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849A -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849A
CN116964849A CN202280018819.3A CN202280018819A CN116964849A CN 116964849 A CN116964849 A CN 116964849A CN 202280018819 A CN202280018819 A CN 202280018819A CN 116964849 A CN116964849 A CN 116964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optionally
nanocellulose
porous substrat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88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蔚
杨建瑞
徐�明
魏满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22/1012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245655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6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纳米纤维素,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具有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06月24日提交的名称为“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的专利申请PCT/CN2022/10126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二次电池的应用及推广,其安全问题,特别是热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隔离膜是影响二次电池安全性能的主要部件之一,如何提供耐热性优良且结构稳定的隔离膜,仍是本领域的关键挑战所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该隔离膜具有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纳米纤维素,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发现,通过使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δ1mN/m和涂层的表面张力δ2mN/m满足δ1/δ2≥0.68,多孔基材和涂层之间能具有高粘结强度,由此避免了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过程中涂层脱落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涂层浆料涂布时出现漏涂问题,由此涂层还具有均一性高和多孔基材覆盖率高的特点,进而可以使隔离膜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具有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0.68≤δ1/δ2≤1.8,可选地,0.7≤δ1/δ2≤1.2。由此,隔离膜可以更好地兼顾耐热性优良、粘度强度高且离子传输特性好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更好地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δ1≥23,可选地,23≤δ1≤45。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涂层浆料涂布时不易漏涂,多孔基材覆盖面积更大,从而隔离膜能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二次电池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同时还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25≤δ2≤50,可选地,30≤δ2≤45。涂层的表面张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同时还有利于电解液浸润隔离膜,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提升二次电池的容量发挥特性。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纤维素包括未改性纳米纤维素和改性纳米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改性纳米纤维素。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改性基团,且所述改性基团包括胺基、羧酸基、醛基、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包括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当纳米纤维素具有上述特定的改性基团时,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提升二次电池的热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羟基和改性基团,且所述改性基团与所述羟基的摩尔比为1:4至4:1,可选为2:3至7:3。当改性基团与羟基的摩尔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还能够使隔离膜兼顾高粘结强度。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为≤40nm,可选为10nm至35nm。当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降低隔离膜的热收缩率。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为100nm至600nm,可选为200nm至500nm。当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径比为5至60,可选为15至30。当纳米纤维素的长径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含量为≥8wt%,可选为10wt%至25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
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保证涂层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更有利于涂布,还能使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保持高粘结强度,提高隔离膜的结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纳米纤维素与其他组分(例如填料等)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还包括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选自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填料的含量为≥60wt%,可选为65wt%至90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二次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
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与纳米纤维素的亲和性更好,同时纳米纤维素还可以搭接在构成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一次颗粒之间的空隙中,使纳米纤维素和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搭接形成一体化效果,由此涂层可以具有更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性能。
一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粒径较大、强度较高,由此能够在涂层中更好地发挥骨架支撑作用,降低粘结剂用量,降低隔离膜的热收缩并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并且还有助于在用量较少时使涂层具有更多的孔道结构和更少的水分含量,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以及对电解液的浸润特性。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100nm至800nm,可选为200nm至400nm。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200nm,可选为50nm至200nm。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包括α晶型。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θ晶型、γ晶型和η晶型中的至少两种,可选地包括α晶型、θ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两种。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还包括非颗粒状的粘结剂,可选地,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水溶液型粘结剂。由此有利于涂层浆料的制备和涂布。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的含量为<1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能够在减少粘结剂用量的前提下使隔离膜还能保持高粘结强度和良好的离子传输特性。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不包含润湿剂,由此可以避免涂层浆料涂布和干燥过程中出现多孔基材堵孔问题。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基材的厚度为≤6μm,可选为3μm至5μm。由此有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的面密度为0.6g/m2至1.5g/m2,可选为0.8g/m2至1.1g/m2。由此能够得到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更好的隔离膜。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的厚度为≤1.5μm,可选为0.5μm至0.8μm。由此有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粘接层包括颗粒状的粘结剂,可选地,所述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酸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含氟烯烃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粘接层不仅能够防止涂层脱落,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够改善隔离膜与电极的界面,提升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与所述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为16N/m至40N/m,可选为20N/m至35N/m。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在150℃、1h下的纵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在150℃、1h下的横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的横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的润湿长度为≥30mm,可选为30mm至80mm。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的润湿速度为≥3mm/s,可选为3mm/s至10mm/s。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膜的透气度为≤300s/100mL,可选为100s/100mL至230s/100mL。
当隔离膜的性能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时,有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热安全性能、容量发挥特性和使用寿命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隔离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多孔基材;S2,提供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浆料;S3,将所述涂层浆料涂布于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涂层并干燥,获得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浆料还包括填料。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浆料的表面张力为18mN/m至52mN/m。
在本申请的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二次涂布:将包含颗粒状的粘结剂的浆料涂布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干燥后形成粘接层。
