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6315A -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 Google Patents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6315A
CN117196315A CN202311295514.XA CN202311295514A CN117196315A CN 117196315 A CN117196315 A CN 117196315A CN 202311295514 A CN202311295514 A CN 202311295514A CN 117196315 A CN117196315 A CN 117196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building
model
monitoring
f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55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2955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6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6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6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用于解决传统的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力对结构进行现场检查和测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问题;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包括以下模块:模型建立模块、模型监控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区域监控模块、安全评估平台、危险评估模块以及安全报警模块;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通过利用BIM模型和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提供有效的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背景技术
在洪灾等自然灾害后,对建筑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力对结构进行现场检查和测量,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会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以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通过模型建立模块建立安全评估模型,通过模型监控模块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模型危险参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模型危险系数,通过区域监控模块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区域危险系数,通过安全评估平台根据获取模型危险系数、区域危险系数获得建筑危险值,通过危险评估模块根据建筑危险值将建筑危险值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通过安全报警模块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解决了传统的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力对结构进行现场检查和测量,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会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利用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术将需要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建筑物建立模型,并将其标记为安全评估模型,并生成模型监控指令,并将模型监控指令发送至模型监控模块;
模型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模型危险参数,并将模型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模型危险系数MX,并将模型危险系数M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区域危险系数QX,并将区域危险系数Q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区域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并将区域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安全评估平台,用于根据获取模型危险系数MX、区域危险系数QX获得建筑危险值JW,并将建筑危险值JW发送至危险评估模块;
危险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建筑危险值JW将建筑危险值JW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并将安全报警指令发送至安全报警模块;
安全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型危险参数包括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洪水值HS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洪水发生时刻和结束时刻,获取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其标记为洪时值HS,获取洪水淹没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并将其标记为淹没值YM,将洪时值HS、淹没值Y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时值HS、淹没值Y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HS=h1×HS+h2×YM得到洪水值HS,其中,h1、h2分别为设定的洪时值HS、淹没值Y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h1、h2满足h1+h2=1,0<h1<h2<1,取h1=0.45,h2=0.5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裂缝值LF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上的裂缝总数量和裂缝总面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缝数值FS和缝面值FM,将缝数值FS、缝面值F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缝数值FS、缝面值F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LF=f1×FS+f2×FM得到裂缝值LF,其中,f1、f2分别为设定的缝数值FS、缝面值F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f1、f2满足f1+f2=1,0<f2<f1<1,取f1=0.69,f2=0.3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值ZD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和最大振动位移,并将其标记为振次值ZC和振移值ZY,将振次值ZC、振移值ZY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振次值ZC、振移值ZY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ZD=z1×ZC+z2×ZY得到振动值ZD,其中,z1、z2分别为设定的振次值ZC、振移值ZY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z1、z2满足z1+z2=1,0<z1<z2<1,取z1=0.42,z2=0.5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区域危险参数包括人数值RS、建筑值JZ。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人数值RS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建筑物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建数值JS,以建筑物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绘制圆形区域,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区域,获取监测区域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区数值QS,将建数值JS、区数值QS进行量化处理,提取建数值JS、区数值QS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RS=s1×JS+s2×QS得到人数值RS,其中,s1、s2分别为设定的建数值JS、区数值QS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s1、s2满足s1+s2=1,0<s2<s1<1,取s1=0.77,s2=0.2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建筑值JZ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获取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高度值GD和体积值TJ,将高度值GD、体积值TJ进行量化处理,提取高度值GD、体积值TJ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JZ=j1×GD+j2×TJ得到建筑值JZ,其中,j1、j2分别为设定的高度值GD、体积值TJ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j1、j2满足j1+j2=1,0<j2<j1<1,取j1=0.66,j2=0.3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型危险系数MX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将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模型危险系数MX,其中,δ为预设的误差调节因子,取δ=1.125,m1、m2、m3以及m4分别为设定的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m1、m2、m3以及m4满足m3>m4>m2>m1>1.119,取m1=1.36,m2=1.57,m3=2.06,m4=1.84;
