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2677A -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2677A
CN116562677A CN202310355618.9A CN202310355618A CN116562677A CN 116562677 A CN116562677 A CN 116562677A CN 202310355618 A CN202310355618 A CN 202310355618A CN 116562677 A CN116562677 A CN 116562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equal
quality
less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5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
蒋学平
朱琅淦
刘刚
兰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56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62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62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2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gebra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高炉喷吹用煤的新资源信息;所述新资源信息包括产地、质量指标和到厂价格;S2、根据质量指标和燃料煤技术标准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S3、基于品种类别,获取该新资源当期到厂价格,与现用喷无烟煤当期到厂价格相对比,判断新资源是否具有价格优势;S4、获取该新资源的现场取样样品,与燃料煤技术标准中相应类别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判样品质量;S5、基于所述样品质量评价及价格,对该新资源进行性价比测评,并对性价比进行排序,从而确认是否引进。本发明弥补了目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案复杂、准确性低且普适性差的不足,有利于指导原料采购及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喷煤领域,涉及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间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炉喷煤是现代高炉冶炼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控制高炉喷煤成本的常用手段包括调整煤配比和引进新煤资源等,其中,由于各厂的煤源不同,调整煤配比的方法也难以形成统一,大多是一厂一方案,甚至一厂多方案,不具有普适性。故而,能够指导引进新煤资源的评价方法逐渐成为指导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
由于引进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通常对喷煤结构、高炉生产及铁水成本具有较大影响,需要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价。例如,公开号为CN113267609B的中国发明,提供一种高炉喷吹用煤质量评价方法,制定喷吹用煤评价标准和高炉喷吹用煤指标评价权重;根据喷吹用煤评价标准判断待评价的各单品种喷吹用煤所属品种,之后根据待评价的喷吹用煤引进数据、高炉喷吹用煤指标评价权重分别计算各单品种喷吹用煤的综合质量达标率PN,然后根据各单品种喷吹用煤的综合质量达标率计算所有单品种煤的总质量达标率P总,再将所有单品种煤的总质量达标率P总与所有单品种煤总质量达标率目标值P目进行对比判断待评价的各单品种喷吹用煤综合质量是否合格。该方案通过设置入厂煤质量标准、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对高炉喷吹用煤入厂质量进行评价,能有效的提高高炉喷吹用煤质量的评价准确性。
然而,现有方案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评价方法十分复杂,导致新煤资源的引进周期长的缺陷,且在对于评价是否引进新资源时仅参考了质量标准,评价不够准确,存在前期评价符合标准后出现其他问题导致生产受到影响的情况,提高了引进新资源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将新煤资源引进过程简单化、流程化,降低引进难度,缩短引进周期,降低新煤引进耗费的成本,对优化喷煤结构、经济配料、效益评价及原料采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高炉喷吹用煤的新资源信息;所述新资源信息包括产地、质量指标和到厂价格;所述质量指标包括灰分Ad、硫分St,d、挥发分Vdaf、固定碳FCd、热值Qgr,d、哈氏可磨HGI和水分Mt
S2、根据所述质量指标和燃料煤技术标准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所述品种类别包括喷无烟煤、喷烟煤、喷吹贫瘦煤和烧结无烟煤;