本申请的隔离膜的制备方法通过一次涂布制得涂层,大大简化了隔离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隔离膜或通过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方法制备的隔离膜。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具有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本申请的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因而至少具有与所述二次电池相同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电池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电池包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池包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包含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池包,2上箱体,3下箱体,4电池模块,5二次电池,51壳体,52电极组件,5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是会有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的情况。例如,有省略对已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实际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此外,附图及以下说明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而提供的,并不旨在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来限定,给定范围是通过选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进行限定的,选定的下限和上限限定了特别范围的边界。这种方式进行限定的范围可以是包括端值或不包括端值的,并且可以进行任意地组合,即任何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一个范围。例如,如果针对特定参数列出了60-120和80-110的范围,理解为60-110和80-120的范围也是预料到的。此外,如果列出的最小范围值1和2,和如果列出了最大范围值3,4和5,则下面的范围可全部预料到:1-3、1-4、1-5、2-3、2-4和2-5。在本申请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0-5”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0-5”之间的全部实数,“0-5”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另外,当表述某个参数为≥2的整数,则相当于公开了该参数为例如整数2、3、4、5、6、7、8、9、10、11、12等。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并且这样的技术方案应被认为包含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申请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可选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并且这样的技术方案应被认为包含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申请的所有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优选是顺序进行的。例如,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和(b),表示所述方法可包括顺序进行的步骤(a)和(b),也可以包括顺序进行的步骤(b)和(a)。例如,所述提到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步骤(c),表示步骤(c)可以任意顺序加入到所述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a)、(b)和(c),也可包括步骤(a)、(c)和(b),也可以包括步骤(c)、(a)和(b)等。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申请所提到的“包括”和“包含”表示开放式,也可以是封闭式。例如,所述“包括”和“包含”可以表示还可以包括或包含没有列出的其他组分,也可以仅包括或包含列出的组分。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在本申请中,术语“或”是包括性的。举例来说,短语“A或B”表示“A,B,或A和B两者”。更具体地,以下任一条件均满足条件“A或B”:A为真(或存在)并且B为假(或不存在);A为假(或不存在)而B为真(或存在);或A和B都为真(或存在)。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多种”是指两个或两种以上。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公知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提到的各参数的数值可以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测试方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以按照本申请给出的测试方法进行测定。
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隔离膜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主要起到防止正极和负极短路的作用,同时可以使离子自由通过形成回路。因此,隔离膜的稳定性,特别是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发现,通过在隔离膜多孔基材表面设置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并合理控制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和涂层的表面张力之比在合适的范围内,能够使隔离膜兼顾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隔离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纳米纤维素,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目前商业化二次电池采用的隔离膜通常为聚烯烃膜,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其熔点在130℃至160℃之间,由此隔离膜的耐热性较差,受热时会严重收缩,增加了正极和负极短路风险。在多孔基材(例如可以为聚烯烃膜、无纺布等)上涂布一层耐热性的无机陶瓷层,可以改善隔离膜的耐热性,但是由于市售无机陶瓷颗粒的粒径较大,由此其在多孔基材上的堆积层数较少(通常为≤5层),进而导致其对隔离膜耐热性的改善效果有限,并且还会增加隔离膜整体厚度,导致无法平衡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不利于续航里程提升。此外,无机陶瓷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也较差,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过程中,无机陶瓷层浸泡电解液后脱落的风险较高。
纳米纤维素是指任一维尺寸在纳米级(例如100nm以内)的纤维素的总称,其既具有纤维素的特性,又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性,其可以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手段从自然界中的木材、棉花、秸秆等提取出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生物可降解、模量高、比表面积高等优势,因此其是传统石化资源的优良替代品,可以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和石化资源紧张等问题。纳米纤维素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特性,且受热后体积变化较小,由此能够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降低隔离膜受热时的收缩程度,降低正极和负极短路风险,使二次电池具有高热安全性能。与传统无机陶瓷颗粒相比,纳米纤维素的密度较小,由此还能够降低二次电池的重量。
因此,当本申请的涂层包括纳米纤维素时,有助于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同时与传统无机陶瓷层相比,本申请的涂层还具有较小的厚度和重量,由此还有助于提高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涂层具有高耐热性,由此可以选用更薄的多孔基材,由此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二次电池的重量,提高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浆料涂布在多孔基材表面时容易出现漏涂问题,由此降低了制备的隔离膜的机械强度、增加了正极和负极短路风险。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发现,通过使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δ1mN/m和涂层(本申请中均指干燥后的涂层)的表面张力δ2mN/m满足δ1/δ2≥0.68时,多孔基材和涂层之间能具有高粘结强度,由此避免了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过程中涂层脱落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涂层浆料涂布时出现漏涂问题,由此涂层还具有均一性高和多孔基材覆盖率高的特点,进而可以使隔离膜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当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较低而涂层的表面张力较高导致δ1/δ2小于0.68时,涂层浆料涂布时容易出现漏涂问题,此时隔离膜的耐热性差且粘结强度差,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过程中,涂层脱落的风险较高。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膜具有耐热性优良且粘度强度高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惊奇发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与涂层的表面张力的比值也不宜太高,此时隔离膜的透气性和离子传输特性可能变差,由此会影响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例如会影响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0.68≤δ1/δ2≤1.8,0.7≤δ1/δ2≤1.5,0.7≤δ1/δ2≤1.2,0.7≤δ1/δ2≤1.0或0.7≤δ1/δ2≤0.9。由此,隔离膜可以更好地兼顾耐热性优良、粘度强度高且离子传输特性好的特点,从而使得使用该隔离膜的二次电池可更好地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δ1mN/m可满足δ1≥23,可选地,23≤δ1≤45。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涂层浆料涂布时不易漏涂,多孔基材覆盖面积更大,从而隔离膜能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二次电池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同时还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极大地降低涂层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层的表面张力δ2mN/m可满足25≤δ2≤50,可选地,30≤δ2≤45。涂层的表面张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极大地降低涂层脱落的风险;同时还有利于电解液浸润隔离膜,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提升二次电池的容量发挥特性。
二次电池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不可逆,导致整个电池的体积会有所增大,特别地,当二次电池快速充电时,负极活性材料嵌入离子后的体积增大程度更高。电池膨胀后会对隔离膜产生挤压和/或拉伸作用,容易导致隔离膜破损,由此会增加正极和负极短路风险。因此,隔离膜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外力挤压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还包括填料。填料的存在有助于涂层具有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由此能够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和耐热性;此外,还能够提升隔离膜的拉伸强度、耐穿刺能力和耐外力挤压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可包括选自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的分解温度可在200℃以上,由此填料可具有热稳定性好且不易分解的特性,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