将模型危险系数M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区域危险系数QX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将人数值RS、建筑值JZ进行量化处理,提取人数值RS、建筑值JZ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区域危险系数QX,其中,e为数学常数,q1、q2分别为设定的人数值RS、建筑值JZ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q1、q2满足q1>q2>2.335,取q1=3.13,q2=3.71;
将区域危险系数Q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S1:模型建立模块利用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术将需要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建筑物建立模型,并将其标记为安全评估模型,并生成模型监控指令,并将模型监控指令发送至模型监控模块;
步骤S2:模型监控模块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洪水发生时刻和结束时刻,获取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其标记为洪时值HS,获取洪水淹没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并将其标记为淹没值YM,将洪时值HS、淹没值Y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时值HS、淹没值Y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HS=h1×HS+h2×YM得到洪水值HS,其中,h1、h2分别为设定的洪时值HS、淹没值Y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h1、h2满足h1+h2=1,0<h1<h2<1,取h1=0.45,h2=0.55;
步骤S3:模型监控模块获取安全评估模型洪灾前和洪灾后的图像,将两者进行比对,获得两者相同位置不同形状的区域,并将该区域面积标记为变形值BX;
步骤S4:模型监控模块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上的裂缝总数量和裂缝总面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缝数值FS和缝面值FM,将缝数值FS、缝面值F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缝数值FS、缝面值F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LF=f1×FS+f2×FM得到裂缝值LF,其中,f1、f2分别为设定的缝数值FS、缝面值F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f1、f2满足f1+f2=1,0<f2<f1<1,取f1=0.69,f2=0.31;
步骤S5:模型监控模块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和最大振动位移,并将其标记为振次值ZC和振移值ZY,将振次值ZC、振移值ZY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振次值ZC、振移值ZY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ZD=z1×ZC+z2×ZY得到振动值ZD,其中,z1、z2分别为设定的振次值ZC、振移值ZY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z1、z2满足z1+z2=1,0<z1<z2<1,取z1=0.42,z2=0.58;
步骤S6:模型监控模块将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步骤S7:数据处理模块将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模型危险系数MX,其中,δ为预设的误差调节因子,取δ=1.125,m1、m2、m3以及m4分别为设定的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m1、m2、m3以及m4满足m3>m4>m2>m1>1.119,取m1=1.36,m2=1.57,m3=2.06,m4=1.84;
步骤S8:数据处理模块将模型危险系数M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步骤S9:区域监控模块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建筑物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建数值JS,以建筑物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绘制圆形区域,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区域,获取监测区域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区数值QS,将建数值JS、区数值QS进行量化处理,提取建数值JS、区数值QS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RS=s1×JS+s2×QS得到人数值RS,其中,s1、s2分别为设定的建数值JS、区数值QS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s1、s2满足s1+s2=1,0<s2<s1<1,取s1=0.77,s2=0.23;
步骤S10:区域监控模块获取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高度值GD和体积值TJ,将高度值GD、体积值TJ进行量化处理,提取高度值GD、体积值TJ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JZ=j1×GD+j2×TJ得到建筑值JZ,其中,j1、j2分别为设定的高度值GD、体积值TJ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j1、j2满足j1+j2=1,0<j2<j1<1,取j1=0.66,j2=0.34;
步骤S11:区域监控模块将人数值RS、建筑值JZ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步骤S12:数据处理模块将人数值RS、建筑值JZ进行量化处理,提取人数值RS、建筑值JZ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区域危险系数QX,其中,e为数学常数,q1、q2分别为设定的人数值RS、建筑值JZ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q1、q2满足q1>q2>2.335,取q1=3.13,q2=3.71;
步骤S13:数据处理模块将区域危险系数Q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
步骤S14:安全评估平台获取模型危险系数MX、区域危险系数QX的乘积,并将其标记为建筑危险值JW,并将建筑危险值JW发送至危险评估模块;
步骤S15:危险评估模块将建筑危险值JW与建筑危险阈值JWy进行比较:
若建筑危险值JW≥建筑危险阈值JWy,则将建筑危险值JW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并将安全报警指令发送至安全报警模块;
步骤S16:安全报警模块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通过模型建立模块建立安全评估模型,通过模型监控模块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模型危险参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模型危险系数,通过区域监控模块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区域危险系数,通过安全评估平台根据获取模型危险系数、区域危险系数获得建筑危险值,通过危险评估模块根据建筑危险值将建筑危险值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通过安全报警模块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首先对大量的建筑建立安全评估模型,之后通过洪灾前后安全评估模型之间的比较以及安全评估模型的状态进行监测,获得模型危险参数,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的模型危险系数能够综合衡量安全评估模型的异常情况,且模型危险系数越大表示异常程度越高,相对应的建筑物的安全性就越低,之后对建筑物的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的区域危险系数能够综合衡量建筑物对所在区域的影响情况,且区域危险参数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高,建筑物若存在危险问题则对所在区域容易产生二次伤害,最终获得建筑危险值,建筑危险值能够综合衡量建筑物的危险性,且建筑危险值越大表示危险程度越高,能够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通过利用BIM模型和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提供有效的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包括以下模块:模型建立模块、模型监控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区域监控模块、安全评估平台、危险评估模块以及安全报警模块;
