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8547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8547A
CN116868547A CN202180093985.5A CN202180093985A CN116868547A CN 116868547 A CN116868547 A CN 116868547A CN 202180093985 A CN202180093985 A CN 202180093985A CN 116868547 A CN116868547 A CN 116868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information
data
service
applica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39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涛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6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8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8Migration or transfer of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9Intermediate processing functionally located close to the data consumer application, e.g. in same machine, in same home or in same sub-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dapting protocols for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to wireless environment, e.g. adapt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并向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增长,计算业务呈现多样化、大量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于是提出了边缘计算的概念。边缘计算是将业务处理能力下移动到网络边缘,实现分布式的业务流量处理,避免流量的过度集中,从而大大降低对核心机房和集中网关的规格要求。同时,边缘计算也缩短了回程网络的距离,降低了用户报文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和抖动,使得超低时延业务的部署成为可能。
由于通信网络处在一个共享的环境,因此有可能因为多方通信使得网络拥堵。在网络出现拥堵时,如果继续发送大量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数据包时延增大、数据包丢失等,从而会发生数据包重传,但是数据包重传会导致网络的负担加重,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延迟以及更多的丢包。因此,为了避免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填满整个网络,引入了拥塞控制。
针对于采用边缘计算的业务,随着终端设备的移动,网络需要重新为终端设备规划合适的用户面路径,并进行业务迁移。在业务迁移中,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发送方在基于重新建立的传输层连接发送数据时,需要重新经历拥塞控制的慢启动阶段,从而造成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大,影响低时延业务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发送方在基于重新建立的传输层连接发送数据时,需要重新经历拥塞控制的慢启动阶段,从而造成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核心网网元侧的功能,比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SMF网元或者SMF网元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SMF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向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所述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采用上述方法,SMF网元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进而可以由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计算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发送网元(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如此,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 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三信所包括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UPF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NWDAF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QoS参数信息和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为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上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下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服务器侧的功能,比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中的芯片,又比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为例,在该方法中,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或者数据发送网元中的芯片,其中,数据发送网元可以为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数据发送网元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根据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与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对应,因此,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具体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核心网网元侧的功 能,例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SMF网元或者SMF网元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SMF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采用上述方法,由SMF网元计算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二控制参数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发送网元(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如此,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UPF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NWDAF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业务的QoS参数信息和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和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为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上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NAS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下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 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服务器侧的功能,比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为例,在该方法中,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或者数据发送网元中的芯片,其中,数据发送网元可以为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数据发送网元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根据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来自SMF网元的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 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来自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接收来自所述SMF网元的NAS消息,所述NAS消息包括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与上述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对应,因此,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四方面,具体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核心网网元侧的功能,例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SMF网元或者SMF网元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SMF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采用上述方法,SMF网元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数据发送网元(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并由数据发送网元根据第三信息计算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如此,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UPF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NWDAF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和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为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上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 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过NAS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下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服务器侧的功能,比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中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为例,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或者,所述 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或者数据发送网元中的芯片,其中,数据发送网元可以为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的执行主体。以该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网元为例,数据发送网元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根据所述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包括:通过NAS消息接收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并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或者,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来自于所述SMF网元的第三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进而将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给所述应用客户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八方面和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与上述第七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对应,因此,第八方面和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七方面,具体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或者设置在核心网网元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 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比如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设置在服务器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 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第八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数据发送网元(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或者设置在数据发送网元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六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十方面、十一方面、十二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SMF网元、第二方面中的服务器(比如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三方面中的数据发送网元;或者,该通信***包括上述第四方面中的SMF网元、第五方面中的服务器(比如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和第六方面中的数据发送网元;或者,该通信***包括上述第七方面中的SMF网元、第八方面中的服务器(比如第一边缘使能服务 器)和第九方面中的数据发送网元。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5G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的应用层架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A、图3B和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可能的迁移场景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和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概念进行描述。
一、5G通信***的网络架构
