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9450A -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9450A
CN116659450A CN202310762705.6A CN202310762705A CN116659450A CN 116659450 A CN116659450 A CN 116659450A CN 202310762705 A CN202310762705 A CN 202310762705A CN 116659450 A CN116659450 A CN 116659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piece
thickness
mounting
moun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2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杰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27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9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9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9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检测装置包括:受力件,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受力端和安装端;固定件;变形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安装端之间;所述变形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应变,所述应变基于施加于所述受力件的力产生。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检测装置一般用于检测应变,检测装置包括变形结构和检测结构,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变形结构的应变;然而,相关技术中,当变形结构受力较小时,检测结构不容易检测到应变,造成检测结构检测应变不够灵敏,检测装置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受力件,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受力端和安装端;
固定件;
变形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安装端之间;所述变形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连接;
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
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应变,所述应变基于施加于所述受力件的力产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第二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第二安装件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形件包括沿所述受力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
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满足平行条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限定出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闭合环状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厚度,第三连接部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满足相等条件;
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三厚度的比值大于3。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
所述受力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受力端和安装端的第四连接部,所述受力端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纳腔之外,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安装端限定出所述变形件的安装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的检测装置、外壳和尖部;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尖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尖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所述检测装置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所述受力件的受力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尖部连接;
在所述尖部受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与所述压力对应的应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内壳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固定件;或,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内壳;
所述受力件和所述变形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壳具有第三开口;
所述受力件的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变形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安装端背离所述变形件一侧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形状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装置,变形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检测件设置于第三连接部,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三连接部的应变;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的厚度;在相同受力的情况下,设置检测件的第三连接部变形会增大,检测件容易检测到应变,检测件检测应变的灵敏度提高,检测装置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变形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的应变图;
图9为对应图8的位移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变形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的应变图;
图11为对应图10的位移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变形件一个可选的结构的应变图;
图13为对应图12的位移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00、检测装置;110、受力件;111、受力端;112、安装端;113、第四连接部;120、固定件;121、容纳腔;122、第一开口;123、第三开口;130、变形件;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三连接部;133、第二连接部;141、第一安装件;142、第二安装件;200、外壳;210、第一容纳空间;220、第二开口;300、内壳;400、尖部;510、主板;520、第一支撑件;530、第二支撑件;540、电池;550、振动器;560、磁铁件;570、充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检测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
检测装置100包括:受力件110、固定件120、变形件130和检测件。受力件110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受力端111和安装端112;变形件130设置于固定件120和安装端112之间;变形件130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3和第三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连接;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连接;第三连接部13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连接;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检测件设置于第三连接部132,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三连接部132的应变,应变基于施加于受力件110的力产生。
相关技术中,检测装置包括变形结构和检测结构,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变形结构的应变,由于变形结构的各部分厚度相同,变形结构设置检测结构的部位变形不明显,当变形结构受力较小时,检测结构不容易检测到应变,造成检测结构检测应变不够灵敏,检测装置适应性差。而本申请的检测装置100,变形件130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3和第三连接部132。检测件设置于第三连接部132,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三连接部132的应变;由于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此时,在相同受力的情况下,设置检测件的第三连接部132变形会增大,检测件容易检测到应变,检测件检测应变的灵敏度提高,检测装置100适应性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受力件110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受力端111和安装端112;受力端111受力的情况下,力会传递至安装端112。
受力端11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受力端111可以为条状结构。又例如,受力端111可以为柱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受力端111的中部沿长度方向具有通腔,以便通腔可以容纳检测装置100的其他结构;作为一示例,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线,连接线穿设于受力端111的通腔内。
安装端11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安装端112可以为条状结构。又例如,安装端112可以为板状结构
如图1,长度方向A为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例如,受力端111为柱状结构时,长度方向为受力端111的轴向。
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受力端111的投影可以位于安装端112投影内。当然,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受力端111的投影也可以位于安装端112投影之外,此时,变形件130还可以包括连接受力端111和安装端112的第四连接部113;第四连接部113可以沿受力端111的周侧凸出于受力端111之外、且与安装端112连接,受力端111、第四连接部113和安装端112形成Z型结构,此时,在第四连接部113和安装端112之间限定出安装变形件130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变形件130在安装空间内与安装端11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检测应变即可。例如,检测件可以包括应变式传感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受力件110受力时,固定件120和第一连接部131的位置不动;受力件110带动第二连接部133和第三连接部132相对于固定件120位置变化,造成变形件130变形;从而通过检测件能够检测第三连接部132的应变。
