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4382B -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4382B
CN116804382B CN202311079525.4A CN202311079525A CN116804382B CN 116804382 B CN116804382 B CN 116804382B CN 202311079525 A CN202311079525 A CN 202311079525A CN 116804382 B CN116804382 B CN 116804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oling
oil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9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04382A (zh
Inventor
蒋积良
王东强
武聪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angda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angda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angda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angda Machin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95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4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4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04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4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涉及机油冷却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机构,外壳的内部设有冷却腔一和空腔,冷却腔一和空腔左右分布,空腔包括冷却腔二和控制腔,冷却腔二和控制腔上下分布,冷却腔一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一,冷却腔二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二,冷却机构一与进油管连通,冷却机构一远离进油管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出油管通过连通机构与冷却机构二连通,首先对机油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若水冷效果较差,流入出油管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再开启冷却机构二,对机油进一步冷却降温,提高了对机油的冷却效果,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将水冷方式和风冷方式结合起来,避免冷却方式单一、机油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油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
现有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方式通常仅采用水冷方式或风冷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若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在工作环境下冷却效果差时容易影响机油的冷却效果,使得机油冷却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现有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方式通常仅采用水冷方式或风冷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若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在工作环境下冷却效果差时容易影响机油的冷却效果,使得机油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机构,外壳的内部设有冷却腔一和空腔,冷却腔一和空腔左右分布,空腔包括冷却腔二和控制腔,冷却腔二和控制腔上下分布,冷却腔一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一,冷却腔二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二,冷却机构一与进油管连通,冷却机构一远离进油管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出油管与冷却机构二连通,且出油管和冷却机构二之间设有连通机构。
优选的,冷却机构一包括换热管一,换热管一设置在冷却腔一中,冷却腔一与出液管和进液管连通,出液管安装在外壳的左端下侧,进液管安装在外壳的上端,外壳的左端上侧安装有进油管,换热管一与进油管连通,换热管一远离进油管的一端贯穿冷却腔一的侧端进入控制腔中并与出油管连通,出油管靠近换热管一的一侧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冷却机构二包括换热管二,换热管二设置在冷却腔二中,换热管二的进油部和出油部均贯穿冷却腔二的下端进入控制腔中并与出油管连通,冷却腔二的上端贯穿设有进风口,冷却腔二的后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与散热扇对应设置,散热扇安装在防护罩中,散热扇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轴贯穿防护罩的上端与电机固定连接,电机安装在防护罩上,防护罩安装在外壳的上端右侧。
优选的,连通机构包括堵板,堵板转动设置在换热管二的进油部和出油管的连通处,换热管二和出油管均为方管。