其中,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利用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术将需要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建筑物建立模型,并将其标记为安全评估模型,并生成模型监控指令,并将模型监控指令发送至模型监控模块;
其中,所述模型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模型危险参数,并将模型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模型危险参数包括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模型危险系数MX,并将模型危险系数M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区域危险系数QX,并将区域危险系数Q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其中,所述区域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并将区域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其中,区域危险参数包括人数值RS、建筑值JZ;
其中,所述安全评估平台用于根据获取模型危险系数MX、区域危险系数QX获得建筑危险值JW,并将建筑危险值JW发送至危险评估模块;
其中,所述危险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建筑危险值JW将建筑危险值JW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并将安全报警指令发送至安全报警模块;
其中,所述安全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模型建立模块利用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术将需要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建筑物建立模型,并将其标记为安全评估模型,并生成模型监控指令,并将模型监控指令发送至模型监控模块;
步骤S2:模型监控模块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洪水发生时刻和结束时刻,获取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其标记为洪时值HS,获取洪水淹没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并将其标记为淹没值YM,将洪时值HS、淹没值Y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时值HS、淹没值Y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HS=h1×HS+h2×YM得到洪水值HS,其中,h1、h2分别为设定的洪时值HS、淹没值Y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h1、h2满足h1+h2=1,0<h1<h2<1,取h1=0.45,h2=0.55;
步骤S3:模型监控模块获取安全评估模型洪灾前和洪灾后的图像,将两者进行比对,获得两者相同位置不同形状的区域,并将该区域面积标记为变形值BX;
步骤S4:模型监控模块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上的裂缝总数量和裂缝总面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缝数值FS和缝面值FM,将缝数值FS、缝面值FM进行量化处理,提取缝数值FS、缝面值FM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LF=f1×FS+f2×FM得到裂缝值LF,其中,f1、f2分别为设定的缝数值FS、缝面值FM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f1、f2满足f1+f2=1,0<f2<f1<1,取f1=0.69,f2=0.31;
步骤S5:模型监控模块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和最大振动位移,并将其标记为振次值ZC和振移值ZY,将振次值ZC、振移值ZY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振次值ZC、振移值ZY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ZD=z1×ZC+z2×ZY得到振动值ZD,其中,z1、z2分别为设定的振次值ZC、振移值ZY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z1、z2满足z1+z2=1,0<z1<z2<1,取z1=0.42,z2=0.58;
步骤S6:模型监控模块将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步骤S7:数据处理模块将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进行量化处理,提取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模型危险系数MX,其中,δ为预设的误差调节因子,取δ=1.125,m1、m2、m3以及m4分别为设定的洪水值HS、变形值BX、裂缝值LF以及振动值ZD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m1、m2、m3以及m4满足m3>m4>m2>m1>1.119,取m1=1.36,m2=1.57,m3=2.06,m4=1.84;
步骤S8:数据处理模块将模型危险系数M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步骤S9:区域监控模块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建筑物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建数值JS,以建筑物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绘制圆形区域,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区域,获取监测区域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区数值QS,将建数值JS、区数值QS进行量化处理,提取建数值JS、区数值QS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RS=s1×JS+s2×QS得到人数值RS,其中,s1、s2分别为设定的建数值JS、区数值QS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s1、s2满足s1+s2=1,0<s2<s1<1,取s1=0.77,s2=0.23;
步骤S10:区域监控模块获取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高度值GD和体积值TJ,将高度值GD、体积值TJ进行量化处理,提取高度值GD、体积值TJ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JZ=j1×GD+j2×TJ得到建筑值JZ,其中,j1、j2分别为设定的高度值GD、体积值TJ对应的预设比例系数,j1、j2满足j1+j2=1,0<j2<j1<1,取j1=0.66,j2=0.34;
步骤S11:区域监控模块将人数值RS、建筑值JZ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步骤S12:数据处理模块将人数值RS、建筑值JZ进行量化处理,提取人数值RS、建筑值JZ的数值,并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依据公式得到区域危险系数QX,其中,e为数学常数,q1、q2分别为设定的人数值RS、建筑值JZ对应的预设权重因子,q1、q2满足q1>q2>2.335,取q1=3.13,q2=3.71;
步骤S13:数据处理模块将区域危险系数QX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
步骤S14:安全评估平台获取模型危险系数MX、区域危险系数QX的乘积,并将其标记为建筑危险值JW,并将建筑危险值JW发送至危险评估模块;
步骤S15:危险评估模块将建筑危险值JW与建筑危险阈值JWy进行比较:
若建筑危险值JW≥建筑危险阈值JWy,则将建筑危险值JW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并将安全报警指令发送至安全报警模块;
步骤S16:安全报警模块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利用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术将需要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建筑物建立模型,并将其标记为安全评估模型,并生成模型监控指令,并将模型监控指令发送至模型监控模块;
模型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模型危险参数,并将模型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模型危险参数获得模型危险系数,并将模型危险系数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区域危险参数获得区域危险系数,并将区域危险系数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区域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区域危险参数,并将区域危险参数发送至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安全评估平台,用于根据获取模型危险系数、区域危险系数获得建筑危险值,并将建筑危险值发送至危险评估模块;
