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2584A -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 - Google Patents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2584A
CN117222584A CN202280029656.9A CN202280029656A CN117222584A CN 117222584 A CN117222584 A CN 117222584A CN 202280029656 A CN202280029656 A CN 202280029656A CN 117222584 A CN117222584 A CN 117222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il
flat
wound coil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96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藤谦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jt Copper Pi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jt Copper Pi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jt Copper Pi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jt Copper Pipe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844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25021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222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2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无故障且顺畅地实施从平绕盘管(LWC)绕出管体的LWC的装载保持体。在供LWC24载置的缓冲板26中,包含利用上侧板32、下侧板34及多个肋36形成相互平行的多个中空部38的板状的缓冲板26而构成,且在供LWC24载置的上侧板32的表面上,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30以规定深度形成,并且构成为以这些多个凹条30分别横穿LWC24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在缓冲板26上载置LWC24,从而在多个凹条30部位处在LWC24与缓冲板26之间分别形成规定的间隙。

Description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 载保持体用垫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绕盘管(level wound coil)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bottom board),特别涉及空调等的空调机用传热管等所使用的由铜或铜合金管、铝或铝合金管等金属制管体构成的平绕盘管经由垫板被支撑的形态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的改良后的构造、将几个这种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捆包而成的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用于该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的垫板的新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空调等空调设备中的平滑管、内表面带槽管等传热管,另外,作为建筑用的供热水配管、供水配管等,使用了铜或铜合金管(以下,总称为铜管)、由铝或其合金构成的管(以下,总称为铝管)等金属制管体,这些铜管、铝管等在其制造工序中,一般卷绕成被称为平绕盘管(LWC)的线圈状,然后通过退火实施规定的调质后,捆包并搬送出货到空调制造厂等,进一步在空调制造厂等中将其开捆,然后从LWC将铜管或铝管等退绕而能够用于各种用途。
在此,该LWC例如是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简化图示,用圆示出管的剖面。以下相同。)将铜管等的管体10排列卷绕于卷线筒(Bobbin)12,在多层(列)的形态下层叠而形成。更具体而言,将由可拆卸的内筒14和侧板16构成的卷线筒12以其轴向成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方式安装于规定的旋转装置,并对其旋转驱动,另一方面,在卷线筒12的内筒14的外周面上,首先将卷线筒轴向的一端侧的位置(在图1中为左端的位置)作为始端10a,向相反侧的端部(在此为向右方)排列卷绕,从而形成呈圆筒形状的第一层线圈层。然后,在图中,管体10来到右端而第一层的卷绕结束后,这次从右端向左端卷绕第二层线圈层,此时,第二层的管体10以嵌入到形成于第一层线圈层中的相邻的管体10、10间的凹部的方式在第一层线圈层上相互接触且紧密地卷绕而形成第二层线圈层,再然后,管体10向反方向排列卷绕,从而形成第三层线圈层,以下同样地卷绕,利用层叠形成多层线圈层的所谓横动卷绕方法(traverse winding method)形成LWC18。
另一方面,作为从如上所述的LWC18绕出(取出)管体10的方法,近年来,提出了被称为ETS(eye to the sky)方式的线圈的退绕方法,并受到关注。该ETS方式是通过从LWC18拆卸卷线筒12,用垫板支撑LWC18后,从该LWC18的内周侧绕出管体10从而逐渐退绕的方法,但在这种ETS方式中,例如对在图1中得到的LWC18进行退绕的情况下,绕出第一层线圈层至第二层线圈层的管体10时,最下部的管体成为夹在支撑其的垫板与位于该管体的正上方的管体之间的状态。然后,通过基于包含这些管体的线圈层的自重而从正上方的管体带来的推压作用,最下部的管体相对于垫板的滑动阻力增大,而且管体本身由软质且壁厚较薄的铜管等构成,因此存在有会发生管体的扭折(弯折)等故障的问题。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2-370869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不使用如图1所示的LWC18,将各层(各列)中的线圈(管体10)的卷绕数:n设为同数,而是使用如图2所示,例如,在将第奇数层的线圈(10)的卷绕数设为n时,将第偶数层的线圈(10)的卷绕数设为(n-1)并卷绕而成的LWC22,如图3所示,在将该LWC22的右侧配置在下侧的状态下,按照用箭头示出的方向,绕出管体10。然后,当使用这些LWC22时,例如,如图3所示,绕出第一层的线圈后,绕出第二层的线圈时,位于这些第二层或第三层的最下部的管体10b(线圈)在与其下侧的垫板20之间,存在管径的1/2左右的大小的空间,因此不会受到来自位于其上方的线圈(管体10c)的推压作用,因此,能够没有阻力地绕出,因此也能够良好地消除扭折等故障的发生。
