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2630A - 机柜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机柜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2630A
CN117202630A CN202311212034.2A CN202311212034A CN117202630A CN 117202630 A CN117202630 A CN 117202630A CN 202311212034 A CN202311212034 A CN 202311212034A CN 117202630 A CN117202630 A CN 117202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cabinet
heat
main boar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20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120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2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2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2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及服务器。其中,机柜包括:柜体、液冷管路、热管组件,柜体具有多个隔板,隔板将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的腔体,隔板用于支撑位于腔体内的主板;液冷管路设置在隔板内;热管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主板通过热管组件与隔板连接,以将主板的热量传导至隔板。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机柜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服务器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柜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服务器的散热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冷散热,即通过风扇将服务器内部芯片及元器件散发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的方式进行疏散。另一种是液冷散热,又分为冷板式液冷散热和浸没式液冷散热。冷板式液冷散热是通过液冷冷板将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热量通过冷板方式进行疏散,但内存等其他部件散热仍要依靠风扇散热。浸没式液冷散热是将服务器整体浸入到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将服务器全部元器件散发的热量带走。
风冷散热的缺点是散热效率低,且随着中央处理单元(CPU)等部件的功耗越来越高,风冷散热的效率无法有效将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带走,并且无法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PUE)。冷板式液冷散热的缺点是只能将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热量带走,内存等其他部件及主板其他芯片的热量仍需通过风冷进行散热,使得机房的温度控制仍需依靠空调散热;且主流冷板散热器目前所用的冷却液为丙二醇(PG25)+去离子水,如发生泄露,仍会带来线路短路、烧板等风险。浸没式液冷的缺点是所用的冷却液贵,成本高,且需要对机房进行大规模改造(包括浸没式液冷机柜、冷却液分配单元(CDU)等),并且在服务器产生故障时维护不便。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服务器对于内存等其他部件及主板等其他芯片的散热效果依旧较差,并且存在不安全风险,而且改造、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及服务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服务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及服务器,其中机柜包括:柜体、液冷管路、热管组件,柜体具有多个隔板,隔板将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的腔体,隔板用于支撑位于腔体内的主板;液冷管路设置在隔板内;热管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主板通过热管组件与隔板连接,以将主板的热量传导至隔板。
进一步地,隔板上下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形成腔体,腔体中位于下方的隔板支撑主板,位于上方的隔板通过热管组件与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热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中间导热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隔板和主板连接,主板的热量通过第二连接部、中间导热部和第一连接部传导至隔板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中间导热部呈U形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U形结构的两端。
进一步地,机柜还包括托架结构,托架结构设置在腔体的周侧。
进一步地,液冷管路为多个,各隔板内均设置有液冷管路,机柜还包括公共管路,液冷管路均与公共管路连通,公共管路穿出机柜并与外部换热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隔板具有夹层,液冷管路呈S形穿设在夹层内。
进一步地,隔板上下间隔设置,腔体中位于下方的隔板支撑主板,位于上方的隔板通过热管组件与主板连接;机柜还包括托架结构,托架结构位于隔板之间并围绕在腔体的周侧;液冷管路为多个,各隔板内均设置有液冷管路;热管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中间导热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隔板和主板连接,主板的热量通过第二连接部、中间导热部和第一连接部传导至隔板进行散热;中间导热部呈U形结构;液冷管路呈S形穿设在隔板内。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前述的机柜,主板设置在机柜内,并放置在机柜的隔板上。
