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1154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1154A
CN116931154A CN202210318391.6A CN202210318391A CN116931154A CN 116931154 A CN116931154 A CN 116931154A CN 202210318391 A CN202210318391 A CN 202210318391A CN 116931154 A CN116931154 A CN 116931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art
backlight modu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83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平
张继兵
张宇
姜旭东
丛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83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1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1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1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的一侧包括凹槽;散热板位于背板的凹槽内;散热板背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筋,散热板和散热筋形成多个通槽;灯条位于靠近背光模组边缘的一个通槽内;灯条向背离背板的一侧出射光线;导光结构设置于通槽的侧壁以及背板的表面上;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位于灯条的出光侧,第一导光部用于接收灯条的出射光线向第二导光部传导。将灯条设置在散热板边缘的通槽内,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避免造成前壳组件温度过高。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之间无需定位柱,由此避免了定位柱亮暗斑以及由于导光板膨胀造成的定位柱开裂及灯印光斑等缺陷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
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较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厚度上具有较大优势。侧入式背光模组是采用导光板进行光线的传播,将线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
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设计中,灯条紧邻前壳组件设置,这也就导致前壳组件温度较高,影响使用感受。导光板与灯条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柱,用于防护磕碰光源以及保持一定的混光距离,然而在高温情况下导光板膨胀,使得导光板与定位柱发生挤压,增大了导光板在定位柱处开裂的几率;除此之外,还会使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减小,增大灯印亮斑等故障出现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的一侧包括凹槽;散热板位于背板的凹槽内;散热板背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筋,散热板和散热筋形成多个通槽;灯条位于靠近背光模组边缘的一个通槽内;灯条向背离背板的一侧出射光线;导光结构设置于通槽的侧壁以及背板的表面上;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位于灯条的出光侧,第一导光部用于接收灯条的出射光线向第二导光部传导。将灯条设置在散热板边缘的通槽内,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避免造成前壳组件温度过高。第一导光部将灯条纵向出射的光线均匀导向横向传导,再配合第二导光部的传导作用,将灯条出射的光线转化为均匀面光源。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之间无需定位柱,由此避免了定位柱亮暗斑以及由于导光板膨胀造成的定位柱开裂及灯印光斑等缺陷的发生。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背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筋,散热筋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增加散热筋表面与背板未设置凹槽的区域的表面齐平,由此提升整体平面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前壳组件位于背板设置灯条一侧的侧壁的外侧并覆盖导光结构的边缘,对背光模组的边缘进行支撑保护。前壳组件需要覆盖第一导光部,以使前壳组件在背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导光部在背板的正投影。前壳组件一方面起到支撑和固定第一导光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导光部将光线向第二导光部传导,因此不会向上出射光线,前壳组件遮挡第一导光部,以防止在背光模组的边缘产生暗条。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前壳组件靠近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边缘与第一导光部面向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的距离至少为2.0mm。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背离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第二导光部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网点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第一导光部的作用是将光线向第二导光部的一侧传导,因此第一导光部在背离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设置网点。而设置在第二导光部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的网点则用于破坏光的全反射,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导光部背离背板一侧表面向外出射,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为一体结构,即导光结构为一整块板材,对应于灯条的部分作为第一导光部,其余部分作为第二导光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为分体结构,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相邻设置。由于在第一导光部背离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以及在第二导光部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上均需要设置网点,而第一导光部设置网点的表面不大,单独在该表面设置网点比较困难,因此将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分开设置,可以将多个第一导光部需要设置网点的表面拼接起来同时设置网点更加便于操作,而且效率较高。另外,将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分开设置,也便于在第二导光部的入光面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的厚度与第二导光部的厚度相等,这样可以使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在设置到散热板上的通槽上和背板表面上时不会形成高度差,另外可以使第一导光部的出光面与第二导光部的入光面完全相对设置,避免光线泄露。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背离背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反光片。该反光片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基材表面的反光材料层。灯条出射的光线由入光面入射到第一导光部的内部,反光片可以将入射的光线返回至第一导光部内,网点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得在第一导光部内传导的光线最终由出光面出射出来,向第二导光部入射。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表面的反光片可以采用银反或白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灯条的安装,容纳灯条的通槽的宽度略大于灯条的宽度。