S21、对评判指标划分优先级;所述评判指标包括Vdaf、Ad、Qgr,d、St,d和HGI,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对应第一评判指标、第二评判指标、第三评判指标、第四评判指标和第五评判指标;
S22、将所述质量指标与所述第一评判指标对比,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
S23、若前一级评判指标未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则在原有基础上按照优先级的先后顺序加入后一级的评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直至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
S3、基于品种类别,获取该新资源当期到厂吨价a,与现用喷无烟煤当期到厂吨价b相作差,满足c=a-b;若c<0,则所述新资源具有价格优势;若c≥0,则所述新资源不具有价格优势,引进流程终止;
S4、获取该新资源的现场取样样品,与燃料煤技术标准中相应类别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判样品质量,包括:判断AdA≤Ad1 ,St,dA≤St,d1 ,VdafA≤Vdaf1 ,Qgr,dA≥Qgr,d1 ,HGIA≥HGI1 是否同时满足,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符合,则样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进流程终止;
S5、基于所述样品质量评价及价格,对该新资源进行性价比测评;测算同类别至少两种当前使用的燃料煤的性价比,并对性价比进行排序;若新资源的性价比排序为第一位,则确定引进该新资源作为高炉喷吹用煤,反之,则引进流程终止。
进一步,还包括S6、制定大生产试验方案并实施,跟踪大生产试验情况,评价产品质量情况;若所述大生产试验出现异常情况,则停止试验,引进流程终止;所述异常情况包括原煤仓悬料、磨煤效果差、石子煤增多以及煤粉堵塞高炉喷枪。
进一步,在所述S6中,还包括对大生产试验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若同时满足Ad1≤12%、St,d1≤0.9%、Vdaf1≤23%、Mt1≤1.5%、FCdaf1≥77%、MF1-100≥95%、MF1-200≥75%,则大生产试验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反之,则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进一步,在所述S21中,燃料煤技术标准如下表:
其中,Ad为灰分,St,d硫分,Vdaf挥发分,Qgr,d热值,HGI哈氏可磨,Mt为水分。
进一步,在所述S23中,若加入第五评判指标后仍未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则进行综合判断,获得该新资源符合各个类别的项数;符合项最多的品种类别,即为该新资源的类别品种类别。
进一步,在所述S5中,还包括计算各项指标的质量得分:
Q=20%*[100+(Ad基准-AdA)/1%*9];
Q=10%*[100+(St,d基准-St,dA)/0.1%*4];
Q挥发=15%*[100+(Vdaf基准-VdafA)/1%*4];
Q固定=15%*[100-(FCd基准-FCdA)/1%*3];
Q热值=20%*[100-(Qgr,d基准-Qgr,dA)/0.5MJ/kg*3];
Q可磨=10%*[100-(HGI基准-HGIA)/1*1];
Q=10%*[100+(Mt基准-MtA)/1%*5];
其中,Q、Q、Q挥发、Q固定、Q、Q可磨和Q分别为灰分、硫分、挥发分、固定碳、热值、哈氏可磨以及水分的质量得分;Ad基准、St,d基准、Vdaf基准、FCd基准、Qgr,d基准、HGI基准和Mt基准分别为各项指标的基准值;AdA、St,dA、VdafA、FCdA、Qgr,dA、HGIA和MtA分别为各项指标的取样值。
进一步,性价比的计算方法为:
η=Q/P;
Q=Q+Q+Q挥发+Q固定+Q+Q可磨+Q
其中,η为性价比,Q为质量综合得分,P为每吨的价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客观、准确地对燃料煤的引进、使用、性价比、效益等测算及评价,确保新资源具有较好性价比,有利于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且以性价比最优为导向,能够指导原料采购,既确保了入厂燃料质量的稳定可控,又提高了引进流程的普适性和可拓展性。相比于现有的评价方式,本方案提供了简单稳定的燃料煤新资源引进流程,简化了引进的流程,较大程度的缩短了评价的周期,从而降低了引进新资源评价消耗的时间成本;同时,本方案基于实际生产进行评价,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准确,能够避免出现因评价不准确导致增加引进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为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高炉喷吹用煤的新资源信息;所述新资源信息包括产地、质量指标和到厂价格;所述质量指标包括灰分Ad、硫分St,d、挥发分Vdaf、固定碳FCd、热值Qgr,d、哈氏可磨HGI和水分Mt
S2、根据所述质量指标和燃料煤技术标准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所述品种类别包括喷无烟煤、喷烟煤、喷吹贫瘦煤和烧结无烟煤;