进一步地,服务器还包括冷却液分配单元,冷却液分配单元设置在柜体并对主板进行二级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相同规格形制的隔板将柜体内部的空间分割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的腔体,在将集成有不同部件的主板安装在柜体内时,可将不同的主板直接安装在不同的腔体中。上述设置方式可以用散热功能优良的机柜直接装载主板,从而不需要为主板单独设置机箱,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腔体下部的隔板在柜体装载主板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主板的作用,整机柜体散热的设置方式使得在升级服务器时不需要更换整体的机柜,只需要更换安装在不同腔体内的各个主板即可,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成本。同时,本实施例还在隔板内设置液冷管路,液冷管路中通有冷却液,配合热管组件的设置,使得主板上的部件可通过热管组件与液冷管路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温散热,然后由流动的冷却液将主板上发热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给主板上的部件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各隔板内设置液冷管路的操作,可以使得隔板能同柜体内的环境进行热交换,通过此热交换同样有效的降低了柜体内的环境温度,使得柜体内的环境更适合主板上各部件的运转工作。在隔板内设置液冷管路,液冷管路内使用低比热容的液体作为热交换介质,这种采用液冷管路而非浸没式设置的方式既能够实现对主板的良好降温散热效果,又规避了可能的液体泄漏对主板上各部件的影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内部具有液冷管路的隔板分割柜体空间,并将隔板用于对腔体内安装的主板的支撑,能够达到调节柜体内环境温度的效果,提高了机柜整体散热效率,降低了服务器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设置热管组件作为主板与隔板之间热传导的媒介,使得主板上发热部件的热量能够通过热管组件传导到隔板,进而被隔板内设置的液冷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带走,起到给主板上发热部件降温散热的效果。通过上述多方面的设置给主板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能够对主板关键发热部件进行降温散热,使得主板安装在机柜中时能够具有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以及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柜体及配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机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单个腔体的***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柜体;20、隔板;21、液冷管路;30、主板;40、热管组件;41、第一连接部;42、中间导热部;43、第二连接部;50、托架结构;60、公共管路;70、外部换热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柜及服务器。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机柜,包括:柜体10、液冷管路21、热管组件40,柜体10具有多个隔板20,隔板20将柜体10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30的腔体,隔板20用于支撑位于腔体内的主板30;液冷管路21设置在隔板20内;热管组件40设置在腔体内,主板30通过热管组件40与隔板20连接,以将主板30的热量传导至隔板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相同规格形制的隔板20将柜体10内部的空间分割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30的腔体,在将集成有不同部件的主板30安装在柜体10内时,可将不同的主板30直接安装在不同的腔体中。上述设置方式可以用散热功能优良的机柜直接装载主板30,从而不需要为主板30单独设置机箱,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腔体下部的隔板20在柜体10装载主板30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主板30的作用,整机柜体10散热的设置方式使得在升级服务器时不需要更换整体的机柜,只需要更换安装在不同腔体内的各个主板30即可,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成本。同时,本实施例还在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液冷管路21中通有冷却液,配合热管组件40的设置,使得主板30上的部件可通过热管组件40与液冷管路2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温散热,然后由流动的冷却液将主板30上发热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给主板30上的部件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各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的操作,可以使得隔板20能同柜体10内的环境进行热交换,通过此热交换同样有效的降低了柜体10内的环境温度,使得柜体10内的环境更适合主板30上各部件的运转工作。在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液冷管路21内使用低比热容的液体作为热交换介质,这种采用液冷管路21而非浸没式设置的方式既能够实现对主板30的良好降温散热效果,又规避了可能的液体泄漏对主板30上各部件的影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内部具有液冷管路21的隔板20分割柜体10空间,并将隔板20用于对腔体内安装的主板30的支撑,能够达到调节柜体10内环境温度的效果,提高了机柜整体散热效率,降低了服务器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设置热管组件40作为主板30与隔板20之间热传导的媒介,使得主板30上发热部件的热量能够通过热管组件40传导到隔板20,进而被隔板20内设置的液冷管路21内流动的冷却液带走,起到给主板30上发热部件降温散热的效果。通过上述多方面的设置给主板30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能够对主板30关键发热部件进行降温散热,使得主板30安装在机柜中时能够具有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以及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0上下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隔板20之间形成腔体,由于隔板20上下分割柜体10内空间,所以多个腔体之间也是上下排列设置的。柜体10内各隔板20横向延伸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用于分割柜体10内空间的隔板2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进而使得腔体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一个腔体中,位于下方的隔板20起到支撑主板30的作用,而考虑到主板30***处理单元(CPU)等发热部件位于主板30上表面处,因而主板30上的发热部件实质上是通过热管组件40与位于上方的隔板20连接,从而使得上方的隔板20起到主要的导热散热作用。