无机颗粒具有热稳定性高且不易分解的特性,且其表面通常具有羟基,由此容易与纳米纤维素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无机颗粒包括具有5以上介电常数的无机颗粒、具有离子传导性但不储存离子的无机颗粒和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无机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具有5以上介电常数的无机颗粒包括勃姆石、氧化铝、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钡、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镍、氧化锡、氧化铈、氧化钇、氧化铪、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化硅、碳化硼、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钡、硫酸钡、硅酸镁铝、硅酸镁锂、硅酸镁钠、膨润土、水辉石、钛酸锆、钛酸钡、Pb(Zr,Ti)O3(简写为PZT)、Pb1-mLamZr1-nTinO3(简写为PLZT,0<m<1,0<n<1)、Pb(Mg3Nb2/3)O3-PbTiO3(简写为PMN-PT)、及其各自的改性无机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各无机颗粒的改性方式可为化学改性和/或物理改性。所述化学改性方式包括偶联剂改性(例如采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表面活性剂改性、聚合物接枝改性等。所述物理改性方式可为机械力分散、超声分散、高能处理等。通过改性处理能够减少无机颗粒的团聚,由此能使其与纳米纤维素搭建形成更稳定和均一的空间网络结构;此外,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偶联剂、表面活性材料或聚合物改性无机颗粒,还有助于提升涂层对电解液的浸润特性,提升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可选地,所述具有离子传导性但不储存离子的无机颗粒包括Li3PO4、磷酸钛锂Lix1Tiy1(PO4)3、磷酸钛铝锂Lix2Aly2Tiz1(PO4)3、(LiAlTiP)x3Oy3型玻璃、钛酸镧锂Lix4Lay4TiO3、硫代磷酸锗锂Lix5Gey5Pz2Sw、氮化锂Lix6Ny6、SiS2型玻璃Lix7Siy7Sz3和P2S5型玻璃Lix8Py8Sz4中的至少一种,0<x1<2,0<y1<3,0<x2<2,0<y2<1,0<z1<3,0<x3<4,0<y3<13,0<x4<2,0<y4<3,0<x5<4,0<y5<1,0<z2<1,0<w<5,0<x6<4,0<y6<2,0<x7<3,0<y7<2,0<z3<4,0<x8<3,0<y8<3,0<z4<7。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
可选地,所述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无机颗粒包括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锂磷酸盐、碳基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和锂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颗粒具有热稳定性好且不易分解的特性,由此可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同时,当二次电池因为过充滥用、热滥用等使其内部温度达到有机颗粒的熔点时,有机颗粒还可以融化,并因毛细作用而被吸入多孔基材的微孔中起到闭孔和断路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保证二次电池具有高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颗粒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聚苯乙烯颗粒、纤维素、纤维素改性剂(例如羧基甲基纤维素)、三聚氰胺树脂颗粒、酚醛树脂颗粒、聚酯颗粒(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有机硅树酯颗粒、聚酰亚胺颗粒、聚酰胺酰亚胺颗粒、聚芳酰胺颗粒、聚苯硫醚颗粒、聚砜颗粒、聚醚砜颗粒、聚醚醚酮颗粒、聚芳醚酮颗粒、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例如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交联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有机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在130℃以上。由此当二次电池内部温度达到130℃时,有机颗粒不会由玻璃态转变为粘流态,由此能够确保隔离膜不剧烈收缩。更可选地,所述有机颗粒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颗粒、酚醛树脂颗粒、聚酯颗粒、有机硅树酯颗粒、聚酰亚胺颗粒、聚酰胺酰亚胺颗粒、聚芳酰胺颗粒、聚苯硫醚颗粒、聚砜颗粒、聚醚砜颗粒、聚醚醚酮颗粒和聚芳醚酮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填料的含量可为≥60wt%,可选为65wt%至90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由此能够保证涂层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更有利于涂布;此外,还有利于填料与纳米纤维素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拉伸强度、耐穿刺能力和耐外力挤压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二次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
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与纳米纤维素的亲和性更好,同时纳米纤维素还可以搭接在构成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一次颗粒之间的空隙中,使纳米纤维素和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搭接形成一体化效果,由此涂层可以具有更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性能。
一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粒径较大、强度较高,由此能够在涂层中更好地发挥骨架支撑作用,降低粘结剂用量,降低隔离膜的热收缩并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并且还有助于在用量较少时使涂层具有更多的孔道结构和更少的水分含量,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以及对电解液的浸润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含量为50wt%至100wt%,可选为90wt%至99wt%,基于所述填料的总重量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100nm至800nm,可选为200nm至4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200nm,可选为50nm至2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θ晶型、γ晶型和η晶型中的至少两种,可选地包括α晶型、θ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两种。
α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在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在2θ为57.48°±0.2°和43.34°±0.2°处具有衍射峰。在一些实施例中,α晶型的含量为≥1.2wt%,可选为1.2wt%至10wt%,更可选为1.2wt%至5wt%,基于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θ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在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在2θ为36.68°±0.2°和31.21°±0.2°处具有衍射峰。在一些实施例中,θ晶型的含量为≥50wt%,可选为60wt%至85wt%,更可选为60wt%至82.5wt%,基于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γ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在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在2θ为66.95°±0.2°和45.91°±0.2°处具有衍射峰。在一些实施例中,γ晶型的含量为≥10wt%,可选为15wt%至60wt%,更可选为15wt%至35wt%,基于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η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在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在2θ为31.89°±0.2°和19.37°±0.2°处具有衍射峰。在一些实施例中,η晶型的含量为≤5wt%,可选为≤2wt%,更可选为≤1wt%,基于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α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好、介电常数低、安全性高和真密度大的优势;θ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具有适中的比表面积和硬度,由此能够更好地同时改善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γ晶型和η晶型的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因此,通过选择不同晶型的填料有助于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θ晶型、γ晶型和η晶型,并且α晶型的含量为1.2wt%至5wt%,θ晶型的含量为60wt%至82.5wt%,γ晶型的含量为15wt%至35wt%,η晶型的含量为≤1wt%,均基于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X射线衍射谱图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测试得到:将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烘干后,在研钵(如玛瑙研钵)中研磨30min,之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如Miniflex600-C)进行测试,得到X射线衍射谱图。测试时可采用Cu靶材,Ni滤波片,管压40KV,管流15mA,连续扫描范围5°-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包括α晶型。α晶型的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好、介电常数低、安全性高和真密度大的优势,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隔离膜的耐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且α晶型的含量为≥90wt%,可选为95wt%至100wt%,基于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总重量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可包括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nanofibrils,CNF,又称为纳米纤丝纤维素或微纤化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须(Cellulosenanocrystals,CNC,又称为纤维素纳米晶、纳米晶体纤维素)和细菌纳米纤维素(Bacterialnanocellulose,BNC,又称为细菌纤维素或微生物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纤维素纳米晶须。纤维素纳米晶须可具有较高的结晶度,由此可降低其亲水性,进而有利于干燥过程中水分排出,从而能使本申请的涂层还具有较低的水分含量;此外,纤维素纳米晶须还容易与填料搭接在一起,使涂层具有更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包括未改性纳米纤维素(又称羟基纳米纤维素)和改性纳米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改性纳米纤维素。
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改性基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基团可包括胺基、羧酸基、醛基、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包括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人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当纳米纤维素具有上述特定的改性基团时,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提升二次电池的热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极大地降低涂层脱落的风险。当纳米纤维素具有上述特定的改性基团时,纳米纤维素还能与填料搭建形成更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和耐电压击穿特性,由此有利于匹配高电压正极活性材料,并进一步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改性基团的存在还能降低羟基的比例,由此能够保证涂层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更有利于涂布,从而还能提高隔离膜的生产效率和涂层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羟基和改性基团,且所述改性基团与所述羟基的摩尔比可为1:4至4:1,可选为2:3至7:3。当改性基团与羟基的摩尔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还能够使隔离膜兼顾高粘结强度。