但是,即使在图2所示的LWC22中,也存在有以下问题。即,如图4所示,在LWC22中,在管体10从成为卷线筒的内筒(14)侧的内侧的线圈层卷绕为与之相邻的外侧的线圈层时,为了越过在内侧线圈层的卷绕结束端的管体部分11a与外侧线圈层的向管体10、10间的凹部的嵌入始端的管体部分11b之间、与侧板16接触的内侧线圈层的管体部分11c,使与该管体部分11c在线圈轴垂直方向上排列配置的越过管体部分11d定位成与侧板16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的是,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越过管体部分11d的配置状态,省略外侧线圈层的一部分,另外,各层的管体10中的越过管体部分11d的配置位置与实际不同,以位于周向上的同一位置的方式描绘。
因此,从示出图4的纵剖面的图5可知,在从LWC22的内侧起第二层以后的全部线圈层中,越过管体部分11d必定存在于管体10的一周中的周向上的一个位置。然后,在拆下卷线筒12的状态下用作为垫板的支撑板20支撑这种LWC22时,在越过管体部分11d与支撑板20之间有时不形成空间。因此,在用ETS方式退绕LWC22的情况下,从管体10被从最下部绕出的线圈层绕出位于该线圈层的最下部的越过管体部分11d时,越过管体部分11d夹在支撑其的支撑板20与位于越过管体部分11d的正上方的管体10之间,由于来自正上方的管体10的推压作用,有时相对于支撑板20的滑动阻力增大。因此,结果,以在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与支撑板20之间存在空间的方式卷绕而成的LWC22中,也还存在管体10(越过管体部分11d)会发生扭折(弯折)等故障这样的担心。
在该状况下,在日本特开2006-29061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在公报中称为平绕盘管的托盘载置体),为了防止由平绕盘管与支撑板(托盘)的接触导致的损伤等,在夹设于这些平绕盘管与支撑板之间的缓冲片材的平绕盘管侧的面上设置凹陷,并使上述越过管体部分相对于该凹陷定位。而且,指出了如下内容:如果使用具有这种构造的缓冲片材,由于在越过管体部分(11d)的正下方形成由凹陷产生的空间,所以在这种越过管体部分(11d)的绕出时,来自位于该越过管体部分(11d)的正上方的管体(10)的推压作用所产生的阻力得到减轻,由此,能够实现扭折等故障的发生防止。
这样,使如上所述的具备凹陷的缓冲片材夹设于平绕盘管与支撑板之间来形成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的情况下,由于平绕盘管的重量极大,所以形成平绕盘管的管体由于自重而在与缓冲片材的凹陷对应的部分处挠曲,由此,担心在从平绕盘管的绕出前的管体处产生弯曲等部分变形。
因此,在日本特开2010-1072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LWC的装载保持体,其构成为夹设于LWC与支撑板之间的缓冲片材具有与形成该LWC的管体之间的滑动阻力较小的低摩擦部,并且包含配置在支撑板上的基片和在该基片上相互隔开间隔地突设的、由钩型的前端部构成的在接触部处与管体接触的挠性的多个突起而构成该低摩擦部,因此,能够无故障且顺畅地实施从LWC的管体的绕出。
然而,由于在这种装载保持体中使用的缓冲片材中的低摩擦部采用将多个钩型的突起植设于基片而成的构造,所以其制造花费劳力和时间,另外,存在其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并且存在当灰尘等进入这些多个突起之间时除去灰尘的作业变麻烦等在维护方面不少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0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0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本发明以上述事实为背景做出,其解决课题在于,在使LWC载置在垫板上而成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能够以廉价的构造有效地防止从该LWC绕出管体时发生扭折等故障,另外,解决课题也在于提供由几个这种LWC的装载保持体构成的LWC的捆包体、包含在该LWC的装载保持体中使用的新构造的缓冲板而成的垫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而且,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或从本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及附图所了解的课题,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是能够被优选实施而得到的方式,但是不言而喻的是,也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各种方式的任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技术特征不限于以下的记载,应当理解是根据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及附图所公开的技术思想所能够想到的方式。