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其中,图1A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为基于服务化接口的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的网络架构,图1B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为基于点对点接口的5G通信***的网络架构。如图1A或图1B所示,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通信。该无线网络也可以称为运营商网络,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其中,(R)AN(后文描述为RAN)用于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CN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并提供与DN通信的网关。
下面分别对终端设备、RAN、CN、DN进行详细说明。
(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站、远程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备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2)RAN
RA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网元,接入网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为Uu接口(或称为空口)。当然,在未来通信中,这些接口的名称可以不变,或者也可以用其它名称代替,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接入网网元即为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接入网网元又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网元或接入网网元。接入网网元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下一代演进型节点B(next generation eNB,ng-eNB)、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或(home node B,HNB))等。接入网网元也可以是完成基站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在一种可能的网络结构中,CU可以用于支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等协议下的通信;DU可以用于支持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协议、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下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网元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作限定。
(3)CN
C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网元,比如CN中可以包括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统一数据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以及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等。
其中,A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终端设备接入运营商网络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例如包括用户位置更新、用户注册网络、用户切换等。
SMF网元负责移动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释放)、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F网元的选择和控制、业务和会话连续性(service and session continuity,SSC)模式选择、漫游等会话相关的功能。
UPF网元是运营商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包括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
PCF网元是负责UE接入策略和QoS流控制策略的生成。
UDM网元负责存储运营商网络中签约用户的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ber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签约数据等信息。
AF网元是提供各种业务服务的功能网元,能够通过其它网元与核心网交互,以及能够和策略管理框架交互进行策略管理。
AUSF网元负责对用户接入5G网络的授权。NEF网元对外提供5G网络的能力和事件的开放,以及接收相关的外部消息。UDR提供签约数据、策略数据及能力开放相关数据的存储能力。NRF网元提供5G网络中网元的注册和发现能力。
此外,尽管未示出,CN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网元,比如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网元,NWDAF网元通过与上述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以及运维管理网元之间的交互,可以实现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结果反馈。其中,运营管理网元可以是指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网元。
(4)DN
DN也可以称为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是位于运营商网络之外的网络。DN在5G网络中由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进行标识。典型的DN可以包括Internet、IP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1)图1A中Npcf、Nudm、Naf、Namf、Nsmf、N1、N2、N3、N4、N6等为接口序列号,图1B中N1、N2、N3、N4、N5、N6、N7、N8、N9、N10、N36等为接口序列号,这些接口序列号的含义可参见相关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含义,在此不做限制。
(2)图1A和图1B中是以5G通信***为例进行示意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它可能的通信***中,比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或者未来的第六代(the 6th generation,6G)通信***。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元也可以称为实体或功能实体,例如AMF网元也可以称为AMF实体或AMF装置,SMF网元也可以称为SMF实体或SMF装置。上述网元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可选的,上述网元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UPF网元等),以终端设备为例,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或可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二、边缘计算
由于传统的集中式部署方式越来越难以支撑快速增长的移动业务流量模型(比如,在锚点网关集中式部署的网络中,增长的流量最终集中在锚点网关及核心机房处,对回程网络带宽、机房吞吐量和网关规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又比如,从接入网到锚点网关长距离的回程网络和复杂的传输环境,导致数据包传输的较大时延和抖动),因此,目前提出了边缘计算,即将业务处理能力下移到网络边缘,以期更靠近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服务和达到更好的网络性能。
参见图2A,为边缘计算的应用层架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应用层架构包括终端设备110、边缘数据网络(edge data network,EDN)120和边缘配置服务器(edge configuration server,ECS)130。其中,EDN120包括边缘应用服务器(edge application server,EAS)121和边缘使能服务器(edge enabler server,EES)122。终端设备110包括应用客户端(application client,AC)111和边缘使能客户端(edge enabler client,EEC)112。下面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EDN 120:一种理解为,EDN对应一个数据网络,是一个特别的本地数据网络(local DN),包含边缘使能功能,可以使用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来标识。另一种对于EDN的理解是,EDN是中心云的对等概念,EDN是一个本地的数据中心(即地理位置概念),可以通过数据网络接入标识符(DN access identifier,DNAI)来确定,且可以包含多个本地数据网络。
EAS 121:EAS可以为部署在EDN中的应用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指一个服务器应用程序(例如,社交媒体软件、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部署运行在EDN的实例(instance)。一个应用可在一个或多个EDN中部署一个或多个边缘应用服务器,部署运行在不同的EDN中的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认为是一个应用的不同的边缘应用服务器,它们可以共享一个域名,也可以与部署在云上的应用使用不同的域名,其中域名可以是全限定域名(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FQDN)。可以理解的是,边缘应用服务器也可以称为边缘应用、应用实例、边缘应用实例、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应用(服务器)等。
应用客户端111:应用客户端是边缘应用在终端设备侧的对等的应用实例,应用客户端用于应用用户(user)从应用服务器获取应用业务。应用客户端是应用在终端设备侧的客户端程序,应用客户端可以连接到云上的应用服务器获取应用业务,也可以连接到部署运行在一个或多个EDN中的边缘应用服务器以获取应用业务。
EES 122:EES部署在EDN中,并可以为部署在EDN中的应用实例提供一些使能能力,可以更好的支持应用在边缘计算的部署情况,也可以支持边缘应用的注册、对终端设备的认证和鉴权,为终端设备提供应用实例的IP地址信息等,还可以进一步支持获取应用实例的标识和IP地址信息,并进一步将应用实例的标识和IP地址信息发送给边缘配置服务器。一般情况下,边缘应用服务器注册到一个EES上,或者,通过管理***将一个边缘应用服务器的信息配置在一个EES上,该EES称为该边缘应用服务器关联或对应的EES,EES控制/管理注册/配置在该EES上的边缘应用服务器。示例性地,EES可以用于执行AF网元的功能,即EES可以充当AF网元的角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EES和AF网元可以相互替换。
EEC 112:EEC是EES在终端设备侧的对等的应用实例。EEC用于向EES注册EEC 的信息及应用客户端的信息、执行安全认证和鉴权、从EES获取边缘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信息、向应用客户端提供边缘计算使能能力。EEC可以是实现在AC内部的一个子功能模块,或者是集成在操作***中的模块,或者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
ECS 130:ECS负责EDN的配置,如向终端设备提供EES的信息。ECS还可以直接向终端设备提供应用实例的信息,以及和应用的DNS交互获取应用实例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从其他功能实体获取并保存应用实例的IP地址信息。
基于上述描述,当在5G通信***中引入边缘计算后,可以在网络边缘部署UPF网元和边缘应用服务器。参见图2B,为边缘计算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集中式数据中心可以包括5G通信***中的控制面网元,比如AMF网元、SMF网元、AF网元等。其中,AMF网元、SMF网元、AF网元等可以分别用于执行前文所述的控制面功能,不再赘述。示例性地,每个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对应一个AF网元,其中,AF网元可以用于执行控制面相关流程,比如与SMF网元进行交互,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执行用户面相关流程。在实际部署中,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AF网元可以部署在该边缘服务器中,或者也可以部署在该边缘服务器以外的设备中,具体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以AF网元部署在该边缘服务器以外的设备中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2B所示,在上行方向上,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网元将数据包传输给部署在网络边缘的UPF网元,UPF网元可将数据包传输给边缘应用服务器;在下行方向上,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将数据包传输给部署在网络边缘的UPF网元,UPF网元可通过接入网网元将数据包传输给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部署在网络边缘的UPF网元可以对应一个边缘应用服务器,如图3A所示,UPF网元1对应边缘应用服务器1,UPF网元2对应边缘应用服务器2;比如UPF网元1和边缘应用服务器1均是针对区域1部署的,则可以认为UPF网元1对应边缘应用服务器1;UPF网元2和边缘应用服务器2均是针对区域2部署的,则可以认为UPF网元2对应边缘应用服务器2。或者,一个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对应多个部署在网络边缘的UPF网元,如图3B所示,边缘应用服务器3对应UPF网元3和UPF网元4;比如,边缘应用服务器3是针对区域3部署的,区域3包括子区域3a和字区域3b,UPF网元3是针对子区域3a部署的,UPF网元4是针对子区域3b部署的,则可以认为边缘应用服务器3对应UPF网元3和UPF网元4。又或者,部署在网络边缘的UPF网元可以对应多个边缘应用服务器,如图3C所示,UPF网元5对应边缘应用服务器4和边缘应用服务器5;此种情形下,边缘应用服务器4和边缘应用服务器5可以理解为一个服务器集群。
当通过边缘计算的方式来处理终端设备的业务时,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终端设备的业务需要发生迁移。比如终端设备具有移动性,因此,随着终端设备的移动,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的业务需要发生迁移;又比如为实现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的业务需要发生迁移。下面结合图3A至图3C,描述三种可能的迁移场景。针对于图3A至图3C,需要说明的是,以图3A为例,图3A仅为一种简单示例,具体实施中,边缘应用服务器1可以对应AF网元1,边缘应用服务器1可以对应AF网元2。
(1)迁移场景1
参见图3A所示,以上行方向为例,终端设备1可以通过接入网网元(比如接入网网元1)将业务1的数据包传输给UPF网元1,进而,UPF网元1可将数据包传输给边缘应用服务器1;此种情形下,业务1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1---接入网网元1---UPF网 元1---边缘应用服务器1,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1。随着终端设备1的移动,终端设备1可能会从接入网网元1的覆盖范围移动至接入网网元2的覆盖范围。此种情形下,业务1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1---接入网网元2---UPF网元1---边缘应用服务器1,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2。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1可能移出UPF网元1的服务范围或者由于终端设备1的移动导致路径2不是传输业务1的数据的较优路径,从而需要为终端设备1的业务1规划合适的数据传输路径,并进行迁移。比如,为终端设备1的业务1规划出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1---接入网网元2---UPF网元2---边缘应用服务器2,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3。进而,终端设备1的业务1可以由路径2迁移到路径3,并通过路径3来进行数据传输。
