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4990B -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4990B
CN117094990B CN202311332092.9A CN202311332092A CN117094990B CN 117094990 B CN117094990 B CN 117094990B CN 202311332092 A CN202311332092 A CN 202311332092A CN 117094990 B CN117094990 B CN 117094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defect
standard
region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20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4990A (zh
Inventor
潘伟
施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uss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uss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uss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usson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20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4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4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4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4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4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06V10/75Organisation of the matching processes, e.g.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comparisons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Coarse-fine approaches, e.g. multi-scale approaches; using context analysis; Selection of dictiona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06T2207/10012Stereo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21Dividing image into blocks, subimages or windo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ome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涉及模具质量检测技术,方法包括:采集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对标准开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其中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将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生成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能够解决现有的直接通过图像处理对模具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可以节约模具缺陷检测位置的定位时间,从而提高模具缺陷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模具质量检测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背景技术
复合式冲压模具是指在一套模具上可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工序的模具,例如:搭接式复合模具、共冲式复合模具、转弯式复合模具等,与传统单一工序的冲压模具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冲压行业。
现有的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检测方法通常是对模具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模具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分析,这种方法由于缺陷检测位置不明确,需要对所有的模具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同时由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检测时间,导致模具缺陷检测的效率较低。
现有的直接通过图像处理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包括: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所述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缺陷实体检测模块,所述缺陷实体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法,本公开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有如下几点:
(1)可以解决现有的直接通过图像处理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首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开模、合模两种状态的三维仿真建模,得到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然后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获取第一预设间距,并按照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得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且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一步按照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所述合模三维模型依次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最后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通过利用模型切片概念对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以节约模具缺陷检测位置的定位时间,提高缺陷检测位置定位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效率。
(2)通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三维仿真建模,由于数字孪生技术具有互操作性、实时性、保真性等多个优点,可以提高模型切片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中基于合模缺陷区域与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基于上述描述,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包括:
复合式冲压模具是指可以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模具,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同时复合式冲压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制造较困难。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用于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来达到提高模具缺陷检测效率的目的,所述方法具体实施于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
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对待进行缺陷检测的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开模、合模两种状态下的建模数据采集,其中建模数据包括复合式冲压模具各个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材质等数据,其中复合式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垫板、上夹板、脱料垫板、脱料板、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等部件。
然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开模、合模两种状态下的建模数据,利用三维仿真建模软件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其中数字孪生技术是指通过数字形式对模具进行虚拟建模的过程,具有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实时性、保真性、闭环性等多个优点;常用的冲压模具三维仿真建模软件包括Ansys Forming、DYNAFORM、AI-FORM等软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配的仿真建模软件;生成复合式冲压模具的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
通过生成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为下一步进行模型切片操作和后续的模型切片对比分析提供了支持。
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待进行缺陷检测的复合式冲压模具的模具型号,然后将所述模具型号输入标准三维模型库进行模型匹配,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库是指用于存储复合式冲压模具标准三维模型的数据库,其中存储有多种模具型号和多个模具标准三维模型,且模具型号和模具标准三维模型具有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复合式冲压模具的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通过获得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为下一步进行模型切片比对,得到合模缺陷区域和开模缺陷区域提供了支持。
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是指用于对模具模型进行切割的间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模具模型的实际尺寸进行设置,例如:当模具模型长度为50厘米时,可设置第一预设间距为5厘米。
然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获得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每一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均具有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其中开模特征区域是指复合式冲压模具的每个部件中具有冲压功能的区域,例如:上夹板中的上料冲子、成型冲子、内导套等;脱料板中的折弯镶件、压卸料镶件、引导针等;所述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是指开模特征区域在模型开模标准切片中的位置坐标,获得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的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通过获得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为下一步进行开模三维模型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提供了支持。
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获得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且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和一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具有对应关系。
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且模型开模切片与一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具有对应关系。
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且模型合模切片与一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具有对应关系。通过获得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和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为下一步对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提供了支持。
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提取第一合模标准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中提取第一合模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其中,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为所述第一合模切片中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重合坐标数量最多的特征区域坐标;
统计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的非重合坐标数量与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坐标总数之比,设为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其中,所述坐标总数等于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所述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首先,在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内随机提取一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作为第一合模标准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然后将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依次进行匹配,并对每组匹配结果进行重合坐标数量统计,获得多组重合坐标数量统计结果;然后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中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的重合坐标数量最多的一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作为第一合模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获得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
