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6219A -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6219A
CN116366219A CN202310210481.8A CN202310210481A CN116366219A CN 116366219 A CN116366219 A CN 116366219A CN 202310210481 A CN202310210481 A CN 202310210481A CN 116366219 A CN116366219 A CN 116366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requency port
port
uplin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04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威华
彭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04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6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6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6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Description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上行受限于终端、帧结构和频段,体验远不如下行。
为了增强上行发射能力,通信界提出超级上行技术(Uplink switching),利用终端的上行选择发射功能,增强上行覆盖和速率效果。比如在终端处于NR(New Radio,新无线)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上行覆盖以外的区域,终端采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和TDD各1TX(Transmit Channel,传输信道)的方式传输数据。在FDD和TDD共同的上行覆盖区域内,TDD的上行时隙切换至TDD载波使用2Tx,也就是UL(UpLink,上行链路)MIMO(multiple-in multipleout,多进多出)的方式传输数据,从而提升上行的吞吐率。
采用上述方式对5G上行传输进行提升时,当终端处于TDD和FDD覆盖的中间地带,为了兼顾吞吐量和上行覆盖范围,只能采取FDD和TDD各1TX发送上行数据,使得处于TDD和F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性能提升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处于TDD和F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性能可以充分发挥FDD+TDD载波协同的优势。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源,使得射频电路可以满足3个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在判断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第二阈值时,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数据,提升了终端处于FDD和T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传输速率,发挥了高频和低频协同互补的最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增强技术对比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号时隙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电路;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覆盖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信号时隙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射频电路;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射频电路架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信号时隙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射控制装置;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或术语做一下解释说明。
频分双工(FDD),也称为全双工,是指上行链路(移动台到基站)和下行链路(基站到移动台)采用两个分开的频率(有一定频率间隔要求)工作,即操作时需要两个独立的信道。一个信道用来向下传送信息,另一个信道用来向上传送信息。两个信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以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时分双工(TDD),也称为半双工,在TDD模式的移动通信***中,因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不会同时操作,它们之间不可能产生干扰,因此接收和传送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
目前,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了两种上行增强技术SUL(supplementaryuplink,补充的上行链路)和UL CA(carrieraggregation,载波聚合),本质是通过TDD/FDD、高频/低频协同互补对上行进行增强。参考图1,SUL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主要用于提升小区边缘覆盖率,无法对近点的容量进行提升;UL CA上行两载波并发,在近点对上行容量提升有限。
上述传统的SUL和UL CA技术都有一定的不足,近年来通信界提出了超级上行技术(Uplink switching),通过终端的上行选择发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上行覆盖和速率效果(比如在TDD的下行时隙通过FDD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在TDD的上行时隙则使用TDD载波发送上行数据),信号发送模式参考图2,图2表示的为TDD2TX和FDD1TX时分传输的时隙图,其中,U表示上行,D表示下行,S表示隔离U和D的特殊帧。
以UL CA FDD+TDD为例,UE(终端)位于小区远点,优先通过FDD(低频)载波发送上行数据,保证网络有一个较大的覆盖范围;UE位于小区近点,TDD的上行时隙将UE切换至NRTDD载波进行上行调度,此时UE就可以在NR载波使用UL MIMO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NR相比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具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谱效率,因此可以提高上行传输速率,而在NR TDD载波的下行时隙和特殊时隙,则可以使用LTE FDD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但当UE处于中点,也就是远点和近点中间地带,需要兼顾吞吐量和上行覆盖范围,当前UE为2TX终端,只能采取FDD 1TX+TDD 1TX发送上行传输。
