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1807A - 车载用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用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1807A
CN116601807A CN202080107772.9A CN202080107772A CN116601807A CN 116601807 A CN116601807 A CN 116601807A CN 202080107772 A CN202080107772 A CN 202080107772A CN 116601807 A CN116601807 A CN 116601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vehicle
cell stack
fue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7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矶田博之
筑后隼人
臼田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ault SAS
Publication of CN116601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18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grouping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11Electric energy storages
    • B60Y2400/112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20Energy converters
    • B60Y2400/202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用燃料电池***,其具备燃料电池和辅机,在所述辅机与所述燃料电池之间进行气体的交接,其中,该车载用燃料电池***包括收纳辅机的辅机构造体,燃料电池包括固定到辅机构造体的上表面的第1燃料电池和固定到辅机构造体的下表面的第2燃料电池,辅机构造体配置于在高度方向上与车身的骨架构件大致相同的位置,第1燃料电池和第2燃料电池借助辅机构造体固定于骨架构件。

Description

车载用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用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JP2012-221630A公开有在包含换热器、改性器、燃烧器等的构造体上层叠有多个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
发明内容
不过,在将JP2012-221630A所示的燃料电池***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将所述的构造体固定于车辆,位于燃料电池***的最下部的构造体和车辆骨架的高度不同,因此,需要使用于将构造体安装于车辆骨架的支架大型,重量相应地增加。另外,利用大型的支架固定燃料电池***的最下部,因此,燃料电池***和支架的摆动的振幅在驾驶时变大,有可能损害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并且抑制了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的降低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为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某形态,一种车载用燃料电池***,其具备燃料电池和辅机,在辅机与燃料电池之间进行气体的交接,其中,车载用燃料电池***包括收纳辅机的辅机构造体,燃料电池包括固定到辅机构造体的上表面的第1燃料电池和固定到辅机构造体的下表面的第2燃料电池,辅机构造体配置于在高度方向上与车身的骨架构件大致相同的位置,第1燃料电池和第2燃料电池借助辅机构造体固定于骨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安装到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配管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将比较例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情况且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图。
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且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基本构成的图。
图8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构成零部件的燃料电池堆和辅机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9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构成零部件的燃料电池堆和辅机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辅机构造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13是将比较例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情况且是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图。
图1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1变形例且是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2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搭载车载用燃料电池***的电动车辆]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的侧视图。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随后论述的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以下,称为“燃料电池***”。)搭载于利用驱动马达73(参照图7)行驶的电动车辆。
电动车辆具备:车身B,其形成原动机室(前方原动机室B2F、或后方原动机室B2R(参照图12))、客舱B4(参照图12)等;以及前方悬挂装置SF和后方悬挂装置SR(参照图12),其使用复原力而支承车身B。
本实施方式的适用对象的电动车辆适用FF车(FR车)、或随后论述的RR车。
在电动车辆是FF车(FR车)的情况下,在车身B的前方配置有前方原动机室B2F。另外,在车身B的前方配置有侧梁B1F(骨架构件),该侧梁B1F(骨架构件)配置为,在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夹着前方原动机室B2F。在前方原动机室B2F(随后论述的后方原动机室B2R也同样)中,将占据比侧梁B1F高的位置的空间设为第1内部空间,将占据比侧梁B1F低的位置的空间设为第2内部空间。
在FF车的情况下,前方悬挂装置SF具有如下构造,在搭载有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参照图7)、驱动桥装置(未图示))、操舵装置B24的副架S1F(构造骨架)安装有:车轮(未图示);弹簧(未图示),其借助臂(未图示)(或连杆(未图示))支承车身B,该臂(或连杆)安装有保持该车轮且可进行转轮的转向节(未图示);以及减振器(未图示),其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RR车的情况也同样,后方悬挂装置SR(参照图12)具有如下构造,在副架S1R(参照图12)安装有:车轮(未图示);弹簧(未图示),其借助臂(未图示)(或连杆(未图示))支承车身B,该臂(或连杆)安装有保持该车轮的轮毂(未图示);以及减振器(未图示),其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
在FR车的情况下,前方悬挂装置SF具有如下构造,在搭载有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参照图7))、操舵装置B24(未图示)的副架S1F安装有:车轮(未图示);弹簧(未图示),其借助臂(未图示)(或连杆(未图示))支承车身B,该臂(或连杆)安装有保持该车轮且可进行转轮的转向节(未图示);以及减振器(未图示),其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后方悬挂装置SR(参照图12)具有如下构造,在搭载有驱动桥装置(未图示)的副架S1R安装:车轮(未图示);弹簧(未图示),其借助臂(未图示)(或连杆(未图示))支承车身B,该臂(或连杆)安装有保持该车轮的轮毂(未图示);以及减振器(未图示),其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来自驱动马达73(参照图7)的驱动力借助驱动轴(未图示)向驱动桥装置(未图示)传递。另外,驱动马达73与驱动桥装置(未图示)设为一体,并安装于后方悬挂装置SR,从而也能够适用省略了驱动轴(未图示)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前方原动机室B2F的车辆前方侧配置有散热器等冷却器件B21。
