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4435A -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4435A
CN116724435A CN202180090816.6A CN202180090816A CN116724435A CN 116724435 A CN116724435 A CN 116724435A CN 202180090816 A CN202180090816 A CN 202180090816A CN 116724435 A CN116724435 A CN 116724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0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晨
何平
刘道林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24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4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该电化学装置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1f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2f之间满足:30mg/1540.25mm2≤W2f-W1f≤100mg/1540.25mm2。通过将W2f-W1f的值调控在上述范围内,在满足快充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并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快充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快充技术的实现关键在于快充型电极组件的使用。然而,快充型电极组件的使用会带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损失,并且如果采用常规的提高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增加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等措施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则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并恶化锂离子电池在快充条件下的膨胀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并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包装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包装壳设置有容纳腔体,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体内;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之间满足:30mg/1540.25mm 2≤W 2f-W 1f≤100mg/1540.25mm 2
例如,W 2f-W 1f的值可以为30mg/1540.25mm 2、40mg/1540.25mm 2、50mg/1540.25mm 2、60mg/1540.25mm 2、70mg/1540.25mm 2、80mg/1540.25mm 2、90mg/1540.25mm 2、100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且W 2f-W 1f的值调控在上述范围内,使第一电极组件相比于第二电极组件而言,具有更优异的 快速充放电能力,能够满足游戏、视频等高功耗应用的需求,同时,其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膨胀的风险显著降低。并且,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较大,即其相对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在相同面积下具有更多的活性材料,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堆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孔隙,因此,第一电极组件在快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膨胀时,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缓冲空间,由此,减小了电化学装置整体体积增大的风险,从而改善了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此外,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且W 2f-W 1f的值调控在上述范围内,第一负极极片的内阻小于第二负极极片的内阻,使电化学装置中锂离子在第一负极极片上的传输动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包含第一负极极片的第一电极组件能够以高充电倍率快速实现满充。包含第二负极极片的第二电极组件能够以低充电倍率实现满充。这样,将电化学装置中的两个电极组件设置成一个相对高充电倍率快充型的第一电极组件搭配一个相对低充电倍率能量型的第二电极组件,在保证电化学装置的快充性能的同时,由于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具有相对较大的涂布重量,能够提供更大的容量,由此,使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得以提升。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为50mg/1540.25mm 2至140mg/1540.25mm 2;优选为90mg/1540.25mm 2至140mg/1540.25mm 2。例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为50mg/1540.25mm 2、60mg/1540.25mm 2、80mg/1540.25mm 2、100mg/1540.25mm 2、120mg/1540.25mm 2、140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调控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第一电极组件兼具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f为1.5g/cm 3至1.8g/cm 3。例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f为1.55g/cm 3、1.65g/cm 3、1.78g/cm 3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f调控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提高第一电极组件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具有合适的孔隙,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为130mg/1540.25mm 2至170mg/1540.25mm 2。例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为130mg/1540.25mm 2、140mg/1540.25mm 2、150mg/1540.25mm 2、170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调控在上述范 围内,能够使第二电极组件具有较高的容量,同时,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能够为第一电极组件在快速充放电时的体积膨胀提供充分的缓冲空间,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f为1.5g/cm 3至1.8g/cm 3。例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f为1.74g/cm 3、1.75g/cm 3、1.78g/cm 3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f调控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提高第二电极组件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其有充足的孔隙,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a)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为1.6m 2/g至2.0m 2/g;(b)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为0.6m 2/g至1.1m 2/g;(c)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d)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W Si为0.1%至10%。
例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为1.6m 2/g、1.7m 2/g、1.8m 2/g、1.9m 2/g、2.0m 2/g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调控在上述范围内,更利于锂离子在第一负极极片上的传输动力学性能的提高,从而更利于降低第一电极组件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锂离子脱嵌不及时引发的副反应导致第二电极组件发生膨胀的风险。
例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为0.6m 2/g、0.7m 2/g、0.8m 2/g、0.9m 2/g、1.0m 2/g、1.1m 2/g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通过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调控在上述范围内,更利于第二负极极片容量的提高,从而更利于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其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选用上述材料用作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使第一负极极片的内阻减小,锂离子在第一负极极片上的传输动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包含第一负极极片的第一电极组件能够以高充电倍率快速实现满充。