因此,本发明首先为解决上述课题,其主旨为,LWC的装载保持体,其是使LWC以其线圈轴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载置在平坦的垫板上而成的,所述LWC具有将多个线圈层以相邻的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嵌入到另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间的凹部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构造,所述线圈层是将金属制管体排列卷绕而形成的,其中,所述垫板包含板状的缓冲板而构成,所述板状的缓冲板具备供所述LWC载置的板状的上侧板、位于相对于该上侧板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地与该上侧板相对置的位置的板状的下侧板、以及将这些上侧板和下侧板连结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利用这些多个肋分隔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空间,在该多个肋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中空部相互平行地形成,所述垫板中,在供所述LWC载置的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形成有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并且以这些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分别横穿所述LWC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在该缓冲板上载置该LWC,在该多个凹条部位,在该LWC与该缓冲板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该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多个凹条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肋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有利地,其中,所述多个凹条分别形成于所述肋相对于所述上侧板连结的连结部位。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肋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另外,所述缓冲板由塑料材质构成。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垫板在其下表面具有止滑部,且配置在该垫板的下方的LWC的上部与该止滑部抵接。另外,这种止滑部有利地是通过贴附止滑片材而形成的。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要旨也在于,LWC捆包体,其中,是将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LWC的装载保持体层叠而成的,且至少LWC部分被捆包。
而且,在本发明中,其要旨也在于,LWC装载保持体用垫板,其是使LWC以其线圈轴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载置而构成LWC装载保持体的垫板,所述LWC具有将多个线圈层以相邻的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嵌入到另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间的凹部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构造,所述线圈层是将金属制管体排列卷绕而形成的,其中,所述垫板包含板状的缓冲板而构成,所述板状的缓冲板具备供所述LWC载置的板状的上侧板、位于相对于该上侧板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地与该上侧板相对置的位置的板状的下侧板、以及将这些上侧板和下侧板连结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利用这些多个肋分隔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空间,在该多个肋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中空部相互平行地形成,所述垫板中,在供所述LWC载置的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形成有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并且以这些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分别横穿所述LWC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在该缓冲板上载置该LWC,在该多个凹条部位,在该LWC与该缓冲板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的LWC装载保持体用垫板中的缓冲板优选由塑料材料的挤出成型品构成。
发明的效果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通过设为载置、支撑LWC的垫板的上侧板和下侧板用相互平行的多个肋连结,在这些多个肋间多个中空部相互平行地配设而成的构造,从而构成为位于这些多个中空部上的上侧板部位由于LWC的重量而相比多个肋的配设部位容易挠曲,并且在该上侧板的载置LWC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配设多个凹条,在这些多个凹条部位,在与位于LWC的下端部的管体之间分别形成规定的间隙,因此例如在以ETS方式从LWC绕出管体时,由于上侧板部位的适度的挠曲或间隙的存在,能够使位于规定的线圈层的最下部并与构成垫板的缓冲板的表面接触的管体容易地滑动而能够以较小的滑动阻力取出,由此,这种与上侧板的表面接触的管体即使受到来自位于其正上方的管体的推压作用,也能够有利地避免或减轻在该管体中产生由与上侧板之间的较大的滑动阻力引起的扭折等故障。
而且,在该根据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作为垫板或作为其一部分使用的缓冲板由上侧板、下侧板及将它们连结的多个肋构成、而且呈在上侧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陷的凹条的比较简单的构造,其能够通过塑料的挤出成型等极容易地制造,因此也具有能够使其制造成本有利地降低的特征。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不管LWC的线圈的卷绕姿态如何,都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管体从LWC绕出时发生扭折等故障,而且也能够有利地消除由其绕出前的状态下的管体的挠曲导致的部分变形。然后,作为其结果,能够具有良好质量地从LWC绕出全部管体,能够极有效地提高该管体的成品率。