在前方原动机室B2F的第1内部空间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装配零部件B22。作为装配零部件B22,配置有风箱(内置有雨刷***)、制动***零部件(主缸、增力装置、液压泵、ABS/VDC ACTR等)、空调***零部件(加热器软管、空调管(A/C TUBE))。另外,在前方原动机室B2F的第2内部空间的车辆后方配置有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参照图7)、驱动桥装置)、操舵装置B24。此外,车载电池72(参照图7)配置于车辆中央下部。
在电动车辆中,在行驶之际,从车载电池72(参照图7)经由变换器(未图示)向驱动马达73(参照图7)供电,从而驱动马达73驱动,在减速之际,经由变换器(未图示)向车载电池72供给驱动马达73所产生的再生电力而使车载电池72充电。
另外,若车载电池72的SOC(充电量)达到预定的下限值,则使燃料电池***起动,使燃料电池堆(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发电而向车载电池72充电。
并且,在车载电池72的SOC达到预定的上限值时,使发电停止。
从上述的车载电池72、或辅机用电池(未图示)供给构成燃料电池***的辅机(压缩机64(参照图7)等)的电力。向辅机用电池(未图示)供给来自燃料电池堆的电力。
[燃料电池***的配置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在前方原动机室B2F中配置于处于冷却器件B21与装配零部件B22(和驱动装置B23、操舵装置B24)之间的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具有层叠构造体A,该层叠构造体A在包括燃料电池堆的辅机(换热器65、燃烧器67等)在内的箱体即辅机构造体3(歧管)安装有第1燃料电池堆1(第1燃料电池)和第2燃料电池堆2(第2燃料电池),是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第1燃料电池堆1从下方起依次层叠而成的。而且,层叠构造体A收纳于壳体4,该壳体4借助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安装于侧梁B1F(图1)。此外,随后论述层叠构造体A的详细情况。
如图1所示,壳体4具备:托盘形状的前侧壳体4F,其收纳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前方侧,并且,供辅机构造体3安装;和后侧壳体4R,其收纳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后方侧,并且,与前侧壳体4F连接。前侧壳体4F与后侧壳体4R使彼此的开口部对准而连接,但后侧壳体4R的开口部的一部分保持开口的状态,与辅机构造体3连接着的配管从该开口的部分延伸出。
壳体侧支架41从壳体4的与辅机构造体3(侧梁B1F)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延伸出。另一方面,在侧梁B1F的与壳体侧支架41相对的位置安装有车辆侧支架B6。并且,壳体侧支架41螺纹紧固于车辆侧支架B6,从而包含层叠构造体A在内的壳体4固定于侧梁B1F。
壳体4挡开向层叠构造体A吹送的行驶风而抑制燃料电池堆的温度降低,但在行驶风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在该情况下,例如借助车辆侧支架B6将辅机构造体3安装于侧梁B1F,或者将辅机构造体3直接安装于侧梁B1F。另外,壳体4也具有相对于从路面飞入前方原动机室B2F(和后方原动机室B2R)的路边石等保护层叠构造体A的功能,因此,也优选以至少覆盖层叠构造体A的下部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与侧梁B1F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第1燃料电池堆1配置于第1内部空间,第2燃料电池堆2配置于第2内部空间。
在前方原动机室B2F中,侧梁B1F与从上方覆盖前方原动机室B2F的罩B25(引擎盖)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比侧梁B1F与副架S1F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长。因此,通过使第1燃料电池堆1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多,将第1燃料电池堆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定成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高。
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端(包括壳体4的上端)以比假想面B3F低的方式配置,该假想面B3F设定为相对于罩B25(引擎盖)向下离开预定距离。由此,能够在罩B25与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之间确保冲击缓和用的间隙,因此,能够缓和例如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对人冲击,尤其是可保护行人的头部。
另外,第2燃料电池堆2(包括壳体4)的下端以比构成前方悬挂装置SF的副架S1F的下端靠上方的方式设定。由此,能够避免路边石、车辙等路上障碍物的直接冲击。
不过,即使路边石等碰撞壳体4,若由此导致的损伤较小,则也难以检测壳体4的裂纹。不过,即使是较小的裂纹,也存在在雨天时等的行驶中产生漏电、高温气体的气体泄漏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不过,副架S1F在车身***零部件中是最具有强度的构件之一。因而,副架S1F损伤了的情况对行驶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容易地检测前方悬挂装置SF(或后方悬挂装置SR)的异常,并且,此时也能够容易地推定壳体4的损伤。
如图2所示,层叠构造体A(第1燃料电池堆1、辅机构造体3、第2燃料电池堆2)的电动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侧面)形成大致同一面。由此,能够接近冷却器件B21地配置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在内),能够相应地扩大比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靠后方的空间。
图3是用于说明安装到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配管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在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辅机构造体3的一部分形成为相对于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31。
详细情况随后论述,但如图3所示,在辅机构造体3的突出部31安装有用于向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燃料(阳极气体)和空气(阴极气体)的配管(燃料供给配管51、空气供给配管52、废气排气配管53)中的至少任一个。
其中,燃料供给配管51向辅机构造体3供给从燃料箱61(参照图7)所供给的燃料。空气供给配管52向辅机构造体3供给从压缩机64(参照图7)所供给的空气。废气排气配管53向外部排出从辅机构造体3所排出的废气(燃烧气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燃烧器67和换热器65配置于第1燃料电池堆1的正下方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正上方。因而,能够最短地向燃烧器67供给从燃料电池堆排出的废气(燃料废气、空气废气),并且,能够最短地向燃料电池堆供给已由换热器65升温的空气。另外,易于使燃烧器67(换热器65)所发出的热向燃料电池堆传递,改善热效率。而且,通过将配管(燃料供给配管51、空气供给配管52、废气排气配管53)配置于层叠构造体A的后方,能够避免电动车辆正面碰撞了的情况的配管的损伤风险。此外,换热器65也可如图3、图4所示这样与燃烧器67相邻地配置,但也可如图7等所示这样配置于燃烧器67的内部。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构成燃料电池***的燃料箱61、压缩机64、辅机用电池等能够在前方原动机室B2F中配置于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壳体4相邻的位置(在图6中比壳体4靠右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之间的对比]
图5是将比较例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情况且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图。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前方的例子且是从车辆前方观察的图。
图5所示的比较例的燃料电池***是与上述的JP2012-221630A同样的结构,具有在包含燃烧器、换热器、改性器等的辅机构造体3A上依次配置第2燃料电池堆2A、第1燃料电池堆1A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A。