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4,RFIC表示为射频收发器,LBPA、MHB PA、NR MMPA、N78PA0、N78 PA1表示为多个用于不同发射功率大小的功率放大器,APT/ET表示为电源,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射频收发器用于输出LTE信号和/或NR信号,以及对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的LTE信号和/或NR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变频、解调和模数转换等。射频收发器发射的上行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由天线发送。天线为一种变换器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相应波长的电磁波并辐射至空中,和/或,用于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射频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同一天线既可以发射射频信号,也可以接收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可以包括LTE信号和NR信号等。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收发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天线,功率放大器还与电源连接,在终端以预设频段发射上行信号时,电源给与预设频段相连的功率放大器供电,实现上行信号的发射。通过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可以判断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当前终端如何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步骤101具体包括:
子步骤1011,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值,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发送给基站的信号值。
子步骤1012,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以为SRS(Signal Receiving Power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第二信号可以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对SRS和RSRP的测量,检测TDD上行是否有覆盖。在无线通信中,SRS用于估计上行信道频域信息,做频率选择性调度;RSRP用于估计下行信道,做下行波束赋形。即通过基站发射至终端的SRS信号的信号值与终端在接收到SRS信号值之后,发送给基站的RSRP的信号值之间的差值可以确定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根据上行信号强度值可以确定当前终端如何进行上行信号发射。
步骤102,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一种信号覆盖范围图,R1表示为TDD信号的覆盖范围,R2表示为FDD信号的覆盖范围,当终端位于R1以内,表明终端位于基站的近点,当终端位于R1以外,表明终端位于基站的远点,当终端位于R1±δ的范围内,表明终端位于TDD和FDD覆盖范围的中间地带。第一阈值可以为终端处于R1+δ的位置时的信号强度值,第二阈值可以为终端处于R1-δ的位置时的信号强度值。当通过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判断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第二阈值时,确定终端处于中间地带,此时,为了提高中间地带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可以激活TDD2TX传输,使得三个电源同时工作,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工作,即实现FDD1TX+TDD 2TX同时发送上行传输,以在终端处于中间地带时,提高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步骤102具体包括:
子步骤1021,判断上行信号中是否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互调干扰是由传输信道中非线性电路产生的,当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输入到非线性电路时,由于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会产生很多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其中与所需要的信号频率相接近的组合频率分量会顺利通过接收机而形成干扰,这种干扰称为互调干扰。在激活TDD2TX传输后,判断上行信号中,是否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以确定是否NR和LTE同时发射。
子步骤1022,若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三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4,多个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LBPA,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射频收发器包括:低频端口LB TX,第一中频端口MB TX1,第二中频端口MB TX2,第一高频端口HB TX1,第二高频端口HB TX2,第一超高频端口UHB TX1和第二超高频端口UHBTX2。低频端口LB TX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LBPA;第一中频端口MB TX1和第一高频端口HBTX1分别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第二中频端口MB TX2和第二高频端口HB TX2分别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第一超高频端口UHB TX1连接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第二超高频端口UHB TX2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
第一功率放大器LBPA用于对低频端口LB TX发射的低频信号进行放大,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用于对第一中频端口MB TX1和第一高频端口HB TX1发射的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用于对第二中频端口MB TX2和第二高频端口HBTX2发射的中频信号和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用于对第一超高频端口UHB TX1发射的第一超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用于对第二超高频端口UHB TX2发射的第二超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其中,射频收发器的低频端口可以为集合了多个低频子频段的端口,中频端口可以为集合了多个中频子频段的端口,高频端口可以为集合了多个高频子频段的端口,超高频频端口可以为集合了多个超高频频子频段的端口。当终端进行信号发射时,根据终端支持的频段,由对应的端口发射上行信号,经过与该频段对应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由天线进行发送。