并且,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LWC装载保持体用垫板,从而能够极有利地享有上述优异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LWC的捆包体中,也能够极有利地享有与能在上述LWC的装载保持体中起到的优异的作用、效果实质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过管体的排列卷绕而形成的LWC的一个卷绕方式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示出将管体排列卷绕而形成的LWC的另一不同卷绕方式的局部剖面说明图。
图3是示出将LWC退绕并取出管时的形态的局部剖面说明图。
图4是示出一般的LWC的侧面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面说明图。
图6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LWC的装载保持体的一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7是图6所示的LWC的纵剖视说明图。
图8是在图6所示的LWC的装载保持体中使用的缓冲板的俯视说明图。
图9是图8中的B-B剖面的局部说明图及其部分放大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图9所示的剖面形态中管体载置于不同的位置而成的状态的说明图,(a)示出管体载置于缓冲板中的位于肋间的上侧板部位而成的状态,(b)示出管体载置于配设有肋的上侧板部位而成的状态。
图11是将上侧板及下侧板与肋的连接部位进一步放大并示出的剖面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WC的捆包体(三层层叠的状态)的一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LWC的装载保持体所使用的缓冲板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止滑部的配设形态的说明图,(a)及(b)分别示出其不同的例子。
图14是示出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LWC的装载保持体所使用的缓冲板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止滑部的配设形态的一例的与图8对应的俯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6中,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LWC的装载保持体的一实施方式在其立体图中示出,另外,在图7中,在其纵剖视形态下概略地示出。而且,从这些图可知,本实施方式的LWC(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具有LWC24和载置LWC24的作为垫板的缓冲板26而构成。
更具体而言,LWC24具有将多个线圈层以相邻的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10嵌入到另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10、10间的凹部的方式层叠而成的从内侧退绕的已知的构造,所述线圈层为将铜管或铝管等的管体10排列卷绕而形成。即,该LWC24例如是通过管体10以如上述图1所示的基于横动卷绕的通常排列卷绕方式卷绕于卷线筒12后拆卸卷线筒12从而形成。
然后,该得到的LWC24在将线圈轴向设为上下方向且使管体10的卷绕开始端10a位于上部的状态下,在该管体10的卷绕开始端10a侧的相反侧的线圈轴向端面处载置在缓冲板26上并用该缓冲板26予以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构成这种LWC装载保持体的LWC24设为与图2所示的LWC22相同的卷绕姿态。由此,在LWC24被支撑在缓冲板26上的状态下,在从LWC24的内侧开始数第偶数列的线圈层的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与缓冲板26之间,形成有管体10的外径的1/2程度的大小的空间。另外,在从LWC24的内侧开始数第奇数列的线圈层的卷绕结束端的管体部分11a与作为相邻地位于该线圈层的外侧的线圈层的管体10的一部分的、向该第奇数列的管体10、10间的凹部的嵌入始端的管体部分11b之间,为了越过与缓冲板26(在图5中为支撑板20)接触的该第奇数列的线圈层的管体部分11c,在线圈轴垂直方向上与该管体部分11c排列配置的越过管体部分11d以与缓冲板26接触的方式被定位(参照图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LWC装载保持体中,供LWC24载置的缓冲板26设为如图8或图9所示的构造。即,从图8所示的俯视形态可知,缓冲板26整体上由圆板状的板构件构成,所述圆板状的板构件呈具备比LWC24的外径大规定尺寸的外径的圆形平板形状,并且在其中心部设置有圆形的中心孔28。而且,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30分别以规定深度形成在这种缓冲板26的载置LWC24的上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图8中,这种多个凹条30分别用一条实线简略地示出。
更详细而言,从图8所示的俯视形态或图9所示的剖面形状可知,作为垫板的缓冲板26在下述形态下构成,其具备板状的上侧板32、位于相对于该上侧板32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置的位置的板状的下侧板34以及将这些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连结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36,在利用这些多个肋36划分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之间的空间,在这些多个肋36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中空部38相互平行地形成,并且在缓冲板26的供LWC24载置的上侧板32的表面(上表面)上,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30在此分别以位于利用肋36将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连结的部位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肋36上,在其竖立设置方向上的中间部位的两处,分别形成有在反方向上呈く字形稍微弯曲的弯曲部36a、36b,在该弯曲部36a、36b上施加荷重时,肋36弯曲,该肋36连结的上侧板32部位容易挠曲。