容纳灯条的通槽的宽度与灯条的宽度之差至少为0.3mm,以保证通槽有至少0.3mm的余量,便于安装灯条,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受热膨胀而引起的相互挤压。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灯条的通槽的深度大于灯条的高度,通槽的侧壁高于灯条高度的距离可以保证灯条具有足够的混光距离。灯条出射的光线在传递至第一导光部前已经有足够的混光距离,因此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之间无需保留间隙,可直接紧密接触,使得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相互支撑,因此不再需要在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之间设置定位柱。也就避免了由于设置定位柱而产生的定位柱亮暗斑以及导光板开裂等问题。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灯条的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光层。灯条所在的通槽的侧壁以及灯条的表面均设置有反光材料,从而可以使灯条出射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入射到第一导光部中,提高光源利用效率。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板位于背板设置灯条一侧的侧壁与第一导光部之间,隔热板同时位于散热板的边缘与背板的侧壁之间。在该位置设置隔热板可以减少热量传递,从而降低前壳组件的温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扩散片和光学膜片。反射片位于第二导光部与背板之间,反射片用于将第二导光部向背板一侧出射的光线重新返回至第二导光部的内部,以提高光线利用率。由于第一导光部的入光面与反射片相对,因此反射片在背板的正投影与第一导光部在背板的正投影互不交叠,由此避免反射片遮挡第一导光部的入光面,保证灯条出射光顺利进入第一导光部。扩散片位于第二导光部的出光侧。扩散片中设置有散射粒子材料,光线入射到散射粒子材料会不断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达到将光线打散的效果,实现匀光的作用。光学膜片位于扩散背离第二导光部的一侧。光学膜片包括荧光膜、量子膜、棱镜片和增亮膜等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方向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光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00-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11-背板,12-散热板,13-灯条,14导光结构,141-第一导光部,142-第二导光部,14’-导光板,15-前壳组件,16-隔热板,17-反射片,18-扩散片,19-光学膜片,d-定位柱,U-凹槽,J-散热筋,T-通槽,w-网点,f1-反光片,f2-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由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
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显示面板200用于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的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较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厚度上具有较大优势。利用导光板可以将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从而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影像。
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显示面板200为透射型显示面板,能够对光的透射率进行调制,但本身并不发光。显示面板200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背光模组100入射到该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相关技术中,灯条13紧邻前壳组件15设置,导致前壳组件15温度较高,影响使用感受。导光板14’与灯条13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柱d,用于防护磕碰光源以及保持一定的混光距离,然而在高温情况下导光板膨胀,使得导光板14’与定位柱d发生挤压,增大了导光板14’在定位柱处开裂的几率;除此之外,还会使灯条13与导光板14’之间的间隙减小,增大灯印亮斑等故障出现的概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前壳组件温度高的问题。同时排除了发生导光板在定位柱处开裂及灯印亮斑等故障现象的可能。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BB’方向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散热板12、灯条13、导光结构14和前壳组件15。
背板11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背板11通常情况下为一方形结构,当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其形状适应于显示装置的形状。背板11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背板11的材质采用铝、铁、铝合金或铁合金等。背板11用于支撑内部结构,以及支撑固定扩散片和光学膜片等部件的边缘位置,背板11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背板11的一侧包括凹槽U,该凹槽U用于设置散热板12。散热板12通常设置在灯条的一侧,散热板12可以设置为板状,其长度与灯条的长度相同,其宽度取决于灯条上光源的数量。例如,当光源的数量为112以下时,散热板12的宽度可以为65mm;当光源的数量为112以上时,散热板12的宽度可以为100mm。
如图5所示,散热板12背离背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筋J,散热筋J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增加散热筋J表面与背板11未设置凹槽U的区域的表面齐平,由此提升整体平面度。
散热板12和散热筋J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进行制作,例如可以采用导热能力较佳且质量较小的铝材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散热筋J与灯条的延伸方向一致,且多个散热筋J相互平行且相互间距一定的距离设置,以使散热板12和散热筋J形成多个通槽T。
灯条13设置于靠近背光模组边缘的一个通槽内。如图4所示,灯条13的底面可以固定于通槽T的底面上,以使灯条13向背离背板11的一侧出射光线。
灯条13通常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光源。光源与电路板中的线路连接,电路板用于向光源提供驱动信号。
电路板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光源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电路板呈条状,光源在电路板上排列成一排。
电路板焊接光源一侧的表面还通常涂覆白色油墨,具有反光作用。可以将光源出射的大角度光线,或者向电路板反射的光线向出光侧反射,从而提高光源利用率。
导光结构14设置于通槽T的侧壁以及背板11的表面上。由于通槽T的顶面与背板11未设置凹槽的区域的表面齐平,可以用于承载导光结构14。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4包括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其中,第一导光部141位于灯条13的出光侧,第一导光部141用于接收灯条13的出射光线向第二导光部142传导。
第一导光部141整体可以呈条状,覆盖于灯条13的上方,第一导光部141的长度与灯条13的长度相适应,第一导光部141的宽度可以略大于灯条13的宽度。第二导光部142整体呈板状,其整体尺寸与背光模组相适应,其中第二导光部142与第一导光部141相邻的侧边长度与第一导光部141的长度相等。
导光结构14用于传导光线,第一导光部141设置在灯条13的出光侧,接收灯条13的出射光线并将光线向第二导光部142传导;第二导光部142进一步将光线进行传导,从而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
