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291B -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291B
CN116774291B CN202311036272.2A CN202311036272A CN116774291B CN 116774291 B CN116774291 B CN 116774291B CN 202311036272 A CN202311036272 A CN 202311036272A CN 116774291 B CN116774291 B CN 116774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longitudinal wave
supplementary
point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62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74291A (zh
Inventor
冯洲
何敏
李浦瑜
尹军
刘仕琳
余皓
涂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jiao Road and Brid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jiao Road and Brid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jiao Road and Brid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jiao Road and Brid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62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4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74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74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本申请公开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既有数据来反向筛选原始数据的方式来使建模过程更加准确,从而得到更为精准的隧道质量及隧道所处环境质量的地质模型,进而对隧道质量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质介质的构成具有复杂性,例如介质特别是储层介质都是由固体和流体两部分组成的。砂岩储层是由骨架颗粒和孔隙中饱和的油气水等流体组成,碳酸盐岩储层是由固体岩石和裂缝或溶洞中充填的油气水等流体构成。它们都是由固体相和流体相两部分组成的双相介质或多相介质(孔隙或裂缝中含有两种以上的流体)。
以隧道建设过程为例,地质复杂区域的隧道面临的环境复杂,如果将隧道所处环境单纯的视为固态介质进行勘察,那么势必造成勘察结果的局限性,因为这种传播环境会造成建模数据的缺失与不对应。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既有数据来反向筛选原始数据的方式来使建模过程更加准确,从而得到更为精准的隧道质量及隧道所处环境质量的地质模型,进而对隧道质量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测。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
根据临时直线段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
借助临时直线段绘制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以及
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
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计算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远离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远离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得到二次模型后,还包括:
根据二次模型生成与补充边界点及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的衰减轨迹;
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
根据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在发出时的幅值与在被检测到时的幅值核算衰减量,并给出核算结果,核算结果包括准确与不准确;以及
在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
当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时,保留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的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关联的补充边界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所述***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次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边界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二次模型精确度的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衰减轨迹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衰减轨迹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大类,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如下:
横波的波动方向是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而纵波的波动方向则与波传播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横波是一种横向振动的波,而纵波则是一种纵向振动的波。
横波和纵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也有所不同。横波传播的速度通常比纵波要慢一些,而且横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等有弹性的介质中传播,而不能在气体中传播。相比之下,纵波则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横波和纵波在波形上也有所不同。横波的波形通常是波峰和波谷沿着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直线进行振动,而纵波的波形则是波峰和波谷沿着波传播方向进行振动。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使用地震波进行质量检测时,主要借助纵波进行。
本申请公开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质量检测设备,质量检测设备主要由地震波发生源、接收器和分析仪三部分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请参阅图1,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S102,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S103,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S104,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S105,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S106,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检测过程中,地震波发生源向检测区域发出地震波,地震波在隧道及隧道所处环境内传播并在问题处或者说缺陷处发生反射,反射的地震波被接收器检测到,地震波发生源的工作数据与接收器的工作数据均发送给分析仪进行处理。
在步骤S101中,分析仪会收到接收器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此时分析仪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基础建模的过程如下:
地震波发生源产生的地震波在探测区域发生反射后被接收器收到,此时接收器产生一次回波数据,该一次回波数据的发出时间、发出角度、接收时间和接收角度为已知数据,通过这四个已知数据能够计算得到该地震波的反射点。
通过这些反射点,能够在平面或者空间范围内围拢成一个区域,该区域在平面内体现为一个较为规则的多边图形,在空间范围内体现为一个较为规则的多面图形。对于空间范围内的区域,使用截面的方式进行表示,也就是通过多个二维平面叠加的方式来表示该空间范围内的区域。
在步骤S102中,需要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如图2所示,缺失部分表征一次模型过程中接收器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存在缺失,或者一次模型过程中接收器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存在无法对应的情况,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发出时间、发出角度、接收时间和接收角度无法关联。
应理解,地震波的发出角度可以通过地震波发生源的定向发送实现,对于接收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基于波束形成的方法实现,该算法对阵列的各阵元使用所有角度补偿相位,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扫描,然后对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将波束输出功率最大的方向作为目标声源方向。
而常见的基于波束形成的方法中有延迟相加(Delay and Sum)算法,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 MVDR)算法,可控响应功率相位变换法(SRP-PHAT)算法。
后续的几种波束成形算法讨论均基于均匀线阵麦克风阵列上,对于其他麦克风阵列,对应再做几何关系的变换。
假设在由0、1、...M-1 阵元组成的均匀线阵中,参考阵元接收的声源信号为,那么第M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为/>,那么对某个频率(窄带)的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
其中N对应每一个阵元,那么麦克风阵列此时接收到的信号便为:
那么我们便定义阵列流形为:那么每个阵元的权值即为该阵元相对参考阵元需要补偿的相位延迟,因此权值即为阵列流形的共轭转置。
通过多个阵元,可以确定接收时间、接收角度和被接收地震波的幅值(振幅)。