由此可以看出,在迁移场景1中,UPF网元和边缘应用服务器均发生了切换,即UPF网元由UPF网元1切换为UPF网元2,边缘应用服务器由UPF网元1对应的边缘应用服务器1切换UPF网元2对应的边缘应用服务器2。
(2)迁移场景2
参见图3B所示,以上行方向为例,终端设备2可以通过接入网网元(比如接入网网元3)将业务2的数据包传输给UPF网元3,进而,UPF网元3可将数据包传输给边缘应用服务器3;此种情形下,业务2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2---接入网网元3---UPF网元3---边缘应用服务器3,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4。随着终端设备2的移动,终端设备1可能会从接入网网元3的覆盖范围移动至接入网网元4的覆盖范围。此种情形下,业务1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2---接入网网元4---UPF网元3---边缘应用服务器3,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5。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2可能移出UPF网元3的服务范围或者由于终端设备2的移动导致路径5不是传输业务2的数据的较优路径,从而需要为终端设备2的业务2规划合适的数据传输路径,并进行迁移。比如,为终端设备2的业务2规划出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2---接入网网元4---UPF网元4---边缘应用服务器3,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6。进而,终端设备2的业务2可以由路径5迁移到路径6,并通过路径6来进行数据传输。
由此可以看出,在迁移场景2中,UPF网元发生了切换,即UPF网元由UPF网元3切换为UPF网元4,而边缘应用服务器并未发生切换。
(3)迁移场景3
参见图3C所示,以上行方向为例,终端设备3可以通过接入网网元(比如接入网网元5)将业务3的数据包传输给UPF网元5,进而,UPF网元5可将数据包传输给边缘应用服务器4;此种情形下,业务3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3---接入网网元5---UPF网元5---边缘应用服务器4,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7。
然而,当边缘应用服务器4的负载较重时,为实现负载均衡,需要为终端设备3的业务3规划合适的数据传输路径,并进行迁移。比如,为终端设备3的业务3规划出的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设备3---接入网网元5---UPF网元5---边缘应用服务器5,为便于描述,将该数据传输路径称为路径8。进而,终端设备2的业务2可以由路径7迁移到路径8,并通过路径8来进行数据传输。
由此可以看出,在迁移场景3中,UPF网元并未发生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发生了切 换,即边缘应用服务器由UPF网元5对应的边缘应用服务器4切换UPF网元5对应的边缘应用服务器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描述的迁移场景1至迁移场景3为三种可能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可能的迁移场景,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迁移场景1和迁移场景2中,当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后,由于UPF网元发生切换或边缘应用服务器发生切换,因此会重新建立终端设备与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而在上述迁移场景3中,当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后,由于UPF网元未发生切换,且通常情况下,服务器集群中的边缘应用服务器4和边缘应用服务器5的IP地址相同,因此可以认为传输层连接不变(即不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可以理解地,在上述迁移场景3中,若边缘应用服务器3和边缘应用服务器4的IP地址不相同,则当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后,也可以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层连接可以是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传输层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网络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QUIC)协议的传输层连接,具体不做限定。
三、拥塞控制
考虑到通信网络处在一个共享的环境,因此有可能因为多方通信使得网络拥堵。在网络出现拥堵时,如果继续发送大量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数据包时延增大、数据包丢失等,从而会发生重传,但是重传会导致网络的负担加重,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延迟以及更多的丢包,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因此,为了避免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填满整个网络,引入了拥塞控制。拥塞控制中为了调节发送方所要发送的数据量,定义了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的概念,它是发送方要维护的一个状态变量,能够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动态变化。也就是说,拥塞窗口是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确定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的上限。此外,发送方还可以维护一个发送窗口,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可以取拥塞窗口和发送窗口中的最小值作为发送的数据量的上限。拥塞控制主要是包括三个阶段:慢启动阶段、拥塞避免阶段、拥塞发生阶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假定拥塞窗口小于或等于发送窗口,下面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介绍。
(1)慢启动阶段
拥塞窗口的起始值可以为预设设置好的一个固定数值,比如1,表示可以发送的数据量为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maximum segment size,MSS)的数据量,其中,最大报文段长度可以以字节为单位。因此,发送方可以从发送一个MSS的数据量开始,每收到一个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ACK)时,拥塞窗口的大小加1。如图4A所示,在第0个轮次,拥塞窗口为1,发送方可以发送一个MSS的数据量;在第1个轮次,拥塞窗口为2,拥塞窗口的值为上轮次拥塞窗口值的两倍,即1+1=2,发送方可以发送2个MSS的数据量;在第2个轮次,拥塞窗口为4,拥塞窗口的值为上轮次拥塞窗口值的两倍,即2+2=4,发送方可以发送4个MSS的数据量;在第3个轮次,拥塞窗口为8,拥塞窗口的值为上轮次拥塞窗口值的两倍,即4+4=8,发送方可以发送8个MSS的数据量,以此类推。
(2)拥塞避免阶段
当拥塞窗口大于或等于慢启动门限时,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在拥塞避免阶段,当发送方每收到一个ACK时,拥塞窗口增加拥塞窗口分之一。如图4B所示,在第3个轮次,拥塞窗口为8,等于慢启动门限,发送方可以发送8个MSS的数据量;而在第4个轮次,拥 塞窗口为9,即8+8*1/8=9,发送方可以发送9个MSS的数据量;在第5个轮次,拥塞窗口为10,即9+9*1/9=10,发送方可以发送10个MSS的数据量,以此类推。其中,慢启动门限用于区分慢启动阶段和拥塞避免阶段,慢启动门限的取值可以为预先设置好的。
(3)拥塞发生阶段
当出现丢包时会触发重传机制,进入拥塞发生阶段。其中,重传机制主要可以分为超时重传和快速重传两种。
超时重传可以是指,发送方发送一个数据包后,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接收方的反馈,进而发生超时重传。当发生超时重传时,可以将慢启动门限设置为拥塞窗口的一半,以及将拥塞窗口设置为1,然后重新进入慢启动阶段,如图4C所示。
快速重传可以是指,当接收方发现丢失了一个数据包(比如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3,但未接收到数据包2,则说明数据包2丢失)时,接收方可以发送三次丢失的数据包的前一个数据包(即数据包1)的ACK,当发送方收到三个重复的ACK时,触发快速重传机制,此时拥塞窗口设置为原值的一半,慢启动门限等于拥塞窗口;随后进入快速恢复阶段,将拥塞窗口设置为慢启动门限加3(加3是因为确认收到三次ACK),然后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如图4D所示。应理解,上述是以接收方发送三次ACK为例,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的次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中,拥塞窗口(或者慢启动门限)的值可以为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量;上文的描述中,是以拥塞窗口(或者慢启动门限)的大小是归一化后的数据量(单位为最大报文段长度)为例进行描述的。其中,最大报文段长度可以为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传输层连接(比如基于TCP的传输层连接)时协商出的。
根据上述相关技术特征的描述,当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比如上述迁移场景1或迁移场景2中所描述的业务发生迁移)后,会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后,当终端设备或边缘应用服务器开始发送数据包时,会重新经历慢启动阶段,从而导致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大,而传输时延增大会严重影响低时延业务的用户体验。例如,在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前,发送1000个MSS的数据量,可能只需耗时1个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而当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迁移后,需要重新经历慢启动阶段,比如从发送一个MSS的数据量开始,即第一个RTT传输1个MSS的数据量,第二个RTT传输2个MSS的数据量,第三个RTT传输2 2个MSS的数据量,第四个RTT传输2 3个MSS的数据量,第五个RTT传输2 4个MSS的数据量,以此类推,从而导致发送1000个MSS的数据量可能需要耗时10个RTT,而在业务运行当中这增加的9个RTT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解决发送方在基于重新建立的传输层连接发送数据时,需要重新经历拥塞控制的慢启动阶段,从而造成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大的问题。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三种可能的方案,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在方案一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该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一中,数据发送网元(或者说发送方)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和/或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也就是说,SMF网元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或,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便于描述,称为第一数据量)。比如,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数据量,第一数据量的单位可以为字节。若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小于慢启动门限,则在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进入慢启动阶段,并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作为拥塞窗口的初始值,即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量等于第一数据量,以及可以参照前文有关慢启动阶段的描述,来进行后续发送(比如第二次发送、第三次发送等);若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大于或等于慢启动门限,则在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跳过慢启动阶段,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并根据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即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量等于第一数据量,以及可以参照前文有关拥塞避免阶段的描述,来进行后续发送(比如第二次发送、第三次发送等)。
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终端设备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便于描述,称为第二数据量)。比如,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数据量,第二数据量的单位可以为字节。若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小于慢启动门限,则在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后,终端设备进入慢启动阶段,并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作为拥塞窗口的初始值,即终端设备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数据量等于第二数据量,以及可以参照前文有关慢启动阶段的描述,来进行后续发送(比如第二次发送、第三次发送等);若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大于或等于慢启动门限,则在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后,终端设备可以跳过慢启动阶段,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并根据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即终端设备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数据量等于第二数据量,以及可以参照前文有关拥塞避免阶段的描述,来进行后续发送(比如第二次发送、第三次发送等)。
