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701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7011A
CN116847011A CN202310685903.7A CN202310685903A CN116847011A CN 116847011 A CN116847011 A CN 116847011A CN 202310685903 A CN202310685903 A CN 202310685903A CN 116847011 A CN116847011 A CN 116847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front cavity
middle frame
electronic devi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59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同庆
李凤亮
周锡明
蒋国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59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7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7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7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功能模组和设备主体,功能模组和主板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主板配合设备主体构造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设备主体的一表面设有与第一前腔连通的第一导音孔,设备主体的一侧面设有与第二前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扬声器,扬声器包括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并排设置在功能模组的至少一侧,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第一前腔,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第二前腔,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声音信号,第二发声单元具有与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以及与第一发声单元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为实现通话功能,通常在电子设备的非屏幕区域设置导音孔。当用户拿起电子设备靠近耳朵接收声音时,导音孔的位置可以正对用户的耳朵,使用户可以接收到声音的内容。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屏幕占比的提升,屏幕与侧边边框的距离越来越小,导音孔也越来越靠近侧面边框。由于导音孔位置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导音位置偏离用户耳朵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导音孔输出的一部分声音会泄露到环境中,并不会被用户接收;此外,为了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效果,中框顶部需要增加开孔,进一步导致了漏音。随着消费者对私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对防漏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以上问题,丞需开发一种电子设备,已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漏音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目前电子设备漏音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板、功能模组和设备主体,所述功能模组和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所述主板配合所述设备主体构造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所述设备主体的一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腔连通的第一导音孔,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前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
扬声器,包括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并排设置在所述功能模组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二前腔,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声音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主板、功能模组和设备主体,功能模组和主板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主板配合设备主体构造出相互隔绝的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用于对音频中的高频的声波进行修正,第一前腔与第一导音孔连接,第二前腔与第二导音孔连接,对声波进行传递;再通过设置扬声器,扬声器中有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并排设置在功能模组的至少一侧,合理的利用电子设备内部的堆叠空间,提高主板的利用率;第一发声单元与第一前腔连接,用于发出声音信号,第二发声单元与第二前腔连接,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状态调整;当电子设备处于外放模式时,第二发声单元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同相的声音信号,使电子设备的声音更为立体;当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第二发声单元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反相的声音信号,从而降低漏音的效果。