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6984A -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6984A
CN117066984A CN202311331638.9A CN202311331638A CN117066984A CN 117066984 A CN117066984 A CN 117066984A CN 202311331638 A CN202311331638 A CN 202311331638A CN 117066984 A CN117066984 A CN 117066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elastic
hole
motor shaf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16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66984B (zh
Inventor
邵佳
李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jiang Jiashe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jiang Jiashe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jiang Jiashe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jiang Jiasheng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16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6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6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6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66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6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0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s or chucks for holding work
    • B24B5/04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s or chucks for holding work for grind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exter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1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 B24B41/062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between centres; Do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3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5/363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in sit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包括:底板,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第一弹性内撑部,连接在磨床上的主轴箱上,被主轴箱联动旋转,用于限位电机轴的一端;第二弹性内撑部,与第一弹性内撑部对面设置,用于限位电机轴的另一端;位置调节部,连接在底板上,连接第二弹性内撑部,并且位置调节部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底板移动位置,限位或者松开电机轴的另一端;以及同步传动件,滑动连接在底板上,与第一弹性内撑部和第二弹性内撑部连接,第一弹性内撑部旋转时,联动同步传动件旋转,同步传动件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位置调节部同步旋转,电机轴旋转;从而克服了夹紧的效果较差,同步性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能够机动行驶的交通工具;
按照驱动动力来源分类为,汽油汽车、柴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又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其中,新能源汽车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也为新能源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众所周知,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其作用不言而喻,而电机轴更是重中之重,电机轴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精度尺寸,需要对电机轴的外圆进行磨加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磨床,将电机轴的一端夹紧在磨床主轴箱上的卡盘上,另一端被尾架顶靠,主轴箱旋转时,尾架上的顶针和电机轴一起旋转,这样的结构,由于顶针和电机轴不是一个整体,在主轴箱旋转时,主轴箱与顶针之间的同步性较差,容易出现顶针和电机轴接触处松动,夹紧的效果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夹紧的效果较差,同步性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包括:
底板,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
第一弹性内撑部,连接在所述磨床上的主轴箱上,被所述主轴箱联动旋转,用于限位电机轴的一端;
第二弹性内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对面设置,用于限位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和所述电机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位置调节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并且所述位置调节部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所述底板移动位置,限位或者松开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
以及同步传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旋转时,联动所述同步传动件旋转,所述同步传动件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所述位置调节部同步旋转,所述电机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或者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包括:支撑外套,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轴箱上,所述支撑外套内具有第一阶梯通孔,外圆上具有第一齿轮;内挡套,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的另一端上,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用于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抵靠,限位所述电机轴的端部;弹性支撑结构,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与所述支撑外套连接,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一端凸出所述内挡套,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轴箱上的主轴贯通孔内;滑动套,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内,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滑动连接;可变形内撑件,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一端与所述滑动套连接,另一端凸出在所述内挡套的外部,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用于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电机轴;以及旋转推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和所述可变形内撑件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移动位置,所述可变形内撑件松开所述电机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轴,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内;第二轴,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与所述内挡套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所述电机轴上的端部预留盲孔中;限位插销,插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与所述第二轴插接,限位所述支撑外套和所述第二轴;弹簧,套在所述第一轴上,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内;以及挡环,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外缘为阶梯轴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二阶梯通孔,通过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套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阶梯通孔的一端具有第一锥形面;