在方案二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并向数据发送网元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该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二中,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和/或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第三信息可以包括第三信息1和/或第三信息2,第三信息1和第三信息2均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三信息1用于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三信息2用于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也就是说,SMF网元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1,进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或,SMF网元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2,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方案三中,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并向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三信息用于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相应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三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将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给数据发送网元,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三中,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和/或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第三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或,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采用上述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确定的首次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来进行数据发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从发送一个MSS的数据量开始的方案来说,该方式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从而可以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预先设置拥塞窗口的起始值来说,该方式考虑了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
此外,上述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中,当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时,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终端设备首次通过第二UPF网元发送给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第一业务的数据量。当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时,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第二UPF网元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中,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可以指运行在发送网元中的第一应用或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业务;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也可以为一个数据量的数值,通过该数据量的数值指示或通知数据发送网元业务数据的发送量的大小。第一UPF网元和第二UPF网元可以为不同的UPF网元;以及,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为不同的边缘应用服务器(此种情形可以对应上述迁移场景1),或者也可以为同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此种情形可以对应上述迁移场景2)。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是以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为不同的边缘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描述,当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为同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时,相关实现可以参照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为不同的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描述,主要差异在于:当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为同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时,可以不再执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也可以不再执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AF网元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AF网元之间的交互。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AF网元可以替换为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第二AF网元可以替换为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中,是以第三信息,以及第三信息1和第三信息2中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为例,在其它可能的方案中,以第三信息为例,第三信息也可以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第二UPF网元和接入网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即总时延信息。该总时延信息可以是第一 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之和,如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时延数值为5ms,第二UPF网元和接入网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信息为4ms,则总时延信息可以为9ms,此时总时延信息不再区分两种不同的时延信息;总时延信息还可以简单的包含了这两种时延信息,并不进行数值的相加。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以及下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三信息可不包含第一传输时延信息,而包含总时延信息。根据总时延信息获得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方法或算法可参照对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的使用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一描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此处,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可以包括: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和/或下行数据包。第一路径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入网网元---第一UPF网元---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
示例性地,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或接收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时,终端设备可以发起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建立流程,通过PDU会话建立流程建立终端设备与第一UPF网元之间的PDU会话;进一步地,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建立传输层连接,如此,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S502,SMF网元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并选择待切换到的UPF网元,即新的UPF网元,比如SMF网元选择的新的UPF网元为第二UPF网元。
此处,SMF网元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1)实现方式1
SMF网元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将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AF网元,比如SMF网元可以周期性向第一AF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相应地,第一AF网元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为终端设备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当第一AF网元确定需要为终端设备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后,可以向SMF网元发送切换指示信息,切换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新的边缘应用服务器(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相关信息,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位置信息。相应地,SMF网元接收到切换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切换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并选择新的UPF网元。可以理解地,SMF网元选择新的UPF网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SMF网元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新的UPF网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AF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为终端设备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是针对区域1部署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是针对区域2部署的,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明终端设备始终位于区域1, 则此种情形下,第一AF网元可以确定无需为终端设备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若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表明终端设备从区域1移动至区域2,则此种情形下,第一AF网元可以确定需要为终端设备切换边缘应用服务器,即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切换至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
(2)实现方式2
SMF网元可以获取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若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QoS需求,则可以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并选择新的UPF网元。其中,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可以为终端设备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上行传输时延(该上行传输时延即为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上行传输时延与接入网网元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上行传输时延之和),或者,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下行传输时延(该下行传输时延即为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下行传输时延与接入网网元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下行传输时延之和)。示例性地,SMF网元可以从PCF网元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策略和计费控制规则(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rule),其中,PCC规则可以包括第一业务对应的服务数据流(service data flow,SDF)模板以及QoS参数,第一业务对应的QoS参数用于表征第一业务的QoS需求。比如,第一业务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最大传输时延(比如最大上行传输时延或者最大下行传输时延),进而SMF网元获取到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后,可以将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与最大传输时延进行比较,进而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是否满足第一业务的QoS需求。比如若终端设备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业务的最大上行传输时延,则说明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QoS需求;又比如,若终端设备和第一UPF网元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下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业务的最大下行传输时延,则说明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QoS需求。
其中,SMF网元获取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SMF网元可以指示第一UPF网元监测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并上报,进而第一UPF网元可以获取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并发送给SMF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为两种可能的示例,具体实施中,SMF网元也可以基于其它可能的触发因素,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503,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此处,SMF网元获取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MF网元可以向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请求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第一标识信息,比如第一业务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相应地,第一UPF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五元组信息对相应的业务流进行QoS监测,进而得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并向SMF网元发送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示例性地,SMF网元可以通过N4会话修改请求(N4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向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第一UPF网元可以通过N4会话修改响应(N4session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向SMF网元发送第一传输时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SMF网元获取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可以是指,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针对第一业务的传输时延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网元可以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比如,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QoS参数信息和接入网网元的标识(RAN ID),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其中,第一业务的QoS参数信息可以包括5G服务质量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保证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示例性地,SMF网元可以调用Nnwdaf_AnalysticsInfo_Request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可以包括分析标识(Analytics ID)、分析报告目标(Target of Analytics Reporting)和分析过滤信息(Analytics Filter information),其中,Analytics ID=空口时延预测,Target of Analytics Reporting=any UE,Analytics Filter information=(ARP,5QI,GFBR,RAN ID)。