在将这样的层叠构造体AA配置于前方原动机室B2F的情况下,与本申请发明同样地使用例如支架B6A而将层叠构造体AA固定于侧梁B1F。不过,比较例的层叠构造体AA中可与支架B6A连接的辅机构造体3A处于层叠构造体AA的最下部,因此,辅机构造体3A配置于比侧梁B1F低的位置。因此,将辅机构造体3A安装于侧梁B1F的支架B6A变得大型,重量相应地增加。另外,支架B6A的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成分的长度变长,在层叠构造体AA中第1燃料电池堆1A和由支架B6A固定着的部分(辅机构造体3A)之间的距离变长。因而,在驾驶时层叠构造体AA和支架B6A的摆动的振幅分别变大,有可能损害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另一方面,构成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A的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与侧梁B1F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层叠构造体A的重心处于与侧梁B1F大致相同的高度,能够在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的重心的高度位置处将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与层叠构造体A连接。由此,能够使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小型,并且,层叠构造体A的重心接近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因此,能够在驾驶时抑制层叠构造体A和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的摆动的振幅,提高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另外,在比较例的层叠构造体AA中,第1燃料电池堆1A的高度尺寸(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与第2燃料电池堆2A的高度尺寸(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相同。因而,若假设在比较例的层叠构造体AA中构筑辅机构造体3A夹在第1燃料电池堆1A与第2燃料电池堆2A之间的结构、以借助支架将辅机构造体3A固定于侧梁B1F的形态将比较例的层叠构造体AA搭载于前方原动机室B2F,则产生第2燃料电池堆2A比副架S1F的下端低、或者第1燃料电池堆1A与罩B25接触等配置上的问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A中,能够与侧梁B1F和假想面B3F之间的间隔相应地设定第1燃料电池堆1的堆叠数,与侧梁B1F和副架S1F的下端之间的间隔相应地设定第2燃料电池堆2的堆叠数。因而,能够在不超过假想面B3F且不超出副架S1F的下端的情况下将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搭载于前方原动机室B2F。因而,不进行电动车辆的设计变更,就能够将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以最佳的状态搭载于前方原动机室B2F,使燃料电池堆的输出最佳化。
[车载用燃料电池堆的基本构成和动作]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基本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如所述这样具有在第1燃料电池堆1与第2燃料电池堆2之间配置有辅机构造体3的结构。
在辅机构造体3收纳有例如燃烧器67、配置到燃烧器67的内部的换热器65、以及阀66。
辅机构造体3具有:燃料流路32A,其与燃料供给配管51连接,连接燃料供给配管51和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入口;燃料流路32B,其连接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出口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入口;燃料流路32C,其连接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出口和燃烧器67的燃料入口;以及燃料流路32D,其与第2喷射器63B连通,并且,与燃烧器67的燃料入口连接。
辅机构造体3具有:空气流路33A,其与空气供给配管52连接,连接空气供给配管52和换热器65的入口;空气流路33B,其连接换热器65的出口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入口;空气流路33C,其连接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出口和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入口;空气流路33D,其连接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出口和燃烧器67的空气入口;空气流路33E,其从空气流路33B的中途分支而与阀66的入口连接;以及空气流路33F,其连接阀66的出口和燃料流路32A。
辅机构造体3具有废气流路34,该废气流路34与废气排气配管53连接,连接燃烧器67的出口和废气排气配管53。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具有:燃料供给***,其向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分别供给燃料(阳极气体);空气供给***,其向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供给空气(阴极气体);气体燃烧***,其使从第1燃料电池堆1所排出的燃料废气和从第2燃料电池堆2所排出的空气废气混合而燃烧;以及电力供给***,其使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发电,并且,向车载电池72侧供给取出电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具备综合地控制燃料供给***、空气供给***、气体燃烧***、电力供给***的控制器8。
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中,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第1燃料电池堆1与第2燃料电池堆2之间,收纳燃料供给***、空气供给***、气体燃烧***的一部分。
燃料供给***由燃料箱61(TANK)、泵62(POMP)、第1喷射器63A(INJ1)构成。泵62对储存到燃料箱61的燃料进行加压而向第1喷射器63A供给,第1喷射器63A向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供给已由泵62加压的燃料。在燃料供给***中,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与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由燃料流路32B串联连接,以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处于上游的方式连接。
空气供给***由压缩机64(COMP)、换热器65(HEX)、阀66构成。压缩机64导入外部空气而向换热器65供给,向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供给已由换热器65加热的空气。在空气供给***中,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由空气流路33C串联连接,以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处于上游的方式连接。另外,阀66相对于空气流路33B分支地向燃料流路32A以预定的流量供给已由换热器65加热的空气(氧),进而供给到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
气体燃烧***由燃烧器67(CMB)、第2喷射器63B(INJ2)构成。第2喷射器63B(INJ2)相对于泵62与第1喷射器63A(INJ1)并联连接,向燃烧器67供给燃料。燃烧器67使在燃料电池***起动时从第2喷射器63B(INJ2)所供给的燃料和从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所供给的空气(氧)混合而产生燃烧气体,利用该燃烧气体加热换热器65(和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另外,燃烧器67使在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发电时从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所排出的燃料废气和从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所排出的空气废气混合而产生燃烧气体,加热换热器65等。燃烧气体经由废气排气配管53最终向外部排出。
电力供给***由将燃料电池堆与车载电池72(BATT)(或辅机用电池)和驱动马达73(M)电连接的DC/DC转换器71(CONV)构成。