另外,具有如上所述的横截面形状的缓冲板26有利地用塑料材质构成,例如,通过使用了规定的塑料(树脂)材料的挤出成型操作,能够容易地制造,因此,能够使这种缓冲板26的制造成本有效地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有利地使用的塑料材质,在使缓冲板26的表面上的构成LWC24的管体10的滑动变得良好方面,有利地使用如聚丙烯的聚烯烃类材料。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在肋36相对于上侧板32、下侧板34的连结部位分别形成有凹条30、30的构造通过塑料材料的挤出成型操作有利地实现。即,通过在塑料材料的挤出成型时,以在该上侧/下侧板32、34与肋36的连结部位使塑料材料的成型收缩充分地产生而在板表面上形成凹陷的规定深度的凹部的方式使挤出成型操作进行,从而作为目的的凹条30能够沿着肋36在其延伸设置方向上在各个板32、34的表面上有效地形成。当然,这些凹条也能够通过使用了形成这种凹条的模具的通常的挤出成型操作来形成,在该情况下,凹条30能够在上侧/下侧板32、34的任意位置上形成。
而且,当LWC24如图6或图7所示以其线圈轴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载置在具有这种如图8或图9所示的表面形态的缓冲板26上时,缓冲板26的表面(上表面)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30以分别横穿LWC24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定位。因此,在这些多个凹条30部位,在LWC24与缓冲板26之间分别形成规定的间隙,由此,能够使LWC24与缓冲板26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降低,并且由于位于肋36、36间的上侧板32部位、换句话说位于中空部38上的部位,相比肋36的配设位置容易挠曲,所以通过LWC24中的管体10的重量的作用而引起适度的挠曲。
因此,在例如以如上所述的ETS方式从载置于缓冲板26上的LWC24绕出其各线圈层的管体10的情况下,位于缓冲板26上的线圈层的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沿着缓冲板26的表面被拉拽而使之在横向上移动时,管体10能够在较小的滑动阻力下,因此以比较小的力在缓冲板26的表面的接触部上被拉出(绕出)。
因此,即使配置在缓冲板26上的线圈层的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从位于其正上方的管体10受到由线圈层的重量的荷重导致的推压作用,也能够用比较小的力实现管体10的拉出,因此能够有利地避免或减轻由与缓冲板26之间的较大的滑动阻力导致的扭折等故障的发生。而且,在缓冲板26中,与现有技术不同,为了减轻对于线圈层的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的、来自位于其正上方的管体10的推压作用,没有设置任何大的凹陷等,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30分别设置成分别横穿LWC24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因此不会引起任何由于这种大的凹陷的存在而管体10挠曲并部分地弯曲变形的情况。
具体而言,当LWC24载置在缓冲板26上时,LWC24的各线圈层的位于最下部的管体10相对于缓冲板26的表面在图10(a)或(b)所示的形态下接触,在任一种情况下,都基于缓冲板26的多孔构造、凹条30的存在,有效地产生挠曲或间隙,最下部的管体10的绕出变得容易。
即,在图10(a)所示的LWC24的接触构造中,示出管体10与缓冲板26中的位于两个肋36、36间(中空部38上)的上侧板32部分接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受到层叠在管体10上的线圈层的重量而该上侧板32部分适度挠曲,并且这种接触管体10是在LWC24的下端部在圆形的俯视形状下定位的管体,因此从图6所示的形态可知,成为多个凹条30横穿的形态,因此,在管体10与缓冲板26的上侧板32之间形成多个间隙,因此能够使管体10的绕出阻力有效地降低,能容易地进行这种下端管体10的向横向(水平方向)的绕出。
另外,图10(b)所示的接触形态示出LWC24中的最下端的管体10位于形成在缓冲板26的上侧板32上的凹条30上并被支撑的状态,在此,包含最下部的管体10在内,受到形成于其上的线圈层的重量时,如图所示,上侧板32挠曲,并且在此,凹条30设置成位于肋36的连结部上,因此该肋36也由于其弯曲部36a、36b的存在而挠曲,但利用凹条30形成在上侧板32与LWC24的最下部的管体10之间的间隙依然存在,并且与肋36的连结部位相比,位于中空部38上的上侧板32部位能够更大地挠曲,因此,最下部管体10的向横向的拉出能够以比较小的力实现而不引起较大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阻止扭折等故障的发生。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载置LWC24的缓冲板26中,成为其厚度的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之间的高度:h、肋36、36间的间距:p1、上侧板32、下侧板34及肋36各自的厚度:t1、t2、t3、凹条30的深度:a或宽度:w、凹条30、30间的间距:p2(参照图11)等根据LWC24的尺寸或构成其的管体10的外径等适当决定。
例如,作为空调等空调设备中的平滑管或内表面带槽管等传热管,另外,作为建筑用的供热水配管、供水配管等利用的由铜管或铝管等构成的LWC24中的管体10的外径一般设为4~10mm左右,因此,作为缓冲板26中的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之间的高度:h,一般采用1~20mm左右,优选采用3~10mm左右,另外,作为肋36、36间的间距:p1,一般采用1~20mm左右,优选采用2~15mm左右,而且,作为上侧板32、下侧板34及肋36各自的厚度:t1、t2、t3,一般采用2mm左右以下,优选采用0.1~1.0mm左右的尺寸。