导光结构14可以采用亚克力(PMMA)或树脂(MS)来制作。导光结构14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性质,当光源出射的光线以设定角度入射到导光结构14中时,由于导光结构14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使得光线在其表面入射时发生全反射,从而使得光源出射光线可以由导光结构14的一侧向另一侧传播,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如图5所示,前壳组件15位于背板11设置灯条13一侧的侧壁的外侧并覆盖导光结构14的边缘,对背光模组的边缘进行支撑保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壳组件15需要覆盖第一导光部141,以使前壳组件15在背板1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导光部141在背板11的正投影。前壳组件15一方面起到支撑和固定第一导光部141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导光部141将光线向第二导光部142传导,因此不会向上出射光线,前壳组件遮挡第一导光部141,以防止在背光模组的边缘产生暗条。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光部141的宽度通常需要略大于灯条13的宽度,根据第一导光件141的宽度来设置前壳组件,如图5所示,以使前壳组件15靠近第二导光部142一侧的边缘与第一导光部141面向第二导光部142一侧的表面的距离至少为2.0mm。例如,第一导光部141的宽度可以为10.0mm,那么覆盖第一导光部这一部分的前壳组件的宽度至少为12.0mm,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将灯条13设置在散热板边缘的通槽T内,通过散热板12进行散热,避免造成前壳组件温度过高。灯条13出光方向变化,配合设置第一导光部141可以将灯条出射的光线向第二导光部142进行传导,再由第二导光部142向显示面板一侧出射光线。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之间无需定位柱,由此避免了定位柱亮暗斑以及由于导光板膨胀造成的定位柱开裂及灯印光斑等缺陷的发生。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导光部141背离第二导光部142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w;第二导光部142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w;网点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网点w可以采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或网版印刷技术形成。当光线入射到各个网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由于第一导光部141的作用是将光线向第二导光部142的一侧传导,因此第一导光部141在背离第二导光部142一侧的表面设置网点w。而设置在第二导光部142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的网点w,则用于破坏光的全反射,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导光部142背离背板一侧表面向外出射,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为一体结构,即导光结构为一整块板材,对应于灯条的部分作为第一导光部141,其余部分作为第二导光部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为分体结构,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相邻设置。
由于在第一导光部141背离第二导光部142一侧的表面,以及在第二导光部142面向背板一侧的表面上均需要设置网点w,而第一导光部141设置网点的表面不大,单独在该表面设置网点比较困难,因此将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分开设置,可以将多个第一导光部需要设置网点的表面拼接起来同时设置网点更加便于操作,而且效率较高。另外,将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分开设置,也便于在第二导光部142的入光面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导光部141的厚度与第二导光部142的厚度相等,这样可以使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在设置到散热板上的通槽T上和背板表面上时不会形成高度差,另外可以使第一导光部141的出光面与第二导光部142的入光面完全相对设置,避免光线泄露。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的厚度可以为2.0mm或3.0mm等,在此不做限定。
灯条13出射的光线在传递至第一导光部141前已经有足够的混光距离,因此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之间无需保留间隙,可直接紧密接触,使得第一导光部141与第二导光部142相互支撑,因此不再需要在第一导光部141和第二导光部142之间设置定位柱。也就避免了由于设置定位柱而产生的定位柱亮暗斑以及导光板开裂等问题。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光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7中,第一导光部141的下侧表面是与灯条相对的一面,为第一导光部141的入光面,第一导光部141的右侧表面是与第二导光部142相对的一面,为第一导光部141的出光面。第一导光部141的左侧表面设置网点w,第一导光部141的上侧表面,为背离灯条一侧的表面,该表面设置有反光片f1。
灯条13出射的光线由入光面入射到第一导光部141的内部,反光片f1可以将入射的光线返回至第一导光部141内,网点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得在第一导光部141内传导的光线最终由出光面出射出来,向第二导光部入射。
在具体实施时,反光片f1可以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基材表面的反光材料层。具体地,反光片f1可以采用白反或银反,在此不做限定。将反光片f1直接粘贴在第一导光部141的上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第一导光部141的上侧表面涂覆银或白色油墨,在此不做限定。
相应地,第二导光部142与第一导光部141相接触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导光部142的入光面,第二导光部142背离背板11一侧的表面为出光面,第二导光部142面向背板11一侧的表面设置网点w。第一导光部141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由第二导光部142的入光面进入到第二导光部142的内部,并在第二导光部142的内部全反射,使得光线在整个第二导光部的面内进行传导。光线在入射到网点时,可以破坏光线的全反射条件,以使光线可以从第二导光部142的出光面向显示面板一侧出射。
由此,第一导光部141可以将灯条13纵向出射的光线均匀导向横向传导,再配合第二导光部142的传导作用,将灯条出射的光线转化为均匀面光源。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由散热板12和散热筋J形成多个通槽T,以增加散热面积。灯条13设置在靠近背光模组边缘的通槽T内,为了方便灯条13的安装,容纳灯条的通槽T的宽度略大于灯条13的宽度。在具体实施时,容纳灯条的通槽T的宽度与灯条13的宽度之差至少为0.3mm,以保证通槽T有至少0.3mm的余量,便于安装灯条,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受热膨胀而引起的相互挤压。
如图8所示,容纳灯条的通槽T的深度大于灯条13的高度,通槽T的侧壁高于灯条13高度的距离可以保证灯条具有足够的混光距离。
在具体实施时,通槽T的宽度可为6.8mm,通槽T的深度可为2.8mm,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容纳灯条的通槽T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光层f2。反光层f2可以采用灯条13表面相同的反光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白色油墨。灯条13所在的通槽的侧壁以及灯条的表面均设置有反光材料,从而可以使灯条13出射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入射到第一导光部141中,提高光源利用效率。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如图9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隔热板16。隔热板16位于背板11设置灯条13一侧的侧壁与第一导光部141之间,隔热板16同时位于散热板的边缘与背板11的侧壁之间。在该位置设置隔热板16可以减少热量传递,从而降低前壳组件15的温度。
在具体实施时,隔热板16可以采用聚苯乙烯(PS)或聚碳酸酯(PC)等隔热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17、扩散片18和光学膜片19。