对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中的非重合坐标与重合坐标分别进行数量统计,获得非重合坐标数量与重合坐标数量,将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所述重合坐标数量进行相加求和,并将求和结果作为坐标总数;然后将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所述坐标总数的比值设定为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获得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缺陷概率阈值,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精度标定,生成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其中,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与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获取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对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依次进行元件信息提取,其中元件是指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对应的零部件;获得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
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为区域约束条件,检索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具有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对所述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按照精度一致性偏差进行聚类分组,生成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从所述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剔除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数量小于或等于记录值数量阈值的组别,生成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遍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首先,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作为区域约束条件进行历史冲压控制检索,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其中冲压控制记录数据为第一特征区域历史冲压过程中的控制数据,且所述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具有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其中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和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具有对应关系,其中冲压控制精度用于表征冲压控制的准确性,其中冲压控制精度越大,则冲压控制准确性越高。
设置精度一致性偏差,其中所述精度一致性偏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的实际数值进行设定,例如:设置精度一致性偏差为1%,即将精度偏差在1%之内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聚为一类,比如:将精度在90%~91%之间的精度值聚为一类。然后按照所述精度一致性偏对所述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进行聚类分组,获得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对所述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依次进行每组数值统计,获得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中每组记录值的数量。获取记录值数量阈值,其中所述记录值数量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然后根据所述记录值数量阈值对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中每组记录值的数量进行判断,并将所述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中记录值数量小于等于所述记录值数量阈值的组别进行剔除,并根据剩余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组成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通过设置记录值数量阈值对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进行筛选,可以将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偶然值进行剔除,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获得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特征区域精度阈值设置的准确性。
然后利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对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获得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分别提取精度最大值,添加进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中的精度最大值依次进行提取,获得多个冲压精度最大值,并将多个冲压精度最大值作为特征区域精度阈值,获得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其中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与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提取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所述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的最大尺寸偏差;
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大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缺陷概率阈值,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缺陷检测精度需求进行设置,其中缺陷检测精度需求越高,则缺陷概率阈值越小,例如:设置缺陷概率阈值为3%。然后根据所述缺陷概率阈值对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进行判断,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时,则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所述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的最大尺寸偏差进行提取。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对所述最大尺寸偏差进行判断,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大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则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标记为合模缺陷区域;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则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小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小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时,则表征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符合质量检测要求,则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即表征第一合模切片为缺陷检测合格区域。然后利用生成合模缺陷区域相同的方法,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通过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和开模缺陷区域,为下一步进行缺陷位置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支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合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当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开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合模缺陷区域和开模缺陷区域进行数量统计,当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时,则可能是由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设置过大导致缺陷检测精度较低导致缺陷检测结果不准确,则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间距获取所述第二预设间距,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然后按照所述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合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当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时,则按照所述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开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
获取预设间距阈值,所述预设间距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缺陷检测需求进行设置,其中实际缺陷检测需求越大,则预设间距阈值越小,例如:设置预设间距阈值为1毫米。当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间距进行切片缺陷检测的合模缺陷区域数量或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时,则进行预设间距迭代,直到获得第M预设间距,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N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根据所述预设间距阈值对所述第M预设间距进行判断,当所述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间距阈值,且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则对检测的合模特征区域进行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当所述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间距阈值,且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时,则对检测的开模特征区域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通过按照比例依次减小预设间距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可以提高切片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缺陷位置定位的准确率和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第一特征区域的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与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
提取所述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的相邻序号切片的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
统计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的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在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的占比,设为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其中,所述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等于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和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当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大于或等于方位一致系数阈值,连通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对所述合模缺陷区域进行生长,生成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根据所述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缺陷区域生长,生成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根据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首先,对第一特征区域的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与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提取,获得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与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然后在所述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中随机提取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为相邻序号的切片。
