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8900A -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8900A
CN117228900A CN202311489500.1A CN202311489500A CN117228900A CN 117228900 A CN117228900 A CN 117228900A CN 202311489500 A CN202311489500 A CN 202311489500A CN 117228900 A CN117228900 A CN 117228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wetland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95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8900B (zh
Inventor
陈军
陈锋
汪麟洲
管勇
殷世雨
王传锐
叶蓓蓓
雷玉梅
朱春亚
何仲夏
王刚强
张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xian Bishen Forestry Plan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xian Bishen Forestry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xian Bishen Forestry Plan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xian Bishen Forestry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95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8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8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属于园林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来自浇水、清洗或者其他园林维护活动产生的污水;对收集的园林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包含树叶、碎片在内的较大杂质;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引入第一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将第一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以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分解有机物及去除微小颗粒;人工湿地流出的污水流入生物滤池以进一步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将从生物滤池流出的污水引入第二沉淀池,实现悬浮物的最终沉底;将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循环水道,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从而完成污水的最终消毒。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园林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园林绿地在城市规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园林维护活动所产生的污水问题也愈发显著。这些污水包括来自浇水、清洗和其他园林维护活动的污水,其中包含大量有机物、营养盐、悬浮颗粒和其他污染物。
传统上,这些污水通常被直接排放到城市下水道***中,或者经过简单的初步处理后排放到周边水体中,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多重问题:首先,这些废水对城市下水道和自然水体造成污染,损害了生态***的健康;其次,这种传统处理方式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最后,传统处理方法的运营成本高,依赖于化学品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的处理步骤,实现了高效的废水净化和资源回收,不仅具有出色的废水处理能力,还能降低对化学品的依赖,减少运营成本,并提供其他生态***服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专利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来自浇水、清洗或者其他园林维护活动产生的污水。
对收集的园林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包含树叶、碎片在内的较大杂质。
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引入第一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
将第一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以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分解有机物及去除微小颗粒。
人工湿地流出的污水流入生物滤池以进一步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将从生物滤池流出的污水引入第二沉淀池,实现悬浮物的最终沉底。
将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循环水道,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从而完成污水的最终消毒。
进一步的,在第一沉淀池的进水端、人工湿地的出水端、生物滤池出水端以及第二沉淀池出水端设置在线水质监测设备,监测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悬浮物,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实时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气温较低时,通过地热对第一沉淀池、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及第二沉淀池进行加热,以防止结冰。
进一步的,当收集的污水超过第一沉淀池的处理限值时,初步过滤后污水流量的60%进入第一沉淀池,40%进入人工湿地,第一沉淀池出水与人工湿地出水按1:1的比例混合后进入生物滤池。
进一步的,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酸性时,根据废水量加入适量粉末状碳酸钙并混合均匀,待反应完全后,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并析出产生的盐物质。
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中性或稍碱性时,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即可。
进一步的,在人工湿地周围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和增加有益的微生物和昆虫。
人工湿地包括呈阶梯结构设置的预处理区、水生植物区和第三沉淀区,其中。
预处理区设置于人工湿地的入口处,用于进行初步的沉淀分离,以去除人工湿地进水中的较大悬浮物质,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水生植物区中栽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以便于吸收和降解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或者其他污染物,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用于截留悬浮颗粒。
第三沉淀区用于拦截水生植物区流出的较小悬浮颗粒,使固体物质沉降分离,使水质进一步提纯。
进一步的,水生植物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表层植被土壤:厚度为40cm,使用富含有机质的泥土或沃土,以支持水生植物的生长。
过渡层:厚度25cm,使用过渡性土壤,以确保水的平稳过渡。
过滤层:厚度50cm,使用细沙、砾石、矿物质或特制过滤材料,并掺入活性炭增强吸附性能,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基底土壤层:厚度40cm,使用粗砾石、砾砂或砂砾混合物,用于提供最终沉淀和分布。
