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0535A -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0535A
CN116700535A CN202211502242.1A CN202211502242A CN116700535A CN 116700535 A CN116700535 A CN 116700535A CN 202211502242 A CN202211502242 A CN 202211502242A CN 116700535 A CN116700535 A CN 116700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application
note application
note
h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2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瑞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22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0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0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0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时,响应于触发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显示笔记应用;在响应第一指令之前,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实现了全局的悬浮栏与局部的悬浮栏之间的切换交互。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基于控件实现悬浮栏的绘制和显示;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Description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终端设备中提供了笔记应用,基于笔记应用可以为记录其他应用的信息。例如,在运行视频应用的过程中,启动笔记应用;将视频应用中的部分视频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并且可以在笔记应用中加入其他记录信息。
需要为记录其他应用提供按键,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按键去将其他应用中的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
但是,终端设备在显示笔记应用和其他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多种显示方式。在不同的显示方式下,如何调整笔记应用的显示状态、如何调整上述按键的显示状态,以减少终端设备的计算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以实现笔记应用的显示状态的切换,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基于控件实现悬浮栏的绘制和显示;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时,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显示笔记应用;在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之前,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所述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所述按键用于触发所述笔记应用的功能;所述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这样,本申请中,在提供笔记应用时,在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悬浮栏是基于全局window控件所实现的悬浮栏;此时,悬浮栏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在切换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悬浮栏是基于popupWindow控件所实现的悬浮栏;此时,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实现了全局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与popup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之间的切换交互。上述过程,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基于控件实现悬浮栏的绘制和显示;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和计算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这样,可以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包括: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二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所述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一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这样,实现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悬浮球状态,切换到悬浮窗状态;创建popupWindow控件,删除全局window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包括:
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所述第一通知信息;
通过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向所述WMS服务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并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所述第一绘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所述第一控件的数据;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在所述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绘图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件的数据;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所述第一绘图指令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这样,通过底层交互,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以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屏模块部署于所述WMS服务中,或者,所述分屏模块与所述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
其中,分屏模块可以监听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窗口状态。分屏模块与WMS服务解耦合,从而保证两者不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一日志;其中,所述第一日志中记录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征在获取到所述第一状态时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并删除了所述第二控件。
这样,可以将控件的创建过程存储到日志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保持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的边缘位置和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所述第一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保持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的边缘位置和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所述第二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三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所述第二窗口上与所述第三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四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四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所述第二窗口上与所述第四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五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其中,所述第五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若所述第五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若所述第五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或者,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中心点位置不变。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六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其中,所述第六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若所述第六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若所述第六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或者,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中心点位置不变。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七操作,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和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七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在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视悬浮栏也随着移动。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指令,全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可以切换到笔记应用的全屏状态,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全屏窗口内部。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第三指令,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笔记应用与第一应用被分屏显示;其中,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全屏窗口内部。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一拖拽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一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或者,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二拖拽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笔记应用与第一应用被分屏显示;其中,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全屏窗口内部。笔记应用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大小不变,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者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三拖拽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三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或者,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四拖拽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四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这样,笔记应用与第一应用被分屏显示;其中,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全屏窗口内部。笔记应用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大小不变,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者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
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或者,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并且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或者,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这样,第一应用全屏显示,或者,第一应用与其他应用被分屏显示,或者,第一应用以悬浮窗被显示。同时,笔记应用是一个悬浮球。此时,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窗口外部。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不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改变而改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八操作,移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八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九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所述第九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十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所述第十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这样,第一应用全屏显示,或者,第一应用与其他应用被分屏显示,或者,第一应用以悬浮窗被显示。同时,笔记应用是一个悬浮球。此时,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窗口外部。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不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改变而改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二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二控件,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一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所述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二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二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二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这样,实现了从显示笔记应用,隐藏笔记应用的底层过程;创建全局window控件,删除popupWindow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包括:
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通过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向所述WMS服务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并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所述第二绘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二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所述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在所述第二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绘图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所述第二绘图指令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这样,实现了从显示笔记应用,隐藏笔记应用的底层过程;可以绘制第二控件,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日志;其中,所述第二日志中记录有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在获取到所述第二状态时创建了所述第二控件,并删除了所述第一控件。
这样,将控件的创建过程存储到日志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前,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将所述悬浮栏移动至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处;其中,所述触发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悬浮栏。
这样,在“笔记应用的最小化,显示为一个悬浮球”的情况下,悬浮栏可以被拖动;拖动悬浮栏之后,悬浮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时,响应于第四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其中,所述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
这样,可以启动笔记应用,并且,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三状态;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启动所述笔记应用、且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三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三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这样,实现了启动笔记应用的底层过程,可以创建popupWindow控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架构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架构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六;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七;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八;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九;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一;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二;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三;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三;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四;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五;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六;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七;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八;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九;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一;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二;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三;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四;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五;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六;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七;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八;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九;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一;