燃料电池堆(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是固体氧化物型的燃料电池(SOFC)。在第1燃料电池堆1配置有用于对燃料进行水蒸气改性(和部分氧化改性)的催化剂。而且,经由阀66以预定的流量向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供给空气(氧),能够对燃料实施部分氧化改性。
若车载电池72的SOC达到预定的下限值,则控制器8使泵62和第2喷射器63B起动,从而向燃烧器67供给燃料,使压缩机64起动,从而向燃烧器67供给空气(氧)。由此,使燃料和空气(氧)在燃烧器67中以混合着的状态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使燃烧器67(换热器65)、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暖机。
并且,若燃烧器67达到预定的温度、并且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成为可发电的温度,则控制器8使第2喷射器63B停止,使第1喷射器63A起动并使DC/DC转换器71起动。由此,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开始发电。
此时,在第1燃料电池堆1中,借助催化剂使燃料进行水蒸气改性(吸热反应)而改性成含有氢的燃料,这在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中用于发电。另外,控制器8控制阀66而向第1燃料电池堆1供给空气(氧),借助催化剂使燃料进行部分氧化改性(发热化反应)而抑制第1燃料电池堆1的温度降低。
若车载电池72的SOC达到预定的上限值,则控制器8使DC/DC转换器71停止,从而使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发电停止。还使泵62、第1喷射器63A停止、同时使压缩机64的驱动继续并使燃料电池堆降温。并且,若燃料电池堆的温度降低到预定温度,则控制器8使压缩机64停止。
[燃料电池***的构造]
图8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构成零部件的燃料电池堆2和辅机构造体3的立体图。图9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构成零部件的燃料电池堆2和辅机构造体3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辅机构造体3的俯视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的主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成为如所述这样在第1燃料电池堆1与第2燃料电池堆2之间配置有辅机构造体3、从下方按照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第1燃料电池堆1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
第1燃料电池堆1是夹持将端板11设为上端、将辅机构造体3的上表面设为下端而层叠成多层的燃料电池单元、利用紧固螺栓12从层叠方向按压燃料电池单元而形成的。
第2燃料电池堆2是夹持将端板21设为下端、将辅机构造体3的下表面设为上端而层叠成多层的燃料电池单元、利用紧固螺栓22从层叠方向按压燃料电池单元而形成的。
另外,在端板11的下表面和辅机构造体3的上表面配置有集电板(未图示)。集电板(未图示)与构成第1燃料电池堆1的燃料电池单元导通,但端板11与辅机构造体3以电绝缘的方式构成。因而,能够从一对集电板(未图示)抽出第1燃料电池堆1的取出电流。同样地,在端板21的上表面和辅机构造体3的下表面配置有集电板(未图示),能够从一对集电板(未图示)抽出第2燃料电池堆2的取出电流。
在图9、10等中图示有配置到辅机构造体3的中央部的燃烧器67和配置到燃烧器67的内部的换热器65。另外,在图9、10等中图示有:燃料流路32A,其从外部导入燃料而向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供给燃料;燃料流路32B,其连接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出口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入口;空气流路33A,其向换热器65供给空气;空气流路33C,其连接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出口和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入口;空气流路33D,其向燃烧器67供给从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所排气的空气(氧);以及废气流路34,其用于向外部排出从燃烧器67所排出的燃烧气体。
如图9-11所示,在辅机构造体3的比燃烧器67(换热器65)靠车辆前面侧的位置配置有燃料流路32B和空气流路33C。燃料流路32B用于连接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出口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入口,且成对配置,一个燃料流路32B配置于辅机构造体3的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侧,另一个燃料流路32B配置于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
空气流路33C用于连接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出口和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入口。空气流路33C配置于一对燃料流路32B之间,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宽幅地形成。另外,空气流路33C如图10所示这样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换热器65大致相同的长度,如图11所示这样从车辆的前方向看来以覆盖换热器65的方式配置。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前方的侧面成为由于行驶风的影响而散热量最大的部分。因而,通过将空气流路33C配置于该侧面侧,即使在如图3这样在燃烧器67的前方配置有换热器65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行驶风导致的温度降低。尤其是通过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宽幅地形成空气流路33C,能够效率良好地抑制换热器65(和燃烧器67)的由行驶风导致的温度降低。另外,空气流路33C使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出口与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入口以短距离连通,因此,能够抑制其间的散热量。
[第1变形例]
图1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1变形例的图。第1变形例的燃料电池***的适用对象的电动车辆是RR车,第1变形例的燃料电池***安装于电动车辆的后方原动机室B2R。
在车身后方配置有侧梁B1R(参照图14),该侧梁B1R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以在车宽方向上夹着后方原动机室B2R的方式配置。另外,后方原动机室B2R与客舱B4由底板B5分隔开。
在电动车辆是RR车的情况下,前方悬挂装置(未图示)具有在搭载有操舵装置的副架安装有支承车身B的弹簧、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减振器的构造。后方悬挂装置SR具有在搭载有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驱动桥装置)的副架S1R安装有支承车身B的弹簧(未图示)、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减振器(未图示)的构造。
第1变形例的燃料电池***与图1等所示的燃料电池***同样地具有在壳体4收纳有按照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第1燃料电池堆1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的形态。并且,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与侧梁B1R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在壳体4的与辅机构造体3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利用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连接壳体4和侧梁B1R,从而包含层叠构造体A在内的壳体4固定于侧梁B1R。
如图12所示,例如,在后方原动机室B2R中,侧梁B1R与底板B5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侧梁B1R与副架S1R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短。因此,通过使第1燃料电池堆1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少,将第1燃料电池堆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
