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6122B -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6122B
CN116416122B CN202111677018.1A CN202111677018A CN116416122B CN 116416122 B CN116416122 B CN 116416122B CN 202111677018 A CN202111677018 A CN 202111677018A CN 116416122 B CN116416122 B CN 116416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xposure
processing
network model
en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7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16122A (zh
Inventor
陈珂
肖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70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6122B/zh
Priority to EP22913408.5A priority patent/EP434038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3424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1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6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16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6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90Dynamic range modification of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04Context-preserving transformations, e.g. by using an importance ma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15Image demosaicing, e.g. colour filter arrays [CFA] or Bayer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0Denoising; Smoot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16Video; Image sequ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4Color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141Special mode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 G06T2207/10144Varying exp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81Training; Lear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84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控件;检测到对第一控件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获取多帧曝光图像;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本申请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从光照度较低的场景,或者从高动态范围的场景中采集的多帧图像进行融合后的图像颜色。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日常行为方式。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随之出现了多种算法以提升图像质量。
但是,在一些光线较暗的场景中,例如在夜景场景中,由于场景中的光照较低,所以,手机在拍摄成像时,信号比较弱,生成的图像颜色将会出现偏差,相关技术对此无法有效解决。由此,如何校正光照较低的场景中采集的图像的颜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能够对光照较低的场景,或者从高动态范围的场景中所采集的图像的暗区进行颜色校正,提升质量,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控件;检测到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一操作;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获取多帧曝光图像,多帧所述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多帧所述曝光图像包括至少1帧第一长曝光图像,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中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对多帧所述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从而能够对光照较低的场景,或者从高动态范围的场景中所采集的图像的暗区进行颜色校正,提升质量,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多帧所述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所述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对所述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
可选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进行降噪、去马赛克中的至少一项,还可以进行多曝光融合等处理。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将降噪、去马赛克、多曝光融合均通过一个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来实现,避免了多种处理串行进行时,不同处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所带来的错误累计,提升了图像细节恢复的效果。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复用多帧曝光图像中的第一长曝光图像,从而后续可以利用该第一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来风格迁移处理。此时,数据量较少。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所述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中除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之外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对所述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额外采集一帧曝光时间较长的长曝光图像,从而后续可以利用该额外采集的第二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来进行风格迁移处理。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多帧所述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包括: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图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复用第一长曝光图像,根据第一长曝光图像确定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或者通过额外采集第二长曝光图像,根据第二长曝光图像确定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然后,再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将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风格迁移到第一后端图像上,实现对目标图像的暗区的颜色校正。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环境亮度值;若否,则将所述第一后端图像作为所述目标图像输出;若是,则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图像。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对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进行判断,可以将颜色偏差不严重的图像筛选出来,对这一部分图像不进行风格迁移处理,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处理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图像,包括: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对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确定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所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所述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图像。
其中,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用于表示两帧输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的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量。此处,用于表示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量。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确定色度偏差量,因此,可以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确定出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量,再结合掩膜图像,来直接对第一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包括: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色度偏差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色度偏差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其中,色度偏差系数用于表示两帧输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的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幅度。此处,色度偏差系数用于表示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幅度。色度偏差系数、第一后端图像的亮度值以及色度偏度量具有函数映射关系。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确定色度偏差系数,因此,可以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确定出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系数,结合第一后端图像和色度偏差系数间接确定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然后,再结合掩膜图像,来对第一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分别进行YUV域转RGB域处理;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进行了YUV域转RGB域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
