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2661A - 负氧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负氧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2661A
CN116632661A CN202310693789.2A CN202310693789A CN116632661A CN 116632661 A CN116632661 A CN 116632661A CN 202310693789 A CN202310693789 A CN 202310693789A CN 116632661 A CN116632661 A CN 116632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oxygen
inlet channel
oxygen ion
oxygen ions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37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32661B (zh
Inventor
张龙
明雪桥
尹新华
陈世军
王柱麟
苏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k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37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2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2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32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2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负氧离子发生机构和撞击板,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一端设于壳体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液通道,进气通道用于通入气体且使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液体,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撞击板设于壳体内,且用于使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进气通道的高压气体冲击由第一进液通道流出的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但此时产生的负氧离子含水雾较多,负氧离子会部分溶于水,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水雾会在撞击板上凝结成水珠,使得气液分离,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从而提高负氧离子的产生效率。

Description

负氧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氧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负氧离子具有强化免疫力,预防、恢复疾病,调节体内规律,抑制老化,激活、保全肝肾功能,活化蠕动运动,稳定肠内pH值,分解有害物质及致癌物质,促进***,改善脂质代谢、糖代谢,促进消化、吸收,生成代谢荷尔蒙,生成维生素,抑制有害菌、病原菌的增殖,防御感染等作用,因此负氧离子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广泛。除此之外,负氧离子在食品、药品、电子半导体制造、机械自动化、服装、印刷、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环保除尘、环境改善、喷涂电镀等行业及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有技术中,负氧离子发生器有三种:电击式、水击式和气激式,电击式的是仿效自然界雷电电击方式,即电离空气的方式来产生负氧离子的,它可以在瞬间产生巨量负离子,但这是一种寿命短、活性差的大粒径负氧离子,爆发性产生后又由于正负离子的快速相遇结合而大量中和快速消失,同时又会产生超标的臭氧等有害物质,所以人不能近距离的去吸收负氧离子。
水击式的是模仿从高处下落的瀑布急流摩擦撞击周围和下方空气來产生负氧离子的,它不会同时产生臭氧等有害物质,但所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不高,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几千个到几万个负氧离子。
气激式是逆向运用瀑布急流撞击空气的水击方式,用高压空气去冲击水体,从而产生负氧离子,这种方式在产生负氧离子的同时不会产生臭氧分子,且与自然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相比,气激式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高得多。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水雾较多,且负氧离子溶于水,导致排出的负氧离子浓度偏小,影响负氧离子的浓度,降低负氧离子的产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以解决气激式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水雾较多导致排出的负氧离子浓度偏低的问题。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
壳体;
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通入气体且使所述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液体,所述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以及
撞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使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产生的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撞击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使水雾在撞击板上凝结的水珠或产生的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流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撞击板远离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挡板用于使所述第一通孔流出的水珠或负氧离子再经过所述第二通孔流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撞击板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和所述进气通道均连通于所述混合腔,所述混合腔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腔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侧壁,所述第二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混合腔靠近所述撞击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使所述混合腔内的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孔流出,所述第二出气孔用于使水雾或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二出气孔流至所述撞击板。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撞击板和所述挡板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围设形成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储水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用于当所述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入所述混合腔时,所述储水腔内的水经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所述混合腔内。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套设于所述混合腔的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位于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撞击板设于所述弧形降音罩内,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开设有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用于使负氧离子流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包括第二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套设于所述混合腔的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挡板之间;