图4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二;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三;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四;
图4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五;
图4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六;
图4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七;
图4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时”,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的瞬时,也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界面仅作为示例,显示界面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内容。
目前,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终端设备中提供了笔记应用,基于笔记应用可以为记录其他应用的信息。例如,在运行视频应用的过程中,启动笔记应用;将视频应用中的部分视频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并且可以在笔记应用中加入其他记录信息。
需要为记录其他应用提供按键,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按键去将其他应用中的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
但是,终端设备在显示笔记应用和其他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多种显示方式。在不同的显示方式下,如何调整笔记应用的显示状态、如何调整上述按键的显示状态,以减少终端设备的计算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实现笔记应用的显示状态的切换,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基于控件实现悬浮栏的绘制和显示;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平板,或者,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手机。
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100的软件***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日历,电话,地图,电话,音乐,设置,邮箱,视频,社交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资源管理器,视图***,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触摸屏幕,拖拽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应用程序启动或应用程序中发生界面切换的场景,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传感器180K接收到触摸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触摸操作加工成原始输入事件(包括触摸坐标,触摸力度,触摸操作的时间戳等信息)。原始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从内核层获取原始输入事件,识别该输入事件所对应的控件。以该触摸操作是触摸单击操作,该单击操作所对应的控件为邮箱应用图标的控件为例,邮箱应用调用应用框架层的接口,启动邮箱应用,进而通过调用内核层启动显示驱动,显示邮箱应用的功能界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方法可以包括:
S301、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时,响应于第四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其中,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
一个示例中,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一个示例中,步骤S301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时,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S301的第一步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三状态;其中,第三状态表征启动笔记应用、且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步骤S301的第二步骤、根据第三状态,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步骤S301的第三步骤、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三通知信息;其中,第三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步骤S301的第四步骤、通过窗口管理服务(Window Manager Service,简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
步骤S301的第五步骤、生成第三日志;其中,第三日志中记录有第三信息,第三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三状态时创建了第一控件。
一个示例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
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S301的第四步骤,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通过WMS服务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三通知信息。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向WMS服务发送第三绘制命令,并通过WMS服务向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三绘制命令;其中,第三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三绘图指令;其中,第三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三绘图指令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中提供了笔记应用,基于笔记应用可以为记录其他应用的信息。举例来说,在运行视频应用的过程中,启动笔记应用;将视频应用中的部分视频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并且可以在笔记应用中加入其他记录信息。
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可知,第一窗口为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的窗口。第一应用,例如是视频应用、或者浏览器应用、等等。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去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四指令;可知,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举例来说,用户的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再举例来说,用户采用三根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缓慢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
终端设备基于第四指令,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可知,第二窗口为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窗口。其中,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可知,第二窗口是一个悬浮窗。
其中,笔记应用,提供了多种功能。笔记应用提供了截图功能、录制功能、标记功能、添加文字介绍的功能、等等。可以基于笔记应用,对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第一应用进行操作。可以基于笔记应用的截图功能,截图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基于笔记应用的录制功能,录制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基于笔记应用的标记功能,对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第一应用中的内容进行标记(即,涂鸦),然后将具有标记的第一应用的内容,存放于笔记应用中。可以基于添加文字介绍的功能,在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第一应用中的内容上,对应添加文字介绍;例如,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添加文字介绍的功能,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输入内容在视频应用的00:08秒处添加文字,终端设备将所添加的文字记录到笔记应用中,进而若用户点击视频应用的00:08秒处,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应用中直接跳转到00:08秒处。
并且,基于笔记应用,只获取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所显示的内容。
并且,预先设置有一个白名单,白名单中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为允许笔记应用获取内容的应用。该白名单,为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设置操作所生成的;或者,该白名单,为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历史信息所自动生成的。
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同时,终端设备提供一个悬浮栏,该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
举例来说,悬浮栏中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第一按键用于录制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并将所录制的内容存放于笔记应用中。第二按键用于截屏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并将所截屏的内容存放于笔记应用中。第三按键用于退出笔记应用的功能,但是笔记应用在后台运行。
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此时,悬浮栏做为了笔记应用的一个功能,并且,此时的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中的一部分。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一,如图4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此时,终端设备并没有启动笔记应用。终端设备被触发启动笔记应用,如图4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且,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若在图4中的图(a)中,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则在图4中的图(b)中,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若在图4中的图(a)中,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则在图4中的图(b)中,终端设备依然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
在本步骤中,终端设备在启动笔记应用的时候,基于以下过程实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一,图5所示,提供了WMS服务、分屏模块、surfaceflinger进程、笔记应用。其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从而,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解耦合的关系。
分屏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窗口状态。窗口状态,例如是:悬浮窗状态、分屏状态、全屏状态。悬浮窗状态,例如是,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的方式显示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分屏状态,例如是,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被分屏显示。全屏状态,例如是,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终端设备在启动笔记应用,去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的时候,可以基于图5提供的过程实现。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501、在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进行窗口的处理,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获取到终端设备的窗口状态变化,进而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生成第三状态,第三状态表征启动笔记应用、且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然后,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将第三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
S502、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进而基于第一创建函数创建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S503、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三通知信息;其中,第三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进而,通知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创建了一个popupWindow控件。
进而终端设备的WMS服务,触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从而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
S504、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三通知信息。其中,第三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S505、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需要回调popupWindow控件的数据。从而,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三绘制命令。其中,第三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
S506、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三绘制命令。其中,第三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
S507、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进而绘制popupWindow控件。
S508、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三绘图指令;其中,第三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
S509、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三绘图指令;其中,第三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
S510、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三绘图指令中的数据,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进而生成一个局部的悬浮栏,从而,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
在图5所示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生成第三信息,第三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三状态时创建了第一控件;终端设备将第三信息记录到第三日志中,即,生成记录有控件的创建过程的日志。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架构图一。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具有内核层(Kenrel)、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运行库层(native)、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以及应用层。其中,硬件抽象层在图6中未示出。应用层与云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应用层中包括多个应用(APP)。应用层,用于运行第一应用和笔记应用。
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包括***的应用程序框架,例如,本方案应用到安卓***中,***的应用程序框架为Android Framework。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包括WMS服务。WMS服务中包括分屏模块。
***运行库层中包括surfaceflinger进程。
内核层中包括Linux内核(Linux Kernel)和内核拓展子***。
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5所示的过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架构图二。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具有内核层(Kenrel)、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运行库层(native)、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以及应用层。其中,硬件抽象层在图7中未示出。应用层与云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应用层中包括多个应用(APP)。应用层,用于运行第一应用和笔记应用。
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包括***的应用程序框架,例如,本方案应用到安卓***中,***的应用程序框架为Android Framework。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包括WMS服务和分屏模块。WMS服务与分屏模块是相互独立的,即,WMS服务与分屏模块之间是解耦合的。
***运行库层中包括surfaceflinger进程。
内核层中包括Linux内核(Linux Kernel)和内核拓展子***。
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5所示的过程。
S302、响应于第五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其中,第五指令用于指示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一个示例中,步骤S302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步骤S302的第一种情况: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其中,悬浮栏位于第二窗口的外部。
步骤S302的第二种情况:在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并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其中,悬浮栏位于第二窗口的外部。
步骤S302的第三种情况: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其中,悬浮栏位于第二窗口的外部。
一个示例中,步骤S302中的“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的第一步骤、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二状态;其中,第二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步骤S302的第二步骤、根据第二状态,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二控件,并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步骤S302的第三步骤、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二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二通知信息;其中,第二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二控件。