另外,关于该缓冲板26中的形成于上侧板32或下侧板34的凹条30,其尺寸也根据管体10的外径等适当决定,例如,在图11所示的基准下,作为凹条30的深度:a,一般采用3~200μm左右,优选采用5~100μm左右,另外,作为宽度:w,一般采用0.1~4.0mm左右,优选采用0.2~2.0mm左右,而且,作为这些凹条30、30间的间距:p2,一般采用1~20mm左右,优选采用2~15mm左右。通过采用这样的范围内的深度:a、宽度:w及间距:p2,从而能够有利地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另外,能够作为实用的缓冲板26,有利地用作垫板本身或垫板的一部分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用缓冲板26构成垫板,在该缓冲板26上载置LWC24而构成作为目的的LWC24的层叠保持体,也能够采用出于增强等目的而在该缓冲板26的下侧配置规定厚度的支撑板并利用粘接剂等使这些缓冲板(26)和支撑板固定、一体化而成的垫板构造。
而且,如上所述,将LWC24载置在缓冲板26上而得到的如图6所示的装载保持体与以往同样地利用树脂薄膜等将其至少LWC24部分包装;或者使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带固定线圈的卷绕姿态,并进一步用适当的带将LWC24和缓冲板26紧缚等而捆包,使之成为LWC24的捆包体并出货、搬运、保管。另外,这种捆包体由作为搬送目的地的空调制造厂等的用户开捆,然后,如上所述,将LWC24退绕并取出管体10,供给到作为目的的用途。
需要说明的是,该捆包体不仅仅将一个LWC24载置在构成垫板的缓冲板26上而成的形态作为对象,也能够在层叠多个LWC24而成的形态下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图6或图7所示的装载保持体的形态下,进行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层叠。
在图12中示出层叠三层LWC24的情况下的形态,在此,在各LWC24均被支撑在作为垫板的缓冲板26上的形态下,上层的装载保持体的缓冲板26直接层叠在下层的LWC24之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搬送这种三层层叠的LWC24,为了支撑最下层的LWC24的装载保持体,以位于其下方的方式配置有搬送用的托盘50。而且,在这种三层层叠的构造中,施加与以往相同的捆包而使之成为捆包体,并能够搬送到作为目的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托盘50除了在层叠多个LWC24的情况下使用以外,不言而喻,在载置一个LWC24并搬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有利地使用。
而且,在如上述层叠多个LWC24的情况下,通过在由缓冲板26构成的垫板上在其下表面设置止滑部,并使配置在缓冲板(垫板)26的下方的LWC24的上部与该止滑部抵接,从而能够有利地消除会引起由搬运时的LWC24的滑动导致的倒塌的担心。这样,通过在缓冲板26(垫板)的下表面设置止滑部而实现搬运下方的LWC24时的倒塌的防止,另一方面,在该缓冲板26的上表面上,能够顺畅地进行从载置于此的LWC24的管体10的绕出,能够有利地避免扭折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用地有利地实现多个LWC24的层叠搬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示出这种止滑部的形成图案(pattern)的不同例子,在图13(a)中,以与位于下层的LWC24的呈圆环形状的上表面整体接触的方式形成圆环形状的止滑部60。另外,在图13(b)中,规定宽度的带状的四个止滑部60以90°的相位差呈放射状设置在作为垫板的缓冲板26的下表面上,能够在LWC24的上表面的4个位置发挥止滑作用。
另外,这种设置在垫板(缓冲板26)的下表面上的止滑部60能够通过使用一直以来作为止滑片材或防滑性片材市售的已知的止滑片材,利用粘接剂等将其贴附在垫板上从而容易地形成。这种止滑片材例如具有在合成树脂制的布状态的单面或其两个面上形成由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构成的防滑层而成的构造,有利地使用以PYOLAN(皮奥兰)等商品名在市场上出售的防滑片材。
而且,如上所述,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限度下,不仅是缓冲板26的下表面,止滑部60也能够配设在缓冲板26的上表面上,在图14中示出其一例。在此,带状的四个止滑部60与图13(b)的情况下同样地,分别以90°的相位差配设,因此,能够有利地抑制或阻止装载在缓冲板26的上表面上的LWC24的搬运等时的移动(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如图所示,这种止滑部60设置成仅位于LWC24的径向上的外周侧的一部分,不在LWC24的半径的全长范围定位。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其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应当理解本发明不会由于上述那样的实施方式的具体记述而被进行任何限定性的解释。
例如,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缓冲板26呈圆形的外形形状并构成,但并不限于这种圆形形状,即使呈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形状并构成,也不会有任何妨碍。
另外,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缓冲板26的上侧板32的表面上的凹条30形成为位于将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连结的肋36的连结部位上,但即使设置在位于相邻的肋36、36间的上侧板32部位,也不会有任何妨碍,而且,关于凹条30、30间的间距:p2,即使在与相邻的肋36、36的间距:p1不同的间距下配设这些凹条30,也不会有任何妨碍。当然,该凹条30仅形成在上侧板32的表面上就足够了,无需形成在下侧板34的表面上。但是,在自由地选择使用缓冲板26的两个面方面,如例示地,预先与上侧板32一起在下侧板34的表面上也形成凹条30在实用上是有效的。