本申请能够在兼顾外放和听筒模式下的防漏音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的***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的***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与摄像头配合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折环方向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边磁组件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二边磁组件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设备主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前腔密封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导音孔和第二导音孔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用户打电话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定位密封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密封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一导音孔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中第二导音孔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漏音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设备本体与近场通信配合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设备主体***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扬声器截面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第三振动组件和第四振动组件的***图;
图2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的***图;
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第三边磁组件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中第四边磁组件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中设备主体堆叠设计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中框导音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中第二振膜对应第二导音孔截面图;
图2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中第一振膜对应第一导音孔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0、设备主体;101、第一前腔;102、第二前腔;103、第一导音孔;104、第二导音孔;105、后腔;106、中框;107、盖板;108、屏幕;109、主板支架;110、第一中框;111、第二中框;112、第一屏幕;113、第二屏幕;114、前腔支架;115、前摄像头;116、主板;117、第一泡棉;118、第二泡棉;119、密封骨位;120、定位围骨;121、密封辅料;122、后摄像头;123、第一电池;124、螺丝柱;125、第二电池;126、副板;128、电池;129、双面胶;130、功能模组;
200、扬声器;201、第一发声单元;202、第二发声单元;203、盆架;204、第一振动组件;205、第一磁路组件;206、第二振动组件;207、第二磁路组件;208、第一球顶;209、第一振膜;210、第一音圈;211、第一柔性电路板;212、第二球顶;213、第二振膜;214、第二音圈;215、第二柔性电路板;216、第一边磁组件;217、第一中心磁钢;218、第一中心极片;219、第二边磁组件;220、第二中心磁钢;221、第二中心极片;222、第一边磁钢a;223、第一边磁钢b;224、第一边磁钢c;225、第一边磁钢d;226、第二边磁钢a;227、第二边磁钢b;228、第二边磁钢c;229、第二边磁钢d;230、第一磁罩;231、第二磁罩;232、第一边磁钢;233、第二边磁钢;234、第三振动组件;235、第三磁路组件;236、第四振动组件;237、第四磁路组件;238、第三球顶;239、第三振膜;240、第三音圈;241、第三柔性电路板;242、第四球顶;243、第四振膜;244、第四音圈;245、第四柔性电路板;246、第三边磁钢a;247、第三边磁钢b;248、第三边磁钢c;249、第三边磁钢d;250、第四边磁钢a;251、第四边磁钢b;252、第四边磁钢c;253、第四边磁钢d;254、第三边磁钢;255、第四边磁钢;256、第三边磁组件;257、第三中心磁钢;258、第三中心极片;259、第四边磁组件;260、第四中心磁钢;261、第四中心极片;262、第三磁罩;263、第四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现阶段为了解决听筒漏音的问题,目前现存的方案主要有将扬声器后腔和扬声器前腔的声波进行反相叠加,但此方案可靠性较低,外界的灰尘、咖啡、奶渍等杂质很容易导致后腔开孔堵塞的问题,从而无法改善漏音;另一方面,扬声器的后腔开孔会导致后腔体积增大,导致听筒承受的功率减小,无法兼顾扬声器的特性。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将两个扬声器器件的声波通过反相叠加进行防漏音;但此方案中多器件堆叠成本较高且对设备主体的利用率低,由于器件的堆叠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会导致器件的后腔体积减小,从而影响外放音质。此外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将双振膜扬声器堆叠起来以改善漏音,但由于双振膜扬声器的厚度较厚,装配较为复杂,无法利用设备主体做密封,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堆叠以及设备主体的利用率。
针对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图2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如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主板116、功能模组130、设备主体100以及扬声器200。其中,功能模组130和主板116均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中,主板116配合设备主体100构造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主板116主要与内存芯片配合进行***功能运算;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为声音反射区,主要用于对中高频的声波进行修正,具有扩大声音的作用。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间隔设置,相互独立,使得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不会造成串扰影响。设备主体100的一表面设有与第一前腔101连通的第一导音孔103,设备主体100的一侧面设有与第二前腔102连通的第二导音孔104;即第一导音孔103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表面,功能模组130的一侧,第二导音孔104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侧面,功能模组130的另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导音孔103和第二导音孔104使声音进行有效的传递。
可选的,第一导音孔103和第二导音孔104的截面可以为跑道型、圆形或椭圆形,第一导音孔103和第二导音孔104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进一步地,扬声器200示意图如图1所示,扬声器200用于将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扬声器200包括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并排设置在功能模块的至少一侧,合理地利用了电子设备的堆叠空间,提高了主板116的利用率。第一发声单元201的发声端朝向第一前腔101,第二发声单元202的发声端朝向第二前腔102,第一发声单元201用于发出声音信号,第二发声单元202具有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以及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外放模式,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经过第一前腔101进行修正放大,由设备主体100表面的第一导音孔103传递出来,第二发声单元202具有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即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同相的声音信号,该声音信号经过第二前腔102进行修正放大后,由设备主体100侧面的第二导音孔104传递出来,将第二导音孔104设置在侧面还能减小破音,使电子设备形成立体声效果,使得电子设备的声音更立体沉浸,音质更好。
