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2416B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2416B
CN117082416B CN202311319334.0A CN202311319334A CN117082416B CN 117082416 B CN117082416 B CN 117082416B CN 202311319334 A CN202311319334 A CN 202311319334A CN 117082416 B CN117082416 B CN 117082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re
fixed
magnetic steel
r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93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2416A (zh
Inventor
任璋
钟志威
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193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2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2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2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磁路***包括:下夹板;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下夹板,其设有两个第二通孔;副磁钢,与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第一磁间隙;极芯,包括固定于第一主磁钢的极芯本体、由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盖设于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第二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极芯本体,并与所述极芯壁间隔形成第二磁间隙;以及上夹板,叠设固定于副磁钢并与第一盆架固定连接;第二盆架支撑固定于第二主磁钢的顶部;导电件的两端皆由第一通孔分别依次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三通孔后固定于极芯板的顶部,并与第二音圈电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声学性能更优。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主要分为单振动***和双振动***两种模式,其中,双振动***模式的发声器件主要包括固定于盆架的用于发出低音的第一振动***和固定于磁路***用于发出高音的第二振动***。
相关技术的双振动***模式的发声器件中,第二振动***由于支撑固定于磁路***的中部区域,其不能直接与盆架连接,则其音圈则不能通过安装于盆架的导电部件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因此,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通过在磁路***的底部设置向上贯穿整个磁路***的通孔,用于为导电件让位,再将导电件置于所述通孔内使得导电件的顶部位于第二振动***下方,用以为第二振动***的音圈引入电信号。但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因通孔的设置使得磁路***的中间整体结构被挖空而减少了磁路***的有效体积,从而使得磁路***的整体磁势降低,即驱动力减弱,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振动***模式下声学性能更优的发声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第一盆架;
第一振动***,所述第一振动***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
磁路***,所述磁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
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的顶部;
第二振动***,所述第二振动***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由所述磁路***的底部贯穿所述磁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
所述磁路***包括:
下夹板,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
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
副磁钢,所述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极芯,所述极芯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
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所述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极芯壁设置并与所述极芯壁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的顶部;以及,
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副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
所述导电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底部的外接导电盘、由所述外接导电盘的相对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及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延伸壁、由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弯折延伸固定于所述极芯板的顶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连接壁,两个连接壁用于充当焊盘,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壁。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向下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磁路***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极芯本体一侧且呈环状的副极芯,所述第二盆架的内周侧与所述副极芯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所述第一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第一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第二主磁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还包括第一骨架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的骨架本体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振动部、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第三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呈环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一侧的辅助球顶;所述球顶位于所述第二振动部远离所述磁路***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辅助球顶靠近所述磁路***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呈环状并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周缘的罩体、由所述罩体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罩壁以及贯穿所述罩壁的多个气孔,所述罩壁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在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在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同时将所述极芯设置为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从而使得导电件可由所述磁路***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到达用于产生高音的第二振膜下方,实现为第二音圈供电的目的, 有效调整了所述第二音圈的绕线工艺以控制音圈线两端的延伸总长度,从而实现了第二振动***的振幅调节;与此同时,虽然导电件也是由磁路***的底部穿过延伸至其顶部,但第一主磁钢的中间并不用因给导电件让位而整体挖空,而是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第一主磁钢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尽可能的提高了第一主磁钢的体积大小,有效的改善了磁路***的磁势;且所述极芯上由所述极芯壁和极芯板形成的凸起结构使得极芯呈一整体而不用挖空,通过极芯板上设置的两个第三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极芯的两个第三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磁力线的流失,从而共同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0,包括:第一盆架1、第一振动***2、磁路***3、第二盆架4、第二振动***5以及导电件6。
所述第一盆架1用于支撑第一振动***2和磁路***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盆架1为金属片围成的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振动***2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1的第一振膜2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21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21用于产生低频声音。
所述磁路***3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1,所述磁路***3靠近所述第一振动***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31和第二磁间隙32,所述第一磁间隙31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32;所述第一音圈22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31内。
