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1330A -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1330A
CN116621330A CN202310840158.9A CN202310840158A CN116621330A CN 116621330 A CN116621330 A CN 116621330A CN 202310840158 A CN202310840158 A CN 202310840158A CN 116621330 A CN116621330 A CN 116621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urce
filler
slow
release
release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01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21330B (zh
Inventor
刘晓薇
张皖婉
郝国兵
戴苍松
邓呈逊
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401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1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1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1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21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1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06An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olid supports for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水质净化生物填料领域。该缓释碳源生物填料采用多孔聚丙烯作为载体、以无水乙酸钠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的混合溶液作为亲水改性剂,通过“化学刻蚀法+真空负压吸附法”制得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本发明制得的填料为多孔结构,不仅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能够实现碳源缓慢稳定释放,为污水处理提供充足的碳源。该缓释碳源填料还能够循环利用,节能降耗。通过构建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处理***,可以实现对低碳氮比(C/N)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氮磷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以及原位提升河湖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净化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用水量上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城镇生活污水中氮含量显著提高。在排放标准愈发严格的大背景下,依靠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时常面临碳源不足引起脱氮效果下降的问题,导致出水氮浓度不达标,造成了我国城镇河湖水质呈现出高氮低碳的水质特征,容易引起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实际工程中一般在碳氮比(C/N)小于3.7时,就需要外部投加碳源来保证反硝化脱氮顺利进行。然而,传统的外加碳源通常为一些低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甲醇等,投加碳源会致使污水处理成本增加,且存在投加量不易控制的问题。比如:当投加碳源量不足时容易导致处理水质不达标,当投加碳源过量时会使出水COD超标,造成二次污染以及碳源的浪费。
新型固体缓释碳源具有稳定释碳且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性,可有效提高脱氮效果。目前常用的固体缓释碳源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聚合物材料。天然材料包括有稻草、玉米芯、小麦秸秆、花生壳等。这类缓释碳源材料释碳效率低,影响脱氮效果。此外,天然材料在释碳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N、P等其他类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等材料,可以作为缓释碳源。虽然该些材料能够释放足够的碳源,然而释碳周期短,无法作为稳定的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此外,此类材料成本高、不易成型,也阻碍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新型缓释碳源填料是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氮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开发性能优越的固体缓释碳源,强化生物法在处理低C/N污水时的脱氮效果。本发明碳源选择易于微生物吸收利用且易获取的碳源——无水乙酸钠,以多孔聚丙烯为骨架,采用真空负压吸附法将碳源耦合到聚丙烯填料上制得缓释碳源,并用聚乙烯醇和SPAN80混合溶液进行覆膜亲水改性,增强释碳效果。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以聚丙烯树脂作为基础骨架,以无水乙酸钠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司盘80(SPAN80)的混合溶液作为亲水改性剂,通过表面吸附法,制得聚丙烯基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制得的填料为多孔结构,能够实现碳源缓慢释放,同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为污水处理或者河湖水质净化提升提供充足稳定的碳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制备:准备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混合后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制得多孔聚丙烯填料;采用化学刻蚀的方式去除多孔聚丙烯填料的碳酸钙;
(2)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将步骤(1)中得到的多孔聚丙烯填料浸泡在乙酸溶液进行真空抽滤处理,干燥后即可;
(3)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亲水改性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进行亲水改性处理,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制备:
(1)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的重量比为(80-90):(10-20)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混合料共混后投入到挤出机,并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与混合料的体积比为(0.02-0.08):100,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加入速率为0.002L/min-0.005L/min,熔融段的温度控制为200℃-220℃,压力为1MPa-5MPa,制得多孔聚丙烯填料;
(3)用化学刻蚀的方式去除碳酸钙,首先将多孔聚丙烯填料放入质量分数66.5%的乙酸溶液中浸泡,同时40-60℃温度下进行超声振荡,48h后取出,于空气中干燥48h。乙酸能够与填料中的碳酸钙在超声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的去除能够增加材料的孔隙度。
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
(4)将步骤(3)所得填料放入装有乙酸钠饱和溶液的真空抽滤装置中,填料在真空负压下吸附乙酸钠;
(5)将步骤(4)所得填料空气中干燥后即获得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