所述可变形内撑件上具有六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阶梯通孔连通,将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分割为六个可变形块体,所述可变形块体具有所述第一锥形面,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锥形面接触匹配,所述可变形块体被所述第二锥形面撑开变形,所述可变形块体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端部预留盲孔处;
所述第一通槽包括:长条状槽体,一端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以及腰形槽体,与所述长条状槽体的另一端连通,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
所述长条状槽体和所述腰形槽体的长度尺寸之和为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长度尺寸的3/4。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推动件包括:外筒体,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所述外筒体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阶梯通孔连通;两个第一轴承座,对称连接在所述外筒体上;第三轴,穿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并且端部凸出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移动位置;以及第一螺纹销,连接在所述外筒体上,限位所述第三轴。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部包括:第一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座体的顶部上具有第三阶梯通孔;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三阶梯通孔内;连接套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第一卡簧,连接在所述连接套体上,挡住所述第一轴承;第一侧盖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的顶部侧壁上,环绕所述连接套体,压住所述第一轴承;散热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上,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设置;护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罩住所述散热件;位置联动件,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座体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一座体顺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位置;以及第二螺纹销,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与所述底板顶靠,限位所述第一座体。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件包括:第四轴,一端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风叶轮,连接在所述第四轴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卡簧,连接在所述第四轴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风叶轮;
所述位置联动件包括: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联动螺纹杆,穿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所述第二座体螺纹连接;轴承外套,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套上,并且与所述联动螺纹杆的一端连接;第三卡簧,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上,限位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联动螺纹杆;第二侧盖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环绕所述联动螺纹杆,压住所述第二轴承;手轮体,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联动螺纹杆;以及风琴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一座体之间,罩住所述联动螺纹杆的局部、所述轴承外套、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卡簧和所述第二侧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第三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二轴承座,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的顶部上;以及传动轴体,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侧靠件,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抵靠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传动轴体;
所述第一侧靠件包括:第四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弧形块,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的靠近顶部的侧壁上;两个连接臂,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块上;两个支撑臂,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之间,与所述连接臂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支撑臂之间互相连接;两个第三齿轮组件,对称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与所述传动轴体啮合,并且所述第四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三齿轮组件之间形成三角形排布;以及第三螺纹销,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上,与所述底板顶靠,限位所述第四座体;
所述支撑臂包括:折弯臂,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块之间,另一端向所述第一齿轮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齿轮间隔设置;以及两个L形块,间隔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一个所述折弯臂上的所述L形块与另一个所述折弯臂上的所述L形块连接;
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三轴承座,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第五轴,穿在所述折弯臂上,与所述第三轴承座连接;以及第三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五轴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之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第四齿轮组件包括:两个第四轴承座,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第六轴,穿在所述折弯臂上,与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以及第四齿轮,连接在所述第六轴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之间,与所述传动轴体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罩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挡住所述同步传动件;第二罩体,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一侧靠件和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的局部;以及第三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的局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底板、第一弹性内撑部、第二弹性内撑部、位置调节部和同步传动件,底板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有利于连接排布其他部件,电机轴的一端被第一弹性内撑部限位,位置调节部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底板移动位置,第二弹性内撑部限位电机轴的另一端,电机轴被限位在第一弹性内撑部和第二弹性内撑部之间,同步传动件与第一弹性内撑部和第二弹性内撑部连接,主轴箱联动第一弹性内撑部旋转,从而联动同步传动件、电机轴和第二弹性内撑部同步旋转,实现了夹紧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步性相对较好,保证了加工精度的目的;从而克服了夹紧的效果较差,同步性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夹紧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步性相对较好,保证了加工精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增加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和第三罩体后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弹性内撑部或者第二弹性内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之一;
图6为滑动套和可变形内撑件的***图;
图7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之二;