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是基于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训练生成的,则在进行处理时,需将输入的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转成RGB域。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所述训练图像均位于RGB域,每对所述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利用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由此,训练好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以用于确定位于RGB域的图像之间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所述训练图像均位于YUV域,每对所述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利用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由此,训练好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以用于确定位于YUV域的图像之间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包括:针对每对所述训练图像中的每帧所述训练图像,利用1个特征网络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特征层;利用每对所述训练图像对应的2个特征层对所述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分开对每对训练图像的2帧训练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包括:将每对所述训练图像包括的2帧所述训练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训练图像;利用特征网络模型对所述拼接训练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拼接特征层;利用所述拼接特征层对所述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拼接后,合起来对每对训练图像的2帧训练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提取网络模型为resnet模型、vgg模型、mobilenet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Unet模型、LLnet模型和FCN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端处理包括:RGB域转YUV域。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后端处理还包括: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中的至少一项。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后端处理包括:RAW域转YUV域。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Resnet模型、vgg模型、unet模型、v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步骤的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如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中进行处理的步骤。
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曝光方式;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后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后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训练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格迁移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格迁移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12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的示意图;
图13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RGB(red,green,blue)颜色空间,或RGB域,指的是一种与人的视觉***结构相关的颜色模型。根据人眼睛的结构,将所有颜色都当作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不同组合。
2、YUV颜色空间,指的是一种颜色编码方法,Y表示亮度(luminance或luma),U和V表示的则是色度(chrominance或chroma)。上述RGB颜色空间着重于人眼对色彩的感应,YUV颜色空间则着重于视觉对亮度的敏感程度,RGB颜色空间和YUV颜色空间可以互相转换。
3、像素值,指的是位于RGB颜色空间的彩色图像中每个像素对应的一组颜色分量。例如,每个像素对应一组三基色分量,其中,三基色分量分别为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和蓝色分量B。
4、拜耳格式图像(bayer image),即基于拜耳格式彩色滤波阵列的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该图像中的多种颜色的像素以拜耳格式进行排布。其中,拜耳格式图像中的每个像素仅对应一种颜色的通道信号。示例性的,由于人的视觉对绿色较为敏感,所以,可以设定绿色像素(对应绿色通道信号的像素)占全部像素的50%,蓝色像素(对应蓝色通道信号的像素)和红色像素(对应红色通道信号的像素)各占全部像素的25%。其中,拜耳格式图像的最小重复单元为:一个红色像素、两个绿色像素和一个蓝色像素以2×2的方式排布。其中,以拜耳格式进行排布的图像可以认为其位于RAW域。
5、拍摄参数
拍摄参数可包括快门、曝光时间、光圈值(aperture value,AV)、曝光值(exposurevalue,EV)和感光度ISO。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摄像头时间长短,以决定图像曝光时间的装置。快门保持在开启状态的时间越长,进入摄像头的光线越多,图像对应的曝光时间越长。相反,快门保持在开启状态的时间越短,进入摄像头的光线越少,图像对应的曝光时间越短。
曝光时间是指为了将光投射到摄像头的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快门所要打开的时间。曝光时间由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和感光面上的照度确定。曝光时间越长,进入摄像头的光越多,曝光时间越短,进入摄像头的光越少。因此,暗光场景下需要长的曝光时间,逆光场景下需要短的曝光时间。
光圈值,是摄像头中的镜头(lens)的焦距与镜头通光直径的比值。光圈值越大,进入摄像头的光线越多。光圈值越小,进入摄像头的光线越少。
曝光值,是曝光时间和光圈值组合起来表示摄像头的镜头通光能力的一个数值。曝光值可以定义为:
其中,N为光圈值;t为曝光时间,单位为秒。
ISO,用于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即感光度或增益。对于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以达到跟敏感底片亮度相同的成像。对于敏感的底片,需要较短的曝光时间以到到与不敏感的底片亮度相同的成像。
拍摄参数中,快门、曝光时间、光圈值、曝光值和ISO,电子设备可通过算法实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自动曝光(automatic exposure,AE)、自动白平衡(auto whitebalance,AWB)中的至少一项,以实现这些拍摄参数的自动调节。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名词的简单介绍,以下不再赘述。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日常行为方式。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随之出现了多种算法以提升图像质量。
但是,在一些光线较暗的夜景场景或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场景中,针对采集的图像暗区会出现偏色的问题,相关技术却无法有效解决。
示例性的,图1示出了一种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应用场景。
如图1中的(a)所示,在该场景中,除了路灯照射的区域,场景中的其他区域光照相对较低,利用手机对该场景进行拍照时,可以称路灯照射的区域对应为亮区,其他区域对应为暗区。如图1中的(b)所示,由于场景中暗区的光照相对亮区较低,所以,手机在拍摄成像时,暗区对应信号相比亮区对应信号较弱,生成的图像中暗区的颜色相对亮区的颜色出现的偏差也较大。若此时还有其他干扰,暗区受干扰影响的程度也相对比亮区受干扰影响的程度要严重,那么,结合干扰的影响,暗区的颜色会偏差更大。
结合图1所示,若在亮度和暗区都放置了一个颜色为紫色的皮球,当手机在拍摄成像时,亮区对应的信号相对较强,颜色正常,也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位于亮区的皮球依然呈紫色,而暗区对应的信号相对较弱,颜色有偏差,比如此时本来为紫色的皮球在图像中却呈蓝紫色,色调偏蓝。
由此,如何校正光照较低的场景,或者局部光照较低的场景中采集的图像的颜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在相关图像处理方法确定出的第一融合图像的基础上,结合一帧曝光时间较长的长曝光图像,在进行二次融合的同时将长曝光图像对应的风格迁移到第一融合图像上,对第一融合图像的暗区进行颜色校正,从而得到更接近真实场景颜色的目标图像。
应理解,上述图1所示的场景为对应用场景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但不限于以下场景中:
拍摄图像、录制视频、视频通话、视频会议应用、长短视频应用、视频直播类应用、视频网课应用、智能运镜应用场景、***相机录像功能录制视频、视频监控以及智能猫眼等拍摄类场景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S110至S150。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
S110、获取多帧曝光图像。