危险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建筑危险值将建筑危险值所对应的建筑物标记为危险建筑,同时生成安全报警指令,并将安全报警指令发送至安全报警模块;
安全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安全报警指令后响起安全报警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危险参数包括洪水值、变形值、裂缝值以及振动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值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接收到模型监控指令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监控,获取洪水发生时刻和结束时刻,获取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并将其标记为洪时值,获取洪水淹没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并将其标记为淹没值,将洪时值、淹没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洪水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值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上的裂缝总数量和裂缝总面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缝数值和缝面值,将缝数值、缝面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裂缝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值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根据安全评估模型获取建筑物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和最大振动位移,并将其标记为振次值和振移值,将振次值、振移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振动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危险参数包括人数值、建筑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数值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接收到区域监控指令后对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建筑物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建数值,以建筑物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绘制圆形区域,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区域,获取监测区域中的总人数,并将其标记为区数值,将建数值、区数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人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值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获取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并将其分别标记为高度值和体积值,将高度值、体积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建筑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危险系数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将洪水值、变形值、裂缝值以及振动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模型危险系数;
将模型危险系数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同时生成区域监控指令,并将区域监控指令发送至区域监控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危险系数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将人数值、建筑值进行量化处理,得到区域危险系数;
将区域危险系数发送至安全评估平台。
CN202311295514.XA 2023-10-09 2023-10-09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Pending CN117196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5514.XA CN117196315A (zh) 2023-10-09 2023-10-09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5514.XA CN117196315A (zh) 2023-10-09 2023-10-09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6315A true CN117196315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5514.XA Pending CN117196315A (zh) 2023-10-09 2023-10-09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63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0452A (zh) * 2023-12-18 2024-01-19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储能的监测预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0452A (zh) * 2023-12-18 2024-01-19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储能的监测预警***
CN117420452B (zh) * 2023-12-18 2024-03-12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储能的监测预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96315A (zh) 洪灾后基于bim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监测***
US20220205956A1 (en) Detection of structural anomalies in a pipeline network
CN109325692B (zh) 水管网的数据实时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419679B (zh) 建筑物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32665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利工程坝体安全实时监测预警管理***
WO2021190004A1 (zh) 一种基坑施工中人员定位***及风险评估方法
CN11238059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桥梁智能在线监测预警***
CN113295312B (zh) 基于bim的桥梁施工应力检测方法及***
CN117371337B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利模型构建方法及***
CN11241473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跨度桥梁安全实时监测***
CN116343441A (zh) 一种基于多维度实时监控的高速公路安全监控***
CN117072884A (zh) 用于天然气油气管道的监测预警***
CN116939532B (zh) 一种基于5g的通信塔远程监测***
CN11429854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水利安全监测***及方法
Yanez-Borjas et al. A new damage index based on statistical features, PCA, and Mahalanobis distance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cables loss in a cable-stayed bridge
CN115389523A (zh) 一种基于人机协作和视觉检测的建筑工程监理分析***
CN114495428A (zh) 一种滑坡灾害早期预警方法及***
CN112462035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信息化的水库大坝安全在线监测***
CN11206946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幕墙工程验收检测管理***
CN117289745B (zh) 一种数字化配电房运行监控方法
CN117829593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方法及***
KR20070099713A (ko) 이동통신용 철탑의 위험감지와 태풍 예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292720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公路桥梁路面安全监测分析方法
JP2004060311A5 (zh)
CN115153164A (zh) 一种用于高空安全作业监控的健康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