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4946A -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4946A
CN116544946A CN202310600859.5A CN202310600859A CN116544946A CN 116544946 A CN116544946 A CN 116544946A CN 202310600859 A CN202310600859 A CN 202310600859A CN 116544946 A CN116544946 A CN 116544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user
level
users
uti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08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成富
张承宇
杨桦
徐尔丰
孙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e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08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49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4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49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涉及电网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对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进行采集,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对用户进行两次划分,获得第二划分历史用户,对用户进行多级划分,再通过对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获得各级用户的负荷权重值,根据负荷权重值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并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调度控制,本发明对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判断电网运行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安全指标的监控与检查,出现安全指标参数出现偏差,导致判断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电力调度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依据各类信息采集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信息,或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负荷等,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判断,通过电话或自动***发布操作指令,指挥现场操作人员或自动控制***进行调整,如调整发电机出力、调整负荷分布、投切电容器、电抗器等,从而确保电网持续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监测、控制手段不断完善,电力调度的技术支持也日趋强大;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监测电网的各项安全指标,如电压、频率以及线路潮流等,当任一项安全指标出现偏差时,发出告警信息,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调度控制措施,上述技术中缺少对安全指标的监控与检查,可能会出现安全指标参数出现偏差,导致电网负荷过高不产生警告信息或电网正常运行时发出警告信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首先对用户进行两次分级,再通过对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获得各级用户的负荷权重值,为判断电网运行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安全指标的监控与检查,出现安全指标参数出现偏差,导致判断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所述用户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日用电量、用户用电高峰期和用户用电低谷期,所述区域用电数据包括区域日用电量、区域用电高峰期和区域用电低谷期;
步骤S2: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对用户进行划分,获得第一划分用户;所述第一划分用户包括一级用电用户、二级用电用户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3:根据区域用电数据对第一划分用户进行再划分,获得第二划分用户,所述第二划分用户包括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第一三级用电用户和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4:获取第一数量的用户历史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所述用户历史数据包括用户历史日用电量、用户历史用电高峰期和用户历史用电低谷期,所述区域历史用电数据包括区域历史日用电量、区域历史用电高峰期和区域历史用电低谷期;
重复步骤S2至步骤S3,得到第二历史划分用户;
步骤S5:计算得到区域历史用电负荷;
步骤S6:根据第二历史划分用户和区域历史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第二划分历史用户中各级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根据负荷权重值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并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调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高峰期时长,获取区域用电低谷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低谷期时长;
步骤S202:获取用户用电高峰期时长和用户用电低谷期时长,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大于基准高峰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一级用电用户;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小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二级用电用户;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大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三级用电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计算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一级重合率;
计算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二级重合率;
计算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三级重合率;
步骤S302:设置第一重合率;当一级重合率高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
当一级重合率低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3:设置第二重合率,当二级重合率高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
当二级重合率低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4:设置第三重合率,当三级重合率高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
当三级重合率低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01:获取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一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一级重合率;其中,C1为一级重合率,A1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A2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2:获取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二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二级重合率;其中,C2为二级重合率,B1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B2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3:获取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三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三级重合率;其中,C3为三级重合率,D1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D2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501: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和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时间,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与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差值,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差;将区域历史峰谷差与历史峰谷时间的比值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M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601:统计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中,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yn,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en,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yn,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en,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yn,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e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步骤S602:获取六组区域历史用电负荷和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人数,代入负荷权重值方程组
中,计算得到负荷权重值;其中,Yyn设置为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Yen为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yn设置为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en设置为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yn设置为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Mn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1:获取第二划分用户人数和负荷权重值,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M=Yy×X1+Ye×X2+Ey×X3+Ee×X4+Sy×X5+Se×X6中,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其中,Yy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Ye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y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e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y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M设置为区域用电负荷,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02:设置用电负荷阈值,当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正常;当区域用电负荷大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异常;
步骤S703:当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时,优先限制负荷权重值较大的第二划分用户,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0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301: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对负荷权重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获取排序第一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超负荷用户,获取排序第二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高负荷用户;
步骤S70302:将超负荷用户的最高用电量下调至高负荷用户的日用电量最大值;
步骤S70303:将下调后的超负荷用户的权重值设置为高负荷用户的权重值,并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