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多帧曝光图像包括至少1帧第一长曝光图像。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曝光图像中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应理解,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指的是:多帧曝光图像中至少两帧曝光图像对应的曝光时间不同,或者,多帧曝光图像中每帧曝光图像对应的曝光时间均不同。
其中,曝光时间相对较长的曝光图像可以称为长曝光图像,曝光时间相对较短的曝光图像可以称为短曝光图像,曝光时间位于长曝光图像对应的时间和短曝光图像对应的时间之间的图像,可以称为正常曝光图像。此处,可以理解的是,“长曝光”、“短曝光”以及“正常曝光”的概念是相对的,长曝光图像、正常曝光图像和短曝光图像分别对应的曝光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和修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长曝光图像包括上述所述的第一长曝光图像。
当多帧曝光图像包括多帧第一长曝光图像时,多帧第一长曝光图像分别对应的曝光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控制该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进行拍摄,从而得到多帧曝光图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论电子设备中是否包括图像传感器,电子设备都可以从本地存储或者从其他设备获取多帧曝光图像。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D1拍摄得到多帧曝光图像,然后将该多帧曝光图像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D2,第二电子设备D2在接收到该多帧曝光图像之后,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以进行图像处理。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多帧曝光图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应理解,多帧曝光图像可以是直接由图像传感器生成的曝光图像,也可以是由对该曝光图像进行一种或多种处理操作之后得到的图像。
应理解,多帧曝光图像包括2帧及2帧以上的曝光图像。多帧曝光图像均为拜尔格式图像,也即,均为RAW域的图像。
应理解,多帧曝光图像可以是对同一待拍摄场景连续拍摄的图像,其中,曝光得到相邻两帧曝光图像之间的间隔,相对于任一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
应理解,多帧曝光图像中的每个曝光图像对应一个曝光起始时刻和曝光结束时刻,该曝光起始时刻到曝光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即为曝光图像对应的曝光时间。其中,曝光图像对应的曝光起始时刻、曝光结束时刻、曝光时间均可以携带在曝光图像中,也可以是与该曝光图像对应存储起来的。
此处,本申请实施例对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方式不作限定,比如,多帧曝光图像各自对应的曝光时间按照曝光次序,依次增长。或者,比如,多帧曝光图像各自对应的曝光时间按照曝光次序,依次减少。其中,任意两次曝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忽略不计。
示例性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曝光方式。如图3中的(a)所示,电子设备连续曝光6次,得到6帧曝光图像,分别为曝光图像P1至曝光图像P6。其中,曝光图像P1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1,曝光图像P2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T2>T1;曝光图像P3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3,T3>T2;依次类推,曝光图像P5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5,曝光图像P6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6,T6>T5。
其中,可以称第1帧曝光图像P1至第4帧曝光图像为正常曝光图像,第5帧曝光图像和第6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正常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由此,可以称第5帧曝光图像和第6帧曝光图像为长曝光图像。
如图3中的(b)所示,电子设备连续曝光6次,得到6帧曝光图像,分别为曝光图像Q1至曝光图像Q6。其中,曝光图像Q1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1,曝光图像Q2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2,T21>T22;曝光图像Q3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3,T22>T23;依次类推,曝光图像Q5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5,曝光图像Q6对应的曝光时间为T26,T25>T26。
其中,可以称第2帧曝光图像Q2和第3帧曝光图像为正常曝光图像,第1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正常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由此,可以称第1帧曝光图像为长曝光图像,第4帧曝光图像至第6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正常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短,由此,可以成第4帧曝光图像至第6帧曝光图像为短曝光图像。
S120、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多帧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一融合图像。
其中,第一融合图像位于RGB颜色空间,也即位于RGB域。
应理解,位于RGB域的第一融合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均包括三个颜色分量,即每个像素均包括红色分量、绿色分量和蓝色分量。此处,第一融合图像的尺寸可以与多帧曝光图像中的任意一帧曝光图像的尺寸相同。
可选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进行降噪、去马赛克中的至少一项,还可以进行多曝光融合(mutiexpo fusion)等处理。
应理解,在使用图像传感器获取多帧曝光图像时,外界环境中的光照程度较低,以及图像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将使得生成的多帧曝光图像具有大量噪声,这些噪声会使得曝光图像整体变得模糊,丢失很多细节,所以需要进行降噪,以降低噪声的影响。
应理解,由于去马赛克和降噪均为与细节恢复相关的运算,而先进行去马赛克处理会影响降噪效果,先降噪会影响去马赛克的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降噪和去马赛克均通过一个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来实现,避免了多种处理串行进行时,不同处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所带来的错误累计,提升了图像细节恢复的效果。
应理解,多曝光融合指的是将多帧曝光时间不同的图像进行融合。
可选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为Unet模型、LLnet模型和FCN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当然,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也可以为其他模型,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S130、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对应的第一后端图像。
可选地,第一后端处理包括RGB域转YUV域。
当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RGB域转YUV域时,指的是将位于RGB域的第一融合图像转换为位于YUV域的图像,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后端图像位于YUV域。
应理解,位于YUV域的第一后端图像的数据量相对较小,且更能反应场景的亮度、色彩和饱和度信息。
可选地,第一后端处理还可以包括动态范围调整(dynamic range control,DRC)、色调映射(tone mapping)中的至少一项。
应理解,动态范围调整用于提供压缩和放大能力。例如可以将当前图像动态范围映射到更大的动态范围上,使得图像中亮区的像素对应的亮度更亮,暗区的像素对应的亮度更暗。
色调映射指对图像颜色进行映射变换,例如,可以通过色调映射调整图像的灰度,使得处理后的图像人眼看起来更加舒适,而经过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可以更好的表达原图里的信息与特征。
此处,当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得到的第一融合图像虽然为位于RGB域的图像(也即RGB图像),但是其对应的色彩仅满足电子设备的显示需求,不符合人眼视觉的观看需求,可以认为该第一融合图像为线性的RGB图像。因此,还需要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等处理,将第一融合图像处理成非线性的RGB图像,以更适合人眼观看。
图4示意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后端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第一后端处理按顺序依次包括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和RGB域转YUV域。
当然,上述仅为一种第一后端处理的示例,第一后端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以及第一后端处理包括的多个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S140、对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此处,对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是对获取的多帧曝光图像中的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了复用,无需再另外获取,从而可以减少采集的数据量。其中,可以针对多帧曝光图像中的1帧或多帧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应理解,第一长曝光图像位于RAW域,第二后端图像位于YUV域。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后端处理包括RAW域转YUV域。
当然,上述仅为一种第二后端处理的示例,第二后端处理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以及第二后端处理包括的多个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S150、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应理解,风格迁移处理指的是利用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彩偏差,对第一后端图像的色彩进行校正,从而提高目标图像的质量。