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开设有第四出气孔,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壳体围设形成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通过所述第四出气孔与所述第二降噪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降噪腔。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开设有第五出气孔,所述第五出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降噪腔,且用于将负氧离子排出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连接于所述撞击板远离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的一侧;
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连接管和隔挡件,所述隔挡件穿设于所述排水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螺纹部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管推动所述隔挡件,以使所述储水腔与所述排水孔连通。
上述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负氧离子发生机构和撞击板,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一端设于壳体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液通道,进气通道用于通入气体且使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液体,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撞击板设于壳体内,且用于使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产生的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首先由进气通道通入高压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因此进气通道的靠近撞击板的一端会形成负压,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第一进液通道中,形成虹吸效应。进气通道的高压气体冲击由第一进液通道流出的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但此时产生的负氧离子含水雾较多,由于负氧离子与一部分液体冲击形成负氧离子,导致另一部分水会随着气体的冲击形成水雾,进而使得负氧离子含水雾量大,负氧离子会部分溶于水,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水雾会在撞击板上凝结成水珠,使得气液分离,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另一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负氧离子发生器;11、壳体;110a、储水腔;111a、第五出气孔;112a、排水孔;113、刺破件;114a、出水口;12、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1a、进气通道;122a、第一进液通道;123a、混合腔;1231a、第一出气孔;1232a、第二出气孔;13、撞击板;131a、第一通孔;14、挡板;141a、第二通孔;151、第一弧形降音罩;1511a、第三出气孔;1512a、第一降噪腔;152、第二弧形降音罩;1521a、第四出气孔;1522a、第二降噪腔;16、排水机构;161、驱动组件;1611、电机;1612、驱动轮;1613、传动轮;1614、连通管;162、连接管;1621、第一螺纹部;163、隔挡件;164、接水箱;17、储水机构;171、储水瓶;172、外壳;18、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10。负氧离子发生器10包括壳体11、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和撞击板13,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一端设于壳体11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121a和第一进液通道122a,进气通道121a用于通入气体且使第一进液通道122a被吸入液体,进气通道121a的高压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撞击板13设于壳体11内,且用于使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产生的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13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首先由进气通道121a通入高压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因此进气通道121a的靠近撞击板13的一端会形成负压,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第一进液通道122a中,形成虹吸效应。进气通道121a的高压气体冲击由第一进液通道122a流出的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但此时产生的负氧离子含水雾较多,由于负氧离子与一部分液体冲击形成负氧离子,导致另一部分水会随着气体的冲击形成水雾,进而使得负氧离子含水雾量大,负氧离子会部分溶于水,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13上,水雾会在撞击板13上凝结成水珠,使得气液分离,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1,具体地,负氧离子发生器10还可包括紧固件,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与壳体1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与壳体11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种结构有利于更换或清洗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保持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的纯度,保证负氧离子气体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还可包括拉瓦尔管(图中未标示),拉瓦尔管与进气通道121a的侧壁一体制成且位于进气通道121a的末端,拉瓦尔管套设于第一进液通道122a的末端的侧壁,且与第一进液通道122a的侧壁的末端存在空隙,这种结构可使气体在进气通道121a末端的流速增大,使得此处的压强减小,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第一进液通道122a中,形成虹吸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拉瓦尔管的内部结构与火箭发射站喷射管的结构相同,且均采用拉瓦尔喷管原理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撞击板13可固定连接于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且设于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内,进气通道121a的气体撞击液体产生含水雾的负氧离子直接撞击在撞击板13上,减少负氧离子与水雾混合的时间,防止负氧离子与水雾混合时间过长导致负氧离子大部分溶于水中,这种结构可迅速分离水雾和负氧离子,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参考图2、图3和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撞击板13可固定连接于壳体11内壁,且与壳体11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撞击板13与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间隔设置。