优选的,外壳的上端左侧贯穿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与冷却腔一连通,检修口处对应设有盖板,盖板与外壳转动连接,盖板上贯穿设有若干螺纹孔一,外壳上设有若干螺纹孔二,若干螺纹孔一与若干螺纹孔二一一对应连通,且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与螺栓螺纹连接。
优选的,出油管上安装有自动控制机构,自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控制腔中,自动控制机构包括测温壳,测温壳的左端与控制腔的左端固定连接,测温壳的右端与固定壳固定连接,固定壳的内部设有固定腔,测温壳的内部设有密封腔一,固定腔和密封腔一中贯穿有出油管,密封腔一的前侧设有密封膜片,密封腔一的前端与通气管连通,通气管与滑动腔一连通,滑动腔一设置在固定壳的前侧内部,滑动腔中滑动设有滑动板一,滑动板一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贯穿滑动腔一的侧端进入固定腔中并与滑动板二固定连接,滑动板二的后侧和固定腔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滑动板二与齿条固定连接,齿条与固定块一中的滑动腔二滑动连接。
优选的,自动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块一中的连通口和动力槽,且动力槽通过连通口与滑动腔二连通,连通口中转动设有齿轮三,动力槽中固定设有双头电机,双头电机分别与动力轴一和动力轴二固定连接,动力轴二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和滑动板二并与锥齿轮一固定连接,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滑动板二设有供动力轴二穿过的活动口,锥齿轮二与连接轴一固定连接,连接轴一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接轴三连接,连接轴三贯穿出油管的前端并与出油管内部的导向轮固定连接,动力轴一与配合套的配合孔对应配合,配合套与齿块转动连接,齿块与齿轮三啮合,齿轮三与齿条啮合,配合套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并与锥齿轮四啮合,锥齿轮四与锥齿轮三啮合,锥齿轮三与固定块一转动连接,锥齿轮三通过连接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连接轴二转动连接,连接板与限位环接触设置,限位环与连接轴二和限位弹簧固定连接,限位弹簧和出油管的前端固定连接,限位弹簧套设在连接轴二上,连接轴二贯穿出油管的前端并与出油管内部的堵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外壳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轮,两个固定轮对称设置在固定轴的前后两侧,且固定轮与固定轴的圆柱段转动连接,固定轮的中部与固定套一固定连接,固定套一中设有减震槽一,减震槽一中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一,弹簧阻尼器一与L型块的竖直段固定连接,减震槽一与L型块的竖直段滑动连接,L型块的水平段与减震槽二滑动连接,L型块的水平段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二,L型块的竖直段与U型块固定连接,U型块与连接块滑动连接,U型块的U型槽和连接块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三,U型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块一,配合块一的倾斜端与配合块二的倾斜端滑动连接。
优选的,减震组件还包括两个活动轮,两个活动轮对称设置在支撑轴的前后两侧,支撑轴的中部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推动杆与密封板固定连接,密封板滑动设置在密封腔二中,推动杆与固定套二中的减震槽二滑动连接,推动杆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四,密封腔二的下侧设有供活动轮穿过的开孔,密封腔二的上侧与通路连通,通路通过圆腔与排气孔连通,圆腔中转动设有密封轮,密封轮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气板,密封轮与固定轴一固定连接,固定轴一贯穿圆腔的前端与齿轮一固定连接,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齿轮二与固定轴二固定连接,固定轴二与转动杆固定连接,转动杆上的滑动槽与滑动轴滑动连接,滑动轴与限位杆固定连接,限位杆穿过定位套与配合块二固定连接,定位套通过安装块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轴二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和连接块均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安装在外壳的下端。
一种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方法,使用机油冷却器时,首先将外壳安装在工作面,将冷却液从进液管输入冷却腔一的内部,直到冷却腔一充满冷却液,然后将机油从进油管通入,使机油经过进油管、换热管一流入出油管中,机油在换热管一中流动时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
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中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机油直接通过出油管流出,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中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连通机构将换热管二的进油部和出油管的连通处打开,使得机油流入换热管二,打开电机,电机带动散热扇转动,对换热管二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机油最终通过换热管二的出油部流入出油管,经出油管流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将水冷方式和风冷方式结合起来,即使机油冷却器水冷方式的效果不好也可以继续使用风冷方式对机油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