防渗层:紧贴基底土壤层的底部及人工湿地的侧壁设置,使用聚乙烯或其他防渗材料,以防止水渗透到地下水或环境中。
进一步的,水生植物区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其中。
第一级湿地选用香蒲、车前或者其他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植被,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第二级湿地选用落羽杉或者黄瓜树,以吸收第一级湿地出水中的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
第三级湿地种植莎草、芦苇以进一步深度净化水质。
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之间设置分流装置,按照不同比例分配流量以实现负荷均衡。
水生植物应定期进行收割和轮作,避免过度积累营养物质影响效果。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各级湿地面积比例及植被配置,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进一步的,生物滤池从前至后依次包括。
前处理区域:以实现污水的过滤和沉淀。
后处理区域:包括氧化区和生物滤材料区,氧化区通过曝气方式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以为后续的生化反应提供所需氧源;生物滤材料区所用的生物滤材料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附着提供适宜的载体,以降解有机物及去除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污染物;生物滤材料区采用多级填充的过滤材料,按照从粗滤材到细滤材的顺序逐级过滤,相邻两种过滤材料之间设置曝气装置以持续补充溶解氧,满足后续生化反应的氧要求。
进一步的,循环水道设置在线紫外消毒***,用于对循环水实时监测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符合微生物指标标准;在线紫外消毒***采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为其提供电力供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采用多级处理工艺对园林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出水质量高。处理***设置沉淀池、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生态化处理设备,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生态***,实现净化水质与恢复生态双重效果。
2)本申请通过多级处理协同作用,合理分配处理流量负荷,确保出水质量稳定达标。运行费用低,无需大量药剂和人工操作,维护简便。实现污水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来自浇水、清洗或者其他园林维护活动产生的污水。
对收集的园林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包含树叶、碎片在内的较大杂质。
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引入第一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
将第一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以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分解有机物及去除微小颗粒。
人工湿地流出的污水流入生物滤池以进一步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将从生物滤池流出的污水引入第二沉淀池,实现悬浮物的最终沉底。
将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循环水道,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从而完成污水的最终消毒。
本实施例中,从浇水、清洗或其他园林维护活动中产生的污水通常包含有机物、悬浮颗粒、微生物以及其他较大杂质。而初步过滤即可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杂质,这个步骤有助于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担。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被引入第一沉淀池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有助于沉淀固体颗粒和有机物,从而净化水质。经过第一沉淀池处理后的水被引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进一步净化水质,植物吸收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去除微小颗粒。人工湿地流出的水流入生物滤池,以进一步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残留的污染物,使水质更清洁。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后的水被引入第二沉淀池,这里实现悬浮物的最终沉降,这个步骤有助于进一步净化水质,确保排放的水质达到环保标准。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水被引入循环水道,在这一步,紫外线照射用于杀灭微生物,完成最终的消毒,确保了处理后的水质是安全的,可以用于再次浇水或其他园林维护活动。本实施例的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的原理,将废水有效地净化,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将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进一步的,在第一沉淀池的进水端、人工湿地的出水端、生物滤池出水端以及第二沉淀池出水端设置在线水质监测设备,监测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悬浮物,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实时的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线水质监测设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实时的处理效果评估和质量控制,这些监测设备可以放置在不同处理单元的关键位置,如第一沉淀池的进水端、人工湿地的出水端、生物滤池出水端以及第二沉淀池出水端,以确保***的运行稳定和水质符合规定标准。以下是各个监测项目的作用和重要性: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pH值,可以确保水体的酸碱度在适宜范围内,维持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的稳定性。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对水生生物和处理过程产生有害影响;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监测是衡量水中有机物负荷的关键参数,通过监测这两个指标,可以了解有机物的浓度和生物降解需求,控制这些参数有助于确保水中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从而减少水体中有机负荷;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氮污染物,来自尿素和其他氮源,监测氨氮的浓度有助于追踪氮的去除效率,因为高氨氮浓度可能对水质和水生生物产生危害;总磷是水体中的一种营养物质,过多的总磷浓度可能导致藻类爆发和水体富营养化,通过监测总磷浓度,可以确保水体中的磷浓度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悬浮物是水中的固体颗粒,包括泥沙、污泥和其他颗粒物质,监测悬浮物浓度有助于追踪悬浮物去除效率,以确保处理过程有效地去除固体颗粒。通过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可以迅速察觉到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以维持处理效果。此外,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的性能,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优化。综合来看,在线水质监测设备是确保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有效运行并保持环境友好的关键工具。