这种结构可使负氧离子具有多条流出路径,例如负氧离子可从撞击板13与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的空隙处流出,也可穿过撞击板13后从撞击板13与壳体11之间的空隙处流出。具体地,撞击板13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1a,第一通孔131a用于使水雾在撞击板13上凝结的水珠或产生的负氧离子通过第一通孔131a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可以为水,气体可以为高压气体。负氧离子发生器1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撞击板13,撞击板13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当进气通道121a的高压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时,含水雾的负氧离子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撞击在撞击板13上,水雾会在第一个撞击板13上凝结成水珠,使得气液分离,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部分水雾在第一个撞击板13上并未凝结成水珠,直接通过第一通孔131a撞击在第二个撞击板13上,使得在第一个撞击板13未凝结成水珠的水雾能够在第二个撞击板13上凝结成水珠,从而分离水雾与负氧离子,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这种结构使得含水雾的负氧离子再次被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撞击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中间设有网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可包括挡板14,挡板14位于撞击板13远离进气通道121a的一侧,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41a,第一通孔131a连通于第二通孔141a,挡板14用于使第一通孔131a流出的水珠或负氧离子再经过第二通孔141a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14的外形大致为圆形,第二通孔141a的形状大致呈梯形、扇形或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41a的形状为梯形贯穿孔,第二通孔141a的大小大于第一通孔131a的大小,使得水珠或负氧离子可以快速通过挡板14。挡板14固定连接于壳体11且与壳体11之间存在空隙,负氧离子穿过第二通孔141a后可从挡板14与壳体11之间的空隙处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可设有混合腔123a,混合腔123a位于撞击板13靠近进气通道121a的一侧,第一进液通道122a和进气通道121a均连通于混合腔123a,混合腔123a连通于第一通孔131a。
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在混合腔123a中产生,防止液体被气体冲击时,无法集中在一处,散落在壳体11内的各个位置,造成水雾与负氧离子无法分离,降低负氧离子的浓度。混合腔123a的设置可使气体冲击液体产生负氧离子时,含水雾的负氧离子集中在混合腔123a内,且由于重力和气体冲击的作用往下降落撞击在撞击板13上,使得水雾在撞击板13上凝结成水珠,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分离水雾与负氧离子,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除此之外,由于气体冲击液体时振幅过大,导致负氧离子发生器10的噪音过大,混合腔123a的设置可有效减小传出的声音的音量。声波在混合腔123a中发生散射,且散射角度各不相同,由此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减少,从而使声音减弱,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混合腔123a开设有第一出气孔1231a和第二出气孔1232a,第一出气孔1231a开设于混合腔123a的侧壁,第二出气孔1232a开设于混合腔123a靠近撞击板13的一侧,且第二出气孔1232a与第一通孔131a连通,第一出气孔1231a用于使混合腔123a内的负氧离子通过第一出气孔1231a流出,第二出气孔1232a用于使水雾或负氧离子通过第二出气孔1232a流至撞击板1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孔1231a开设于混合腔123a的侧壁,且用于使混合腔123a内的负氧离子通过第一出气孔1231a流出,当气体冲击液体,形成纯净的负氧离子和含有水雾的负氧离子,纯净的负氧离子可直接从第一出气孔1231a流出,含有水雾的负氧离子受重力的作用向下通过第二出气孔1232a,撞击在撞击板13上使得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得到纯净的负氧离子,由于负氧离子的质量轻,使得负氧离子向上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14与壳体11围设形成储水腔110a,储水腔110a连通于第二通孔141a,储水腔110a连通于第一进液通道122a,第一进液通道122a用于当进气通道121a的气体冲入混合腔123a时,储水腔110a内的水经第一进液通道122a被吸入混合腔123a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液通道122a一端连通于储水腔110a,另一端连通于混合腔123a,当进气通道121a的气体冲入混合腔123a时,在混合腔123a中形成负压,储水腔110a内的水被吸入混合腔123a内,在混合腔123a内形成虹吸现象,使得储水腔110a内的水不断往混合腔123a中流动,从而使得进气通道121a内的气体不断冲击液体产生负氧离子。
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还可包括储水机构17,储水机构17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1。具体地,储水机构17通过与壳体11过盈配合实现储水机构17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的目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水机构17与壳体11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如卡接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可拆卸的设置有利于更换或清洗储水机构17,保持内部整洁,水体干净,保证产生的负氧离子的质量。此外,过盈配合的设置能够防止储水机构17内的液体从储水机构17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漏出,提高负氧离子发生器10的密封性。
负氧离子发生器10可开设第二进液通道(图中未标示),负离子发生器还包括抽水泵18,抽水泵18设于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上,抽水泵18一端与储水机构17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连通,储水机构17内的液体通过抽水泵18抽入第二进液通道,再进入储水腔110a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包括刺破件113,壳体11开设有出水口114a,刺破件113位于出水口114a内。储水机构17包括储水瓶171、外壳172,储水瓶171螺纹连接于外壳172,外壳172与出水口114a的内壁过盈配合,抽水泵18一端与第二进液通道连通,另一端通过出水口114a和外壳172最终与储水瓶171连通,外壳172内设有隔膜,当刺破件113刺破隔膜时,外壳172与出水口114a连通,抽水泵18工作,将出水口114a内的液体抽入至第二进液通道,由第二进液通道进入储水腔110a内,以使储水腔110a内存在液体能够被吸入第一进液通道122a。
当抽水泵18工作时,进气通道121a停止进气,防止在混合腔123a内产生的负氧离子流出时被第二进液通道的液体溶解,降低负氧离子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可包括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第一弧形降音罩151套设于混合腔123a的外壁,第一弧形降音罩151位于靠近挡板14的一侧,撞击板13设于弧形降音罩内,第一弧形降音罩151开设有第三出气孔1511a,第三出气孔1511a用于使负氧离子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的形状大致为圆台和圆柱的组合,直径较小的一端套设于混合腔123a外壁,直径较大的一端连接于挡板14。第三出气孔1511a开设有两个以上,间隔分布于第一弧形降音罩151靠近混合腔123a的一端,用于使负氧离子经过第三出气孔1511a流出。当部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在撞击板13上分离后,纯净的负氧离子向上流经第三出气孔1511a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可包括第二弧形降音罩152,第二弧形降音罩152套设于混合腔123a的外壁,第一弧形降音罩151位于第二弧形降音罩152与挡板14之间;