固定件12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固定件120可以为板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固定件120可以为平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弯板状结构。又例如,如图7所示,固定件120还可以为壳状结构。
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固定件120具有容纳腔121;固定件120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122;受力件110还包括连接受力端111和安装端112的第四连接部113,受力端111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一开口122位于固定件120的容纳腔121之外,第四连接部113位于容纳腔121内,安装端1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第四连接部113和安装端112限定出变形件130的安装空间。
这里,固定件120可以为条状结构。固定件120的长度方向和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
由于第四连接部113位于容纳腔121内,安装端1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通过固定件120还能够使第四连接部113和安装端112的至少部分悬空地设置于容纳腔121内,能够防止其他结构件碰撞第四连接部113和安装端112而影响检测精度。
安装端1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可以为安装端112的全部位于容纳腔121内。当然,安装端1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也可以为安装端112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安装端112的另一部分不在容纳腔121内。
例如,如图7所示,固定件120还可以具有第三开口123;受力件110的安装端112可以位于第三开口123处,安装端112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21内,安装端112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三开口123;变形件130位于固定件12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的空间内;能够防止其他结构件碰撞变形件130而影响检测精度。
第一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均与容纳腔121连通,第三开口123可以位于固定件120周向的一侧,此时,固定件120与第三开口123相对的壁体和第一连接部131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形件130可以设置于固定件120和安装端112之间,固定件120与第一连接部131连接的部分可以位于安装端112周向的一侧。
第一连接部13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部13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131可以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连接部133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二连接部133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二连接部133可以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三连接部132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三连接部132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三连接部132可以沿与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
第三连接部132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变形件130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连接部132。
又例如,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三连接部1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作为一示例,变形件130可以包括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连接部132;两个第三连接部13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两个第三连接部13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33连接,在受力端111受力的情况下,受力端111带动安装端112移动,安装端112通过第二连接部133带动两个第三连接部1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31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平稳地变形,以便设置于第三连接部132的检测件能够平稳地检测应变。
检测件可以设置于两个第三连接部132中位于远离受力端111一侧的第三连接部132。
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可以满足平行条件,以便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大体受力相同。平行条件是指平行或大体平行。
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限定的空间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限定出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在受力端111受力的情况下,受力端111带动安装端112移动,安装端112通过第二连接部133带动两个第三连接部1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31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平稳地变形,设置于第三连接部132的检测件能够平稳地检测应变。
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闭合环状结构。又例如,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U型结构,此时,第一连接部131包括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段;当然,第二连接部133也包括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段。再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此时,第二连接部133包括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段;当然,第一连接部131也包括沿受力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段。
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可以为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均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也可以为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不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还可以为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不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
作为一示例,第一连接部131具有第一厚度,第二连接部133具有第二厚度,第三连接部132具有第三厚度,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满足相等条件,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比值大于1,也即,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均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此时,当受力件110受力时,第三连接部132相较于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更容易变形,检测件更容易检测第三连接部132的应变,检测件的检测灵敏度更高。
相等条件是指相等或大体相等。
在应用一中,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截面为矩形的变形件130,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比值为4,图8为对应变形件130的有限元应变图,图9为对应的变形件130的有限元位移图;从图9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稳定地平行四边形结构,从图8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最大应变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此时,通过检测件能够更容易检测到应变。
在应用二中,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截面为矩形的变形件130,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比值为2,图10为对应变形件130的有限元应变图,图11为对应的变形件130的有限元位移图;从图11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稳定地平行四边形结构,从图10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最大应变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此时,通过检测件能够更容易检测到应变;在图10中,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靠近第三连接部132处的应变也较大。
在应用三中,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截面为矩形的变形件130,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比值为3,图12为对应变形件130的有限元应变图,图13为对应的变形件130的有限元位移图;从图12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131、两个第三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形成稳定地平行四边形结构,从图13可以看到在受力件110受力的情况下,最大应变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此时,通过检测件能够更容易检测到应变。
这里,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3,以便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主要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以便进一步提高检测件的检测灵敏度。