应理解,第一后端图像由多帧曝光图像经过降噪等一系列处理得到的,相应噪声已经非常小,清晰度非常高,但是依然会存在暗区偏色,与真实场景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而第二后端图像是由第一长曝光图像经过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的,第一长曝光图像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颜色更符合真实场景,相应的第二后端图像的颜色也更符合真实场景,因此,为了在第一后端图像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暗区偏色问题,可以将第一长曝光图像的颜色迁移给第一后端图像,同时保留第一后端图像噪声低、清晰度高的特点,由此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目标图像。
可选地,在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风格迁移处理之前,还需要训练得到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因此,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S160。
S160、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其中,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以为Resnet模型、vgg模型、unet模型、v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种。相应的,确定出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与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应的原始模型相同。
可选地,作为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多对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例如,每对训练图像包括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均位于RGB域。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是对同一待拍摄场景拍摄的图像,也即,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所包括的内容相同。
但是,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中的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暗区指的是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中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值的区域。例如,第一训练图像的暗区颜色偏色,第二训练图像中的暗区的颜色正常。
在进行训练时,先将每对训练图像中的第一训练图像输入第一特征提取网络模型,确定第一训练图像对应的第一特征层(feature map)。将第二训练图像输入第二特征提取网络模型,确定第二训练图像对应的第二特征层。
然后,将第一特征层和第二特征层输入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中,确定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之间对应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在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之后,可以将其作用于第一训练图像,确定第一训练图像基于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进行风格迁移之后,所对应的图像与第二训练图像的颜色是否一致,或比较接近;或者,还可以确定所对应的图像与第二训练图像的像素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阈值(例如,0.008)。若判断到两帧图像的颜色比较接近,或两帧图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此时,可以认为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已经训练好了,将该训练好的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作为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若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可以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调整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继续利用其他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直到训练得到符合要求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应理解,特征层用于表示从图像中提取的抽象特征,该抽象特征例如可以为颜色的深浅。
应理解,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用于表示两帧输入的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量。其中,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包括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多个色度偏差量,每个色度偏差量对应为两帧输入的图像相同位置处的色度之间的差值。色度偏差系数用于表示两帧输入的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幅度,其中,色度偏差系数越大,色度偏差越大,色度偏差系数越小,色度偏差越小。
可选地,第一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和第二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均可以为resnet模型、vgg模型、mobilenet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第一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和第二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应理解,由于进行训练时输入的是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因此,训练好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以用于确定位于RGB域的图像之间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此处,还应理解,为了增强训练好的模板风格迁移网络模型的处理能力,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之间除了暗区颜色不同之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区别,比如,亮区的颜色也不同。具体可以根据需要来采集训练图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可选地,作为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可以利用多对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利用多对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的过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对应的过程类似,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由于进行训练时输入的是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因此,训练好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以用于确定位于YUV域的图像之间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可选地,作为第三种可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可以利用多对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在进行训练时,先将每对训练图像中的第一训练图像和第二训练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训练图像;然后,利用特征网络模型对拼接训练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拼接特征层;再利用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拼接特征层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或色度偏差系数。
可选地,作为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可以利用多对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其训练过程与第三种实施例对应的过程类似,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来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再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然后,复用一帧曝光时间较长、更接近真实场景颜色的长曝光图像,对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基于此,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将第一后端图像和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进行二次融合,并且,在进行二次融合的同时将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的风格迁移到第一后端图像上,对第一后端图像的暗区进行颜色校正,从而得到接近真实场景颜色的目标图像。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包括S210至S260,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
S210、获取多帧曝光图像。
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多帧曝光图像包括至少1帧第一长曝光图像。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曝光图像中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S220、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多帧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一融合图像。
S230、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对应的第一后端图像。