至于前文中提到的无法关联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回波的衰减情况难以确定。因为地震波中的纵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衰减,其衰减量除了与传播距离相关外,还与传播路径上的介质情况相关,当传播路径上的介质情况不明确时,也会出现无法确定衰减情况的问题。
在步骤S103中,会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如图3所示,此处的确定是一种范围确定的方式,也就是通过缺失部分的边界来将可能与这部分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全部找出,然后再进行关联分析。
在步骤S104中,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计算差值的目的是进行后续的关系匹配,此处以发射波和回波举例,发射波和回波在传播过程中均会出现衰减,衰减过程中传播路径的长度正相关。
在两相介质结合面,该衰减会尤为明显,也就是可以将衰减认为由传播路径衰减和两相介质结合面衰减两部分组成,两相介质结合面衰减可以参考一次建模过程中的临近点的相关参数。
然后执行步骤S105,该步骤中,会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此处需要明确,在发射波与回波的匹配过程中,发射波的数量一般会多于回波的数量,因为部分回波可能出现因衰减导致的无法被检测到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无法被检测到的情况。
这就导致发射波与回波的匹配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发射波与多个回波符合和多个发射波与一个回波匹配条件的情况。这会导致得到的补充边界点会明显对于实际的补充边界点。
对于这些补充边界点的处理,使用如下方式:
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远离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远离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这种处理方式能够使一次模型的面积尽可能的大,因为对于缺陷区域,其表示的是某个区域不符合要求,对于该区域,应当尽可能的将其边界描述出来,因为缺陷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或者可以将其描述为在缺陷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存在过渡区域,过渡区域是缺陷区域与正常区域的混合,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使一次模型的面积尽可能的大。
最后执行步骤S106,该步骤中,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补充边界点将缺失部分的边界补充后,再使用线段将这些补充边界点顺序连接起来,使一次模型封闭,封闭的一次模型称为二次模型。
在一些例子中,增加了如下步骤:
S201,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
S202,根据临时直线段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
S203,借助临时直线段绘制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以及
S204,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步骤S201至步骤S204中的内容给出了一种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的具体方式,首先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如图4所示,然后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也就是先将临时直线段视为缺失部分的边界,然后对发射波与回波进行匹配。
具体的匹配过程是:
使用临时直线段绘制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前文中提到的补充边界点暂时将其认为出现在临时直线段上。
临时直线段上具有多个补充边界点,基于这些补充边界点可疑得到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虽然此时这些传播轨迹不准确,但是可以借助其对发射波与回波进行匹配。
最后在步骤S204中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请参阅图5,具体的确定方式如下:
S301,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S302,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
S303,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S304,计算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在步骤S301中,会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然后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也就是步骤S302中的内容,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的过程是多个覆盖域在边界上存在重合区域,将这些存在重合区域的覆盖域融合在一起。
在步骤S303中,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此处需要说明具体的判断规则,例如:
按照落入规则,将完全落入到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按照长度规则,将落入长度符合要求的纵波(包括发射波与回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最后在步骤S304中计算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发射波与回波的匹配过程中,建立初步的匹配关系,然后在匹配关系中进行精确匹配,相比于直接匹配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匹配效率和匹配的准确程度。
在一些例子中,得到二次模型后,请参阅图6,增加了如下步骤:
S401,根据二次模型生成与补充边界点及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的衰减轨迹;
S402,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
S403,根据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在发出时的幅值与在被检测到时的幅值核算衰减量,并给出核算结果,核算结果包括准确与不准确;以及
S404,在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步骤S401至步骤S404中的内容是对二次模型进行校正,用以提高二次模型的精确程度。具体的方式是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然后对衰减量进行计算,并根据核算结果对该对应补充边界点进行处理,当核算结果为准确时保留该补充边界点,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应理解,在前文中提到,发射波与回波的匹配过程中,使用了模糊处理的方式,也就是使用范围匹配的方式来进行发射波与回波的匹配,这就导致部分发射波与回波在存在匹配误差。这些匹配误差会导致二次模型的精确程度降低。因此在本申请中使用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的方式来对补充边界点的准确与否进行再次确认。
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此时需要重复前述过程,对射波与回波进行再次匹配,得到额外的补充边界点并对这些重新得到的补充边界点进行核算;或者,在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时,将一些被舍弃的补充边界点找回并进行核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如图7和图8所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
当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时,保留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的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关联的补充边界点。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
填补单元,用于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临时直线段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借助临时直线段绘制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以及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使用传播轨迹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进一步地,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远离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远离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二次模型生成与补充边界点及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的衰减轨迹;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
核算单元,用于根据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在发出时的幅值与在被检测到时的幅值核算衰减量,并给出核算结果,核算结果包括准确与不准确;以及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在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当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时,保留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的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关联的补充边界点。
进一步地,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时间窗和第二时间窗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时间窗。而不应该对时间窗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隧道质量检测***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隧道质量检测***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所述***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内容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以支持该芯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可选地,该存储器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器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临时直线段填补缺失部分的边界;