纳米纤维素中改性基团的种类可以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以测试材料的红外光谱,确定其包含的特征峰,从而确定改性基团的种类。具体地,可以用本领域公知的仪器及方法对材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例如采用红外光谱仪(如美国尼高力(nicolet)公司的IS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依据GB/T 6040-2019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进行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可为≤40nm,可选为10nm至35nm。当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降低隔离膜的热收缩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可为100nm至600nm,可选为200nm至500nm。当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径比可为5至60,可选为15至30。当纳米纤维素的长径比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
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从隔离膜中任选一区域裁切出3.6mm×3.6mm的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例如ZEISS Sigma 300)测绘样品中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构,选择高真空模式,工作电压为3kV,放大倍数为3万倍,获得SEM图;根据获得的SEM图,选取多个(例如5个以上)测试区域进行长度的统计,每个测试区域的尺寸为0.5μm×0.5μm,之后取各个测试区域得到的长度的平均值作为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根据获得的SEM图,利用Nano Measurer粒径分布统计软件,选取多个(例如5个以上)测试区域进行直径的统计,每个测试区域的尺寸为0.5μm×0.5μm,之后取各个测试区域得到的直径的平均值作为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可为10000至60000,可选为30000至50000。当纳米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以避免纳米纤维素堵住隔离膜的孔道结构,而且可以使得涂层浆料的粘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由此涂布时浆料流动性和浸润性更优,从而有利于提升涂层的质量,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离膜的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形状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管状(例如中空管状)、纤维状和杆状。合适形状的纳米纤维素更有利于其与填料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可为≥8wt%,可选为8wt%至35wt%,更可选为10wt%至25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够保证涂层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更有利于涂布。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还能使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保持高粘结强度,提高隔离膜的结构稳定性。此外,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还有利于纳米纤维素与其他组分(例如填料等)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隔离膜的离子导通能力、耐外力挤压能力和耐电压击穿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还可包括非颗粒状的粘结剂。本申请对非颗粒状的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选用任意公知的具有良好粘结性的材料。可选地,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水溶液型粘结剂,其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好且环保的优势,由此有利于涂层浆料的制备和涂布。作为示例,所述水溶液型粘结剂包括水溶液型丙烯酸类树脂(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钠单体均聚物或与其他共聚单体共聚物)、聚乙烯醇(PVA)、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涂层中的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的含量为<1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本申请的涂层中的纳米纤维素与填料能够搭建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由此能够在减少粘结剂用量的前提下使隔离膜还能保持高粘结强度和良好的离子传输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不包含润湿剂,例如常见的丙烯酸酯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类润湿剂。润湿剂通常为低表面张力、高流动性的化合物,由此容易导致涂层浆料涂布和干燥过程中出现多孔基材堵孔问题,本申请的涂层不包含润湿剂,由此可以避免涂层浆料涂布和干燥过程中出现多孔基材堵孔问题。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本申请提供的涂层浆料能够具有良好的浸润性,由此还能够不使用润湿剂。
本申请对所述多孔基材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选用任意公知的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基材,例如玻璃纤维、无纺布、聚烯烃膜(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偏二氟乙烯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基材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复合薄膜。所述多孔基材为多层复合薄膜时,各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基材的厚度可为≤6μm,可选为3μm至5μm。本申请的涂层能使隔离膜的耐热性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以选用更薄的多孔基材,从而有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的面密度可为0.6g/m2至1.5g/m2,可选为0.8g/m2至1.1g/m2。由此能够得到耐热性和离子传输特性更好的隔离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的厚度可为≤1.5μm,可选为0.5μm至0.8μm。由此有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还可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粘接层包括颗粒状的粘结剂。粘接层不仅能够防止涂层脱落,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够改善隔离膜与电极的界面,提升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可选地,所述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酸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含氟烯烃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共聚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烯烃单体、含卤素烯烃单体、氟醚类单体等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偏二氟乙烯基聚合物,例如偏二氟乙烯单体(VDF)的均聚物和/或偏二氟乙烯单体与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所述共聚单体可为烯烃单体、含氟烯烃单体、含氯烯烃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氟醚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共聚单体可包括三氟乙烯(VF3)、三氟氯乙烯(CTFE)、1,2-二氟乙烯、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例如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全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和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PDD)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为16N/m至40N/m,可选为20N/m至35N/m。本申请的隔离膜具有高粘结强度,由此在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涂层不易脱落,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在150℃、1h下的纵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在150℃、1h下的横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本申请的隔离膜在150℃的高温下,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均具有低热收缩率,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横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本申请的隔离膜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均具有高拉伸强度,由此在二次电池膨胀时,隔离膜破损的概率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润湿长度为≥30mm,可选为30mm至8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润湿速度为≥3mm/s,可选为3mm/s至10mm/s。
本申请的隔离膜具有良好的电解液浸润特性,由此能够提升二次电池的离子传输特性和容量发挥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透气度为≤300s/100mL,可选为100s/100mL至230s/100mL。本申请的隔离膜具有良好的透气度,由此能够提升隔离膜的离子传输特性。
在本申请中,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仪器及方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以参照GB/T 19077-2016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例如Master Size 3000)进行测试。
在本申请中,材料的比表面积为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仪器及方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以参照GB/T 19587-2017,采用氮气吸附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方法测试,并用BET(BrunauerEmmett Teller)法计算得出。可选地,氮气吸附比表面积分析测试可以通过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Tri-Star 3020型比表面积孔径分析测试仪进行。
在本申请中,涂层和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均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采用达因笔进行测试。
在本申请中,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可参照标准GB/T 2792-2014,使用拉力测试仪(例如高铁拉力机,起始夹具间距可为40mm)以5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180°剥离测试,并计算得到粘结强度。
在本申请中,隔离膜的热收缩率、拉伸强度和透气度均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均可参照标准GB/T 36363-2018进行测试。
在本申请中,隔离膜的润湿长度、润湿速度均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测量。示例性测试方法如下:将隔离膜裁切成宽度为5mm、长度为100mm的样品,将样品两端固定后水平放置;取0.5mg电解液滴在样品中央,达到规定时间(本申请为1min)后,拍照并测量电解液扩散的长度,由此得到隔离膜的润湿长度和润湿速度。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取多个(例如5至10个)样品进行测试,并且测试结果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电解液可以按照如下方法配制: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按照质量比30:50:20进行混合得到有机溶剂,将充分干燥的LiPF6溶解于上述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1mol/L的电解液。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隔离膜的涂层参数(例如面密度、厚度等)均为多孔基材单侧的涂层参数。
