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3792A -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3792A
CN116963792A CN202280015644.0A CN202280015644A CN116963792A CN 116963792 A CN116963792 A CN 116963792A CN 202280015644 A CN202280015644 A CN 202280015644A CN 116963792 A CN116963792 A CN 116963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hield
hub
proximal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56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科沃斯比约
N·M·维拉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o Nordisk AS
Original Assignee
Novo Nordisk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o Nordisk AS filed Critical Novo Nordisk AS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22/05363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7524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963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3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5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 A61M5/2466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9Dose expelling manners
    • A61M5/31593Multi-dose, i.e. individually set dose repeatedly administered from the same medicament reservoir
    • A61M5/31595Pre-defined multi-dose administration by repeated overcoming of means blocking the free advancing movement of piston rod, e.g. by tearing or de-bloc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2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needle before use, e.g. c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16Caps placed transversally onto the needle, e.g. pivotally attached to the needle b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6Fully automatic sleeve extension, i.e. in which triggering of the sleeve does not require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7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with guiding tracks for controlled sliding of needle protective sleeve from needle exposing to needle covering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95Multiple needle devices, e.g. a plurality of needles arranged coaxially or in parallel
    • A61M5/3298Need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2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yringes or needles, kits for diabetics
    • A61M2005/004Magazines with multiple needles directly inserted into an injection or infusion device, e.g. revolver-like mag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5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 A61M5/2466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 A61M2005/247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with movable piercing means, e.g. ampoule remains fixed or stea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针护罩(110,310)操作性地联接至针座驱动结构(210,430)、主动针组件(220,420)、牵拉结构(230,320)和支撑结构(136,336,338,350),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针护罩(110,310)能够到达所述针护罩(220,420)的近侧位置之前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驱动到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近侧位置,由此在驱动机构可被激活之前能够建立流体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这样的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用于激活驱动机构的激活机构,和多个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一个针组件是主动针组件,其可移动地布置在非连接位置与连接位置之间。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这样的装置,其中针护罩操作性地联接至针座驱动结构、主动针组件、牵拉结构和支撑结构,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针护罩能够到达其中驱动机构可被激活的近侧位置之前,将所述主动针组件驱动到近侧连接位置,由此在所述驱动机构可被激活之前能够建立流体连接。
背景技术
用于不同液体药物制剂的自行给药的药物递送装置目前以各种形状和尺寸存在。有些适于连接到输液器,而有些可与注射针连接或集成在一起。后一种类型被称为注射装置。一些药物递送装置是包括具有药物储器的药筒的耐用装置,其中该药筒可以更换。其他药物递送装置是在药筒为空时丢弃的一次性装置。一次性装置可以是多剂量装置或单剂量装置,在多剂量装置中,用户可以在每次注射之前设置所需的剂量大小,而单剂量装置能够仅施用给定大小的单剂量。单剂量装置存在所谓的“护罩激活”,其中套管被装置前部的护罩覆盖,当其被按下时释放剂量。于是,当用户将装置抵靠皮肤按压时,只暴露出套管以进入皮肤,从而下压护罩并释放剂量。这些注射装置在单次注射之后被丢弃。
固定剂量装置对一些用户来说是优选的,因为这些用户可能对每次都操作装置来调节正确剂量感到不适或者不能每次都操作装置来调节正确剂量。例如,当儿童或老年人使用装置时,简单性和易用性对于避免用户错误导致给药过量或给药不足非常重要。在其他情况下,治疗方案开出固定剂量的例如GLP-1类型的药物。
然而,装置本身占据了设备成本的相当大一部分,更不用说所使用、因而必须处理的材料的量。因此,希望制造一种能够递送固定体积的多个剂量的固定剂量装置。
在现有的多剂量装置中,马达由在调节剂量时卷绕的弹簧组成。一种解决方案是制造一种普通的多剂量装置,其中最大剂量大小受到限制,因此只能拨调至固定的剂量大小。然而,这将带来用户没有充分拨调并因此获得比预期更小的剂量的风险。该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在由Novo Nordisk提交的WO2020/089167中描述,其中棘轮管被锁定到壳体直到已设置全剂量为止。
在由Sanofi-Aventis提交的WO2019/091879中公开了另一种固定剂量装置。该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可纵向移位的剂量***的注射装置,其根据预先选择的剂量大小提供自动剂量设置。
在由Copernicus提交的WO2018/007259中公开了一种替代的固定剂量装置。该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递送限定数目的等剂量流体物质的注射装置。所公开的注射装置包括壳体1,该壳体1具有装备(arming)机构和沿壳体的纵向轴线布置的药物递送机构。
Novo Nordisk于2020年12月9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22192描述了一种预张紧的多次使用的固定剂量装置,其带有集成的可重复使用的针。
Novo Nordisk于2021年2月16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65250描述了一种用于喷射预定的多个固定剂量的注射装置。通过在近侧方向上移动针护罩来排出剂量,这释放了预张紧的扭转弹簧以在此时排出预定剂量之一。该注射装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成的针组件,每次将其中一个针组件带到注射位置。操作针组件的针更换机构通过针护罩的旋转来控制,针护罩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因此,一旦针护罩处于其延伸的第一位置,用户就能够通过针护罩的旋转来锁定和解锁注射装置。
US2008/0312604(Boesen)公开了一种药物递送笔,其包括带有多个针的圆柱体。该笔还包括激活输入以激活一定剂量的药物的递送。激活输入128可以是机械的或机电的。激活输入被示出为激活按钮128,其可以可操作地连接到双动作柱塞。当第一次按下激活按钮128时,药筒将药筒连接件移动到圆柱体内的第一级以供联接到针上。然后可以再次按下激活按钮以将具有与针联接的药筒连接件的药筒从端盖移动到第二级以供注射。然后,第三次弹响使针缩回至第二级,使其与药筒连接件182分离,将药筒连接件移动通过第一级进入中性位置,并旋转圆柱体180,使得药筒连接件与相邻圆柱体钻孔中的干净针对准。US2002/0020646(Groth等人)、WO2009/016161(Novo Nordisk)、US2019/0167913(Srinivasan等人)都描述了用于附接至药物递送笔的可附接针匣。该匣容纳多个针组件,并且针连接至单独的致动按钮,该致动按钮可***作以递送剂量。这些申请均没有公开如何在护罩回缩以允许驱动机构激活之前确保药筒或药物储器与针之间的正确流体连接以排出剂量。
为了通过针排出药物,需要在激活之前针与储器流体连通。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具有护罩激活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可连接针的***顺序和驱动机构的激活的控制机构。
考虑到上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友好、安全且稳固的用于递送固定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将描述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或将解决从以下公开内容以及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明显看出的目的的实施例和方面。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
-壳体,
-药物储器,其包括所述多个剂量的药剂和可刺穿的隔膜,
-多个针组件,其中每个针组件包括固定在针座中的针套管,
-轴向锁定到护罩的针鼓,其中所述针鼓包括多个轴向轨道,每个轴向轨道适于可移动地接纳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针组件,
-针护罩,其可移动地布置在初始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在所述初始远侧位置时,所述针护罩适于覆盖所述多个针组件,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护罩适于允许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主动针组件从所述针护罩的远端伸出,
-驱动机构,其适于顺序地递送所述多个剂量,
-激活机构,其用于激活所述驱动机构以递送所述多个剂量中的剂量,其中所述激活机构包括所述针护罩,所述针护罩适于当所述针护罩处于所述近侧位置时允许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
其中所述针鼓可操作地布置成将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一个针组件定位在与所述储器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储器对准的所述针组件是所述主动针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远侧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近侧位置,在所述远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不刺穿所述隔膜,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刺穿所述隔膜并且与所述储器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针护罩适于被从所述初始远侧位置操作到所述近侧位置,定义为所述针护罩的第一运动,以及从所述近侧位置操作到所述初始远侧位置,定义为激活后所述针护罩的第二运动,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布置的包括针座驱动部分的针座驱动结构,用于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驱动至所述近侧位置,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轴向锁定到所述针护罩的牵拉结构,所述牵拉结构包括针座接合部分,用于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而接合所述主动针组件并将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撑结构,当所述主动针组件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适于支撑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并且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还适于阻止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所述主动针组件的轴向运动,并且允许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所述主动针组件的远侧运动,
其中所述针护罩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针座驱动结构、所述主动针组件、所述牵拉结构和所述支撑结构,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针护罩能够到达所述针护罩的所述近侧位置之前将所述主动针组件驱动到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近侧位置,由此在所述驱动机构可被激活之前能够建立流体连接。
由于流体连接的建立和激活的允许均由所述针护罩控制,因此确保了所述装置的正常操作将在所述驱动机构可被激活之前提供与所述储器的流体连通。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包括接合状态和脱离接合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分别与所述针座驱动部分接合和脱离接合。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还适于响应于所述护罩的运动而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近侧方向上被驱动。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包括脱离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分别与所述牵拉结构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脱离联接和联接。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还适于与所述牵拉结构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脱离联接或联接,使得可以创建以及在所述脱离联接状态下消除轴向间隙,并且使得可以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轴向运动而在所述联接状态下向远侧拉动所述针座。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当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包括阻挡状态和解除阻挡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轴向运动而分别被所述支撑结构解除阻挡和阻挡。
在另一方面,所述主动针组件当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还适于与所述支撑结构接合和脱离接合,使得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轴向运动,在所述阻挡状态下,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的近侧或远侧运动被所述支撑结构阻挡,并且使得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远侧运动,在所述解除阻挡状态下,处于所述近侧位置的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在远侧方向上不受阻挡并且能够移动。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与所述针座驱动结构、所述主动针组件、所述牵拉结构和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操作性联接进一步适于:
-使得在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期间所述针护罩的运动可以经由所述针座驱动部分驱动所述主动针组件的近侧运动,由此可将所述主动针组件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从而从所述接合状态改变为所述脱离接合和阻挡状态,而不改变与所述牵拉结构的相对轴向位置;以及
-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的剩余近侧运动可以在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与所述牵拉结构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之间创建轴向间隙,由此可以激活所述驱动机构,由此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前提供流体连接。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与所述针座驱动结构、所述主动针组件、所述牵拉结构和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操作性联接进一步适于:
-使得在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的初始远侧运动可以拉动所述牵拉结构,由此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与所述牵拉结构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之间的轴向距离可以缩小直至接合,从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从所述脱离联接和阻挡状态改变为所述联接和解除阻挡状态;以及
-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的剩余远侧运动可以将所述主动针组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由此在激活之后所述针组件可与所述药物储器断开连接。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套管包括具有用于刺穿所述隔膜的尖锐尖端的近端,以及具有用于刺穿受试者皮肤的尖锐尖端的远端。
在另一方面,除了所述主动针组件之外的其他针组件是被动针组件,并且其中所述被动针组件之一可以在已经递送剂量之后被所述针鼓移动到所述主动位置,并由此可以成为用于下一剂量的主动针。
在另一方面,所述被动针组件定位在不与所述储器轴向对准的被动位置处。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座还包括适于被所述牵拉结构接合并拉动的被牵拉部分,其中,所述牵拉结构轴向地联接至所述针座包括所述针座接合部分与所述被牵拉部分轴向对准。
在另一方面,所述鼓适于旋转并由此改变所述多个针组件的位置。
在另一方面,所述多个针组件对应于所述多个剂量,并且其中每个剂量是固定剂量。
在另一方面,所述激活机构响应于将所述针护罩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而激活所述驱动机构。
在进一步或替代的方面,所述护罩是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管状,并且由此其可以非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包括将所述针护罩从所述初始远侧位置非旋转地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由此所述主动针组件被驱动至所述近侧位置。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包括将所述针护罩从所述近侧位置非旋转地移动到所述初始远侧位置,由此所述主动针组件被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在进一步或替代的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初始远侧位置包括所述针护罩布置在具有第一角位置的第一远侧位置和具有第二角位置的第二远侧位置,并且其中所述针护罩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包括所述针护罩布置在所述第二角位置。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包括将所述针护罩从所述第一远侧位置旋转地移动到所述第二远侧位置,由此所述主动针组件被驱动至所述近侧位置。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还包括将所述针护罩从所述第二远侧位置非旋转地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
在另一方面,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包括将所述针护罩从所述近侧位置非旋转地移动到所述初始远侧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A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该装置被加帽。
图1B示出了处于未加帽状态的图1A的药物递送装置,并且进一步示出了第一中心轴线X1和第二中心轴线X2的位置。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处于未加帽状态的注射装置的轴向横截面,在图3A中,护罩处于远侧位置,而在图3B中,护罩处于近侧位置,由此驱动机构被激活。
图4A和图4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针护罩110。
图5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管180和连接器170。
图6A和图6B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布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壳体中的驱动管180和连接器170。壳体的外管状部分已被拆下,以显露在壳体中形成的驱动管引导件和连接器引导件。
图7A和图7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70。
图8A至图8C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针座125,而来自图2的四个针组件中的三个在图8D中可见。
图9A和图9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针鼓210,而图9C示出了切开以显露内部结构的针鼓。
图10A和图10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切换器230,而图10C示出了切开以显露内部结构的切换器。
图11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远侧针塞的针***件211。
图12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帽105。外壁的一部分已被拆下以展示内部结构。
图13A和图13C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药筒保持器130,而图13B和图13D分别示出了图13A和图13C的头部的特写。