根据临时直线段初步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纵波在临时直线段处发生反射;
借助临时直线段绘制与初步确定的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传播轨迹;以及
使用传播轨迹最终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传播轨迹生成覆盖域,覆盖域的起始点为初步确定的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在临时直线段上的反射点,覆盖域的起始角度为以反射点为起点的一个确定角度;
使用多个覆盖域生成选择域;
将选择域内的纵波认为是最终确定的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计算最终确定的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的反射点,记为补充边界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靠近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靠近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远离接收点的方向上,使用临时直线段上远离接收点侧的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二次模型后,还包括:
根据二次模型生成与补充边界点及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的衰减轨迹;
根据衰减轨迹计算衰减量;
根据在该补充边界点处发生反射的纵波在发出时的幅值与在被检测到时的幅值核算衰减量,并给出核算结果,核算结果包括准确与不准确;以及
在核算结果为不准确时舍弃该补充边界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
当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的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时,保留聚集度小于等于要求聚集度的多个核算结果为不准确的纵波关联的补充边界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衰减轨迹包括传播距离与传播轨迹上两相介质结合面的数量。
8.一种隧道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建模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一次回波数据,使用一次回波数据进行基础建模,得到一次模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一次模型的缺失部分及缺失部分的边界;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缺失部分的边界关联的纵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收到纵波的幅值与发出纵波的幅值的差值;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根据差值确定缺失部分的边界处是否存在两相介质结合面,得到补充边界点;以及
第二建模单元,用于使用补充边界点修补一次模型,得到二次模型。
9.一种隧道质量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311036272.2A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74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6272.2A CN116774291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6272.2A CN116774291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291A CN116774291A (zh) 2023-09-19
CN116774291B true CN116774291B (zh) 2024-03-19

Family

ID=8801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6272.2A Active CN116774291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742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8201A (en) * 1987-04-24 1989-08-15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hear wave reflection data from acquired compressional wave reflection data
CN112649871A (zh) * 2020-12-18 2021-04-1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纵波反射系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0669A (zh) * 2021-11-29 2022-04-05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折射波周期振幅衰减的薄煤带探测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5139A1 (en) * 2005-10-27 2007-05-03 Fujimitsu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8201A (en) * 1987-04-24 1989-08-15 Mobil Oi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hear wave reflection data from acquired compressional wave reflection data
CN112649871A (zh) * 2020-12-18 2021-04-1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纵波反射系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0669A (zh) * 2021-11-29 2022-04-05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折射波周期振幅衰减的薄煤带探测方法及***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隧道空间全波场二维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刘江平;程飞;范承余;曹进;;岩土工程学报;20120915(第09期);全文 *
隧道反射地震超前预报波场分离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曾胜强;刘争平;奉建军;肖薄;黄云;李京京;;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1102(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291A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1559B (zh) 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的实时变形监测方法及***
US10480982B2 (en) Acoustic calibration array for tanks and vessels
US8583407B2 (en) Ultrasonic surface monitoring
Egerton et al. Ultrasonic attenuation and phase velocity of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ipe material
JPH08194058A (ja) 検出方法及び検出装置
EP315103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annular material using beamforming from acoustic arrays
CN114397636B (zh) 一种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均一性评估方法、***及设备
US20190034568A1 (en) Advanced downhole waveform interpretation
CN115992691A (zh) 基于超声兰姆波的固井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0485414C (zh) 方位井间地震勘探方法
US8639488B2 (en) Ultrasonic modelling
CN115047464A (zh) 双探头多波束测深方法和装置
CN116774291B (zh) 一种隧道质量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5144906B (zh) 超声波测井的幅度偏心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5877328A (zh) 一种阵列雷达的信号收发方法及阵列雷达
CN112255679B (zh) 地震资料绕射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04348A (zh) 一种三维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5785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ltrasound inspection with time reversal
US20160299226A1 (en)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 surface of a piece
KR101229122B1 (ko) 3차원 광선 추적법을 이용한 실험적 전파 모델의 보정 방법
KR102457480B1 (ko) 구조물의 회절 량 결정 방법 및 회절 량 결정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CN110454154B (zh) 一种校正井眼偏心对方位信号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Maack et al.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geometrical tendon positions in concrete with ultrasonic echo
CN116913045B (zh) 一种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CN110967751A (zh)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