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7783A -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7783A
CN116647783A CN202310782455.2A CN202310782455A CN116647783A CN 116647783 A CN116647783 A CN 116647783A CN 202310782455 A CN202310782455 A CN 202310782455A CN 116647783 A CN116647783 A CN 116647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noise
value
parameter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2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824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77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7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7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降噪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检测环境噪声;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在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的环境下,会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参数,并自动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降噪耳机通过开启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可自动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和活动地点,比如办公室,健身房或咖啡厅,可自动切换预设的环境声和降噪方案,现有方案中,将环境噪声小于70dB SPL定义为办公室环境,使用的一种预设的主动降噪(Active NoiseCancellation,ANC)滤波器参数,没有再细分匹配最合适的降噪滤波器参数,降噪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环境噪声;
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耳道参数包括:耳道被动降噪曲线,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包括: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以进行降噪处理;
检测用户耳道内的当前残留噪声值;
判断所述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调整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至用户耳道内的残留噪声值与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并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的获取,包括:
获取降噪客观曲线;
根据所述降噪客观曲线的最大降噪深度确定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频点及增益值;所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所述频点及所述增益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环境噪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根据所述环境噪声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进行降噪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环境对应的目标噪音频段;
确定所述目标噪音频段的降噪深度最大值;
根据所述降噪深度最大值确定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装置,所述耳机降噪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噪声;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降噪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检测到用户佩戴耳机时,检测环境噪声;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在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的环境下,会给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并自动匹配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在各个附图中,类似的构成部分采用类似的编号。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400-耳机降噪装置;401-检测模块;402-获取模块;403-匹配模块;404-降噪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文中,可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方法。
参见图1,耳机降噪方法包括:
步骤S101,检测环境噪声。
示范性的,当用户将耳机设备戴到耳朵上后,耳机设备会自动检测用户已经佩戴了耳机。此时耳机设备会自动开启第一个检测环节,即开启环境检测功能,该环境检测功能通过耳机设备上的单前馈麦克(FF MIC)检测环境噪声,并判断检测到的环境噪声是否处于小于70dBSPL,以便进入下一步检测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耳机MIC的能力,可以将环境噪声的阈值限定为其他数值,例如60/50db,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功耗调节环境噪声的阈值,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102,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由于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环境噪声小于70dBSPL以下基本判定为办公室环境,没有更加准确的降噪方案,在本实施例中,为提供更加合适的降噪方案,可以将第一预设噪声阈值设置为70dBSPL,也可以将第一预设噪声阈值设为其他噪声数值,在此不做限制。每个用户可以对应有一个耳道参数,基于用户的个性化的耳道参数后续可以进行针对用户个人的降噪调整,例如,用户的耳道参数可以为耳道被动降噪曲线。
示范性的,当耳机设备的FF MIC检测的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例如,70dBSPL)后,会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因每个人的耳道都有差异,体现在降噪耳机上,也就是耳道参数不一样,例如,可以用耳道被动降噪曲线表征用户的耳道特征。而降噪效果非常依赖于被动降噪,理论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最符合自己耳道的滤波器,因此当获取了用户的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就可以得到最符合用户的降噪滤波器参数。
步骤S103,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降噪滤波器参数可以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基于用户个人的耳道参数匹配的降噪滤波器参数更能适应用户个人的耳道特征,提高降噪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耳道被动降噪曲线为耳机设备自动计算的各个频点的降噪值,由于耳道被动降噪曲线的数值工作量比较大,耗时很长;因此通常的做法是,设置某个频段范围,并设置该频段范围的降噪最大值,这样方便***自动计算和识别得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最深降噪效果值可以根据实际产品所定义的要求进行设置,一般不超过50dB;考虑到水床效应,建议40dB为最佳。
参见图2,步骤S103包括:
步骤S1031,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以进行降噪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频点及增益值;所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所述频点及所述增益值。
步骤S1032,检测用户耳道内的当前残留噪声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后,单后馈麦克(FB MIC)会自动启动,以获取耳道内的当前残留噪声值。
步骤S1033,判断所述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可以为比较小的噪声值,例如,该第二预设噪声阈值为1db。若该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说明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比较接近,确定此时的前馈滤波器参数是最符合的。若该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说明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的差距比较大,还需要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直至使得检测到的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的获取,包括:
获取降噪客观曲线;
根据所述降噪客观曲线的最大降噪深度确定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与Soundcheck和仿真人工头测试***测试降噪客观曲线,对该降噪客观曲线的最大降噪深度进行匹配,以得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如:200HZ以内最大降噪深度达到40dB。