其中,上述S210至S230与上述S110至S130的过程相同,可以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40、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
其中,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曝光图像中除第一长曝光图像之外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应理解,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
应理解,此处可以获取1帧或多帧第二长曝光图像。当获取多帧第二长曝光图像时,多帧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那么,电子设备可以控制该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进行拍摄,从而得到多帧曝光图像和第二长曝光图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论电子设备是否包括图像传感器,电子设备都可以从本地存储或者从其他设备获取多帧曝光图像和第二长曝光图像。又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控制该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进行拍摄,从而得到多帧曝光图像,而通过本地存储或者从其他设备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应理解,第二长曝光图像可以是直接由图像传感器生成的曝光图像,也可以是由对该曝光图像进行一种或多种处理操作之后得到的图像。
应理解,第二长曝光图像为拜尔格式图像,也即,均为RAW域的图像。
应理解,第二长曝光图像和多帧曝光图像是对同一待拍摄场景连续拍摄的图像,其中,拍摄第二长曝光图像和多帧曝光图像的次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S250、对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针对第二后端处理的描述,与上述S140中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60、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如图8所示,在上述S260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S251至S253。
S251、判断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lux)是否小于预设环境亮度值。
S252、若否,则不再进行处理,将第一后端图像作为目标图像输出。
S253、若是,则利用目标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其中,可以利用光线传感器来感知获取第一后端图像时,周围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值并进行存储。例如,若通过光线传感器确定出获取第一后端图像时,周围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值为120,大于预设环境亮度值100,由此,可以确定周围的环境光照较好,得到的第一后端图像的颜色能得到保证,不会出现较大的颜色偏差,进而不需要进行风格迁移处理,直接将第一后端图像作为目标图像输出。
若通过光线传感器确定出获取第一后端图像时,周围环境对应的环境亮度值为60,远远小于预设环境亮度值100,此时,可以确定周围的环境光照非常差,得到的第一后端图像的颜色不能得到保证,暗区会出现较大的颜色偏差。那么,为了解决暗区的颜色偏差问题,需要利用目标迁移风格网络模型,来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以得到接近实景颜色,暗区没有色彩偏差的目标图像。
此处,通过对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进行判断,可以将颜色偏差不严重的图像筛选出来,对这一部分图像不进行风格迁移处理,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来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再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然后,再采集一帧曝光时间较长、更接近真实场景颜色的长曝光图像,对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基于此,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将第一后端图像和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进行二次融合,并且,在进行二次融合的同时将长曝光图像对应的第二后端图像的风格迁移到第一后端图像上,对第一后端图像的暗区进行颜色校正,从而得到接近真实场景颜色的目标图像。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第一后端图像的环境亮度值进行筛选,当第一后端图像符合要求时,说明图像颜色偏差不严重,可以不对第一后端图像再进行处理,直接输出,而在仅对不符合要求的第一后端图像才进行上述一系列处理,以对暗区的颜色进行校正。
结合上述图2和图8,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时,可以利用以下两种实现方式进行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图9示出了一种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S310至S350。
S310、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分别进行YUV域转RGB域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第一中间图像,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第二中间图像。
其中,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均位于YUV域,经YUV域转RGB域之后,得到的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均位于RGB域。
S320、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应理解,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利用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训练生成的,这样,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才能对位于RGB域的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进行处理。
S330、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
其中,上采样指的是放大图像,此处是将原来较小尺寸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放大成较大尺寸的第二风格变换矩阵。放大之后的第二风格变换矩阵的尺寸与第一中间图像、第二中间图像对应的尺寸相同,第一后端图像、第二后端图像与第一中间图像、第二中间图像的尺寸相同,那么,第二风格变换矩阵与第一后端图像、第二后端图像的尺寸也相同。
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包括的是多行多列个像素分别对应的色度偏差量。
应理解,在上述S320中,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了提取第一风格变换矩阵,会进行下采样,从而使得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的尺寸相对于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会缩小。例如,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的尺寸为512×512×3,得到的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的尺寸为16×16×6。因此,在S330中,需要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使其尺寸增大,得到与第一后端图像尺寸相同的第二风格变换矩阵,以便于后续利用该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对第一后端图像继续进行处理。
S340、确定第二中间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
当第二中间图像是由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时,则确定第二中间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相当于是确定第一长曝光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当第二中间图像是由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时,则确定第二中间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相当于是确定第二长曝光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
其中,掩膜图像用于对第一长曝光图像或第二长曝光图像中的暗区进行掩膜,以便于后续进行风格迁移时,对图像中的亮度和暗区分开进行处理。掩膜图像为二值图像。比如,可以根据每个像素对应的亮度大小来生成掩膜图像。
例如,将第二中间图像中的像素按照亮度大小划分成亮区和暗区,位于亮区的像素生成掩膜图像时,对应的取值为0,也即在掩膜图像中呈白色;而位于暗区的像素生成掩膜图像时,对应的取值为1,也即在掩膜图像中呈黑色。
S350、对第一后端图像、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可以利用以下公式(一)确定目标图像:
Muv(i,j)=Suv(i,j)×[1-N(i,j)]+Luv(i,j)×N(i,j) 公式(一)
其中,Suv(i,j)用于表示第一后端图像中位于第i行第j列像素位置处的色度值,Luv(i,j)用于表示第二风格变换矩阵中位于第i行第j列位置处的色度偏差值,N(i,j)用于表示掩膜图像中位于第i行第j列像素位置处的取值为0或1,Muv(i,j)用于表示目标图像中位于第i行第j列像素位置处的目标色度值。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公式(一)的基础上,增加权重,利用公式(二)来确定目标图像:
Muv(i,j)=a×Suv(i,j)×[1-N(i,j)]+b×Luv(i,j)×N(i,j) 公式(二)
其中,a用于表示为第一后端图像分配的第一权重,b用于表示为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分配的第二权重。基于此,通过调整融合时的权重大小,可以调节原色度值和色度偏差值的占比,更加精确的控制生成的目标图像的色度值。
应理解,上述公式仅对图像的色度值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色度值,目标图像对应的亮度值可以根据第一后端图像相同位置处的亮度值进行确定。比如,目标图像对应的亮度值可以等于第一后端图像相同位置处的亮度值。基于此,可以得到目标图像中每个像素对应的亮度值和目标色度值,由此得到的目标图像为位于YUV域的图像。