图8为第二弹性内撑部和位置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同步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侧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齿轮组件或者第四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导向限位件或者第二导向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侧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板,10-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第三滑槽,20.第一弹性内撑部,21.支撑外套,21-1.第一阶梯通孔,21-2.第一齿轮,21-21.第一环形凹槽,22.内挡套,23.弹性支撑结构,23-1.第一轴,23-2.第二轴,23-21.第二锥形面,23-3.限位插销,23-4.弹簧,23-5.挡环,24.滑动套,24-1.腰形通槽,24-2.凹凸齿段,25.可变形内撑件,25-1.第二阶梯通孔,25-11.第一锥形面,25-2.第一通槽,25-21.长条状槽体,25-22.腰形槽体,25-3.可变形块体,26.旋转推动件,26-1.外筒体,26-11.第一通孔,26-2.第一轴承座,26-3.第三轴,26-4.第二齿轮,26-5.第一螺纹销,30.第二弹性内撑部,40.位置调节部,41.第一座体,41-1.第三阶梯通孔,41-2.L形支脚,41-3.第一滑块,41-4.三角形加强板,41-5.圆柱形块体,42.第一轴承,43.连接套体,44.第一卡簧,45.第一侧盖体,46.散热件,46-1.第四轴,46-2.风叶轮,46-3.第二卡簧,47.护罩体,48.位置联动件,48-1.第二座体,48-2.联动螺纹杆,48-3.轴承外套,48-4.第二轴承,48-5.第三卡簧,48-6.第二侧盖体,48-7.手轮体,48-8.风琴罩体,49.第二螺纹销,50.同步传动件,51.第三座体,51-1.T形座,51-2.第二滑块,52.第二轴承座,53.传动轴体,53-1.第二环形凹槽,53-2.凸齿,60.第一侧靠件,61.第四座体,61-1.第二T形座,61-2.第三滑块,62.第一弧形块,63.连接臂,64.支撑臂,64-1.折弯臂,64-2.L形块,65.第三齿轮组件,65-1.第三轴承座,65-2.第五轴,65-3.第三齿轮,66.第四齿轮组件,66-1.第四轴承座,66-2.第六轴,66-3.第四齿轮,67.第三螺纹销,68.第一导向限位件,68-1.第一外套,68-2.第一圆球,68-3.第一内挡销,70.第一罩体,80.第二罩体,90.第三罩体,910.第二侧靠件,910-1.第一折弯架,910-2.第二折弯架,910-3.第二弧形块,910-4.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1.第二外套,910-42.第二圆球,910-43.第二内挡销,910-5.弹性折弯支撑,100.主轴箱,101.主轴贯通孔,200.电机轴,201.端部预留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夹紧的效果较差,同步性较差,影响了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夹紧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步性相对较好,保证了加工精度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包括:
底板10,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
第一弹性内撑部20,连接在所述磨床上的主轴箱100上,被所述主轴箱100联动旋转,用于限位电机轴200的一端;
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对面设置,用于限位所述电机轴2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所述电机轴200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位置调节部40,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并且所述位置调节部40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顺着所述底板10移动位置,限位或者松开所述电机轴200的另一端;
以及同步传动件50,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旋转时,联动所述同步传动件50旋转,所述同步传动件50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顺着所述位置调节部40同步旋转,所述电机轴200旋转;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底板10、第一弹性内撑部20、第二弹性内撑部30、位置调节部40和同步传动件50,底板10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有利于连接排布其他部件,电机轴200的一端被第一弹性内撑部20限位,位置调节部40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30顺着底板10移动位置,第二弹性内撑部30限位电机轴200的另一端,电机轴200被限位在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之间,同步传动件50与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连接,主轴箱100联动第一弹性内撑部20旋转,从而联动同步传动件50、电机轴20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同步旋转,实现了夹紧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步性相对较好,保证了加工精度的目的;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实施时,底板1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设置在磨床的工作台上,被机床压板(机床压板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压紧在磨床的工作台上,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有利于连接排布其他部件;
第一滑槽10-1、第二滑槽10-2或者第三滑槽10-3为燕尾槽,滑动连接的方式,操作时的灵活性相对较好,使用较方便;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实施时,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或者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包括:支撑外套21,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轴箱100上,所述支撑外套21内具有第一阶梯通孔21-1,外圆上具有第一齿轮21-2;内挡套22,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21的另一端上,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处,用于与所述电机轴200的端部抵靠,限位所述电机轴200的端部;弹性支撑结构23,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处,与所述支撑外套21连接,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的一端凸出所述内挡套22,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轴箱100上的主轴贯通孔101内;滑动套24,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内,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滑动连接;可变形内撑件25,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上,一端与所述滑动套24连接,另一端凸出在所述内挡套22的外部,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用于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电机轴200;以及旋转推动件26,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21上,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24和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移动位置,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松开所述电机轴200;
支撑外套21的外形为阶梯状结构,由一端向另一端外径逐渐变小,外形相对美观,一端与主轴箱100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
设置有第一阶梯通孔21-1,有利于连接排布内挡套22、弹性支撑结构23、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
第一齿轮21-2为直齿轮,与支撑外套21之间焊接;
内挡套22的纵向断面为圆环形结构,内挡套22的一部分与第一阶梯通孔21-1处紧配,另一部分与电机轴200上的端部预留盲孔201抵靠,内挡套22的抵靠处具有第三锥形面,设置有第三锥形面,有利于内挡套22***端部预留盲孔201,限位电机轴200的端部;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包括:第一轴23-1,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处,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101内;第二轴23-2,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处,与所述第一轴23-1连接,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与所述内挡套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轴23-2的另一端***所述电机轴200上的端部预留盲孔201中;限位插销23-3,插接在所述支撑外套21上,与所述第二轴23-2插接,限位所述支撑外套21和所述第二轴23-2;弹簧23-4,套在所述第一轴23-1上,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101内;以及挡环23-5,连接在所述第一轴23-1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弹簧23-4;
第一轴23-1为一段圆轴;