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亲水改性:
(6)将10份聚乙烯醇和5份SPAN80溶解于85份超纯水中,然后转移至烧杯中,置于恒温油浴磁力搅拌器内,设定温度为98±2℃、搅拌转速1000-2000rpm,制备得到亲水改性试剂,冷却后备用;
(7)将步骤(6)制得的亲水改性试剂涂抹到步骤(5)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表面,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制备得到亲水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其中,聚乙烯醇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羟基,能够增加材料的亲水性能。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 AN80)作为一种乳化剂,其一端为极性的亲水基团,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既可以作为亲水改性试剂,又可以与醋酸钠作用增加了其分散性形成胶束,胶束的疏水内核具有增溶有机物的能力,因此在亲水改性过程中添加乳化剂,可增加亲水亲油污染物在填料表面的扩散。
优先的,在步骤(4)所述的真空负压压力控制在-0.05MPa~-0.5MPa,负压吸附时间60min~5min。
优先的,在步骤(6)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750±50。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聚多孔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对氮磷污染物的应用,所述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具有释碳稳定性高、持久性强的特性,能够较好地被用于处理低碳氮比(C/N)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以及河湖水质提升。
有益效果
本发明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在进水COD为20mg/L、氨氮为2.1mg/L、总氮为15mg/L、总磷为0.5mg/L的情况下,水里停留时间24h,该生物填料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8%、93%、58%。
本发明从复合材料的角度出发,将碳源负载到多孔聚丙烯填料上制成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并将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进行亲水改性,增加其与水中污染物的接触。通过利用多孔聚丙烯填料疏松多孔特性将吸附的碳源缓慢的释放出来,提高了释碳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污染物降解对碳源的利用率,同时聚丙烯作为生物填料也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附着载体,进一步促进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本发明制得的填料易于制备且可实现回收再利用,对污水处理尤其是河湖水质净化提升具有良好的表现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聚丙烯填料内部多孔结构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实物图;
图3:为聚丙烯、多孔聚丙烯、亲水改性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固液接触角测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不同聚丙烯、碳酸钙比例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填料的释碳效果对比;
图5:为不同材料来源的填料的释碳效果对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填料和多孔聚丙烯填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对比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填料和多孔聚丙烯填料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填料和多孔聚丙烯填料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制备
(1)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90:10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
(2)将混合料共混后投入到挤出机,并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与混合料的体积比为(0.02-0.08):100,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加入速率为0.002L/min-0.005L/min,熔融段的温度控制为200℃-220℃,压力为1MPa-5MPa,制得多孔聚丙烯填料,其内部的SEM如图1所示;
(3)用化学刻蚀的方式去除碳酸钙,首先将多孔聚丙烯填料放入质量分数66.5%的饱和乙酸溶液中浸泡,同时40-60℃温度下进行超声振荡,饱和乙酸溶液与聚丙烯填料中的碳酸钙在超声振荡作用下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8h后取出,于空气中干燥48h,碳酸钙的去除能够增加材料的孔隙度。
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
(4)将步骤(3)所得填料放入装有66.5%的乙酸钠饱和溶液的真空抽滤装置中,填料在真空负压下吸附乙酸钠,真空负压压力控制在-0.05MPa~-0.5MPa,负压吸附时间60min~5min。
(5)将步骤(4)所得填料空气中干燥后即获得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
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亲水改性
(6)将10份聚合度为1750±50的聚乙烯醇和5份SPAN80溶解于85份超纯水中,然后转移至烧杯中,置于恒温油浴磁力搅拌器内,设定温度为98±2℃、搅拌转速1000-2000rpm,制备得到亲水改性试剂,冷却后备用;
(7)将步骤(6)制得的亲水改性试剂涂抹到步骤(5)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表面,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制备得到亲水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制备
(1)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85:15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
(2)将混合料共混后投入到挤出机,并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与混合料的体积比为(0.02-0.08):100,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加入速率为0.002L/min-0.005L/min,熔融段的温度控制为200℃-220℃,压力为1MPa-5MPa,制得多孔聚丙烯填料,其内部的SEM如图1所示;
(3)用化学刻蚀的方式去除碳酸钙,首先将多孔聚丙烯填料放入质量分数66.5%的饱和乙酸溶液中浸泡,同时40-60℃温度下进行超声振荡,饱和乙酸溶液与聚丙烯填料中的碳酸钙在超声振荡作用下进行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8h后取出,于空气中干燥48h,碳酸钙的去除能够增加材料的孔隙度。
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
(4)将步骤(3)所得填料放入装有乙酸钠饱和溶液的真空抽滤装置中,填料在真空负压下吸附乙酸钠,真空负压压力控制在-0.05MPa~-0.5MPa,负压吸附时间60min~5min。
(5)将步骤(4)所得填料空气中干燥后即获得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
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亲水改性
(6)将10份聚合度为1750±50的聚乙烯醇和5份SPAN80溶解于85份超纯水中,然后转移至烧杯中,置于恒温油浴磁力搅拌器内,设定温度为98±2℃、搅拌转速1000-2000rpm,制备得到亲水改性试剂,冷却后备用;