步骤S302的第四步骤、通过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
步骤S302的第五步骤、生成第二日志;其中,第二日志中记录有第二信息,第二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二状态时创建了第二控件,并删除了第一控件。
一个示例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
一个示例中,上述步骤S302的第四步骤,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通过WMS服务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通知信息。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向WMS服务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并通过WMS服务向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其中,第二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二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绘图指令;其中,第二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二绘图指令对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
然后,用户在需要触发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用户向终端设备中输入第五指令。其中,第五指令用于指示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举例来说,用户滑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五指令;或者,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中的隐藏按键,该隐藏按键表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五指令。
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终端设备隐藏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但是,终端设备显示一个悬浮球;该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并且,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其中,该悬浮栏的功能与步骤S301中的悬浮栏的功能相同。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
举例来说,悬浮栏中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第一按键用于录制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并将所录制的内容存放于笔记应用中。第二按键用于截屏第一应用中的内容,并将所截屏的内容存放于笔记应用中。第三按键用于退出笔记应用的功能,但是笔记应用在后台运行。
此时,终端设备隐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但是并没有退出笔记应用的功能,更没有关闭笔记应用;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此时的悬浮栏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中的一部分。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触发,去移动悬浮球;在移动悬浮球的过程中,全局的悬浮栏不移动。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然后,用户在需要触发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用户向终端设备中输入第五指令;其中,第五指令用于指示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根据第五指令,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且显示悬浮球;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悬浮栏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该悬浮栏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如图8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然后,终端设备需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8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该悬浮栏403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若在图8中的图(a)中,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则在图8中的图(b)中,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若在图8中的图(a)中,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则在图8中的图(b)中,终端设备依然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然后,用户在需要触发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用户向终端设备中输入第五指令;其中,第五指令用于指示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已经开启了第二应用,或者终端设备基于其他指令需要开启第二应用;例如,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第二应用为浏览器应用。从而,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并且显示悬浮球;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悬浮栏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悬浮栏也不归属于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该悬浮栏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
其中,本申请中,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上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上侧。对此不做限制。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如图9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然后,终端设备需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已经开启了第二应用,或者终端设备基于其他指令需要开启第二应用。如图9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该悬浮栏403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然后,用户在需要触发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用户向终端设备中输入第五指令;其中,第五指令用于指示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已经开启了第二应用,或者终端设备基于其他指令需要开启第二应用;例如,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第二应用为浏览器应用。从而,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显示悬浮球;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悬浮栏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该悬浮栏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四,如图10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然后,终端设备需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基于其他指令或者其他需求,确定需要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0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终端设备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该悬浮栏403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五,如图11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然后,终端设备需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已经开启了第二应用,或者终端设备基于其他指令需要开启第二应用。如图11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上;并且,终端设备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该悬浮栏403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用于显示第二应用的内容。
在本步骤中,终端设备在实现“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的时候,基于以下过程实现。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二,图12所示,提供了WMS服务、分屏模块、surfaceflinger进程、笔记应用。其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从而,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解耦合的关系。
分屏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窗口状态。窗口状态,例如是:悬浮窗状态、分屏状态、全屏状态。悬浮窗状态,例如是,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的方式显示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分屏状态,例如是,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被分屏显示。全屏状态,例如是,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201、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获取到终端设备的窗口状态变化,进而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生成第二状态,第二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然后,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将第二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
S1202、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进而基于第二创建函数创建第二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删除函数删除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S1203、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二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二通知信息;其中,第二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二控件。
进而,通知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创建了一个全局window控件,并且删除了一个popupWindow控件。
进而终端设备的WMS服务,触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从而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
S1204、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通知信息。其中,第二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二控件。
S1205、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需要回调全局window控件的数据。从而,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其中,第二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二控件的数据。
S1206、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其中,第二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二控件的数据。
S1207、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二控件上进行处理,进而绘制全局window控件。
S1208、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二绘图指令;其中,第二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二控件的数据。
S1209、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绘图指令;其中,第二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二控件的数据。
S1210、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二绘图指令中的数据,对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进而生成一个全局的悬浮栏,从而,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
其中,步骤S1202可以用以下过程实现: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进而基于第二创建函数创建第二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隐藏函数以隐藏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在图12所示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生成第二信息,第二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二状态时创建了第二控件,并删除了第一控件。终端设备将第二信息记录到第二日志中,即,生成记录有控件的创建过程的日志。其中,第二日志与第三日志,为同一日志文件;或者,第二日志与第三日志,为不同的日志文件。
图6中的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12所示的过程。或者,图7中的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12所示的过程。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但是悬浮栏不是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一部分,从而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不会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悬浮栏不会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过程:
响应于用户的第八操作,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第八操作用于指示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九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第九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十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第十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户的第八操作,其中,第八操作用于指示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终端设备基于第八操作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但是,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被隐藏的,只显示悬浮球;悬浮栏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
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户的第九操作,其中,第九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终端设备基于第九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但是,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被隐藏的,只显示悬浮球;悬浮栏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
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户的第十操作,其中,第十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终端设备基于第十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但是,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在这个过程中,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被隐藏的,只显示悬浮球;悬浮栏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