而且,关于肋36的形状,如例示地,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弯曲部36a、36b这一方案在当管体10的重量起作用时能够容易地引起挠曲变形这一点是有效的,但即使是仅在垂直方向上呈直线形状而不设置这种弯曲部36a、36b的肋形状,也不会有任何妨碍,另外,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采用交替地配置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倾斜的肋而在梯形形状下使上侧板32与下侧板34连结的构造。
并且,另外,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从LWC24的内周侧的线圈层退绕管体10的方式,但即使从LWC24的外周侧的线圈层退绕管体10,也不会有任何妨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一一列举,但本发明在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入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的方式中也能够实施,另外,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就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管体、11d越过管体部分、12卷线筒、14内筒、16侧板、20支撑板、18、22、24平绕盘管(LWC)、26缓冲板、28中心孔、30凹条、32上侧板、34下侧板、36肋、36a、36b弯曲部、38中空部、50托盘、60止滑部。

Claims (10)

1.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是使平绕盘管以其线圈轴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载置在平坦的垫板上而成的,所述平绕盘管具有将多个线圈层以相邻的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嵌入到另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间的凹部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构造,所述线圈层是将金属制管体排列卷绕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板包含板状的缓冲板而构成,所述板状的缓冲板具备供所述平绕盘管载置的板状的上侧板、位于相对于该上侧板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地与该上侧板相对置的位置的板状的下侧板、以及将这些上侧板和下侧板连结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利用这些多个肋分隔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空间,在该多个肋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中空部相互平行地形成,
所述垫板中,在供所述平绕盘管载置的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形成有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并且以这些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分别横穿所述平绕盘管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在该缓冲板上载置该平绕盘管,在该多个凹条部位,在该平绕盘管与该缓冲板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条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肋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条分别形成于所述肋相对于所述上侧板连结的连结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板由塑料材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板在其下表面具有止滑部,且配置在该垫板的下方的平绕盘管的上部与该止滑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滑部是通过贴附止滑片材而形成的。
8.平绕盘管的捆包体,其特征在于,是将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层叠而成的,且至少平绕盘管部分被捆包。
9.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其是使平绕盘管以其线圈轴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载置而构成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的垫板,所述平绕盘管具有将多个线圈层以相邻的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嵌入到另一方的线圈层的管体间的凹部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构造,所述线圈层是将金属制管体排列卷绕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板包含板状的缓冲板而构成,所述板状的缓冲板具备供所述平绕盘管载置的板状的上侧板、位于相对于该上侧板向下方隔开规定距离地与该上侧板相对置的位置的板状的下侧板、以及将这些上侧板和下侧板连结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肋,利用这些多个肋分隔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空间,在该多个肋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中空部相互平行地形成,
所述垫板中,在供所述平绕盘管载置的所述上侧板的表面上,形成有隔开规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凹陷并延伸的多个凹条,并且以这些相互平行的多个凹条分别横穿所述平绕盘管的圆环形状的下端部的方式在该缓冲板上载置该平绕盘管,由此在该多个凹条部位,在该平绕盘管与该缓冲板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板为塑料材料的挤出成型品。