(7)将步骤(6)制得的亲水改性试剂涂抹到步骤(5)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表面,对其进行亲水改性,制备得到亲水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80:20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其他处理条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80:10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其他处理条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90:20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其他处理条件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95:5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其他处理条件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75:25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不同比例的混合填料;其他处理条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6填料亲水性对比
取实施例1中的聚丙烯、多孔聚丙烯、亲水改性多孔聚丙烯填料进行液固界面接触角测量实验(图3),结果表明聚丙烯填料的接触角超过90.00°,说明填料本身是疏水的,不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挂膜;多孔聚丙烯填料的接触角为79.00°,说明通过填料造孔提高了填料亲水性;利用聚乙烯醇进行填料表面亲水改性后,液固界面接触角降低到53.50°,说明亲水改性后的填料亲水性进一步增强,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从而能够加快生物膜的成熟,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实施例7缓释碳源生物填料释碳效果对比
将聚丙烯和成核助剂碳酸钙按照质量比实施例1-5,对比例1-2的比例制备的多孔缓释碳源填料释碳效果进行对比。分别将制备的5g不同比例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填料先清洗一遍,去除表面残留乙酸钠,再分别浸泡在500mL去离子水中,用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封闭锥形瓶口。将烧瓶放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上,并将温度控制在25±1℃,振荡频率为80rpm。以COD为释碳指标,每天取样测定每组碳源的释碳量,完成测定后用500mL纯水替换浸出液。浸出实验连续进行15天。如图4所示,90:10具有较高的释碳效果,后续实验均采用90:10(即实施例1)制备的多孔聚丙烯填料。
实施例8不同材料来源的填料的释碳效果对比
以常见的人工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和乙酸钠制备的缓释碳源为对照组,多孔聚丙烯-乙酸钠复合缓释碳源(实施例1)为实验组,对比缓释碳源填料的释碳量。释碳实验步骤同实施例7。如图5所示,以聚乙烯醇-乙酸钠复合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在第8天释碳量接近0,几乎失去释碳能力。多孔聚丙烯-乙酸钠复合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在初期释碳量较高,从第5天开始释碳量一直稳定在44mg/L左右。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多孔聚丙烯-乙酸钠复合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具有良好稳定的释碳效果。
实施例9: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对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对比:
以多孔聚丙烯填料为对照,比较亲水改性后的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对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装置为有机玻璃反应器,有效容积750ml。分别在反应器中填装聚丙烯和改性后的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填料(实施例1),使用蠕动泵进水,出水外排,并进行挂膜。进水COD为20mg/L、氨氮为2.1mg/L、总氮为15mg/L、总磷为0.5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测量出水的COD、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总磷浓度。如图6-图8,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8%、93%、58%,多孔聚丙烯填料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0%、45%、44%,两者有显著的差异。
综上,本发明多孔聚丙烯-乙酸钠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具有释碳稳定性高、持久性强的特性,能够较好地被用于处理低碳氮比(C/N)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以及河湖水质提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以聚丙烯树脂作为基础骨架,以无水乙酸钠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司盘80(SPAN80)的混合溶液作为亲水改性剂,通过表面吸附法而制得。
2.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制备:准备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混合后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制得多孔聚丙烯填料;去除多孔聚丙烯填料中的碳酸钙;
(2)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的制备:将步骤(1)中得到的多孔聚丙烯填料浸泡在乙酸溶液进行真空抽滤处理,干燥后即可;
(3)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亲水改性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进行亲水改性处理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混合料的制备: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分别在80℃下干燥3h处理,将处理后的聚丙烯树脂、成核助剂碳酸钙以重量比80-90:10-20混合均匀,即得;
步骤(1)中混合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为:将混合料共混后投入到挤出机,并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设备中,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与混合料的体积比为(0.02-0.08):100,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加入速率为0.002L/min-0.005L/min,熔融段的温度控制为200℃-220℃,压力为1MPa-5MP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采用化学刻蚀法去除多孔聚丙烯填料中的碳酸钙:将多孔聚丙烯填料放入质量分数66.5%的乙酸溶液中浸泡,同时40-60℃温度下进行超声振荡,66.5%的乙酸溶液与聚丙烯填料中的碳酸钙在超声振荡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48h后取出,于空气中干燥48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真空抽滤处理的操作如下:将多孔亲水聚丙烯填料放入装有质量分数66.5%乙酸钠饱和溶液的真空抽滤装置中并保持密封,开启真空抽滤装置,使填料在真空负压下吸附乙酸钠饱和溶液,单次抽滤时间为5min,并重复上述操作2-3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亲水改性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下:将质量比分别为10:5:85的聚乙烯醇、SPAN80及超纯水转移至烧杯中,置于恒温油浴磁力搅拌器内,设定温度为98±2℃、搅拌转速1000-2000rpm,制备得到亲水改性试剂,冷却后备用;接着,将制得的亲水改性试剂涂抹到制备的多孔聚丙烯缓释碳源生物填料表面,对其进行亲水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负压的压力控制在-0.05MPa~-0.5MPa,真空负压的吸附时间60min~5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释碳源生物填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750±50。