避免冷却方式单一,只采用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若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在工作环境下冷却效果差时容易影响机油的冷却效果,导致机油冷却效果不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通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连通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自动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稳定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稳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油管;3、出液管;4、出油管;5、盖板;6、螺纹孔一;7、进液管;8、螺栓;9、检修口;10、冷却腔一;11、换热管一;12、控制腔;13、冷却腔二;14、配合孔;15、换热管二;16、进风口;17、散热扇;18、电机轴;19、电机;20、防护罩;21、堵板;22、导向轮;23、固定壳;24、连接块;25、固定腔;26、弹簧一;27、固定块一;28、齿条;29、齿轮三;30、双头电机;31、动力轴一;32、动力轴二;33、配合套;34、弹簧阻尼器三;35、齿块;36、锥齿轮三;37、连接轴二;38、连接板;39、配合块二;40、锥齿轮四;41、连接环;42、滑动板二;43、锥齿轮一;44、滑动腔一;45、通气管;46、密封腔一;47、测温壳;48、弹簧阻尼器二;49、密封膜片;50、滑动板一;51、连接杆;52、锥齿轮二;53、连接轴一;54、底座;55、蜗轮;56、转动轴;57、固定块二;58、活动轮;59、推动杆;60、密封板;61、通路;62、密封轮;63、齿轮一;64、齿轮二;65、排气孔;66、固定轴一;67、固定轴二;68、转动杆;69、滑动槽;70、固定套二;71、弹簧阻尼器四;72、定位套;73、固定轴;74、固定轮;75、固定套一;76、弹簧阻尼器一;77、L型块;78、U型块;79、配合块一;80、滑动轴;81、限位杆;82、蜗杆;83、凹槽;84、操作块;85、滑动杆;86、弹簧二;87、限位环;88、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机构,外壳1的内部设有冷却腔一10和空腔,冷却腔一10和空腔左右分布,空腔包括冷却腔二13和控制腔12,冷却腔二13和控制腔12上下分布,冷却腔一10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一,冷却腔二13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二,冷却机构一与进油管2连通,冷却机构一远离进油管2的一端与出油管4连通,出油管4与冷却机构二连通,且出油管4和冷却机构二之间设有连通机构。
冷却机构一包括换热管一11,换热管一11设置在冷却腔一10中,冷却腔一10与出液管3和进液管7连通,出液管3安装在外壳1的左端下侧,进液管7安装在外壳1的上端,外壳1的左端上侧安装有进油管2,换热管一11与进油管2连通,换热管一11远离进油管2的一端贯穿冷却腔一10的侧端进入控制腔12中并与出油管4连通,出油管4靠近换热管一11的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
冷却机构二包括换热管二15,换热管二15设置在冷却腔二13中,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部均贯穿冷却腔二13的下端进入控制腔12中并分别与出油管4连通,冷却腔二13的上端贯穿设有进风口16,冷却腔二13的后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16与散热扇17对应设置,散热扇17安装在防护罩20中,散热扇17与电机轴18固定连接,电机轴18贯穿防护罩20的上端与电机19固定连接,电机19安装在防护罩20上,防护罩20安装在外壳1的上端右侧;
一种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机油冷却器时,首先将外壳1安装在工作面,将冷却液从进液管7输入冷却腔一10的内部,直到冷却腔一10充满冷却液,然后将机油从进油管2通入,使机油经过进油管2、换热管一11流入出油管4中,机油在换热管一11中流动时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
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机油直接通过出油管4流出,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连通机构将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打开,使得机油流入换热管二15,打开电机19,电机19带动散热扇17转动,对换热管二15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机油最终通过换热管二15的出油部流入出油管4,经出油管4流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机油冷却器时,首先将外壳1安装在水平工作表面,将冷却液从进液管7输入冷却腔一10的内部,直到冷却腔一10充满冷却液,可在冷却腔一10的内部设置温度计,方便随时监测冷却腔一10中的冷却液温度,若冷却液温度过高,可及时对冷却液采取降温措施,出液管3用于将冷却液排出,方便对冷却腔一10中的冷却液进行更换;
将机油从进油管2通入,使机油经过进油管2、换热管一11流入出油管4中,机油在换热管一11中流动时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对机油进行冷却,温度传感器对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进行检测,若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机油直接通过出油管4流出,若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连通机构将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打开(如图3所示),使得机油流入换热管二15,防护罩20上设有若干网孔,方便进风,防护罩20还能够对散热扇17和冷却腔二13中的换热管二15进行保护,打开电机19,电机19带动散热扇17转动,空气通过进风口16进入冷却腔二13,从出风口流出,加快了换热管二15表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对换热管二15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机油最终通过换热管二15的出油部流入出油管4,经出油管4流出;