CN202280029656.9A 2021-04-23 2022-04-21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 Pending CN1172225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3032 2021-04-23
JP2021-073032 2021-04-23
PCT/JP2022/018446 WO2022225021A1 (ja) 2021-04-23 2022-04-21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並び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積載保持体用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2584A true CN117222584A (zh) 2023-12-12

Family

ID=8359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9656.9A Pending CN117222584A (zh) 2021-04-23 2022-04-21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52830B1 (zh)
CN (1) CN11722258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553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巻解方法
JP5155240B2 (ja) * 2008-05-21 2013-03-06 株式会社住軽伸銅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並び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積載保持体用緩衝シート
JP5342308B2 (ja) * 2009-04-03 2013-11-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載置方法
JP5653961B2 (ja) * 2012-05-14 2015-01-1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梱包材及び金属管状体供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2830B1 (ja) 2022-10-13
JPWO2022225021A1 (zh)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8287B2 (ja) 補強された包装用の支持柱組立体
CN103151160B (zh) 变压器及其卷绕铁芯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US5390789A (en) Pallet system for packaging yarn spool
CN104105646A (zh) 玻璃纤维纱捆包体
JP2007145538A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巻解方法
JPWO2009081805A1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巻解方法
JP4424225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CN117222584A (zh) 平绕盘管的装载保持体、平绕盘管的捆包体以及平绕盘管装载保持体用垫板
JP4046135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パレット載置体およ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包装体
WO2022225021A1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並び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積載保持体用敷板
US7631828B2 (en) Level wound coi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package for same
JP5155240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並び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積載保持体用緩衝シート
EP2184161A1 (en) Core having enhanced ID stiff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342308B2 (ja) 緩衝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載置方法
JP4776343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梱包体
KR101755286B1 (ko) 필라멘트 자동 교환 방법
JP3217952U (ja) マットレス梱包体
JP2002370869A5 (zh)
RU2015127808A (ru) Мотальная катушка для паковки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размотки паковки
JP4804850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管供給方法
JP4503569B2 (ja) 溶接ワイヤ用ペールパック
JP5653961B2 (ja) 梱包材及び金属管状体供給方法
JP2008024397A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およ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梱包体
JP7346207B2 (ja) 線状材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整列巻きコイル
JP4865316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梱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