第二弧形降音罩152开设有第四出气孔1521a,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第二弧形降音罩152与壳体11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降噪腔1512a,第一降噪腔1512a与储水腔110a相连通,第二弧形降音罩152与壳体11围设形成第二降噪腔1522a,第一降噪腔1512a通过第四出气孔1521a与第二降噪腔1522a连通,第一出气孔1231a连通于第二降噪腔1522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弧形降音罩152大致呈圆台状,直径较小的一端套设于混合腔123a的外壁且连接于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直径较小的一端,第四出气孔1521a开设于第二弧形降音罩152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第二弧形降音罩152与壳体11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降噪腔1512a,第一降噪腔1512a与储水腔110a相连通,由于气体冲击液体的振幅很大,导致声音很大,第一降音腔的设置可有效减小传出的声音的大小。声波在第一降噪腔1512a中发生散射,且散射角度各不相同,由此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减少,从而使声音减弱。其次,负氧离子气体在与第一降噪腔1512a内壁接触时,负氧离子气体内部含有的水雾再次会附着至第一降噪腔内壁上,水雾凝结成为水珠,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气体的负氧离子浓度。
第二弧形降音罩152与壳体11围设形成第二降噪腔1522a,第一降噪腔1512a通过第四出气孔1521a与第二降噪腔1522a连通,经过第一降噪腔1512a降噪处理的声波进入第二降噪腔1522a再次进行降噪处理,使得传出的音量更小。第一出气孔1231a连通于第二降噪腔1522a,当负氧离子气体上升流出时,负氧离子气体会碰到壳体11的内壁且凝结成水滴,第二弧形降音罩152可将水滴引流至混合腔123a中,再次被气体冲击产生负氧离子,形成正向循环,减少液体的损失。其次,负氧离子气体在与第二降噪腔1522a内壁接触时,负氧离子气体内部含有的水雾再次会附着至第二降噪腔1522a内壁上,水雾凝结成为水珠,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气体的负氧离子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可开设有第五出气孔111a,第五出气孔111a连通于第二降噪腔1522a,第五出气孔111a用于将负氧离子排出壳体11。第五出气孔111a开设于负氧离子发生器10远离第一弧形降音罩151的一端,负氧离子由第五出气口排出壳体11,外部设备可连通第五出气口来吸收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从产生至排出的路径如下:首先储水瓶171中的水通过抽水泵18进入第二进液通道,最终流入储水腔110a中,当储水腔110a中的水达到预设的量时,抽水泵18停止工作。进气通道121a冲入气体,进气通道121a靠近撞击板13的一端形成负压,使得储水腔110a内的水通过第一进液通道122a被吸至混合腔123a中,气体在混合腔123a中冲击由第一进液通道122a流出的液体,从而产生负氧离子,部分负氧离子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至第二降噪腔1522a,最终通过第五出气孔111a排出壳体11;另一部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受重力和气体冲击的作用撞击在撞击板13上,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纯净的负氧离子可通过第三出气孔1511a流出至第一降噪腔1512a,再通过第四出气孔1521a流至第二降噪腔1512a,最终通过第五出气孔111a排出壳体11内;仍有些含水雾的负氧离子通过第一通孔131a后撞击在挡板14上,进行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负氧离子通过第二通孔141a后,再通过挡板14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处流至第一降噪腔1512a,再通过第四出气孔1521a流至第二降噪腔1512a,最终通过第五出气孔111a排出壳体11内。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氧离子发生器10包括排水机构16,排水机构16连接于壳体11远离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的一侧;
壳体11开设有排水孔112a,排水机构16可包括驱动组件161、连接管162和隔挡件163,隔挡件163穿设于排水孔112a,连接管162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部1621,驱动组件161与第一螺纹部1621传动连接;
其中,驱动组件161驱动连接管162推动隔挡件163,以使储水腔110a与排水孔112a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挡件163为柱形,可为圆柱形。驱动组件161包括电机1611、驱动轮1612、传动轮1613和连通管1614,驱动轮1612固定连接于电机1611的输出端,传动轮1613的外侧啮合连接于驱动轮1612,传动轮1613的内侧啮合于第一螺纹部1621,连接管162套设于连通管1614,排水机构16可包括接水箱164,连接管162与连通管1614共同配合以使储水腔110a与接水腔连通。具体地,电机1611带动驱动轮1612转动,以带动传动轮1613转动,由于传动轮1613的内侧啮合连接与第一螺纹部1621,连接管162套设于连通管1614,以此传动轮1613带动连接管162沿连接管162的轴向移动。连接管162靠近隔挡件163的一端设有推动件,当储水腔110a内的液体量超过标准储水量时,传动轮1613带动连接管162通过推动件将隔挡件163顶起时,储水腔110a与排水孔112a连通,储水腔110a的液体通过排水孔112a流出,当传动轮1613带动连接管162远离隔挡件163时,隔挡件163容置于排水孔112a,储水腔110a内的水无法排出。由于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异味,定期对储水腔110a的水排入接水箱164内可有效避免水体产生异味,使得负氧离子的质量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轮和传动轮均为齿轮,驱动组件与第一螺纹部丝杆传动连接。
借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10。负氧离子发生器10包括壳体11、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和撞击板13,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一端设于壳体11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121a和第一进液通道122a,进气通道121a用于通入气体且使第一进液通道122a被吸入液体,进气通道121a的高压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撞击板13设于壳体11内,且用于使负氧离子发生机构12产生的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13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首先由进气通道121a通入高压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因此进气通道121a的靠近撞击板的一端会形成负压,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第一进液通道122a中,形成虹吸效应。进气通道121a的高压气体冲击由第一进液通道流出的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但此时产生的负氧离子含水雾较多,由于负氧离子与一部分液体冲击形成负氧离子,导致另一部分水会随着气体的冲击形成水雾,进而使得负氧离子含水雾量大,负氧离子会部分溶于水,将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13上,水雾会在撞击板13上凝结成水珠,使得气液分离,从而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开设有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液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通入气体且使所述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液体,所述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击液体以产生负氧离子;以及