考虑到最下端和最上端两个腔体的特殊性,为了便于对腔体及其隔板20的作用进行说明,以下以不位于上下两端处的腔体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将此种腔体命名为中段腔体。中段腔体可以有多个,由竖直方向上两个相邻的隔板20划分柜体10内空间而成,该两个隔板20在上下排列设置的多个隔板20内既不是处于最靠上位置的隔板20,又不是处于最靠下位置的隔板20,这两个隔板20中,由于主板30放置在位于下方的隔板20上,因而该位于下方的隔板20起到支撑中段腔体内放置的主板30的作用,而由于主板30上的处理器等发热部件位于主板30上表面处,因而位于上方的隔板20通过热管组件40与主板30上的发热部件连接,同样地,由于该中段腔体的上下都有另一腔体,在位于中段腔体上方的腔体中,用于支撑的下方隔板20是前述提到中段腔体中与热管组件40连接的上方隔板20,而在位于中段腔体下方的腔体中,用于导热的隔板20是前述提到中段腔体中的下方隔板20。
上述方式也就是说,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中,上方腔体的下方隔板20与下方腔体的上方隔板20实质上是同一个隔板20,该隔板20对于上方腔体而言起到支撑主板30的作用,而对于下方腔体而言起到通过热管组件40与主板30连接的换热作用。因而,对于不位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隔板20而言,其上表面处支撑主板30,下表面处连接热管组件40,从而使得处于中间的隔板20同时起到支撑和散热两大作用。
与上述位于中间的腔体和隔板20不同,处于柜体10竖直方向上最上的腔体由于没有位于其上方的腔体,所以该腔体上方的隔板20只能起到与热管组件40连接从而导热的作用,该隔板20是上下排列设置的隔板20中最靠上的一个,同理,处于柜体10最下的腔体由于没有位于其下方的腔体,所以该腔体下方的隔板20只能起到支撑主板30的作用,该隔板20是上下排列设置的隔板20中最靠下的一个。也就是说,最上端和最下端的隔板20只能够起到支撑和散热中的一个作用,另一个作用由于其位置而无法发挥。
基于上述的解释可以看出,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单一作用的隔板20外,所有柜体10内的其他隔板20都同时具有与热管组件40连接导热的作用和支撑主板30的作用,换言之,大部分隔板20在不同腔体内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将柜体10设置有多个隔板20将柜体10内部的空间分割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30的腔体,在将主板30安装在柜体10内时,可将多个主板30上安装在不同的腔体中,用散热功能优良的机柜装载主板30,不需要为主板30的各部件设置机箱,其中各隔板20在柜体10装载主板30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撑腔体内主板30的作用,整机柜体10的设置方式除了提高散热效果外,还能够在升级服务器时不需要更换整体机柜,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成本。
如图2至图3所示,热管组件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中间导热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3分别与隔板20和主板30连接,主板30的热量通过第二连接部43、中间导热部42和第一连接部41传导至隔板20进行散热。由于本实施例的热管组件40的作用在于将主板30上的发热部件与其上方的隔板20连接,因而热管组件40的第一连接部41、中间导热部42、第二连接部43在纵向上顺序设置,并且第一连接部41位于最上、第二连接部43位于最下、中间导热部42居中,第一连接部41与其所在腔体上方的隔板20相连,第二连接部43与安装在其所在腔体内的主板30相连,而中间导热部42起到将第二连接部43的热量传导至第一连接部41的导热作用。热量在热管组件40上的传导路径先后经过第二连接部43、中间导热部42、第一连接部41,热管组件40通过热交换、热传导将主板30上发热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隔板20上完成主板30的散热。通过在各腔体内单独设置热管组件40,热管组件40一端与隔板20连接,一端与主板30连接,从而将主板30上发热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组件40传导到隔板20,从而使得主板30上的发热部件通过热管组件40与隔板20内液冷管路21内冷却液发生热交换,由流动的冷却液带走主板30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起到给服务器降温散热的作用。
如图2至图3所示,中间导热部42呈U形结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3分别位于U形结构的两端。热管组件40的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3均采用平面设置,面的形状和尺寸并不固定,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下以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3为矩形面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3相互平行并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热管组件40的中间导热部42采用线管状设置并连接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3,具体而言,中件导热部采用可弯折的柔性线管状设置,其一端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3连接,中间导热部42与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3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的同一侧处连接。三者连接在一起呈现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弯曲方向和形成形状是通过中间导热部42的柔性形变造成的。