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示例一,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件141连接,此时,由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受力件110受力时,第一连接部131不容易发生变形,此时,通过第一安装件141连接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能够减小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连接的难度。如果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此时,为了不让变形件130的最大变形区域出现在第一连接部131,第一连接部131需要与固定件120焊接,以使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形成一体变形区域,同时,由于为了保证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通过专用定位制具保证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复杂;通过第一安装件141连接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不需要专用定位制具,能够大大地降低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连接的难度。
在示例一中,第一安装件14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安装件141可以包括螺钉。
在示例一中,第一安装件141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安装件141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可以通过一个第一安装件141连接,此时,为了防止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固定件120转动,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之间的第一定位组件,以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保证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防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固定件120转动,影响检测件的检测精度。
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定位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插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起中的一个设置于固定件120,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起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
作为又一示例,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安装件141连接,从而能够防止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固定件120转动,提高检测件的检测精度。
在示例一中,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通过激光焊接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且使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形成一体变形区域,使得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主要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从而提高检测件的检测精度;此时,第二连接部133可以设置的较薄。
示例二,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通过第二安装件142连接。此时,由于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受力件110受力时,第二连接部133不容易发生变形,此时,通过第二安装件142连接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能够减小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连接的难度。如果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此时,为了不让变形件130的最大变形区域出现在第二连接部133,第二连接部133需要与安装端112焊接,以使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形成一体变形区域,同时,为了保证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通过专用定位制具保证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复杂;通过第二安装件142连接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不需要专用定位制具,能够大大地降低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连接的难度。
在示例二中,第二安装件14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安装件142可以包括螺钉。
在示例二中,第二安装件142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142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可以通过一个第二安装件142连接,此时,为了防止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安装端112转动,检测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之间的第二定位组件,以通过第二定位组件保证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防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安装端112转动,影响检测件的检测精度。
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定位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插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起中的一个设置于安装端112,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起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33。
作为又一示例,如图2至图4、以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可以通过两个第二安装件142连接,从而能够防止受力件110受力时,变形件130相对于安装端112转动,提高检测件的检测精度。
在示例二中,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通过激光焊接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且使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形成一体变形区域,使得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主要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从而提高检测件的检测精度;此时,第一连接部131可以设置的较薄。
示例三,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通过第一安装件141连接;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通过第二安装件142连接;以便使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出现在第三连接部132,且通过第一安装件141和第二安装件142安装变形件130,不需要专用定位制具,能够大大地降低变形件130连接的难度。
在示例三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31的整体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第二连接部133的整体厚度大于第三连接部132的厚度,能够阻止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出现在第二连接部133和第一连接部131;如果第一连接部131较薄,第一连接部131与固定件120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激光焊接的位置只能靠近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端,不可能完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端,此时,在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端还是存在较薄的区域,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容易出现在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端,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31整体做成较厚结构,能够完全阻止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出现在第一连接部131,且能够通过第一安装件141连接第一连接部131和固定件120,降低变形件130的安装难度;如果第二连接部133较薄,第二连接部133与安装端112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激光焊接的位置只能靠近第二连接部133的两端,不可能完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33的两端,此时,在第二连接部133的两端还是存在较薄的区域,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容易出现在第二连接部133的两端,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33整体做成较厚结构,能够完全阻止变形件130的最大应变区域出现在第二连接部133,且能够通过第二安装件142连接第二连接部133和安装端112,降低变形件130的安装难度。
在示例三,上述已经对第一安装件141和第二安装件142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输入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的检测装置100、外壳200和尖部400;外壳200包括第一容纳空间210和与第一容纳空间210连通的第二开口220;尖部400位于第二开口220处,尖部400的至少部分位于外壳200之外;检测装置10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210内,固定件120固定设置,受力件110的受力端111通过第二开口220与尖部400连接;在尖部400受压力的情况下,检测件用于检测与压力对应的应变;以便输入设备通过检测装置100能够检测应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输入设备可以为输入笔。检测装置100的固定件120固定设置,尖部400与受力端111连接,尖部400并没有与其他结构连接,也即,尖部400悬空设置,输入笔书写时,尖部400受压力、且将力传递到受力件110,受力件110受力移动,变形件130变形,检测件能够检测与压力对应的应变。