对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的切片平面重合坐标和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进行数量统计,获得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和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数量,将所述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和所述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数量进行相加求和,并将两者之和作为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然后计算所述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在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的占比,并将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与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的比值设定为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
获取方位一致系数阈值,所述方位一致系数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缺陷检测需求进行设置,其中实际缺陷检测需求越高,则方位一致系数阈值越小。根据所述方位一致系数阈值对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进行判断,当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方位一致系数阈值时,则连通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对所述合模缺陷区域进行生长,其中合模缺陷区域生长是指当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中任意一个为缺陷区域时,则将相邻的另一个区域也标记为缺陷区域,获得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通过对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和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生长扩充,可以避免遗漏缺陷区域,从而提高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利用得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相同的方法对所述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缺陷区域生长,获得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最后根据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确定多个缺陷检测位置,并根据多个缺陷检测位置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直接通过图像处理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通过利用模型切片概念对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以节约模具缺陷检测位置的定位时间,从而提高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包括:
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所述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
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
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
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
缺陷实体检测模块,所述缺陷实体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切片缺陷检测模块,所述切片缺陷检测模块用于当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合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开模切片缺陷检测模块,所述开模切片缺陷检测模块用于当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开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生成模块,所述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生成模块用于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生成模块,所述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生成模块用于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提取模块,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提取第一合模标准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中提取第一合模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其中,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为所述第一合模切片中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重合坐标数量最多的特征区域坐标;
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设定模块,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设定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的非重合坐标数量与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坐标总数之比,设为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其中,所述坐标总数等于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所述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合模缺陷区域添加模块,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添加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缺陷概率阈值,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缺陷检测合格标识模块,所述缺陷检测合格标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小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特征区域精度阈值生成模块,所述特征区域精度阈值生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精度标定,生成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其中,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与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一一对应;
最大尺寸偏差提取模块,所述最大尺寸偏差提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提取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所述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的最大尺寸偏差;
合模缺陷区域添加模块,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添加模块用于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大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缺陷检测合格标识模块,所述缺陷检测合格标识模块用于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获取模块,所述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获取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获取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
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生成模块,所述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生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精度最大值提取模块,所述精度最大值提取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分别提取精度最大值,添加进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冲压控制记录数据检索模块,所述冲压控制记录数据检索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为区域约束条件,检索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具有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生成模块,所述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按照精度一致性偏差进行聚类分组,生成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生成模块,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剔除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数量小于或等于记录值数量阈值的组别,生成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冲压控制精度解析模块,所述冲压控制精度解析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缺陷切片序号集提取模块,所述缺陷切片序号集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第一特征区域的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与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
切片合模缺陷区域提取模块,所述切片合模缺陷区域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的相邻序号切片的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
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设定模块,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设定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的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在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的占比,设为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其中,所述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等于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和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生成模块,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大于或等于方位一致系数阈值,连通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对所述合模缺陷区域进行生长,生成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生成模块,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缺陷区域生长,生成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缺陷实体检测模块,所述缺陷实体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的直接通过图像处理对复合式冲压模具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存在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通过利用模型切片概念对复合式冲压模具缺陷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以节约模具缺陷检测位置的定位时间,提高缺陷检测位置定位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效率。
(2)设置记录值数量阈值对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进行筛选,可以将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偶然值进行剔除,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获得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特征区域精度阈值设置的准确性。
(3)通过按照比例依次减小预设间距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可以提高切片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缺陷位置定位的准确率和效率;通过对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和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生长扩充,可以避免遗漏缺陷区域,提高模具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因此,在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做出各种类型的替换、修改和变更,并且这些替换、修改和变更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
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
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
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
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合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当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按照第二预设间距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和所述开模三维模型进行切片缺陷检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间距为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二分之一;