如图12所示,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端(包括壳体4的上端)以比假想面B3R低的方式设定,该假想面B3R相对于位于该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端的上方的底板B5向下离开预定距离。由此,不设计变更客舱B4,就能够搭载燃料电池***。另外,即使从客舱B4侧使底板B5受到冲击,由于燃料电池***与底板B5分开预定距离以上,因此,也能够避免燃料电池***的损伤。
另外,第2燃料电池堆2(包括壳体4的下端)的下端以比构成后方悬挂装置SR的副架S1R的下端靠上方的方式设定。由此,能够避免路边石、车辙等路上障碍物的直接冲击。
层叠构造体A(第1燃料电池堆1、辅机构造体3、第2燃料电池堆2)的电动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侧面)形成为大致同一面,在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辅机构造体3的一部分形成为相对于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堆2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31。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包含图2等所示的层叠构造体A的壳体4设为在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反向而搭载于后方原动机室B2R的形态。
由此,在后方原动机室B2R中,能够将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参照图7)、驱动桥装置)配置于由突出部31、第2燃料电池堆2(包括壳体4)、以及副架S1R围成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后方原动机室B2R内。
并且,在突出部31连接有配管(燃料供给配管51、空气供给配管52)中的至少任一个。由此,在第1变形例中,也能够将燃烧器67和换热器65配置于第1燃料电池堆1的正下方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正上方。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箱61(未图示)和压缩机64(未图示)配置于前方原动机室(未图示),燃料箱61借助燃料供给配管51与突出部31(辅机构造体3)连通,压缩机64借助空气供给配管52与突出部31(辅机构造体3)连通。当然也可将燃料箱61和压缩机64配置于后方原动机室B2R。
[第1变形例与比较例之间的对比]
图13是将比较例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情况且是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图。图1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1变形例且是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图。
图13所示的比较例的燃料电池***与图5同样地具有在包含燃烧器、换热器、改性器等的辅机构造体3A上依次配置第2燃料电池堆2A、第1燃料电池堆1A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A。
在将这样的层叠构造体AA配置于后方原动机室B2R的情况下,使用例如支架B6A而将层叠构造体AA固定于侧梁B1R。不过,根据上述同样的理由,将层叠构造体AA安装于侧梁B1R的支架B6A变得大型,重量相应地增加。另外,由此,有可能损害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另一方面,构成图1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层叠构造体A的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与侧梁B1R大致相同的高度。因而,根据上述同样的理由,能够使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小型,并且,层叠构造体A的重心接近支架,因此,能够在驾驶时抑制燃料电池***和支架的摆动的振幅,提高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第2变形例]
图1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车辆后方的第2变形例的图。在作为第2变形例的适用对象的电动车辆中,电动车辆的客舱B4的后方的底板B5设定在与例如后部窗B7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或其以下)。
如图15所示,在后方原动机室B2R中,侧梁B1R与底板B5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比侧梁B1R与副架S1R之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高。因此,通过使第1燃料电池堆1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多,将第1燃料电池堆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第2燃料电池堆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如此,能够根据第1内部空间、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方向的尺寸适当设定燃料电池单元的堆叠数。因而,不进行电动车辆的设计变更,就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将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搭载于后方原动机室B2R,使燃料电池堆的输出最佳化。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一种车载用燃料电池***,其具备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和辅机(燃烧器67、换热器65),在该辅机(燃烧器67、换热器65)与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之间进行气体的交接,其中,该车载用燃料电池***包括收纳辅机(燃烧器67、换热器65)的辅机构造体3,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包括固定到辅机构造体3的上表面的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固定到辅机构造体3的下表面的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在高度方向上与车身B的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大致相同的位置,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借助辅机构造体3固定于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
根据上述结构,辅机构造体3配置于与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层叠构造体A的重心处于与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大致相同的高度,能够在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的重心的高度位置处借助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安装于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或者将层叠构造体A直接安装于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由此,能够使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小型,并且,层叠构造体A的重心接近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因此,能够在驾驶时抑制层叠构造体A和支架(壳体侧支架41、车辆侧支架B6)的摆动的振幅,提高车辆的减振性、操纵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在车身B内配置于占据比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高的位置的第1内部空间,第2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在车身B内配置于占据比骨架构件(侧梁B1F、侧梁B1R)低的位置的第2内部空间,在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比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高的情况下,第1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第2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高,在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比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高的情况下,第2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第1燃料电池的高度高。