相应地,NWDAF网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可以针对一类业务(该类业务的QoS参数信息为Analytics Filter information中的5QI、GFBR,ARP为Analytics Filter information中的ARP)的空口时延进行预测,得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并向SMF网元发送第一传输时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SMF网元获取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可以是指,接入网网元和该接入网网元下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之间针对包括第一业务在内的一类业务的传输时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S504,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和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和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其中,SMF网元获取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和/或上行GFBR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参见前文所述,SMF网元可以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QoS参数,第一业务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和/或上行GFBR。
举个例子,SMF网元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一数据量)=下行GFBR*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以及,SMF网元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二数据量)=上行GFBR*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可以理解地,假设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相同,当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只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或下行传输时延)时,上述公式中,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可以为2*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或下行传输时延)。
在又一个示例中,SMF网元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SMF网元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SMF网元根据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其中,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可以是SMF网元根据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示例性地,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能的路径信息,比如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路径包括路径1和路径2,路径1为:接入网网元---节点1---第二UPF网元,路径2:接入网网元---节点2---节点3---第二UPF网元。
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可以为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或者说最小传输时延信息)。传输时延下界信息可以是指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最小时延,该最小时延可以是指通过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最短路径(比如上述路径1)进行数据传输的理想时延(即假设节点1在转发数据包时不存在排队的情况)。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举个例子,SMF网元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一数据量)=下行GFBR*(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以及,SMF网元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比如第二数据量)=上行GFBR*(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可以理解地,假设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相同,当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只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或下行传输时延)时,上述公式中,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可以为2*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或下行传输时延)。
S505,SMF网元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S506,SMF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针对于上述S505和S506,下面结合示例1和示例2描述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
(1)示例1
针对于上述S50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SMF网元可以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迁移指示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迁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AF网元进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切换,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ID,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一般公共订阅标识符(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y,GPSI)或终端设备的IP地址,具体不做限定。比如,SMF网元可以调用Nsmf_EventExpouse_Notify 向第一AF网元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迁移指示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SMF网元也可以通过NEF网元向第一AF网元发送通知消息,具体不做限定。以上述S502中SMF网元通过实现方式1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为例,则第一AF网元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迁移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切换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并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AF网元接收到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此外,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进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针对于上述S505,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SMF网元可以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迁移指示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上述S502中SMF网元通过实现方式1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为例,第一AF网元接收到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迁移指示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迁移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切换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并向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二边缘服务器的标识信息;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二边缘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具体不做限定。此外,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进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示例性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在上下文迁移过程中,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针对于上述S506,SMF网元可以通过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非接入层消息可以为PDU会话修改命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消息。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服务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终端设备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也就是说,在上述示例1中,SMF网元可以通过控制面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后续第一AF网元可以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以及通过控制面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2)示例2
针对于上述S505和S506,SMF网元可以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迁移指示信息、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比如,SMF网元可以调用Nsmf_EventExpouse_Notify向第一AF网元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包括第一拥塞控 制参数信息、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迁移指示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SMF网元也可以通过NEF网元向第一AF网元发送通知消息,具体不做限定。第一AF网元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可以根据迁移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切换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进而,第一AF网元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AF网元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
其中,第一AF网元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文示例1的描述,比如第一AF网元可以通过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第二AF网元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再赘述。
第一AF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向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进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比如,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UPF网元、接入网网元向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具体来说,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一UPF网元,第一UPF网元接收到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后,可以发送给接入网网元,进而接入网网元可以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进而可以由应用客户端根据第二拥塞控制参数、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在第一业务发生迁移后,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通过第一UPF网元、接入网网元向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到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后,可以向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进而可以由应用客户端根据第二拥塞控制参数、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在第一业务发生迁移后,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也就是说,在上述示例2中,SMF网元可以通过控制面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均发送给第一AF网元,进而后续可以由第一AF网元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用户面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S507,SMF网元执行用户面重配置。