当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听筒模式,如图12所示,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声音,一部分被用户接收,另一部分会泄露到设备主体100以外的区域。侧面的第二发声单元202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的声波能有效抵消第一发声单元201泄露的声波,从而达到减少漏音的效果,漏音对比曲线如图17所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主板116、功能模组130和设备主体100,功能模组130和主板116设置在设备主体100中,主板116配合设备主体100构造出置相互隔绝的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用于对音频中的高频的声波进行修正,第一前腔101与第一导音孔103连接,第二前腔102与第二导音孔104连接,对声波进行传递;再通过设置扬声器200,扬声器200中有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并排设置在功能模组130的至少一侧,合理的利用电子设备内部的堆叠空间,提高主板116的利用率;第一发声单元201与第一前腔101连接,用于发出声音信号,第二发声单元202与第二前腔102连接,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状态调整;当电子设备处于外放模式时,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同相的声音信号,使电子设备的声音更为立体;当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反相的声音信号,从而达到减少漏音的效果。本申请能够在兼顾外放和听筒模式下的防漏音效果的同时,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14和15所示,主板116在设备主体100中设有与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均连通的后腔105;后腔105用于对电子设备中的低频声波进行修正,使低频声音有力度。第一发声单元201设置在后腔105中,并阻断第一前腔101和后腔105,第一前腔101和后腔105完全隔开;第二发声单元202设置在后腔105中,并阻断第二前腔102和后腔105,同样的,第二前腔102和后腔105也完全隔开,由于扬声器200振幅较小,空气压缩容积小,因此后腔105的体积要尽量大一点,且后腔105需要彻底密封,以避免声短路。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扬声器200还包括:盆架203;设置盆架203用于安装固定组件,其材质可以为钢板或者硬度较高的塑料。第一发声单元201包括第一振动组件204和第一磁路组件205;第二发声单元202包括第二振动组件206和第二磁路组件207;第一振动组件204第二振动组件206用于推动空气振动,第一磁路组件205和第二磁路组件207用于提供稳定的磁场,盆架203分为两部分,盆架203的第一部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振动组件204和第一磁路组件205,盆架203的第二部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第二振动组件206和第二磁路组件207。
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组件204和第二振动组件206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振膜、音圈和柔性电路板。第一振动组件204的振膜朝背离设备主体100的方向凸起,第二振动组件206的振膜朝靠近设备主体100的方向凹陷。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振动组件204包括:第一球顶208、第一振膜209、第一音圈210以及第一柔性电路板21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第二振动组件206包括:第二球顶212、第二振膜213、第二音圈214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215。具体地,第一球顶208和第二球顶212为半球形的振膜,有利于改善扬声器200的指向性,提高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的强度;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是扬声器200中核心的发声部件,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一般包括中心部、折环部和固定部;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扬声器200的盆架203上;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的折环部可以全部为凹折环,也可以全部为凸折环,也可以是一个凸折环一个凹折环;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一振膜209为凸折环,第二振膜213为凹折环。第一音圈210和第二音圈214为扬声器200通过电流的线圈,是扬声器200的心脏,音圈的性能会影响扬声器200的声强特性、声强级,阻抗曲线、失真、瞬态特性、扬声器参数以及音质。此外,第一柔性电路板21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15主要起导通作用,将扬声器200与设备主体100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磁路组件20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中心极片218、第一中心磁钢217以及第一边磁组件216;第一中心极片218与第一中心磁钢217的大小、形状均相等;第一中心极片218和第一中心磁钢217可以放置在第一边磁组件216中;同样的,第二磁路组件207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中心极片221、第二中心磁钢220以及第二边磁组件219。第一边磁组件216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边磁组件219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边磁组件216包括第一边磁钢232和第一磁罩230;第一边磁钢232包括第一边磁钢a222、第一边磁钢b223、第一边磁钢c224以及第一边磁钢d225;同样的,如图8所示,第二边磁组件219包括第二边磁钢233和第二磁罩231,第二边磁钢233包括第二边磁钢a226、第二边磁钢b227、第二边磁钢c228、第二边磁钢d229。第一边磁钢232和第二边磁钢233用于配合第一中心磁钢217和第二中心磁钢220为扬声器200提供最适的磁感应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磁钢232和第二边磁钢233的数量和形状等组合方式不做具体限制。