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4699A -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4699A
CN116524699A CN202310754850.XA CN202310754850A CN116524699A CN 116524699 A CN116524699 A CN 116524699A CN 202310754850 A CN202310754850 A CN 202310754850A CN 116524699 A CN116524699 A CN 116524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area
data
monitoring area
geological dis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48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4699B (zh
Inventor
覃亮
张文
黄刚
蒙明辉
唐梁
章旭
刘康林
郝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ji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Huad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ji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Huad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ji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Huad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ji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48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4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4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4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4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1/00Predictive 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extrapolation or other computation using updated historic data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包括: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建立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获取第一监测数据;将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根据第二监测数据对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本发明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通过对应关系将对应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换算成第二监测区的预估数据,从而实现在不对第二监测区直接布置监测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对第二监测区滑坡情况的预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背景技术
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目前受限于成本等原因,难以对全部已知的滑坡体进行监控。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包括:
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现有技术中,已经布设了相关监测设备的滑坡体一般多为会直接影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滑坡体,对于其他滑坡体一般不做直接的监测,但是这些不做监测的滑坡体一旦发生滑坡,很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堰塞湖、泥石流等,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估方法对这些滑坡体的状态进行预估。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将不同滑坡体根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否布设划分为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其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指用于滑坡体监测的设备,如位移计等;显而易见的第一监测区是可以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的。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具体的,可以认为被几条山脊线围成的区域中不同的监测区之间是相关的,也可以认为同一条河谷中,相邻的监测区是相关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由于对应关系表征的是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相关关系,所以在对第二监测区进行预警时,可以通过对应关系将对应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换算成第二监测区的预估数据,从而实现在不对第二监测区直接布置监测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对第二监测区滑坡情况的预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包括:
划分单元: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建立单元: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获取单元: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预估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预警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估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通过对应关系将对应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换算成第二监测区的预估数据,从而实现在不对第二监测区直接布置监测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对第二监测区滑坡情况的预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中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步骤S5所描述的内容。
S1: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S2: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S3: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S4: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S5: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现有技术中,已经布设了相关监测设备的滑坡体一般多为会直接影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滑坡体,对于其他滑坡体一般不做直接的监测,但是这些不做监测的滑坡体一旦发生滑坡,很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堰塞湖、泥石流等,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估方法对这些滑坡体的状态进行预估。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将不同滑坡体根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否布设划分为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其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指用于滑坡体监测的设备,如位移计等;显而易见的第一监测区是可以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的。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具体的,可以认为被几条山脊线围成的区域中不同的监测区之间是相关的,也可以认为同一条河谷中,相邻的监测区是相关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由于对应关系表征的是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相关关系,所以在对第二监测区进行预警时,可以通过对应关系将对应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换算成第二监测区的预估数据,从而实现在不对第二监测区直接布置监测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对第二监测区滑坡情况的预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由于滑坡体所受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差异过大的滑坡体之间无法建立相关性,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同环境区的概念,将至少两条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在同环境区中,山体构造一般较为相似,并且降雨和植被环境也较为相似,所以一般可以建立起稳定的相关关系作为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对应关系的方法是基于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的;其中滑坡体参数包括滑坡体厚度、前缘高度、后缘高度、破碎带岩石参数等;植被数据包括不同根系植被的覆盖率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征出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将第一监测区和第二监测区进行关联,可以有效的提高对第二监测区的数据的预测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根据环境数据建立对应关系时,将对应关系转换为一种参数换算的关系,即将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参数换算为第二监测数据;示例的,如果转换参数是权重转换参数,则将第一监测数据乘以对应的不同权重完成计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换模型可以采用现有的模型进行训练,如神经网络模型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多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转换模型的构建方案,发明人发现,本申请中无论是监测数据的种类还是环境数据的种类都比较多,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很容易出现过拟合,造成模型精度的大幅漂移;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系数反演的方案进行转换模型的构建,该方案的计算精度比较一般,但是优点在于容易收敛,尤其是对于输入输出数据的种类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项式函数实际为多项式方程组,方程组的多个自变量和应变量即为上文所述的环境数据和转换参数,具体的自变量采用环境数据,应变量采用转换参数。在模型的构建中需要确定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可以通过多组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输入方程组中进行拟合迭代直至收敛,生成最终的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在转换模型使用时,将环境数据带入多项式函数中即可进行转换参数的计算。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同环境区往往会对应不同的多项式函数,甚至在同环境区的环境变化后,也需要重新进行多项式函数的修订。
为了便于对上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行阐述,请结合参考图2,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的通信架构示意图,具体的包括:
划分单元: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建立单元: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获取单元: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预估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预警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估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格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6.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单元:在遥感图像上将目标待监测区域划分出多个第一监测区和多个第二监测区;所述第一监测区为配置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区域;所述第二监测区为未配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且存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的的区域;
建立单元: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监测区;
获取单元: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时,获取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预估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监测区和所述第一监测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换算为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预估的监测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预警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二监测区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遥感图像上标识出第一监测区、第二监测区和山脊线;
将位于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一监测区作为该同环境区中的所述第二监测区对应的第一监测区;所述同环境区为至少两条所述山脊线围成的闭合区域或半闭合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建立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滑坡体参数、植被数据和海拔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二监测区的环境数据和对应该第二监测区的第一监测区的环境数据输入预设的转换模型,并接收所述转换模型输出的转换参数组作为所述第一监测区和所述第二监测区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单元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监测数据通过对应的所述转换参数转换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型的构建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系数为待定的多项式函数;所述多项式函数包括多个多项式方程;所述监测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通过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监测数据的样本数据带入所述多项式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至收敛获取所述多项式函数的系数;
将求解获得的所述系数赋值于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形成转换模型。
CN202310754850.XA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Active CN116524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4850.XA CN116524699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4850.XA CN116524699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4699A true CN116524699A (zh) 2023-08-01
CN116524699B CN116524699B (zh) 2023-09-05

Family

ID=8740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4850.XA Active CN116524699B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469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0600A (ja) * 2012-02-27 2013-10-10 Sabo Frontier Foundation 土石流氾濫域高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土石流氾濫域高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08731737A (zh) * 2018-06-05 2018-11-02 许寅 一种多参量环境监测***的综合信息展示***及方法
CN111274264A (zh) * 2020-01-16 2020-06-12 朱恒华 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水土检测指标实时传输分析***
CN112070366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监测数据关联分析的区域滑坡风险定量测算方法
CN112435443A (zh) * 2020-11-11 2021-03-02 深圳中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EP3835833A1 (en) * 2019-12-10 2021-06-16 Wise Robotics Societa' a Responsabilita' Limitata Semplificata Improve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CN114118576A (zh) * 2021-11-25 2022-03-01 深圳市地质局 一种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方法及***
CN116305813A (zh) * 2023-01-31 2023-06-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滑坡降雨敏感性修正的精细化降雨阈值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0600A (ja) * 2012-02-27 2013-10-10 Sabo Frontier Foundation 土石流氾濫域高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土石流氾濫域高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08731737A (zh) * 2018-06-05 2018-11-02 许寅 一种多参量环境监测***的综合信息展示***及方法
EP3835833A1 (en) * 2019-12-10 2021-06-16 Wise Robotics Societa' a Responsabilita' Limitata Semplificata Improve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CN111274264A (zh) * 2020-01-16 2020-06-12 朱恒华 一种矿山地质环境水土检测指标实时传输分析***
CN112070366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监测数据关联分析的区域滑坡风险定量测算方法
CN112435443A (zh) * 2020-11-11 2021-03-02 深圳中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CN114118576A (zh) * 2021-11-25 2022-03-01 深圳市地质局 一种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方法及***
CN116305813A (zh) * 2023-01-31 2023-06-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滑坡降雨敏感性修正的精细化降雨阈值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4699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ewell et al. An assessment of kriging‐based rain‐gauge–radar merging techniques
US11269072B2 (en) Land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Sivakumar Chaos theory in hydrology: important issues and interpretations
Lindsay et al. Distinguishing actual and artefact depressions in digital elevation data
Weidner et al. Regional-scale back-analysis using TRIGRS: an approach to advance landslide hazard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in sparse data regions
Caseri et al. Generating precipitation ensembles for flood alert and risk management
Zumwald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uncertainty of observational climate datasets for model evaluation using ensembles
Gobeyn et al. Impact of the timing of a SAR image acquisition on the calibration of a flood inundation model
Yi et al. Transfer function-noise modelling of irregularly observed groundwater heads using precipitation data
Hawker et al. Comparing earth observation and inundation models to map flood hazards
Emamgholizadeh et al. Comparis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and Cokriging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acronutrients (N, P, and K)
Omran A stochastic simulation model to early predict susceptible areas to water table level fluctuations in North Sinai, Egypt
Hunukumbura et al.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ransferability across basins with different hyd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CN117493815B (zh) 一种基于bim的深基坑监测方法及***
CN115147011B (zh) 一种地表水与林地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
Kenabatho et al. Evaluation of satellite and simulated rainfall products for hydr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Notwane Catchment, Botswana
Stephens et al.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probabilistic flood inundation model predictions
Dungan et al. Alternative approaches for mapping vegetation quantities using ground and image data
CN113538857B (zh) 一种滑坡地质灾害预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69056A (zh) 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Li et 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uture hurricane induced rainfall and flooding in a coastal watershed: A case study on Hurricane Harvey
Yu et al. Using new neighborhood-based intensity-scale verification metrics to evaluate WRF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at 4 and 12 km grid spacings
Kanevski Spatial predictions of soil contamination using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
CN116524699B (zh) 一种基于区域分析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
Wang et al. Early warning of debris flow using optimized 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