第一连接部41贴合热管组件40所在腔体上方的隔板20、第二连接部43贴合安装在热管组件40所在腔体内的主板30,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3采用面设置且分别与隔板20与主板30面接触,其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一连接部41与隔板20的有效接触面积、第二连接部43与主板30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主板30与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与隔板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高。由于热管组件40的中间导热部42线管状设置并连接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3,中间导热部42负责将第二连接部43与主板30热交换后的热量传导到第一连接部41并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隔板20之间的面接触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导到隔板20。同时由于中间导热部42线管状设置,所以其可以通过弯折适应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3上下间隔距离的不同,也就是说,热管组件40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腔体,同时中间导热部42线管状设置也限定了各隔板20之间上下排列的间距除根据需要设置外还要小于中间导热部42的极限长度,使得热管组件40能够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机柜还包括托架结构50,托架结构50设置在腔体的周侧,从而可以对主板30的安装放置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通过托架结构50以及上下两个相邻的隔板20,使得柜体10内每个腔体都呈现六面体形状的安装空间。主板30就放置在腔体内,放置主板30时,主板30平置,使得主板30的上表面,也就是设置有安装部件的一面与隔板20平行并朝上,主板30的下表面,也就是与安装部件相对的一面贴合腔体下方的隔板20,主板30的周侧被托架结构50包围,主板30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服务器的相关需要设置,只需要保证在主板30安装有部件一面平行于隔板20的前提下,主板30要有一安装方向使得主板30的边缘不超出隔板20的边缘,即主板30安装时能够完全容纳在隔板20的范围内,以便主板30能够正常安装在柜体10内被隔板20分割而成的腔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管路21为多个,各隔板20内均设置有液冷管路21,各隔板20内设置的液冷管路21的位置和管路走向均一致,方便各隔板20的加工以及其之间的交换使用,当然,也可以不同的隔板20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液冷管路21。机柜还包括公共管路60,液冷管路21均与公共管路60连通,公共管路60穿出机柜并与外部换热设备70连接。换热设备通过公共管路60向隔板20内的液冷管路21提供冷却液,冷却液通过隔板20内的液冷管路21流动并通过公共管路60流出并回到外部的换热设备,在冷却液的流动过程中带走主板30产生的热量。通过在各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液冷管路21中通有冷却液,柜体10内装载的主板30可通过各隔板20内设置的液冷管路21同里面流通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然后由流动的冷却液将主板30上发热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给服务器散热的效果,同时在各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的操作,通过热交换同样有效的降低了柜体10内的环境温度,使得柜体10内的环境更适合主板30上各部件的运转,在隔板20内设置液冷管路21,液冷管路21内使用低比热容的液体作为热交换介质,既能够实现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又规避了可能的液体泄漏对主板30上各部件的影响。统一的公共管路60可以方便将液冷管路21集中与外部换热设备70进行连通,方便组装操作。
如图4所示,隔板20为矩形板状结构,隔板20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且隔板20具有夹层。液冷管路21穿设在夹层内,且具有直流节段和曲流节段,并通过交替连接的直流节段与曲流节段形成S形回旋盘绕的形状。冷却液在直流节段内不改变流向,多个直流节段在隔板20内按照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冷却液在直流节段内的流通方向与隔板2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各直流节段的两端分别与别的直流节段的两端对齐,各直流节段相互平行设置。曲流节段为U形的曲流通道,冷却液在曲流节段内的流通方向随着冷却液在曲流节段内的位置的变化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冷却液在曲流节段的两个端部处的流通方向平行并平行于隔板20的长度方向。除了直流节段和曲流节段外,液冷管路21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液冷管路21中,直流节段与曲流节段交替连通形成冷却液流通的液冷管路21,并且液冷管路21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冷管路2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与公共管路60连通。具体而言,进液口处在隔板2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并设置在隔板20上在宽度方向上最靠近隔板20一侧边缘的直流节段上,该直流节段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其另一端与曲流节段相连,该曲流节段同时与该直流节段相邻的另一直流节段相连。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提到的两个直流节段按照其在说明书中首次出现的顺序命名为第一直流节段和第二直流节段,第二直流节段在隔板20宽度方向上两侧均具有相邻的直流节段,一个是前述提到的第一直流节段,另一个命名为第三直流节段,第二直流节段的一端通过一个曲流节段与第一直流节段相连,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第一直流节段与第二直流节段的连接,第二直流节段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曲流节段与第三直流节段相连。与此同理,第三直流节段同样通过曲流节段与另外两个相邻的直流节段相连,直到有直流节段只具有一个相邻的直流节段时,也就是这个直流节段位于多个平行排列的直流节段的边缘时,该直流节段一端通过曲流节段与与其相邻的直流节段相连,另一端开设有出液口,为方便后续说明将该直流节段命名为末端直流节段。