图14A至图14I以在剂量循环期间该装置所占据的一系列状态,共同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的轴向横截面。图14A至图14I共同示出了双剂量防止机构的功能。这些图仅示出了装置的前部,并且可以将几个外部结构拆下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15A1至图15P2以一系列状态共同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操作。一些状态由从侧面看的透视图和/或一个或多个横截面来表示。例如,图15C1示出了一种构造从侧面看的透视图,图15C2示出了穿过平面截取的横截面,而图15C3显示了穿过另一平面的轴向横截面,但都是针对与图15C1中相同的构造。这些图仅示出了装置的前部,并且可以将几个外部结构拆下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1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的分解图,而图16B示出了用于第二实施例的针组件420。
图17A和图17B分别示出了处于加帽状态和脱帽状态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注射装置的轴向横截面。在图17A中,护罩处于远侧位置,而在图17B中,护罩处于近侧位置,由此驱动机构被激活。
图18A和图18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针护罩310。
图19A和图19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针启动器430。
图20A和图20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管状壳体结构340。
图21A和图21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管状前基座350。在图21B中,前基座被切开。
图22A和图22B从不同角度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双管状药筒保持器330。放大图Z1示出了药筒保持器的远端的放大图。一个管状结构适于接纳药筒,而另一个管状结构适于接纳激活机构。
图23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管状连接器370。
图24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管380。
图25A和图25B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触发器延伸件369。
图26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触发结构360。
图27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针鼓410。
图28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针座425。
图29A和图29B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针操纵器320。放大窗口Z2示出了针操纵器的近端的细节。放大窗口Z2中示出的特征适于与图22A的放大窗口Z1中示出的特征协作。
图30A1至图30O以一系列状态共同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的操作。一些状态由从侧面看的透视图和轴向或横向横截面来表示。一些状态也以成角度的透视图来表示,其中特征已被拆下。例如,图30F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指示了T11和T12中所示的横向横截面的平面。图30F2示出了从侧面看的透视图,其中壳体的部分和针启动器430的外层已被拆下。图30F3示出了从侧面看的透视图,其中壳体的部分和针启动器430的外层已被拆下,以清楚地示出引导件434。这些图仅示出了装置的前部,并且可以将几个外部结构拆下以显示内部结构。
在附图中,类似的结构主要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后接字母“a”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结构的远端,而后接“b”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近端。包括第一个数字以及随后的“.”和第二个数字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结构的功能细节或结构细节。这样,第一个数字表示主要(相对较大的)结构,而第二个数字表示次要(相对较小的)结构或特定功能。后接字母c、d、e和f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旋转对称性或旋转位移的特征。在一幅图中用c表示的特征在另一幅图中不一定用c表示,除非明确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当下文使用诸如“上”和“下”、“右”和“左”、“水平”和“垂直”等术语或类似的相对表述时,这些术语仅涉及附图,而不一定指代实际使用情况。所示出的图是示意性表示,因此不同结构的构造以及它们的相对尺寸仅旨在用于说明目的。当术语“构件”用于给定部件时,它可用来定义具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单一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公开。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和部件,以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方面。
还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如果”可以解释为表示“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这取决于上下文。类似地,取决于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述条件或事件]”可以解释为表示“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述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条件或事件]”。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远端和近端分别类似于用来描述被定位成远离或最接近身体附接点的端部的解剖学术语。因此,注射装置的远端在以下情境中定义,其中用户将该装置保持在准备注射位置,由此带有注射针的一端将是远端,而相对端将是近端。此外,装置的各个部件的远端和近端也在该情境中定义。
如本文所用的,旋转对称性是结构在旋转后看起来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时的特性。结构的旋转对称度是对于每次等角旋转看起来相同的不同方向的数目。相对于特定点(二维)或轴(三维),n阶旋转对称性(其中n为2或更大)也称为n重旋转对称性,或第n阶的离散旋转对称性,这意味着旋转360°/n的角度不会改变对象。结构的这种特性可能与结构特征的可见外观和功能能力均有关。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顺时针方向用来描述从前面观察时时钟的指针旋转的方向。因此,注射装置的顺时针旋转是当从远端前面观察该装置时观察到的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或反时针旋转被定义为相反方向。
如本文所用的,装置的近侧定向面被定义为当从处于近端近侧的位置在远侧方向上沿中心轴线观察该装置时出现的该装置的面,其中远侧定向面被定义为当从处于远端远侧的位置在近侧方向上沿中心轴线观察该装置时出现的面。
术语远侧或近侧表面倾向于用于描述较小结构的表面,其中所描述的表面是连续且光滑的,即没有尖锐边缘,并且其中该表面上的每个坐标分别包括远侧或近侧方向上的法向矢量。
如本文所用的,正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从近端朝向远端。正轴向方向和远侧方向具有相同含义且可互换使用。类似地,负轴向方向和近侧方向的定义具有相同含义且可互换使用。此外,纵向和轴向可互换使用。
注射装置的第一中心轴线在穿过布置在注射装置中的药筒或药筒保持器的中心的正轴向方向上定义。注射装置的第二中心轴线在穿过布置在注射装置中的转鼓的中心的正轴向方向上定义。
如本文所用的,正径向方向沿着起自第一中心轴线或第二中心轴线的径向轴线被定义并且具有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
正周向方向或正角方向针对定位于距第一中心轴线或第二中心轴线一定径向距离处的点来定义,其中周向方向是逆时针的并且垂直于轴向和径向方向。
如本公开中使用的方向可以是正的和负的。例如,术语轴向方向涵盖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正轴向方向和在相反方向上的负轴向方向。
径向和周向方向在本文中都被称为横向方向,因为它们是横向或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向平面在本文中被定义为对于给定的轴向坐标被径向和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矢量跨越的平面,并且以第一或第二中心轴线作为法向矢量。
如本文所用的,结构的轴向运动用来描述这样的运动,其中该结构的位移矢量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分量。平移运动用来描述仅在轴向方向上的均匀运动。单纯、严格或均匀的轴向运动与平移运动相同,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结构的径向运动用来描述这样的运动,其中该结构的位移矢量具有在径向方向上的分量。单纯或严格的径向运动用来描述仅在径向方向上的均匀运动。因此,单纯、严格且均匀的径向运动是相同的,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结构的周向运动或旋转运动用来描述这样的运动,其中该结构的位移矢量具有在周向方向上的分量。单纯或严格的周向运动用来描述仅在周向方向上的均匀运动。因此,单纯、严格且均匀的周向运动与单纯、严格且均匀的旋转运动相同,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结构的旋转运动的定义还包括特殊情况,其中该结构包括限定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结构的所有偏离中心轴线的位置都经历圆周向运动,而中心轴线上的位置的位移矢量为零。因此,绕其自身中心轴线旋转的结构被称为执行旋转运动。
结构的螺旋运动用来描述组合的轴向和旋转运动,其中该结构的位移矢量包括周向分量和轴向分量。结构的螺旋运动的定义还包括特殊情况,其中该结构包括限定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结构的所有偏离中心轴线的位置都经历螺旋运动,而中心轴线上的位置的位移矢量仅包含轴向分量。因此,绕其自身中心轴线旋转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结构被称为执行螺旋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严格且均匀的运动是抽象的数学定义,这些术语用来描述结构的理想或抽象运动。因此,不应期望真实装置中的结构表现出这种理想行为,而是应该期望这样的结构以近似于这类理想运动的模式运动。
如本文所用的,右旋螺纹或螺旋部分是当逆时针转动螺钉时其螺旋在正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螺纹或螺旋部分。按照惯例,带有右旋螺纹的螺钉是默认螺纹,并且通过通常用右手执行的逆时针旋转沿正方向拧紧。类似地,带有左旋螺纹的螺钉通过顺时针旋转沿正方向拧紧,因此可以用左手执行,并且与右手操作右旋螺纹的运动呈镜像。
如本文所用的,圆形扇区是通过取由圆心角限定的圆的角部分而获得的楔形区。圆心角为180度的扇区对应于实心半圆。同样地,圆柱形扇区是通过取由圆心角限定的圆柱体的角部分而获得的楔形件,而圆柱形管状扇区是圆柱形管的角部分。
术语“对齐”或“对准”以“使其对齐”的含义使用。轴向对准以“使其成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一条线”的含义使用。对偏、未对准或不对准以如下含义使用:所考虑的结构不在一条线上,并且如果它们轴向不对准,则它们不会形成与轴向方向平行的线。当本公开中的结构在轴向对准位置与轴向未对准位置之间改变时,其中一个结构已经径向偏移(横向偏移),由此轴向取向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它们沿轴向方向聚拢在一起,则这些结构不能实现功能性接触,即,与第二结构轴向对准的第一结构可以响应于轴向运动传递轴向力,而如果这些结构轴向不对准,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结构在径向偏移之前是平行的,则它们在径向偏移之后也是平行的。本申请中的针和储器在参照系中描述,其中它们沿轴向方向延伸。因此,当针与储器轴向对准时,可以画一条平行于轴向延伸并穿过储器和针两者的线。如果两个轴向延伸结构轴向对准,则不必穿过这些结构的中心画出穿过这些结构且平行于轴向延伸的假想画线。因此,当两个结构轴向对准并适于在轴向方向上传递力时,力传递可以在这些结构的***部分之间。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该药物递送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激活而递送每个剂量的驱动机构。为了将剂量安全地注射到患者体内,安装了多个注射针——每个剂量一个注射针。针被组装到针匣组件中,该针匣组件被护罩隐藏。因此,针操纵对患者来说是隐蔽的。对于该药物递送装置,针操纵是准备注射装置并通过抵靠注射部位推动护罩来激活驱动机构的自动结果。多个针中的一个注射针被布置在主动针位置,其中它可以用于在驱动机构激活时注射。其他针被布置在被动针位置。当针从主动针位置移动时,它被移动到一个被动针位置。
在使用之间,装置的前端由可移除的帽来保护。用户按以下工序操作该装置:
1.通过移除或取下帽来准备注射装置
2.通过操纵护罩(旋转或向近侧推动),将针后部***药筒中
3.通过操纵护罩(向近侧推动),将针前部***注射部位
4.通过操纵护罩(向近侧推动)或近侧布置的激活按钮(向远侧推动),激活驱动机构以递送剂量
5.通过操纵护罩(护罩被复位弹簧向远侧推动),将针前部从注射部位拉出并拉入护罩中
6.通过操纵护罩(护罩被复位弹簧进一步向远侧推动),将针后部从药筒中拉出
7.通过重新安装帽,将新的注射针放置在主动针位置
为了保持无菌,每个针的两端都可以被封闭——密封针的内表面——并且靠近端部的外表面的部分可以被覆盖以密封防止针后部进入药筒的部分和针前部进入用户身体的部分受到污染。这可以通过用橡胶塞覆盖针的前部和后部来实现。当一个塞被针完全刺穿时,针不再是无菌的。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递送多个固定剂量的注射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图1A示出了注射装置100,其带有安装在管状细长壳体结构140上的帽105。图1B示出了没有帽105的注射装置100,由此,如图所示,露出了护罩结构110的一部分和细长壳体部分中的窗口141。箭头CW表示顺时针方向,其中顺时针方向被定义为当从远侧定向面观察装置或部件时的顺时针方向。在第一实施例中,护罩被旋转地锁定,而只有内部部件可以被迫使旋转。
图2显示了注射装置100的分解图。图3A和图3B显示了处于两种不同状态的组装装置的横截面。图4至图13从不同角度以透视图显示了各个结构的更多细节。一些结构也被切开,或者一些结构被切掉以展示内部结构的细节。图14A至图14I统称为图14,以逐步的方式共同示出了注射装置100的操作,以及适于在驱动机构或药物递送机构激活之后锁定护罩结构140的双剂量防止机构的功能。图15A至图15P统称为图15,示出了操作和双剂量防止机构的进一步方面。图15以逐步的方式示出了针更换机构、针***顺序控制机构(顺序控制机构)和激活控制机构的功能。顺序控制机构控制药筒连接、针尖暴露、针尖防护以及针与药筒断开连接的顺序。特别地,顺序控制机构确保远侧针尖在近侧针部分与药筒断开连接之前受到防护。针更换机构控制针的更换以及与隔膜的对准,而激活控制机构提供在驱动机构被激活之前针处于准备注射的状态。
图2以分解图显示了注射装置100。图2示出了帽105、管状细长针护罩结构110、多个针组件(在示出的示例中为4个),所述多个针组件内的每个针组件220包括针座225、针套管224和近侧塞组件221。近侧塞组件包括用于在使用前无菌状态下覆盖针套管224的近侧尖端的软密封圆柱形芯221.2,以及围绕软芯221.2的硬圆柱形壳221.1。图2进一步显示了带有鼓***件211的转鼓210。鼓***件211在图11中更详细地示出,并且包括连接对应于每个针套管224的多个远侧塞的环。图2进一步显示了切换器230、药筒保持器130、带有可滑动地布置的柱塞(在图3A中可见的柱塞291)的药筒290、激活杆240、护罩复位弹簧107、活塞垫圈104或活塞头、带有内螺纹的螺母106、管状细长壳体结构140、连接器170、驱动管180、剂量驱动弹簧108、带有用于接合螺母106的内螺纹的外螺纹的活塞杆109以及弹簧座165。活塞垫圈104可以被测量活塞杆与柱塞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模块所取代,由此可以计算递送的剂量。图2还示出了锁臂250,其为落锁机构的一部分,防止在加帽状态下(即,其中帽105被安装在细长壳体结构140上)的无意激活。
图3A示出了处于准备使用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100,其中护罩处于远侧位置并且可以被推向近侧位置,该近侧位置在图3B中可见。图3示出了包括第一横截面尺寸的远侧管状部分140.2和第二横截面尺寸的近侧管状部分140.3的壳体。远侧管状部分140.2从近侧管状部分140.3的内表面延伸,从而在近侧管状部分140.3的远端处限定具有远侧定向表面的边缘140.4。边缘140.4提供止挡表面,并与卡扣结构一起限定帽105的安装位置。远侧壳体部分140.2适于接纳护罩110,其中该护罩可轴向移动但旋转地锁定到壳体。护罩110容纳旋转地布置的针鼓210,该针鼓210包含多个针组件。该针鼓容纳切换器230,该切换器230适于当护罩从远侧位置移动到近侧位置时改变角位置。在新位置处,切换器230被布置成当其从近侧位置移动到远侧位置时引发鼓210的旋转。切换器230旋转地布置在药筒保持器的轴杆132上。切换器230可相对于该轴杆轴向地移动。此外,护罩110还通过激活杆240联接至连接器170。连接器170连接到驱动机构。
壳体组件
所述注射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提供支撑并引导其他结构的刚性框架。为了使用更短的表述,壳体组件有时也被称为壳体。壳体组件包括细长壳体结构140、药筒保持器130、螺母106和弹簧座165,它们在组装后固定地接合。如图3A所示,细长壳体结构140适于接纳和容纳药筒保持器130,而药筒保持器130适于接纳药筒290。壳体结构140是管状的,并且横向横截面的形状由包围具有第一直径的药筒290和具有第二直径的转鼓210的平行布置的外壁结构所限定。第一中心轴线(X1)被定义为布置在壳体中的药筒的中心轴线,如图3A所示。第二中心轴线(X2)被定义为布置在壳体中的鼓210的中心轴线,也如图3A上所见。
由于药筒130与鼓210之间的径向偏移,壳体结构140的外壁结构的横向横截面可能类似于椭圆形或超椭圆形几何形状,并且当鼓和药筒的直径不同时,该几何形状可以围绕包括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并且围绕布置在两个轴线(X1,X2)之间并包括对称平面的法向矢量的平面不对称。
在组装期间,相对于壳体结构140轴向调节螺母106,以确保在活塞垫圈104与布置在药筒内的柱塞291之间不存在间隙。这种调节也被称为零点调节,如Novo Nordisk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19217358.1和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22223中所述。再回头参见图2,细长壳体结构140包括用于检查药物的窗口141。药筒保持器130还包括用于检查药筒290中的药物的窗口131。窗口141将与组装状态下的窗口141对准。
下面简短介绍了药物递送装置的不同机构,但将参照图14和图15更详细地对其进行讨论。
驱动机构
注射装置100包括也被称为药物递送机构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还在NovoNordisk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19217339.1和国际专利申请WO2021122190中进行了描述。该驱动机构包括活塞杆109、驱动弹簧108和驱动管180。活塞杆109螺纹连接至壳体组件,而驱动管180花键连接到活塞杆109,其中活塞杆109和驱动管一起旋转但可以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驱动管180被预张紧的驱动弹簧108迫使旋转,以递送药筒290的全部内容物,即,多个固定剂量。壳体组件包括轴向引导件和螺旋引导件,用于在激活和剂量递送期间引导驱动管。为了激活驱动机构,驱动管180可以沿轴向引导件在近侧方向上移动,并由此可在远侧位置处的固定或不可旋转状态(其中驱动管180被轴向引导件旋转地阻挡)与近侧位置处的激活状态之间移动。在近侧位置处,驱动管180被允许与活塞杆109一起旋转,并且驱动管180沿着螺旋引导件被引导,由此驱动管180能够执行螺旋远侧运动。活塞杆的远侧运动由与壳体的螺纹连接决定,而驱动管180的远侧运动由螺旋引导件的倾斜度决定。因此,可以调节或调整(gear)驱动管180与活塞杆之间的相对轴向行进,以预先确定每次旋转的期望剂量。螺旋引导件限定了用于驱动管180的运动的螺旋轨道,并且当螺旋轨道在轴向引导件的近端处开始并且在轴向引导件的远端处结束时,旋转被限制为360度。因此,响应于将驱动管180定位在近侧位置,驱动管180轴向地压缩驱动弹簧108,并因此在远侧方向上被推压,而驱动弹簧同时释放扭转应变并使驱动管180旋转。由此,驱动弹簧108适于响应于将驱动管180移动到近侧位置而使驱动管180返回至远侧位置处的固定状态。
触发机构
触发机构或激活机构包括细长护罩结构110、激活杆240和连接器170。如图2和图3A所示,激活杆包括挠性夹241,而连接器170包括外部径向延伸的连接凸舌171。挠性夹241的远侧定向表面和激活杆240的近侧定向表面240.3形成周向延伸的轨道242,该轨道242适于接纳连接凸舌171。在组装期间,激活杆240从远侧***,而连接器170随后从壳体140的近侧***。当***连接器170时,挠性夹241被连接凸舌171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X2在径向方向上偏转。当连接凸舌171到达轨道142时,挠性夹241返回到松弛状态,并且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X2在负径向方向上移动。由此,连接器170被轴向地锁定到激活杆240,但被允许在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5、图7A和图7B所示,连接器170包括用于接合驱动管180的外部激活凸舌183的内部激活凸舌172。激活凸舌172、183以二重对称定位,并且为了能够区分这些凸舌,它们在图上进一步用字母c和d表示。如图6A和图6B所示,壳体包括内管状部分154,该内管状部分154包括轴向引导部分156和螺旋引导部分157,用于在激活和给药期间引导驱动管180。壳体还包括连接器引导件152,而连接器170在远端处包括形成旋转引导件173的切口。如图7A和图7B所见,旋转引导件173包括螺旋表面,该螺旋表面适于在远侧运动期间接合连接器引导件。在旋转引导件173与连接器引导件152之间接合之后,连接器170的进一步远侧运动引发旋转,由此连接器170执行螺旋远侧运动。连接器170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组件中,并且在激活和给药期间,其适于通过工作循环移动,该循环开始于:(i)由远侧位置和第一角位置限定的初始位置,(ii)由近侧位置和第一角位置限定的激活位置,(iii)由近侧位置和第二角位置限定的剂量结束位置,(iv)由中间轴向位置和第二角位置限定的中间位置,以及(v)与初始位置相同的最终位置。第一和第二角位置由切口173的轴向侧部分和连接器引导件152限定。
图6示出了轴向驱动管引导件156和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轴向驱动管引导件156适于在激活期间引导驱动管180并且适于提供用于在剂量结束时阻止旋转的止挡表面。在激活期间,激活凸舌172的近侧定向表面接合驱动管180的激活凸舌183的远侧定向表面。由此,驱动管180可从固定位置被引导到激活位置,在该固定位置,驱动管的轴向引导部分182在远侧位置处接触轴向驱动管引导件156,并且其中驱动管的螺旋引导部分189接触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在该激活位置,轴向引导件182和螺旋引导件189分别与轴向引导件156和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断开连接。在激活位置,唯一的接触是短时间内激活凸舌183、172之间的接触。在给药期间,激活凸舌172的近侧定向表面已经与驱动管180的激活凸舌183的远侧定向表面脱离接合,并且驱动管的螺旋部分189已经接合壳体的驱动管引导件157。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适于在给药期间引导驱动管180进行远侧螺旋运动,并且在给药期间,驱动管180旋转360度。此外,在给药期间,驱动管180可从激活位置被引导通过中间位置,其中螺旋引导部分189在中间轴向位置处接触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其中驱动管180的激活凸舌183的侧表面接触激活凸舌172的侧表面,其中连接器170定位于第一角位置。当驱动管180继续旋转时,驱动管180旋转到剂量结束位置,其中驱动管180的螺旋部分189在远侧位置处接触螺旋驱动管引导件157,其中驱动管180的轴向部分182接触轴向驱动管引导件156,其中驱动管180的激活凸舌183接触激活凸舌172,并且其中连接器170定位于第二角位置。
回到连接器在激活和给药的剂量循环期间的运动,通过将护罩从远侧位置移动到近侧位置,连接器17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激活位置,通过旋转驱动管180被移动到剂量结束位置,通过连接器复位弹簧107被移动到中间轴向位置,并且通过复位弹簧和连接器引导件152被移动到最终位置。
由此,在已经递送剂量之后,连接器170自动重置以供再次激活驱动管180。
落锁机构
用于施用多个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每次递送必须排出全剂量,因此重要的是防止该装置在储存阶段递送剂量。例如,如果递送装置处于储存或运输中,则用于激活的护罩被帽盖住,但是意外的掉落仍不得导致驱动机构的激活或可移动地布置的针组件的连接。在初始储存阶段必须防止内部部件意外加速的后果,但在每次剂量之间的储存或运输期间也应防止这种情况。当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适于在激活之前无需额外赋能即可递送多个剂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剂量的预赋能驱动机构时,这一点甚至更为重要。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包括落锁机构,该落锁机构包括锁臂250,该锁臂250适于当将帽105安装在壳体上时锁定护罩110。响应于将帽105滑动至其安装位置,锁臂250被偏转,由此锁臂250被偏转至其与护罩的近侧定向表面处于轴向对准的位置。由此,护罩被阻挡并防止驱动机构的激活。