撞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使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产生的含水雾的负氧离子撞击在撞击板上,以使水雾与负氧离子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使水雾在撞击板上凝结的水珠或产生的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撞击板远离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挡板用于使所述第一通孔流出的水珠或负氧离子再经过所述第二通孔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撞击板靠近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液通道和所述进气通道均连通于所述混合腔,所述混合腔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侧壁,所述第二出气孔开设于所述混合腔靠近所述撞击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使所述混合腔内的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孔流出,所述第二出气孔用于使水雾或负氧离子通过所述第二出气孔流至所述撞击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围设形成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储水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用于当所述进气通道的气体冲入所述混合腔时,所述储水腔内的水经所述第一进液通道被吸入所述混合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套设于所述混合腔的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位于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撞击板设于所述弧形降音罩内,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开设有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用于使负氧离子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包括第二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套设于所述混合腔的外壁,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挡板之间;
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开设有第四出气孔,所述第一弧形降音罩、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弧形降音罩与所述壳体围设形成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通过所述第四出气孔与所述第二降噪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降噪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开设有第五出气孔,所述第五出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降噪腔,且用于将负氧离子排出所述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机构的一侧;
所述壳体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连接管和隔挡件,所述隔挡件穿设于所述排水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螺纹部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管推动所述隔挡件,以使所述储水腔与所述排水孔连通。
CN202310693789.2A 2023-06-12 2023-06-12 负氧离子发生器 Active CN116632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789.2A CN116632661B (zh) 2023-06-12 2023-06-12 负氧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789.2A CN116632661B (zh) 2023-06-12 2023-06-12 负氧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661A true CN116632661A (zh) 2023-08-22
CN116632661B CN116632661B (zh) 2024-01-26

Family

ID=8764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3789.2A Active CN116632661B (zh) 2023-06-12 2023-06-12 负氧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266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70872U (zh) * 2021-03-29 2021-12-07 湖南第五空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及具有其的设备
CN116031758A (zh) * 2022-12-23 2023-04-28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70872U (zh) * 2021-03-29 2021-12-07 湖南第五空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及具有其的设备
CN116031758A (zh) * 2022-12-23 2023-04-28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负氧离子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2661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7319B (zh) 气泡杀菌洗涤机
JP2009136864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JP2008119567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12439330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清洗机
CN116632661B (zh) 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14287611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的发生装置
CN209952609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111588286A (zh) 独立式果蔬清洗机
CN207493515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210385261U (zh) 木屑粉尘危害排除装置
CN216236144U (zh) 一种带有杀菌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用混合罐
CN201857288U (zh) 一种超声波氨氮吹脱气浮装置
CN204583759U (zh) 新型净化***
JP2007203277A (ja) 気液混合装置
KR101194723B1 (ko) 가압탱크를 이용한 세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척방법
CN206980493U (zh) 一种无压微泡发生装置
CN216640000U (zh) 清洗装置
CN219917904U (zh)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19424139U (zh) 一种微气泡发生器
CN220969517U (zh) 微气泡模组及具有深度清洁功能的微气泡花洒
CN211394044U (zh) 间歇式曝气装置
CN219801494U (zh) 一种旋流水滴***型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264180Y (zh) 自来水式臭氧水引射混合装置
CN212982528U (zh) 一种家用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16526306B (zh) 负氧离子发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