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至10%。例如,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1%、2%、3%、4%、5%、6%、7%、8%、9%、10%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选用上述 材料用作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使第二负极极片具有良好的容量,更利于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1为5μm至15μm;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2为16μm至25μm。例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Dv50 -1为5μm、7μm、9μm、11μm、13μm、15μm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2为16μm、18μm、20μm、22μm、23μm、25μm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本申请中Dv50 -1和Dv50 -2表示在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从小粒径侧起、达到体积累积50%的粒径。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之间满足:50mg/1540.25mm 2≤W 2z-W 1z≤190mg/1540.25mm 2,优选地,50mg/1540.25mm 2≤W 2z-W 1z≤150mg/1540.25mm 2。例如,W 2z-W 1z的值可以为50mg/1540.25mm 2、60mg/1540.25mm 2、90mg/1540.25mm 2、110mg/1540.25mm 2、130mg/1540.25mm 2、150mg/1540.25mm 2、190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为90mg/1540.25mm 2至250mg/1540.25mm 2;优选为150mg/1540.25mm 2至250mg/1540.25mm 2;更优选为170mg/1540.25mm 2至250mg/1540.25mm 2。例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为150mg/1540.25mm 2、170mg/1540.25mm 2、180mg/1540.25mm 2、190mg/1540.25mm 2、220mg/1540.25mm 2、250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z为3.5g/cm 3至4.5g/cm 3。例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z为4.05g/cm 3、4.15g/cm 3、4.23g/cm 3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为250mg/1540.25mm 2至315mg/1540.25mm 2。例如,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为250mg/1540.25mm 2、280mg/1540.25mm 2、310mg/1540.25mm 2、315mg/1540.25mm 2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z为3.5g/cm 3至4.5g/cm 3。例如,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z为4.15g/cm 3、4.18g/cm 3、4.23g/cm 3 或上述任两个数值范围间的任一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极片选自多极耳结构或极耳中置结构中的任一种。
其中,上述多极耳结构是指,第一负极集流体上连接多个负极极耳。上述“多极耳”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极耳。上述极耳中置结构是指,将负极极耳设置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多极耳结构或极耳中置结构的设置更有利于电荷在第一负极极片上的传导路径成倍缩短,从而使第一电极组件的内阻有效降低,使第一电极组件的倍率性能提高,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
在本申请中,上述的“极耳”通常是指,从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上引出来的金属导体,用于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电化学装置的其它部分。正极极耳从正极极片上引出,负极极耳从负极极片上引出。在本申请中,对极耳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正极极耳材料包括铝(Al)或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极耳材料包括镍(Ni)、铜(Cu)或铜镀镍(Ni-Cu)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对极耳与集流体的连接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激光焊、超声焊、电阻焊或一体成型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所述极耳引出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极耳引出的方向可以为同向或异向。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容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具有隔板,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一腔体,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二腔体。这样,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为相互隔开的腔体,其中,第一腔体包含第一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第二腔体包含第二电极组件和电解液,能够降低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充放电的稳定性。同时,隔板使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相互隔绝,降低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在跌落等外部冲击过程中正负极接触引发电化学装置内部短路的风险。
本申请对隔板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隔板包括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 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或上述物质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金属材料包括Al、Ni、Ti、Ag、Au、Pt、Fe、Co、Cr、W、Mo、Pb、In、Zn或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隔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隔板的厚度为2μm至100μm,优选为5μm至50μm,更优选为5μm至20μm。
本申请的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本申请对第一正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本申请的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本申请对第二正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可以包含铝箔、铝合金箔或复合集流体等。本申请对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811、622、523、111)、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或磷酸锰铁锂中的至少一种。在本申请中,对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和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的厚度为5μm至20μm,优选为6μm至18μm。单面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单面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30μm至120μm。在本申请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可以设置于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上。需要说明,这里的“表面”可以是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第一正极集流体/第二正极集流体的部分区域,本申请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任选地,第一正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还可以包含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第一正极集流体和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第二正极集流体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导电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导电层。导电层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