可知,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被隐藏的时候,全局的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悬浮栏不会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悬浮栏不会随着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六,如图13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若需要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如图13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需要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如图13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上;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然后,终端设备再次基于用户的触发,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和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如图13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七,如图14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需要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4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放大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需要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4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缩小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405,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八,如图15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二窗口405,并且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二应用的第二窗口405上,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终端设备基于用户操作,需要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5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位置,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用户操作,需要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5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大小,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九,如图16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此时,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桌面上,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终端设备基于用户操作,需要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移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位置,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或者,终端设备基于用户操作,需要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如图1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大小,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不会改变悬浮栏403的位置和大小,悬浮栏403依然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可以移动悬浮栏的位置。从而,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过程: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将悬浮栏移动至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处;其中,触发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悬浮栏。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其中,触发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悬浮栏。从而,终端设备若确定触发操作指示将悬浮栏靠近显示屏的边缘,则终端设备将悬浮栏移动至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处。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如图17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此时的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中间部位。终端设备检测到指示移动悬浮栏的操作,如图17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移动至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处;终端设备不改变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位置和大小,并且不改变悬浮球404的状态。
S303、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时,响应于触发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显示笔记应用;在响应第一指令之前,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一个示例中,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将悬浮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参见上述介绍。并且,终端设备显示悬浮球,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用户需要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用户可以触控悬浮球,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显示笔记应用。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显示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且,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并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
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隐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显示悬浮球,并且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并且,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其中,若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则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若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则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依然以悬浮窗方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另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隐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显示悬浮球,并且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和其他指令(或者,基于第一指令或其他需求),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并且,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一,如图18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此时,终端设备并没有启动笔记应用。然后,如图18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
然后,终端设备需要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18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显示悬浮球404;同时,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并不作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一部分,并且,悬浮栏403也不归属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该悬浮栏403是一个全局的悬浮栏。
然后,如图18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或者,如图18中的图(e)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在终端设备完成步骤S303之后,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终端设备可以悬浮栏的位置,但是悬浮栏不会超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二,如图19中的图(a)所示,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然后,如图19中的图(b)和图19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但是,悬浮栏403不会超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其中,在图19中的图(a)中,悬浮栏403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方的中间位置处;如图19中的图(b)和图19中的图(c)所示,若将悬浮栏403靠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则悬浮栏403被移动至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三,如图20中的图(a)所示,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然后,如图20中的图(b)和图20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但是,悬浮栏403不会超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其中,在图20中的图(a)中,悬浮栏403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方的中间位置处;如图20中的图(b)和图20中的图(c)所示,若将悬浮栏403靠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则悬浮栏403被移动至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
一个示例中,步骤S303中的“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S303的第一步骤、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一状态;其中,第一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步骤S303的第二步骤、根据第一状态,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并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二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步骤S303第三步骤、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一通知信息;其中,第一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步骤S303的第四步骤、通过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步骤S303的第五步骤、生成第一日志;其中,第一日志中记录有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一状态时创建了第一控件,并删除了第二控件。
一个示例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
一个示例中,步骤S303的第四步骤,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通过WMS服务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通知信息。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向WMS服务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并通过WMS服务向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其中,第一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笔记应用的程序向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绘图指令;其中,第一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一绘图指令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实现步骤S303中的“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的时候,可以基于以下过程实现。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信令图三,图21所示,提供了WMS服务、分屏模块、surfaceflinger进程、笔记应用。其中,分屏模块部署于WMS服务中;或者,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从而,分屏模块与WMS服务为解耦合的关系。
如图2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101、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获取到终端设备的窗口状态变化,进而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生成第一状态;第一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然后,终端设备的分屏模块将第一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
S2102、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进而基于第一创建函数创建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删除函数删除第二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S2103、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一通知信息;其中,第一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进而,通知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创建了一个popupWindow控件,并且删除了一个全局window控件。
进而终端设备的WMS服务,触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从而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S2104、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通知信息;其中,第一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第一控件。
S2105、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需要回调popupWindow控件的数据。从而,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其中,第一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
S2106、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其中,第一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第一控件的数据。
S2107、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在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进而绘制popupWindow控件。
S2108、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向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发送第一绘图指令;其中,第一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
S2109、终端设备的WMS服务向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绘图指令;其中,第一绘图指令中包括第一控件的数据。
S1210、终端设备的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第一绘图指令中的数据,对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进而生成一个局部的悬浮栏,从而,终端设备将悬浮栏显示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其中,若图12中的步骤S1202中用以下过程实现: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进而基于第二创建函数创建第二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隐藏函数以隐藏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从而,上述步骤S2102,可以用以下过程实现: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显示函数,以调取之前所隐藏的第一控件,其中,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并且,终端设备的笔记应用的程序隐藏函数以隐藏第二控件,其中,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在图21所示的过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生成第一信息;第一信息表征在获取到第一状态时创建了第一控件,并删除了第二控件。终端设备将第一信息记录到第一日志中,即,生成记录有控件的创建过程的日志。其中,第一日志、第二日志以及第三日志,为同一日志文件;或者,第一日志、第二日志、第三日志,三者为不同的日志文件。
图6中的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21所示的过程。或者,图7中的应用层中的笔记应用,应用程序框架中的WMS服务和分屏模块,***运行库层中的surfaceflinger进程,可以完成图21所示的过程。
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301或者步骤S303之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悬浮窗,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位置变化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悬浮栏的位置;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第一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一个示例中,第一操作为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第一操作为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第二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悬浮栏的位置;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第二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一个示例中,第二操作为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第二操作为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第三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其中,第三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第二窗口上与第三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第四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四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其中,第四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第二窗口上与第四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示例性地,在步骤S303之后,终端设备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并且,终端设备将悬浮栏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位置变化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