当涂层设置在多孔基材的两侧时,其中任意一侧的涂层参数满足本申请,即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隔离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多孔基材;S2,提供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浆料;S3,将所述涂层浆料涂布于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涂层并干燥,获得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0.68≤δ1/δ2≤1.8,0.7≤δ1/δ2≤1.5,0.7≤δ1/δ2≤1.2,0.7≤δ1/δ2≤1.0或0.7≤δ1/δ2≤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中,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δ1mN/m可满足δ1≥23,可选地,23≤δ1≤45。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涂层浆料涂布时不易漏涂,多孔基材覆盖面积更大,从而隔离膜能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二次电池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同时还有利于多孔基材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保持在较高范围内,极大地降低涂层脱落的风险。
在本申请中,不同表面张力的多孔基材可以通过市购获得,还可以采用氧化剂处理或者紫外线辐射多孔基材表面,以使其具有所需的表面张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溶剂可以为水,例如去离子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涂层浆料还可以包括其他组分,例如,还可以包括粘结剂、填料等。可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水溶液型粘结剂。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涂层浆料不使用润湿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涂层浆料的表面张力可为18mN/m至52mN/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涂层浆料的固含量可以控制在28%至45%之间,例如,可以在30%至38%之间。当涂层浆料的固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有效减少涂层的膜面问题以及降低涂布不均匀出现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改善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所述涂层浆料的粘度可为300mPa·s至1800mPa·s,可选为500mPa·s至1300mPa·s。涂层浆料的粘度可以采用旋转粘度计进行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纳米纤维素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获得:S21,提供白度≥80%的纤维素粉末;S22,将所获得的纤维素粉末与改性溶液混合并反应后,经过洗涤除杂,获得纤维素纳米晶须;S23,将获得的纤维素纳米晶须的pH调节至中性(例如pH为6.5至7.5),并经研磨、切割获得纳米纤维素。
可选地,在S21中,上述白度≥80%的纤维素粉末可以通过市购获得,或者采用化学法(例如酸解法、碱处理法、Tempo催化氧化法)、生物法(例如酶处理法)、机械法(例如超细研磨、超声破碎、高压均质)等获得。用于制备上述白度≥80%的纤维素粉末的纤维原料可以包括植物纤维,例如棉纤维(例如棉花纤维、木棉纤维)、麻纤维(例如剑麻纤维、苎麻纤维、黄麻纤维、亚麻纤维、***纤维、蕉麻纤维等)、棕纤维、木纤维、竹纤维、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白度≥80%的纤维素粉末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获得:将纤维原料经过开松除渣后,用碱液(例如NaOH水溶液,其浓度可为4wt%至20wt%,可选为5wt%至15wt%)蒸煮,然后再顺序经过水洗除杂(例如水洗次数为3次至6次)、漂白(例如可用次氯酸钠和/或双氧水)、酸洗除杂、水洗除杂、驱水、气流干燥,获得纤维素粉末。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2中,所述改性溶液可为酸溶液(例如硫酸水溶液、硼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醋酸水溶液)或碱溶液(例如尿素有机溶剂溶液)。可选地,所述改性溶液为酸溶液。
可选地,所述酸溶液的浓度可为5wt%至80wt%。当改性溶液选用硫酸水溶液时,所述酸溶液的浓度可为40wt%至80wt%,由此可以获得具有磺酸基的纳米纤维素。当改性溶液选用硼酸水溶液时,所述酸溶液的浓度可为5wt%至10wt%,由此可以获得具有硼酸基的纳米纤维素。当改性溶液选用磷酸水溶液时,所述酸溶液的浓度可为45wt%至75wt%,由此可以获得具有磷酸基的纳米纤维素。当改性溶液选用醋酸水溶液时,所述酸溶液的浓度可为40wt%至80wt%,由此可以获得具有羧酸基的纳米纤维素。
可选地,所述尿素有机溶剂溶液为尿素二甲苯溶液,由此可以获得具有胺基的纳米纤维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2中,可选地,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改性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2.5至1:50,可选为1:5至1:30。
当改性溶液选用硫酸水溶液时,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酸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5至1:30。当改性溶液选用硼酸水溶液时,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酸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20至1:50。当改性溶液选用磷酸水溶液时,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酸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5至1:30。当改性溶液选用醋酸水溶液时,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酸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5至1:30。当改性溶液选用尿素有机溶剂溶液时,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尿素有机溶剂溶液的质量比可为1:4至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2中,当所述改性溶液为酸溶液时,所述反应可在不高于80℃的条件下进行,可选为在30℃至60℃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改性溶液的反应时间可为0.5h至4h,可选为1h至3h。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2中,当所述改性溶液为碱溶液时,所述反应可在100℃至145℃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纤维素粉末与所述改性溶液的反应时间可为1h至5h。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3中,研磨可以采用研磨机,切割可以采用高压均质机。通过调节研磨机的研磨参数(例如研磨次数、研磨时间等)以及高压均质机的切割参数能够获得具有不同平均直径和/或不同平均长度的纳米纤维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中,所述涂布采用涂布机。本申请对涂布机的型号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市购涂布机。所述涂布机包括凹版辊;所述凹版辊用于将涂层浆料转移到多孔基材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中,所述涂布方式可以采用转移涂布、旋转喷涂、浸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二次涂布:将包含颗粒状的粘结剂的浆料涂布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干燥后形成粘接层。
本申请的隔离膜的制备方法通过一次涂布制得涂层,大大简化了隔离膜的生产工艺流程。
本申请的隔离膜的制备方法中使用的一些原料及其含量等参数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隔离膜,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在本申请的隔离膜的制备方法中所使用的各原料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
二次电池
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主要起到防止正极和负极短路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
本申请对二次电池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所述二次电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特别地,所述二次电池可以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包括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一方面的隔离膜或通过本申请实施方式第二方面的方法制备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间隔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可选地,至少所述隔离膜靠近所述负极极片的一侧具有本申请的涂层。由此,本申请的二次电池能兼顾高能量密度、高热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正极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且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膜层。例如,所述正极集流体具有在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正极膜层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
当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锂磷酸盐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钴氧化物、锂锰钴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含锂磷酸盐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锂、磷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通式为LiaNibCocMdOeAf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0.8≤a≤1.2,0.5≤b<1,0<c<1,0<d<1,1≤e≤2,0≤f≤1,M选自Mn、Al、Zr、Zn、Cu、Cr、Mg、Fe、V、Ti和B中的至少一种,A选自N、F、S和Cl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示例,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NCM333)、LiNi0.5Co0.2Mn0.3O2(NCM523)、LiNi0.6Co0.2Mn0.2O2(NCM622)、LiNi0.8Co0.1Mn0.1O2(NCM811)、LiNi0.85Co0.15Al0.05O2、LiFePO4、LiMnPO4中的至少一种。
当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为钠离子电池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含钠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材料(如磷酸盐、氟磷酸盐、焦磷酸盐、硫酸盐等)、普鲁士蓝类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示例,用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NaFeO2、NaCoO2、NaCrO2、NaMnO2、NaNiO2、NaNi1/2Ti1/2O2、NaNi1/2Mn1/2O2、Na2/3Fe1/3Mn2/3O2、NaNi1/3Co1/3Mn1/3O2、NaFePO4、NaMnPO4、NaCoPO4、普鲁士蓝类材料、通式为XpM’q(PO4)rOxY3-x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通式XpM’q(PO4)rOxY3-x中,0<p≤4,0<q≤2,1≤r≤3,0≤x≤2,X选自H+、Li+、Na+、K+和NH4 +中的至少一种,M’为过渡金属阳离子,可选地为V、Ti、Mn、Fe、Co、Ni、Cu和Zn中的至少一种,Y为卤素阴离子,可选地为F、Cl和Br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上述各正极活性材料的改性化合物可以是对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进行掺杂改性和/或表面包覆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正极导电剂。本申请对所述正极导电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示例,所述正极导电剂包括超导碳、导电石墨、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正极膜层的总质量,所述正极导电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正极粘结剂。本申请对所述正极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示例,所述正极粘结剂可包括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偏氟乙烯-四氟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含氟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正极膜层的总质量,所述正极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作为金属箔片的示例,可采用铝箔。所述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以及形成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材料层。作为示例,所述金属材料可包括铝、铝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银和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示例,所述高分子材料基层可包括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PE)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膜层通常是将正极浆料涂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经干燥、冷压而成的。所述正极浆料通常是将正极活性材料、可选的导电剂、可选的粘结剂以及任意的其他组分分散于溶剂中并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但不限于此。