在另一示例中,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是利用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训练生成的,则无需进行转域,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直接对位于YUV域的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再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然后,确定第二后端图像的掩膜图像。对第一后端图像、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S330至S35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图10示出了另一种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S410至S460。
S410、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分别进行YUV域转RGB域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第一中间图像,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第二中间图像。
其中,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均位于YUV域,经转域之后得到的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均位于RGB域。
S420、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色度偏差系数。
应理解,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利用位于RGB域的训练图像训练生成的,这样,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才能对位于RGB域的第一中间图像和第二中间图像进行处理。
应理解,色度偏差系数用于表示亮度与色度偏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后续可以更精细的对图像的色度进行调整,可以对应图像中的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的色度偏差系数,或者,也可以对应图像中的不同像素位置得到不同的色度偏差系数。
S430、根据第一中间图像和色度偏差系数,确定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其中,可以利用以下公式(三)确定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L'uv(i,j)=f[Y(i,j)*k(i,j)]公式(三)
其中,Y(i,j)用于表示第一中间图像位于第i行第j列像素位置处的亮度值,k(i,j)用于表示位于第i行第j列位置处的色度偏差系数,L'uv(i,j)用于表示第一风格变换矩阵中位于第i行第j列位置处的色度偏差值,f用于表示Y(i,j)*k(i,j)与L'uv(i,j)具有函数映射关系。
S440、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
S450、确定第二中间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
S460、对第一后端图像、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针对S440至S460描述,与上述S330至S350中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示例中,若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是利用位于YUV域的训练图像训练生成的,则无需进行转域,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可直接对位于YUV域的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色度偏差系数;根据第一后端图像和色度偏差系数,确定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再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然后,确定第二后端图像的掩膜图像。对第一后端图像、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S430至S460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效果示意图。
在光照度较低的夜景环境中,若利用现有的图像处理方法,采集多帧曝光图像进行融合之后,可能得到如图11中的(a)所示的第一融合图像。此时,由于光照度较低,第一融合图像的暗区面积比较大,第一融合图像中属于暗区的天空、地面等都出现了偏色的问题,因此,导致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而当复用或重新采集一帧如图11中的(b)所示的长曝光图像,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对第一融合图像和长曝光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则可以得到如图11中的(c)所示的目标图像。此时,由于长曝光图像相对于得到第一融合图像的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可以很好地还原出真实场景的颜色,从而可以实现有效地风格迁移,将长曝光图像的风格迁移至目标图像上,提高目标图像的色彩还原效果。
上文结合图1至图11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显示界面和效果图;下面将结合图12至图15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装置和芯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装置和芯片可以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图像处理方法,即以下各种产品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图12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智慧屏、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车载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投影仪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集成的器件。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的效率。
图12所示的各模块间的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各模块间的连接关系的限定。可选地,电子设备100的各模块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多种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图像或视频。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指令触发开启,实现拍照功能,如拍摄获取任意场景的图像。摄像头可以包括成像镜头、滤光片、图像传感器等部件。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成像镜头,通过滤光片,最终汇聚在图像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主要是用于对拍照视角中的所有物体(也可称为待拍摄场景、目标场景,也可以理解为用户期待拍摄的场景图像)发出或反射的光汇聚成像;滤光片主要是用于将光线中的多余光波(例如除可见光外的光波,如红外)滤去;图像传感器主要是用于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入处理器130进行后续处理。其中,摄像头193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前面,也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0的背面,摄像头的具体个数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制。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内部存储器121还可以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软件代码,当处理器110运行所述软件代码时,执行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步骤,得到清晰度较高的图像。
内部存储器121还可以存储拍摄得到的图像。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软件代码也可以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运行所述软件代码,执行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步骤,得到清晰度较高的图像。电子设备100拍摄得到的图像也可以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
应理解,用户可以指定将图像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还是外部存储器中。比如,电子设备100当前与外部存储器相连接时,若电子设备100拍摄得到1帧图像时,可以弹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将图像存储在外部存储器还是内部存储器;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指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或者,电子设备100检测到内部存储器121的内存量小于预设量时,可以自动将图像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193可以捕获多帧曝光图像,处理器110对该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可以包括降噪、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转域、上采样、融合处理等,通过该图像处理,得到具有较好的色彩效果的目标图像。然后,处理器110可以控制显示屏194呈现处理后的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即为光照度较低的场景下拍摄得到的图像。
上文详细描述了电子设备100的硬件***,下面介绍电子设备100的软件***。软件***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为例,示例性地描述电子设备100的软件***。
如图13所示,采用分层架构的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软件***可以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210、应用框架层220、硬件抽象层230、驱动层240以及硬件层250。
应用层210可以包括相机、图库,还可以包括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框架层220为应用层210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程序访问接口和编程框架。
例如,应用框架层包括相机访问接口,该相机访问接口用于通过相机管理和相机设备来提供相机的拍摄服务。
应用框架层220中的相机管理用于管理相机。相机管理可以获取相机的参数,例如判断相机的工作状态等。
应用框架层220中的相机设备用于提供不用相机设备以及相机管理之间的数据访问接口。
硬件抽象层230用于将硬件抽象化。比如,硬件抽象层可以包相机硬件抽象层以及其他硬件设备抽象层;相机硬件抽象层中可以包括相机设备1、相机设备2等;相机硬件抽象层可以与相机算法库相连接,相机硬件抽象层可以调用相机算法库中的算法。
驱动层240用于为不同的硬件设备提供驱动。比如,驱动层可以包括相机驱动;数字信号处理器驱动以及图形处理器驱动。