所述第二盆架4固定于所述磁路***3的顶部,用于支撑第二振动***5。
所述第二振动***5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4远离所述磁路***3一侧的第二振膜51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51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52,所述第二音圈52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32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振膜51用于产生高频声音。
即所述第一振动***2和所述第二振动***5共用所述磁路***3,通过所述磁路***3的驱动分别产生不同频段的声音。
所述导电件6由所述磁路***3的底部贯穿所述磁路***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51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音圈52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音圈52引入外部电信号。而所述第一音圈22的电信号则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1的导电端子实现供电。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3包括下夹板33、第一主磁钢34、副磁钢35、极芯36、第二主磁钢37以及上夹板38。
所述下夹板33用于支撑第一主磁钢34和副磁钢35,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331。
所述第一主磁钢34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33,所述第一主磁钢34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341。因第一主磁钢34并非在其中间整体挖空用于让位,而是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通孔341,使得第一主磁钢34的位于两个第二通孔341之间的部分得到保留,极大程度了保留了第一主磁钢34的整体有效体积,可提供更大的磁场性能。
所述副磁钢35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34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34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31。
所述极芯36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34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361、由所述极芯本体361的内周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振膜51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362、形成于所述极芯壁362的顶端的极芯板363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363的两个第三通孔364。极芯36用于导磁,其盖设在第一主磁钢34上时可尽可能的减少第一主磁钢34产生的磁力线的流失,以提高磁场性能。而本实施方式中,极芯36的中间位置对应的极芯板363并非被整体挖空用于让位,而是通过设置两个第三通孔364,使得极芯板363的位于两个第三通孔364之间的部分得到保留用于导磁,则极大程度了避免了第一主磁钢34产生的磁力线的流失,使得磁路***3的磁场性能更优。
所述第二主磁钢37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361,所述第二主磁钢37环绕所述极芯壁362设置并与所述极芯壁362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32,所述第二盆架4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37的顶部。
所述上夹板38叠设固定于所述副磁钢35并与所述第一盆架1固定连接,从而将整个磁路***3固定于第一盆架1。当然,也可以通过下夹板33与第一盆架1固定连接的方式将整个磁路***3固定于第一盆架1。
所述导电件6由一根呈条状的导电结构弯折形成,比如柔性线路板,并使得所述导电件6的两端皆由所述磁路***3的底部经所述第一通孔331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341和两个所述第三通孔364后固定于所述极芯板363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二音圈52电连接,为所述第二音圈52供电。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6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主磁钢34底部的外接导电盘61、由所述外接导电盘61的相对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341及两个所述第三通孔364的两个延伸壁62、由两个所述延伸壁62分别弯折延伸固定于所述极芯板363的顶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连接壁63。所述外接导电盘61用于连接外部电信号源,两个连接壁63用于充当焊盘,所述第二音圈52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壁6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6为FPCB。
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通孔34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364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341及所述第三通孔364沿所述第二振膜51的振动方向向下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31的范围内。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电件6可更方便的装配,且使得导电件6的延伸壁62不会变形,可靠性更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磁路***3的磁场性能,所述磁路***3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37远离所述极芯本体361一侧且呈环状的副极芯39,有效减少了第二主磁钢37的磁力线的流失。所述第二盆架4的内周侧与所述副极芯39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提高第二盆架4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21和所述第二振膜51皆可为单折环结构,此时第一振膜21位于第二振膜51上方并覆盖第二振膜51,第二振膜51则需要形成侧面发声。当然,也可以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第一振膜21为双折环结构,第二振膜51为单折环结构,二者基本位于同平面,具体如下:
所述第一振膜2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21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211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212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211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212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213。所述第一折环211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1,所述第二折环212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37远离所述第一主磁钢34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22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213靠近所述磁路***3的一侧。
更优的,所述第二折环212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4与所述第二主磁钢37之间,提高了第一振膜21振动时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动***2还包括第一骨架23和弹性支撑组件24。所述第一骨架23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213的骨架本体231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231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232。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1,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4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固定部232,用于增加第一振膜21的振动性能和提高第一音圈22的防横摆能力,从而提高可靠性。当然,弹性支撑组件24可以为FPC,即同时为第一音圈22引入电信号。
所述第二振膜51包括第二振动部511、由所述第二振动部511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512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511的球顶513。所述第三折环512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4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37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52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511。
更优的,所述第二振膜51还包括呈环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511靠近所述磁路***3一侧的辅助球顶514。所述球顶513位于所述第二振动部511远离所述磁路***3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52固定于所述辅助球顶514靠近所述磁路***3的一侧,所述辅助球顶514的设置使得第二音圈52可更多的***所述第二磁间隙32内,提高所述第二振膜51的振动性能。