第二轴23-2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一端与第一轴23-1插接紧配,另一端上具有第二锥形面23-21;
限位插销23-3为一段圆轴销,插接在支撑外套21和第二轴23-2上,使得支撑外套21与第二轴23-2可靠的连接,限位第二轴23-2和第一轴23-1;
弹簧23-4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圆柱形弹簧,设置有弹簧23-4,产生的弹力,使得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顺着第一轴23-1、第二轴23-2和限位插销23-3向电机轴200方向移动位置,第一锥形面25-11与第二锥形面23-21接触,可变形块体25-3被第二锥形面23-21撑开变形,可变形块体25-3由内向外涨紧端部预留盲孔201处,实现了夹紧电机轴200的目的;
挡环23-5为圆环形块状结构,与第一轴23-1之间螺纹连接,形成阻挡,限位弹簧23-4,并且在挡环23-5上连接至少一第四螺纹销,第四螺纹销顶靠第一轴23-1,使得挡环23-5与第一轴23-1之间更加可靠的连接,挡环23-5不会松动,结构的可靠性更好;
滑动套24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一端与弹簧23-4接触,另一端上具有腰形通槽24-1和凹凸齿段24-2;腰形通槽24-1被限位插销23-3穿出,有利于形成导向,使得滑动套24在移动位置时,自身不会旋转,始终沿着一条直线移动位置,移动较顺畅;凹凸齿段24-2与第二齿轮26-4啮合,第二齿轮26-4旋转时,能够联动滑动套24沿着一条直线移动位置;
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的外缘为阶梯轴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二阶梯通孔25-1,通过所述第二阶梯通孔25-1套在所述第二轴23-2上,所述第二阶梯通孔25-1的一端具有第一锥形面25-11;
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上具有六个第一通槽25-2,所述第一通槽25-2与所述第二阶梯通孔25-1连通,将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的局部分割为六个可变形块体25-3,所述可变形块体25-3具有所述第一锥形面25-11,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锥形面25-11与所述第二轴23-2上的第二锥形面23-21接触匹配,所述可变形块体25-3被所述第二锥形面23-21撑开变形,所述可变形块体25-3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端部预留盲孔201处;
所述第一通槽25-2包括:长条状槽体25-21,一端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的局部,以及腰形槽体25-22,与所述长条状槽体25-21的另一端连通,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的局部;
所述长条状槽体25-21和所述腰形槽体25-22的长度尺寸之和为所述可变形内撑件25的长度尺寸的3/4;长度尺寸的控制,有利于可变形块体25-3处具有弹性,可弹性变形,也可回位,实现了夹紧或者松开电机轴200的目的;
所述旋转推动件26包括:外筒体26-1,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21上,所述外筒体26-1上具有第一通孔26-11,所述第一通孔26-11与所述第一阶梯通孔21-1连通;两个第一轴承座26-2,对称连接在所述外筒体26-1上;第三轴26-3,穿在所述第一通孔26-11处,与所述第一轴承座26-2连接,并且端部凸出所述第一轴承座26-2;第二齿轮26-4,连接在所述第三轴26-3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26-11内,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24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23移动位置;以及第一螺纹销26-5,连接在所述外筒体26-1上,限位所述第三轴26-3;
外筒体26-1为圆柱状结构,与支撑外套21之间焊接;
第一轴承座26-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法兰轴承座,通过螺栓件连接在外筒体26-1上,用于支撑连接第三轴26-3,并且第三轴26-3能够自由地旋转;
第三轴26-3为一段阶梯轴;
第二齿轮26-4与第三轴26-3之间紧配,并且第二齿轮26-4与凹凸齿段24-2啮合,第二齿轮26-4旋转时,能够联动滑动套24沿着一条直线移动位置;
第一螺纹销26-5与外筒体26-1螺纹连接,用于顶靠第三轴26-3,限位第三轴26-3;
在装夹电机轴200时,逆时针旋转第一弹性内撑部20上的第三轴26-3,第二齿轮26-4旋转,联动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向弹簧23-4方向移动位置,弹簧23-4被压缩,可变形内撑件25上的第一锥形面25-11与第二锥形面23-21分开,可变形块体25-3处回位,锁紧第一螺纹销26-5,限位第三轴26-3,电机轴200一端上的端部预留盲孔201与内挡套22抵靠,套在第二轴23-2和可变形内撑件25上,松开第一螺纹销26-5,在弹簧23-4的作用下,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向端部预留盲孔201方向移动位置,第一锥形面25-11与第二锥形面23-21接触,可变形块体25-3被第二锥形面23-21撑开变形,可变形块体25-3由内向外涨紧端部预留盲孔201处;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8、图9所示;实施时,所述位置调节部40包括:第一座体41,底部与所述底板10上的第一滑槽1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座体41的顶部上具有第三阶梯通孔41-1;第一轴承42,连接在所述第三阶梯通孔41-1内;连接套体43,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42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第一卡簧44,连接在所述连接套体43上,挡住所述第一轴承42;第一侧盖体45,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41的顶部侧壁上,环绕所述连接套体43,压住所述第一轴承42;散热件46,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与所述第一轴承42间隔设置;护罩体47,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41上,罩住所述散热件46;位置联动件48,连接在所述底板10和所述第一座体41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一座体41顺着所述第一滑槽10-1滑动位置;以及第二螺纹销49,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41上,与所述底板10顶靠,限位所述第一座体41;
第一座体41包括:L形支脚41-2;两个第一滑块41-3,连接在所述L形支脚41-2的底部上,与第一滑槽10-1滑动连接;两个三角形加强板41-4,间隔连接在所述L形支脚41-2上;以及圆柱形块体41-5,连接在所述L形支脚41-2的顶部上,具有所述第三阶梯通孔41-1;
第一轴承4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深沟球轴承等,连接在第三阶梯通孔41-1处,能够可靠的支撑连接连接套体43,并且连接套体43能够自由地旋转;
连接套体43的外形为阶梯状结构,一端与第一轴承4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的支撑外套21之间插接后,通过内六角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连接套体43的中间部位具有第二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有利于排布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的弹性支撑结构23和滑动套24;
第一卡簧44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卡在连接套体43上,形成阻挡,防止连接套体43与第一轴承42脱开,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第一侧盖体45为圆环形板状结构,与圆柱形块体41-5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挡住第一轴承42,防止第一轴承42脱开第三阶梯通孔41-1,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所述散热件46包括:第四轴46-1,一端与所述第一轴23-1连接;风叶轮46-2,连接在所述第四轴46-1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卡簧46-3,连接在所述第四轴46-1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风叶轮46-2;第四轴46-1的外形为“T”形结构,一端与第一轴23-1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风叶轮46-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电风扇上的风叶,中间部位与第四轴46-1紧配;第二卡簧46-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卡在第四轴46-1上,形成阻挡,防止风叶轮46-2与第四轴46-1脱开,结构的可靠性较好;散热件46随着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一起旋转,加速了空气流通,能够对第一轴承42处进行降温,使得第一轴承42的旋转可靠性更好,不会因为过热而卡死;
护罩体47与圆柱形块体41-5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阻挡,安全性相对较好,也较美观;