上述冷却机构一对机油的冷却方式为水冷方式,冷却机构二对机油的冷却方式为风冷方式,换热管一11和换热管二15均为S型曲线形状,从而增加了机油与冷却液、机油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加快了机油的冷却速度,首先对机油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若水冷效果较差,使得流入出油管4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要求时,再开启冷却机构二,对机油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提高了对机油的冷却效果,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将水冷方式和风冷方式结合起来,即使机油冷却器水冷方式的效果不好(如冷却液温度过高)也可以继续使用风冷方式对机油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避免只采用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若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在工作环境下冷却效果差时容易影响机油的冷却效果,导致机油冷却效果不好,冷却机构一和冷却机构二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方式通常仅采用水冷方式或风冷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若水冷方式或者风冷方式在工作环境下冷却效果差时容易影响机油的冷却效果,使得机油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4所示,连通机构包括堵板21,堵板21转动设置在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换热管二15和出油管4均为方管;
外壳1的上端左侧贯穿设有检修口9,检修口9与冷却腔一10连通,检修口9处对应设有盖板5,盖板5与外壳1转动连接,盖板5上贯穿设有若干螺纹孔一6,外壳1上设有若干螺纹孔二,若干螺纹孔一6与若干螺纹孔二一一对应连通,且螺纹孔一6和螺纹孔二与螺栓8螺纹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现有的初始状态下堵板21将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进行封堵(如图4所示),使得机油无法进入换热管二15,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堵板21转动,使得堵板21不再对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进行封堵,对出油管4进行封堵,使得机油进入换热管二15中,方便对机油再次进行风冷,通过设置检修口9,在对冷却腔一10中的换热管一11进行检修时,拧开螺栓8,将盖板5打开即可,对冷却腔二13中的换热管二15进行检修时,将防护罩20拆卸即可,若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器有足够的通风空间时,冷却机构二也可以用现有的风冷机油冷却器替代,此时冷却腔二13的前后两端为通孔结构,其中换热管二15替换为机油冷却器芯子中的冷却管与出油管4连通,散热扇17和电机19也无需使用,利用外界空气和机油冷却器芯子换热即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图6所示,出油管4上安装有自动控制机构,自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控制腔12中,自动控制机构包括测温壳47,测温壳47的左端与控制腔12的左端固定连接,测温壳47的右端与固定壳23固定连接,固定壳23的内部设有固定腔25,测温壳47的内部设有密封腔一46,固定腔25和密封腔一46中贯穿有出油管4,固定壳23的上端设有供换热管二15穿过的连通孔,密封腔一46的前侧设有密封膜片49,密封腔一46的前端与通气管45连通,通气管45与滑动腔一44连通,滑动腔一44设置在固定壳23的前侧内部,滑动腔一44中滑动设有滑动板一50,滑动板一50与连接杆51固定连接,连接杆51贯穿滑动腔一44的侧端进入固定腔25中并与滑动板二42固定连接,滑动板二42与出油管4滑动连接,滑动板二42的后侧和固定腔25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26,滑动板二42与齿条28固定连接,齿条28与固定块一27中的滑动腔二滑动连接,滑动板二42滑动设置在固定腔25中,固定块一27固定设置在固定腔25的前侧;
自动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块一27中的连通口和动力槽,且动力槽通过连通口与滑动腔二连通,连通口中转动设有齿轮三29,动力槽中固定设有双头电机30,双头电机30分别与动力轴一31和动力轴二32固定连接,动力轴二32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和滑动板二42并与锥齿轮一43固定连接,锥齿轮一43与锥齿轮二52啮合,滑动板二42设有供动力轴二32穿过的活动口,锥齿轮二52与连接轴一53固定连接,连接轴一53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接轴三连接,连接轴一53与出油管4的前端转动连接,连接轴三贯穿出油管4的前端并与出油管4内部的导向轮22固定连接,动力轴一31与配合套33的配合孔对应配合,配合套33与齿块35转动连接,齿块35与齿轮三29啮合,齿轮三29与齿条28啮合,配合套33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并与锥齿轮四40啮合,锥齿轮四40与锥齿轮三36啮合,锥齿轮三36与固定块一27转动连接,锥齿轮三36通过连接环41与连接板38固定连接,连接板38与连接轴二37转动连接,连接板38与限位环87接触设置,限位环87与连接轴二37和限位弹簧88固定连接,限位弹簧88和出油管4的前端固定连接,限位弹簧88套设在连接轴二37上,连接轴二37贯穿出油管4的前端并与出油管4内部的堵板21