S21、对评判指标划分优先级;所述评判指标包括Vdaf、Ad、Qgr,d、St,d、HGI和Mt,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对应第一评判指标、第二评判指标、第三评判指标、第四评判指标和第五评判指标;
S22、将所述质量指标与所述第一评判指标对比,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
S23、若前一级评判指标未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则在原有基础上按照优先级的先后顺序加入后一级的评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直至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
S3、基于品种类别,获取该新资源当期到厂价a元/吨,与现用喷无烟煤当期到厂价b元/吨相作差,满足c=a-b;若c<0,则所述新资源具有价格优势;若c≥0,则所述新资源不具有价格优势,引进流程终止;本步骤中,当期到厂价即从S1中的到厂价格中获取,考虑到市场价格波动、同类别燃料煤质量差异,到厂时间不一致,价格指数有偏差,会直接影响到性价比评价。因此,需在同一时期、相同基准条件下,对同类别所有燃料煤价格进行取值,有利于对该品种煤使用经济性的准确评价。
S4、获取该新资源的现场取样样品,与燃料煤技术标准中相应类别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判样品质量,包括:判断AdA≤Ad1 ,St,dA≤St,d1 ,VdafA≤Vdaf1 ,Qgr,dA≥Qgr,d1 ,HGIA≥HGI1 是否同时满足,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符合,则样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进流程终止;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则判断样品质量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后续流程。
S5、基于所述样品质量评价及价格,对该新资源进行性价比测评;测算同类别至少两种当前使用的燃料煤的性价比,并对性价比进行排序;若新资源的性价比排序为第一位,则确定引进该新资源作为高炉喷吹用煤,反之,则引进流程终止。
S6、制定大生产试验方案并实施,跟踪大生产试验情况,评价产品质量情况;若所述大生产试验出现异常情况,则停止试验,引进流程终止;所述异常情况包括原煤仓悬料、磨煤效果差、石子煤增多以及煤粉堵塞高炉喷枪;对大生产试验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若同时满足Ad1≤12%、St,d1≤0.9%、Vdaf1≤23%、Mt1≤1.5%、FCdaf1≥77%、MF1-100≥95%、MF1-200≥75%,则大生产试验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反之,则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燃料煤新资源为品种A,当前使用的现有燃料煤包括品种B和品种C,在S1中,获取燃料煤新资源A的质量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燃料煤A质量指标
S2基于品种质量指标及燃料煤技术标准,对该品种的类别进行评判,燃料煤技术标准见下表2:
表2-燃料煤技术标准
具体判断规则为:
第一评判指标Vdaf:
若Vdaf≤10%,满足Vdaf1 ≤10%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无烟煤、烧结无烟煤;
若10%<Vdaf≤18%,满足Vdaf1 ≤18%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吹贫瘦煤或喷烟煤;
若18%<Vdaf≤35%,满足Vdaf1 ≤3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烟煤。
若第一评判指标不能判断该品种煤类别,则增加参照执行第二评判指标。
第二评判指标Ad:
若Ad≤10.8%,满足Ad1 ≤10.8%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烟煤、喷吹贫瘦煤、喷无烟煤或烧结无烟煤;
若10.8%<Ad≤11.8%,满足Ad1 ≤11.8%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吹贫瘦煤、喷无烟煤或烧结无烟煤;
若11.8%<Ad≤12.8%,满足Ad1 ≤12.8%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无烟煤或烧结无烟煤;
若12.8%<Ad≤14.5%,满足Ad1 ≤14.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烧结无烟煤。
若第一、二评判指标不能综合判断该品种煤类别,则增加参照执行第三评判指标。
第三评判指标Qgr,d:
若Qgr,d≥28MJ/kg,满足Qgr,d1 ≥28MJ/kg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烟煤、烧结无烟煤、喷无烟煤或喷吹贫瘦煤;
若Qgr,d≥29MJ/kg,满足Qgr,d1 ≥29MJ/kg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烧结无烟煤、喷无烟煤或喷吹贫瘦煤;