第一直流节段、第二直流节段一直到末端直流节段沿着隔板20的宽度方向顺次排列。不同于上述将进液口设置在第一直流节段,出液口设置在末端直流节段上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将进液口设置在末端直流节段上,出液口设置在第一直流节段上。需要说明的时,上述进液口、出液口的设置方式改变不需要对液冷管路21本身进行改变,只需要改变公共管路60与液冷管路21的连接方式使得冷却液从末端直流节段的出液口通入、从第一直流节段的进液口流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节段的数量需要设置为奇数个,这样才能使得液冷管路2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隔板2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方便公共管路60的连接、放置和功能分辨。需要说明的是,公共管路60连接各液冷管路21的进液口将各液冷管路21并联同时向多个液冷管路21供液,与进液口相仿,各液冷管路21的出液口也并联连接到公共管路60,流经各液冷管路21完成了热交换的冷却液通过出液口流入公共管路60。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节段与曲流节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两个直流节段的相对齐的一端连接曲流节段的两端,且曲流节段的两端为曲流节段中最靠近直流节段的部分,冷却液在上述直流节段、直流节段与曲流节段连接部分及曲流节段中流动时,冷却液在一直流节段内直流,冷却液通过该直流节段与曲流节段的连接处时,冷却液并不突然改变流向,而是逐渐在曲流节段中偏转流向,并最终在曲流节段中偏转成与流入该曲流节段时相反的方向并流入另一与曲流节段相连的直流节段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先提到的直流节段在冷却液的流通路径中更靠前,后提到的直流节段在冷却液的流通路径中更靠后。
当然,上述液冷管路21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冷却液在液冷管路21内的顺畅流通,保证对主板30上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即可。
依据上述提到的机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板30和前述提到的机柜,主板30设置在机柜内,并放置在机柜的隔板20上。主板30具体的放置方式参照前述机柜部分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包括冷却液分配单元,冷却液分配单元设置在柜体10并对主板30进行二级热交换。
上述的热管组件40与主板30连接更准确地说是热管组件40与主板30上需要进行散热的部件连接,本实施例以主板30上的处理器为例,即热管组件40的一端与主板30上的处理器连接,另一端与隔板20连接,从而将处理器的热量通过热管组件40传导至隔板20实现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图1中省去了隔板20,仅示出了隔板20内的液冷管路21,图2也仅示出了最上端的隔板20,其他的隔板20同样仅示出了其中的液冷管路2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2、可以用散热功能优良的机柜直接装载主板,从而不需要为主板单独设置机箱,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3、在升级服务器时不需要更换整体的机柜,只需要更换安装在不同腔体内的各个主板即可,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成本;
4、主板上的部件可通过热管组件与液冷管路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温散热,达到给主板上的部件降温散热的效果;
5、采用液冷管路而非浸没式设置的方式既能够实现对主板的良好降温散热效果,又规避了可能的液体泄漏对主板上各部件的影响;
6、达到调节柜体内环境温度的效果,提高了机柜整体散热效率,降低了服务器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7、给主板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能够对主板关键发热部件进行降温散热,使得主板安装在机柜中时能够具有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以及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8、将隔板内的液冷管路设计成S形,使得液冷管路尽量多流经隔板的各部分,增加了相关热交换的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10),所述柜体(10)具有多个隔板(20),所述隔板(20)将所述柜体(10)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容纳主板(30)的腔体,所述隔板(20)用于支撑位于所述腔体内的主板(30);
液冷管路(21),所述液冷管路(21)设置在所述隔板(20)内;
热管组件(40),所述热管组件(40)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主板(30)通过所述热管组件(40)与所述隔板(20)连接,以将所述主板(30)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隔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上下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0)之间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中位于下方的所述隔板(20)支撑所述主板(30),位于上方的所述隔板(20)通过所述热管组件(40)与所述主板(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件(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中间导热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分别与所述隔板(20)和所述主板(30)连接,所述主板(30)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43)、所述中间导热部(4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41)传导至所述隔板(20)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热部(42)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分别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托架结构(50),所述托架结构(50)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路(21)为多个,各所述隔板(20)内均设置有所述液冷管路(21),所述机柜还包括公共管路(60),所述液冷管路(21)均与所述公共管路(60)连通,所述公共管路(60)穿出所述机柜并与外部换热设备(7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具有夹层,所述液冷管路(21)呈S形穿设在所述夹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20)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腔体中位于下方的所述隔板(20)支撑所述主板(30),位于上方的所述隔板(20)通过所述热管组件(40)与所述主板(30)连接;