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在机油通过自动控制机构所对应的出油管4的区域时,若机油的温度超出预设温度,不符合使用要求,出油管4的温度也会升高,由于密封膜片49将密封腔一46分隔为两个空间,从而使得密封腔一46中与出油管4接触的空间中空气的温度升高,密封腔一46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密封腔一46中的空气不会泄露到外界,从而挤压密封膜片49发生变形,密封膜片49发生变形时将未与出油管4接触的空间中的空气挤压入通气管45中,最终进入滑动腔一44中,使得滑动板一50沿着滑动腔一44滑动,滑动板一50带动连接杆51移动,连接杆51通过滑动板二42带动齿条28移动,弹簧一26发生变形,齿条28带动齿轮三29转动,齿轮三29带动齿块35沿着动力槽滑动,齿块35带动配合套33与动力轴一31配合,双头电机30工作时带动动力轴一31转动,从而使得配合套33转动,配合套33带动锥齿轮四40转动,锥齿轮四40带动锥齿轮三36转动,锥齿轮三36通过连接环41带动连接板38转动,使限位环87和连接板38之间摩擦力足够大,连接板38转动时通过限位环87带动限位弹簧88和连接轴二37转动,由于限位弹簧88与出油管4固定,此时限位弹簧88发生扭转变形,连接轴二37带动堵板21转动,在堵板21转动一定角度与出油管4的内壁接触无法转动后,使机油流入换热管二15中,实现了改变机油流动方向的目的,此时连接轴二37无法转动,连接板38和限位环87之间出现相对转动;
在密封腔一46中与出油管4接触的空间中空气的温度恢复到初始温度时,密封膜片49恢复原位,在弹簧一26的弹性作用下滑动板一50和滑动板二42恢复原位,使得齿条28和齿块35恢复原位,此时配合套33与动力轴一31脱离配合并恢复原位,限位弹簧88的设置,在配合套33与动力轴一31脱离配合后能够带动连接轴二37和堵板21恢复原位,同时在双头电机30工作时,动力轴二32也进行转动,动力轴二32带动锥齿轮一43转动,锥齿轮一43带动锥齿轮二52转动,锥齿轮二52通过连接轴一53和传动机构带动导向轮22转动,传动机构包括与连接轴一53固定的传动齿轮一和连接轴三固定的传动齿轮二,导向轮22用于加快机油的流速,避免换热管一11、出油管4和换热管二15的管路过长,影响机油的流动性,导向轮22和堵板21之间相互独立,且导向轮22随着双头电机30的工作不断转动;
机油在出油管4中流动时,控制双头电机30工作,保证了机油的顺畅流动,本发明自动控制机构不仅具备保证机油顺畅流动的功能,在机油流动时还可根据出油管4中机油的温度来自动驱动连接轴二37转动,实现了自动控制连通机构工作的目的,增加了本发明机油冷却器的自动化,能够替代对出油管4中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后续驱动连接轴二37进行转动的机构,无需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控制连接轴二37进行转动,省时省力。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图8所示,稳定机构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轮74,两个固定轮74对称设置在固定轴73的前后两侧,且固定轮74与固定轴73的圆柱段转动连接,固定轮74的中部与固定套一75固定连接,固定套一75中设有减震槽一,减震槽一中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一76,弹簧阻尼器一76与L型块77的竖直段固定连接,减震槽一与L型块77的竖直段滑动连接,L型块77的水平段与减震槽二滑动连接,L型块77的水平段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二48,L型块77的竖直段与U型块78固定连接,U型块78与连接块24滑动连接,U型块78的U型槽和连接块24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三34,U型块7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块一79,配合块一79的倾斜端与配合块二39的倾斜端滑动连接;
减震组件还包括两个活动轮58,两个活动轮58对称设置在支撑轴的前后两侧,支撑轴的中部与推动杆59固定连接,推动杆59与密封板60固定连接,密封板60滑动设置在密封腔二中,推动杆59与固定套二70中的减震槽二滑动连接,推动杆59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四71,密封腔二的下侧设有供活动轮58穿过的开孔,密封腔二的上侧与通路61连通,通路61通过圆腔与排气孔65连通,圆腔中转动设有密封轮62,密封轮62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气板,密封轮62与固定轴一66固定连接,固定轴一66贯穿圆腔的前端与齿轮一63固定连接,齿轮一63与齿轮二64啮合,齿轮二64与固定轴二67固定连接,固定轴二67与转动杆68固定连接,转动杆68上的滑动槽69与滑动轴80滑动连接,滑动轴80与限位杆81固定连接,限位杆81穿过定位套72与配合块二39固定连接,定位套72通过安装块与底座54固定连接,固定轴二67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和连接块24均与底座54固定连接,底座54安装在外壳1的下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减震组件的设置,固定轴73的前后两侧设置为螺纹段,可将固定轴73安装在机油冷却器的工作面上,将外壳1安装在底座54的上端,在外壳1中的机构工作时,外壳1发生振动,若外壳1发生上下振动时,右侧的推动杆59和减震槽二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弹簧阻尼器四71发生变形,左侧的L型块77的竖直段与减震槽一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弹簧阻尼器一76发生变形,弹簧阻尼器四71和弹簧阻尼器一76的设置对外壳1的上下振动起到减震效果,在推动杆59上下滑动时带动密封板60沿着密封腔二滑动,密封腔二中密封板60上侧的密闭空间气压发生变化,若密封板60向上滑动时,密封腔二中密封板60上侧的密闭空间气压增大,密封板60将密封腔二上侧的空气送入通路61,空气带动密封轮62具有转动趋势,从而具备空气减震效果,若气压足够大,空气能够带动密封轮62转动并经排气孔65排出,同样的,若密封板60向下滑动时,密封腔二中密封板60上侧的密闭空间气压减小,密封轮62同样具有转动趋势,同样具备空气减震效果若气压足够小,外界的空气经过排气孔65进入,空气带动密封轮62反向转动,最终通过通路61进入密封腔二中,减震组件中具有空气减震效果,从而提高了本发明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