本申请的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本申请对第一负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本申请的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本申请对第二负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可以包含铜箔、铜合金箔、镍箔、 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或复合集流体等。在本申请中,对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为6μm至10μm,单面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单面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30μm至130μm。在本申请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可以设置于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上。需要说明,这里的“表面”可以是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第一负极集流体/第二负极集流体的部分区域,本申请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任选地,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还可以包含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第一负极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第二负极集流体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导电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导电层。导电层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
上述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导电剂可以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乙炔黑、科琴黑、碳点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粘结剂可以包括聚丙烯醇、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锂、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丁苯橡胶(SBR)、聚乙烯醇(PVA)、聚偏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水性丙烯酸树脂、羧甲基纤维素(CMC)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隔膜,隔膜位于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之间。本申请的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隔膜,隔膜位于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之间。隔膜用以分隔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以及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从而防止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允许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完成电化学充放电过程的作用。
本申请对隔膜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主的聚烯烃(PO)类隔膜、聚酯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膜)、纤维素膜、聚酰亚胺膜(PI)、聚酰胺膜(PA)、氨纶、芳纶膜、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或纺丝膜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隔膜可以包括基材层和表面处理层。基材层可以为具有多孔结构的无纺布、膜或复合膜,基材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等中的至少一种。任选地,可以使用聚丙烯多孔膜、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无纺布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孔复合膜等中的至少一种。任选地,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表面处理层, 表面处理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例如,无机物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所述无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锡、二氧化铈、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钇、碳化硅、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或硫酸钡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选自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和聚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层中包含聚合物,聚合物的材料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腈、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偏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锂盐和非水溶剂。在本申请对锂盐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锂盐可以包括LiPF 6、LiBF 4、LiAsF 6、LiClO 4、LiB(C 6H 5) 4、LiCH 3SO 3、LiCF 3SO 3、LiN(SO 2CF 3) 2、LiC(SO 2CF 3) 3、LiSiF 6、LiBOB或二氟硼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非水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的即可。例如,非水溶剂可为碳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醚化合物或其它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碳酸酯化合物可为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或氟代碳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或碳酸甲乙酯(MEC)中的至少一种。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或碳酸乙烯基亚乙酯(VEC)中的至少一种。氟代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氟代亚乙酯(FEC)、碳酸1,2-二氟亚乙酯、碳酸1,1-二氟亚乙酯、碳酸1,1,2-三氟亚乙酯、碳酸1,1,2,2-四氟亚乙酯、碳酸1-氟-2-甲基亚乙酯、碳酸1-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2-二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1,2-三氟-2-甲基亚乙酯或碳酸三氟甲基亚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羧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γ-丁内酯、癸内酯、戊内酯、甲瓦龙酸内酯或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醚化合物的实例为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乙氧基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或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其它有机溶剂的实例为二甲亚砜、1,2-二氧戊环、环丁砜、甲基环丁砜、1,3-二甲基-2-咪唑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辛酯或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对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目 的即可。例如,第一电极组件的结构可以包括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第二电极组件的结构可以为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第二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为叠片结构,第二电极组件为叠片结构。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为叠片结构,第二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第二电极组件为叠片结构。