方式1,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上述第一操作。再例如,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上述第一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还需要缩小悬浮栏的大小。还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位置和大小的关系,需要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方式2,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上述第二操作。再例如,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上述第二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二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放大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还需要放大悬浮栏的大小。还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位置和大小的关系,需要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四,如图22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如图22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操作,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各边缘的位置,并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2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2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可知,从图22中的图(a)到图22中的图(b),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即,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各边缘的位置;从图22中的图(a)到图22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即,移动了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保持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或者,如图22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二操作,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各边缘的位置,并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2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2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可知,从图22中的图(a)到图22中的图(c),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即,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各边缘的位置;从图22中的图(a)到图22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即,移动了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保持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方式3,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三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由于第三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从而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的与第三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但是保持第二窗口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为了实现上述位置和大小的关系,需要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
方式4,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四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四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放大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由于第四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从而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的与第四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但是保持第二窗口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为了实现上述位置和大小的关系,需要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五,如图23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3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3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两个边缘分别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两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3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3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3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指的是,从图23中的图(a)到图23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x轴坐标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3中的图(a)到图23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3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四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3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3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指的是,从图23中的图(a)到图23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x轴坐标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3中的图(a)到图23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六,如图24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4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4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两个边缘分别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两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4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4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4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指的是,从图24中的图(a)到图24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x轴坐标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4中的图(a)到图24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4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四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4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4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指的是,从图24中的图(a)到图24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连接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x轴坐标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4中的图(a)到图24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七,如图25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5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5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两个边缘分别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两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5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操作,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
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终端设备需要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其中,“终端设备移动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保持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两个边缘的位置不变”,指的是,从图25中的图(a)到图25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上与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连接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上其他两个边缘中一个边缘的x轴坐标不变。
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301或者步骤S303之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悬浮窗,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变化,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不变。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五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其中,第五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若第五操作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若第五操作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第二种情况、响应于用户的第六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其中,第六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若第六操作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若第六操作作用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示例性地,在步骤S303之后,终端设备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并且,终端设备将悬浮栏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变化,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不变。
方式1,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或者一个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五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
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或者,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或者,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方式2,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或者一个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六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放大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此时,移动了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了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
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或者,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或者,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八,如图26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6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6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根据图26中的图(a)所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具有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以及上边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6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6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6中的图(a)到图26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6中的图(a)到图26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6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6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6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6中的图(a)到图26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6中的图(a)到图26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十九,如图27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7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7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根据图27中的图(a)所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具有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以及上边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7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7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7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7中的图(a)到图27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7中的图(a)到图27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7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7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7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7中的图(a)到图27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和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7中的图(a)到图27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
方式3,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或者一个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五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进而终端设备在“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的状态下,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缩小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但是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从而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
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或者,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或者,第五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方式4,如下介绍。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一个矩形,从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具有四个角;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某一个角或者一个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从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六操作。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进而终端设备在“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的状态下,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由于放大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放大悬浮栏的大小;由于悬浮栏是一个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从而,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由于悬浮栏的大小被改变,但是保持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从而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的各边缘的位置。
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或者,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个角,此时若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可以相当于触发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或者,第六操作是触发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进而,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也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如图28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8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8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根据图28中的图(a)所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具有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以及上边缘。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相邻。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8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8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8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8中的图(a)到图28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8中的图(a)到图28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未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8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8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8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8中的图(a)到图28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8中的图(a)到图28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未改变。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一,如图29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29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9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个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根据图29中的图(a)所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具有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以及上边缘。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相邻。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以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9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五操作,同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9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9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9中的图(a)到图29中的图(b),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9中的图(a)到图29中的图(b),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未改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或者,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上边缘,以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29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操作,同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并且,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同时,终端设备移动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