由此,不进行电动车辆的设计变更,就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将由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辅机构造体3、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构成的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搭载于第1内部空间和第2内部空间(前方原动机室B2F或后方原动机室B2R),使燃料电池堆(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的输出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搭载到位于比支承车身B的前方悬挂装置SF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到所述车身B的内部的前方原动机室B2F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中,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的下表面配置于比构成前方悬挂装置SF的构造骨架(副架S1F)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由此,燃料电池堆(尤其是第2燃料电池堆2)能够避免路边石、车辙等路上障碍物的直接冲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B3F低的位置,该假想面B3F设定到相对于覆盖前方原动机室B2F的罩B25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由此,能够在罩B25与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之间确保冲击缓和用的间隙,因此,能够缓和例如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对人冲击,尤其是可保护行人的头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照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以及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中,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形成大致同一面,在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31,该突出部31是辅机构造体3的一部分,相对于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向后方突出。
由此,通过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形成大致同一面,能够使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与冷却器件B21接近地配置,能够相应地扩大比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靠后方的空间。
另外,通过形成突出部31,能够将燃烧器67和换热器65配置于第1燃料电池堆1的正下方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正上方。因而,能够最短地向燃烧器67供给从燃料电池堆排出的废气(燃料废气、空气废气),并且,能够最短地向燃料电池堆供给已由换热器65升温的空气。另外,易于使燃烧器67(换热器65)所发出的热向燃料电池堆传递,改善热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31连接有向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配管51、向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52、以及对从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所排出的废气进行排气的废气排气配管53中的至少任一者以上。
由此,将配管(燃料供给配管51、空气供给配管52、废气排气配管53)配置于层叠构造体A的后方,因此,能够避免电动车辆正面碰撞了的情况的配管的损伤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搭载到位于比支承车身B的后方悬挂装置SR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到车身B的内部的后方原动机室B2R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中,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的下表面配置于比构成后方悬挂装置SR的构造骨架(副架S1R)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由此,燃料电池堆(尤其是第2燃料电池堆2)能够避免路边石、车辙等路上障碍物的直接冲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B3R低的位置,该假想面B3R设定到相对于客舱B4的后部的底板B5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由此,不设计变更客舱B4,或将设计变更设为最小限度,就能够搭载车载用燃料电池***。另外,即使从客舱B4侧使底板B5受到冲击,由于燃料电池***与底板B5分开预定距离以上,因此,也能够避免车载用燃料电池***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搭载到客舱B4的底板B5的高度设定成后部窗B7的下端以下的车辆的车载用燃料电池***中,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B3R低的位置,该假想面B3R设定到相对于客舱B4的底板B5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由此,不设计变更客舱B4,或者将设计变更设为最小限度,就能够搭载车载用燃料电池***。另外,能够将层叠构造体A(包括壳体4)以最佳的状态搭载于第1内部空间和第2内部空间(后方原动机室B2R),使燃料电池堆(第1燃料电池堆1、第2燃料电池堆2)的输出最佳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照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辅机构造体3、以及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A中,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形成大致同一面,在层叠构造体A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31,该突出部31是辅机构造体3的一部分,相对于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向前方突出。
由此,在后方原动机室B2R中,能够将驱动装置B23(驱动马达73(参照图7)、驱动桥装置)配置于由突出部31、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包括壳体4)、以及副架S1R围成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利用后方原动机室B2R内。另外,通过以成为大致同一面的方式形成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能够避免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与后方原动机室B2R的最后部之间的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31连接有向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配管51、向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52中的至少任一者以上。
由此,能够在辅机构造体3中将辅机(燃烧器67和换热器65)配置于第1燃料电池堆1的正下方和第2燃料电池堆2的正上方。因而,能够最短地向燃料电池堆供给已由换热器65升温的空气。另外,易于使燃烧器67(换热器65)所发出的热向燃料电池堆传递,改善热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机构造体3包括连接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的空气流路33C,辅机包括:燃烧器67,其使从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所排出的燃料废气、以及从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所排出的空气废气混合而燃烧;和换热器65,其利用燃烧器67的热对向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流路33C在辅机构造体3中配置于比燃烧器67和换热器65靠车辆的前方侧的位置。