此处,SMF网元执行用户面重配置,可以包括,SMF网元为终端设备建立终端设备与第二UPF网元之间的PDU会话。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S505(和S506)中,在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执行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后,第一AF网元可以向SMF网元返回ACK;进而SMF网元在接收到ACK后,可以执行用户面重配置。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S505(和S506)中,SMF网元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等信息时,可以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后,SMF网元可以执行用户面重配置。其中,定时器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执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所需的时长来设置的,具体不做限定;此种情形下,第一AF网元可以无需向SMF 网元返回ACK,从而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S508,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建立传输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建立传输层连接后,可以释放(或者说删除)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比如可以由终端设备来触发释放,或者也可以由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来触发释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在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前,可以触发释放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进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第一业务的传输中断信息(比如传输中断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比如数据包n),以便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获知第一业务的传输中断信息,进而可以根据传输中断信息,继续传输第一业务(比如第二边缘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可以为数据包n+1)。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释放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的具体时间不做限定。
S509,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此处,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可以包括: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和/或下行数据包。第二路径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入网网元---第二UPF网元---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
采用上述方式,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终端设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此外,由SMF网元计算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分别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由于传输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需的资源较少,从而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二描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S602,SMF网元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并选择新的UPF网元,比如SMF网元选择的新的UPF网元为第二UPF网元。
S603,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上述S601至S603的相关实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S501至S503的描述。
S604,SMF网元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1,相应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三信息1后,可以根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此处,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1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 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1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1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信息1可以包括两种时延信息,即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或者,第三信息1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总时延信息,该总时延信息可以是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之和。比如,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为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为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则总时延信息为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说,第二边缘应用服务根据总时延信息和下行GFBR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上述各个示例中,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三信息1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相关实现可以参照SMF网元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描述。
S605,SMF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2,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信息2后,可以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此处,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2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2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2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信息2可以包括两种时延信息,即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或者,第三信息2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总时延信息,该总时延信息可以是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之和。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说,终端设备根据总时延信息和上行GFBR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上述各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相关实现可以参照SMF网元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描述。
上述S604和S605的相关实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S505和S506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SMF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2,若SMF网元通过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三信息2,则可以由应用客户端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若SMF网元通过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即第一AF网元)向终端设 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发送第三信息2,则边缘使能客户端可以将第三信息2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进而由应用客户端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到第三信息2后,可以根据第三信息2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进而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给应用客户端。
S606,SMF网元执行用户面重配置。
S607,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建立传输层连接。
S608,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采用上述方式,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终端设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此外,SMF网元可以分别将第三信息1、第三信息2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并由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来计算相应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SMF网元的处理负担。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三描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此处,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可以包括:通过第一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和/或下行数据包。第一路径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入网网元---第一UPF网元---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
S702,SMF网元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并选择新的UPF网元,比如SMF网元选择的新的UPF网元为第二UPF网元。
此处,SMF网元确定第一业务需要迁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参见实施例一的S502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
S703,SMF网元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此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时延、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示例性地,SMF网元获取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如实施例一的S503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
S704,SMF网元向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三信息。
此处,第三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第三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下行GFBR;又或者,第三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下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此种情形下,第三信息可以包括两种时延信息,即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或者,第三信息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总时延信息,该总时延信息可以是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 示的数值之和。比如,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为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所指示的数值为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则总时延信息为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接入网网元和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时延之和。
示例性地,SMF网元可以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三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迁移指示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AF网元接收到第三信息、迁移指示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迁移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切换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并向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标识信息。
S705,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此处,在一个示例中,比如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比如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下行GFBR,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下行GFBR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和上行GFBR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比如第三信息包括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下行GFBR和第二传输时延信息,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和下行GFBR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说,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总时延信息和下行GFBR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第二传输时延信息和上行GFBR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说,根据总时延信息和上行GFBR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上述各个示例中,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步骤,可以参照SMF网元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描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步骤,可以参照SMF网元确定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描述。