针更换机构
为了使用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来递送剂量,必须确保可以使用无菌针以无菌方式递送每个剂量。如果针与装置集成在一起,则必须在每次剂量后对针进行清洁或消毒。或者,药物递送装置可包含对应于多个剂量的多个针,所述多个剂量可对应于全部内容物。一次只能使用一根针,且每次注射应使用新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每次剂量后自动更换针的针更换机构,并且优选地,这样的机构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用户步骤的情况下被激活,即,更换针的步骤应该与还用于其他目的的操作步骤(例如激活驱动机构或在使用后盖上保护帽)集成。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针更换机构,其中多个针组件被布置在鼓中,并且其中在针与储器断开连接之后,该鼓以多个渐进步级旋转。在第一实施例中,针更换机构包括布置在切换器230、壳体和鼓210上的成对的对应引导部分134,233,105.2,231,105.2,214。通过针护罩从近侧位置向远侧位置的返回运动以及通过安装保护帽105来引发旋转。
双剂量防止机制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次使用的固定剂量药物递送装置中,剂量是预设的,并且用户可能无意地——如果没有以其他方式防止的话——仅仅通过激活剂量按钮或护罩-激活器两次而递送两个连续剂量。因此,必须实现双剂量防止机构,其在激活驱动机构的第一用户操作之后自动锁定双剂量防止锁,并且在脱帽、激活、递送和重新盖帽的每个剂量递送循环期间,该锁可以通过第二用户操作被迫使解锁。第二用户操作可以是通过拆卸帽、安装帽、旋转激活护罩或激活按钮、拉动激活护罩或激活按钮、或者旋转、按压、拉动或滑动单独的专用解锁结构来解锁或解封双剂量防止机构。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图示实施例中,通过在激活之后将护罩从近侧位置移动到远侧位置,由此引发针鼓210的旋转,来锁定双剂量防止机构。经旋转的针鼓210防止护罩的另一次近侧运动,并且此后通过安装帽并改变针鼓210的角位置来解锁双剂量防止机构。
针***顺序控制机构
对于具有可更换针组件的注射装置来说,在将针从药筒中拉出之前将针从皮肤中拉出是正常程序。该程序防止血液被抽入针中。
此外,在具有集成的针匣组件的药物递送装置中,药筒上的隔膜是用户不可及的,因为它被护罩和针匣覆盖,这使得用户无法在注射之间对其进行清洁。由于缺乏清洁选项,因此防止液体/血液的小液滴滴在药筒的隔膜上至关重要。
此外,如果针在***药筒内之前被***到用户的身体中,则来自用户身体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血液通过该针并且在针后部(即,近侧针部分)刺穿隔膜之前将血液滴到隔膜上。
此外,当针离开药筒时,针从药筒的缩回将由于负压而导致“泵”效应,作为隔膜偏转和药筒体积变化的反应。当针的后部离开药筒时,药筒中的负压导致血液被吸入药筒中。当针穿过隔膜的表面时,它也可能在隔膜上留下小液滴。
这些问题组合起来可导致这样的状态:其中药筒隔膜被液体/血液覆盖,并且血液可能进入药筒,而用户无法清洁隔膜的表面。
仅出于这个原因,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在具有多个针组件的针匣组件中主动针的***顺序的机构。
本公开基于以下理解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将针后部从药筒中拉出之前,必须将针前部(即,远侧部分)从皮肤中拉出。
本公开基于以下理解提供了该解决方案的另一方面:如果在针进入用户之前针后部被***到药筒中,则***被关闭并且来自用户的压力将不足以将血液推回到针中。这也将防止滴在隔膜上,因为针后部处于药筒内部。
该解决方案的另一方面基于以下理解:当将针从药筒中拉出时,针前部可以被封闭针前部的橡胶塞覆盖。当针后部随后离开药筒时,负压将无法与针离开药筒之前的周围环境平衡。当针后部离开药筒时。由于负压被平衡,针中残留的液体将被吸回到针中,留下干净的隔膜。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顺序来控制针的后端和前端何时刺入和离开药筒和注射部位的皮肤。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该机构适于提供以下顺序控制:
1:将针后部***药筒中。
2:将针前部***用户体内。
3:将针从注射部位拉出,作为另一种选择,将其***塞中,
4:将针后部从药筒中拉出。
特别期望控制在将针后部从药筒中拉出之前将针前部从注射部位拉出。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顺序控制机构包括可旋转地且可滑动地布置的针座225,该针座225包括用于接合壳体组件中的周向延伸轨道136的径向延伸指状部227。由此,在针座225的近侧轴向运动期间,该针座可在近侧运动中与护罩脱离联接并联接至壳体,其中针已与储器连接。针可以在没有针座的情况下进一步在近侧方向上继续,由此针的远端将被暴露。在针座和护罩各自的近侧位置处,针座与护罩之间的脱离联接以及针座与壳体的联接允许护罩在没有针座和针的情况下朝远侧位置移动,由此在针座与壳体脱离联接并联接到护罩之前,针的远侧针尖可被从注射部位拉出并被护罩覆盖,由此随着护罩继续向其远侧位置行进,近侧针尖被从药筒中拉出。
激活控制机构
为了通过针排出药物,需要针与储器流体连通。因此,本公开描述了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提供用于控制以下顺序的激活控制机构:(i)流体地连接主动针组件,以及(ii)激活驱动机构。激活控制机构还更适于控制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的启动,以便确保这些机构在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前被启动。
对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主动针可以布置在远侧位置和近侧位置处,在远侧位置处,针的轴向运动可被耦合至护罩,在近侧位置处,主动针可以连接至药筒130以供建立流体连通。此外,在针的近侧位置,针还可以轴向地固定或联接到壳体,并且针可以与护罩脱离联接,由此护罩可以进一步轴向地移动到激活位置。由此,激活控制机构在激活之前提供针连接。
在另一个或进一步的方面,响应于将护罩从远侧位置移动到近侧位置,主动针可以从远侧位置移动到近侧位置。在护罩的轴向运动期间,切换器的角位置可以改变,由此启动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因此提供了一种具有激活控制机构、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在激活之前被启动。
细长针护罩结构
细长针护罩结构110和激活杆240提供针护罩组件。细长针护罩结构也被称为针护罩。如图4A和图4B所示,护罩110包括切口111,并且如图2所示,激活杆240包括头部243。在组装期间,头部243固定至切口111,由此激活杆240固定地附接至针护罩110。如图4A所示,护罩110包括封闭护罩110的远端的前板115。前板115包括孔113,该孔113将与针套管124以及药筒的中心对准。与药筒130和孔113对准定位的针套管被称为主动针。在未覆盖位置,护罩组件适于允许主动针套管从远端延伸穿过孔113,并且同时覆盖多个针中的其他针。由于引导件和对应于壳体结构140的横向横截面的非圆形几何形状,护罩组件被壳体锁定以防止旋转,并且因此被布置成仅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当在近侧方向上移动时,护罩组件克服护罩或连接器复位弹簧107的力而移动。
前板115包括孔114,该孔114允许***从帽105的前板105.1的内横向表面延伸的键凸舌105.2,参见图12。键凸舌105.2可用于内部部件的强迫运动,这将在后文更详细地解释。如图4A和图4B进一步所示,护罩包括夹112,该夹112用于将针鼓210在***护罩中后保持在护罩110内,这在组装期间可能是一个优点。如图3A所示,激活杆240的头部243在近端处形成适于支撑复位弹簧107的近侧定向表面240.1。激活杆240还包括轴向延伸的通道244,该通道244与锁臂250对准,并且适于在将帽105安装在壳体上时接纳锁臂250。通道244在远端处形成近侧定向表面240.2,该近侧定向表面240.2适于在安装帽105时接触锁臂250的远侧表面,从而阻止护罩的近侧运动,由此防止意外激活。
药筒
回到图2、图3A和图3B,细长药筒290包括由可刺穿隔膜密封的远端290a和由活塞封闭的开放近端290。该药筒包括含有多个固定剂量的药剂的储器。该药筒包括处于远端处的头部290.1和形成从近端延伸的圆柱体的主要部分290.3。头部290.1和主要部分290.3被颈部290.2隔开。在远端290a处,隔膜被帽盖住。
针组件
注射装置还包括多个针组件,其中每个针组件包括针座225、针套管224和近侧塞221。如图2上所见,针套管包括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管状体。在近端处形成有用于刺穿可刺穿隔膜并用于与储器建立流体连通的近侧尖端,并且在远端处形成有用于刺穿鼓***件211并用于***到受试者的皮肤中的远侧尖端。图8A至图8C示出了针座225之一的更多细节。图8A至图8C从不同角度以透视图显示了针座。图8D显示了来自图2的4个针组件中的3个的放大图。图8C也是来自图2的最后一个或下面的针组件的针座的放大图。
针座225还包括从管状部分225.1沿近侧方向延伸至近端225b的角区段226。角区段226可被描述为通过从管状部分切去角部分而形成的圆柱形管状扇区。角区段226包括在组装后将朝向切换器定向的3个表面226.1、226.2和226.3。
每个针座包括管状部分225.1,该管状部分225.1具有开放的近端,以及在远端处被圆锥形部分225.2封闭并具有中心轴向钻孔225.3的远端。轴向钻孔225.3适于接纳针套管224。如图3A和图8D所示,在未使用状态下,近侧塞221布置在近端处并且覆盖并密封针224的近侧尖端以将针保持在初始无菌状态。在使用状态下(参见图3B),近侧塞已被刺穿并在套管224的管状体上向远侧移动。在未使用状态下,近侧塞提供无菌屏障。回到图8,每个针座225还包括径向延伸的控制凸舌228,该控制凸舌228具有径向延伸的指状部227,该指状部227适于与壳体组件接合和脱离接合,从而在激活和给药期间在注射装置的一种或多种状态下允许针轴向地固定到壳体。所述多个组件适于***转鼓210中。
针匣组件
注射装置包括针匣组件(称为针匣),该针匣组件包括转鼓210、鼓***件211、多个针组件和切换器230。如图3A和图9A至图9C所示,转鼓210包括适于接纳切换器230的贯穿钻孔210.3。如图3A和图10A至图10C所示,切换器230包括适于接纳从药筒保持器130沿远侧方向延伸的圆柱形轴杆132的贯穿钻孔230.2。由此,针匣可安装在圆柱形轴杆132上。在使用期间,旋转针鼓210在一些状态下可以旋转和/或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而在一些状态下,其被阻止相对于壳体组件旋转和/或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药筒保持器130和针匣被容纳在壳体结构140中,并且针匣还被护罩110接纳并覆盖。如图11所示,鼓***件211包括与多个远侧塞211.2一体形成的基环211.1。在组装的未使用状态下,包括鼓***件211的鼓210布置成覆盖每个针套管224的远侧尖端。远侧塞可以提供无菌屏障,保护针在使用前免于污染。在使用期间,远侧塞被所容纳的针124的远侧尖端顺序刺穿。鼓***件211可以2K模制到鼓210中,这是一种通过一个注塑成型工艺将两种不同的聚合物加工成一个产品的技术。
活塞垫圈
再回头参见图2和图3A,活塞垫圈104可以连接到活塞杆109以提供用于接触活塞291的压力脚。或者,可以在活塞杆109与活塞291之间设置用于测量活塞杆109与活塞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剂量测量模块,而不是活塞垫圈104。这样的测量模块还提供合适的压力脚。在名称为“Dose capture Cartridge module for Drug Delivery Device”的WO20141128155中描述了这样的剂量测量模块。或者,活塞杆直接接触活塞。
弹簧座
回到图2,弹簧座165在近端处固定地安装到壳体结构140,并且适于接纳并支撑可压缩扭转驱动弹簧108。
驱动弹簧
驱动弹簧108被预张紧或卷绕,并定位在弹簧座165与驱动管180之间。驱动弹簧108经由近侧钩108.2附接至弹簧座165,并且经由远侧钩108.1附接至驱动管。驱动弹簧108还适于在驱动管180上产生扭矩,由此响应于驱动管180的旋转,可以排出药剂。驱动弹簧108包括扭转区段108.3、108.5,其中簧圈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并且适于将扭矩传递至驱动管。驱动弹簧108还包括可压缩区段108.4,该可压缩区段108.4适于在压缩状态下以及在药剂排出期间将轴向力传递至驱动管。在轴向方向上驱动驱动管的能力使得剂量结束机构成为可能,其中驱动管被重置在固定位置。驱动弹簧108可具有不同数目的扭转区段和可压缩区段,例如1个可压缩区段和1个扭转区段、2个可压缩区段和2个扭转区段、2个可压缩区段和3个扭转区段、3个可压缩区段和2个扭转区段等。优选地,扭转区段被设置为端部区段,由此扭转区段比可压缩区段多1个。
复位弹簧
护罩复位弹簧107定位在激活杆240的头部243的近端处的近侧定向表面240.1与壳体结构140的远侧定向表面140.1之间,其中该复位弹簧适于相对于壳体组件在远侧方向上推动护罩。
旋转针鼓
图9A、图9B和图9C以透视图示出了针鼓210。图9A显示了针鼓210的远侧定向面和侧表面,而图9B显示了近侧定向面和侧表面。图9C示出了穿过包括针鼓210的中心轴线(该轴线在图3A上示出,而在图9C上未示出)的平面的剖视图。图9C示出了鼓210的远侧定向面和内表面。
如图9A至图9C中所见,针鼓210包括从近端210b沿远侧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管状主要部分210.2。该圆柱形主要部分具有第一外径。针鼓210还包括从主要部分210.2延伸至远端210a的圆柱形管状远侧部分210.1。远侧部分210.1具有第二外径,该第二外径小于第一外径,并且适于配合到鼓***件211的环部分211.1中。针鼓具有贯穿钻孔210.3,该贯穿钻孔210.3适于接纳切换器230。图9A和图9C还显示了适于接纳远侧塞211.2的多个钻孔213。钻孔213旋转对称地定位,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钻孔的数目为4个,并且它们进一步用字母c、d、e和f表示。这些钻孔从鼓的远端210a延伸至底壁213.1,该底壁213.1具有通孔213.2和用于支撑远侧塞211.2的远侧定向表面。通孔213.2适于接纳套管224。针鼓210还包括针座引导件212,该针座引导件212包括用于容纳针座225的钻孔212.3,该针座225在一些状态下被允许轴向地移动或旋转。鼓210还包括轴向延伸的切口212.1,其用于将针座225的指状部227保持在主动位置。该切口被布置为沿钻孔212.3轴向延伸的开口。针座引导件还包括凹口212.2,其为控制凸舌228和指状部227提供座位。针鼓210还包括多个轴向轨道216,所述轴向轨道216适于接合壳体并在激活期间提供由壳体组件的轴向引导。在轨道216之间形成有轴向延伸的肋215,所述肋215具有适于在双剂量防止机构中阻挡药筒保持器130的近侧定向表面215.1。图9A和图9C还显示了鼓210的内侧表面上的多个肋214,并且适于接合帽105的键凸舌105.2。肋从与远侧塞接纳钻孔213的底壁213.1大致处于相同轴向水平的位置朝向鼓210的近端延伸。键凸舌105和/或肋214包括螺旋引导表面105.3、214.1,允许在键凸舌105.2与肋214之间轴向接合之后响应于帽的近侧轴向运动将帽105的轴向运动转化为鼓210的旋转运动。肋214是实现第一实施例的针更换机构的结构之一。
图9A和图9C还显示了用于接纳切换器230的一部分的多个凹部217。凹部217从鼓210的远端210a处的钻孔210.3的边缘延伸到大致与远侧塞接纳钻孔213的近壁213.1处于同一水平的轴向位置。凹部217包括第一侧表面217.1、第二侧表面217.2和具有远侧定向表面217.3的底壁。侧表面217.1和217.2在针鼓210与切换器230之间提供旋转止挡,从而允许扭矩和旋转运动在切换器230与鼓210之间传递。这些表面被称为第一止挡表面217.1和第二止挡表面217.2。
多个贯穿钻孔213.2定位在底壁213.1中远侧塞接纳钻孔213与针座接纳钻孔212.3之间,并且适于可滑动地接纳针套管224。
切换器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切换器230的更多细节,该切换器230适于在递送剂量后切换或旋转鼓210,并由此与鼓210和壳体组件一起提供双剂量防止机构。图10A示出了切换器230的远侧定向面和外侧表面,而图10B示出了切换器230的近侧定向面和外侧表面。图10C示出了近侧定向面和外侧表面。此外,在图10C中,切换器230还被剖开以示出内侧表面,显露出用于与壳体组件协作的其他结构。
如图10所示——其中图号10是指图10A至图10C的集合,切换器包括具有近端230b、远端230a和贯穿钻孔230.2的管状体230.1。在近端230b处,切换器包括沿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X2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凸缘234。凸缘234设置有多个圆形切口234.1,在切口234.1之间形成径向延伸部分234.2。切口对应于针座225的数目,并且允许在切换器230已***到鼓210中之后***针组件。在管状体230.1的远端处,切换器230还包括多个轴向延伸的臂231,所述臂231具有形成在切换器230的远端230a处并且相对于第二中心轴线X2从臂231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头部232。所述多个臂231对应于所述多个凹部217。每个臂231的头部232包括用于与凹部217的底壁的远侧定向表面217.3接触的近侧定向表面232.1、用于与凹部217的内侧表面217.4接触的外侧表面232.2、提供用于与凹部217的第一止挡表面217.1接触的第一止挡表面232.5的第一侧表面、提供用于与凹部217的第二侧表面217.2接触的第二止挡232.6的第二侧表面、用于与键凸舌105.2的螺旋表面105.3接触的螺旋表面232.7、用于与管状圆柱体116的外表面116.1接触的内侧表面232.8,该管状圆柱体116从护罩110的前板115的近侧定向表面115.1轴向延伸。可以看出,头部232分别经由外侧表面232.2和内侧表面232.8接触旋转鼓210的表面和护罩110两者。然而,在一些状态下,切换器230被迫相对于鼓210或相对于护罩110旋转。因此,所述接触是柔性的,并且适于在旋转地固定的护罩与旋转地布置的鼓之间提供静摩擦,这足以防止鼓210响应于摇动或撞击装置而意外旋转,否则可能引发鼓210的惯性驱动的旋转。螺旋表面232.7与键凸舌105.2一起提供用于针更换机构的结构。
图10C示出了旋转引导件233,其适于与壳体组件协作并且适于响应于轴向运动而引发旋转。旋转引导件233位于切换器230的近端处的内表面上。旋转引导件233包括位于旋转引导件233的近端处的近侧右旋螺旋表面233.2和位于旋转引导件233的远端处的远侧左旋螺旋表面233.1。旋转引导件233以单个结构示出,但可以提供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即,具有远侧定向螺旋表面的远侧旋转引导件,和具有近侧定向螺旋表面的近侧旋转引导件。在相对于旋转引导件233呈逆时针方向的内表面处还设置有止挡表面230.5。
鼓***件
图11示出了鼓***件211的透视图,该鼓***件211包括环211.1和对应于多个针组件的多个远侧塞211.2。在示出的示例中,远侧塞的数目为4个,并且它们进一步用字母c、d、e和f表示,并且所述塞以4重旋转对称布置。塞211.2与基环211.1成一体,并且环和塞都可以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如图9A上最佳所见,圆柱形转鼓210包括具有减小的外径的远端210.1,该远端210.1适于在外表面处接纳环211。转鼓210还包括适于接纳相应的多个远侧塞211.2的多个钻孔213,参见图9A至图9C。当***鼓210中时,环211与针鼓的外表面齐平或低于针鼓的外表面,以防止环可以接触邻近的结构并在运动期间产生摩擦。或者,旋转针鼓210包括在远侧定向表面中的圆形凹部和适于接纳鼓***件的多个钻孔。再次,***的鼓***件211与外表面齐平或低于外表面,即,处于远侧定向表面的近侧。通过将环211.1与塞211.2一体化,与分开操纵远侧塞相比,组装过程变得相当容易。鼓***件优选地是2K模制的,这是所谓的多组分注射技术,也称为共注射注塑成型。或者,这两个部件在单独注塑成型之后组装。作为进一步的替代方案,省略基环,并且单独生产塞。
图12更详细地示出了保护帽105。保护帽105适于在每次注射后可释放地安装在壳体组件上。由于对应于壳体结构140的非圆形横向横截面,帽105适于以纯轴向运动来安装和拆卸。当安装在壳体上时,帽105可以卡扣或压配合至壳体组件上的结构。帽105具有管状形状并且在近端105b与远端105a之间沿轴向方向延伸。近端105b是开放的以接纳细长管状壳体结构140的一部分。远端105a被在横向平面中延伸的中心板105.1封闭。从帽105的远侧部分剖开的视图揭示了帽105的内部结构。图12示出第一键凸舌105c.2和第二键凸舌105d.2从中心板105.1的内表面沿轴向方向延伸。键凸舌105.2以二重旋转对称定位,并且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不同数目的键凸舌,例如1、3或4个键凸舌105.2。在键凸舌105.2的近端处设置有螺旋表面105.3,该螺旋表面105.3适于响应于在最终剂量之后安装帽而接合并旋转旋转针鼓210和/或切换器230。如已经描述的,键凸舌105.2适于***穿过护罩110中的孔114,并且键凸舌105.2的功能将在本申请的后文进一步详细描述。
药筒保持器
图13A和图13B详细示出了适于接纳容纳药剂或药物的药筒290的药筒保持器130。图13A示出了药筒保持器130,特别是轴杆132,其具有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和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4。图13B示出了图13A中所示的药筒保持器130的头部130.1的细节。在图13C中,轴杆132被拆下以示出轴杆132后面的表面。图13C进一步示出了两个另外的鼓引导件131e和131f,它们在图13A和图13B中被拆下,以更好地示出轴杆132和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图13D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头部130.1,以更好地示出轨道136。
如图13A所示,药筒保持器130包括适于接纳药筒290的圆柱体130.3。在圆柱体中形成有带有剂量指示器的窗口130.4,以允许检查药物,并显示药物的剩余量,即固定剂量的剩余数量。在近端130b处设置有两个轴向延伸的臂130.6,它们适于与壳体结构140中的相应结构配合,以确保壳体组件中正确的角位置和轴向位置。平行于圆柱体130.3设置有用于支撑和引导激活杆240和复位弹簧107的激活杆引导件130.5。激活杆引导件形成为圆柱形管的角区段。药筒保持器130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引导针匣组件的头部130.1。头部130.1包括壁部130.2和轴杆132。
图13B示出了图13A中药筒保持器的头部130.1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壁部130.2包括两个鼓引导件131c和131d。鼓引导件在鼓引导件的远端处包括远侧定向表面131.1。鼓引导件131包括第一轴向侧表面131.2和相对于第一侧表面131.2以顺时针方向定位的第二轴向侧表面131.3。鼓引导件还包括内表面131.4。鼓引导件131适于与鼓210的轴向轨道216协作。因此,鼓引导件131适于在驱动机构激活期间的轴向运动期间引导鼓210。在激活之后并且在护罩的远侧运动期间,鼓旋转,并且具有近侧定向表面215.1的轴向延伸肋215变得与鼓引导件131的远侧定向表面131.1的一部分轴向对准。药筒保持器130包括两个另外的鼓引导件,它们在图13A和图13B中被拆下。壁部130.2还包括具有位于轨道136的远端的近侧定向表面136.1以及位于轨道136的近端的第一远侧定向表面136.2和第二远侧定向表面136.3的轨道。近侧定向表面136.1形成于右旋螺旋边缘上,而第一远侧定向表面136.2形成于与近侧定向表面136.1平行的右旋螺旋边缘部分和基本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平坦部分136.3上(参见图13D)。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包括具有远侧右旋螺旋表面133.1的远端,该远侧右旋螺旋表面133.1用于接合旋转引导件233的近侧右旋螺旋表面233.2,由此切换器230的轴向近侧运动可转化为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类似地,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4e在近端处包括近侧左旋螺旋引导表面134.1,该近侧左旋螺旋引导表面134.1用于接合处于旋转引导件233的远端处的远侧左旋螺旋表面233.1,由此切换器的轴向远侧运动可转化为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运动。
图13C和图13D示出了轨道136的角向延伸。图13C进一步示出了指状部引导件137,其用于将针座225的指状部227引导到轨道136中,由此当鼓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针座225可以被保持在轴向位置处。指状部引导件包括用于将针座的轴向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远侧右旋螺旋表面。在已经递送剂量后,鼓将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在初始远侧移动期间,指状部227将被轨道136的近侧螺旋表面236.1保持在相同的轴向位置处。由于螺旋结构,当指状部被鼓210释放时,指状部被迫旋转。鼓210在某个轴向位置处释放指状部,该轴向位置是当轨道212的远端与指状部227轴向对准时的位置。用于释放指状部的机构可以是***顺序控制机构的一部分,***顺序控制机构将在本申请的后文进一步详细解释。
装置的操作
分别指代图14A至图14J和图15A至图15P的图14和图15示出了装置100的操作以及不同机构如何改变药物递送装置的状态。线L1示出了指示护罩110的远端110a的初始位置的参考线。该参考线示出了护罩110在不同状态之间的相对运动。L2示出了与药筒保持器130的基座结构对准的参考线,这也使得能够在示出的状态之间进行比较。图14和图15都说明了完整剂量循环的原理,但是它们确实显示了不同的部件和不同的角度,以最佳地说明不同机制的功能。图14主要示出了双剂量防止机制,而图15还示出了针更换、针***顺序控制和激活控制机构。
后接字母c、d、e和f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旋转对称性或旋转位移的特征。如果某个特征在图14中用c表示,则该特征在从A到J的所有图中都倾向于用c表示。这同样适用于图15中的特征。然而,可能存在差异。
图14A至图14J示出了双剂量防止机构在激活和释放期间的不同状态。
