金属复合,因此也提升了电池的短路电流,促进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
(2)本发明选择性使用辅助玻璃粉,适量的低铅玻璃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控制主玻璃粉在烧结时的流动行为,进一步控制玻璃和电池表面绝缘膜的作用效果,同时低铅的辅助玻璃粉软化点较高熔化粘度也较高,可以很好的在预烧结阶段保留于银颗粒间,在LECO阶段促使银层烧结,改善银层烧结密实度,降低栅线体电阻,辅助改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本发明还添加了少量的无机添加剂,无机添加剂分为银复合添加剂和其他添加剂,银复合添加剂为必需添加剂,为氧化银、硅酸银、硼酸银,硒酸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他添加剂为选择性添加剂,为铝粉、铅粉、锌粉、硅镁合金粉、硼粉、硅粉、硼化硅粉、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铝、氧化锌粉、氧化铋粉、二氧化硅粉这些物质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银复合添加剂的使用可以促进银合金的形成或降低界面银硅合金形成的能量,其他添加剂可以与玻璃粉作用或者与促进玻璃粉与银反应,干涉改变玻璃粉的流动状态以及在银层流动速度等,这个可以改善银层烧结效果,进一步提升银栅线的致密性和接触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银浆充分利用新型LECO技术工艺烧结条件的特点,研发了合适体系的玻璃粉和无机添加剂,满足了新型烧结工艺的要求,开发出了适合新型LECO技术工艺烧结的N型TOPcon电池用导电银浆,本发明的导电银浆开路电压高,短路电流高,光电转换效率较传统银铝浆提升0.3%~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
本文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人上限。给定范围是通过选定一人下限和一个上限进行限定的。选定的下限和上限限定了特别范围的边界。所有可以这种方式进行限定的范围是包含和可组合的,即任何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一个范围。例如,针对特定参数列出了60-120和80-110的范围,理解为60-110和80-120的范围也是预料到的。此外,如果列出的最小范围值1和2,和如果列出了最大范围值3,4和5,则下面的范围可全部预料到:1-3、1-4、1-5、2-3、2-4和2-5。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所述导电银浆包含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无机添加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银粉84.0%~92.0%;
玻璃粉0.5%~3.0%;
有机载体6.5%~13.5%;
无机添加剂0.0%~1.0%;
其中,所述玻璃粉包括主玻璃粉,所述主玻璃粉为含有Pb、O、第一主元素、第二主元素及第三主元素体系的玻璃粉,所述第一主元素至少包括Si,所述第二主元素至少包括B,所述第三主元素至少包括Ag,所述主玻璃粉为Pb -Si-B-O-Ag结构体系玻璃粉。在本实施例中,银粉为球形银粉,粒径大小分布范围为0.2~4.5μm,D50分布范围为0.9~1.5μm;所述玻璃粉、无机添加剂均为粉末状,粒径大小分布范围为0.1~8.5μm,D50分布范围为0.7~2.5μm;Pb元素氧化物以PbO计,其含量不高于主玻璃粉组成氧化物总摩尔百分比的45%。
具体地,本发明的导电银浆的玻璃粉与传统N型TOPcon用银铝浆的玻璃粉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玻璃粉的总含量,且主玻璃粉中提高了B和Si元素的含量,降低了Pb元素的含量,并使用了Ag元素作为玻璃的网络外体,铝粉使用量降低或者完全不使用,这就降低了在LECO技术处理前期的预烧结过程玻璃粉或低温铝液对电池表面的破坏程度,提升了电池的开压;在LECO技术阶段,主玻璃粉较低含量的Pb在保证充分腐蚀电池表面绝缘膜的同时,降低了激光瞬间高温导致对电池PN结的损伤,主玻璃粉中B和Si使用的提升,可以很好的提升主玻璃粉的载银能力,促使在电池界面形成良好的银硅接触,使用Ag元素作为主玻璃粉的网络外体,实现了主玻璃粉主动载银析银,进一步促进银硅接触的形成,保证了在铝粉含量低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金属化接触,这就在实现良好的接触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电池的开压;较传统银铝浆,本发明的银浆中玻璃粉的使用含量降低和铝粉使用量的降低或者完全不添加,减少了电池表面因烧结带来电池表面的金属复合,因此也提升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因此促进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元素还包括Ge,所述第二主元素还包括Al或Ga,所述第三主元素还包括Li、Na或K;
在所述主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20.0%~45.0%;
SiO2,GeO2之和5.0%~50.0%;
B2O3,Al2O3,Ga2O3之和5.0%~30.0%;
Ag2O,Li2O,Na2O,K2O之和1.0%~25.0%;
第一改性添加物0.0%~25.0%;
其中,所述第一改性添加物包括Mg、Ca、Ba、Zn、Bi、Se的氧化物和在制备所述主玻璃粉过程中可分解得到所述氧化物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Pb、第一主元素、第二主元素及第三主元素可由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引入外,也可以由在制备所述主玻璃粉过程中分解得到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合物,如Li可由Li2CO3引入,Na可由Na2CO3引入,K可由K2CO3引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Si可以被Ge部分取代,B可以被Al或Ga部分取代,Ag可以被Li、Na或K部分取代,主玻璃粉的组成物为各元素的氧化物或者可分解成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合物,如碳酸盐或形成该元素的氧化物的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无机添加剂包含银复合添加剂和其他添加剂。