S706,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从第一AF网元接收到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根据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获知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于该终端设备中的第一业务,进而可以根据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确定首次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此外,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进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S707,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UPF网元、接入网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 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后,根据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获知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对应于该终端设备中的第一业务,进而可以根据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确定首次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S708,SMF网元执行用户面重配置。
此处,SMF网元执行用户面重配置,可以包括,SMF网元为终端设备建立终端设备与第二UPF网元之间的PDU会话,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执行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后,第一AF网元可以向SMF网元返回ACK;进而SMF网元在接收到ACK后,可以执行用户面重配置。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SMF网元向第一AF网元发送第三信息等信息时,可以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后,SMF网元可以执行用户面重配置。其中,定时器的时长可以是根据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执行应用和传输层的上下文迁移所需的时长来设置的,具体不做限定;此种情形下,第一AF网元可以无需向SMF网元返回ACK,从而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S709,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建立传输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建立传输层连接后,可以释放(或者说删除)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比如可以由终端设备来触发释放,或者也可以由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来触发释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在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前,可以触发释放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进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还可以发送第一业务的传输中断信息(比如传输中断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比如数据包n),以便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获知第一业务的传输中断信息,进而可以根据传输中断信息,继续传输第一业务(比如第二边缘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可以为数据包n+1)。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释放终端设备与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层连接的具体时间不做限定。
S710,终端设备与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此处,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可以包括:通过第二路径传输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和/或下行数据包。第二路径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入网网元---第二UPF网元---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中,是由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来计算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AF网元根据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来计算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即上述S704中,第一AF网元接收到SMF网元发送的第三信息、迁移指示信息、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迁移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切换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以及可以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进而第一AF网元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以及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 发送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计算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执行主体可以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AF网元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进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AF网元,进而第二AF网元将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
第一AF网元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进而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指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AF网元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指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进而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将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以及第一业务的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
采用上述方式,在业务发生迁移后,数据发送网元(终端设备、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可以基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来确定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从而能够加速甚至跳过慢启动阶段,优化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的拥塞控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而且,由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是至少根据第一传输时延信息确定的,从而使得确定出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更为合理。此外,SMF网元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由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计算第一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和第二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分别发送给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从而能够有效降低SMF网元、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处理负担。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需要说明的是:
(1)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此外,各个流程图中所示意的步骤并非全部是必须执行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流程图的基础上增添或者删除部分步骤。
(2)上述侧重描述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之处,除差异之处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此外,同一实施例中,不同实现方式或不同示例之间也可以相互参照。
上述主要从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核心网网元、服务器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 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核心网网元、服务器或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8所示,装置8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802和通信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装置8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装置8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8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可选的,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装置8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比如,该装置8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核心网网元中的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核心网网元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8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核心网网元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802用于: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通信单元803用于:向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所述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8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UPF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NWDAF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QoS参数信息和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为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上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 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下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又比如,该装置8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服务器(比如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服务器中的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服务器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8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服务器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03用于:接收来自于SMF网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通信单元803还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803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803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或者,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UPF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又比如,该装置8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网元(比如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数据发送网元中的芯片。处理单元802可以支持装置8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数据发送网元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8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数据发送网元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803可以支持装置8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803用于: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UPF网元由第一UPF网元切换为第二UPF网元后,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根据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803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UPF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UPF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803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F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操作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网元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SMF网元,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SMF网元的功能。