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前方的侧面成为由于行驶风的影响而散热量最大的部分。因而,通过将空气流路33C配置于处于该侧面侧的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的前方侧,抑制换热器65(和燃烧器67)的由行驶风导致的温度降低。另外,空气流路33C使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阴极出口与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阴极入口以短距离连通,因此,能够抑制其间的散热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机构造体3包括连接第1燃料电池(第1燃料电池堆1)的阳极和第2燃料电池(第2燃料电池堆2)的阳极的一对燃料流路32B,一对燃料流路32B在辅机构造体3中配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空气流路33C在辅机构造体3中配置于一对燃料流路32B之间,并且,以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与燃料流路32B相邻的方式宽幅地配置。
由此,缩小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而整体扁平地形成空气流路33C来维持截面积(压力损失),能够确保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流路33C从辅机构造体3的车辆的前方看来以覆盖换热器65的方式配置。
由此,通过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宽幅地形成空气流路33C,能够效率良好地抑制换热器65(和燃烧器67)的由行驶风导致的温度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适用例的一部分,主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Claims (14)

1.一种车载用燃料电池***,其具备燃料电池和辅机,在所述辅机与所述燃料电池之间进行气体的交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包括收纳所述辅机的辅机构造体,
所述燃料电池包括固定到所述辅机构造体的上表面的第1燃料电池和固定到所述辅机构造体的下表面的第2燃料电池,
所述辅机构造体配置于在高度方向上与车身的骨架构件大致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借助所述辅机构造体固定于所述骨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第1燃料电池在所述车身内配置于占据比所述骨架构件高的位置的第1内部空间,
所述第2燃料电池在所述车身内配置于占据比所述骨架构件低的位置的第2内部空间,
在所述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比所述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高的情况下,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高,
在所述第2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比所述第1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高的情况下,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高度尺寸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前方原动机室,该前方原动机室位于比支承所述车身的前方悬挂装置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到所述车身的内部,在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中,
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下表面配置于比构成所述前方悬挂装置的构造骨架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低的位置,该假想面设定到相对于覆盖所述前方原动机室的罩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在按照所述第2燃料电池、所述辅机构造体、以及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中,
所述层叠构造体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形成大致同一面,
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所述辅机构造体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向后方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连接有向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配管、向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以及对从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所排出的废气进行排气的废气排气配管中的至少任一者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后方原动机室,该后方原动机室位于比支承所述车身的后方悬挂装置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到所述车身的内部,在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中,
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下表面配置于比构成所述后方悬挂装置的构造骨架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低的位置,该假想面设定到相对于客舱的后部的底板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搭载到客舱的底板的高度设定成后部窗的下端以下的车辆,在所述车载用燃料电池***中,
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假想面低的位置,该假想面设定到相对于客舱的底板低预定的距离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在按照所述第2燃料电池、所述辅机构造体、以及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体中,
所述层叠构造体的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形成大致同一面,
在所述层叠构造体的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所述辅机构造体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向前方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连接有向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配管、向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中的至少任一者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辅机构造体包括连接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阴极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阴极的空气流路,
所述辅机包括:
燃烧器,其使从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所排出的燃料废气以及从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所排出的空气废气混合而燃烧;和
换热器,其利用所述燃烧器的热对向所述第1燃料电池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空气流路在所述辅机构造体中配置于比所述燃烧器和所述换热器靠车辆的前方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辅机构造体包括连接所述第1燃料电池的阳极和所述第2燃料电池的阳极的一对燃料流路,
一对所述燃料流路在所述辅机构造体中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
所述空气流路在所述辅机构造体中配置于一对所述燃料流路之间,并且,以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燃料流路相邻的方式宽幅地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用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空气流路从所述辅机构造体的所述车辆的前方看来以覆盖所述换热器的方式配置。