第一中心极片218和第二中心极片221具体为导磁极片,用于导磁。第一磁罩230和第二磁罩231用于防止外部磁场的干扰。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为了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拍摄需求,功能模组130具体为摄像模组,其包括前摄像头115和后摄像头122。设备主体100上通常设置有3~4颗摄像头,为了绕开摄像头,如图5所示,盆架203通常呈L形弯折设置,盆架203的第一部分沿摄像模组的边沿朝第一方向延伸,盆架203的第二部分沿摄像模组的边沿朝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相应的,扬声器200也为L形,固定安装在盆架203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设备主体100包括:主板116、中框106、盖板107和屏幕108;中框106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通过双面胶129将中框106和屏幕108粘接,屏幕108设置在中框106上,屏幕108、主板116、中框106之间构造有第一前腔101;第二通道通过盖板107密封,中框106、主板116和盖板107之间构造有第二前腔102,保证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相互独立隔绝,不会造成声波串扰影响。
进一步地,屏幕108上或屏幕108、主板116和中框106之间的间隙设有第一导音孔103,中框106的侧面设有第二导音孔104,第一导音孔103与第一前腔101相连,第二导音孔104与第二前腔102相连;具体地,如图10和图14所示,第一前腔101通过中框106上的主板116,与屏幕108上的周边密封形成,第二前腔102采用盖板107进行密封,以此保证第二前腔102内部不与第一前腔101导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设备主体100还包括:主板支架109,主板支架109设置在中框106上,与中框106和主板116配合形成后腔105。
具体地,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共用一个后腔105,后腔105通过主板支架109、主板116、中框106、扬声器200、第一泡棉117以及第二泡棉118共同围成,保证其具有较大的空间。如图13和图15所示,中框106设有密封骨位119,通过在密封骨位119上贴第一泡棉117及第二泡棉118,使得扬声器200的后腔105与主板支架109压合密封,以避免声短路。此外,如图13所示,中框106中还设有定位围骨120,主要用于对扬声器200的装配进行定位。
当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听筒模式,第一振膜209发出声音,声音信号通过第一前腔101由屏幕108上的第一导音孔103传入到用户的耳朵,用户的耳朵接收声音信息,同时第一振膜209发出的声音会泄露到设备主体100以外的区域,此时第二振膜213发出反相的声波,能有效地抵消第一振膜209泄露的声波,从而达到减少漏音的效果。
进一步地,当用户需要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外放模式,扬声器200的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发出同相位的声波,由第一导音孔103和第二导音孔104进行传递出来,扬声器200形成立体声效果,使得电子设备的声音更立体沉浸,音质更好。
此外,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副板126、电池128、摄像模组等器件。其中,副板126负责电子设备的充电,音频信号的传输、信号连接处理、声音转化处理等。电池128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电量,摄像模组主要包括前摄像头115和后摄像头122,前摄像头115主要用于视频通话、面部识别等,后摄像头122主要用于拍照、扫描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一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合理的利用前摄附近的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堆叠更加紧凑,最大限度利用电子设备的空间。
(2)更好的兼顾外放和防漏音效果。
如图18和图21所示,为了进一步地合理利用设备主体100的空间,合理的避开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线圈等器件保持外放音质所需的腔体体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200中的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具有不同高度。如图18所示,第一发声单元201略高于第二发声单元202。
具体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扬声器200包括盖板107、第三振动组件234、第四振动组件236、第三磁路组件235、第四磁路组件237以及盆架203。如图22所示,第三振动组件23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球顶238、第三振膜239、第三音圈240以及第三柔性电路板241;第四振动组件23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四球顶242、第四振膜243、第四音圈244以及第四柔性电路板245。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第三磁路组件23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中心极片258、第三中心磁钢257以及第三边磁组件256,第三中心极片258与第三中心磁钢257的大小、形状均相等;第三中心极片258和第三中心磁钢257可以放置在第三边磁组件256中;同样的,第四磁路组件237包括第四边磁组件259、第四中心磁钢260、第四中心极片261;其中,第四中心极片261、第四中心磁钢260以及第四边磁组件259三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其中,如图24所示,第三边磁组件256包括第三边磁钢254和第三磁罩262;第三边磁钢254包括:第三边磁钢a246、第三边磁钢b247、第三边磁钢c248以及第三边磁钢d249;同样的,如图25所示,第四边磁组件259包括第四边磁钢255和第四磁罩263;第四边磁钢255包括:第四边磁钢a250、第四边磁钢b251、第四边磁钢c252、第四边磁钢d253。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外放模式,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经过第一前腔101进行修正放大,第二发声单元202具有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即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同相的声音信号,该声音信号经过第二前腔102进行修正放大后,由于第一发声单元201与第二发声单元202的高度不一致,电子设备会形成立体声效果,使得电子设备的声音更立体沉浸,音质更好。
当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听筒模式,如图18所示,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声音,一部分被用户接收,另一部分会泄露到设备主体100以外的区域。第二发声单元202略低于第一发声单元201,第二发声单元202与第一发声单元201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第二发声单元202发出的声波能有效抵消第一发声单元201泄露的声波,从而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