所述位置联动件48包括:第二座体48-1,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联动螺纹杆48-2,穿在所述第二座体48-1上,与所述第二座体48-1螺纹连接;轴承外套48-3,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41上;第二轴承48-4,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套48-3上,并且与所述联动螺纹杆48-2的一端连接;第三卡簧48-5,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48-2上,限位所述第二轴承48-4和所述联动螺纹杆48-2;第二侧盖体48-6,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48-1上,环绕所述联动螺纹杆48-2,压住所述第二轴承48-4;手轮体48-7,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48-2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联动螺纹杆48-2;以及风琴罩体48-8,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48-1和所述第一座体41之间,罩住所述联动螺纹杆48-2的局部、所述轴承外套48-3、所述第二轴承48-4、所述第三卡簧48-5和所述第二侧盖体48-6;第二座体48-1的外形大致为“T”形结构,底部与底板10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联动螺纹杆48-2与第二座体48-1上的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旋转联动螺纹杆48-2时,联动螺纹杆48-2顺着第二座体48-1移动位置;轴承外套48-3的外形为“T”形结构,与L形支脚41-2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并且轴承外套48-3的中间部位具有第四阶梯通孔;第二轴承48-4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深沟球轴承等,连接在第四阶梯通孔处,连接联动螺纹杆48-2的一端,并且联动螺纹杆48-2能够自由地旋转;第三卡簧48-5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卡在联动螺纹杆48-2上,形成阻挡,防止第二轴承48-4与联动螺纹杆48-2脱开,连接的可靠性较好;第二侧盖体48-6为圆环形板状结构,与第二座体48-1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挡住第二轴承48-4,防止第二轴承48-4脱开第四阶梯通孔,结构的可靠性较好;手轮体48-7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连接联动螺纹杆48-2的另一端上,有利于操作人员抓握旋转;风琴罩体48-8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一端通过螺栓件连接在L形支脚41-2上,另一端通过螺栓件连接在第二座体48-1上,不但能够防止灰尘,而且相对美观;
第二螺纹销49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与L形支脚41-2螺纹连接,顶靠底板10,用于限位第一座体41;
设置有位置调节部40,在装夹电机轴200时,当电机轴200的一端被第一弹性内撑部20夹紧,操作人员顺时针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的第三轴26-3,第二齿轮26-4旋转,联动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向弹簧23-4方向移动位置,弹簧23-4被压缩,可变形内撑件25上的第一锥形面25-11与第二锥形面23-21分开,可变形块体25-3处回位,锁紧第一螺纹销26-5,限位第三轴26-3,操作人员顺时针旋转手轮体48-7,联动螺纹杆48-2顺着第二座体48-1移动位置,推动第一座体41顺着底板10上的第一滑槽10-1滑动位置,直至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的内挡套22与电机轴200另一端上的端部预留盲孔201抵靠,端部预留盲孔201套在第二轴23-2和可变形内撑件25上,松开第一螺纹销26-5,在弹簧23-4的作用下,滑动套24和可变形内撑件25向端部预留盲孔201方向移动位置,第一锥形面25-11与第二锥形面23-21接触,可变形块体25-3被第二锥形面23-21撑开变形,可变形块体25-3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端部预留盲孔201处,电机轴200被夹紧定位后,锁紧第二螺纹销49;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图10所示;实施时,所述同步传动件50包括:第三座体51,底部与所述底板10上的第二滑槽10-2滑动连接;两个第二轴承座52,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51的顶部上;以及传动轴体53,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52上,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上的所述第一齿轮21-2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上的所述第一齿轮21-2啮合;
第三座体51包括:第一T形座51-1,顶部上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52;以及两个第二滑块51-2,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T形座51-1的底部上,与第二滑槽10-2滑动连接;第三座体51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并且通过第二滑块51-2与第二滑槽10-2滑动连接,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第二轴承座5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SN型剖分式轴承座,通过螺栓件连接在第一T形座51-1的顶部上,能够可靠的支撑传动轴体53,并且传动轴体53能够自由地旋转;
传动轴体53的中间部位被第二轴承座52连接支撑,端部上具有凸齿53-2,凸齿53-2处与第一齿轮21-2啮合,主轴箱100联动第一弹性内撑部20旋转,从而联动同步传动件50、电机轴20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同步旋转,同步性相对较好;
凸齿53-2为直齿,凸齿53-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齿轮21-2的厚度尺寸(凸齿53-2的长度尺寸为第一齿轮21-2的厚度尺寸的至少五倍),第一齿轮21-2处能够顺着凸齿53-2移动位置,并且第一齿轮21-2不会脱开凸齿53-2,凸齿53-2与第一齿轮21-2始终啮合,使得位置调节部40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30顺着底板10移动位置时,相对顺畅,不需要频繁地调整同步传动件50的位置,操作相对方便;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实施时,还包括:第一侧靠件60,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抵靠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上的所述第一齿轮21-2和所述传动轴体53;
所述第一侧靠件60包括:第四座体61,底部与所述底板10上的第三滑槽10-3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弧形块62,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61的靠近顶部的侧壁上;两个连接臂63,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块62上;两个支撑臂64,设置在所述连接臂63之间,与所述连接臂63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支撑臂64之间互相连接;两个第三齿轮组件65,对称连接在所述支撑臂64上,与所述第一齿轮21-2啮合;第四齿轮组件66,连接在所述支撑臂64上,与所述传动轴体53啮合,并且所述第四齿轮组件66与所述第三齿轮组件65之间形成三角形排布;以及第三螺纹销67,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61上,与所述底板10顶靠,限位所述第四座体61;
第四座体61包括:第二T形座61-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块62;以及两个第三滑块61-2,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T形座61-1的底部上,与所述第三滑槽10-3滑动连接;第二T形座61-1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并且通过第三滑块61-2与第三滑槽10-3滑动连接,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第一弧形块62与第二T形座61-1之间焊接,增加了与连接臂63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臂63能够被可靠的连接;
连接臂63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与第一弧形块62之间焊接,用于穿入螺栓件连接支撑臂64,使得支撑臂64被可靠的支撑限位,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所述支撑臂64包括:折弯臂64-1,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块62之间,另一端向所述第一齿轮21-2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齿轮21-2间隔设置;以及两个L形块64-2,间隔连接在所述折弯臂64-1上,一个所述折弯臂64-1上的所述L形块64-2与另一个所述折弯臂64-1上的所述L形块64-2连接;折弯臂64-1的外形类似“虎口”状结构,有利于延伸至第一齿轮21-2处,连接第三齿轮组件65和第四齿轮组件66后,第四齿轮组件66与第三齿轮组件65之间形成三角形排布,能够可靠的支撑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传动轴体53,防止第一弹性内撑部20联动传动轴体53旋转时,出现传动轴体53偏摆让位,保证了传动的同步性;L形块64-2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与折弯臂64-1之间焊接,通过L形块64-2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使得两个支撑臂64能够连接在一起,组装较方便;
所述第三齿轮组件65包括:两个第三轴承座65-1,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64-1上;第五轴65-2,穿在所述折弯臂64-1上,与所述第三轴承座65-1连接;以及第三齿轮65-3,连接在所述第五轴65-2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64-1之间,与所述第一齿轮21-2啮合;第三轴承座65-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法兰轴承座,通过螺栓件连接在折弯臂64-1上,能够可靠的支撑第五轴65-2,并且第五轴65-2能够自由地旋转;第五轴65-2为一段阶梯轴;第三齿轮65-3为直齿轮,与第五轴65-2紧配,并且与第一齿轮21-2啮合,形成了支撑结构,而且不会影响第一齿轮21-2正常旋转;