所述机柜还包括托架结构(50),所述托架结构(50)位于所述隔板(20)之间并围绕在所述腔体的周侧;
所述液冷管路(21)为多个,各所述隔板(20)内均设置有所述液冷管路(21);
所述热管组件(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中间导热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3)分别与所述隔板(20)和所述主板(30)连接,所述主板(30)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43)、所述中间导热部(4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41)传导至所述隔板(20)进行散热;
所述中间导热部(42)呈U形结构;
所述液冷管路(21)呈S形穿设在所述隔板(20)内。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30)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所述主板(30)设置在所述机柜内,并放置在所述机柜的隔板(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冷却液分配单元,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设置在所述柜体(10)并对所述主板(30)进行二级热交换。
CN202311212034.2A 2023-09-19 2023-09-19 机柜及服务器 Pending CN117202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2034.2A CN117202630A (zh) 2023-09-19 2023-09-19 机柜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2034.2A CN117202630A (zh) 2023-09-19 2023-09-19 机柜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2630A true CN117202630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2034.2A Pending CN117202630A (zh) 2023-09-19 2023-09-19 机柜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26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1731B2 (ja) 液冷冷却装置、電子機器ラック、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US84721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dissipation of heat from a liquid-cooled electronics rack
US8605437B2 (en) Cool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P2675259B1 (en) Hot Aisle Containment Cooling Unit and Method for Cooling
EP1738127B1 (en) Low-profile thermosyphon-based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US9210830B2 (en) Immersion-cooled and conduction-cooled method for electronic system
US7958935B2 (en) Low-profile thermosyphon-based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US8179677B2 (en) Immersion-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subsystem of an electronics rack
US20090260384A1 (en) Coola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 Rack Having A Rear-Door Heat Exchanger
US20090086428A1 (en) Docking station with hybrid air and liquid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GB2413439A (en) Liquid loop cooling system space utilization
JP7418572B2 (ja) ノズル配列および冷却モジュール
CN113614673A (zh) 包括换热单元的冷却***
CN211375548U (zh) 基于vpx架构的水冷散热服务器
CN113075974B (zh) 冷却单元、冷却***及计算机***
JP7298216B2 (ja) サーバ冷却装置、サーバ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の冷却方法
CN117202630A (zh) 机柜及服务器
US201601834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ling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electronic boards, using at least one distinct fluid-cooled cooling board
US11197396B2 (en) Cooling system with curvilinear air to liquid heat exchanger
CN210270777U (zh) 计算机用降温***及计算机
KR101897931B1 (ko) 전자 장치의 프로세서 냉각 시스템
US20240237296A1 (en) Arrayed cold plate for dimms
CN211880860U (zh) 设备组件、冷却***、及设备机架
CN116679805A (zh) 冷却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7241537A (zh) 风冷和液冷组合制冷***及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