所述发声器件100还包括防尘罩7,所述防尘罩7包括呈环状并固定于所述下夹板33的周缘的罩体71、由所述罩体71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罩壁72以及贯穿所述罩壁72的多个气孔73,所述罩壁72与所述第一盆架1固定连接。所述罩壁72可位于下夹板33的四个角的位置、长轴边位置以及短轴边位置的任意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在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在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同时将所述极芯设置为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从而使得导电件可由所述磁路***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到达用于产生高音的第二振膜下方,实现为第二音圈供电的目的, 有效调整了所述第二音圈的绕线工艺以控制音圈线两端的延伸总长度,从而实现了第二振动***的振幅调节;与此同时,虽然导电件也是由磁路***的底部穿过延伸至其顶部,但第一主磁钢的中间并不用因给导电件让位而整体挖空,而是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第一主磁钢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尽可能的提高了第一主磁钢的体积大小,有效的改善了磁路***的磁势;且所述极芯上由所述极芯壁和极芯板形成的凸起结构使得极芯呈一整体而不用挖空,通过极芯板上设置的两个第三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极芯的位于两个第三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磁力线的流失,从而共同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第一盆架;
第一振动***,所述第一振动***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
磁路***,所述磁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
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的顶部;
第二振动***,所述第二振动***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由所述磁路***的底部贯穿所述磁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包括:
下夹板,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
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
副磁钢,所述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极芯,所述极芯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
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所述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极芯壁设置并与所述极芯壁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的顶部;以及,
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副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
所述导电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底部的外接导电盘、由所述外接导电盘的相对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及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延伸壁、由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弯折延伸固定于所述极芯板的顶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连接壁,两个连接壁用于充当焊盘,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向下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极芯本体一侧且呈环状的副极芯,所述第二盆架的内周侧与所述副极芯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所述第一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第一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第二主磁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还包括第一骨架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的骨架本体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振动部、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第三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呈环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一侧的辅助球顶;所述球顶位于所述第二振动部远离所述磁路***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辅助球顶靠近所述磁路***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呈环状并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周缘的罩体、由所述罩体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罩壁以及贯穿所述罩壁的多个气孔,所述罩壁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
CN202311319334.0A 2023-10-12 2023-10-12 发声器件 Active CN117082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334.0A CN117082416B (zh) 2023-10-12 2023-10-12 发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334.0A CN117082416B (zh) 2023-10-12 2023-10-12 发声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416A CN117082416A (zh) 2023-11-17
CN117082416B true CN117082416B (zh) 2024-01-05

Family

ID=8871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9334.0A Active CN117082416B (zh) 2023-10-12 2023-10-12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2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5249A (zh) * 2024-03-20 2024-04-1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985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5396792A (zh) * 2022-08-30 2022-11-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器件
CN218416661U (zh) * 2022-08-30 2023-01-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5914902A (zh) * 2022-12-19 2023-04-04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器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985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5396792A (zh) * 2022-08-30 2022-11-2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器件
CN218416661U (zh) * 2022-08-30 2023-01-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5914902A (zh) * 2022-12-19 2023-04-04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416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5431B (zh) 发声器件及其扬声器箱
CN110177322B (zh)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CN211959524U (zh) 发声器件
US10979821B2 (en) Sound generator
CN216391399U (zh) 发声器件
CN110418261B (zh)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7082416B (zh) 发声器件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CN111641903B (zh) 一种发声器件
CN211959522U (zh) 发声器件
WO2024045235A1 (zh) 发声器件
CN117395573A (zh) 发声器件
CN110830890B (zh) 音圈组件及扬声器
WO2021114211A1 (zh) 发声器件
CN110418255B (zh)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4745640A (zh) 音频设备
CN218387876U (zh) 一种同轴扬声器
US11665481B2 (en) Speaker device
KR101024035B1 (ko) 스피커
CN114466288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1531290U (zh) 发声器件
CN114745641A (zh) 音频设备
CN112312247A (zh) 发声器件
CN117278919A (zh) 发声器件
WO2022110361A1 (zh) 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