所述第四齿轮组件66包括:两个第四轴承座66-1,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64-1上;第六轴66-2,穿在所述折弯臂64-1上,与所述第四轴承座66-1连接;以及第四齿轮66-3,连接在所述第六轴66-2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64-1之间,与所述传动轴体53啮合;第四轴承座66-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法兰轴承座,通过螺栓件连接在折弯臂64-1上,能够可靠的支撑第六轴66-2,并且第六轴66-2能够自由地旋转;第六轴66-2为一段阶梯轴;第四齿轮66-3为直齿轮,与第六轴66-2紧配,并且与传动轴体53啮合,形成了支撑结构,而且不会影响传动轴体53正常旋转;
第三螺纹销67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与第二T形座61-1之间螺纹连接,顶靠底板10,用于限位第一侧靠件60;
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向限位件68,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64-1上,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上的所述第一齿轮21-2上的第一环形凹槽21-21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21-2旋转时,所述第一导向限位件68顺着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21,用于支撑导向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
所述第一导向限位件68包括:第一外套68-1,穿在所述折弯臂64-1上,与所述折弯臂64-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套68-1的一端为六边形结构;第一圆球68-2,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套68-1内,并且所述第一圆球68-2的局部凸出所述第一外套68-1,顺着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21滚动;以及第一内挡销68-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套68-1内,挡住所述第一圆球68-2,并且所述第一内挡销68-3与所述第一圆球68-2和所述第一外套68-1之间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内容纳润滑脂;
第一圆球68-2能够在第一内腔处旋转,与第一环形凹槽21-21处接触,不但能够可靠的支撑导向第一弹性内撑部20,而且与第一环形凹槽21-21处的摩擦阻力相对较小,不会影响第一弹性内撑部20顺畅地旋转;
第一外套68-1与折弯臂64-1之间螺纹连接,第一外套68-1的一端为六边形结构,有利于操作人员旋转第一导向限位件68,调节第一圆球68-2与第一环形凹槽21-21的位置,使得第一圆球68-2与第一环形凹槽21-21能够接触的同时又不会卡死,操作相对方便;
第一圆球68-2为金属圆球;
第一内挡销68-3与第一外套68-1螺纹连接,用于调节第一内腔,使得第一圆球68-2始终能够自由地旋转,不会卡死;
第一内腔内容纳润滑脂,增加了润滑效果,使得第一圆球68-2能够顺畅地旋转;
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限位件68,与第三齿轮组件65形成了三角形排布,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使得第三齿轮65-3始终与第一齿轮21-2啮合,不会偏摆让位;
设置有第一侧靠件60,防止第一弹性内撑部20联动传动轴体53旋转时,出现传动轴体53偏摆让位,保证了传动的同步性;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实施时,还包括:第一罩体70,连接在所述底板10上,挡住所述同步传动件50;第二罩体80,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61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一侧靠件60和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20的局部;以及第三罩体90,连接在所述第一罩体70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30的局部;
第一罩体70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与底板10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阻挡,安全性较好,而且相对美观;
第二罩体80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与第四座体61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阻挡,安全性较好,而且相对美观;
第三罩体90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与第一罩体70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阻挡,安全性较好,而且相对美观;
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4、图15所示;实施时,还包括:第二侧靠件910,与所述第一侧靠件60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靠件910和所述第一侧靠件6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座体51的两侧,所述第二侧靠件910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51上,用于抵靠所述传动轴体53,在所述传动轴体53旋转时,所述第二侧靠件910用于支撑导向所述传动轴体53;
所述第二侧靠件910包括:第一折弯架910-1,一端与所述第三座体51连接;第二折弯架910-2,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架910-1的另一端上;第二弧形块910-3,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弯架910-2上,与所述传动轴体53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块910-3上,与所述传动轴体53上的第二环形凹槽53-1活动连接;以及弹性折弯支撑910-5,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弯架910-2上,撑住所述第二折弯架910-2和所述第二弧形块910-3的连接处;
第一折弯架910-1通过板材组焊而成,一端与第三座体51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第二折弯架910-2通过板材折弯而成,外形为“L”形结构,与第一折弯架910-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第二弧形块910-3与第二折弯架910-2之间焊接;
所述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包括:第二外套910-41,穿在所述第二弧形块910-3上,与所述第二弧形块910-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外套910-41的一端为六边形结构;第二圆球910-4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套910-41内,并且所述第二圆球910-42的局部凸出所述第二外套910-41,顺着所述第二环形凹槽53-1滚动;以及第二内挡销910-4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套910-41内,挡住所述第二圆球910-42,并且所述第二内挡销910-43与所述第二外套910-41和所述第二圆球910-42之间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容纳润滑脂;第二外套910-41与第二弧形块910-3之间螺纹连接,第二外套910-41的一端为六边形结构,有利于操作人员旋转第二外套910-41,调节第二圆球910-42与第二环形凹槽53-1的位置,使得第二圆球910-42与第二环形凹槽53-1能够接触的同时又不会卡死,操作相对方便;第二圆球910-42为金属圆球;第二内挡销910-43与第二外套910-41螺纹连接,用于调节第二内腔,使得第二圆球910-42始终能够自由地旋转,不会卡死;第二内腔内容纳润滑脂,增加了润滑效果,使得第二圆球910-42能够顺畅地旋转;
第二圆球910-42能够在第二内腔处旋转,与第二环形凹槽53-1处接触,不但能够可靠的支撑导向传动轴体53,而且与第二环形凹槽53-1处的摩擦阻力相对较小,不会影响传动轴体53顺畅地旋转;
弹性折弯支撑910-5通过板材折弯而成,一端与第二折弯架910-2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另一端撑住第二折弯架910-2和第二弧形块910-3的连接处,具有了弹性(一块长方形板材上,具有两个折弯处,一端处于锁紧状态,另一端处于松开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弹性,具有了弹性支撑的效果),当传动轴体53旋转时,触碰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会有让位的情况,由于弹性折弯支撑910-5能够撑住第二折弯架910-2和第二弧形块910-3的连接处,能够防止第二导向限位件910-4让位,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设置有第二侧靠件910,防止传动轴体53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30旋转时,出现传动轴体53偏摆让位,保证了传动的同步性;
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见图1、图2、图3;实施时,主轴箱100和主轴贯通孔10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355791 .0,专利主题名称为一种机床的主轴箱的现有技术,挡环处连接第一弹性内撑部20,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