在本申请中,对包装壳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所述包装壳可以包括铝塑膜、铝壳、钢壳或塑料壳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中,对包装壳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例如,包装壳的厚度可以为60μm至500μm,优选为60μm至300μm,更优选为60μm至200μm。上述厚度的包装壳可以有效保护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结构。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包括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任何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锂金属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等。电化学装置的制备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将第一正极极片、隔膜和第一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并根据需要将其卷绕、折叠等操作得到卷绕结构的第一电极组件,将第一电极组件放入包装壳内;将第二正极极片、隔膜和第二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并根据需要将其卷绕、折叠等操作得到卷绕结构的第二电极组件,将第二电极组件放入包装壳内;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用隔板分隔;将电解液注入包装壳并封口,得到电化学装置;或者,将第一正极极片、隔膜和第一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然后用胶带将整个叠片结构的四个角固定好得到叠片结构的第一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入包装壳内;将第二正极极片、隔膜和第二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然后用胶带将整个叠片结构的四个角固定好得到叠片结构的第二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入包装壳内;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用隔板分隔;将电解液注入包装壳并封口,得到电化学装置。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防过电流元件、导板等置于包装壳中,从而防止电化学装置内部的压力上升、过充放电。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因此,该电子装置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膨胀性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包装壳设置有容纳腔体,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体内;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二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之间满足:30mg/1540.25mm 2≤W 2f-W 1f≤100mg/1540.25mm 2。该电化学装置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膨胀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案的的电化学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正极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方案中的第一负极极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包装壳,21-第一电极组件,211-第一正极极片,212-第一负极极片,22-第二电极组件,230-隔膜,31-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40-隔板,51-第一正极极耳,52-第一负极极耳,100-电化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技术方案,都属 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案的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包装壳10、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包装壳10设置有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之间具有隔板40,第一电极组件21设置于第一腔体31,第二电极组件22设置于第二腔体32。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组件21的结构为多极耳结构,具体地,经第一正极极片211、隔膜230、第一负极极片212和隔膜230卷绕而成的多极耳结构卷芯中,第一正极极片211含有多个正极极耳(未图示),第一负极极片212含有多个负极极耳52。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正极极耳51设置于第一正极极片211中正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负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负极极耳52设置于第一负极极片212中负极活性材料层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
如图3所示的第一正极极片211和如图4所示的第一负极极片212的结构为极耳中置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化学装置的例子来解释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并不仅限于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及对比例来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各种的试验及评价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
测试方法和设备
涂布重量的测试:
(1)用标准工具(面积1540.25mm 2)裁取极片样品,置于天平上称量重量,记为m1,然后将极片上的活性材料层洗净,将集流体置于天平上称量重量,记为m2;
(2)涂布重量计算:
若为单面涂布活性材料层的极片,涂布重量=m1-m2。
若为双面涂布活性材料层的极片,涂布重量=(m1-m2)/2。
压实密度的测试:
(1)截取一块规则极片,记录面积S1(cm 2),同时记录极片厚度H1(μm);
(2)对极片称重记录重量M1(mg);
(3)将极片上活性材料层洗净,只剩集流体,对集流体进行称重,记录重量M2(mg);同时测试集流体厚度H2(μm);
(4)计算极片压密:压实密度(g/cm 3)=10×(M1-M2)/(S1×(H2-H1))。
平均粒径的测试:
使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1、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2
第一电极组件的容量占比和能量密度测试:
首先对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分别按照下述操作流程充电,再进行放电,得出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放电容量。
(1)第一电极组件充电:以6C充电至4.2V,再以4C充电至4.43V,再以3C充电至4.48V,恒压充电至1C;
(2)第二电极组件充电:以2C充电至4.2V,再以1.3C充电至4.45V,恒压充电至0.05C;
(3)第一电极组件放电:以1C恒流放电至3.0V,得出放电容量C1;
(4)第二电极组件放电:以0.5C恒流放电至3.0V,得出放电容量C2;
第一电极组件的容量占比:C1/(C1+C2)×100%。
锂离子电池在第二电极组件充电步骤完成后,用激光测厚仪测试锂离子电池的长L、宽W、高H,得到锂离子电池的体积V=L×W×H。其体积能量密度(ED)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ED(Wh/L)=(C1+C2)/V。
厚度膨胀率的测试:
将荷电状态(SOC)=0%的锂离子电池在激光测厚仪下测量厚度,记为T1;然后,将 锂离子电池中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分别按<第一电极组件的容量占比和能量密度测试>中的方式进行充放电循环500圈,利用激光测厚仪测量最终的电池厚度为T500。厚度膨胀率(%)=(T500-T1)/T1×100%。
实施例1-1
<第一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石墨、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97:2:1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调配成固含量为70%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第一负极集流体铜箔的一个表面上,110℃条件下烘干,之后,在该第一负极集流体铜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得到双面涂布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一负极极片。涂布完成后,将第一负极极片经冷压、裁切成规格为76mm×851mm的规格并焊接极耳后待用。其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为120mg/1540.25mm 2,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f为1.55g/cm 3,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为1.9m 2/g,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1为10μm。