CN202080107772.9A 2020-12-10 2020-12-10 车载用燃料电池*** Pending CN1166018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20/001064 WO2022123280A1 (ja) 2020-12-10 2020-12-10 車載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1807A true CN116601807A (zh) 2023-08-15

Family

ID=8197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7772.9A Pending CN116601807A (zh) 2020-12-10 2020-12-10 车载用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5838A1 (zh)
EP (1) EP4261960A4 (zh)
JP (1) JP7514954B2 (zh)
CN (1) CN116601807A (zh)
WO (1) WO2022123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27612A (ja) * 2022-03-02 2023-09-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子機器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0391A (ja) * 2000-08-02 2002-02-15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6100076A (ja) * 2004-09-29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9029150A (ja) * 2007-07-24 2009-0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配設構造
JP201023856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287394A (ja) * 2009-06-10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4114396A (zh) * 2012-02-07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CN106042878A (zh) * 2015-04-09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保持机构、电动车辆、前轮驱动电动车辆及后轮驱动电动车辆
CN106494206A (zh) * 2015-09-04 2017-03-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24687C (en) * 2005-10-25 2011-03-15 Nissan Motor Co., Lt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JP5745877B2 (ja) * 2011-02-03 2015-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機器搭載構造
JP5588911B2 (ja) 2011-04-05 2014-09-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170092964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el cell module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module
US10862141B2 (en) * 2016-08-11 2020-12-08 Cummins Enterprise Llc Multi-stack fuel cell systems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ies
JP6939040B2 (ja) * 2017-04-18 2021-09-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6907913B2 (ja) * 2017-12-08 2021-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0391A (ja) * 2000-08-02 2002-02-15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6100076A (ja) * 2004-09-29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9029150A (ja) * 2007-07-24 2009-0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パワートレイン配設構造
JP201023856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287394A (ja) * 2009-06-10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4114396A (zh) * 2012-02-07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CN106042878A (zh) * 2015-04-09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保持机构、电动车辆、前轮驱动电动车辆及后轮驱动电动车辆
CN106494206A (zh) * 2015-09-04 2017-03-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514954B2 (ja) 2024-07-11
WO2022123280A1 (ja) 2022-06-16
JPWO2022123280A1 (zh) 2022-06-16
EP4261960A4 (en) 2024-03-06
EP4261960A1 (en) 2023-10-18
US20230395838A1 (en)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8637B1 (en) Fuel-cell-powered electric automobile
JP3932185B2 (ja) 燃料電池搭載型電気自動車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ボックス
JP4013950B2 (ja)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US11548553B2 (en)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KR100916389B1 (ko) 플로어 킥업부 보강을 위한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어퍼 보디구조
KR100597023B1 (ko) 자동차
JP4114478B2 (ja) 自動車用電池の冷却構造、自動車用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US9260034B2 (en) Fuel cell power plant provided in vehicle
CN101687460B (zh) 蓄电池的冷却结构
US20060220405A1 (en) Structure for arrangement of engine-associated vehicle components
JP4374935B2 (ja)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EP3888961B1 (en)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ccommodating battery in a vehicle
JP4725534B2 (ja)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JP2015157608A (ja) 電動車両
JP2008234870A (ja) バッテリの車両搭載構造
JP2007106361A (ja) 燃料電池搭載型電気自動車
CN116601807A (zh) 车载用燃料电池***
US7368197B2 (en) Fuel cell vehicle
JP2021160520A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JP6569724B2 (ja) 発電機搭載車両
JP6911925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2020023301A (ja) 車両用動力装置
JP2022187412A (ja) 車載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6617933B2 (ja) 電気車両の排気構造
KR100630644B1 (ko) 연료 전지 탑재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