工作原理如下:电机轴200的一端被第一弹性内撑部20限位,位置调节部40联动第二弹性内撑部30顺着底板10移动位置,第二弹性内撑部30限位电机轴200的另一端,电机轴200被限位在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之间,同步传动件50与第一弹性内撑部2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连接,主轴箱100联动第一弹性内撑部20旋转,从而联动同步传动件50、电机轴200和第二弹性内撑部30同步旋转,实现了夹紧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步性相对较好,保证了加工精度的目的;
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决定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连接在磨床的工作台上;
第一弹性内撑部,连接在所述磨床上的主轴箱上,被所述主轴箱联动旋转,用于限位电机轴的一端;
第二弹性内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对面设置,用于限位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和所述电机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位置调节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并且所述位置调节部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所述底板移动位置,限位或者松开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
以及同步传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旋转时,联动所述同步传动件旋转,所述同步传动件联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顺着所述位置调节部同步旋转,所述电机轴旋转;
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或者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包括:支撑外套,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轴箱上,所述支撑外套内具有第一阶梯通孔,外圆上具有第一齿轮;内挡套,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的另一端上,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用于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抵靠,限位所述电机轴的端部;弹性支撑结构,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与所述支撑外套连接,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的一端凸出所述内挡套,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轴箱上的主轴贯通孔内;滑动套,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内,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滑动连接;可变形内撑件,套在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上,一端与所述滑动套连接,另一端凸出在所述内挡套的外部,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用于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电机轴;以及旋转推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和所述可变形内撑件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移动位置,所述可变形内撑件松开所述电机轴;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轴,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内;第二轴,一端穿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与所述内挡套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所述电机轴上的端部预留盲孔中;限位插销,插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与所述第二轴插接,限位所述支撑外套和所述第二轴;弹簧,套在所述第一轴上,设置在所述主轴贯通孔内;以及挡环,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外缘为阶梯轴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二阶梯通孔,通过所述第二阶梯通孔套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阶梯通孔的一端具有第一锥形面;
所述可变形内撑件上具有六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阶梯通孔连通,将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分割为六个可变形块体,所述可变形块体具有所述第一锥形面,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锥形面接触匹配,所述可变形块体被所述第二锥形面撑开变形,所述可变形块体由内向外涨紧所述端部预留盲孔处;
所述第一通槽包括:长条状槽体,一端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以及腰形槽体,与所述长条状槽体的另一端连通,贯穿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局部;
所述长条状槽体和所述腰形槽体的长度尺寸之和为所述可变形内撑件的长度尺寸的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推动件包括:外筒体,连接在所述支撑外套上,所述外筒体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阶梯通孔连通;两个第一轴承座,对称连接在所述外筒体上;第三轴,穿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并且端部凸出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套顺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移动位置;以及第一螺纹销,连接在所述外筒体上,限位所述第三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部包括:第一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座体的顶部上具有第三阶梯通孔;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三阶梯通孔内;连接套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第一卡簧,连接在所述连接套体上,挡住所述第一轴承;第一侧盖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的顶部侧壁上,环绕所述连接套体,压住所述第一轴承;散热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上,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设置;护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罩住所述散热件;位置联动件,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座体上,用于联动所述第一座体顺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位置;以及第二螺纹销,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与所述底板顶靠,限位所述第一座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第四轴,一端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风叶轮,连接在所述第四轴的另一端上;以及第二卡簧,连接在所述第四轴的另一端上,限位所述风叶轮;
所述位置联动件包括: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联动螺纹杆,穿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所述第二座体螺纹连接;轴承外套,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轴承外套上,并且与所述联动螺纹杆的一端连接;第三卡簧,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上,限位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联动螺纹杆;第二侧盖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环绕所述联动螺纹杆,压住所述第二轴承;手轮体,连接在所述联动螺纹杆的另一端上,用于旋转所述联动螺纹杆;以及风琴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一座体之间,罩住所述联动螺纹杆的局部、所述轴承外套、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卡簧和所述第二侧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第三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二轴承座,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的顶部上;以及传动轴体,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侧靠件,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抵靠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上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传动轴体;