随着移动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近些年市场上拥有折叠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6、图27、图28和图29所示,设备主体100包括:第一中框110、第二中框111、第一屏幕112和第二屏幕113;主板116上设有镂空区域,第一中框110和第二中框11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屏幕112连接在第一中框110和第二中框111的一侧,第二屏幕113连接在第一中框110的另一侧,第一中框110中构造有与镂空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第二屏幕113或第二屏幕113与第一中框110之间设有第一导音孔103,第一中框110的侧面设有第二导音孔1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设备主体100还包括:前腔支架114,前腔支架114设置在第一中框110上,位于第二屏幕113和第一中框110之间,前腔支架114在第一中框110中形成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扬声器200设置在前腔支架114上,通过密封辅料121和前腔支架114上的密封骨位119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此外,前腔支架114也可作为主板支架109,在装配前摄像头115、传感器等器件中起辅助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将后摄像头122和主芯片等其他器件设置在第二中框111,以确保后腔105的体积。第一屏幕112和第二屏幕113的主板116区域下方为第一电池123和第二电池125,第一电池123和第二电池125具有足够的容量为第一屏幕112和第二屏幕113提供电量,其中,第一屏幕112主要由第一中框110进行支撑,第二屏幕113主要由前腔支架114和第二电池125区域进行支撑。
如图26所示,第一屏幕112的后侧设置了扬声器200、主板116、前摄像头115、后腔105、用于固定前腔支架114的螺丝柱124、第一电池123、副板126等关键组件,扬声器200包括第一发声单元201和第二发声单元202;其中,第一发声单元201为肩并肩双振膜扬声器,第二发声单元202为下扬声器;在第二屏幕113的后侧,电池128盖的下方布局了后摄像头122、第二电池125、以及主板116的另一部分。其中,各个组件平铺布局,充分利用折叠屏厚度空间极致、面积较广的特点。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中框110中设有与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均连通的后腔105;第一发声单元201设置在后腔105中,并阻断第一前腔101和后腔105;第二发声单元202设置在后腔105中,并阻断第二前腔102和后腔105。
如图27和图28所示,通过密封辅料121,结合螺丝柱124的作用形成按压力,按压密封骨位119处的密封辅料121,加强了所述前腔支架114与中框106的密封。声波分别进入第一前腔101和第二前腔102后,分别从第一导音孔103和第二导音孔104中将声波导出。其中,第一导音孔103是微缝开孔,第二导音孔104为中框开孔。第一中框110的第二前腔102上方设有通孔,用于实现第二屏幕113与第一中框110间形成的微缝的连通。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扬声器200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发出的声波被引导到不同的前腔。图28是第二振膜213对应的第二前腔102的截面图,此处第二振膜213中发出的声波经过前腔支架114上形成的前腔体,前腔支架114与中框106结构之间的密封辅料121、第二前腔102、以及第二屏幕113与中框106形成的微缝开孔,最终由微缝开孔发出声波。其中,声波的传播方向如图28箭头所示。
图29是第一振膜209对应的第一前腔101的截面图,此处声波经前腔支架114上形成的前腔体,最终由中框开孔发出,声波的传播方向如图29箭头所示。后腔105空间由中框106、前腔支架114、以及主板116通过密封泡棉密封形成。扬声器200的第一振膜209下方的声波需经过空气间隙流入后腔105空间中,又因为扬声器200的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的下方的空气是互联互通的,这样可以增大彼此的等效后腔105体积,提升低频和漏音性能。
具体地,当用户需要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外放模式,第一振膜209发出声音信号,被引导到第一前腔101进行修正放大,由中框开孔传递出来,第二振膜213发出与第一振膜209同相的声音信号,该声音信号经过第二前腔102进行修正放大后,由微缝开孔传递出来,使电子设备形成立体声效果,使得电子设备的声音更立体沉浸,音质更好。
当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启动电子设备的听筒模式,如图29所示,第一振膜209发出声音,一部分被用户接收,另一部分会泄露到设备主体100以外的区域。第二振膜213发出与第一振膜209反相的声音信号,第一振膜209泄露的声波需经过空气间隙流入后腔105空间中,又因为扬声器200的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的下方的空气是互联互通的,从而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扬声器200的第一振膜209和第二振膜213的下方的空气是互联互通的,这样可以增大彼此的等效后腔105体积,提升低频和漏音性能。
(2)将其利用在柔性屏上,符合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车载设备(也可称为车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功能模组和设备主体,所述功能模组和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所述主板配合所述设备主体构造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前腔和第二前腔,所述设备主体的一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腔连通的第一导音孔,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前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
扬声器,包括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并排设置在所述功能模组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二前腔,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声音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同相声音信号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反相声音信号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在所述设备主体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均连通的后腔;