进一步的,气温较低时,通过地热对第一沉淀池、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及第二沉淀池进行加热,以防止结冰。
本实施例中,在寒冷气候下,采用地热对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进行加热,以确保处理设备在冬季不受冰冻影响。低温易导致水体结冰,阻碍处理设备正常运行,地热加热可有效防止水体结冰,保持处理***顺畅通行。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内存在有益微生物群落,在净化水质中发挥关键作用,低温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活动,而地热提供稳定适宜温度,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保证其持续发挥作用。低温条件下,生态处理***处理时间延长,效率降低,而地热加热可加速处理进程,确保及时净化水质,达到环保标准。相较传统加热方式,地热加热通常更节能。地热为可再生能源,碳排放低,更环保。此外,地热传热效率高,减少能源损耗。综上,地热加热可确保生态处理***在寒冷天气高效稳定运行,节约能源,维护生物群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进一步的,当收集的污水超过第一沉淀池的处理限值时,初步过滤后污水流量的60%进入第一沉淀池,40%进入人工湿地,第一沉淀池出水与人工湿地出水按1:1的比例混合后进入生物滤池。
本实施例中,由于季节性或其他原因,园林污水的流量可能会超过第一沉淀池的处理容量。这可能导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处理所有进水,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60%的流量被引导至第一沉淀池,以确保大部分的污水经过重力沉降,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从而净化水质;余下的40%的流量被引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进一步净化水质,这一步骤有助于去除有机物和微小颗粒,同时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的水质净化方式。在第一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分别处理后,两者的出水被按1:1的比例混合,然后进入生物滤池。这个混合流入生物滤池的过程确保了来自两个处理单元的水体混合在一起,以继续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通过这种分流和混合的策略,可以在处理高流量污水时维持高效性能。这有助于确保水质仍然满足环保标准,同时减轻第一沉淀池的过度负荷,保持整个处理***的平稳运行。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是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的关键特点,使其能够应对不同季节和使用情境下的需求。
进一步的,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酸性时,根据废水量加入适量粉末状碳酸钙并混合均匀,待反应完全后,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并析出产生的盐物质。
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中性或稍碱性时,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即可。
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在水体中起着多种关键作用,包括吸收养分、氧化废物、提供栖息地以及维护水质。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水质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时需要考虑水体的pH值和其他特性。本申请中的人工湿地选择对中性或稍碱性条件较为适应的水生植物品种,为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酸性时,加入适量粉末状碳酸钙以提高水体的pH值,使其达到中性或稍碱性。这个过程有助于改善水质,并减轻对水生植物和生态***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的,在人工湿地周围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和增加有益的微生物和昆虫。
人工湿地包括呈阶梯结构设置的预处理区、水生植物区和第三沉淀区,其中。
预处理区设置于人工湿地的入口处,用于进行初步的沉淀分离,以去除人工湿地进水中的较大悬浮物质,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水生植物区中栽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以便于吸收和降解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或者其他污染物,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用于截留悬浮颗粒。
第三沉淀区用于拦截水生植物区流出的较小悬浮颗粒,使固体物质沉降分离,使水质进一步提纯。
本实施例中,在人工湿地周围创建生态环境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包括种植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如浅水和深水植物,以吸引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栖息地吸引不同种类的生物,有助于提高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在湿地中培育适宜的微生物群落对水质净化至关重要。微生物如细菌和藻类在分解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如湿地植物根部、浮游植物、水中沉积物等,有助于吸引并维持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群落。湿地中的昆虫,如蜻蜓、蜜蜂、蝴蝶和蚊子等,也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有助于传播花粉、控制其他昆虫的数量,同时也提供食物来源,支持湿地的生态平衡。在湿地周围提供适宜的植物和栖息地,可以吸引这些有益昆虫,促进生态***的稳定性。预处理区用于初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为后续处理提供准备。水生植物区栽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中的养分和有机物,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用于截留悬浮颗粒。第三沉淀区则进一步去除较小的悬浮颗粒,提高水质的净化效率。总之,在人工湿地中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为了促进水质净化和生态***的健康,同时吸引和维护有益的生物群落。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更有效的污水处理和生态平衡,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并提高湿地生态***的可持续性。
进一步的,水生植物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表层植被土壤:厚度为40cm,使用富含有机质的泥土或沃土,以支持水生植物的生长。
过渡层:厚度25cm,使用过渡性土壤,以确保水的平稳过渡。
过滤层:厚度50cm,使用细沙、砾石、矿物质或特制过滤材料,并掺入活性炭增强吸附性能,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基底土壤层:厚度40cm,使用粗砾石、砾砂或砂砾混合物,用于提供最终沉淀和分布。
防渗层:紧贴基底土壤层的底部及人工湿地的侧壁设置,使用聚乙烯或其他防渗材料,以防止水渗透到地下水或环境中。