密封轮62转动时能够通过固定轴一66带动齿轮一63转动,齿轮一63带动齿轮二64转动,齿轮二64通过固定轴二67带动转动杆68转动,滑动槽69和滑动轴80的设置使得转动杆68能够带动限位杆81向下滑动,定位套72对限位杆81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限位杆81带动配合块一79和配合块二39发生滑动,由于固定轴73固定,因此L型块77沿左右方向保持固定,此时底座54发生左右移动,此时L型块77的水平段和减震槽二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弹簧阻尼器二48发生变形,U型块78与连接块24发生相对滑动,弹簧阻尼器三34发生变形,不仅能够对外壳1的上下振动起到限位减震效果,也能够对外壳1的左右振动起到减震效果,且通过设置固定轮74和活动轮58,方便对底座54调整位置,从而方便将底座54安装在工作面上。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图8所示,稳定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底座54上端设置的开口,开口中转动设有转动轴56,转动轴56与固定块二57固定连接,控制腔12的下端连通有配合孔14,配合孔14为沿前后方向分布的长孔,配合孔14与固定块二57对应配合,转动轴56与蜗轮55固定连接,蜗轮55与蜗杆82的螺纹段啮合,蜗杆82的圆柱段贯穿开口的后端与操作块84固定连接,操作块84偏心设有滑动杆85,滑动杆85与凸块固定连接,凸块和操作块84之间设有弹簧二86,弹簧二86套设在滑动杆85上,滑动杆85与凹槽83对应配合,蜗杆82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凹槽83,凹槽83设置在底座54的后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将底座54与外壳1连接时,将转动轴56和固定块二57穿过配合孔14,使得固定块二57伸入控制腔12中,初始状态下,滑动杆85与下侧的凹槽83对应配合,将外壳1与底座54连接时,向外拉动滑动杆85,滑动杆85与凹槽83脱离配合,弹簧二86压缩,凸块的设置,避免滑动杆85与操作块84分离,在滑动杆85伸出操作块84后,滑动杆85能够作为操作杆,方便转动操作块84,将操作块84转动180度,此时滑动杆85与上侧的凹槽83对应,操作块84带动蜗杆82转动180度,蜗杆82带动蜗轮55转动,蜗轮55带动转动轴56转动,转动轴56带动固定块二57转动,使固定块二57与控制腔12的下端接触,此时固定块二57与配合孔14呈交叉状态,使得底座54与外壳1无法分离,在底座54与外壳1连接后,松开滑动杆85,在弹簧二86的弹性作用下滑动杆85与上侧的凹槽83配合,此时操作块84无法转动,使得底座54与外壳1连接更加稳定,避免了操作块84受外界影响发生转动,影响到底座54与外壳1的连接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机构,外壳(1)的内部设有冷却腔一(10)和空腔,冷却腔一(10)和空腔左右分布,空腔包括冷却腔二(13)和控制腔(12),冷却腔二(13)和控制腔(12)上下分布,冷却腔一(10)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一,冷却腔二(13)中安装有冷却机构二,冷却机构一与进油管(2)连通,冷却机构一远离进油管(2)的一端与出油管(4)连通,出油管(4)与冷却机构二连通,且出油管(4)和冷却机构二之间设有连通机构;
冷却机构一包括换热管一(11),换热管一(11)设置在冷却腔一(10)中,冷却腔一(10)与出液管(3)和进液管(7)连通,出液管(3)安装在外壳(1)的左端下侧,进液管(7)安装在外壳(1)的上端,外壳(1)的左端上侧安装有进油管(2),换热管一(11)与进油管(2)连通,换热管一(11)远离进油管(2)的一端贯穿冷却腔一(10)的侧端进入控制腔(12)中并与出油管(4)连通,出油管(4)靠近换热管一(11)的一侧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冷却机构二包括换热管二(15),换热管二(15)设置在冷却腔二(13)中,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部均贯穿冷却腔二(13)的下端进入控制腔(12)中并与出油管(4)连通,冷却腔二(13)的上端贯穿设有进风口(16),冷却腔二(13)的后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16)与散热扇(17)对应设置,散热扇(17)安装在防护罩(20)中,散热扇(17)与电机轴(18)固定连接,电机轴(18)贯穿防护罩(20)的上端与电机(19)固定连接,电机(19)安装在防护罩(20)上,防护罩(20)安装在外壳(1)的上端右侧;
稳定机构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固定轮(74),两个固定轮(74)对称设置在固定轴(73)的前后两侧,且固定轮(74)与固定轴(73)的圆柱段转动连接,固定轮(74)的中部与固定套一(75)固定连接,固定套一(75)中设有减震槽一,减震槽一中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一(76),弹簧阻尼器一(76)与L型块(77)的竖直段固定连接,减震槽一与L型块(77)的竖直段滑动连接,L型块(77)的水平段与减震槽二滑动连接,L型块(77)的水平段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二(48),L型块(77)的竖直段与U型块(78)固定连接,U型块(78)与连接块(24)滑动连接,U型块(78)的U型槽和连接块(24)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三(34),U型块(7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块一(79),配合块一(79)的倾斜端与配合块二(39)的倾斜端滑动连接;