[负极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层。例如,所述负极集流体具有在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作为示例,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炭、硬炭、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和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基材料可包括单质硅、硅氧化物、硅碳复合物、硅氮复合物和硅合金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锡基材料可包括单质锡、锡氧化物和锡合金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负极导电剂。本申请对所述负极导电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示例,所述负极导电剂可包括超导碳、导电石墨、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负极膜层的总质量,所述负极导电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负极粘结剂。本申请对所述负极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示例,所述负极粘结剂可包括丁苯橡胶(SBR)、水溶性不饱和树脂SR-1B、水性丙烯酸类树脂(例如,聚丙烯酸PAA、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负极膜层的总质量,所述负极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膜层还可选地包括其他助剂。作为示例,其他助剂可包括增稠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PTC热敏电阻材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负极膜层的总质量,所述其他助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作为金属箔片的示例,可采用铜箔。所述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以及形成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材料层。作为示例,所述金属材料可包括铜、铜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银和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示例,所述高分子材料基层可包括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PE)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负极膜层通常是将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上,经干燥、冷压而成的。所述负极浆料通常是将负极活性材料、可选的导电剂、可选地粘结剂、其他可选的助剂分散于溶剂中并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去离子水,但不限于此。
所述负极极片并不排除除了所述负极膜层之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层。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的负极极片还包括夹在所述负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膜层之间、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导电底涂层(例如由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的负极极片还包括覆盖在所述负极膜层表面的保护层。
[电解液]
在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电解液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传导活性离子的作用。本申请对电解液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所述电解液包括电解质盐和溶剂。所述电解质盐和所述溶剂的种类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当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作为示例,所述电解质盐可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砷酸锂(LiAsF6)、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三氟甲磺酸锂(LiTFS)、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二草酸硼酸锂(LiBOB)、二氟磷酸锂(LiPO2F2)、二氟二草酸磷酸锂(LiDFOP)和四氟草酸磷酸锂(LiTFOP)中的至少一种。
当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为钠离子电池时,作为示例,所述电解质盐可包括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钠(NaPF6)、四氟硼酸钠(NaBF4)、高氯酸钠(NaClO4)、六氟砷酸钠(NaAsF6)、双氟磺酰亚胺钠(NaFSI)、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钠(NaTFSI)、三氟甲磺酸钠(NaTFS)、二氟草酸硼酸钠(NaDFOB)、二草酸硼酸钠(NaBOB)、二氟磷酸钠(NaPO2F2)、二氟二草酸磷酸钠(NaDFOP)和四氟草酸磷酸钠(NaTFOP)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示例,所述溶剂可包括但不限于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亚丁酯(B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甲酸甲酯(MF)、乙酸甲酯(MA)、乙酸乙酯(EA)、乙酸丙酯(PA)、丙酸甲酯(MP)、丙酸乙酯(EP)、丙酸丙酯(PP)、丁酸甲酯(MB)、丁酸乙酯(EB)、1,4-丁内酯(GBL)、环丁砜(SF)、二甲砜(MSM)、甲乙砜(EMS)和二乙砜(ESE)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中还可选地包括添加剂。例如,所述添加剂可以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也可以包括正极成膜添加剂,还可以包括能够改善电池某些性能的添加剂,例如改善电池过充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高温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低温功率性能的添加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负极极片可通过卷绕工艺和/或叠片工艺制成电极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可包括外包装。该外包装可用于封装上述电极组件及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的外包装可以是硬壳,例如硬塑料壳、铝壳、钢壳等。所述二次电池的外包装也可以是软包,例如袋式软包。所述软包的材质可以是塑料,如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对二次电池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其可以是圆柱形、方形或其他任意的形状。如图1是作为一个示例的方形结构的二次电池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包装可包括壳体51和盖板53。壳体51可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上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51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盖板53用于盖设所述开口,以封闭所述容纳腔。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可经卷绕工艺和/或叠片工艺形成电极组件52。电极组件52封装于所述容纳腔。电解液浸润于电极组件52中。二次电池5所含电极组件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需求来调节。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是公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和电解液组装形成二次电池。作为示例,可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经卷绕工艺和/或叠片工艺形成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包装中,烘干后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等工序,得到二次电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可以组装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所含二次电池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电池模块的应用和容量来调节。
图3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模块4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电池模块4中,多个二次电池5可以是沿电池模块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任意的方式进行排布。进一步可以通过紧固件将该多个二次电池5进行固定。
可选地,电池模块4还可以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多个二次电池5容纳于该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池模块还可以组装成电池包,电池包所含电池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应用和容量进行调节。
图4和图5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包1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池包1中可以包括电池箱和设置于电池箱中的多个电池模块4。电池箱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箱体2用于盖设下箱体3,并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块4的封闭空间。多个电池模块4可以按照任意的方式排布于电池箱中。
用电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可以用作所述用电装置的电源,也可以用作所述用电装置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用电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是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动车辆(例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卡车等)、电气列车、船舶及卫星、储能***等。
所述用电装置可以根据其使用需求来选择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
图6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用电装置的示意图。该用电装置为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等。为了满足该用电装置对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可以采用电池包或电池模块。