本实施例中,表层植被土壤是水生植物区的最上部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以支持水生植物,这一层厚度为40厘米,且使用富含有机质的泥土或沃土。有机质土壤富含养分,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并提供稳定的根系支持。此层还有助于改善水质,因为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和降解水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过渡层位于表层植被土壤下方,厚度25厘米,这一层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水在不受过多湿地土壤阻碍的情况下平稳过渡,过渡性土壤的渗透性适中,不会导致水体过快下渗或停滞。过滤层是水生植物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厚度为50厘米,由细沙、砾石、矿物质或特制过滤材料组成,并掺入活性炭以增强吸附性能。过滤层的功能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小颗粒和有机物。水通过这一层时,颗粒物质被截留,而有机物质被降解或吸附,从而改善水质。基底土壤层位于过滤层下方,厚度为40厘米,由粗砾石、砾砂或砂砾混合物构成,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最终的沉淀和分布。底部土壤层允许水体在进一步净化之前发生沉淀,从而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小颗粒。防渗层使用聚乙烯或其他防渗材料制成,防渗层的存在确保水在人工湿地内部循环,而不会对地下水或周围土壤造成负面影响。这些层次的精心设计和配置使人工湿地能够高效地进行水质净化,支持水生植物的生长,并确保***的稳定性。通过这一多层次的设计,人工湿地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进一步的,水生植物区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其中。
第一级湿地选用香蒲、车前或者其他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植被,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第二级湿地选用黄瓜树或者其他耐碱性佳的植被,以吸收第一级湿地出水中的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
第三级湿地种植莎草、芦苇以进一步深度净化水质。
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之间设置分流装置,按照不同比例分配流量以实现负荷均衡。
水生植物应定期进行收割和轮作,避免过度积累营养物质影响效果。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各级湿地面积比例及植被配置,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湿地是水生植物区的前沿,其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选择了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植被,如香蒲、车前或其他适合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和叶片有助于拦截和吸收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有机废物,从而提高水质。第二级湿地紧随第一级湿地,选用了具有耐碱性的植被,如黄瓜树或其他适合的植物,这一层的主要任务是吸收第一级湿地出水中的氮、磷或其他营养盐。这些植物通过吸收和存储这些养分,帮助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同时提供生态服务。第三级湿地是水生植物区的最内层,它进一步深度净化水质。在这一级湿地中,种植了莎草、芦苇等适合的植被,这些植物具有强大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而在不同级湿地之间设置分流装置是为了实现负荷均衡,允许根据具体需求和水质特性将流量分配到各级湿地中,确保每个湿地层次都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不会超过其处理能力。水生植物应定期进行收割和轮作,以避免过度积累营养物质影响处理效果,定期的维护活动可以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并确保其继续为水质净化作出贡献。通过定期水质监测,可以实时监测***的性能,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适时调整各级湿地的面积比例和植被配置,以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标准,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综合来看,多级湿地***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型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巧妙的植被配置和分级净化,可以实现全面的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这种***的持续监测和维护是确保其长期有效性的关键。
进一步的,生物滤池从前至后依次包括。
前处理区域:以实现污水的过滤和沉淀。
后处理区域:包括氧化区和生物滤材料区,氧化区通过曝气方式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以为后续的生化反应提供所需氧源;生物滤材料区所用的生物滤材料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附着提供适宜的载体,以降解有机物及去除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污染物;生物滤材料区采用多级填充的过滤材料,按照从粗滤材到细滤材的顺序逐级过滤,相邻两种过滤材料之间设置曝气装置以持续补充溶解氧,满足后续生化反应的氧要求。
本实施例中,前处理区域位于生物滤池的前部,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初步的污水过滤和沉淀,在这一区域中,污水经过物理处理,如过滤和沉淀,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负荷,减轻后续处理阶段的负担。后处理区域包括氧化区和生物滤材料区,其任务是进一步处理和净化污水,在氧化区,污水通过曝气方式增加溶解氧的浓度,以为后续的生化反应提供所需的氧源。生物滤材料区的多级填充和曝气装置设计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细菌和微生物在这里能够附着、生长和发挥作用,将有机物和营养盐降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从而改善水质。生物滤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密切监测和定期维护,以确保其持续有效,为生态***和环境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进一步的,循环水道设置在线紫外消毒***,用于对循环水实时监测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符合微生物指标标准;在线紫外消毒***采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为其提供电力供应。
本实施例中,在线紫外消毒***采用紫外辐射来杀灭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以确保出水符合微生物指标标准。这种消毒方法非常有效,因为紫外光可以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使它们失去生殖和致病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自动控制紫外消毒设备的运行,以确保持续的水质安全性。为在线紫外消毒***提供太阳能电力供应是一项可持续和环保的做法,降低了***的能源成本,减少了对传统电力来源的依赖,同时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的可靠性,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具有长寿命,而且不需要大量的维护,这意味着在线紫外消毒***可以在长期运行中保持高效性能,无需频繁的能源维护。综合来看,在线紫外消毒***在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实时监测和太阳能供电,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同时体现了可持续性和环保原则,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Claims (8)