步骤S1034,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若该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说明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比较接近,确定此时的前馈滤波器参数是最符合的,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以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进行降噪处理。
示范性的,若第一预设噪声阈值为70dB,若当前环境的噪音为60dB,小于70db,由于噪音较小导致识别噪音不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精准降噪。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基于耳道参数的降噪处理,基于当前环境大致的噪音量级,可以确定一个降噪范围,例如,当前环境噪音为60dB,60dB属于50dB-70dB的降噪范围,按照降噪20dB-40dB的深度降噪,以实现听感保持在30db左右的降噪效果。
步骤S1035,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调整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至用户耳道内的残留噪声值与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并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说明当前的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的差距较大,***会自动调整FF滤波器2KHZ以下的值,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频点、GAIN值等,并实时根据调整后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进行降噪处理,实时检测耳道内的残留噪声值,将实时检测到的残留噪声值和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进行比较,直到FBMIC获取到的耳道内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接近,自动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功能停止,且***会自动固化此时的前馈滤波器参数,并自动内置在程序中,依次固化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步骤S104,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的环境下,会给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并自动匹配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
参见图3,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5,当所述环境噪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根据所述环境噪声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噪声大小划分为对应的环境类型,还可以根据环境噪声的信号频谱划分对应的环境类型。例如,获取所述环境噪声的信号频谱,根据所述信号频谱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示范性的,当耳机设备上的FF MIC检测到的环境噪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后,开启FFT检测功能,根据拾取到的环境噪声获取信号频谱,基于信号频谱自动识别出具体用户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环境噪声对应的噪声频段不同。示范性的,在飞机舱环境下的环境噪声的信号频谱<200hz,地铁环境下的环境噪声的信号频谱处于400~1000HZ,餐厅和咖啡厅的环境噪声的信号频谱处于200hz~400hz。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获取多种环境下对应的信号频谱,当检测到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信号频谱后,即可以通过查询信号频谱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步骤S106,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耳机设备自动识别到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后,***会从多个预设的主动降噪(ANC)滤波器参数中调用与目标环境匹配的主动降噪(ANC)滤波器参数。示范性的,多个预设的主动降噪(ANC)滤波器参数可以为分别针对200hz内,400~1000hz,以及200~400hz,进行专门的频段更深的降噪ANC滤波器参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06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环境对应的目标噪音频段;
确定所述目标噪音频段的降噪深度最大值;
根据所述降噪深度最大值确定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预设的ANC滤波器参数的设置方式为:依据不同噪声分布的集中频段,将该频段范围的ANC滤波器参数的增益(GAIN)值设置大一点。例如,200hz以内的噪声,可以在ANC滤波器参数设置一个峰值(PEAK)点,并且将GAIN值设置为正值,举例来说,GAIN值可以设置为+8dB。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实际在该200hz以内设置PEAK点的数量和GAIN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声学检测(Soundcheck)和仿真人工头测试***测试降噪客观曲线获得。示范性的,在200hz以内以降噪深度最大值为准,其中,降噪深度最大值为40dB。而其它频段的降噪深度可以稍微损失,从而使用户体验到更好的降噪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为目标ANC滤波器参数,根据所述降噪深度最大值确定目标ANC滤波器参数。
步骤S107,根据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进行降噪处理。
示范性的,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为目标ANC滤波器参数,根据目标ANC滤波器参数进行降噪处理。这样,可以实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以上不同环境噪声的识别,并匹配对应的ANC滤波器参数,提高对应环境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该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环境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会从不同生活噪声环境进入到其他生活噪声环境噪声,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检测所述环境噪音,实现了实时环境检测功能。示范性的,FF MIC每隔数秒就会重新检测环境噪声,并采用了A加权的方式识别生活噪声环境的情况,从而实现了持续不断的噪声检测,从而使用户可以智能化体验到最合适的降噪效果。
现有降噪方案没有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和自适应ANC滤波器参数匹配功能;另外在环境噪声小于70dBSPL以下都是设置为办公室环境,且现有MIC本体也只能识别60dBSPL以上的环境,更低的噪声环境不能精确的识别,因此现有智能降噪方案并不能更加精确的使用户得到更佳的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在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音阈值(例如70dbSPL)环境下,自动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并自动匹配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并且实现了实时检测环境噪声的功能,如:当用户从商城走到地铁站,实时检测功能就可以自动识别到用户所处的生活环境,并匹配对应的ANC滤波器参数,提供更加精准的降噪方案,提高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检测环境噪声;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在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的环境下,会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参数,并自动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
此外,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降噪装置。
如图4所示,耳机降噪装置400包括:
检测模块401,用于当检测到用户佩戴耳机时,检测环境噪声;
获取模块402,用于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匹配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降噪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耳道参数包括:耳道被动降噪曲线,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包括: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匹配模块403,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匹配模块403,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以进行降噪处理;
检测用户耳道内的当前残留噪声值;
判断所述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调整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至用户耳道内的残留噪声值与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并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降噪装置400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降噪客观曲线;