进一步地,所述银复合添加剂为氧化银、硅酸银、硼酸银、硒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其他添加剂为铝粉、铅粉、锌粉、硅镁合金粉、硼粉、硅粉、硼化硅粉、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铝、氧化锌粉、氧化铋粉、二氧化硅粉中的一种或多种。银复合添加剂的使用可以促进银合金的形成或降低界面银硅合金形成的能量,其他添加剂可以与玻璃粉作用或者促进玻璃粉与银反应,改变玻璃粉的流动状态以及在银层流动速度等,这个可以改善银层烧结效果,进一步提升银栅线的致密性和接触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玻璃粉还包含辅助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为Pb-Si-B-Zn-O-Li结构体系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的含量不超过所述玻璃粉的总重量的40%。本发明选择性使用辅助玻璃粉,适量的低铅玻璃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控制主玻璃粉在烧结时的流动行为,进一步控制玻璃和电池表面绝缘膜的作用效果,同时低铅的辅助玻璃粉软化点较高,熔化粘度也较高,可以很好的在预烧结阶段保留于银颗粒间,在LECO阶段促使银层烧结,改善银层烧结密实度,降低栅线体电阻,辅助改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辅助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1.0%~15.0%;
SiO225.0%~50.0%;
B2O35.0%~15.0%;
ZnO5.0%~35.0%;
Li2O8.0%~25.0%;
第二改性添加物0.0%~15.0%;
其中,第二改性添加物为含有Ba、Ca、Mg、Bi及Al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元素的氧化物,或在制成所述主玻璃粉过程中分解得到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合物。当然,Pb、Si、B、Zn、Li可由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引入外,也可以由在制成所述辅助玻璃粉过程中分解得到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合物,如Li 可由Li2CO3引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有机载体包含有机溶剂、有机树脂及添加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醇酯十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邻甲酸乙二醇丁醚酯、二乙二醇丁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树脂为SEPS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添加剂为硅油、棕榈酸、聚酰胺蜡、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有机载体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有机溶剂60.0%~85.0%;
有机树脂5.0%~30.0%;
添加剂2.0%~1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玻璃粉:将玻璃粉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混合后,再经过高温熔制、降温冷却、干燥、粉碎处理得到所述玻璃粉;
其中,玻璃粉制备包括主玻璃粉和辅助玻璃粉制备,将主玻璃粉前驱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再使用球磨混合的方式球混10~40min后进行筛分,筛分出混合均匀的原料,再在高温750℃-1250℃下熔制20min~60min,熔制均匀后将玻璃液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处理,再经过干燥处理后,最后经过粉碎处理得所需主玻璃粉;将辅助玻璃粉前驱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再使用球磨混合的方式球混10~40min后进行筛分,筛分出混合均匀的原料,再在高温750℃-1250℃下熔制20min~60min,熔制均匀后将玻璃液进行快速降温冷却处理,再经过干燥处理后,最后经过粉碎处理得所需辅助玻璃粉;
制备有机载体:将有机载体的机溶剂、有机树脂、添加剂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加热搅拌混合、高速离心分散均匀后过滤得到所述有机载体;
制备导电银浆:将准备好的银粉、玻璃粉、无机添加剂按质量配比分别加入至制备好的有机载体中,混合搅拌均匀,再经三辊碾磨、调粘、过滤后得到所需导电银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所述电极经由上述所述的导电银浆通过LECO技术烧结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含如上所述的电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B01~B06与T01~T06:
主玻璃粉和辅助玻璃粉的制备:按如下方式制备所需的玻璃粉,将主玻璃粉和辅助玻璃粉使用原料按设定配方分别进行计算和称量,然后将各原料球磨混合均匀,加入坩埚中,再将坩埚至于马弗炉中,在高温750℃-1250℃下熔制20min~60min,熔制均匀后将玻璃液进行水淬或者倒入低温槽快速冷却为粗玻璃粉,再将粗玻璃粉进行快速烘干,烘干后将干燥的粗玻璃颗粒加入盘磨机在50-200微米的盘间隙下碾碎为初级玻璃粉,最后将初级玻璃粉经过气流粉碎机在6-12Mpa的压力下粉碎成颗粒大小在0.1~8.5微米之间的所需主玻璃粉和辅助玻璃粉,分别编号B01-B06与T01-T06,主玻璃粉具体摩尔组成比例如表1所示,辅助玻璃粉具体摩尔组成比例如表2所示。
表1 主玻璃粉组成表(mol%)
表2辅助玻璃粉组成表(mol%)
实施例K01-K06:
有机载体制备:将有机溶剂(低表面张力类、高表面张力类)、有机树脂(高塑型类、纤维素类)、添加剂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然后使用水浴加热60-100℃,搅拌混合均匀、再在1000-3000转/min的条件下经过离心分散均匀后过滤,最后再次在常温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有机载体,编号K01-K06,有机载体K01-K06具体重量组成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有机载体重量组分表(wt%)
实施例P01-P15:
导电银浆的制备:先按设置好的配比称取相对应重量百分比质量的有机载体,再分别称取相对应重量百分比质量的准备好的银粉、玻璃粉、无机添加剂按质量配比分别加入至制备好的有机载体中,混合搅拌均匀,再经三辊碾磨,后经过调粘,最后经过过滤后得到所需导电银浆,编号P01-P15,银浆P01-P15具体重量百分比组成如表4所示。
表4 实施例导电银浆重量组成表(wt%)
将上述实施例所制备的导电银浆P01-P15,在相同印刷条件下,分别印刷在N型TOPcon电池,采用LECO技术烧结进行烧结,最后测试烧结好的电池片的电性能,为了直观对比本发明效果,本发明选择上海银浆科技有限公司市售的N型TOPcon电池专用银铝浆995PFB作为对比产品,将对比产品在相同印刷条件下,分别印刷在N型TOPcon电池,印刷2组电池片,一组采用LECO技术烧结进行烧结,烧结好的电池片标记为995PFB-1,另一组采用传统的烧结方式烧结,烧结好的电池片标记为995PFB-2,最后在相同条件下测试对比样的电性能,所有的测试电性能数据记录如表5所示。
表5本发明银浆及对比银铝浆的电性能测试数据表
由表5可知,对比本发明的实施例P01-P15和市售的产品995PFB发现,对比银铝浆995PFB-1采用LECO技术烧结和995PFB-2采用传统烧结的情况发现,传统银铝浆在改善烧结方式后,并未带来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增加,反而有所降低,这说明传统的银铝浆并不能满足采用LECO技术烧结提升N型TOPcon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对比传统烧结方式烧结银铝浆995PFB-2,发现本发明银浆较995PFB-2开路电压提升明显,短路电流也提升明显,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明显,高达0.3%~0.6%,这说明本发明的银浆充分利用新型LECO技术工艺烧结条件的特点,研发了合适体系的玻璃粉和无机添加剂,满足了新型烧结工艺的要求,开发出了适合新型LECO技术工艺烧结的N型TOPcon电池用银浆,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本发明银浆搭配新型LECO技术烧结工艺,可实现N型TOPcon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传统银铝浆提升0.3%~0.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银浆包含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无机添加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银粉84.0%~92.0%;
玻璃粉0.5%~3.0%;
有机载体6.5%~13.5%;
无机添加剂0.2%~1.0%;
其中,所述玻璃粉包括主玻璃粉,所述主玻璃粉为含有Pb、O、第一主元素、第二主元素及第三主元素体系的玻璃粉,所述第一主元素至少包括Si,所述第二主元素至少包括B,所述第三主元素至少包括Ag,所述主玻璃粉为Pb-Si-B-O-Ag结构体系玻璃粉;
所述第一主元素还包括Ge,所述第二主元素还包括Al或Ga,所述第三主元素还包括Li、Na或K;
在所述主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20.0%~45.0%;
SiO2,GeO2之和5.0%~50.0%;
B2O3,Al2O3,Ga2O3之和5.0%~30.0%;
Ag2O,Li2O,Na2O,K2O之和1.0%~25.0%;
第一改性添加物5.8%~25.0%;
其中,所述第一改性添加物包括Mg、Ca、Ba、Zn、Bi、Se的氧化物和在制备所述主玻璃粉过程中可分解得到所述氧化物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无机添加剂包含银复合添加剂和其他添加剂;
所述银复合添加剂为氧化银、硅酸银、硼酸银、硒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其他添加剂为铝粉、铅粉、锌粉、硅镁合金粉、硼粉、硅粉、硼化硅粉、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铝、氧化锌粉、氧化铋粉、二氧化硅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粉还包含辅助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为Pb-Si-B-Zn-O-Li结构体系玻璃粉,所述辅助玻璃粉的含量不超过所述玻璃粉的总重量的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玻璃粉中,以摩尔百分比计,各组分对应的摩尔百分比如下:
PbO1.0%~15.0%;
SiO225.0%~50.0%;
B2O35.0%~15.0%;
ZnO5.0%~35.0%;
Li2O8.0%~25.0%;
第二改性添加物0.0%~1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载体包含有机溶剂、有机树脂及添加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醇酯十二、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邻甲酸乙二醇丁醚酯、二乙二醇丁醚、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树脂为SEPS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添加剂为硅油、棕榈酸、聚酰胺蜡、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有机载体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有机溶剂60.0%~85.0%;
有机树脂5.0%~30.0%;
添加剂2.0%~15.0%。
5.一种制备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玻璃粉:将玻璃粉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混合后,再经过高温750 ℃-1250℃熔制、降温冷却、干燥、粉碎处理得到所述玻璃粉;