其中,以图29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29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终端设备保持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9中的图(a)到图29中的图(c),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的y轴坐标不变,第二窗口402的其他三个边缘中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y轴坐标均改变。“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终端设备仅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各边缘的位置”,指的是,从图29中的图(a)到图29中的图(c),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均未改变。
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301或者步骤S303之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是悬浮窗,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变化。可以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七操作,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和悬浮栏的位置;其中,第七操作用于指示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示例性地,在步骤S303之后,终端设备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上;并且,终端设备将悬浮栏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悬浮栏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变化。如下介绍。
用户拖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任意位置,以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进行移动。进而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七操作;其中,第七操作用于指示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然后,终端设备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和悬浮栏的位置;在移动过程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由于此次过程没有调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从而,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二,如图30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30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30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任意位置,以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30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七操作,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移动过程中,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由于此次过程没有调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从而,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任意位置,以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30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七操作,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移动过程中,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由于此次过程没有调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从而,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其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七操作,同时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和悬浮栏403”,指的是,终端设备基于第七操作,改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终端设备改变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S304、响应于第二指令,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其中,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示例性地,在步骤S301之后,终端设备启动了笔记应用,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再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上的预设按钮,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再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中的悬浮栏上的一个按键,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二指令,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在这个过程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并且,由于需要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即,移动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移动悬浮栏的每一边缘的位置。
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或者,终端设备关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三,如图31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31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31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
然后,图31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终端设备需要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四,如图32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32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32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
然后,图32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指令,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终端设备需要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S305、响应于第三指令,在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示例性地,在步骤S301之后,终端设备启动了笔记应用,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此时,局部的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或者,在步骤S303之后,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此时,局部的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或者,在步骤S304之后,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此时,局部的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操作,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再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上的预设按钮,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再例如,用户触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中的悬浮栏上的一个按键,进而终端设备生成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指令,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且,终端设备依然在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悬浮栏,该悬浮栏为局部的悬浮栏。在全屏现实的过程中,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五,如图33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33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33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进行分屏显示。如图33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依然是局部的悬浮栏。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六,如图34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34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34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进行分屏显示。如图34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依然是局部的悬浮栏。
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可以调节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大小不变,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者,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大小不变,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响应于针对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一拖拽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第一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第二种情况、响应于针对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二拖拽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第二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第三种情况、响应于针对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三拖拽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第三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第四种情况、响应于针对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四拖拽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第四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可以调节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
方式1,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去拖拽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一拖拽操作;第一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拖拽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但是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方式2,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去拖拽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二拖拽操作;第二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二拖拽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但是由于缩小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七,如图35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垂直中心线上,并且,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下边缘相邻。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右拖动。如图35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左拖动。如图35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八,如图36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左边缘相邻。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右拖动。如图3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左拖动。如图3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移动了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方式3,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去拖拽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三拖拽操作;第三一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三拖拽操作,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且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方式4,如下介绍。用户操作终端设备去拖拽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进而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四拖拽操作;第四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例如,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四拖拽操作,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且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不变。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二十九,如图37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右边缘相邻;此时,悬浮栏403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相邻。如图37中的图(a)所示,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右拖动。如图37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左拖动。如图37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如图38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右边缘相邻;此时,悬浮栏403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边缘相邻。如图38中的图(a)所示,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左拖动。如图38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右拖动。如图38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一,如图39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右边缘相邻;此时,悬浮栏403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边缘相邻。如图39中的图(a)所示,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上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侧。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下拖动。如图39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放大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缩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用户拖拽第一分屏区域与第二分屏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将分界线向上拖动。如图39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缩小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放大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的大小不变,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位置,可知,终端设备不需要移动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需要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不变,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大小不变。
本实施中,可以完成以下窗口的状态的切换方式。