根据所述降噪客观曲线的最大降噪深度确定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频点及增益值;匹配模块403,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所述频点及所述增益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降噪装置400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噪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根据所述环境噪声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进行降噪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环境对应的目标噪音频段;
确定所述目标噪音频段的降噪深度最大值;
根据所述降噪深度最大值确定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装置400可以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降噪装置,检测环境噪声;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在环境噪声小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的环境下,会启动耳道内自适应检测功能,自动检测用户的耳道参数,并自动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提高降噪效果,使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合适的降噪效果。
此外,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实施例1所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为耳机设备,该耳机设备可以为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可以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耳机降噪方法,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环境噪声;
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道参数包括:耳道被动降噪曲线,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包括: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生成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以进行降噪处理;
检测用户耳道内的当前残留噪声值;
判断所述当前残留噪声值与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噪声阈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则调整耳机的前馈滤波器参数至用户耳道内的残留噪声值与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噪声阈值,并将当前的前馈滤波器参数确定为目标前馈滤波器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的获取,包括:
获取降噪客观曲线;
根据所述降噪客观曲线的最大降噪深度确定所述目标模型残留噪声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频点及增益值;所述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前馈滤波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被动降噪曲线及最深降噪效果值调整所述频点及所述增益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噪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根据所述环境噪声确定用户所处的目标环境;
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进行降噪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环境匹配的目标主动降噪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环境对应的目标噪音频段;
确定所述目标噪音频段的降噪深度最大值;
根据所述降噪深度最大值确定所述目标主动降噪参数。
8.一种耳机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噪声;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噪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噪声阈值时,获取用户的耳道参数;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耳道参数匹配降噪滤波器参数;
降噪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噪滤波器参数进行耳道内的降噪处理。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降噪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降噪方法。
CN202310782455.2A 2023-06-29 2023-06-29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647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2455.2A CN116647783A (zh) 2023-06-29 2023-06-29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2455.2A CN116647783A (zh) 2023-06-29 2023-06-29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7783A true CN116647783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2455.2A Pending CN116647783A (zh) 2023-06-29 2023-06-29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77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0152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a compound metric for sound enhancement
JP6450458B2 (ja) 自身の声を迅速に検出する方法と装置
US7650005B2 (en) Automatic gain adjustment for a hearing aid device
EP2882203A1 (en) Hearing aid device for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CN114143646B (zh) 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EP3337190B1 (en) A method of reducing noise in an audio processing device
CN110035367A (zh) 反馈检测器及包括反馈检测器的听力装置
KR20130133790A (ko) 보청기를 가진 개인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3428326A (zh) 铃音调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517192A (zh) 包括反馈报警的助听器
JP2002536930A (ja) 適応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最適化サウンドプロセッサ
CN115803804A (zh) 管理主动降噪的特征
CN111885458B (zh) 音频播放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77114B1 (en) Dynamically adjustable sidetone generation
CN113395647B (zh) 具有至少一个听力设备的听力***及运行听力***的方法
US11863938B2 (en) Hearing aid determining turn-taking
EP3873105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udio signal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CN116647783A (zh) 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40413A (zh) 一种环境音监测参数校准***及方法
EP4047956A1 (en) A hearing aid comprising an open loop gain estimator
US11671767B2 (en) Hearing aid comprising a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US10873816B2 (en) Providing feedback of an own voice loudness of a user of a hearing device
CN114071307A (zh) 耳机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0031622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frequency response of a hea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hearing apparatus
Kąkol et al. A study o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applied to hearing a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