图14A示出了处于加帽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帽105覆盖护罩110。在施用第一剂量之前,加帽状态也称为脱离包装状态。键凸舌105.2定位在切换器230与鼓210之间,由此这些结构被旋转地锁定。图14A示出了在第二中心轴线X2后面的平面中,在轴向方向上装置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其中后面是相对于观察者定义的。在图14A和图14B中,轴杆132已被拆下,但一个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在图14B上保留。对于在X2后面移动的结构,箭头CW表示顺时针方向。在顺时针方向上,图14A示出了形成一系列邻接结构的肋214c、臂231c和键凸舌105c。在键凸舌105c.1之后,接着是另一个邻接肋214c,其在图14A中不可见,因为它被鼓210的另一结构隐藏。然而,肋214c在图14B上是可见的。由于帽105与壳体结构之间的非旋转接合,防止了帽105的旋转。通过拉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示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14A中的加帽状态改变为图14B中所示的准备使用状态。
图14B示出了处于准备使用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当已施用最后剂量时,图14A中所示的加帽状态和准备使用状态也被称为内容物终止状态,其中内容物终止机构防止驱动机构的激活。这样的内容物终止机制可见于Novo Nordisk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20/085271中。
在图14B中,由键凸舌105.2提供的旋转锁已与帽一起被移除,并且切换器可被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图14B进一步示出了从护罩110的前板115.1的近侧表面向近侧延伸的管状圆柱体116,其外侧表面116.1接触臂231的头部232的内表面232.8。护罩110与切换器230之间的这种接触提供了抵抗切换器230与护罩11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阻力。此外,臂231的外表面接触鼓210的内侧表面。切换器230与鼓210之间的这种接触提供了切换器230与鼓210之间的摩擦。由于这两种摩擦接触,鼓210与护罩110摩擦地接合,并且防止其由惯性力引发的意外旋转。
在示出的准备使用状态下,旋转引导件233与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轴向对准,它们之间具有轴向距离d1。此外,鼓引导件131适于与鼓210的轴向轨道216协作,例如,如鼓引导件131f和鼓210中的对应轴向轨道216f所示。为了将状态从图14B改变为图14C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4C示出了处于激活前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鼓引导件131提供用于旋转地锁定鼓210的旋转锁。当鼓210的近端移动到处于鼓引导件131的远端131b近侧的位置时,鼓引导件131接合轴向轨道216,并在引导轴向运动的同时防止旋转。鼓210从旋转解锁状态改变为旋转锁定状态的位置被称为中间旋转锁位置,在所示状态下已经经过该位置。在图14C中,旋转引导件233与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轴向对准,但距离d1已被护罩110、鼓210和切换器230的轴向运动消除。鼓210位于第一角位置处,并且切换器230位于第一角位置处。切换器230即将相对于鼓210旋转,并且可用于旋转的空间为臂231的侧表面232.6与鼓的凹部217的侧表面217.2之间的距离。为了将状态从图14C改变为图14D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4D示出了处于激活的药物递送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护罩110已经移动到近侧位置,由此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将被激活。在从图14C至图14D的进一步轴向运动期间,旋转引导件233的近端与近侧切换器引导件之间的螺旋表面233.2、133.1已经迫使切换器2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引导件233的远端和远侧切换器引导件的螺旋表面233.1、134.1已经轴向对准。由此双剂量防止机构已被启动,并且从初始状态转换到启动状态。
由于旋转引导件233的近侧部分和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是启动双剂量防止机构的结构,因此它们通常分别被称为可旋转锁启动器(旋转引导件233的近侧部分)和不可旋转锁启动器133。它们统称为锁启动器233、133。显然,包括远侧部分和近侧部分的旋转引导件233作为一个结构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它们可以被分离以形成两个单独的结构,只要它们相对于彼此操作性地布置即可。由于旋转引导件233的远侧部分和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3是用于激活双剂量防止机构的结构,如从关于图14F的描述中将会明显看出的,它们通常分别被称为可旋转锁激活器(旋转引导件233的远侧部分)和不可旋转锁激活器134。它们统称为锁激活器233、134,并且如上所述,当锁激活器轴向对准时,锁激活器已被启动。在图14D中,切换器230已从第一角位置移动到第二角位置,在第一角位置,锁启动器233、133轴向对准并且锁激活器233、134轴向不对准(图14A至图14C),在第二角位置,锁启动器233、133轴向不对准并且锁激活器233、134轴向对准(图14D至图14E),由此双剂量防止机构已经启动。由于图14D中所示的装置示出了其中激活或护罩组件定位在用于激活驱动机构的近侧激活位置并且可旋转锁激活器133定位在启动位置的状态,该状态也可以被称为激活驱动机构和启动双剂量防止状态,其中驱动机构已被激活并且双剂量防止机构已被启动。
由于切换器230已经相对于鼓210旋转,旋转引导件233现在与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4轴向对准,并且轴向延伸臂231的头部232的第二侧表面232.6邻接鼓210的凹部217的侧表面217.2。由此,切换器的进一步旋转将扭矩传递至鼓210。然而,图14D中示出的鼓处于中间锁定位置的近侧,因此处于旋转锁定状态而不能旋转。尽管在图14D中轴杆132的大部分已被移除,但是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4仍保留在图上。为了将状态从图14D改变为图14E中示出的状态,用户释放护罩上的近侧力,并且复位弹簧将在远侧方向上推动护罩。
图14E示出了释放状态,其中护罩110定位在中间释放状态,其中护罩110的近端和轴向轨道116(图14E上指示的116f)的近端处于与鼓引导件131(图14E上指示的131f)的远端131a相同的横向平面中,由此在远侧方向上的进一步移动将解锁鼓210的旋转锁。
中间锁定位置和中间释放位置是沿轴向方向的相同位置。然而,释放位置指示鼓即将在鼓被锁定的状态与鼓被释放的状态之间切换。中间锁定位置指示相反的状态变化。
由于螺旋表面134.1、133.1是左旋的,因此当压缩弹簧107使护罩110从释放位置沿远侧方向返回时,切换器230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中间释放状态下,药筒保持器的螺旋表面134.1、切换器230的螺旋表面233.1可以布置成在鼓210从鼓引导件131释放时防止鼓210的逆时针旋转。还可以通过与再次旋转地锁定到壳体上的护罩110的管状圆柱体116摩擦接合的轴向延伸臂231来防止逆时针旋转或降低逆时针旋转的风险。为了将状态从图14E改变为图14F中示出的状态,复位弹簧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
图14F示出了激活的双剂量防止状态,其中与鼓210旋转抵接的切换器230已经与鼓210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该状态将被简称为双剂量防止状态。由于锁激活器233、134的螺旋表面之间的接合将轴向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切换器230已经旋转,由此锁激活器233、134已被带到其中它们未对准(即未对齐)的位置。切换器230已经从第二角位置旋转到第三角位置,并且鼓因此从第一角位置旋转到第二角位置,在第一角位置,轴向轨道216与药筒保持器130的轴向引导件131轴向对准,在第二角位置,具有近侧定向表面215.1的轴向延伸肋215与轴向引导件131对准。由此,鼓210适于响应于近侧运动阻挡药筒保持器130。由于没有装置使鼓210旋转回到第一角位置,并且由于切换器130被护罩的圆柱形部分116摩擦地保持,因此防止了双剂量。图14F清楚地示出,当肋215f与引导件131f轴向对准时,鼓210不能在近侧位置移动,因为这两个结构出现在同一横截平面中。为了比较,在图14A中示出的准备使用状态下,双剂量防止机构被解锁。对于第一实施例,双剂量防止机构通过安装帽105来解锁。为了将状态从图14F改变为图14G中示出的状态,用户重新盖上帽105。
解锁机构在图14G至图14J中共同示出。图14G示出了第一解锁状态,其中帽被重新安装在壳体上。当切换器230在驱动机构激活后已经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下一个臂231f已经旋转到接合位置,其中键凸舌105c.1和下一个臂231f轴向对准。在这种情景下,下一个臂是在逆时针方向上邻近臂232c定位的旋转对称布置的臂232f。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如果需要,通过改变螺旋表面的定向并相应地镜像其他结构的定向,切换器230和鼓210可被设计成沿其他方向旋转。在图14G中,键凸舌105.2的螺旋表面接合臂231的螺旋表面232.7。此外,臂231的第二侧表面232.6接合凹部的第二止挡部217.2,由此响应于帽105的近侧运动,可以引发切换器和鼓的组合顺时针旋转。为了将状态从图14G改变为图14H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帽105。
图14H示出了处于第二解锁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键凸舌105.2已经使切换器230和鼓21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切换器230已经从第三角位置旋转到第四角位置,并且鼓210已经从第二角位置旋转到第三角位置。如图14H上所见,在该状态下,键凸舌105.2的侧表面邻接臂231的侧表面,并且键凸舌105.2的螺旋表面105.3邻接鼓210的肋214的边缘,由此键凸舌105.2的近侧运动可被转换为肋214的旋转运动。在切换器的臂231的第一侧表面232.5与鼓的凹部217的第一止挡部217.1之间仍然设置有小的旋转间隙。旋转间隙决定了响应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鼓而不旋转切换器的可能的旋转位移。这样的运动是可能的,因为切换器230与圆柱体116之间的摩擦大于鼓210与切换器之间的摩擦。为了将状态从图14H改变为图14I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示出。
图14I示出了处于第三解锁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键凸舌105.2已经将鼓210从第三角位置旋转至第四角位置,由此第一止挡部217.1已经旋转至与轴向臂231的侧表面232.5邻接。切换器230保持在第四角位置。此外,肋214的侧表面还与臂231的侧表面邻接,这由图14I中的肋214e和臂231e最佳地示出。鼓的第三与第四角位置之间的角位移在图14G中最佳地示出,因为该角位移对应于臂231f的侧表面232f.5与凹部217f的第一止挡部217f.1之间的角向延伸。键凸舌105.2的螺旋表面105.3仍然接触肋214的边缘,由此近侧运动将引发鼓210与切换器230一起的旋转运动。为了将状态从图14I改变为图14J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示出。
图14J示出了处于第四即最终解锁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键凸舌105c.2的侧表面邻接肋214f的侧表面以及臂231e的一侧,该臂231e再次被锁定到鼓的侧表面217.1。由此,所有部件都被旋转地锁定,并且对应于在图14A中示出的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储器含有较少的剂量。在图14J中,鼓210和切换器230已经一起从它们的第四角位置旋转到它们的第五角位置。轴向轨道216和鼓引导件231再次轴向对准,并且双剂量防止锁已被解锁。当装置脱帽时,即为另一次激活做好了准备。
与图14一样,图15A至图15F统称为图15。然而,在图15中,一些状态在不同的图上以不同的方式示出。例如,图15E1以侧视图示出了状态,而图15E2示出了横截面,其中还增加了药筒保持器的一部分。图15E1和图15E2统称为图15E。
图15A示出了对应于图14A的处于加帽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帽105覆盖护罩110。键凸舌105.2定位在切换器230与鼓210之间,由此这些结构被旋转地锁定。除了图14A中所示之外,图15A还示出了药筒290的头部290.1,在药筒的远端处具有可刺穿的隔膜291。图15A进一步示出了针组件220,其包括固定地布置在针座225中的针套管224。如图所见,针座引导件212形成于针鼓210中,该针鼓210包括用于容纳针座225的钻孔212.3。在图15A中,针座225布置在由凹口212.2提供的座位中。针座225可以布置在两个角位置,第一角位置在图15A中示出,其中具有径向延伸指状部的控制凸舌228坐落在凹口212.2中。在第一角位置,凹口212.2的近侧定向表面邻接控制凸舌228的远侧定向表面228.2,由此鼓210的近侧运动可被传递到针座225。指状部227和控制凸舌228的轴向延伸侧表面227.2、228.3邻接凹口212.2的侧表面,其限定第一角位置。在针座225的近端处,针座由切换器的凸缘234支撑。由于切换器230被锁定到鼓210,当针座225处于相对于鼓的近侧位置时,针座225也被锁定到鼓210。在图15A中,针座225和套管224布置在相对于壳体的远侧位置,其中该套管被护罩110覆盖,并且护罩110被帽105覆盖。尽管针座225定位在相对于壳体130的远侧位置处,但它定位在相对于鼓210的近侧位置处。在图15B至图15C以及图15I至图15P中进一步示出了针座的第一角位置。针座的第二角位置结合图15D至图15H来示出并描述。通过拉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示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15A中的加帽状态改变为图15B中所示的准备使用状态。
图15B示出了下一个状态,即准备使用状态,其中帽105已被取下。图15B对应于图14B,并且进一步示出针224处于远侧位置。针224的远侧尖端被护罩覆盖,并且近侧尖端被位于药筒290的隔膜远侧的近侧塞221覆盖。轨道216与鼓引导件131轴向对准。切换器230的臂231的头部232被允许在凹部217内沿顺时针方向角向移位,由此切换器可以相对于鼓210旋转。为了将状态从图15B改变为图15C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C示出了下一个状态,其可以被称为第一激活前状态,其在剂量循环中比图14C中的激活前状态更早。在第一激活前状态下,护罩110(未示出)和带有针座225的鼓210已经向近侧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其中指状部227开始与适于将针座从第一角位置转动到第二角位置的指状部引导件137相互作用。图15C1从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控制凸舌228的针座225,以及坐落于凹口212.2中的指状部227。图15C2示出了显示针座225的轴向横截面,其中控制凸舌228坐落于凹口212.2中,近侧塞221已被套管224刺穿,并且套管的近端现在与储器290流体连通。图15C3从侧视图示出了指状部227的螺旋表面227.1,其与指状部引导件237的螺旋表面237.1接触。响应于进一步的近侧移动,指状部引导件将由于螺旋表面227.1、237.1之间的接触而将针座225转动到第二角位置,由此指状部227将径向延伸到轨道236中。在该轴向位置,由于鼓的轨道216与药筒保持器的轴向鼓引导件131(图13上示出的引导件131)之间的接合,鼓210将被旋转地锁定。当近侧针已经刺穿隔膜时,响应于外部无意施加到鼓210的扭矩,鼓的旋转锁定防止了对隔膜的损坏。为了将状态从图15C改变为图15D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D示出了第二激活前状态,其中护罩110、鼓210和针座225已进一步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其中针座225已转动至第二角位置。由此,凹口212.2的近侧定向表面和远侧定向表面228.2滑动脱离接触而轴向不对准,即脱离联接。在第二角位置,指状部227与切口212.1轴向对准,该切口212.1形成用于指状部227的轨道。在该位置,指状部227还径向延伸到轨道236中,并且由此轴向锁定到壳体。控制凸舌228包括第二侧表面228.1,该第二侧表面228.1适于在第二角位置处邻接鼓。图15D1中的侧视图清楚地示出了指状部227与钻孔212.3之间的对准。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图15D2中理解,其中已经在主动针组件的位置处穿过凹口212.2制作了横截面,由此可以在横截面平面后面看到指状部227的轴向表面227.2。当鼓210进一步向近侧移动时,指状部227将滑入切口212.1中,并且表面227.2将部分地被鼓210的剖面隐藏,如图15E2中所见。图15D2清楚地示出了指状部227通过与轨道236接合而将针座225轴向地锁定到壳体。为了将状态从图15D改变为图15E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E示出了第三激活前状态,其中护罩110和鼓210已进一步向近侧移动。然而,由于处于主动位置的针座225已被锁定到壳体,针座225已相对于壳体保持其轴向位置,但其已相对于鼓210向远侧移动,由此针224已移动到其中远侧尖端从鼓210伸出的位置,并且由此远侧塞211.2被刺穿(远侧塞未在图15上示出)。为了将状态从图15E改变为图15F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F示出了第四激活前状态,其对应于图14C中示出的激活前状态,护罩100、鼓110和切换器230已经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直到在可旋转引导件233的近侧部分与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之间建立接触。这种接触在图14C中更好地示出。在这种状态下,针套管未被护罩110覆盖。切换器230可以相对于鼓210定位在两个角位置处,并且图15A至图15F示出了处于第一角位置的切换器,其中切换器230的侧表面233.5邻接鼓210的凹部217的侧表面217.1。为了将状态从图15F改变为图15G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这用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G示出了对应于图14D的激活状态,其中护罩110、鼓210和切换器230定位在相对于壳体的近侧位置处,并且其中驱动机构被激活。主动针组件定位在相对于鼓210的远侧位置处,并且针套管224的远侧尖端现在准备好***患者的皮肤中。当在使用期间抵靠皮肤推动护罩时,远侧针尖在这种状态下将定位在注射部位的皮下皮肤层中。可以看出,在注射开始前,确保近侧针端与储器流体连通,并且远端定位在皮肤中。被动针组件220仍然定位在相对于鼓210的近侧位置处,因为它们尚未从鼓210中它们的座位212.2释放。由于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3的引导以及由轨道216和轴向引导件131提供的鼓的旋转锁定,切换器230被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相对于鼓210的第二角位置,其中表面232.6和217.2邻接。在图15G2中,近侧切换器引导件134定位在止挡表面230.5处(还参见图10C)。还应当指出,在主动针座225的近端与凸缘234之间产生轴向间隙。为了将状态从图15G改变为图15H中示出的状态,用户释放护罩上的近侧力,并且复位弹簧将在远侧方向上推动护罩。
图15H示出了第一激活后状态,其中护罩110、鼓210和切换器230已向远侧移动至一位置,其中经由轨道136锁定到壳体上的指状部227与凹口212.2轴向对准。由于针座仍然轴向锁定到轨道136,因此切换器230的凸缘234与针座225的近端之间的间隙已被消除。针座225再次定位在相对于鼓210的近侧位置处,并且切换器230现在被布置成并且适于沿着远侧方向拉动主动针座225。针224的近端仍然与储器或药筒290保持流体连通,并且鼓210旋转地锁定131、216到壳体。针的远端已被护罩110覆盖并且位于远侧针塞211.2中。由于远侧塞211.2与套管224之间的摩擦,套管224向远侧拉动针224和针座225。由此,指状部227的远侧定向螺旋表面227.4(图8C)被推靠到轨道的近侧定向螺旋表面136.1(图13B),这响应于针座225的远侧运动,将针座推向第一角位置。然而,由于在图15E中示出的第三激活前状态下指状部227与轨道212.3之间产生的旋转锁定,直到图15H中示出的第一激活后状态才发生旋转。换句话说,指状部227不旋转,直到指状部227和凹口212.2在相同的轴向位置处在径向方向上对准。为了将状态从图15H改变为图15I中示出的状态,复位弹簧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
图15I示出了第二激活后状态,其中与第一激活后状态相比,护罩110、鼓210和切换器230已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当凸缘234邻接主动针座225的近端处的表面时,针座225已被切换器230在远侧方向上拉动,并且由于指状部227的远侧定向螺旋表面227.4(图8C)与轨道的近侧定向螺旋表面136.1(图13B)之间的接触而旋转至第一角位置。近侧针端仍与储器290流体连通。为了将状态从图15I改变为图15J中示出的状态,复位弹簧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
图15J示出了第三激活后状态,其中护罩110、鼓210、切换器230和针座225已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由此鼓210的轴向轨道216的近端已经移动到鼓引导件131的远端。在该位置,针套管124的近端已经与药筒290断开连接,并且鼓可以旋转而不损坏药筒290的隔膜。为了将状态从图15J改变为图15K中示出的状态,复位弹簧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
图15K示出了第四激活后状态,其对应于图14E中示出的中间释放状态。带有鼓230和切换器230的护罩110已经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其中轴向轨道216已从鼓引导件131释放,并且其中切换器的旋转引导件233的远端接触适于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切换器的远侧切换器引导件134。当切换器230通过与凹部217的接合而旋转地邻接鼓210时,切换器230适于并布置成将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传递至鼓210。图15K2示出了鼓引导件131的远侧边缘和鼓210的近侧边缘,由此可以理解,引导件131从轨道216中脱离。还示出了轨道216和引导件131仍然轴向对准。为了将状态从图15K改变为图15L中示出的状态,复位弹簧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
图15L示出了第五激活后状态,其对应于图14F中示出的激活的双剂量防止状态。带有鼓230和切换器230的护罩110已经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切换器230已经旋转到第三角位置并且鼓210已经从第一角位置旋转到第二角位置,其中鼓引导件131与在轨道216之间延伸的轴向肋215轴向对准。由于这种对准,鼓210无法在近侧方向上移动,并且双剂量防止锁已经启动,该锁必须在可以施用下一剂量之前解锁。护罩相对于壳体轴向地锁定,因此不旋转。第五激活后状态是第一状态,其中带有针的鼓被旋转,并且需要旋转鼓210以便将下一个被动针定位在与药筒290轴向对准的主动针位置处。因此,图15L的状态也可以称为第二针更换状态,而图15K中的状态可以称为第一针更换状态。为了将状态从图15L改变为图15M中示出的状态,用户盖上帽105。
图15M示出了与图14G的第一解锁状态相对应的第三针更换状态。通过将帽105安装在壳体上来解锁注射装置。帽105包括适于接合并旋转切换器230的键凸舌105.2,该键凸舌105.2也适于旋转鼓210。在图15M中,切换器仍然处于第三角位置,并且鼓处于第二角位置。为了将状态从图15M改变为图15N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N示出了与图14H的第二解锁状态相对应的第四针更换状态。键凸舌105.2已将切换器从第三角位置旋转到第四角位置,并且将鼓从第二角位置旋转到第三角位置。图15N2示出了与切换器230的轴向臂231旋转邻接的键凸舌105.2。此外,键凸舌还接合鼓210的肋214,并且可以响应于进一步的近侧运动而将鼓210相对于切换器230旋转。为了将状态从图15N改变为图15O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O示出了与图14I的第三解锁状态相对应的第五针更换状态,其中帽105已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并且键凸舌105.2已将鼓210从第三角位置旋转到第四角位置。为了将状态从图15O改变为图15P中示出的状态,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帽105,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
图15P示出了与图14J的第四解锁状态相对应的第六针更换状态,其中帽已被进一步向近侧推动至完全安装位置。在这种状态下,与鼓210的肋114接合的键凸舌105.2,以及旋转邻接地与切换器接合的鼓210,已将鼓210和切换器230从第四角位置旋转到第五角位置。
第二实施例
图16至图3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递送多个固定剂量的注射装置300的第二实施例。
图16A显示了注射装置300的分解图,而图16B显示了来自图16A的针组件之一。图17A和图17B显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装置的横截面。在图17A中,帽被安装,而在图17B中,帽已被移除并且护罩已被推至近侧位置以激活驱动机构。图17没有示出护罩与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因此驱动机构的状态没有从图17A改变为图17B。然而,当护罩和驱动机构连接时,护罩的近侧运动将导致驱动管的近侧运动,由此驱动管从壳体释放。图18至图29从不同角度以透视图显示了各个结构的更多细节。一些结构也被切开,或者一些结构被切掉以展示内部结构的细节。图30A至图30O统称为图30,以逐步的方式示出了双剂量防止机构、针更换机构、针***顺序控制机构(顺序控制机构)和激活控制机构的功能。