硬件层250可以包括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设备。其中,传感器可以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2等,还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timeof flight,TOF)和多光谱传感器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没有任何限制。
下面结合显示拍照场景,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的工作流程。
当用户在触摸传感器180K上进行单击操作时,相机APP被单击操作唤醒后,通过相机访问接口调用相机硬件抽象层的各个相机设备。示例性的,相机硬件抽象层可以通过向相机设备驱动下发调用某一摄像头的指令,同时相机算法库开始加载本申请实施例所利用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和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当硬件层的传感器被调用后,例如,调用某一摄像头中的传感器1获取多帧曝光时间不同的曝光图像,将该多帧曝光图像返回给硬件抽象层,利用加载的相机算法库中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降噪、多曝光融合等处理,生成第一融合图像;然后调用图像信号处理器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RGB域转YUV域等处理,同时,调用图像处理器对复用的第一长曝光图像或额外采集的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RGB域转YUV域处理;再利用加载的相机算法库中的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将得到的目标图像经相机硬件抽象层、相机访问接口发送回相机应用进行显示和存储。
下面将结合图14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方法,即以下各种产品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该图像处理装置300包括获取模块310与处理模块320。
其中,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多帧曝光图像,多帧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多帧曝光图像包括至少1帧第一长曝光图像,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曝光图像中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处理模块320用于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
对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第一后端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对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曝光图像中除第一长曝光图像之外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对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第二后端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判断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环境亮度值;
若否,则将第一后端图像作为目标图像输出;
若是,则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对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
确定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
对第一后端图像、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色度偏差系数;
根据第一后端图像和色度偏差系数,确定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分别进行YUV域转RGB域处理;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进行了YUV域转RGB域处理后的第一后端图像和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训练图像均位于RGB域,每对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训练图像均位于YUV域,每对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针对每对训练图像中的每帧训练图像,利用1个特征网络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特征层;
利用每对训练图像对应的2个特征层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模块320还用于:
将每对训练图像包括的2帧训练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训练图像;
利用特征网络模型对拼接训练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拼接特征层;
利用拼接特征层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Unet模型、LLnet模型和FCN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后端处理包括:RGB域转YUV域。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后端处理还包括: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后端处理包括:RAW域转YUV域。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Resnet模型、vgg模型、unet模型、v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像处理装置300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模块”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所述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折叠屏夹角的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该图像处理装置300执行前述所示的图像处理方法。
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图像处理装置300上运行时,使得图像处理装置300可以执行前述所示的图像处理方法。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芯片可以为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芯片包括处理器401。其中,处理器401用于支持图像处理装置300执行前述所示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收发器402,收发器402用于接受处理器401的控制,用于支持图像处理装置300执行前述所示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图15所示的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403。
需要说明的是,图15所示的芯片可以使用下述电路或者器件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他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图像处理装置300、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检测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定”、“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电子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控件;
检测到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获取多帧曝光图像,多帧所述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不同,多帧所述曝光图像包括至少1帧第一长曝光图像,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中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基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得到第一后端图像并基于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得到第二后端图像,或者,基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得到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并另获取所述第二后端图像;
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之间的色度偏差量;
基于所述第一后端图像、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得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得到第一后端图像,包括:
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多帧所述曝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融合图像;
对所述第一融合图像进行第一后端处理,得到所述第一后端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得到第二后端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后端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包括:
获取第二长曝光图像,所述第二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相对于多帧所述曝光图像中除所述第一长曝光图像之外的其他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
对所述第二长曝光图像进行第二后端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后端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包括:
利用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环境亮度值;
若否,则将所述第一后端图像作为所述目标图像输出;
若是,则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后端图像、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得到目标图像,包括:
对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进行上采样,得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