减震组件还包括两个活动轮(58),两个活动轮(58)对称设置在支撑轴的前后两侧,支撑轴的中部与推动杆(59)固定连接,推动杆(59)与密封板(60)固定连接,密封板(60)滑动设置在密封腔二中,推动杆(59)与固定套二(70)中的减震槽二滑动连接,推动杆(59)和减震槽二之间固定设有弹簧阻尼器四(71),密封腔二的下侧设有供活动轮(58)穿过的开孔,密封腔二的上侧与通路(61)连通,通路(61)通过圆腔与排气孔(65)连通,圆腔中转动设有密封轮(62),密封轮(62)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导气板,密封轮(62)与固定轴一(66)固定连接,固定轴一(66)贯穿圆腔的前端与齿轮一(63)固定连接,齿轮一(63)与齿轮二(64)啮合,齿轮二(64)与固定轴二(67)固定连接,固定轴二(67)与转动杆(68)固定连接,转动杆(68)上的滑动槽(69)与滑动轴(80)滑动连接,滑动轴(80)与限位杆(81)固定连接,限位杆(81)穿过定位套(72)与配合块二(39)固定连接,定位套(72)通过安装块与底座(54)固定连接,固定轴二(67)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和连接块(24)均与底座(54)固定连接,底座(54)安装在外壳(1)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连通机构包括堵板(21),堵板(21)转动设置在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换热管二(15)和出油管(4)均为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上端左侧贯穿设有检修口(9),检修口(9)与冷却腔一(10)连通,检修口(9)处对应设有盖板(5),盖板(5)与外壳(1)转动连接,盖板(5)上贯穿设有若干螺纹孔一(6),外壳(1)上设有若干螺纹孔二,若干螺纹孔一(6)与若干螺纹孔二一一对应连通,且螺纹孔一(6)和螺纹孔二与螺栓(8)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出油管(4)上安装有自动控制机构,自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控制腔(12)中,自动控制机构包括测温壳(47),测温壳(47)的左端与控制腔(12)的左端固定连接,测温壳(47)的右端与固定壳(23)固定连接,固定壳(23)的内部设有固定腔(25),测温壳(47)的内部设有密封腔一(46),固定腔(25)和密封腔一(46)中贯穿有出油管(4),密封腔一(46)的前侧设有密封膜片(49),密封腔一(46)的前端与通气管(45)连通,通气管(45)与滑动腔一(44)连通,滑动腔一(44)设置在固定壳(23)的前侧内部,滑动腔一(44)中滑动设有滑动板一(50),滑动板一(50)与连接杆(51)固定连接,连接杆(51)贯穿滑动腔一(44)的侧端进入固定腔(25)中并与滑动板二(42)固定连接,滑动板二(42)的后侧和固定腔(25)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26),滑动板二(42)与齿条(28)固定连接,齿条(28)与固定块一(27)中的滑动腔二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自动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块一(27)中的连通口和动力槽,且动力槽通过连通口与滑动腔二连通,连通口中转动设有齿轮三(29),动力槽中固定设有双头电机(30),双头电机(30)分别与动力轴一(31)和动力轴二(32)固定连接,动力轴二(32)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和滑动板二(42)并与锥齿轮一(43)固定连接,锥齿轮一(43)与锥齿轮二(52)啮合,滑动板二(42)设有供动力轴二(32)穿过的活动口,锥齿轮二(52)与连接轴一(53)固定连接,连接轴一(53)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接轴三连接,连接轴三贯穿出油管(4)的前端并与出油管(4)内部的导向轮(22)固定连接,动力轴一(31)与配合套(33)的配合孔对应配合,配合套(33)与齿块(35)转动连接,齿块(35)与齿轮三(29)啮合,齿轮三(29)与齿条(28)啮合,配合套(33)贯穿动力槽的侧端并与锥齿轮四(40)啮合,锥齿轮四(40)与锥齿轮三(36)啮合,锥齿轮三(36)与固定块一(27)转动连接,锥齿轮三(36)通过连接环(41)与连接板(38)固定连接,连接板(38)与连接轴二(37)转动连接,连接板(38)与限位环(87)接触设置,限位环(87)与连接轴二(37)和限位弹簧(88)固定连接,限位弹簧(88)和出油管(4)的前端固定连接,限位弹簧(88)套设在连接轴二(37)上,连接轴二(37)贯穿出油管(4)的前端并与出油管(4)内部的堵板(21)固定连接。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机油冷却器时,首先将外壳(1)安装在工作面,将冷却液从进液管(7)输入冷却腔一(10)的内部,直到冷却腔一(10)充满冷却液,然后将机油从进油管(2)通入,使机油经过进油管(2)、换热管一(11)流入出油管(4)中,机油在换热管一(11)中流动时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
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机油直接通过出油管(4)流出,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出油管(4)中的机油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连通机构将换热管二(15)的进油部和出油管(4)的连通处打开,使得机油流入换热管二(15),打开电机(19),电机(19)带动散热扇(17)转动,对换热管二(15)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机油最终通过换热管二(15)的出油部流入出油管(4),经出油管(4)流出。
CN202311079525.4A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Active CN116804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9525.4A CN116804382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9525.4A CN116804382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4382A CN116804382A (zh) 2023-09-26
CN116804382B true CN116804382B (zh) 2023-11-03

Family