图4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二,如图40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启动笔记应用;如图40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如图40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用户触发,在第一分片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片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然后,如图40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悬浮栏403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三,如图41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如图41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终端设备显示一个悬浮球404。
然后,如图41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触发,移动悬浮球404;悬浮球404的移动,不引起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移动,也不引起悬浮栏403的移动。
从图41中的图(b)到从图41中的图(c),用户触发悬浮球404;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四,如图42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然后,如图42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终端设备显示一个悬浮球404。
或者,如从图42中的图(a)到图42中的图(c),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触发,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外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全局的悬浮栏。并且,悬浮栏403与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无关。终端设备显示一个悬浮球404。
基于图42中的图(b),若用户触发悬浮球404,终端设备需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
基于图42中的图(c),若用户触发悬浮球404,终端设备需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
然后,如图42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触发,移动悬浮球404;悬浮球404的移动,不引起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的移动,也不引起悬浮栏403的移动。
从图42中的图(b)到从图42中的图(c),用户触发悬浮球404;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显示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终端设备不再显示悬浮球404。
图4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五,如图43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并且,将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以悬浮窗方式,显示在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上;终端设备将悬浮栏403设置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此时,悬浮栏403是局部的悬浮栏。
其中,以图43中的图(a)的水平方向为x轴,以图43中的图(a)的垂直方向为y轴,y轴垂直于x轴。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没有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重合(或者,接近于重合。接近于重合,指的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边缘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角或者边缘,以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用户触发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中的预设按钮,以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如图43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并且,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内部显示悬浮栏403;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401以悬浮窗方式进行显示。
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403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402的位置、大小均不变;终端设备需要改变悬浮栏403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并且改变悬浮栏403的每一边缘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本申请中,在提供笔记应用时,在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此时,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位置和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变化,但是悬浮栏的中心点位置不变;移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则悬浮栏也随着移动。在笔记应用与第一应用被分屏显示的时候,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变化,引起悬浮栏的大小不变,但是悬浮栏的位置变化或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悬浮栏相对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可知,在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两者有关联;悬浮栏是基于popupWindow控件所实现的悬浮栏;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的调整,只需要基于popupWindow控件的功能实现,不需要大量计算,节约了终端设备的资源。
本申请中,在提供笔记应用时,在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悬浮栏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悬浮栏是基于全局window控件所实现的悬浮栏;此时,悬浮栏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
本申请,通过上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状态切换过程,可以实现悬浮栏的状态切换,实现了全局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与popupWindow控件的悬浮栏切换。例如,在分屏状态下,全局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与popup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之间的切换交互;以悬浮窗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时候,全局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与popupWindow控件的悬浮栏之间的切换交互。上述过程,不需要终端设备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基于控件实现悬浮栏的绘制和显示;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处理复杂度和计算复杂度。
图4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44所示,方法可以包括:
S601、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时,响应于第六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其中,第六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中提供了笔记应用,基于笔记应用可以为记录其他应用的信息。举例来说,在运行视频应用的过程中,启动笔记应用;将视频应用中的部分视频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并且可以在笔记应用中加入其他记录信息。
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可知,第一窗口为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的窗口。第一应用,例如是视频应用、或者浏览器应用、等等。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去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六指令;可知,第六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举例来说,用户的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再举例来说,用户采用三根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缓慢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
终端设备基于第六指令,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可知,第二窗口是一个悬浮窗。其中,若在接收到第六指令之前,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则终端设备依然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其中,笔记应用,提供了多种功能。笔记应用提供了截图功能、录制功能、标记功能、添加文字介绍的功能、等等。
终端设备提供一个悬浮栏,该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此时,悬浮栏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悬浮栏是基于windo控件所生成的,悬浮栏是全局的悬浮栏。
S602、响应于第七指令,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第七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示例性地,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七指令,第七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七指令,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且,终端设备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并且不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悬浮栏依然是全局的悬浮栏。
本实施例中,在提供笔记应用时,提供了一个全局的悬浮栏。改变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状态的时候,悬浮栏始终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不会移动悬浮栏的位置。进而提供了笔记应用,并且基于悬浮栏可以对第一应用进行记录。但是本方案中,悬浮栏不会随着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变化而变化;若需要改变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悬浮栏随着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变化而变化,则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
图4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45所示,方法可以包括:
S701、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时,响应于第八指令,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其中,第八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中提供了笔记应用,基于笔记应用可以为记录其他应用的信息。举例来说,在运行视频应用的过程中,启动笔记应用;将视频应用中的部分视频内容,记录到笔记应用中,并且可以在笔记应用中加入其他记录信息。
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可知,第一窗口为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的窗口。第一应用,例如是视频应用、或者浏览器应用、等等。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去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八指令;可知,第八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举例来说,用户的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再举例来说,用户采用三根手指从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缓慢向下滑动,进而触发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
终端设备基于第八指令,启动笔记应用;进而,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笔记应用,提供了多种功能。笔记应用提供了截图功能、录制功能、标记功能、添加文字介绍的功能、等等。
终端设备提供一个悬浮栏,该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按键用于触发笔记应用的功能。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此时,悬浮栏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一部分。悬浮栏是基于windo控件所生成的,悬浮栏是全局的悬浮栏。
S702、响应于第九指令,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第九指令用于指示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示例性地,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第九指令,第九指令用于指示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九指令,终端设备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可知,第二窗口是一个悬浮窗。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且,终端设备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并且不移动悬浮栏的位置。悬浮栏依然是全局的悬浮栏。
本实施例中,在提供笔记应用时,提供了一个全局的悬浮栏。改变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状态的时候,悬浮栏始终位于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不会移动悬浮栏的位置。进而提供了笔记应用,并且基于悬浮栏可以对第一应用进行记录。但是本方案中,悬浮栏不会随着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变化而变化;若需要改变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悬浮栏随着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变化而变化,则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
其中,本申请中,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右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左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上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侧;或者,第一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侧,第二分屏区域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上侧。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图44和图45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基于以下示例进行举例介绍。
图4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六,如图46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此时,终端设备并没有启动笔记应用。
终端设备被触发启动笔记应用,如图46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且,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的外部显示悬浮栏803。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
悬浮栏803不是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的一部分,也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悬浮栏803是基于window控件所生成,是全局的悬浮栏。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如图46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803的位置不变。悬浮栏803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的外部。
然后,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如图46中的图(d)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803的位置不变。悬浮栏803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的外部。
图4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示意图三十七,如图47中的图(a)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此时,终端设备并没有启动笔记应用。
终端设备被触发启动笔记应用,如图47中的图(b)所示,终端设备启动笔记应用,并且,在第一分屏区域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并在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同时,终端设备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的外部显示悬浮栏803。其中,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的内容。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用于显示笔记应用的内容。
悬浮栏803不是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的一部分,也不是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悬浮栏803是基于window控件所生成,是全局的悬浮栏。
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如图47中的图(c)所示,终端设备全屏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801,并且,终端设备以悬浮窗方式显示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终端设备保持悬浮栏803的位置不变。悬浮栏803依然在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802的外部。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4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30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301、通信线路1302、通信接口1303和存储器13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304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301中,或者由处理器1301实现。处理器13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终端设备执行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3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04,处理器1301读取存储器1304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4以及通信接口130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302进行通信。