图16A以分解图显示了注射装置300。图16A示出了帽305、管状细长护罩结构310、多个针组件(在示出的示例中为4个),所述多个针组件内的每个针组件420包括针座425、针套管424和近侧塞组件421,如在图16B中更好地示出的,图16B是来自图16A的针组件之一的放大图。近侧塞组件可包括用于在使用前无菌状态下覆盖针套管424的近侧尖端的软密封圆柱形芯,以及围绕软芯的硬圆柱形壳,如针对本公开的实施例1所述。图16A进一步显示了旋转针鼓410和用于***到鼓410中并且布置成覆盖每个套管224的远侧尖端的远侧塞411。图16A进一步显示了针启动器430、药筒保持器330、带有可滑动地布置的柱塞291的药筒490(参见图17A)。图16A进一步显示了管状细长壳体结构340、前基座350、连接器370、驱动管380、细长管状触发器结构360、触发器延伸件369和针操纵器320。尽管未在图16A中示出所有部件,但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将护罩与连接器370连接以允许驱动机构的激活的激活杆或其他连接装置、用于在远侧方向上偏压护罩310的护罩复位弹簧、活塞垫圈或活塞头、带有用于接合活塞杆的内螺纹的螺母、剂量驱动弹簧、带有用于接合螺母的内螺纹的外螺纹的活塞杆,以及用于接纳驱动弹簧的近端的弹簧座。
图17A示出了处于初始储存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帽305被安装,并且柱塞490处于其最近侧位置。壳体包括第一横截面尺寸的远侧管状部分340.2和第二横截面尺寸的近侧管状部分340.3。远侧管状部分340.2从近侧管状部分340.3的内表面延伸,从而在近侧管状部分340.3的远端处限定具有远侧定向表面的边缘340.4。边缘340.4提供止挡表面,并与卡扣结构340.5一起限定帽305的安装位置。如图所见,在安装位置,帽305覆盖并容纳远侧管状部分的主要部分。前基座350适于以可滑动且旋转的布置接纳并支撑护罩310。前基座350固定地安装至壳体结构340的远端。对于处于远侧位置的护罩310,如图17A所示,前基座350和壳体结构340容纳护罩的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350在远侧方向上延伸未被覆盖。对于处于近侧位置的护罩,如图17B所示,仅护罩的一小部分从壳体伸出。管状触发器结构360布置在护罩310内部。触发器结构360旋转地锁定到壳体,同时其可轴向移动。此外,触发器结构360还轴向地锁定到护罩310,而护罩可以相对于旋转地锁定的触发器结构360旋转。针操纵器320布置在触发器结构360内部。然而,针操纵器320的远侧部分被布置成接合护罩310的内远侧表面上的齿318,并且提供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允许沿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和沿另一方向的组合旋转。针操纵器包括外圆筒和通过连接臂320.3与外圆筒连接的内圆筒。针鼓420布置在针操纵器420的内圆筒与外圆筒之间,并且连接臂径向延伸穿过鼓410的侧壁中的两个窗口。窗口的周向延伸,即宽度,大于连接臂的周向延伸,由此允许针操纵器320相对于鼓410在两个角位置之间移动。此外,鼓的外表面还接合触发器结构360的内表面,并且鼓410与触发器结构360之间的棘轮机构提供沿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和沿另一方向的组合旋转。护罩310、固定到延伸件369上的触发器结构360、针操纵器320和鼓420全部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固定,并且相对于壳体可轴向移动。针操纵器320的内圆筒被布置成与药筒保持器的轴杆332轴向对准。针座通过与固定地附接在针鼓中的远侧针塞的摩擦接合轴向地固定到鼓上。然而,响应于超过摩擦接合的轴向力,主动针可相对于鼓410轴向地移动。针启动器430轴向地固定至壳体,但被允许旋转。当鼓被布置在远侧位置时,针启动器接纳并容纳鼓410的近侧部分和针座425。针启动器旋转地联接到护罩310,因此当护罩从第一角位置向第二角位置旋转时与护罩一起旋转。在该旋转期间,启动器上的内部引导件接合主动位置的针座上的外部启动器引导件426.1,并将其驱动到相对于鼓410的近侧位置。将结合图18至图29进一步描述结构的细节。
壳体组件
所述注射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提供支撑并引导其他结构的刚性框架。壳体组件也被称为壳体,从而允许使用更短的表述。壳体组件包括细长壳体结构340、前基座350、药筒保持器330、前基座350、螺母和弹簧座,它们在组装后固定地接合。细长壳体结构340适于接纳和容纳药筒保持器330,而药筒保持器330适于接纳药筒490。壳体结构340是管状的,并且横向横截面由包围具有第一直径的药筒290和具有第二直径的转鼓410的平行布置的外壁所限定。第一中心轴线(X1)被定义为布置在壳体中的药筒290和活塞杆的中心轴线。第二中心轴线(X2)被定义为布置在壳体中的鼓410的中心轴线,也如图17A上所见。由于药筒保持器330包括用于接纳鼓410和药筒290的结构,所以第一(X1)和第二(X2)中心轴线在图17A和图20B上示出。
由于药筒330与鼓410之间的径向偏移,壳体结构340的外壁结构的横向横截面可能类似于椭圆形或超椭圆形几何形状,并且当鼓和药筒的直径不同时,该几何形状可以围绕包括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并且围绕布置在两个轴线(X1,X2)之间并包括对称平面的法向矢量的平面不对称。或者,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的,但这会增加横截面的总面积。因此,椭圆形不对称设计是优选的。
对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在螺母与壳体其余部分的组装期间也要确保零点调节。
下面简短介绍了药物递送装置的不同机构,但将参照图30更详细地对其进行讨论。
驱动机构
注射装置300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针对第一实施例100描述的驱动机构类似地起作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管380和壳体中的对应引导件。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弹簧、活塞杆和螺母,它们对于第二实施例没有具体示出。然而,这些部件与针对第一实施例示出并描述的部件类似地起作用。
触发机构
触发机构包括细长护罩结构310、细长管状触发器结构360和触发器延伸件369、未示出的用于将触发器延伸件369与连接器370连接的激活杆或连接装置以及连接器370。护罩310被接纳在触发器结构360中。护罩310相对于触发器结构360旋转地布置,但被轴向地锁定。触发器结构360旋转地锁定到壳体,但被允许与护罩一起在近侧位置与远侧位置之间移动。触发器延伸件369连接至触发器结构360,由此其在近侧方向上延伸。激活杆定位在触发器延伸件369与连接器370之间,由此当护罩310定位在远侧位置时,护罩可以激活驱动机构。连接器370旋转地锁定到壳体。连接器370可以与连接器170类似地在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驱动管定位在激活位置。驱动管380包括可从松弛位置偏转的挠性臂383,其中该挠性臂的远侧定向表面可以接合连接器370的激活凸舌372,以及偏转状态,其中驱动管已到达剂量结束位置,挠性凸舌被激活凸舌372偏转。
落锁机构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落锁机构。第二实施例的落锁机构包括带有轴向延伸肋的护罩310以及带有周向引导件和轴向引导件的基底框架350。护罩310旋转地布置在基底框架中的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此外,护罩还轴向地锁定在第一角位置,但在第二角位置可从远侧解锁位置轴向移动到近侧位置。护罩从第一角位置(也称为远侧锁定位置)被引导至第二角位置,并且被邻接周向引导件的肋所引导。在第二角位置处——其中进一步的引导被止挡表面停止,设置有适于允许护罩的轴向肋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切口。因此,护罩被切口从第二角位置(也称为远侧解锁位置)引导至近侧位置,由此切口提供轴向引导件。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落锁机构包括带有轴向延伸肋317的护罩310(图18A)、带有角轨道351.1(图21A)的壳体,该角轨道351.1适于在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引导护罩,在第一角位置,该装置可以被加帽并且其中护罩被轴向锁定,在第二角位置,护罩被脱帽,并且其中护罩被轴向解锁并允许激活。
针更换机构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针更换机构,其中多个针组件被布置在鼓中,并且其中在针断开连接并且护罩返回到远侧位置之后,该鼓分级旋转。仅通过安装保护帽305或仅通过转动护罩310来引发旋转。护罩转动后即可安装帽,但针已改变位置。第二实施例的针更换机构包括一对对应的引导部分305.1、317。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可以想象仅通过护罩的返回来引发旋转。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还将需要解锁双剂量机构的替代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针更换可以由平行于可轴向滑动护罩或可轴向滑动按钮布置的单独的结构来提供。然而,如果单独的结构独立于护罩和按钮的操作而布置,则单独的结构将需要额外的用户操作步骤以便更换针。
双剂量防止机制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图示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后将护罩从近侧位置移动到远侧位置,由此引发护罩的旋转,来锁定双剂量防止机构。经旋转的护罩防止护罩的另一次近侧运动,并且此后通过安装帽并改变针鼓210的角位置来解锁双剂量防止机构。
针***顺序控制机构
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顺序控制机构包括可滑动地布置的针座425,该针座425包括从针座425径向延伸并适于接合旋转布置的针启动器430的第一启动器引导件426.1。在针座425的轴向运动之前,针座425可通过护罩和针操纵器320的旋转而与护罩脱离联接。当针座被驱动到近侧位置时,针座在旋转布置的针启动器与药筒保持器330的基板338之间联接至壳体。在近侧位置,针已与储器连接。针座与护罩之间的脱离联接以及与壳体的联接允许护罩在针座之后移动到近侧位置,并且在针座之前返回到远侧位置。由此,在近侧针尖被从药筒中拉出之前,针的远侧针尖可被从注射部位拉出并被护罩覆盖。
激活控制机构
对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主动针可以布置在远侧位置和近侧位置处,在远侧位置处,针的轴向运动可被耦合至护罩,在近侧位置处,主动针可以连接至药筒130以供建立流体连通。此外,在近侧位置,针还可以轴向地固定到壳体,并且针可以与护罩脱离联接,由此护罩可以进一步轴向地移动到激活位置。由此,激活控制机构在激活之前提供针连接。
在另一个或进一步的方面,响应于将护罩从第一角位置移动到第二角位置,从而将接合针座的针启动器从第一角位置移动到第二角位置,主动针可与护罩脱离联接并从远侧位置移动到近侧位置。此后,护罩可以移动到近侧位置。在护罩的轴向运动期间,针启动器的角位置改变,由此启动双剂量防止机构。
因此提供了一种具有激活控制机构、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双剂量防止机构和/或针更换机构在激活和/或针***顺序控制机构之前被启动。
细长针护罩结构
图18示出了细长针护罩结构310的进一步的细节。图18A示出了外部和外部结构,而图18B主要示出了具有内部结构的内表面。护罩310包括外管状部分311、中间管状部分314和内管状部分316。外管状部分在远端处被前板315封闭,该前板315带有在给药期间与主动针套管424对准的孔313。在外管状部分311的侧表面上布置有轴向延伸的肋317,该肋317适于与前基座350的周向引导件351.1和轴向引导件351.2协作。在外管状部分311的壁结构中还设置有卡扣臂,该卡扣臂适于将触发器结构360的远侧管状部分360.1卡扣到颈部上,由此护罩310在被轴向锁定的同时可以相对于触发器结构旋转。在外管状结构311的近端设置有切口312,该切口312具有第一轴向引导部分312.1、螺旋引导部分312.2、第一横向引导部分312.3、第二轴向引导部分312.4、第二横向引导部分312.5和第三轴向引导部分312.6。在示出的示例中,设置有两个相同尺寸的切口312c、312d以及具有更大周向延伸的第三切口312e。切口312的引导部分适于与针启动器430上的结构协作。在示出的示例中,一些引导结构在针护罩310上设置两次,例如,螺旋引导部分312c.2、312d.2设置在两个不同的角位置处(不是以二重对称布置,它们只是角度分离)。中间管状部分314从前板315的内表面向近侧延伸。当布置在鼓410中时,中间管状部分的近侧定向表面适于布置成与针座425轴向对准。切口414.2设置在中间管状部分314中并留下圆形扇区314.1。切口314.2布置成与孔313径向对准,由此当护罩310被推向其近侧位置时,允许主动针座相对于护罩滑动一轴向距离。当护罩310处于近侧位置时,主动针座425邻接前板315的内表面,而其他针座425邻接中间管状部分314的近侧边缘,参见图17B。内管状部分316也从前板315沿近侧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配合到针操纵器320的内管状部分320.1中。因此,内管状部分适于使针操纵器320居中,并且在护罩310与针操纵器320之间相对旋转期间充当轴承。在远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包括一个或多个棘轮齿318的周向引导件,在所描述的示例中为4个棘轮齿318,其适于与针操纵器320的多个棘轮臂326协作,由此提供确保单向旋转的棘轮机构。在示出的示例中,护罩310包括以四重旋转对称布置的4个齿,并且针操纵器包括以二重旋转对称布置的2个棘轮臂。由此,针操纵器能够以90度的相对增量旋转。
针启动器
图19示出了针启动器430。图19A示出了针座引导件434,其布置在针启动器430的内表面上,并且适于响应于针启动器430的旋转而在近侧方向上驱动针座。针座引导件434进一步参与双锁机构。图19B示出了三个护罩引导件432c、432d、432e(定位在0、90、180度处,因此不以三重旋转对称定位),其适于在旋转期间接合护罩310。更具体地,护罩引导件432适于在护罩310的近侧运动期间接合护罩的切口312的螺旋表面312.2。在示出的示例中,设置有两个以90度角布置的护罩引导件432c和432d,这对应于护罩310的两个较小切口312c和312d。第一和第二护罩引导件提供适于与第一和第二切口312c、312d的螺旋引导件312c.2、312c.2协作的远侧定向表面432c.2、432d.2。第三护罩引导件比第一和第二切口312c、312d更宽,并且提供适于与第三切口312e的螺旋引导件312e.2协作的远侧定向表面432e.2。第三切口312e宽到足以跨越较宽的第三护罩引导件432e,并且第一和第二切口312c、312d相应地宽到足以跨越第一和第二护罩引导件432c、432d,以允许护罩310与针启动器430之间一定的相对旋转。针启动器430还包括位于内表面上的凸舌,该凸舌接合药筒保持器330上的止挡表面,以在组装期间允许适当的角度定位,并且当布置在初始位置时防止相对于壳体的顺时针旋转。
如图19A所示,针座引导件434包括第一螺旋引导部分434.1、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4.2、第二螺旋引导部分434.3、轴向引导部分434.4和第三螺旋引导部分434.5。第一螺旋引导部分适于当针启动器430旋转时在近侧方向上驱动针座425。横向引导部分434.2适于将针座425保持在近侧位置,而第二螺旋引导部分适于响应于针座425的远侧运动而旋转针启动器430。
如图19B所示,较小的护罩引导件432c包括第一轴向引导部分432c.1、具有远侧定向表面的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2c.2、第二轴向引导部分432c.3、第二横向引导部分432c.4和第三轴向引导部分432c.5。如图19上进一步示出的,外表面上标记有三个状态指示器436.1、436.2、436.3,它们适于通过其与壳体的相对布置来示出护罩是处于解锁状态(其中驱动机构可通过轴向运动来激活)还是处于锁定状态(其中护罩被轴向地锁定)。状态指示器436.1和436.3例如可以是红色的或是指示护罩被锁定的封闭箭头,而状态指示器436.2例如可以是绿色的或是指示护罩被解锁的箭头。
细长壳体结构和前基座
图20A以透视图示出了细长壳体结构340的外表面。图20B显示了穿过壳体结构340的剖切图以示出内表面。如图所示,壳体结构包括用于检查药筒和剩余剂量数的窗口341。
此外,在壳体的远端处还设置有状态指示器窗口342,其用于指示装置是否为激活做好了准备。指示器436可以布置成与状态指示器窗口342径向对准。由此,指示器可以从外部可见并且指示药物递送装置的状态,这取决于针启动器436的相对角位置。
在远端处还设置有横向狭缝340.1,其适于接纳前基座350的卡扣连接件350.1,由此前基座350可以卡合在壳体结构340上。如前所述,该细长壳体结构包括远侧管状部分340.2和近侧管状部分340.3。远侧管状部分适于容纳药筒保持器330、药筒290和针更换机构。近侧管状部分340.3适于容纳驱动引擎,并且外表面上的边缘340.4为安装的帽305提供了轴向止挡。另见图17。
图20A显示了前基座350的外表面,而图20B显示了揭示内表面的剖切图。前基座350包括用于与壳体固定接合的卡扣连接件350.1。前基座还包括与周向引导件351.1一体形成的轴向引导件351.2。周向引导件适于支撑护罩310并将护罩310从第一角位置引导至第二角位置,其中,在第二角位置处,周向引导件延续到轴向引导件351.2中。因此,在第二轴向位置,护罩可以被轴向引导件351.2在近侧方向上引导,以供激活驱动机构。在示出的示例中,当护罩从第一角位置向第二角位置移动时,护罩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轴线由第二中心轴线X2限定。
药筒保持器
图22A示出了药筒保持器330的外表面,而图22B示出了内表面。药筒保持器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细长管状部分330和平行布置的第二管状部分。第一管状部分330.1形成圆形横截面并且适于容纳圆柱形药筒490。第二管状部分330.2的横截面是更复杂的横截面。该横截面通过以具有第二直径的近似半圆的形式开始,从其中心减去第一管状体330.1的圆形横截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第一直径大约是第二直径的三分之二。第二管状部分适于容纳细长触发器结构360并且使得护罩与驱动机构之间能够发生机械相互作用。
药筒保持器还包括将针匣与药筒490划界的基板338。孔337设置在基板338中以允许布置在主动位置处的针组件接近药筒290的可刺穿膜。然而,孔337小于针塞421的直径,因此小到足以在针组件向近侧移动时阻止近侧针塞421的近侧移动。
药筒保持器还包括圆形扇区336,该圆形扇区336适于在针鼓410向近侧朝向基板338移动时接纳针鼓410。
药筒保持器还包括轴杆332,该轴杆332适于从近侧布置在鼓410内部,由此当处于主动位置的针改变时,鼓410可以绕第二中心轴线X2旋转。当针操纵器320的内管状部分被***鼓的远侧时,轴杆332和针操纵器320的内管状部分轴向对准。在远端处,轴杆332包括多个远侧延伸的齿334,每个齿334包括适于面向针操纵器320的相应齿324的螺旋表面324.1(图29A)。
连接器和驱动管
图23示出了连接器370,而图24更详细地示出了驱动管380。连接器370包括圆柱形管状部分370.1。在内表面上,两个激活凸舌372c和372d朝向部分370.1的中心径向延伸。驱动管包括在远端处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圆柱形管状部分380.1、在中间的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圆柱形管状部分380.2以及在近端处的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三圆柱形管状部分380.3。第一直径小于第二直径,并且第二直径小于第三直径。第三管状部分380.3在其近端处包括近侧延伸的凸缘,该凸缘具有多个棘轮臂381,例如2个、3个或4个。棘轮臂381布置成与壳体中的圆周齿环协作。臂可以相对于齿异相布置,以便增加给药期间的弹响(click)次数。
挠性臂383从第二部分380.2朝远端在远侧方向上延伸。挠性臂383布置在窗口350.5中,该窗口350.5限制臂383的偏转。臂383被允许沿逆时针方向仅偏转少许,而沿顺时针方向偏转更多。因此,与窗口380.5结合的臂383表现出不对称的机械性能,并且在逆时针方向上相当刚性,而在顺时针方向上相当挠性。在中间区段380.2上还布置有外螺旋引导件384,该外螺旋引导件384适于在给药期间与凸舌372协作并防止分剂量,即,连接器在剂量结束之前的远侧运动。在适于配合到壳体的圆柱形支撑部分中的远侧部分380.1上设置有螺旋引导部分389,该螺旋引导部分389适于在给药期间与壳体的螺旋引导部分协作。在给药期间,所示出的驱动管38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还设置有轴向引导部分382,并且其在螺旋引导部分389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延伸,由此驱动管380上的每对轴向引导部分和螺旋引导部分提供闭合的剂量引导循环。而且,壳体上的轴向引导部分和螺旋引导部分形成封闭的引导件。
当护罩310被从远侧位置推向近侧位置时,连接器370作为响应从远侧位置向近侧位置移动。与连接器170相反,连接器370旋转地锁定到壳体。在近侧移动期间,每个凸舌372接触挠性臂383并在近侧方向上移动挠性臂383。尽管由连接器提供的力倾向于使可偏转臂沿逆时针方向弯曲,但是由于来自窗口380.5的支撑,臂383仅偏转少许。
当驱动管380移动而与壳体的轴向引导部分脱离接触时,驱动管被释放,并且可压缩驱动弹簧开始沿着壳体的螺旋引导部分旋转驱动管。当驱动管接近360度旋转时,可偏转臂接触凸舌372,由此臂沿顺时针方向偏转。因此,驱动管被允许一直旋转,直到驱动管的轴向引导部分接触壳体的轴向引导部分。此时,凸舌372不再被外螺旋引导件384阻止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因此,当连接器370和凸舌372移动到远侧位置时,臂383偏转回到松弛位置,并且被定位用于当用户为了另一剂量而解锁装置时驱动管380的另一次激活。
驱动管还包括键380.4以轴向地锁定被接纳在驱动管380中的活塞杆。当活塞杆被螺纹连接到壳体时,驱动管的旋转在远侧方向上驱动活塞杆,由此可以排出剂量。由于驱动管始终旋转360度并且由于螺纹的螺距恒定,因此所递送的剂量是固定的或预定的。
触发器延伸件
图25A示出了触发器延伸件369的外表面,而图25B示出了内表面。触发器延伸件包括由具有不同直径的半圆柱体形成的两个壳部分,其将被称为圆柱形管状扇区。第一壳部分369.1具有由相应的曲率限定的第一直径和在轴向方向上的第一长度。第二壳部分具有第二直径和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并且第一直径小于第二直径。两个壳部分径向对准地平行布置,并且限定了中间圆形空腔369.3,该中间圆形空腔369.3适于接纳触发器结构360的近端。触发器延伸件369还包括适于与触发器结构的卡扣连接件卡扣配合的窗口369.5。在组装后,触发器延伸件369的远侧定向表面或边缘支撑布置在被动位置处的针座425的近侧表面。由此,触发器延伸件339在轴向运动期间支撑布置在被动位置处的针座425。
触发器结构
图26示出了触发器结构360,其包括位于远端处的管状部分360.1和在周向方向上延伸超过180度但小于360度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触发器部分还包括布置在近端处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大约180度的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360.3。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布置在管状部分360.1与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360.3之间。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的近侧部分适于配合到触发器延伸件360的圆形空腔369.3中,并且卡扣连接件360.4适于卡扣到窗口369.5上。
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包括分度棘轮臂362,在示出的示例中为两个,所述分度棘轮臂362适于与旋转针鼓410的棘轮齿412协作,由此提供鼓410的单向旋转。此外,分度棘轮机构362、412提供了针在与药筒和药筒保持器330的基板338中的孔337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处的精确定位。
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配合到由药筒保持器330的第二管状部分330.2的横截面限定的限制中,因此触发器结构被旋转地锁定但相对于药筒保持器330可轴向移动。
旋转针鼓
图27以透视图示出了旋转针鼓410的外表面。重要特征也在图30A1中的轴向横截面中示出,并且横向横截面T1和T2也在图30A1中示出。鼓410包括内圆柱形管状部分410.1,其中内管状部分410.1适于在组装期间从近端接纳药筒保持器330的轴杆332。
如横向截面T1上最佳示出的,内管状部分410.1包括在外表面上的轴向延伸的肋410.2和在肋410.2的外端上相应数目的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内管状部分410.1、肋410.2和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近端形成在内管状部分410.1与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之间的第一轴向延伸空腔414.1。由此,第一轴向延伸空腔414.1形成为空的圆柱形管状扇区。在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1连通的轴向延伸开口414.2。从圆形管状扇区410.3的远端延伸出管状凸缘部分410.5,由此在内管状部分410.1的外表面与凸缘部分410.5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3(图30A1)。由此,第一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1、轴向开口414.2和第二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3适于接纳可轴向移动的针座425,并且被称为针座接纳空腔414。
从近端410b开始,在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的外表面处延伸出轴向肋410.4,充当与触发器结构360的间隔件。鼓410的近侧部分和肋410.4布置成与触发器结构360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的内表面邻接。在轴向肋410.4的远端处布置有包括多个齿412的齿环。齿412适于与触发器结构360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的分度棘轮臂362协作。齿412和棘轮臂提供棘轮机构,并且该机构的旋转运动被轴向肋410.4稳定。