9.一种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为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以及河湖水。
CN202310840158.9A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6621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0158.9A CN11662133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0158.9A CN11662133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1330A true CN116621330A (zh) 2023-08-22
CN116621330B CN116621330B (zh) 2024-05-07

Family

ID=8761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0158.9A Active CN116621330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1330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0385A (ja) * 1992-12-28 1994-07-12 Tonen Corp 微生物担体
CN101298040A (zh) * 2008-06-19 2008-11-05 同济大学 巯基功能化聚乙烯醇-明胶复合交联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89333A (ja) * 2010-02-17 2011-09-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金属イオン含有水からの金属イオン回収方法
CN103298747A (zh) * 2010-11-15 2013-09-11 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德公司 组合物及其在转化污染物中的用途
CN103964565A (zh) * 2014-04-03 2014-08-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材的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30545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合肥学院 曝气滤池悬浮球填料
KR20180000628A (ko) * 2016-06-23 2018-01-03 주식회사 에코비젼 선택적 미생물 고정화 담체를 이용한 오염물 정화기술
CN108178206A (zh) * 2017-12-29 2018-06-19 安徽阳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释性水质处理复合材料
CN108774316A (zh) * 2018-05-08 2018-11-09 四川大学 阳离子型聚芳醚树脂、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06342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Performance Chemicals LLC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s for the control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CN110538579A (zh) * 2019-09-24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70453A (zh) * 2020-02-29 2020-05-19 辽宁中舟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生物填料厌氧反应器
CN111777175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缓释碳源的悬浮填料
CN112174335A (zh) * 2020-09-14 2021-01-05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碳源的多孔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4051A (zh) * 2021-01-13 2021-12-07 上海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缓释碳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80393A (zh) * 2022-01-25 2022-04-22 南京大学 一种负载二茂铁的耦合反硝化脱氮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88571A (zh) * 2022-07-07 2022-09-02 嘉兴学院 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
CN115432813A (zh) * 2022-09-19 2022-12-06 东莞市莞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表面积,耐老化的mbbr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6708A (zh) * 2022-11-14 2023-01-20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释碳源、可生物降解型环保填料
CN116354494A (zh) * 2023-02-24 2023-06-3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复合缓释碳材料耦合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0385A (ja) * 1992-12-28 1994-07-12 Tonen Corp 微生物担体
CN101298040A (zh) * 2008-06-19 2008-11-05 同济大学 巯基功能化聚乙烯醇-明胶复合交联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89333A (ja) * 2010-02-17 2011-09-2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金属イオン含有水からの金属イオン回収方法
CN103298747A (zh) * 2010-11-15 2013-09-11 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德公司 组合物及其在转化污染物中的用途
CN103964565A (zh) * 2014-04-03 2014-08-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材的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方法
KR20180000628A (ko) * 2016-06-23 2018-01-03 주식회사 에코비젼 선택적 미생물 고정화 담체를 이용한 오염물 정화기술
CN106430545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合肥学院 曝气滤池悬浮球填料
US20190106342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Performance Chemicals LLC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s for the control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CN108178206A (zh) * 2017-12-29 2018-06-19 安徽阳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释性水质处理复合材料