图4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9所示,终端设备1400包括上述芯片和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中设置有集成电路面板,集成电路面板用于发出周期性中断事件。其中,集成电路面板去除了用于计算与触控操作对应的坐标信息的集成电路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可以应用在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等可以参照上述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目标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时,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显示笔记应用;在响应所述第一指令之前,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悬浮栏;所述悬浮栏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所述按键用于触发所述笔记应用的功能;所述悬浮球用于被触发以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包括: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表征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二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所述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一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包括:
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所述第一通知信息;
通过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向所述WMS服务发送第一绘制命令,并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所述第一绘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一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所述第一控件的数据;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在所述第一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一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绘图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一控件的数据;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所述第一绘图指令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屏模块部署于所述WMS服务中,或者,所述分屏模块与所述WMS服务为相互独立的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一日志;其中,所述第一日志中记录有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表征在获取到所述第一状态时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并删除了所述第二控件。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保持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所述第一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保持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边缘的操作;或者,所述第二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角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三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所述第二窗口上与所述第三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四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四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所述第二窗口上与所述第四操作所作用的角连接的两个边缘的位置变化,所述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五操作,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缩小所述悬浮栏的大小;其中,所述第五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若所述第五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若所述第五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六操作,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大小;并放大所述悬浮栏的大小;其中,所述第六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或者,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若所述第六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若所述第六操作作用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上边缘,则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下边缘的位置不变,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其他边缘的位置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悬浮栏显示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七操作,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和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七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16.根据权利要求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指令,全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全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17.根据权利要求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第三指令,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分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一拖拽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一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或者,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二拖拽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二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移动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三拖拽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三拖拽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缩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或者,响应于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分屏区域的第四拖拽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其中,所述第四拖拽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放大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保持所述悬浮栏的大小不变,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悬浮栏相对于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位置、大小均不变。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包括:
全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或者,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分屏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屏区域显示第二应用的第三窗口,并且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或者,以悬浮窗方式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并隐藏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显示所述悬浮球;其中,所述悬浮栏位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外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八操作,移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各边缘的位置,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不变;其中,所述第八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九操作,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所述第九操作用于指示缩小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或者,响应于用户的第十操作,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的大小,并保持所述悬浮栏的位置和大小均不变;其中,所述第十操作用于指示放大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表征显示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且隐藏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二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二控件,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二删除函数以删除第一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其中所述第二控件为全局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二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二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二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包括:
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所述第二通知信息;
通过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向所述WMS服务发送第二绘制命令,并通过所述WMS服务向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发送所述第二绘制命令;其中,所述第二绘制命令用于指示回调所述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在所述第二控件上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surfaceflinger进程发送第二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绘图指令中包括所述第二控件的数据;
通过surfaceflinger进程基于所述第二绘图指令对所述第二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外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日志;其中,所述第二日志中记录有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表征在获取到所述第二状态时创建了所述第二控件,并删除了所述第一控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所显示的悬浮球的第一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将所述悬浮栏移动至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边缘处;其中,所述触发操作用于指示移动所述悬浮栏。
2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时,响应于第四指令,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其中,所述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启动笔记应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并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获取分屏模块发送的第三状态;其中,所述第三状态表征启动所述笔记应用、且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一窗口和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
根据所述第三状态,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调取第一创建函数以创建第一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控件为popupWindow控件;
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所述第一控件中添加控件内容,并通过所述笔记应用的程序向WMS服务发送第三通知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通知信息表征创建了所述第一控件;
通过所述WMS服务触发surfaceflinger进程对所述第一控件进行绘制处理,在所述笔记应用的第二窗口的内部显示所述悬浮栏。
2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02242.1A 2022-11-28 2022-11-28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00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2242.1A CN11670053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2242.1A CN11670053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0535A true CN116700535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2242.1A Pending CN116700535A (zh) 2022-11-28 2022-11-28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053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2176A (zh) * 2012-02-24 2012-08-0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操作界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60073679A (ko) * 2014-12-17 2016-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219974A (zh) * 2017-05-26 2017-09-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应用软件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101151A (zh) * 2018-07-26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45572A (zh) * 2018-09-10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屏显示视频中快速调出小窗口的方法、图形用户接口及终端
CN111176506A (zh) * 2019-12-25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2176A (zh) * 2012-02-24 2012-08-0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操作界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60073679A (ko) * 2014-12-17 2016-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219974A (zh) * 2017-05-26 2017-09-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应用软件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101151A (zh) * 2018-07-26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45572A (zh) * 2018-09-10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屏显示视频中快速调出小窗口的方法、图形用户接口及终端
CN111176506A (zh) * 2019-12-25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8054B2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62529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application ic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3514631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レイアウト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3805745B (zh)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20155586A (ko) 3d 컷아웃 이미지 수정
EP4336354A1 (en) Distributed display method for application interface, and terminal
CN111602381A (zh) 一种图标切换方法、显示gui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95929B (zh) 一种弹窗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1254113A1 (zh) 一种三维界面的控制方法和终端
WO2023005751A1 (zh) 渲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00535A (zh) 基于笔记应用的悬浮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033193B (zh) 转屏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688495A (zh) 帧率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822011A (zh) 字体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00554B (zh) 信息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1758B (zh) 应用的显示方法、终端、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610396A (zh) 原生内容与元宇宙内容共享拍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284625A1 (zh) 应用的跨平台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095465B (zh) 录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210308A1 (en) Message promp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991937A (zh) 多窗口管理方法、图形界面及相关装置
CN117850731A (zh) 基于终端设备的自动朗读方法和设备
CN117893639A (zh) 图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8093067A (zh) 显示卡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19858A (zh)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