在内管状部分410.1的远端处设置有两个相对定向的内切口416.1,并且凸缘部分410.5设置有与内切口416.1径向对准的两个相对定向的外切口416.2。鼓410适于接纳针操纵器320。如后文所解释的,针操纵器320包括与径向延伸的连接臂320.2连接的内管状部分320.1和外管状部分320.2。包括内切口416.1和外切口416.2的针操纵器切口适于接纳径向延伸的连接臂320.3。
凸缘部分410.5还包括与针座接纳空腔414轴向对准的圆柱形空腔410.6。孔410.7设置在针座接纳空腔414与圆柱形空腔410.6之间的基板中,其中该孔适于接纳针套管424。圆柱形空腔410.6适于接纳远侧针塞411。
针座
图28示出了针座425的外表面,其中内表面是朝向第二中心轴线X2布置的表面,而外表面是相反的表面。从近端开始,针座425包括具有第一宽度(周向延伸)和第二厚度(径向延伸)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425.1。圆柱形管状扇区425.1提供针座425的总轴向延伸的大约三分之二。从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425.1的远端到针座425的远端设置有具有第二宽度和第二厚度的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425.2。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425.2布置为远侧部分,并且提供针座425的总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一。
在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425.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延伸肋427,该第一轴向延伸肋427包括位于近侧部分427.1与远侧部分427.3之间的中间部分427.2中的径向切口427.4。与近侧轴向部分427.1平行地,且以相同的轴向延伸,布置有第二轴向延伸肋429。第一肋427和第二肋429适于布置成与触发器结构360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的内表面邻接。在第一轴向肋427.1的近端处,设置有第一启动器引导件426.1,用于响应于针启动器430的旋转而在近侧方向上驱动布置在主动位置处的针座。在第二轴向肋429的近端处,设置有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1,用于响应于在主动位置处的针座425的远侧运动而旋转针启动器430。在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的远端处并且与第二轴向肋429轴向对准地,设置有适于与针操纵器320的相应针座保持凸舌322协作的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
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425.1适于布置在内圆柱形管状部分410.1的外表面与针鼓410的圆柱形管状扇区410.3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一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1中。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425.2适于布置在内圆柱形管状部分410.1的外表面与鼓410的管状凸缘部分410.5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二圆柱形管状空腔扇区414.3中。第一轴向肋427、第二轴向肋429和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全部适于布置在轴向开口414.2中。
对于定位在被动位置处的针座425,启动器引导件426的外表面邻接触发器结构360.3的第二圆柱形管状扇区460.3的内表面,启动器引导件426的远侧定向表面邻接第一管状扇区260.2与第二管状扇区260.3之间的肩部的近侧定向表面。引导件的近侧定向表面邻接触发器延伸件369的边缘的远侧定向表面。此外,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的近侧定向表面邻接针操纵器320的相应针座保持凸舌328的远侧定向表面(图29A)。第一轴向引导件427的中间部分427.2中的径向切口427.4布置在与分度棘轮臂362相同的轴向位置处,从而允许触发器结构360与鼓410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在针更换期间针座425与棘轮臂之间不会缠结。因此,布置在被动位置的针座被轴向地锁定在触发器结构360与触发器延伸件369之间,并且被针操纵器320阻挡或保持。
对于布置在主动位置处的针座425,包括远侧定向螺旋表面的第一启动器引导件邻接针启动器430的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一螺旋引导部分434.1的近侧定向表面。与处于被动位置的针座425相反,处于主动位置的针座425不被触发器结构360和触发器延伸件469轴向地锁定。然而,它仍然被针操纵器的针座保持凸舌322阻挡,从而在其解锁之前防止其在近侧方向上移动。
针操纵器
图29A示出了针操纵器320的外侧表面和近侧面。图26B示出了针操纵器320的远侧面和侧表面的一小部分。针操纵器320包括具有近侧封闭端部和远侧开放端部的内圆柱形管状部分320.1。针处理装置320还包括外圆柱形管状部分320.2和在内管状部分320.1的外表面与外管状部分320.2的内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点上延伸的两个连接臂320.3。
多个针座保持凸舌322定位在外管状部分320.3的近端320b处的内表面上。针座保持凸舌322的数目对应于针座的数目,在示出的示例中为4个。
内圆柱形管状部分320.1在远端处包括孔320.4,该孔320.4适于接纳从前板315沿近侧方向延伸的内圆柱形管状部分316。这样,管状部分316支持针操纵器320与护罩310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在近端处,针操纵器320的内管状部分320.1包括多个近侧延伸的齿324,每个齿324均包括适于在组装之后面向药筒保持器330的轴杆332的螺旋表面324.1。
在远端320a处,外圆柱形管状部分320.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棘轮臂326,它们适于与针护罩310的棘轮齿318(图18A)协作。在示出的示例中,护罩310设置有4个等距定位的齿,由此在每个齿之间有90度。因此,当针操纵器320布置在护罩310中时,它可以以90度的增量旋转。
外管状部分320.2还设置有两个棘爪臂320.4,它们适于卡扣到在鼓310的凸缘部分310.5的近侧定向表面上限定的颈部410.8上。
当外管状部分与装置300的其余部分组装时,内管状部分延伸到鼓410的内圆柱形管状部分410.1中,并且外管状部分接纳凸缘部分410.5,其中连接臂320.3布置在切口416.1、416.2中。连接臂320.3形成为楔形并且限定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切口416的相应宽度大于该楔形的宽度,因此允许针操纵器相对于鼓310以预定角度旋转。在示出的示例中,针操纵器适于相对于鼓410移动20度。
装置的操作
分别指代图30A至图30O的图30出了装置300的操作以及不同机构如何改变药物递送装置的状态。在一些图中,额外的方面在用T和数字表示的横向横截面中示出。图17A显示了装置的初始状态,其中帽被安装在壳体上。因此,图17A和图30共同示出了完整的剂量循环,从而以逐步的方式示出了双剂量防止、针更换、针***顺序控制和激活控制机构的原理。
后接字母c、d、e和f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旋转对称性或旋转位移的特征。如果某个特征在图30中用c表示,则该特征在从A到O的所有图中都倾向于用c表示。然而,可能存在差异。
图17A示出了处于加帽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帽305被安装在壳体上并且覆盖护罩310。通过拉动帽305,药物递送装置从图17A中的加帽状态改变为图30A中所示的准备使用状态。
图30A示出了下一个状态,即脱帽状态,其中帽305已被取下,并且其中护罩310定位在第一角位置处,肋317抵靠圆周轨道351.1中的止挡表面。T1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针座425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而T2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和鼓410的横截面视图。图30A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示出了在主动位置处,针操纵器320的针座保持凸舌322与针座425的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之间的相对位置。图30A1与横向横截面T1一起示出了凸舌322、428轴向对准,并且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布置成防止主动针座425的近侧运动。横向横截面T2示出了针操纵器320的挠性臂326位于针护罩310的两个相对的齿318中。护罩的另外两个相对的齿318是空的,这意味着在装置的这种状态下没有挠性臂搁置在这些齿中。横截面T2还示出了布置在鼓410的切口416中的连接臂320.3,连接臂320.3沿顺时针方向抵靠鼓410的止挡表面定位。横截面T1和T2的横向平面与观察方向一起在图30A1中示出。肋317的角位置在图30A2中示出,其中第一状态指示器436.1也与状态指示器窗口342径向对准,并且指示护罩310被锁定而不能在近侧方向上推动。通过用户转动护罩310(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A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B中示出的状态。当将力F施加到肋317时,引起扭矩τ(在图30A2上用箭头指示),并且护罩3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顺时针方向CW也由箭头指示。箭头CW只是方向指示,并不一定表示护罩的旋转。图30A2上的顺时针方向针对最接近观察者的一侧指示。
图30B示出了第一准备使用前状态。T3是护罩310、针操纵器320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而T4是护罩310、针座425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在T4中,从近侧面观察针操纵器。为了设置为准备使用状态,护罩310必须从图30B中的脱帽状态旋转90度,因此第一准备使用前状态是途中的中间状态。在图30B中,护罩已旋转20度。从图30A中的角位置,针操纵器320被允许相对于针座4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20度,因为护罩410的切口416比连接臂320.3更宽。从横向横截面T4可以看出,针操纵器320与护罩一起旋转20度,并且连接臂320.3在逆时针方向上抵接切口416的止挡表面。由于棘轮臂326之间的摩擦接合,针操纵器跟随护罩的旋转。然而,当连接臂320.3到达抵靠护罩410的角位置时,响应于护罩310的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摩擦接合将被释放。从图30B1和横向横截面T4可以看出,在针操纵器320与处于主动位置的针座425之间的该相对角位置处,针座的针座保持凸舌322与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脱离轴向对准,从而允许主动针座的近侧运动。处于被动位置的针座仍然被触发器延伸件369的远侧定向边缘保持(参见图17A)。通过用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护罩310(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B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C中示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CW也由箭头指示。图30B2上的顺时针方向针对最接近观察者的一侧指示。
图30C示出了第二准备使用前状态。T5是护罩310和针启动器430的横向横截面。T6是护罩310和针操纵器的横向横截面。从图30C1、特别是横向横截面T6可以看出,针操纵器320与护罩310之间的摩擦接合已被释放,并且随着护罩310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挠性棘轮326开始向内弯曲。针操纵器320的旋转被鼓410阻止,这在T4中针对先前的状态示出。在第二准备使用前状态下,护罩310已被旋转,直到护罩310的切口312的第一轴向引导部分312.1与针启动器430的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一轴向引导部分432.1之间接触,这在图30C2和T5中最佳地示出。在示出的示例中,建立了三个这样的接触,但是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提供更少或更多的接触,例如1、2或4个接触。响应于进一步的旋转。由于针启动器被轴向地锁定但在逆时针方向上是可旋转地移动的,因此护罩沿逆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将导致这两个结构的组合旋转。通过用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护罩310(这由阴影线箭头F指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C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D中示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CW也由箭头指示。图30C2上的顺时针方向针对距观察者最远的一侧指示,而图30C3上的顺时针方向针对最接近观察者的一侧指示。还分别针对最远侧和最近侧示出了力F,因此力F指向相反的方向。
图30D示出了第三准备使用前状态。T7示出了针启动器430、针座425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T8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而T9从另一侧示出了T7的横截面。图30D1是指示T7、T8和T9的平面的轴向横截面。图30D2是透视图,并且具体示出了针座425与针启动器430之间的相互作用。护罩310与针启动器430旋转接触,如针对先前状态所述。图30D1和图30D2、T7和T8示出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一螺旋引导部分434.1与从主动针座425径向延伸的第一启动器引导件426.1接触。被动针座425都不与针座引导件434接触。T8示出护罩310已相对于针操纵器320进一步旋转少许。图30D1还示出在该状态下,主动针尚未在近侧方向上移动。然而,针启动器430的进一步旋转将由于螺旋引导部分434.1而引发针座425的近侧运动。通过用户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护罩310(这由图30D3上的阴影线箭头F和扭矩τ指示),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D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E中示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CW也以与图30C2和图30C3类似的方式由箭头指示。
图30E示出了准备使用状态,其中护罩310可以被向近侧推动以激活驱动机构。T10示出了针护罩310、针操纵器320、鼓410的横向横截面,并且横向横截面T10的平面在图30E1上指示。图30E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显示了相对于壳体和相对于鼓410定位在近侧位置的主动针424c。定位在被动位置处的针套管424d、424e、424f保持相同的轴向位置。布置在被动位置处的针套管并未全部在图30E1上示出(仅示出了针套管424e),然而它们与针鼓的相应的圆柱形空腔410d.6、410e.6和410f.6对准,这些空腔在T10中示出。然而,图30E1示出了当主动针424c定位在相对于壳体的近侧位置处时,近侧针端已刺穿近侧针塞421。即使针套管424也已经相对于鼓410和远侧塞411c向近侧移动,远侧针尖仍然留在远侧塞411c中。如图所示,远端塞411c轴向地固定至鼓并布置在圆柱形空腔410c.6中。图30E1示出了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4.2的近侧定向表面,其与第一和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1、426.2的远侧定向表面接触。由于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4.2是平坦的,因此针座425牢固地保持在近侧位置。响应于针启动器430的进一步旋转,主动针座425c不被进一步向近侧驱动。
由于护罩310已经相对于壳体和鼓410旋转了90度,并且针操纵器320已经相对于壳体和鼓410旋转了20度,因此护罩310已经相对于针操纵器320旋转了70度。护罩310与针操纵器320之间的相对旋转在横向横截面T10中用角度θ1指示。
如图30E3中所示,通过用户在近侧方向上推动护罩330,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E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F中示出的状态。这是可能的,因为护罩310的轴向肋317与前基座350的轴向引导件351.2轴向对准(参见图30E1)。
图30F示出了第一激活前状态,其中护罩310已被向近侧推向近侧激活位置。T11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鼓410和针套管424的横向横截面,而T12示出了护罩310和针启动器430的横向横截面。图30F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显示针套管424c的远端从护罩向远侧延伸并且未被覆盖。图30F2示出护罩引导件432d邻接第一轴向引导部分312d.1,并且远侧定向表面432d.2邻接切口312d的螺旋引导部分312d.2的近侧边缘。回到图30F1,护罩310通过轴向肋317与轴向引导件351.2之间的锁定被轴向地锁定到壳体,并且针启动器430被旋转地布置。因此,响应于护罩312的进一步近侧运动,螺旋引导部分312d.2将把护罩310的轴向运动转换为针启动器430的逆时针旋转。如图30F1中进一步所见,针操纵器320的齿324(也参见图29A)接近药筒保持器的轴杆332的远端处的齿。每个齿324、334包括螺旋引导件324.1、334.1,该螺旋引导件324.1、334.1适于协作并引发针操纵器320的顺时针旋转。如图30F3上所见,即使护罩已向近侧移动,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4.2的近侧定向表面与第一和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1、426.2的远侧定向表面之间的接触在该状态下也没有改变。
T11进一步示出,管状部分中的切口314.2适于响应于护罩310的进一步近侧运动而接纳主动针座425的远端。T12还示出了护罩引导件432与切口312的第一轴向引导部分312.1之间的接触。
如图30F1中所示,通过用户在近侧方向上进一步推动护罩330,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F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G中示出的状态。
图30G示出了激活状态,其中护罩310已被向近侧一直推动至近侧激活位置,其中驱动机构被激活。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代替自动地激活驱动机构,护罩可以替代地布置并适于在近侧位置处解锁驱动机构,之后驱动机构可以通过近侧按钮或驱动按钮来激活。
图30G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其中可以看出,当针座425c的远端425b邻接前板315的近侧表面时,主动针套管完全从孔313伸出,由此套管424c的远侧尖端可以到达注射部位处的皮下层。T13示出了护罩310、针启动器430、针座425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T14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和鼓410的横向横截面。T15示出了针启动器430和护罩310的横截面。
T14示出针操纵器已经旋转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棘轮臂318d接合下一个齿326c。从图30F到图30G,由于针操纵器的内管状部分320.1朝向药筒保持器330的轴杆332的近侧运动,针操纵器已沿顺时针方向旋转20度。内管状部分320.1的近端和轴杆323的远端处的齿324、334将该运动从近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齿324、334包括适于将棘轮臂318设置成与护罩310的齿326对准的螺旋表面324.1、334.1。如图30G1上所见,当针操纵器已经相对于针座425重新定位时,针操纵器320的针座保持凸舌322已经与主动针座425c的针操纵器阻挡凸舌428轴向对准。在这种状态下,在两个凸舌322、428之间存在轴向距离,然而,当护罩向远侧移动时,该距离将被消除,由此针操纵器320适于从药筒290中拉出针套管。
图30G2示出,护罩引导件432e已经到达螺旋引导件312e.2的远端,由此针启动器430已经相对于旋转锁定的护罩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相对旋转进一步在T15中示出,其中在第一轴向引导部分312.1与护罩引导件432之间已经创建了角空间。此外,在护罩引导件432与第二轴向引导部分312.4之间已经建立了新的接触,由此针启动器430被阻止进一步逆时针旋转。
图30G3示出,由于针启动器430的逆时针旋转,针座引导件434也已经旋转并且将针座接触从横向引导部分434.2移位到第二螺旋引导部分434.3,即,在螺旋引导部分434.3的近侧定向表面与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的远侧定向螺旋表面之间已经建立了新的接触。引导部分434.3、426.2的螺旋表面是左旋的,并且适于响应于主动针座425c的远侧运动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启动器。
如先前所述,图30G示出了处于激活的药物递送状态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护罩310已经移动到近侧位置,由此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被激活。在护罩310从图30F到图30G的进一步轴向运动期间,护罩的螺旋表面212.2与护罩引导件432的远侧定向表面432.2之间的接触已迫使针操纵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的远侧螺旋表面与第二螺旋引导部分434.3的近侧表面轴向对准。该对准是双剂量防止机构中的第一步,因此双剂量防止机构已通过引导部分434.3、426.2的对准而启动。
由于护罩引导件432的远侧定向表面432.2和护罩310的螺旋表面312.2是启动双剂量防止机构的结构,因此它们通常分别被称为可旋转锁启动器432.2和不可旋转锁启动器312.2。它们统称为锁启动器432.2、312.2。
由于第二螺旋引导部分434.3和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是用于激活双剂量防止机构的结构,如从关于图30H的描述中将会明显看出的,它们通常分别被称为可旋转锁激活器434.3和不可旋转锁激活器426.2。它们统称为锁激活器434.3、426.2,并且如上所述,当锁激活器轴向对准时,锁激活器已被启动。
针启动器430从第一角位置移动到第二角位置,在第一角位置,锁启动器432.2、312.2轴向对准,对应于双剂量防止机构的初始状态,并且锁激活器434.3、426.2轴向未对准(图30F),第二角位置对应于双剂量防止机构的启动状态,其中锁启动器432.2、312.2轴向未对准,并且锁激活器434.3、426.2轴向对准(图30G),由此双剂量防止机构已被启动。由于图30G中所示的装置示出了其中激活组件定位在用于激活驱动机构的近侧激活位置并且可旋转锁激活器434.3定位在启动位置的状态,该状态也可以被称为激活驱动机构和启动双剂量防止状态,其中驱动机构已被激活并且双剂量防止机构已被启动。
如图30G3和T15所示,护罩启动器430已经相对于针座425和护罩310旋转,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二螺旋引导部分434.3现在与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轴向对准,并且针启动器430的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二侧表面432.5邻接护罩310的切口312的侧表面312.4(参见T15)。由此,防止了针操纵器沿逆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
如图30G4所示,在激活状态下,激活结构360向近侧延伸以激活驱动机构。当用户释放护罩上的近侧压力时,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G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H中示出的状态。当用户释放压力时,压缩弹簧在远侧方向上推动护罩,并且由于套管424c与远侧针塞411c之间的摩擦接合,该套管将在远侧方向上拉动针座425c和第二护罩引导件426.2。第二护罩引导件将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动针启动器,但是当针启动器被护罩在接触界面312.4、432.5中锁定以防止旋转时,并且当其轴向地锁定到壳体时,针启动器将针座425c保持在近侧位置,直到针启动器在中间释放位置处被旋转地释放。