反射片17位于第二导光部142与背板11之间。反射片17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第二导光部142相同。
反射片17用于将第二导光部142向背板一侧出射的光线重新返回至第二导光部142的内部,以提高光线利用率。
由于第一导光部141的入光面与反射片17相对,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片17在背板11的正投影与第一导光部141在背板11的正投影互不交叠,由此避免反射片遮挡第一导光部141的入光面,保证灯条13出射光顺利进入第一导光部141。
在具体实施时,反射片17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涂覆反光材料形成,在此不做限定。
扩散片18位于第二导光部142的出光侧。扩散片18中设置有散射粒子材料,光线入射到散射粒子材料会不断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达到将光线打散的效果,实现匀光的作用。
扩散片18可以采用基材表面涂覆散射材料形成,在此不做限定。
如需要增加扩散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导光部142的出光侧设置扩散板,在此不做限定。
光学膜片19位于扩散18背离第二导光部142的一侧。光学膜片19包括荧光膜、量子膜、棱镜片和增亮膜等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的一侧包括凹槽;
散热板,位于所述背板的凹槽内;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筋,所述散热板和所述散热筋形成多个通槽;
灯条,位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边缘的一个所述通槽内;所述灯条向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出射光线;
导光结构,设置于所述通槽的侧壁以及所述背板的表面上;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位于所述灯条的出光侧,所述第一导光部用于接收所述灯条的出射光线向所述第二导光部传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为一体结构;
或者,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相邻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厚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背离所述灯条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反光片;
所述反光片包括基材以及涂覆在所述基材表面的反光材料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所述第二导光部面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网点;所述网点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灯条的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灯条的宽度;容纳所述灯条的所述通槽的宽度与所述灯条的宽度之差至少为0.3mm;
容纳所述灯条的所述通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灯条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灯条的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光层;
所述反光层采用白色油墨。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前壳组件,位于所述背板设置所述灯条一侧的侧壁的外侧并覆盖所述导光结构的边缘;所述前壳组件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导光部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
前壳组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导光部面向所述第二导光部一侧的表面的距离至少为2.0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隔热板,位于所述背板设置所述灯条一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光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反射片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导光部在所述背板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扩散片,位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出光侧;
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的一侧。
CN202210318391.6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931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391.6A CN116931154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8391.6A CN116931154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1154A true CN116931154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75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8391.6A Pending CN116931154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11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9717B1 (ko) 표시장치
US2012028735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091602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04317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B2430071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502534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25456B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1373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WO201107786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07234412A (ja) エッジ入力型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330339B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14488619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EP2345837A1 (en) Illuminating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7005976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176197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40652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2025711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0838332B1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구조
CN11306430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359950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2006720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JP20070591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
CN11693115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11251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3248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