若Qgr,d≥30MJ/kg,满足Qgr,d1 ≥30MJ/kg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无烟煤或喷吹贫瘦煤。
若第一、二、三评判指标不能综合判断该品种煤类别,则增加参照执行第四评判指标。
第四评判指标St,d:
若St,d≤0.75%,满足St,d1 ≤0.7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吹贫瘦煤、烧结无烟煤、喷烟煤或喷无烟煤;
若0.75%<St,d≤0.85%,满足St,d1 ≤0.8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烟煤或喷无烟煤。
若第一、二、三、四评判指标不能综合判断该品种煤类别,则增加参照执行第五评判指标。
第五评判指标HGI:
若HGI≥60,满足HGI1 ≥60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烟煤或喷吹贫瘦煤或喷无烟煤;
若HGI≥65,满足HGI1 ≥6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吹贫瘦煤或喷无烟煤;
若HGI≥70,满足HGI1 ≥70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无烟煤;
若HGI极低或0,则评判该品种为烧结无烟煤。
若第一、二、三、四、五评判指标不能直接判断该品种煤类别,基于以上第一、二、三、四、五评判指标,对燃料煤的质量指标进行综合符合度判断,获得该燃料煤符合各个类别的项数,符合项最多的类别,即为该燃料煤的类别。
基于上述的判断规则,对本实施例中燃料煤A的类别进行评判,评判如下:
第一评判指标Vdaf:
Vdaf:7.63%,符合Vdaf1 ≤10%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无烟煤、烧结无烟煤。
第二评判指标Ad:
Ad:11.90%,符合Ad1 ≤12.8%且≤14.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无烟煤或烧结无烟煤。
第三评判指标Qgr,d:
Qgr,d:30.82MJ/kg,符合Qgr,d1 ≥28.0MJ/kg且≥30.0MJ/kg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烟煤、烧结无烟煤、喷吹贫瘦煤或喷无烟煤。
第四评判指标St,d:
St,d:0.78%,符合St,d1 ≤0.85%标准,则评判该品种可能为喷烟煤或喷无烟煤。
第五评判指标HGI:
HGI:88,符合HGI1 ≥70标准,则评判该品种为喷无烟煤。
基于以上五个标准的评判,一个评价指标(Qgr,d)符合喷吹贫瘦煤标准,两个评价指标(Qgr,d及St,d)符合喷烟煤标准、三个评价指标(Vdaf、Ad及Qgr,d)符合烧结无烟煤标准,五个评价指标(Vdaf、Ad、Qgr,d、St,d及HGI)全部符合喷无烟煤标准,因此,确定该燃料煤A属于喷无烟煤类。
获取该喷无烟煤A当期报价1800元/吨,与现用喷无烟煤当期到厂价1890元/吨相比,具有约90元/吨的价格优势。
获得该喷无烟煤A现场取样质量指标,见表3。
表3-喷无烟煤A质量指标
与燃料煤技术标准(表2)进行比较,
Ad:11.5%≤12.8%,符合标准
St,d:0.73%≤0.85%,符合标准
Vdaf:7.70%≤10%,符合标准
Qgr,d:30.9MJ/kg≥29.0MJ/kg,符合标准
HGI:82≥70,符合标准
通过以上所述比较、评价,该喷无烟煤A的所有质量指标均满足喷无烟煤入厂的质量标准。
根据所述样品质量评价及价格,对符合引进流程的该喷无烟煤A进行性价比测评,即:
性价比值η=质量综合得分Q/价格P;
其中,质量综合得分Q=Q+Q+Q挥发+Q固定+Q+Q可磨+Q,根据各质量指标对高炉生产所作贡献,设置指标权重,评价基准值,及指标波动加扣分,见表4:
表4质量指标权重及加扣分标准
指标得分=指标权重*(100±(基准值-实际值)*指标加扣分),即得出喷无烟煤A的各项指标质量得分为:
Q=20%*(100+(11%-11.5%)/1%*9)=19.10;
Q=10%*(100+(0.8%-0.73%)/0.1%*4)=10.28;
Q挥发=15%*(100+(11%-7.7%)/1%*4)=16.98;
Q固定=15%*(100-(75%-81.9%)/1%*3)=18.11;
Q热值=20%*(100-(30MJ/kg-30.9MJ/kg)/0.5MJ/kg*3)=21.08;
Q可磨=10%*(100-(70-82)/1*1)=11.2;
Q=10%*(100+(10%-12.5%)/1%*5)=8.75。
喷无烟煤A的各项指标质量综合得分为:
QA=Q+Q+Q挥发+Q固定+Q热值+Q可磨+Q=105.5;
喷无烟煤A性价比ηA=QA/PA=105.5/1800*100=5.861。
假设根据上述方法同样对现有的喷无烟煤B、C的各项指标质量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得出:
ηB=5.343;ηC=5.461;
基于所述喷无烟煤A、B、C的性价比测算,进一步的对喷无烟煤A、B、C的性价比排序,ηA>ηB,且ηA>ηC,得出燃料煤A具有性价比。
基于所述喷无烟煤性价比评判及排序,得出喷无烟煤A性价比最优,确定引进该新资源作为高炉喷吹用煤。
基于喷无烟煤A质量指标,与现有的同类别喷无烟煤技术标准结合,得到新资源喷无烟煤A入厂质量技术标准,上燃述的料煤A入厂质量技术标准符合生产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防止标准过于严苛造成入厂质量长期不合格,影响保供发运,同时防止标准过于宽泛造成入厂质量失控,不利于生产使用。
A入厂质量技术标准见表5:
表5-喷无烟煤A技术标准