步骤S70304:重复步骤S702至步骤S70303,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对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进行采集,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对用户进行两次划分,获得第二划分历史用户,对用户进行多级划分,分级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针对性;
再获取第一数量的用户历史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采集多组数据,减少因极端情况引起的误差,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用户历史进行两次划分,获得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计算历史电负荷,并根据历史电负荷对第二划分历史用户求取负荷权重值,保证了获得的负荷权重值的有效性。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用户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日用电量、用户用电高峰期和用户用电低谷期,区域用电数据包括区域日用电量、区域用电高峰期和区域用电低谷期;
步骤S2: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对用户进行划分,获得第一划分用户;第一划分用户包括一级用电用户、二级用电用户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高峰期时长,获取区域用电低谷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低谷期时长;具体地,区域用电数据不具有特殊性,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区域内用户的总体用电情况;
步骤S202:获取用户用电高峰期时长和用户用电低谷期时长,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大于基准高峰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一级用电用户;具体地,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大于基准高峰期时长时,用户的用电量高,用电量时间长,则用户用电需求高;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小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二级用电用户;具体地,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小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用户的用电量高,但用电量时间较短,则用户用电需求较高;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大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三级用电用户;具体地,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大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用户的用电量低,电量时间较短,则用户用电需求较低;
步骤S3:根据区域用电数据对第一划分用户进行再划分,获得第二划分用户,第二划分用户包括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第一三级用电用户和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计算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一级重合率;
计算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二级重合率;
计算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三级重合率;
步骤S3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01:获取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一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一级重合率;其中,C1为一级重合率,A1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A2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2:获取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二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二级重合率;其中,C2为二级重合率,B1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B2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3:获取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三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三级重合率;其中,C3为三级重合率,D1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D2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2:设置第一重合率;当一级重合率高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
当一级重合率低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3:设置第二重合率,当二级重合率高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
当二级重合率低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4:设置第三重合率,当三级重合率高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
当三级重合率低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具体地,第一重合率取值在0到1之间,例如0.5,0.75,0.4等;具体数值由人工设定,重合率越高,则用户在高峰期用电量越高;
步骤S4:获取第一数量的用户历史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用户历史数据包括用户历史日用电量、用户历史用电高峰期和用户历史用电低谷期,区域历史用电数据包括区域历史日用电量、区域历史用电高峰期和区域历史用电低谷期;具体地,第一数量为6的倍数,例如6,18,48等;
重复步骤S2至步骤S3,得到第二历史划分用户;
步骤S5:计算得到区域历史用电负荷,步骤S5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501: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和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时间,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与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差值,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差;将区域历史峰谷差与历史峰谷时间的比值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M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步骤S6:根据第二历史划分用户和区域历史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第二划分历史用户中各级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6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601:统计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中,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yn,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en,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yn,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en,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yn,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e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步骤S602:获取六组区域历史用电负荷和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人数,代入负荷权重值方程组
中,计算得到负荷权重值;其中,Yyn设置为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Yen为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yn设置为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en设置为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yn设置为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Mn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根据负荷权重值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并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调度控制。
步骤S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1:获取第二划分用户人数和负荷权重值,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M=Yy×X1+Ye×X2+Ey×X3+Ee×X4+Sy×X5+Se×X6中,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其中,Yy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Ye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y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e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y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M设置为区域用电负荷,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02:设置用电负荷阈值,当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正常;当区域用电负荷大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异常;
步骤S703:当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时,优先限制负荷权重值较大的第二划分用户,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具体地,负荷权重值较大的第二划分用户对区域用电负荷影响较大,优先限制负荷权重值较大的第二划分用户可以在影响最少用户数的情况下,调节区域用电负荷,减少受到影响的用户;
步骤S70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301: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对负荷权重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获取排序第一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超负荷用户,获取排序第二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高负荷用户;
步骤S70302:将超负荷用户的最高用电量下调至高负荷用户的日用电量最大值;
步骤S70303:将下调后的超负荷用户的权重值设置为高负荷用户的权重值,并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
步骤S70304:重复步骤S702至步骤S70303,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所述用户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日用电量、用户用电高峰期和用户用电低谷期,所述区域用电数据包括区域日用电量、区域用电高峰期和区域用电低谷期;
步骤S2:根据用户用电数据和区域用电数据对用户进行划分,获得第一划分用户;所述第一划分用户包括一级用电用户、二级用电用户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3:根据区域用电数据对第一划分用户进行再划分,获得第二划分用户,所述第二划分用户包括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第一三级用电用户和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步骤S4:获取第一数量的用户历史数据和区域历史用电数据,所述用户历史数据包括用户历史日用电量、用户历史用电高峰期和用户历史用电低谷期,所述区域历史用电数据包括区域历史日用电量、区域历史用电高峰期和区域历史用电低谷期;
重复步骤S2至步骤S3,得到第二历史划分用户;
步骤S5:计算得到区域历史用电负荷;
步骤S6:根据第二历史划分用户和区域历史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第二划分历史用户中各级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根据负荷权重值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并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调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01: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高峰期时长,获取区域用电低谷期时长,将该时长设置为基准低谷期时长;