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合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当第M预设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间距阈值时,若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数量等于0,生成开模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提取第一合模标准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中提取第一合模切片的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其中,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为所述第一合模切片中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重合坐标数量最多的特征区域坐标;
统计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集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坐标集的非重合坐标数量与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坐标总数之比,设为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其中,所述坐标总数等于所述非重合坐标数量与所述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缺陷概率阈值,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小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缺陷概率阈值,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之前还包括:
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精度标定,生成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其中,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与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一一对应;
当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缺陷概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缺陷概率阈值,提取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所述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的最大尺寸偏差;
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大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非重合坐标分布区域,添加进所述合模缺陷区域;
当所述最大尺寸偏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的特征区域精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合模切片的所述第一合模特征区域进行缺陷检测合格标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精度标定,生成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其中,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与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一一对应,包括:
遍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获取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
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分别提取精度最大值,添加进所述若干个特征区域精度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遍历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包括:
以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元件类型为区域约束条件,检索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特征区域冲压控制记录数据具有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对所述多个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按照精度一致性偏差进行聚类分组,生成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
从所述若干组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剔除冲压控制精度记录值数量小于或等于记录值数量阈值的组别,生成所述第一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遍历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元件类型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元件类型进行冲压控制精度解析,生成所述第二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直到所述第N特征区域冲压精度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包括:
提取第一特征区域的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与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
提取所述合模缺陷切片序号集的相邻序号切片的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
统计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的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计算所述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在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的占比,设为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其中,所述缺陷区域切片平面坐标总数等于切片平面重合坐标数量和切片平面非重合坐标数量之和;
当所述缺陷区域方位一致系数大于或等于方位一致系数阈值,连通所述第一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切片合模缺陷区域,对所述合模缺陷区域进行生长,生成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根据所述开模缺陷切片序号集进行缺陷区域生长,生成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
根据所述合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扩充结果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8.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中方法的步骤,包括:
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所述三维仿真模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复合式冲压模具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开模三维模型与合模三维模型;
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复合式冲压模具型号,从标准三维模型库匹配标准开模三维模型与标准合模三维模型;
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标准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标准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
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开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开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开模切片具有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
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所述模型合模切片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合模三维模型按照第一预设间距从上模座顶面切片至下模座底面,生成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合模切片具有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
缺陷实体检测模块,所述缺陷实体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合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合模缺陷区域,将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坐标与所述多组开模特征区域标准坐标进行比对,生成开模缺陷区域,基于所述合模缺陷区域与所述开模缺陷区域进行缺陷实体检测。
CN202311332092.9A 2023-10-16 2023-10-16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Active CN117094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2092.9A CN117094990B (zh) 2023-10-16 2023-10-16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2092.9A CN117094990B (zh) 2023-10-16 2023-10-16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4990A CN117094990A (zh) 2023-11-21
CN117094990B true CN117094990B (zh) 2024-01-23

Family

ID=8878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2092.9A Active CN117094990B (zh) 2023-10-16 2023-10-16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499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167A (zh) * 2013-10-08 2014-01-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库的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检测***及方法
CN114994061A (zh) * 2022-08-01 2022-09-02 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紫金山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地)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智能化检测方法及***
WO2023080587A1 (ko) * 2021-11-05 2023-05-11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딥러닝 기반의 mlcc 적층 얼라인먼트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167A (zh) * 2013-10-08 2014-01-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库的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检测***及方法
WO2023080587A1 (ko) * 2021-11-05 2023-05-11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딥러닝 기반의 mlcc 적층 얼라인먼트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994061A (zh) * 2022-08-01 2022-09-02 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紫金山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地)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智能化检测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4990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2600A (zh) 一种新型pcb线性涨缩控制方法
CN109118574A (zh) 一种基于三维特征提取的快速逆向建模方法
CN106778779A (zh) 一种电动注塑机模具检测方法
CN108241925A (zh) 一种基于离群点检测的离散制造机械产品质量溯源方法
CN111027248B (zh) 一种注射模具局部结构分析模型自动创建方法及***
CN114612444B (zh) 一种基于渐进式分割网络的细微缺陷分析方法
CN117115148B (zh) 基于5g技术的芯片表面缺陷智能识别方法
CN111975453B (zh) 一种数值仿真驱动的加工过程刀具状态监测方法
CN104778458A (zh) 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纺织品花纹检索方法
CN117094990B (zh) 用于复合式冲压模具的缺陷检测方法及***
CN113191334A (zh) 一种基于改进CenterNet的植物冠层密集叶片计数方法
CN106611016A (zh) 一种基于可分解词包模型的图像检索方法
CN103514276A (zh) 基于中心估计的图形目标检索定位方法
CN110083724A (zh) 一种相似图像检索方法、装置及***
CN11643205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具用夹具质量检测方法
CN116167970A (zh) 一种砂型检测***及检测方法
CN115345846A (zh) 一种中低碳钢晶粒度智能评级方法及***
CN113269743B (zh) 一种基于迭代平移核实的芯片数量检测方法
CN112164144B (zh) 一种结合d2算子和法向算子的铸件三维模型分类方法
CN110287520B (zh) 一种冲孔元素自动识别方法
CN115100188A (zh) 一种层次化缺陷分析的钢板表面质量自动分级与判定方法
CN111461242A (zh) 一种用于生产线的多物料快速对比匹配方法
CN101174281B (zh) 自动合模检查***及方法
CN109117598B (zh) 一种废料排出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
CN108009174B (zh) 一种基于模式匹配的振动事件时间顺序区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