ID=8807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9525.4A Active CN116804382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438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7892A (en) * 1968-06-04 1972-06-14 Jack Francis Vaughen Load bearing air cushion apparatus
CN205663813U (zh) * 2016-06-02 2016-10-26 皖西学院 一种利用气压和磁阻尼原理的液压式减震装置
CN107387194A (zh) * 2017-09-06 2017-11-24 芜湖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水冷组合式高效机油冷却器
JP6627160B1 (ja) * 2019-03-25 2020-01-08 淳安県環程医療器械有限公司 簡単に密封できる野菜かご
CN210150985U (zh) * 2019-06-06 2020-03-17 江西威源龙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化***用高效冷却设备
CN212154898U (zh) * 2020-05-12 2020-12-15 重庆达先庆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CN112879106A (zh) * 2021-01-25 2021-06-0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
CN113323778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武汉雅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智慧检测管理设备
CN215352067U (zh) * 2021-06-30 2021-12-31 惠州市方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气体冷凝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7892A (en) * 1968-06-04 1972-06-14 Jack Francis Vaughen Load bearing air cushion apparatus
CN205663813U (zh) * 2016-06-02 2016-10-26 皖西学院 一种利用气压和磁阻尼原理的液压式减震装置
CN107387194A (zh) * 2017-09-06 2017-11-24 芜湖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水冷组合式高效机油冷却器
JP6627160B1 (ja) * 2019-03-25 2020-01-08 淳安県環程医療器械有限公司 簡単に密封できる野菜かご
CN210150985U (zh) * 2019-06-06 2020-03-17 江西威源龙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化***用高效冷却设备
CN212154898U (zh) * 2020-05-12 2020-12-15 重庆达先庆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CN112879106A (zh) * 2021-01-25 2021-06-0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
CN113323778A (zh) * 2021-05-28 2021-08-31 武汉雅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智慧检测管理设备
CN215352067U (zh) * 2021-06-30 2021-12-31 惠州市方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气体冷凝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4382A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4674C (en) Variable pitch fan having a pitch sensor
CN111963663A (zh)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减速机
CN116804382B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CN116551964B (zh) 一种挤出机冷循环***
CN111698883B (zh) 一种调节式冷却散热结构
CN210769011U (zh) 一种汽车用散热器
CN215927505U (zh) 一种风水双冷式易散热油冷却器
CN216845810U (zh) 一种流量方便调节的换热器
CN114576214A (zh) 一种反吹除尘式散热风冷设备
CN112134167A (zh) 一种自动化高效降温电力电气控制柜
CN118472477A (zh) 一种带辅助散热装置的储能液冷机组
CN215256989U (zh) 一种带水箱机座的离心风机
CN218146801U (zh)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CN114423246B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冷却安装结构
CN221103901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机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0440259U (zh) 一种风冷型通机冷却风道总成
CN113531710B (zh) 一种冷热中央空调泵循环***
CN116123117B (zh) 一种可调节气流温度的离心风机
CN213955705U (zh) 一种螺纹钢加工的水冷装置
CN215338587U (zh) 一种高炉红外热成像仪
CN214746738U (zh) 一种高炉红外热成像仪用冷却机构
CN117013759B (zh) 一种具有均匀散热功能的防爆电机
CN216338091U (zh) 一种风冷型纺丝箱
CN212398986U (zh) 一种新型数控机床导轨防护罩
CN217668256U (zh) 一种电主轴旋转接头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