步骤S202:获取用户用电高峰期时长和用户用电低谷期时长,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大于基准高峰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一级用电用户;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小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二级用电用户;
当用户高峰期时长小于基准高峰期时长且用户低谷期时长大于基准低谷期时长时,将用户设置为三级用电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计算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一级重合率;
计算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二级重合率;
计算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与区域用电高峰期的重合率,设置为三级重合率;
步骤S302:设置第一重合率;当一级重合率高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
当一级重合率低于第一重合率时,将一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3:设置第二重合率,当二级重合率高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
当二级重合率低于第二重合率时,将二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
步骤S304:设置第三重合率,当三级重合率高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
当三级重合率低于第三重合率时,将三级用电用户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0101:获取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一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一级重合率;其中,C1为一级重合率,A1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A2为一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2:获取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二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二级重合率;其中,C2为二级重合率,B1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B2为二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步骤S30103:获取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获取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代入三级重合率计算公式中,求得三级重合率;其中,C3为三级重合率,D1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D2为三级用电用户的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T1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开始时间点,T2为区域用电高峰期的结束时间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501: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和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时间,获取区域历史用电峰值与区域历史用电谷值之间的差值,设置为区域历史峰谷差;将区域历史峰谷差与历史峰谷时间的比值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M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601:统计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中,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yn,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Yen,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yn,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Een,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yn,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设置为Sen;其中,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步骤S602:获取六组区域历史用电负荷和第二历史划分用户人数,代入负荷权重值方程组
中,计算得到负荷权重值;其中,Yyn设置为第一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Yen为第二一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yn设置为第一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Een设置为第二二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yn设置为第一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历史用电用户的人数,Mn设置为区域历史用电负荷,n的取值区间为1到6,n为正整数;
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1:获取第二划分用户人数和负荷权重值,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M=Yy×X1+Ye×X2+Ey×X3+Ee×X4+Sy×X5+Se×X6中,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其中,Yy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Ye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y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Ee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y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Sen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人数,M设置为区域用电负荷,X1设置为第一一级用电负荷权重值,X2为第二一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3设置为第一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4设置为第二二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5设置为第一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X6设置为第二三级用电用户的负荷权重值;
步骤S702:设置用电负荷阈值,当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正常;当区域用电负荷大于用电负荷阈值时,判断为用电异常;
步骤S703:当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时,优先限制负荷权重值较大的第二划分用户,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0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70301:接收到用电异常信号,对负荷权重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获取排序第一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超负荷用户,获取排序第二的负荷权重值对应的第二划分历史用户,设置为高负荷用户;
步骤S70302:将超负荷用户的最高用电量下调至高负荷用户的日用电量最大值;
步骤S70303:将下调后的超负荷用户的权重值设置为高负荷用户的权重值,并代入区域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区域用电负荷;
步骤S70304:重复步骤S702至步骤S70303,直至区域用电负荷小于用电负荷阈值。
CN202310600859.5A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Pending CN1165449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0859.5A CN116544946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0859.5A CN116544946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4946A true CN116544946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2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0859.5A Pending CN116544946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49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0461A (zh) * 2023-11-07 2023-12-08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全要素调节电网调度方法
CN117691583A (zh) * 2023-12-12 2024-03-12 西安中创新能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虚拟电厂的电力调度***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0461A (zh) * 2023-11-07 2023-12-08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全要素调节电网调度方法
CN117200461B (zh) * 2023-11-07 2024-03-01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全要素调节电网调度方法
CN117691583A (zh) * 2023-12-12 2024-03-12 西安中创新能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虚拟电厂的电力调度***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44946A (zh) 一种电网调度控制模型的构建方法
Farzin et al. Stochastic energy management of microgrids during unscheduled islanding period
CN105790265B (zh) 一种考虑交流潮流约束的不确定性机组组合模型及求解方法
CN11593644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配电网电力评估***及方法
CN106992525B (zh) 电力负荷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390415B (zh) 一种区域电网新能源消纳容量计算方法和***
CN107181253B (zh) 一种基于电网动态可靠性概率指标的电网规划方法
CN103825272A (zh) 一种基于解析法的含分散风电的配电网可靠性确定方法
CN117691645B (zh) 一种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储能***
CN106199172B (zh) 一种用电状况的监控方法及***
Bakken et al. Hydropower unit start-up costs
CN103425675A (zh) 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的监控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866647A (zh) 用户侧储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38493B (zh) 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电网安全风险预控决策方法和装置
CN113659623A (zh) 一种基于布林线理论的风储联合***的优化方法及***
CN114696328A (zh) 电力线损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4156785A (zh) 一种考虑火电机组启停磨的发电计划优化方法
Yao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 dispatch strategy to maximize income for a wind turbine-BESS power station
CN114725938A (zh) 基于多能互补的高校建筑群的综合能源调配方法及***
Lee et al. Determinants of reserve margin volatility: A new approach toward managing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Sima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optimal economic dispatch
Zhang et al. Enhancing power grid resilience against typhoon disasters by scheduling of generators along with optimal transmission switching
CN104463703A (zh) 基于风险偏好的电力***条件备用容量决策方法
de Souza et al. Operation of a CAES facility under price uncertainties using robust optimization
CN108869059B (zh) 燃气机组的冷备用补偿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