1.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来自浇水、清洗或者其他园林维护活动产生的污水;
对收集的园林污水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包含树叶、碎片在内的较大杂质;
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引入第一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去除大部分悬浮颗粒;
将第一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以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分解有机物及去除微小颗粒;
人工湿地流出的污水流入生物滤池以进一步减少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将从生物滤池流出的污水引入第二沉淀池,实现悬浮物的最终沉底;
将第二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循环水道,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从而完成污水的最终消毒;
气温较低时,通过地热对第一沉淀池、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及第二沉淀池进行加热,以防止结冰;
当收集的污水超过第一沉淀池的处理限值时,初步过滤后污水流量的60%进入第一沉淀池,40%进入人工湿地,第一沉淀池出水与人工湿地出水按1:1的比例混合后进入生物滤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沉淀池的进水端、人工湿地的出水端、生物滤池出水端以及第二沉淀池出水端设置在线水质监测设备,监测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悬浮物,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实时的处理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酸性时,根据废水量加入适量粉末状碳酸钙并混合均匀,待反应完全后,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并析出产生的盐物质;
当进入第一沉淀池的污水为中性或稍碱性时,静置4小时以待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人工湿地周围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和增加有益的微生物和昆虫;
人工湿地包括呈阶梯结构设置的预处理区、水生植物区和第三沉淀区,其中:
预处理区设置于人工湿地的入口处,用于进行初步的沉淀分离,以去除人工湿地进水中的较大悬浮物质,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水生植物区中栽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以便于吸收和降解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或者其他污染物,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用于截留悬浮颗粒;
第三沉淀区用于拦截水生植物区流出的较小悬浮颗粒,使固体物质沉降分离,使水质进一步提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表层植被土壤:厚度为40cm,使用富含有机质的泥土或沃土,以支持水生植物的生长;
过渡层:厚度25cm,使用过渡性土壤,以确保水的平稳过渡;
过滤层:厚度50cm,使用细沙、砾石、矿物质或特制过滤材料,并掺入活性炭增强吸附性能,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基底土壤层:厚度40cm,使用粗砾石、砾砂或砂砾混合物,用于提供最终沉淀和分布;
防渗层:紧贴基底土壤层的底部及人工湿地的侧壁设置,使用聚乙烯或其他防渗材料,以防止水渗透到地下水或环境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区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其中:
第一级湿地选用香蒲、车前或者其他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植被,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第二级湿地选用落羽杉或者黄瓜树,以吸收第一级湿地出水中的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
第三级湿地种植莎草、芦苇以进一步深度净化水质;
第一级湿地、第二级湿地和第三级湿地之间设置分流装置,按照不同比例分配流量以实现负荷均衡;
水生植物应定期进行收割和轮作,避免过度积累营养物质影响效果;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各级湿地面积比例及植被配置,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滤池从前至后依次包括:
前处理区域,用于实现污水的过滤和沉淀;
后处理区域,包括氧化区和生物滤材料区,氧化区通过曝气方式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以为后续的生化反应提供所需氧源;生物滤材料区所用的生物滤材料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附着提供适宜的载体,以降解有机物及去除氮、磷或者其他营养盐污染物;生物滤材料区采用多级填充的过滤材料,按照从粗滤材到细滤材的顺序逐级过滤,相邻两种过滤材料之间设置曝气装置以持续补充溶解氧,满足后续生化反应的氧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水道设置在线紫外消毒***,用于对循环水实时监测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符合微生物指标标准;在线紫外消毒***采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为其提供电力供应。
CN202311489500.1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17228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500.1A CN117228900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500.1A CN117228900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8900A true CN117228900A (zh) 2023-12-15
CN117228900B CN117228900B (zh) 2024-05-14

Family

ID=8909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9500.1A Active CN117228900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890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7747A (zh) * 2006-07-12 2007-01-03 浙江师范大学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201873573U (zh) * 2010-11-05 2011-06-22 刘云根 微纳米气浮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33407A (zh) * 2012-04-10 2012-08-15 同济大学 土壤柱组合基质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
CN105600936A (zh) * 2016-03-09 2016-05-25 沈阳大学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
CN106892535A (zh) * 2017-02-27 2017-06-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农村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8821521A (zh) * 2018-08-23 2018-11-16 温州正城建设有限公司 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