CN108774316A (zh) * 2018-05-08 2018-11-09 四川大学 阳离子型聚芳醚树脂、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8579A (zh) * 2019-09-24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70453A (zh) * 2020-02-29 2020-05-19 辽宁中舟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生物填料厌氧反应器
CN111777175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缓释碳源的悬浮填料
CN112174335A (zh) * 2020-09-14 2021-01-05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碳源的多孔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4051A (zh) * 2021-01-13 2021-12-07 上海大学 一种生物脱氮缓释碳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80393A (zh) * 2022-01-25 2022-04-22 南京大学 一种负载二茂铁的耦合反硝化脱氮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88571A (zh) * 2022-07-07 2022-09-02 嘉兴学院 一种用于反硝化菌的碳源载体填料和制备方法
CN115432813A (zh) * 2022-09-19 2022-12-06 东莞市莞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表面积,耐老化的mbbr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6708A (zh) * 2022-11-14 2023-01-20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释碳源、可生物降解型环保填料
CN116354494A (zh) * 2023-02-24 2023-06-3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复合缓释碳材料耦合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VÁREZ, LM 等: "Biopolymers-based nanocomposites: Membranes from propionated lignin and cellulose for water purifica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vol. 86, no. 2, 7 September 2011 (2011-09-07), pages 732 - 741, XP028240902, DOI: 10.1016/j.carbpol.2011.05.014 *
WANG, XT等: "Effects of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n anammox immobilized fille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710, 25 March 2020 (2020-03-25), pages 1 - 12 *
丁海涛等: "氧化石墨烯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vol. 25, no. 21, 15 November 2019 (2019-11-15), pages 123 - 126 *
於蒙: "低C/N比污水强化碳源高效利用及深度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4, 15 April 2021 (2021-04-15), pages 027 - 482 *
李华;周子明;刘青松;李纯厚;张家松;谢建军;: "荔枝核-PVA多孔复合固体碳源在养殖废水中的脱氮研究", 水处理技术, no. 09, 15 August 2008 (2008-08-15), pages 105 - 110 *
王允;张旭;张大奕;李广贺;周贵忠;: "用于地下水原位生物脱氮的缓释碳源材料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 no. 08, 15 August 2008 (2008-08-15), pages 2183 - 2188 *
高建军: "新型缓释碳源填料的制备及其强化BAF脱氮效能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3, 15 March 2022 (2022-03-15), pages 020 - 8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1330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using improved polyvinyl alcohol (PVA) gel
CN1241843C (zh) 使用磁性污泥的废水处理方法
JP5150993B2 (ja) 脱窒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236564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填料及应用
CN107628684A (zh) 一种改良mb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装置与方法
CN114807110B (zh) 一种水处理用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6442B (zh) 一种微生物载体与流化床相结合处理氨氮污水的方法
CN116621330B (zh) 一种缓释碳源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57109B (zh) 兼具缓释碱度和碳源功能的水平流生物膜反应装置
CN105481107A (zh) 用于废水处理的亲水型生物载体
CN109502933B (zh) 一种含有聚丙烯酰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
CN115159767B (zh) 一种大蒜混合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14751507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有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Carbon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or synthe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13716686B (zh) 一种快速启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对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法
JP2003000238A (ja) Pva包括固定化微生物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担体を用いた環境浄化方法
JP2021037514A (ja) 水処理方法
CN112062290A (zh) 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
CN1245337C (zh) 生物污泥减量设备
CN109179640A (zh) 一种适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多孔聚氨酯泡沫颗粒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3831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硝化包埋菌颗粒制备方法
KR20200092028A (ko) 코어쉘 구조의 생물막 입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폐수 처리 방법
CN1775699A (zh) 中药生产废水处理***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CN108640296B (zh) 一种含铁碳纳米管的复合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4927B (zh) 一种快速启动污水处理***脱氮功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