所述第一侧靠件包括:第四座体,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弧形块,对称间隔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的靠近顶部的侧壁上;两个连接臂,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块上;两个支撑臂,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之间,与所述连接臂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支撑臂之间互相连接;两个第三齿轮组件,对称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与所述传动轴体啮合,并且所述第四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三齿轮组件之间形成三角形排布;以及第三螺纹销,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上,与所述底板顶靠,限位所述第四座体;
所述支撑臂包括:折弯臂,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块之间,另一端向所述第一齿轮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齿轮间隔设置;以及两个L形块,间隔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一个所述折弯臂上的所述L形块与另一个所述折弯臂上的所述L形块连接;
所述第三齿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三轴承座,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第五轴,穿在所述折弯臂上,与所述第三轴承座连接;以及第三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五轴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之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第四齿轮组件包括:两个第四轴承座,一对一连接在所述折弯臂上;第六轴,穿在所述折弯臂上,与所述第四轴承座连接;以及第四齿轮,连接在所述第六轴上,设置在所述折弯臂之间,与所述传动轴体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罩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挡住所述同步传动件;第二罩体,连接在所述第四座体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一侧靠件和所述第一弹性内撑部的局部;以及第三罩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上,罩住所述第二弹性内撑部的局部。
CN202311331638.9A 2023-10-16 2023-10-16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Active CN117066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638.9A CN117066984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638.9A CN117066984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6984A true CN117066984A (zh) 2023-11-17
CN117066984B CN117066984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70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1638.9A Active CN117066984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698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88630Y1 (ko) * 2002-06-05 2002-09-11 박일동 내경 연삭기의 주축에 체결되는 내경 연삭기 어댑터의구조
CN102357826A (zh) * 2011-09-26 2012-02-22 江苏富丽华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定心夹具
CN103551596A (zh) * 2013-09-25 2014-02-05 科玛(中国)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带多规格金属管夹持用内撑夹具的车削加工设备
CN104708048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车大管外圆用胀芯紧固装置
CN206811634U (zh) * 2017-05-16 2017-12-29 格特拉克(江西)传动***有限公司 端磨外锥磨通用型工装
DE102016116665A1 (de) * 2016-09-06 2018-03-08 GDS Präzisionszerspanungs GmbH 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CN108393749A (zh) * 2018-05-07 2018-08-14 佛山迅奥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辊简易打磨旋转机构
CN207983102U (zh) * 2017-12-22 2018-10-19 江西乾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凸缘成型磨削定位装夹装置
CN212419691U (zh) * 2020-05-20 2021-01-29 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两端支撑式内撑夹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88630Y1 (ko) * 2002-06-05 2002-09-11 박일동 내경 연삭기의 주축에 체결되는 내경 연삭기 어댑터의구조
CN102357826A (zh) * 2011-09-26 2012-02-22 江苏富丽华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定心夹具
CN103551596A (zh) * 2013-09-25 2014-02-05 科玛(中国)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带多规格金属管夹持用内撑夹具的车削加工设备
CN104708048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车大管外圆用胀芯紧固装置
DE102016116665A1 (de) * 2016-09-06 2018-03-08 GDS Präzisionszerspanungs GmbH 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CN206811634U (zh) * 2017-05-16 2017-12-29 格特拉克(江西)传动***有限公司 端磨外锥磨通用型工装
CN207983102U (zh) * 2017-12-22 2018-10-19 江西乾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凸缘成型磨削定位装夹装置
CN108393749A (zh) * 2018-05-07 2018-08-14 佛山迅奥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辊简易打磨旋转机构
CN212419691U (zh) * 2020-05-20 2021-01-29 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两端支撑式内撑夹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6984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39447C (en) Quick-change socket and hex key retainer assembly for a fastener installation tool
US5526715A (en) Indexible workholding apparatus
EP0771614A2 (en) Powered clamp and gauging apparatus
CN209868022U (zh) 一种交叉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自锁紧双向定心夹具
EP2726252B1 (de) Trockenbauschrauber
CA2739218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lding a track to a base
KR20150080444A (ko) 전동식 드릴을 사용한 직선 왕복 운동 장치
EP2483022A1 (en) Work-holding chuck with quick-release jaws
CN117066984B (zh)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外圆磨加工夹具
CN111660085A (zh) 发动机高压转子狭小空间连接螺母装配装置及操作方法
EP2552645B1 (de) Ablaufsicherungsvorrichtung
CN112013011B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销轴的连接结构
CN109262524B (zh) 一种汽车密封条滚压工具
CN114654227A (zh) 一种差速器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CN111633606B (zh) 一种将滚动轴承安装到转子上的装置
CN213053110U (zh) 一种齿轮的剃齿工装
CN212420357U (zh) 一种小型快换工具
CN107877435B (zh) 套筒扳手
CN220313223U (zh) 一种制动器滑动轴承及垫环拆装工装
CN114367934A (zh) 离合器压紧工装和离合器压紧工艺
CN219967151U (zh) 一种机加工专用夹具
CN218984552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机器人腕部的消隙齿轮快速装配工装
CN219704292U (zh) 一种小端面铣床用定位机构
CN215748901U (zh) 电动扳手直角转换器
CN215746647U (zh) 一种铣头滑板用液压紧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