作为另一个示例的用电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用电装置通常要求轻薄化,可以采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了本申请公开的内容,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阐述性说明,因为在本申请公开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除非另有声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报道的所有份、百分比和比值都是基于质量计,而且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都可商购获得或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获得,并且可直接使用而无需进一步处理,以及实施例中使用的仪器均可商购获得。
纳米纤维素C1的制备
纤维素粉末制备
将棉花短绒通过开棉机开松除渣后,使用5wt%的NaOH水溶液在150℃蒸煮2h,然后再顺序经过水洗除杂(水洗次数为3次)、次氯酸钠漂白、稀盐酸洗涤除杂、水洗除杂(水洗次数为1次)、驱水、气流干燥后,获得白度为≥85%的棉花纤维素粉末。
纤维素的酯化
将所获得的棉花纤维素粉末1kg与60wt%的硫酸水溶液30kg混合,在60℃下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再顺序经过水洗除杂(水洗次数为3次)、过滤、除酸除杂,获得具有磺酸基改性基团的纤维素纳米晶须。
纤维素的中和
用10wt%的NaOH水溶液先将具有磺酸基改性基团的纤维素纳米晶须的pH调至中性,然后用研磨机高速处理2.5h将其分散,研磨次数为2次,再使用高压均质机设备进行纳米级切割,得到平均长度为475nm、平均直径为25nm的具有磺酸基改性基团的纳米纤维素C1,并且磺酸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5:3。
纳米纤维素C2至C10的制备
纳米纤维素C2至C10按照与纳米纤维素C1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详见表1。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研磨机处理的参数以及高压均质机设备的切割参数获得具有不同平均直径和/或不同平均长度的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C11的制备
纤维素粉末制备
将棉花短绒通过开棉机开松除渣后,使用5wt%的NaOH水溶液在150℃蒸煮2h,然后再顺序经过水洗除杂(水洗次数为3次)、次氯酸钠漂白、稀盐酸洗涤除杂、水洗除杂(水洗次数为1次)、驱水、气流干燥后,获得白度为≥85%的棉花纤维素粉末。在10℃条件下,将获得的棉花纤维素粉末与20wt%的NaOH水溶液混合,搅拌2h、过滤、水洗2次后,获得碱纤维素粉末。
纤维素的酯化
将所获得的碱纤维素粉末50g与尿素200g置于带油水分离器的三口反应器中,待尿素溶解后,再加入5g二甲苯,搅拌下升温至137℃,反应4h后终止,然后经过水洗(水洗次数为3次)、过滤、干燥,获得纤维素氨基甲酸酯。
纤维素的中和
将所获得的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解在5wt%的NaOH水溶液中,得到均匀的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然后用研磨机高速处理2.5h将其分散,研磨次数为2次,再使用高压均质机设备进行纳米级切割,得到平均长度为475nm、平均直径为25nm的具有胺基改性基团的纳米纤维素,并且胺基与与羟基的摩尔比为4:3。
改性基团与羟基的摩尔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得:依据GB/T 12008.3-2009中的邻苯二甲酸酐法分别测试得到原料纤维素和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羟值(与每克试样中羟基含量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得到的数值单位为mg KOH/g,将其转化为mmol/g,作为羟基含量。以原料纤维素的羟基含量减去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羟基含量,即可得改性基团的含量(即被改性的羟基的含量),由此计算得到改性基团与羟基的摩尔比。
纳米纤维素C12和C13的制备
采用未改性纳米纤维素,产品型号为CNWS-50,购自中科雷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可以使用研磨机和/或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以获得具有不同平均直径和/或不同平均长度的纳米纤维素。具体详见表1。
表1
实施例1
(1)隔离膜的制备
S1,提供PE多孔基材:厚度为5μm,表面张力为25mN/m。
S2,配制涂层浆料:将上述制备的纳米纤维素C1、填料氧化铝(二次颗粒形貌、平均粒径Dv50为160nm)、粘结剂水溶液型聚丙烯酸按照质量比15:84.1:0.9在适量的溶剂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得到固含量为35wt%、粘度为854mPa·s的涂层浆料。
S3,涂布:将所配制的涂层浆料用涂布机涂布在PE多孔基材的两个表面上,通过干燥、分切工序,得到隔离膜。位于PE多孔基材单侧的涂层的厚度为0.8μm。
(2)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811)、导电剂炭黑(Super P)、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6.2:2.7:1.1在适量的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于正极集流体铝箔上,通过烘干、冷压、分条、裁切等工序,得到正极极片。正极极片的面密度为0.207mg/mm2,压实密度为3.5g/cm3
(3)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导电剂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质量比96.4:0.7:1.8:1.1在适量的溶剂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铜箔上,通过烘干、冷压、分条、裁切工序,得到负极极片。负极极片的面密度为0.126mg/mm2,压实密度为1.7g/cm3
(4)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照质量比30:70进行混合得到有机溶剂,将充分干燥的LiPF6溶解于上述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1mol/L的电解液。
(5)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并卷绕,得到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包装中,干燥后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整形等工序,得到二次电池。
实施例2-6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采用的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不同,具体参数详见表2。不同表面张力的多孔基材可以通过市购获得,还可以采用氧化剂处理或者紫外线辐射多孔基材表面,以使其具有所需的表面张力。
实施例7-17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采用的纳米纤维素种类不同,具体参数详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8-20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纳米纤维素和填料的加入量不同,具体参数详见表2。
实施例21-22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填料采用二次颗粒形貌的氧化铝(平均粒径Dv50为160nm)和一次颗粒形貌的氧化铝(平均粒径Dv50为400nm)的混合物,实施例21中二者的质量比为90:10,实施例22中二者的质量比为70:30。
对比例1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参数不同,PE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20mN/m,纳米纤维素采用编号为C12的未改性纳米纤维素,填料采用一次颗粒形貌的氧化铝,平均粒径Dv50为1000nm。
对比例2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PE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20mN/m,且涂层浆料中未加入填料。
对比例3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PE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20mN/m,且填料采用一次颗粒形貌的氧化铝,平均粒径Dv50为400nm。
对比例4
二次电池采用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隔离膜的制备中PE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20mN/m。
表2
测试部分
(1)涂层浆料的粘度测试
在25℃下,使用旋转粘度计测试涂层浆料的粘度。测试仪器可以采用AMETEK旋转粘度计,转速可为12r/min。
(2)涂层和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
在25℃下,采用达因笔进行测试。
(3)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测试
在25℃下,使用拉力测试仪测试隔离膜中涂层与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隔离膜样品尺寸可为100mm×15mm,隔离膜的剥离速度可为50mm/min,剥离角度可为180°,拉力测试仪可以采用高铁拉力机,起始夹具间距可为40mm。测试标准可参考GB/T 2792-2014。
(4)隔离膜的热收缩率测试
样品制备:将上述制备的隔离膜用冲压机冲切成宽度为50mm、长度为100mm的样品,取5个平行样品放置在A4纸上并固定,再将装有样品的A4纸放置在厚度为1mm至5mm的瓦楞纸上。
样品测试:将鼓风式烘箱温度设置为150℃,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30min后,将放置在瓦楞纸上面的A4纸放入鼓风式烘箱,开始计时,到达设定时间(本申请为1h)后,测量隔离膜的长度和宽度,数值分别标记为a和b。
热收缩率计算:纵向(MD)热收缩率=[(100-a)/100]×100%,横向(TD)热收缩率=[(50-b)/50]×100%,取5个平行样品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5)隔离膜的透气度测试
在25℃下,测定100mL空气通过隔离膜所需要的时间,取5个平行样品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仪器可以采用熊谷KRK王研式透气度测试仪。
(6)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
在25℃下,将二次电池以1C恒流充电至4.2V,继续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此时二次电池为满充状态,记录此时的充电容量,即为第1圈充电容量;将二次电池静置5min后,以1C恒流放电至2.8V,此为一个循环充放电过程,记录此时的放电容量,即为第1圈放电容量。将二次电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记录每圈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二次电池25℃循环5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500圈循环后的放电容量/第1圈放电容量×100%。
(7)二次电池的热箱测试
在25℃下,将二次电池以1C恒流充电至4.2V,继续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静置5min,然后在DHG-9070A DHG系列高温烘箱中带夹具测试各二次电池,以5℃/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100±2℃,保持30min;之后再以5℃/min升温速度升温,每升温5℃,保温30min,直至二次电池失效。升温过程中监控二次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当温度开始急剧上升时对应的烘箱温度即为二次电池的热箱失效温度。二次电池的热箱失效温度越高,表明二次电池的热安全性能越好。
表3
由表3可见,实施例1-22通过在隔离膜的多孔基材的两个表面设置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并合理控制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δ1mN/m和涂层的表面张力δ2mN/m使其满足δ1/δ2≥0.68,可选地满足0.68≤δ1/δ2≤1.8,更可选地满足0.7≤δ1/δ2≤1.2时,能够使隔离膜兼顾低热收缩率、高粘度强度和高透气度,还能使二次电池兼顾高热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对比例1的涂层中采用的氧化铝为一次颗粒形貌且颗粒粒径较大,此时氧化铝与纳米纤维素无法形成一体化的搭接效果,进而导致隔离膜耐热性和二次电池热安全性能较差。此外,对比例1在制备涂层浆料时还需要使用较高含量的粘结剂,而粘结剂用量较大时易出现堵孔问题,由此还导致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
对比例2的涂层中未采用氧化铝,此时纳米纤维素溶液粘度较大,导致涂层的透气性差,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同时隔离膜耐热性和二次电池热安全性能也较差。
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采用的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与制备的涂层的表面张力的比值小于0.68,此时,涂层浆料涂布时存在大面积漏涂问题,由此导致隔离膜的粘结强度差、耐热性差,并且二次电池的热安全性能也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具有与技术思想实质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在不脱离本申请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将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加以组合而构筑的其它方式也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纳米纤维素,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膜,其中,