制备有机载体:将有机载体的原料按设定配比进行称量,加热搅拌混合、高速离心分散均匀后过滤得到所述有机载体;
制备导电银浆:将准备好的银粉、玻璃粉、无机添加剂按质量配比分别加入至制备好的有机载体中,混合搅拌均匀,再经碾磨、调粘、过滤后得到所需导电银浆。
6.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经由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银浆通过LECO技术烧结得到。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
CN202311533362.2A 2023-11-17 2023-11-17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Active CN117253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362.2A CN117253649B (zh) 2023-11-17 2023-11-17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3362.2A CN117253649B (zh) 2023-11-17 2023-11-17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649A CN117253649A (zh) 2023-12-19
CN117253649B true CN117253649B (zh) 2024-02-06

Family

ID=8912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3362.2A Active CN117253649B (zh) 2023-11-17 2023-11-17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3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7487B (zh) * 2024-02-08 2024-05-07 浙江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3797A1 (ja) * 2009-07-31 2011-02-03 株式会社オハラ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複合体、ガラス粉粒体、スラリー状混合物、及び光触媒
JP2014154778A (ja) * 2013-02-12 2014-08-25 Noritake Co Ltd ペースト組成物と太陽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3797A1 (ja) * 2009-07-31 2011-02-03 株式会社オハラ 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焼結体、ガラスセラミックス複合体、ガラス粉粒体、スラリー状混合物、及び光触媒
JP2014154778A (ja) * 2013-02-12 2014-08-25 Noritake Co Ltd ペースト組成物と太陽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649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6277C (zh) 硅太阳能电池背场铝导电浆料组成及制备方法
CN114822910B (zh) 导电银铝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CN112562883B (zh) 一种与N型太阳电池p+发射极接触的电极浆料
CN102324267A (zh) 高光电转化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1014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53649B (zh) Leco技术烧结用导电银浆、制备方法、电极及电池
CN102956283A (zh) 一种新型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用无铅化银浆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4867537A (zh) 低铅高方阻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54778A (ja) ペースト組成物と太陽電池
CN116313214B (zh) 导电银铝浆、制备方法、电极及N型Topcon电池
CN110663087A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
CN116721794B (zh) 高性能导电银铝浆、制备方法、电极及N型TOPcon电池
CN109119181B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62157A (zh) 一种玻璃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313213A (zh) 导电银铝浆、制备方法、电极及N型Topcon电池
CN111128437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perc双面电池用无铅铝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59133B (zh) 导电银铝浆、制备方法、电极及N型Topcon电池
CN116130141B (zh) 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166646B (zh) 一种用于背钝化硅太阳能电池的环保型铝电极浆料
CN103065702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6424A (zh) 一种用于perc晶硅太阳能电池背面银浆的玻璃粉及制备方法
CN109215836B (zh) 一种耐热老化晶硅太阳能电池用背面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244B (zh) 背钝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玻璃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24540A (zh) 一种电极浆料及光伏电池
CN113087390B (zh) 一种复合玻璃粉和通过该复合玻璃粉制得的电极银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