图30H示出了第一激活后状态或第一中间释放状态,其中护罩310已向远侧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其中允许针启动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30H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显示护罩310已在远侧方向上移动,由此针套管224c已被覆盖并且重新定位在远侧针塞411c中。还如图30H1上所示,两个凸舌322、428之间的轴向距离已被消除,由此针操纵器320定位成从药筒290中拉出针套管。如图30H2和图30H3上所示,第一中间释放位置针对到达第一位置的护罩310来定义,其中允许针启动器43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图30H1、H2、H3和H5一起显示,在第一中间释放位置处,轴向锁定到护罩310的针操纵器320可以在远侧方向上拉动针座325,由此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引发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二螺旋部分434.3的旋转。当护罩310的第二轴向引导部分312.4在该第一中间释放位置处已与针启动器430的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二侧表面432.5脱离接合时,针启动器被允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其可以旋转直到针启动器430的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二侧表面432.5与护罩310的切口312的第三轴向引导部分312.6之间接触。在该位置,针启动器将再次在逆时针方向上被旋转地锁定。T16和T17示出了护罩310、针操纵器320、鼓410和针座425的横向横截面,并且显示凸舌322轴向对准。T17示出棘轮臂318仍然位于齿326中。图30H4以透视图示出了壳体中的护罩310。
通过护罩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同时启动器430旋转直到其被护罩旋转地阻挡,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H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I中示出的状态。
图30I示出了第二激活后状态,其中针启动器已经旋转直到其被护罩阻挡。图30I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主要示出了护罩310的轴向位置几乎没有改变,并且针套管424c仍然定位在远侧针塞411c和药筒中。
图30I示出了针启动器已经旋转,直到针启动器430的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二侧表面432.5与护罩310的切口312的第三轴向引导部分312.6之间接触。当针启动器430靠置在药筒保持器的基板338上时,并且当启动器430的第二横向引导部分432c.4接触护罩的第二横向引导部分312.5时,启动器430将在该旋转锁定位置阻挡护罩310的近侧运动。因此,已经进行了双剂量防止机构中的第二步,并且双剂量防止机构处于激活状态。图30I3示出了壳体中的护罩310,而图30I4示出由于针启动器430的逆时针旋转,针座引导件434也已经旋转并且将第二螺旋部分434.3与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之间的针座接触移位到在第三螺旋引导部分434.5与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之间轴向对准。第三螺旋引导部分434.5与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之间的轴向距离允许护罩和针座在接触之前轴向地移动。由此,针套管可以在进一步旋转之前从药筒中拉出。
通过压缩弹簧使护罩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I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J中示出的状态。
图30J示出了第三激活后状态或第二中间释放状态,其中护罩330已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图30J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并且示出护罩已向远侧移动以将针套管424c从药筒290中拉出,由此近端被定位在塞421中。或者,将塞与针套管一起向远侧拉动,并且近端未被覆盖。图30J1还示出,护罩的第二横向引导部分312.5与启动器430的第二横向引导部分432c.4(432.4)之间的轴向距离已经增加。在第二释放位置,针启动器430被旋转地释放并被允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该位置,护罩310的第二轴向引导部分312.4已与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二轴向引导部分432.3、护罩引导件432的第三轴向引导部分432.5和护罩310的切口312的第三轴向引导部分312.6脱离接合,由此允许针启动器再次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从图30I2的图示出发可以最佳地理解脱离接合位置,然后设想护罩向远侧移动,直到第二轴向引导部分312.4、432.3脱离接合。如果引发逆时针旋转的扭矩被施加到针启动器430,则在第二中间释放位置,针启动器430将旋转,直到在针座引导件432的第二轴向引导部分432.3与切口312的第三轴向引导部分312.6之间建立接触。
图30J2示出,护罩已与针座425一起向远侧移动,直到在针座425的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与针启动器430的针座引导件434的第三螺旋引导部分434.5之间已经建立接触。响应于护罩的进一步远侧运动,第二启动器引导件426.2将引发释放的针启动器430的旋转。
通过压缩弹簧使护罩在远侧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同时针启动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J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K中示出的状态。
图30K示出了第四激活后状态,其中护罩330已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图30K1示出了轴向横截面,其中显示护罩定位在远侧位置。轴向肋317脱离轴向引导件351.2,由此护罩不再被旋转地锁定。
图30K2示出,在针启动器430旋转之后,从第二中间释放位置开始,启动器引导件426与针座引导件434轴向不对准,并且当护罩310移动到远侧位置时,在这两个引导件之间不会发生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图30I1还示出,在双剂量防止机构的这个第三步之后,针座引导件432的第一横向引导部分432.2与护罩310的第二横向引导部分312.5轴向对准。双剂量防止锁现已建立。在该位置,针启动器430将再次在逆时针方向上被旋转地锁定。这也意味着针启动器将响应于护罩310的顺时针旋转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30K3示出了状态指示器窗口342中的第一状态指示器436.1,并且指示护罩310被锁定而不能在近侧方向上被推动。
通过用户盖上帽305,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K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L中示出的状态。
图30L示出了第六激活后状态,其中帽305已被盖在壳体上,并且其中已在内部螺旋针更换引导件305.1之间建立了接触,这在图30L1上指示。图30L1示出了透视图,其中帽的一部分已被移除以示出内部特征。图30L2示出了轴向横截面。T18示出了横向横截面,并且示出了壳体结构140、药筒保持器130、针启动器430、带有处于主动位置的针座425c和将变为主动的下一个针425d的鼓410,该下一个针425d定位在相对于主动位置呈逆时针方向的被动位置。图T19示出了帽305、护罩310、针操纵器320和带有针座425的鼓410。如图所示,连接臂320.3邻接切口416.2的侧表面。棘轮臂326搁置在齿中(参见图30H1的T17)并且适于跟随护罩的顺时针旋转。因此,护罩的顺时针旋转将引发针操纵器的顺时针旋转,后者将引发鼓410的顺时针旋转,并且启动针更换机构。T20示出了帽305、壳体340、药筒保持器330的基板338和启动器430。当向近侧推动帽时,螺旋针更换引导件305.1通过轴向肋317引发护罩的旋转,并且如T19上所示,螺旋轨道305.1延伸90度并因此适于将针套管424d改变至与药筒保持器330中的孔337和护罩中的孔313对准的主动位置。此外,护罩的顺时针旋转也将引发针启动器430的顺时针旋转,由此启动器可以重置到其初始位置。
通过用户向近侧推动帽305,药物递送装置从图30L中示出的状态改变为图30O中示出的状态。
图30M示出了第一针更换状态,其中T21示出针套管424c已经开始顺时针旋转远离与孔337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并且套管224d已经开始远离被动位置朝向主动位置移动。图30N与T22一起示出了第二针更换状态,并且图30O与T23一起示出了第三即最终的针更换状态。在最终的针更换状态下,针套管424d已经定位在与孔337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处,由此它可以与药筒290接触。针启动器430已与针一起顺时针旋转90度。T23示出了药筒保持器的基板338上的止挡特征336.1,以确保针启动器不会旋转超过用于开始针套管424的新初始化(即,向近侧驱动套管)的初始位置。
如前所述,激活结构360的第一圆柱形管状扇区360.2包括适于与旋转针鼓410的棘轮齿412协作的分度棘轮臂362,由此确保鼓410的单向旋转以及相对于孔337的精确定位。
实施例列表
第一实施例列表
1.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
-壳体,
-药物储器(290、490)和可刺穿的隔膜,
-驱动机构,其适于顺序地递送所述多个剂量,
-多个针组件,其中每个针组件(220,420)包括固定在针座(224,425)中的针套管(224,424),并且其中所述针套管(224,424)包括近端和远端,
-针护罩(110,31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在所述远侧位置时,所述护罩(110,310)适于覆盖所述针,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护罩(110,310)适于激活所述驱动器机构或者其中所述护罩(110,310)适于解锁激活机构,
-轴向锁定到所述护罩(110,310)的针鼓(210,410),其中所述针鼓(210,410)包括与所述多个针组件相对应的多个轴向轨道(212,414),其中针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每个所述轨道(212,414)中,
其中所述针鼓(210,410)可操作地布置成将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一个针组件(220,420)定位在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储器(290,490)对准的所述针组件(220,420)是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并且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远侧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近侧位置,在所述远侧位置时,所述套管不刺穿所述隔膜,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刺穿所述隔膜并且与所述储器流体连通,
其中其他针是被动针,并且其中所述被动针之一可以在已经递送剂量之后移动到所述主动位置,并由此可以成为用于下一剂量的主动针,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牵拉结构(230,320),所述牵拉结构(230,320)轴向地锁定到所述护罩(110,310)并且在初始和激活状态下适于与所述针座(225,425)联接,由此所述针组件可被所述牵拉结构拉至所述远侧位置,并且在中间状态下适于与所述针座(225,425)脱离联接,由此所述护罩可以独立于所述护罩移动,
其中所述护罩适于沿着激活路径操作,从初始位置到中间位置,再到激活位置,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适于响应于将所述护罩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从所述远侧位置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可以响应于将所述护罩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而从:
-初始状态,其中所述护罩处于所述初始和远侧位置,其中所述针组件处于所述远侧位置并且被所述护罩覆盖;改变到
-中间状态,其中所述护罩处于所述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针组件处于所述近侧位置;响应于将所述护罩在近侧方向上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激活位置而改变到
-激活位置,其中所述护罩和所述针组件处于所述近侧位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被激活或解锁;
由此所述药物递送装置确保在激活之前建立流体连接,并且在激活之后可以将所述针组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2.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支撑结构(136,338),所述支撑结构(136,338)适于在所述近侧位置支撑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由此防止所述针座(225,425)的进一步近侧运动。
3.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布置的包括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的针座驱动结构(210,430),其中所述护罩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其中所述针座驱动部分适于响应于将所述护罩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相对于所述壳体从所述远侧位置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
4.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320)包括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并且其中所述针座还包括适于被所述牵拉结构(230,320)接合并拉动的被牵拉部分(226.3,428),其中,所述牵拉结构轴向地联接至所述针座包括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与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428)轴向对准。
5.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被动针组件(220,420)定位在不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被动位置处。
6.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鼓(210,410)适于旋转并由此用所述被动针组件之一更换所述主动针组件。
7.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对于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护罩(110,310),所述护罩处于所述远侧位置,并且对于处于所述激活位置的所述护罩,所述护罩处于所述近侧位置。
8.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对于处于所述中间位置的所述护罩(110,310):(i)所述护罩(110)处于在所述远侧位置与所述近侧位置之间的中间轴向位置处,或者(ii)所述护罩(310)处于另一角位置处的所述远侧位置。
9.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对于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和所述中间状态的所述药物递送装置,所述针套管(224,424)的远端进一步被所述护罩覆盖,并且其中,对于处于所述激活位置的所述药物递送装置,所述针套管的远端从所述护罩伸出。
10.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对于处于所述初始状态的所述药物递送装置,所述牵拉结构(230,320)联接至所述针座(225,425),其中,对于所述中间状态,所述牵拉结构(230,320)与所述针座(225,425)脱离联接,由此所述护罩可以在不带有所述针组件(220,420)的情况下向近侧移动,对于所述激活位置,所述牵拉结构(230,320)联接至所述针座(225,425),由此所述针组件可以与所述护罩一起在远侧方向上被拉动。
11.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多个针对应于所述多个剂量,并且其中每个剂量是固定剂量。
12.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提供用于控制以下顺序的激活控制机构:(i)为所述主动针组件建立流体连通,以及(ii)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
13.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其中所述初始位置是所述远侧位置,其中所述中间位置是所述远侧位置与所述近侧位置之间的轴向位置。
14.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其中所述护罩是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管状,并且由此其可以非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15.根据实施例14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其中所述鼓(210)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状,其中所述护罩(110)适于接纳所述鼓(210),其中所述鼓(210)被轴向地锁定并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护罩(110)中。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状,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适于被接纳在所述鼓(210)中,其中所述牵拉结构被轴向地锁定并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鼓(210)中,其中所述牵拉结构包括在所述牵拉结构的近端处形成为凸缘部分的针座接合部分(234.2),由此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布置成支撑布置在所述主动位置处的所述针座(225)并将其从所述近侧位置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17.根据实施例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鼓(21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针座从所述远侧位置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的驱动部分(312.2)。
18.根据实施例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针座包括指状部(227),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指状部引导件(137),所述指状部引导件(137)用于接合所述指状部(227)并将其从第一角位置旋转到第二角位置,在所述第一角位置时,所述针座联接至所述护罩,在所述第二角位置时,所述针座联接至所述壳体,并且其中当所述护罩向所述中间位置近侧移动时,所述针座与所述护罩脱离联接。
19.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所述初始位置是在所述第一角位置处的所述远侧位置,其中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二角位置处的所述远侧位置。
20.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所述针座驱动结构(430)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状,适于接纳所述针鼓(410),其中所述针座驱动结构包括螺旋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所述螺旋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适于并布置成响应于旋转从远侧方向至近侧方向驱动所述针座。
21.根据实施例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所述护罩(310)是具有圆柱形横截面的管状,由此,对于处于所述远侧位置的所述护罩,所述护罩被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护罩包括接合引导件,以在所述护罩位于所述远侧位置的近侧时防止旋转。
22.根据实施例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所述护罩(310)适于在从所述第一角位置向所述第二角位置旋转期间接合所述针座驱动结构(430),由此响应于将所述护罩旋转到所述第二角位置,所述针座可被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
23.根据实施例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300),其中所述牵拉结构(320)被可释放地且旋转地锁定到所述护罩,其中所述牵拉结构适于跟随所述护罩(310),并由此响应于所述护罩的旋转运动而将所述护罩与所述针座(425)脱离联接。
第二实施例列表
1.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
-壳体,
-药物储器(290,490)和可刺穿的隔膜,其中刺穿所述隔膜允许与所述储器的流体连通,
-适于响应于激活而递送剂量的驱动机构,
-多个针组件,其中每个针组件(220,420)包括固定在针座(224,425)中的针套管(224,424),并且其中所述针套管(224,424)包括在近端处的尖锐尖端和在远端处的尖锐尖端,其中所述针的远侧部分从所述针座(225,425)沿远侧方向延伸,并且其中近侧部分从所述针座(225,425)沿近侧方向延伸,
-针护罩(110,31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在所述远侧位置时,所述护罩(110,310)适于覆盖所述针,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驱动机构被激活或者其中所述激活机构被解锁,
-针匣,其包括:针鼓(210,410),其中所述针鼓(210,410)轴向地锁定到所述护罩(110,310),其中所述针鼓(210,410)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针组件的多个轴向轨道(212,414),其中针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每个所述轨道(212,414)中,其中所述针匣还包括轴向锁定到所述护罩的牵拉结构(230,320),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320)包括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并且其中所述针座还包括适于被所述牵拉结构(230,320)接合并拉动的被牵拉部分(226.3,428),
其中所述针匣可操作地布置成将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一个针组件(220,420)定位在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储器(290,490)对准的所述针组件(220,420)是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并且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远侧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近侧位置,在所述远侧位置时,尚未建立与所述储器的流体连通,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与所述储器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支撑结构(136,338),所述支撑结构(136,338)适于在所述近侧位置支撑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由此防止所述针座(225,425)的进一步近侧运动,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布置的包括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的针座驱动结构(210,430),其中所述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护罩(110,310)并且适于响应于以下运动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相对于所述壳体从所述远侧位置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a1)所述护罩(110)的近侧运动,或(b1)所述护罩(310)的角运动,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可以布置在联接子状态和脱离联接子状态,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以下顺序的激活控制机构:(i)为所述主动针组件建立流体连通,以及(ii)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可以从:
-初始状态,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处于所述联接子状态(a2.1,b2.1),其中所述针座(225,425)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远侧位置处,其中所述护罩(110,310)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远侧位置处,改变到