<第一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第一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导电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调配成固含量为75%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第一正极集流体铝箔的一个表面上,130℃条件下烘干,之后,在该第一正极集流体铝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得到双面涂布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极片。涂布完成后,将第一正极极片经冷压、裁切成74mm×867mm的规格并焊接极耳后待用。其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为220mg/1540.25mm 2,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z为4.05g/cm 3
<第二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石墨、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质量比97:2:1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调配成固含量为70%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第二负极集流体铜箔的一个表面上,110℃条件下烘干,之后,在该第二负极集流体铜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得到双面涂布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第二负极极片。涂布完成后,将第二负极极片经冷压、裁切成规格为76mm×851mm并焊接极耳后待用。其中,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为150mg/1540.25mm 2,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f为 1.75g/cm 3,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为0.9m 2/g,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2为20μm。
<第二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导电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调配成固含量为75%的浆料,并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第二正极集流体铝箔的一个表面上,130℃条件下烘干,之后,在该第二正极集流体铝箔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得到双面涂布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极片。涂布完成后,将第二正极极片经冷压、裁切成74mm×867mm的规格并焊接极耳后待用。其中,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为280mg/1540.25mm 2,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z为4.18g/cm 3
<电解液的制备>
在干燥氩气气氛中,将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以质量比EC︰EMC︰DEC=30︰50︰20混合得到有机溶液,然后向有机溶剂中加入六氟磷酸锂溶解并混合均匀,得到六氟磷酸锂质量浓度为12.5%的电解液。
<隔膜的制备>
采用厚度为14μm的聚丙烯(PP)薄膜。
<第一电极组件的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第一正极极片、隔膜、第一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膜处于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中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并卷绕得到第一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组件的结构为极耳中置结构。
<第二电极组件的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第二正极极片、隔膜、第二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膜处于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中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并卷绕得到第二电极组件。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将冲坑成型的一片外包装(厚度为150μm的铝塑膜)置于组装夹具内,坑面朝上,将 第一电极组件置于坑内。然后将第二电极组件放置于第一电极组件上。然后,将另一片外包装(厚度为150μm的铝塑膜)坑面朝下覆盖于第二电极组件之上,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正负极极耳均引出,留出注液口侧后热封外包装的其他位置,其中,热封温度为180℃,热封压力为0.5MPa。通过注液口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脱气、切边等工序得到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1-2至实施例1-7、对比例1至对比例2
除了根据表1调整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2-1至实施例2-6
除了根据表2调整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平均粒径Dv50 -1、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平均粒径Dv50 -2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
除了根据表3调整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种类、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1-1至实施例1-7、对比例1至对比例2的相关制备参数和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实施例2-1至实施例2-6的相关制备参数和性能参数如表2所示,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的相关制备参数和性能参数如表3所示:
从实施例1-1至实施例1-7、对比例1至对比例2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的膨胀性能和能量密度随着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的差值W 2f-W 1f的变化而变化。W 2f-W 1f在本申请范围内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W 2f-W 1f<30的对比例1,具有更好的膨胀性能和能量密度,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较大,即其相对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在相同面积下具有更多的活性材料,活性材料颗粒的堆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孔隙,因此,第一电极组件在高倍率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膨胀时,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缓冲空间,由此,降低了电化学装置整体的体积增长率,从而改善了电化学装置的膨胀性能。而W 2f-W 1f>100的对比例2,一方面具有较低的快充容量,无法满足高功耗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相对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过小,大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且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50mg/1540.25mm 2时,其表面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的程度增大,从而同样导致膨胀性能降低。
从实施例1-3、实施例2-1至实施例2-6可以看出,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在1.6m 2/g至2.0m 2/g的实施例1-3、实施例2-1至实施例2-2相比于实施例2-3,具有更加优异的膨胀性能,这是由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能够满足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锂离子脱嵌速率的需要,从而降低析锂等副反应;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由于比表面过大带来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活性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副反应的增加,从而改善膨胀性能。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在0.6m 2/g至1.1m 2/g的实施例1-3、实施例2-4至实施例2-5相比于实施例2-6,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并且,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较小,发生的副反应较少,因而能够具有较优的膨胀性能。