0.68≤δ1/δ2≤1.8,可选地,0.7≤δ1/δ2≤1.2;和/或,
δ1≥23,可选地,23≤δ1≤45;和/或,
25≤δ2≤50,可选地,30≤δ2≤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素包括未改性纳米纤维素和改性纳米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可选为改性纳米纤维素,
可选地,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改性基团,且所述改性基团包括胺基、羧酸基、醛基、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更可选地包括磺酸基、硼酸基和磷酸基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可选地,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素包括羟基和改性基团,且所述改性基团与所述羟基的摩尔比为1:4至4:1,更可选为2:3至7: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素满足如下条件(1)至(3)中的至少一者:
(1)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直径为≤40nm,可选为10nm至35nm;
(2)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平均长度为100nm至600nm,可选为200nm至500nm;
(3)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径比为5至60,可选为15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纳米纤维素的含量为≥8wt%,可选为10wt%至25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涂层还包括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选自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涂层中的所述填料的含量为≥60wt%,可选为65wt%至90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二次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
可选地,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100nm至800nm,更可选为200nm至400nm;
可选地,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填料的平均粒径Dv50为≤200nm,更可选为50nm至200nm。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填料包括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填料至少包括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
可选地,所述一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一种,更可选地包括α晶型;
可选地,所述二次颗粒形貌的无机颗粒的晶型包括α晶型、θ晶型、γ晶型和η晶型中的至少两种,更可选地包括α晶型、θ晶型和γ晶型中的至少两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涂层还包括非颗粒状的粘结剂;
可选地,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水溶液型粘结剂;
可选地,所述涂层中的所述非颗粒状的粘结剂的含量为<1wt%,基于所述涂层的总重量计。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涂层不包含润湿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
所述多孔基材的厚度为≤6μm,可选为3μm至5μm;和/或,
所述涂层的面密度为0.6g/m2至1.5g/m2,可选为0.8g/m2至1.1g/m2;和/或,
所述涂层的厚度为≤1.5μm,可选为0.5μm至0.8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粘接层包括颗粒状的粘结剂,可选地,所述颗粒状的粘结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酸类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含氟烯烃单体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满足如下条件(1)至(8)中的至少一者:
(1)所述涂层与所述多孔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为16N/m至40N/m,可选为20N/m至35N/m;
(2)所述隔离膜在150℃、1h下的纵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3)所述隔离膜在150℃、1h下的横向热收缩率为≤5%,可选为0.5%至3%;
(4)所述隔离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5)所述隔离膜的横向拉伸强度为≥2000kg/cm2,可选为2500kg/cm2至4500kg/cm2
(6)所述隔离膜的润湿长度为≥30mm,可选为30mm至80mm;
(7)所述隔离膜的润湿速度为≥3mm/s,可选为3mm/s至10mm/s;
(8)所述隔离膜的透气度为≤300s/100mL,可选为100s/100mL至230s/100mL。
1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多孔基材;S2,提供包含纳米纤维素的涂层浆料;S3,将所述涂层浆料涂布于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涂层并干燥,获得隔离膜,其中,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张力为δ1mN/m,所述涂层的表面张力为δ2mN/m,并且所述隔离膜满足δ1/δ2≥0.68。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层浆料还包括填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层浆料的表面张力为18mN/m至52mN/m。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二次涂布:将包含颗粒状的粘结剂的浆料涂布在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干燥后形成粘接层。
19.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或通过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隔离膜。
20.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2280018819.3A 2022-06-24 2022-08-15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Pending CN1169648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1261 WO2023245655A1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PCT/CN2022/101261 2022-06-24
PCT/CN2022/112583 WO2023245838A1 (zh) 2022-06-24 2022-08-15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849A true CN116964849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8819.3A Pending CN116964849A (zh) 2022-06-24 2022-08-15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48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9343A (zh) * 2023-11-08 2023-1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和含有其的用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362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nen Chem Corp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04587A (ja) * 2010-03-26 2011-10-13 Teijin Ltd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7799696A (zh) * 2016-08-29 2018-03-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552122A (zh) * 2022-01-11 2022-05-27 惠州锂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362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nen Chem Corp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04587A (ja) * 2010-03-26 2011-10-13 Teijin Ltd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7799696A (zh) * 2016-08-29 2018-03-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552122A (zh) * 2022-01-11 2022-05-27 惠州锂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9343A (zh) * 2023-11-08 2023-1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和含有其的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4136B1 (ko) 리튬 이온 전지용 바인더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극 및 세퍼레이터
EP3716364B1 (en) Positive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positive electrode
CN116964850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170222222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104219B (zh) 一种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US20220293948A1 (en)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17199343A (zh) 电池单体和含有其的用电装置
WO2024077822A1 (zh) 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JP7321932B2 (ja) 電力機器を始動するための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20160102054A (ko) 전기 디바이스
WO2023245838A1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JP201814778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6964849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JP2018098021A (ja) 非水電解液系電気化学素子用負極、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82209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6941117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015901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6964853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6918160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KR20210020846A (ko) 내열층을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용 분리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WO2024092472A1 (zh)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负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964852A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18088311A1 (ja) 非水電解液系電気化学素子用負極、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36820A1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119332A1 (zh) 隔离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