在引进喷无烟煤A后,制定大生产试验方案,即喷无烟煤总配比不变,喷无烟煤A配10%,其他类别煤配比不变,并实施于大生产,跟踪大生产试验情况,评价产品质量情况,基于所述大生产试验跟踪情况,配入该燃料煤A后,大生产稳定顺行,未出现如原煤仓悬料、磨煤效果差、石子煤增多、高炉堵喷枪等异常情况,继续进行产品质量合格评价,否则中断引进流程。
根据大生产试验获取所述试验产品质量,包括灰分Ad1、硫分St,d1、挥发分Vdaf1、固定碳FCd1、MF1-100、MF1-200、水分Mt1等。
表6-产品质量标准及试验产品质量
根据上述表6对大生产试验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即:
Ad1:10.82%,Ad2 :12%,满足Ad1≤Ad2 ,符合标准;
St,d1:0.75%,St,d2 :0.9%,满足St,d1≤St,d2 ,符合标准;
Vdaf1:20.16%,Vdaf2 :23%,满足Vdaf1≤Vdaf2 ,符合标准;
Mt1:1.0%,Mt2 :1.5%,满足Mt1≤Mt2 ,符合标准;
FCdaf1:79.84%,FCdaf2 :77%,满足FCdaf1≥FCdaf2 ,符合标准;
MF1-100:96.8%,MF2 -100:95%,满足MF1-100≥MF2 -100,符合标准;
MF1-200:75.7%,MF2 -200:75%,满足MF1-200≥MF2 -200,符合标准;
根据以上所述比较、评价,配用喷无烟煤A后,产品所有质量评价指标均符合各项评价标准,则试验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该喷无烟煤A评价为合格新资源煤,至此,该喷无烟煤A新资源引进流程结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高炉喷吹用煤的新资源信息;所述新资源信息包括产地、质量指标和到厂价格;所述质量指标包括灰分Ad、硫分St,d、挥发分Vdaf、固定碳FCd、热值Qgr,d、哈氏可磨HGI和水分Mt
S2、根据所述质量指标和燃料煤技术标准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所述品种类别包括喷无烟煤、喷烟煤、喷吹贫瘦煤和烧结无烟煤;
S21、对评判指标划分优先级;所述评判指标包括Vdaf、Ad、Qgr,d、St,d和HGI,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对应第一评判指标、第二评判指标、第三评判指标、第四评判指标和第五评判指标;
S22、将所述质量指标与所述第一评判指标对比,判断新资源的品种类别;
S23、若前一级评判指标未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则在原有基础上按照优先级的先后顺序加入后一级的评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直至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
S3、基于品种类别,获取该新资源当期到厂吨价a,与现用喷无烟煤当期到厂吨价b相作差,满足c=a-b;若c<0,则所述新资源具有价格优势;若c≥0,则所述新资源不具有价格优势,引进流程终止;
S4、获取该新资源的现场取样样品,与燃料煤技术标准中相应类别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判样品质量,包括:判断AdA≤Ad1 ,St,dA≤St,d1 ,VdafA≤Vdaf1 ,Qgr,dA≥Qgr,d1 ,HGIA≥HGI1 是否同时满足,若存在一项及以上不符合,则样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进流程终止;
S5、基于所述样品质量评价及价格,对该新资源进行性价比测评;测算同类别至少两种当前使用的燃料煤的性价比,并对性价比进行排序;若新资源的性价比排序为第一位,则确定引进该新资源作为高炉喷吹用煤,反之,则引进流程终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6、制定大生产试验方案并实施,跟踪大生产试验情况,评价产品质量情况;若所述大生产试验出现异常情况,则停止试验,引进流程终止;所述异常情况包括原煤仓悬料、磨煤效果差、石子煤增多以及煤粉堵塞高炉喷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6中,还包括对大生产试验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若同时满足Ad1≤12%、St,d1≤0.9%、Vdaf1≤23%、Mt1≤1.5%、FCdaf1≥77%、MF1-100≥95%、MF1-200≥75%,则大生产试验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反之,则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1中,燃料煤技术标准如下:
喷无烟煤:Ad≤12.8%;St,d≤0.85%;Vdaf≤10%;Qgr,d≥30.0MJ/kg;HGI≥70;Mt≤13%;
喷烟煤:Ad≤10.8%;St,d≤0.85%;Vdaf≤35%;Qgr,d≥28.0MJ/kg;HGI≥60;Mt≤13%;
喷吹贫瘦煤:Ad≤11.8%;St,d≤0.75%;Vdaf≤18%;Qgr,d≥30.0MJ/kg;HGI≥65;Mt≤13%;
烧结无烟煤:Ad≤14.5%;St,d≤0.75%;Vdaf≤10%;Qgr,d≥29.0MJ/kg;Mt≤10%;
其中,Ad为灰分,St,d硫分,Vdaf挥发分,Qgr,d热值,HGI哈氏可磨,Mt为水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3中,若加入第五评判指标后仍未判断出该资源的品种类别,则进行综合判断,获得该新资源符合各个类别的项数;符合项最多的品种类别,即为该新资源的类别品种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中,还包括计算各项指标的质量得分:
Q=20%*[100+(Ad基准-AdA)/1%*9];
Q=10%*[100+(St,d基准-St,dA)/0.1%*4];
Q挥发=15%*[100+(Vdaf基准-VdafA)/1%*4];
Q固定=15%*[100-(FCd基准-FCdA)/1%*3];
Q热值=20%*[100-(Qgr,d基准-Qgr,dA)/0.5MJ/kg*3];
Q可磨=10%*[100-(HGI基准-HGIA)/1*1];
Q=10%*[100+(Mt基准-MtA)/1%*5];
其中,Q、Q、Q挥发、Q固定、Q、Q可磨和Q分别为灰分、硫分、挥发分、固定碳、热值、哈氏可磨以及水分的质量得分;Ad基准、St,d基准、Vdaf基准、FCd基准、Qgr,d基准、HGI基准和Mt基准分别为各项指标的基准值;AdA、St,dA、VdafA、FCdA、Qgr,dA、HGIA和MtA分别为各项指标的取样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性价比的计算方法为:
η=Q/P;
Q=Q+Q+Q挥发+Q固定+Q+Q可磨+Q
其中,η为性价比,Q为质量综合得分,P为每吨的价格。
CN202310355618.9A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6562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5618.9A CN116562677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5618.9A CN116562677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2677A true CN116562677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5618.9A Pending CN116562677A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626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0697B (zh) 一种高炉焦炭反应性测试方法
CN103439999B (zh) 根据冷却壁温度变化进行高炉异常炉温控制的方法
CN109935280B (zh) 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高炉铁水质量预测***及方法
CN109280726B (zh) 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预测炼铁高炉炉芯死料柱温度的方法
CN108647407B (zh) 一种转炉炼钢烟气分析定碳方法
CN110066895A (zh) 一种基于Stacking的高炉铁水质量区间预测方法
CN106521059B (zh) 用相控阵雷达测量高炉料面矿焦比来控制高炉气流分布的方法
CN104715142B (zh) 一种电站锅炉NOx排放动态软测量方法
CN103544273A (zh) 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炉况整体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
CN102925602B (zh) 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方法
CN105821170A (zh) 一种高炉多元铁水质量指标软测量***及方法
CN111893237A (zh) 一种转炉炼钢的熔池碳含量及温度全程实时预测方法
CN113962050A (zh) 一种结合产耗预测及管网计算的氧气调度计算方法
CN114091871A (zh) 一种高炉炼铁配矿方法与***
CN112668148B (zh) 一种高钛型高炉上部气流分布情况与炉况判定方法
CN104750902A (zh) 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铁水质量多元动态软测量方法
Shi et al. Key issues and progress of industrial big data-based intelligent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technology
CN109710976B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煤气消耗量预测方法
CN115354093B (zh) 一种低碳高炉的冶炼成本控制方法及***
CN111241715A (zh) 不同煤比下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率试验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16562677A (zh) 一种高炉喷吹用煤新资源引进评价方法
CN112680566B (zh) 一种精炼炉脱碳终点检测方法及检测***
CN111518980B (zh) 一种转炉终点碳含量预报模型的修正方法和***
CN113584240B (zh) 一种高炉布料方法
Yue et al. Study on prediction model of blast furnace hot metal temper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