从实施例1-3、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可以看出,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种类为硅碳复合材料的实施例3-1至实施例3-3,在W 2f-W 1f在本申请范围内时,同样具有较优的膨胀性能,同时,能量密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
    包装壳,所述包装壳设置有容纳腔体;
    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极片和第一负极极片,所述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所述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之间满足:30mg/1540.25mm 2≤W 2f-W 1f≤100mg/1540.25mm 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1)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f为50mg/1540.25mm 2至140mg/1540.25mm 2
    (2)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f为1.5g/cm 3至1.8g/cm 3
    (3)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f为130mg/1540.25mm 2至170mg/1540.25mm 2
    (4)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f为1.5g/cm 3至1.8g/cm 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1为1.6m 2/g至2.0m 2/g;
    (b)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ET 2为0.6m 2/g至1.1m 2/g;
    (c)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d)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或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W Si为0.1%至1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1为5μm至15μm;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v50 -2为16μm至25μ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与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之间满足:50mg/1540.25mm 2≤W 2z-W 1z≤150mg/1540.25mm 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e)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1z为150mg/1540.25mm 2至250mg/1540.25mm 2
    (f)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1z为3.5g/cm 3至4.5g/cm 3
    (g)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W 2z为250mg/1540.25mm 2至315mg/1540.25mm 2
    (h)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D 2z为3.5g/cm 3至4.5g/cm 3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极片选自多极耳结构、极耳中置结构中的任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容纳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具有隔板,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隔板包括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0.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180090816.6A 2021-11-23 2021-11-23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67244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2408 WO2023092274A1 (zh) 2021-11-23 2021-11-23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4435A true CN116724435A (zh) 2023-09-08

Family

ID=8653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0816.6A Pending CN116724435A (zh) 2021-11-23 2021-11-23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4435A (zh)
WO (1) WO20230922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2703A (ja) * 2004-06-29 2006-01-12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二次電池
JP2011082099A (ja) * 2009-10-09 2011-04-21 Toshiba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677671B2 (ja) * 2017-03-21 2020-04-08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CN108110221A (zh) * 2017-11-14 2018-06-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2234247A (zh) * 2020-11-18 2021-01-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2274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6298B (zh) 负极极片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装置
US7682746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JP527901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096833B2 (en) Electrod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US20110206962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293875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13066961B (zh)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170092942A1 (en)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active material
CN215070049U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170110730A1 (en) Graphite-based active material, nega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9722239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JP2004134207A (ja) 正極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7321932B2 (ja) 電力機器を始動するための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EP2333881B1 (e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y and lithium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5207282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144919A (zh) 一种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3358652B1 (en)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cell,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cell
JP2000357517A (ja) 電極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7148198B2 (ja) 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CN116097472A (zh) 电化学装置、电子装置和制备负极极片的方法
CN11103382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3363417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175303A (zh) 一种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WO2023092274A1 (zh)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KR20200116869A (ko)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