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并阻断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后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并阻断所述第二前腔和所述后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盆架;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一磁路组件;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
所述盆架分为两部分,所述盆架的第一部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所述盆架的第二部分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球顶、振膜、音圈和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所述振膜朝背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所述振膜朝靠近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所述盆架呈L形弯折设置,所述盆架的第一部分沿所述摄像模组的边沿朝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盆架的第二部分沿所述摄像模组的边沿朝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中框、盖板和屏幕;
所述屏幕设置在所述中框上,所述屏幕、所述主板和所述中框配合构造有所述第一前腔,所述中框、所述主板和所述盖板配合构造有所述第二前腔,所述屏幕上或所述屏幕与所述中框之间的间隙设有所述第一导音孔,所述中框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导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设置在所述中框上,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板配合形成所述后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中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具有不同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所述主板上设有镂空区域;
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屏幕连接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的一侧,所述第二屏幕连接在所述第一中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中框中构造有与所述镂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所述第二屏幕或所述第二屏幕与所述第一中框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导音孔,所述第一中框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导音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前腔支架,所述前腔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中框上,位于所述第二屏幕和所述第一中框之间,所述前腔支架在所述第一中框中形成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均连通的后腔;
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并阻断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后腔;
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后腔中,并阻断所述第二前腔和所述后腔。
CN202310685903.7A 2023-06-09 2023-06-0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47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903.7A CN116847011A (zh) 2023-06-09 2023-06-0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903.7A CN116847011A (zh) 2023-06-09 2023-06-0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7011A true CN116847011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5903.7A Pending CN116847011A (zh) 2023-06-09 2023-06-0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70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560A1 (zh) 无线耳机
WO2022083639A1 (zh) 电子设备
US795346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peaker
US8331599B2 (en) Speaker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KR101051237B1 (ko) 음향재생장치 및 휴대가능한 단말장치
US8135156B2 (en) Sound reproduction device with enhanced low-frequency sound effect
CN212324354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2428714A (zh) 扬声器、助听器、耳机以及便携型终端装置
KR101202236B1 (ko) 스피커를 갖는 이동단말기
CN100355259C (zh) 用于包括有扬声器和耳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布置
KR100540678B1 (ko) 휴대용 통신 단말장치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EP4068804A1 (en)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77792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4466097A (zh)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WO2024032384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184722U (zh) 插座及电子设备
EP3518554B1 (en) External speaker assembly and audio device
CN116847011A (zh) 电子设备
CN115967900A (zh) 电子设备
WO2024082380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3403429U (zh) 一种耳机
JP3541673B2 (ja) 電話装置
CN220108191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7470242U (zh) 性能稳定的耳机
CN215818594U (zh) 双音圈动圈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