如图9所示,核心网网元900可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以及接口电路903。处理器901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核心网网元900进行控制。存储器902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处理器901可基于该程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由核心网网元执行的方法。接口电路903可用于核心网网元90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通信可以为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该接口电路例如可以是服务化通信接口。
以上存储器902也可以是外接于核心网网元900,此时核心网网元900可包括接口电路903以及处理器901。以上接口电路903也可以是外接于核心网网元900,此时核心网网元900可包括存储器902以及处理器901。当接口电路903以及存储器902均外接于核心网网元900时,核心网网元900可包括处理器901。
图9所示的核心网网元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核心网网元的各个过程。图9所示的核心网网元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或者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功能。
如图10所示,服务器1000可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接口电路1003。处理器1001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服务器1000进行控制。存储器1002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001可基于该程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执行的方法。接口电路1003可用于服务器100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通信可以为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该接口电路例如可以是服务化通信接口。
以上存储器1002也可以是外接于服务器1000,此时服务器1000可包括接口电路1003以及处理器1001。以上接口电路1003也可以是外接于服务器1000,此时服务器1000可包括存储器1002以及处理器1001。当接口电路1003以及存储器1002均外接于服务器1000时,服务器1000可包括处理器1001。
图10所示的服务器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服务器的各个过程。图10所示的服务器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1110、射频部分1120、信号处理部分1130。天线1110与射频部分11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120通过天线11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1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1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120,射频部分11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0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1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例如多媒体子***,周边子***等,其中多媒体子***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 ***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1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132和接口电路1133。存储元件11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1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133用于与其它子***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1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1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1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 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向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或者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的确定,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用户面功能网元由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切换为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或者,
    向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和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保证流比特率GFBR;或者,
    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是根据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拓扑信息确定的。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信息为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传输时延下界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上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GFBR为下行GFBR,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会话管理网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一传输时延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 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用户面功能网元由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切换为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或者,
    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网元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
    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或者,
    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GFBR、所述接入网网元和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的第二传输时延信息。
  1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发送网元中的第一业务的用户面功能网元由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切换为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根据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 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二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网元为终端设备,所述数据发送网元首次向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首次通过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二边缘应用服务器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量。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一边缘应用服务器对应的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边缘使能客户端接收所述第一边缘使能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拥塞控制参数信息。
  2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
    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5.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至22任一所述的方法。
  29. 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包括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
  3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3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180093985.5A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8685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7517 WO2022178682A1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8547A true CN116868547A (zh) 2023-10-10

Family

ID=8304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3985.5A Pending CN116868547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7044A1 (zh)
EP (1) EP4297352A4 (zh)
CN (1) CN116868547A (zh)
WO (1) WO20221786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370A (zh) * 2013-01-11 2014-07-1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带宽预留网络的tcp拥塞控制方法
CN106102094B (zh) * 2016-07-06 2019-09-06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n网络的tcp拥塞控制方法
CN106911580B (zh) * 2017-01-24 2019-11-0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tcp拥塞控制方法和***
EP3732846B1 (en) * 2017-12-25 2022-11-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
CN112567715B (zh) * 2018-04-07 2023-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边缘计算的应用迁移机制
US10728368B2 (en) * 2018-08-30 2020-07-28 Cisco Technology, Inc. Maintaining latency in TCP loss-insensitive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s
CN110972193B (zh) * 2018-09-28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片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139378B1 (ko) * 2018-11-20 2020-07-29 울산과학기술원 혼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7044A1 (en) 2023-12-07
WO2022178682A1 (zh) 2022-09-01
EP4297352A1 (en) 2023-12-27
EP4297352A4 (en)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2233B (zh) 在5g网络中管理与局域数据网络(ladn)的连接的方法
US11638316B2 (en) Multiconnectivity function in application cloud for 5G systems
JP2022071196A (ja) 仮想化されたモバイ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
KR102581335B1 (ko) 서비스 품질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및 디바이스
JP2018530193A (ja) 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モバイ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エクスポージャ
CN113424591B (zh) 计算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往返时间
EP418153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516554B2 (en) Method of coordinating a path switch and network elements associated therewith
US11824783B2 (en) Maximum data burst volume (MDBV) determ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5516995A (zh) 用于5gc中生存时间递送的***和方法
WO201817074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08071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47558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discard timer
WO2022170798A1 (zh) 确定策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29735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38925A1 (en) Qos flow configur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to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CN11643686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785497B2 (en) First node, second node, thir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data traffic
CN116134955A (zh) 在无线通信设备处自主激活特征以满足消费通信服务的应用的生存时间
TWI821882B (zh) 丟包率的檢測方法、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US1172307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 devices operating on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202402601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services to multiple networks
US20240251228A1 (en) Emergency Service
US202401212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3916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