确定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对应的掩膜图像;
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所述第二风格变换矩阵和所述掩膜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色度偏差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色度偏差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格变换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分别进行YUV域转RGB域处理;
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对进行了YUV域转RGB域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后端图像和所述第二后端图像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所述训练图像均位于RGB域,每对所述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多对所述训练图像均位于YUV域,每对所述训练图像的内容相同但暗区对应的颜色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对训练图像,对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包括:
针对每对所述训练图像中的每帧所述训练图像,利用1个特征提取网络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特征层;
利用每对所述训练图像对应的2个特征层对所述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或者,
将每对所述训练图像包括的2帧所述训练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训练图像;
利用所述特征提取网络模型对所述拼接训练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拼接特征层;
利用所述拼接特征层对所述初始风格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提取网络模型为resnet模型、vgg模型、mobilenet中的任意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Unet模型、LLnet模型和FCN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处理包括:RGB域转YUV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处理还包括:动态范围调整、色调映射中的至少一项。
1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处理包括:RAW域转YUV域。
18.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风格迁移网络模型为Resnet模型、vgg模型、unet模型、v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种。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2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CN202111677018.1A 2021-12-31 2021-12-31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Active CN116416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7018.1A CN11641612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EP22913408.5A EP4340383A1 (en) 2021-12-31 2022-08-18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thereof
PCT/CN2022/113424 WO2023124123A1 (zh) 2021-12-31 2022-08-18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7018.1A CN11641612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6122A CN116416122A (zh) 2023-07-11
CN116416122B true CN116416122B (zh) 2024-04-16

Family

ID=8699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7018.1A Active CN11641612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40383A1 (zh)
CN (1) CN116416122B (zh)
WO (1) WO2023124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0220B (zh) * 2023-08-16 2023-10-13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模型构建的方法和装置、照片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6847204A (zh) * 2023-08-25 2023-10-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95495B (zh) * 2023-12-08 2024-05-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401A (zh) * 2019-12-16 2020-04-03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夜景图像颜色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18201A (zh) * 2018-03-27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3824873A (zh) * 2021-08-04 2021-12-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相关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485B (zh) * 2007-09-20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及图像合成设备
JP5375457B2 (ja) * 2008-09-03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2970549B (zh) * 2012-09-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12448B (zh) * 2016-02-03 2023-08-15 深圳市迪威码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帧图像的宽动态范围处理方法与***
CN112102154B (zh) * 2020-08-20 2024-04-2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8201A (zh) * 2018-03-27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0958401A (zh) * 2019-12-16 2020-04-03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夜景图像颜色校正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24873A (zh) * 2021-08-04 2021-12-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相关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针对动态目标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融合算法研究;都琳;孙华燕;王帅;高宇轩;齐莹莹;;光学学报(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0383A1 (en) 2024-03-20
WO2023124123A1 (zh) 2023-07-06
CN116416122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1612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20034737A1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0124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034702A1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01600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9358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560127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055897B (zh) 拍照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23036034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7682611B (zh) 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713529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135470B (zh) 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8862B (zh) 图像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6437222B (zh) 图像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555057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45247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05136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23160220A1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05585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029914B (zh) 图像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552678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709042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135438A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07165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