-中间状态,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布置在脱离接合子状态,其中所述针座(225,425)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近侧位置处,其中所述针座(225,425)轴向地锁定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针座保持部分(136,338)并且与所述护罩(110,310)脱离联接;
(a2)其中所述护罩(110)定位在中间轴向位置处,其中所述针座(225)已被向近侧驱动以经过所述针座的中间轴向位置并进一步移动至所述针座的所述近侧位置,其中响应于将所述护罩从所述护罩的所述远侧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轴向位置,通过脱离联接部分(137)将所述针座旋转至第二脱离联接角位置,所述针座已与所述护罩脱离联接;或者
(b2)其中所述护罩(310)布置在第二角位置处和所述远侧位置处,由此所述护罩已经接合所述牵拉结构(320)并将所述牵拉结构(320)从所述牵拉结构的第一角位置旋转至第二角位置,其中所述针座(425)已与所述护罩脱离联接,其中所述牵拉结构已从处于所述第二角位置处的所述护罩(410)释放,其后,所述护罩在所述驱动结构的第一角位置处接合所述驱动结构(430),其中,响应于将所述护罩沿第一角方向从所述初始角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角位置,所述护罩已将所述驱动结构旋转至所述驱动结构(430)的第二角位置,并由此将所述针座(425)驱动至所述近侧位置;改变到
-激活状态,其中所述针座(225,425)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近侧位置处,其中所述针座(225,425)轴向地锁定到所述壳体的针座保持部分(136,338),其中所述护罩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处,由此所述护罩(110,310)已经激活所述驱动机构或者由此所述驱动机构已被解锁以供激活,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43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已经与所述护罩一起向近侧移动,以布置在所述针座(225,425)的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428)的近侧,其中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和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428)轴向对准,其中所述牵拉结构布置成用于在远侧方向上拉动所述针座,由此所述护罩(110)已在不带有所述针座(225)的情况下在近侧方向(230)上移动;
(a3)以是改变是响应于将所述护罩(110)从所述中间轴向位置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或者
(b3)响应于将所述护罩(310)从所述远侧位置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替代方案(a)的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
(a4)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脱离联接部分(137),其中所述脱离联接部分(137)包括螺旋引导部分,其中所述针座(425)可在所述远侧位置与所述中间轴向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针座(425)的接合部分(227)接合所述脱离联接部分(137),其中所述针座(225)相对于所述鼓(210)绕穿过所述针座(225)的中心轴线可旋转地布置,并且其中当所述针座(225)从所述中间轴向位置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脱离联接部分将所述针座从第一角位置旋转至第二角位置,并且其中所述驱动部分(212.2)设置在所述鼓(210)上,
(a4.1)其中,对于布置在所述联接子状态的所述针座(225),所述针座(225)布置在所述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针座(225)被所述驱动部分(212.2)接合,其中所述驱动部分(212.2)可与所述护罩(110)一起在近侧方向上移动所述针座(225),其中所述牵拉结构(23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布置在所述针座(225)的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的近侧,其中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和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轴向对准,由此防止所述针座(425)相对于所述牵拉结构(320)的近侧运动,并且
(a4.2)其中,对于布置在所述脱离联接子状态的所述针座(225),所述针座(225)布置在第二角位置,其中所述针座(225)与所述驱动部分(212.2)脱离接合,由此带有所述驱动部分的所述护罩(110)可与所述牵拉结构(230)一起向近侧移动,由此所述护罩可以在不带有所述针座(225)的情况下移动到所述近侧激活位置。
3.根据实施例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替代方案(b)的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
(b2)其中所述针座(425)旋转地锁定到所述鼓(410),其中所述鼓(410)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地锁定,其中所述牵拉结构(320)相对于所述鼓(410)和所述针座(425)旋转地布置在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其中从所述第二角位置沿第一角方向的进一步旋转被所述鼓(41)阻挡,其中对于所述护罩沿所述第一角方向旋转,所述牵拉结构(230)可释放地锁定到所述护罩,其中所述牵拉结构(320)还包括许多近端延伸的齿(324),每个齿(324)均包括适于面向所述壳体上的相应齿(334)的螺旋表面(324.1),并且由此,对于布置在所述第二角位置处的所述牵拉结构,当所述护罩从所述远侧位置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牵拉结构(320)旋转回到所述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驱动结构(430)可布置在相对于所述针座(425)的第一角位置处,其中所述驱动部分(434.1)包括与所述针座的接合部分(426.1)接合的螺旋引导部分,其中当所述驱动结构(430)沿所述第一角方向从第一角位置旋转到第二角位置时,驱动部分(434.1)可在近侧方向上驱动所述针座(425),其中所述针座(425)已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
(b2.1)其中,对于布置在所述联接子状态的所述针座(425),所述牵拉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牵拉结构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322)布置在所述针座(225,425)的所述被牵拉部分(428)的近侧,其中所述针座接合部分(322)和所述被牵拉部分(428)轴向对准,由此防止所述针座(425)相对于所述牵拉结构(320)的近侧运动,其中所述驱动结构(430)布置在所述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护罩(310)布置在初始角位置,其中在所述护罩与所述驱动结构的接合部分(432.1)之间设置有旋转间隙,以及
(b2.2)其中,对于布置在所述脱离联接子状态的所述针座(425),所述护罩(310)布置在中间角位置,所述牵拉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二角位置,其中当所述护罩沿第一角方向进一步旋转时,所述牵拉结构可旋转地从所述护罩释放,其中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和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428)未轴向对准,由此允许所述针座(225,425)相对于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的近侧运动,其中所述护罩(310)与所述驱动结构的所述接合部分(432.1)之间的旋转间隙已被消除,由此当所述护罩沿所述第一角方向进一步旋转至所述护罩的所述第二角位置时,所述驱动结构将从所述第一角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角位置。
4.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针组件中未定位在所述主动位置处的针组件被定位在不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被动位置处。
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鼓(210,410)适于在剂量循环期间旋转,并由此用所述被动针组件之一更换所述主动针组件。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剂量循环包括从所述壳体拉动帽(105,305),通过将所述护罩(110,310)从所述远侧位置移动到所述近侧位置来激活所述驱动机构,从而允许将所述护罩(110,310)返回至所述远侧位置,以及将所述帽重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帽(105,305)协作的引导件,由此所述帽以纯轴向运动安装。
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帽(105,305)适于响应于安装所述帽而将所述针鼓(210,410)旋转到一位置,在该位置时,所述被动针之一被定位在所述主动位置处。
9.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针对应于所述多个剂量,并且其中每个剂量是固定剂量。
10.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对于处于所述激活状态的所述药物递送装置,所述护罩与针座脱离联接,其中响应于将所述护罩从所述近侧位置移动到所述远侧位置,所述牵拉结构(230,320)适于接合所述针座(225,425)并将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11.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对于处于所述激活状态的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双剂量防止机构已被启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中,已经在本发明的概念将容易被熟练读者理解的程度上描述了为不同部件提供所述功能的不同结构和装置。不同部件的详细构造和规格被认为是熟练技术人员按照本说明书中阐述的路线所执行的正常设计程序的目的。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递送多个剂量的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
-壳体(140,130,106,165,340,350,330),
-药物储器(290,490),其包括所述多个剂量的药剂和可刺穿的隔膜,
-多个针组件,其中每个针组件(220,420)包括固定在针座(225,425)中的针套管(224,424),
-轴向锁定到护罩(110,310)的针鼓(210,410),其中所述针鼓(210,410)包括多个轴向轨道,每个轴向轨道(212,414)适于可移动地接纳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针组件(220,420),
-针护罩(110,310),其可移动地布置在初始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在所述初始远侧位置时,所述针护罩(110,310)适于覆盖所述多个针组件,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护罩(110,310)适于允许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主动针组件(220,420)从所述针护罩(110,310)的远端伸出,
-驱动机构(109,108,180,380),其适于顺序地递送所述多个剂量,
-激活机构(110,240,170,310,360,369,370),其用于激活所述驱动机构以递送所述多个剂量中的剂量,其中所述激活机构包括所述针护罩(110,310),所述针护罩(110,310)适于当所述针护罩(110,310)处于所述近侧位置时允许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
其中所述针鼓(210,410)可操作地布置成将所述多个针组件中的一个针组件(220,420)定位在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主动位置,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储器(290,490)对准的所述针组件(220,420)是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并且
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能够布置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远侧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近侧位置,在所述远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224,424)不刺穿所述隔膜,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针套管(224,424)刺穿所述隔膜并且与所述储器(290,490)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针护罩(110,310)适于被从所述初始远侧位置操作到所述近侧位置,定义为所述针护罩(110,310)的第一运动,以及从所述近侧位置操作到所述初始远侧位置,定义为所述针护罩(110,310)的第二运动,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地布置的包括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的针座驱动结构(210,430),用于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驱动至所述近侧位置,
其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轴向锁定到所述针护罩(110,310)的牵拉结构(230,320),所述牵拉结构包括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用于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而接合所述主动针组件并将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撑结构(136,336,338,350),当所述主动针组件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适于支撑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并且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还适于阻止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轴向运动,并且允许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远侧运动,
其中所述针护罩(110,310)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针座驱动结构(210,430)、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所述牵拉结构(230,320)和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针护罩(110,310)能够到达所述针护罩(220,420)的所述近侧位置之前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驱动到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近侧位置,由此在所述驱动机构能够被激活之前能够建立流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包括接合状态和脱离接合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分别与所述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接合和脱离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还适于响应于所述护罩的运动而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近侧方向上被驱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包括脱离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分别与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脱离联接和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还适于与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脱离联接或联接,使得能够创建以及在所述脱离联接状态下消除轴向间隙,并且使得能够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轴向运动而在所述联接状态下向远侧拉动所述针座。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当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包括阻挡状态和解除阻挡状态,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轴向运动而分别被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解除阻挡和阻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当布置在所述近侧位置时还适于与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接合和脱离接合,使得响应于所述针护罩(110,310)的轴向运动,在所述阻挡状态下,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的近侧或远侧运动被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阻挡,并且使得响应于所述针护罩的远侧运动,在所述解除阻挡状态下,处于所述近侧位置的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在远侧方向上不受阻挡并且能够移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所述针护罩与所述针座驱动结构(210,430)、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所述牵拉结构(230,320)和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之间的操作性联接进一步适于:
-使得在所述针护罩(110,310)的所述第一运动期间所述针护罩(110,310)的运动能够经由所述针座驱动部分(312.2,434.1)驱动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近侧运动,由此能够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驱动到所述近侧位置,从而从所述接合状态改变为所述脱离接合和阻挡状态,而不改变与所述牵拉结构的相对轴向位置;以及
-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一运动的剩余近侧运动能够在所述主动针组件的所述针座(225,425)与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之间创建轴向间隙,由此能够激活所述驱动机构,由此所述针护罩的操作适于在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前提供流体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所述针护罩与所述针座驱动结构(210,430)、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所述牵拉结构(230,320)和所述支撑结构(136,336,338,350)之间的操作性联接进一步适于:
-使得在所述驱动机构的激活之后所述针护罩(310,420)的所述第二运动的初始远侧运动能够拉动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由此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的所述针座(225,425)与所述牵拉结构(230,320)的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之间的轴向距离能够缩小直至接合,从而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从所述脱离联接和阻挡状态改变为所述联接和解除阻挡状态;以及
-使得所述针护罩的所述第二运动的剩余远侧运动能够将所述主动针组件拉至所述远侧位置,由此在激活之后所述针组件能够与所述药物储器断开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针套管(224,424)包括具有用于刺穿所述隔膜的尖锐尖端的近端,以及具有用于刺穿受试者皮肤的尖锐尖端的远端。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除了所述主动针组件(220,420)之外的其他针组件是被动针组件,并且其中所述被动针组件之一能够在已经递送剂量之后被所述针鼓(210,410)移动到所述主动位置,并由此能够成为用于下一剂量的主动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被动针组件(220,420)定位在不与所述储器(290,490)轴向对准的被动位置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针座(225,425)还包括适于被所述牵拉结构(230,320)接合并拉动的被牵拉部分(226.3,428),其中,所述牵拉结构轴向地联接至所述针座包括所述针座接合部分(234.2,322)与所述被牵拉部分(226.3,428)轴向对准。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100,300),其中所述鼓(210,410)适于旋转并由此改变所述多个针组件的位置。
CN202280015644.0A 2021-02-18 2022-02-15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Pending CN1169637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57834.9 2021-02-18
EP21162081 2021-03-11
EP21162081.0 2021-03-11
PCT/EP2022/053632 WO2022175245A1 (en) 2021-02-18 2022-02-15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delivering a predefined fixed do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3792A true CN116963792A (zh) 2023-10-27

Family

ID=7487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5644.0A Pending CN116963792A (zh) 2021-02-18 2022-02-15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37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5987B1 (en) Medical injector with coupled body portions
US20050165363A1 (en) Medication dispensing apparatus with gear set for mechanical advantage
US20220409821A1 (en)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delivering a predefined fixed dose
JPH11104240A (ja) 薬物送出ペン
JP2023506851A (ja) 固定用量注射装置
CN116963792A (zh)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CN116829215A (zh)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CN116867530A (zh)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CN116867531A (zh)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CN116867529A (zh) 用于递送预定的固定剂量的药物递送装置
US20230001101A1 (en) Fixed dose injection device
JP2024508770A (ja) 所定の固定用量を送達するための薬剤送達装置
JP2024510093A (ja) 所定の固定用量を送達するための薬剤送達装置
JP2024508771A (ja) 所定の固定用量を送達するための薬剤送達装置
EP4138961B1 (en) Activatable drug delviery device with safety assembly
US20230047780A1 (en) Fixed dose inj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