CN110563145A (zh) * 2019-09-16 2019-12-13 湖北中科恒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
CN111484206A (zh) * 2020-05-13 2020-08-04 昆山阳澄蓝谷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
US20210171380A1 (en) * 2017-12-13 2021-06-10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metal mine water resources cycling utilization
CN215288447U (zh) * 2021-07-30 2021-12-24 广州市天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氮功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备
WO2022151616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山东大学 一种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6986766A (zh) * 2023-08-23 2023-11-03 西北大学 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7747A (zh) * 2006-07-12 2007-01-03 浙江师范大学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201873573U (zh) * 2010-11-05 2011-06-22 刘云根 微纳米气浮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33407A (zh) * 2012-04-10 2012-08-15 同济大学 土壤柱组合基质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
CN105600936A (zh) * 2016-03-09 2016-05-25 沈阳大学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
CN106892535A (zh) * 2017-02-27 2017-06-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农村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US20210171380A1 (en) * 2017-12-13 2021-06-10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metal mine water resources cycling utilization
CN108821521A (zh) * 2018-08-23 2018-11-16 温州正城建设有限公司 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
CN110563145A (zh) * 2019-09-16 2019-12-13 湖北中科恒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
CN111484206A (zh) * 2020-05-13 2020-08-04 昆山阳澄蓝谷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
WO2022151616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山东大学 一种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5288447U (zh) * 2021-07-30 2021-12-24 广州市天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脱氮功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备
CN116986766A (zh) * 2023-08-23 2023-11-03 西北大学 一种水生态梯级式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8900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raggs et al. A controlled stream mesocosm for tertiary treatment of sewage
Brix How ‘green’are aquaculture,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US4169050A (en) Buoyant contact surfaces in waste treatment pond
CN103951067B (zh)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处理农村污水的***及方法
US7718062B2 (en)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plant by means of plants
Mustafa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a case study of developing country
Patel et al. 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DUCKWEED(LEMNAMINOR L: A TINY AQUATIC PLANT) I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UTRIENTS
Mairi et al. Performance of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Rezania et al. Nutrient uptake and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with Water Hyacinth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 in batch system
CN204569676U (zh) 一种wopm多级耦合高效水深度处理***
CN100384763C (zh) 一种人工生态废水处理装置
CN102225804B (zh) 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06767864U (zh) 改良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CN2898004Y (zh) 一种组合式人工生态废水处理装置
CN117228900B (zh) 一种生态型园林污水处理方法
Nanayakkara Floating wetlands for management of algal washout from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 effluent: Case study at hikkaduwa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s
CN110857236A (zh) 生态河湖水下森林构建方法
CN210419636U (zh) 一种污水人工湿地耦合生态滤池循环处理***
Gorme et al. Seasonal changes of plant biomass at a constructed wetland in a livestock watershed area
Vidal et al.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oper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lobal change scenario
Mao et al. Research on perfermanc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Zhuang Current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WO1996013970A1 (en) Algal turf water purification method
Darajeh et al. Vetiver system technology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alm oil mill effluent (POME)
CN116750900A (zh) 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