外壳20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外壳200可以为条状结构。外壳20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外壳20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
尖部400可以为输入设备的输入端。例如,尖部400可以为笔头。
固定件120固定设置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内壳300,内壳300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210内,内壳300具有第二容纳空间。受力件110和变形件1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
如图1所示,内壳300的至少部分可以形成固定件120,此时,由于内壳300为固定结构,固定件120相对于输入设备固定设置。此时,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变形件130的部分为固定件120的容纳腔121。
当然,固定件120也可以安装于内壳300,此时,固定件120通过安装于内壳300而实现固定设置。固定件120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螺钉结构等安装于内壳300。
这里,内壳300还可以具有第三开口123;受力件110的安装端112位于第三开口123处,变形件130位于固定件120与第三开口123之间的空间内,以防其他结构碰撞变形件130,影响检测件的检测精度。
这里,如图14所示,安装端112背离变形件130一侧的表面形状与外壳200的内表面形状匹配,以便安装端112与外壳200的内表面设置的更紧凑,从而减小输入设备的设置空间,使得输入设备实现小型化。
内壳300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7所示,内壳300可以为条状结构。
内壳30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内壳30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以便提高内壳300的支撑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主板510,主板510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内。
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间隔设置,主板510夹设于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之间,第一支撑件520的第一端、主板510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530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支撑件520的剩余部分、主板510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支撑件530的剩余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210内;从而既能够通过内壳300保持主板510、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又能够通过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保护主板510,还能够通过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支撑外壳200。
第一支撑件520和第二支撑件530可以为塑料结构,以便减轻输入设备的重量。
如图16和图17所示,输入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210内的电池540,振动器550、磁铁件560和充电线圈570。以便通过电池540为输入设备供电,通过充电线圈570为电池540充电,通过磁铁件560将输入设备固定于其他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受力件,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受力端和安装端;
固定件;
变形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安装端之间;所述变形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连接;
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
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应变,所述应变基于施加于所述受力件的力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第二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激光焊接方式连接;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第二安装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安装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变形件包括沿所述受力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
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满足平行条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限定出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闭合环状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U型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厚度,第三连接部具有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满足相等条件;
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三厚度的比值大于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
所述受力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受力端和安装端的第四连接部,所述受力端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纳腔之外,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安装端限定出所述变形件的安装空间。
8.一种输入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外壳和尖部;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尖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尖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所述检测装置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所述受力件的受力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尖部连接;
在所述尖部受压力的情况下,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与所述压力对应的应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设备,还包括:
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具有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内壳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固定件;或,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内壳;
所述受力件和所述变形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设备,所述内壳具有第三开口;
所述受力件的安装端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变形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安装端背离所述变形件一侧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形状匹配。
CN202310762705.6A 2023-06-26 2023-06-26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Pending CN116659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2705.6A CN116659450A (zh) 2023-06-26 2023-06-26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2705.6A CN116659450A (zh) 2023-06-26 2023-06-26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9450A true CN116659450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7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2705.6A Pending CN116659450A (zh) 2023-06-26 2023-06-26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94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2357B (zh) 具有适度柔性的高可靠性扭矩传感器
US9200969B2 (en) Force sensor
US8776616B2 (en) Multiaxial force-torque sensors
KR100744627B1 (ko) 위치 검출 장치 부착 유압 실린더
US20100175487A1 (en) Magnetic force sensor
US20060112769A1 (en) Load cell
JP2019515260A (ja) 座標測定プローブ本体
US20180209830A1 (en) Ultrasonic flow sensor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WO2007145243A1 (ja) シリンダのストローク位置計測装置
EP3705863A1 (en) Magnetostriction type torque detection sensor
CN116659450A (zh)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EP2513620B1 (en) Magnetic force sensor
CN109341920B (zh) 直线电机法向力检测装置
US7930943B2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CN220542041U (zh) 检测装置及输入设备
CN211425799U (zh) 一种轴向磁轴承刚度测试装置
US20120297878A1 (en) Micromechanical Angular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 Angular Acceleration
CN110749275A (zh) 一种间隙测量装置及其在汽车四门两盖间隙测量中的应用
CN218381377U (zh) 张力传感器及装有该传感器的张力测量装置
US10982973B2 (en) Position change measuring device
JP2007113973A (ja) 軸変位計測装置及び軸変位計測方法
JP2014122864A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変位計
JP4693122B2 (ja) シリンダのストローク位置計測装置
CN209878015U (zh) 组合式位移测力计
EP3123107B1 (en) Apparatus for checking dimensions and shape of a mechanical pie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