参考图4,若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从低频端口LB TX,第一中频端口MB TX1,第二中频端口MB TX2,第一高频端口HB TX1,第二高频端口HB TX2中确定一个第三目标端口用于FDD 1TX传输,第一超高频端口UNB TX1和第二超高频端口UHNTX2用于TDD 2TX传输。采用FDD 1TX和TDD 2TX时分传输,TDD TX和FDD TX轮发的方式,参考图2表示的传输时隙。通过时分传输,避免信号之间互相干扰。
子步骤1023,若不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4,若不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采用FDD1TX和TDD2TX同时传输,即3TX同时发送上行传输,可以从低频端口LB TX,第一中频端口MB TX1,第一高频端口HB TX1中确定一个第四目标端口,第四目标端口用于实现FDD 1TX传输,第一超高频端口UHBTX1和第二超高频端口UHB TX2用于实现TDD 2TX传输,既能保证上行覆盖稳定,也能满足上行速率要求(尤其是中间地带位置,无需回退到FDD 1TX和TDD 1TX传输),参考图6的信号时隙图,图中加粗的U即表示上行传输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和第四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三电源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子步骤1023具体包括:
子步骤10231,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对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电源APT/ET0用于给第一功率放大器LB PA和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供电,第二电源APT/ET1用于给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和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供电,第三电源APT/ET2用于给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供电,每个电源同时仅给一个功率放大器供电,由于第一功率放大器器LB PA与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不会同时工作,因此,第一功率放大器LB PA与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可以由第一电源APT/ET0进行供电,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不会同时工作,因此,第三功率放大器NR MMP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可以由第二电源APT/ET1进行供电。使得根据终端位于的不同位置,可以调度不同的电源给功率放大器供电,实现终端在不同的上行传输场景下的信号发送,
进一步,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可以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APT)的电源,或包络跟踪模式(ET)的电源。电源为平均功率跟踪模式的电源时,电源与射频收发器连接,由射频收发器控制电源进行供电;电源为包络跟踪模式的电源时,电源与集成电源管理电路连接,由集成电源管理电路控制电源进行供电。包络跟踪(ET)模式的电源就是在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电压与输入的射频信号之间建立联系使之实时互相跟随,从而提高功放的工作效率的技术。平均功率跟踪(APT)模式的电源是根据功率放大器的预先输出功率、结合功率放大器的自身参数来自动调整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电压的技术。
参考图4,通过设置三个电源并判断终端的位置,最大化提升中间地带位置区域上行吞吐量,从而改善用户体验和时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上行发送模式灵活多变;电路复用平台芯片SOC套片模块,基本无新增硬件成本,如图7、8的BUCK模块,目前多数项目未使用,无需单独购买,可配合电源开关使用,降低了成本。
参考图4,当处于中间地带时,为了实现3TX,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对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对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使得三个电源同时工作,给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开关,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两个静端,所述切换开关的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切换开关的另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子步骤1023具体包括。
子步骤10232,控制所述第一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
子步骤10233,控制所述第二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给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
参考图7,射频电路还包括: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可以为DPDT(双刀双掷开关),第一电源BUCK APT可以为从原有PMIC(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中拉出一路作为APT供电,第二电源APT/ET0、第三电源APT/ET1,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可以为APT电源或ET电源中的一种。此时,相比采用三个ET电源供电,减少了一个ET电源,减少了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布局空间的占用,通过切换开关,实现在不同上行传输场景下的对功率放大器的供电变化,增加性能的同时基本不会对成本和PCB布局造成压力。
进一步地,以CA_n1-n78为例,n1频段通过MHB PA进行放大。当终端处于小区远点,由于n78传播损耗大,上行覆盖能力弱,因此仅通过n1 1TX进行上行传输,此时APT/ET0给MHB PA供电(APT/ET0性能优于BUCK APT,因此,优先通过APT/ET0供电);当终端处于小区中间地带,兼顾上行覆盖能力和吞吐量,n78 2TX+n1 1TX并发,此时MHB PA供电切到BUCKAPT,APT/ET1给N78 PA0供电,APT/ET0给N78 PA1供电,即在n78下行时隙和上行时隙实现2TX或3TX的方式传输上行数据;当终端处于小区近点,n1和n78的上行共同覆盖区域,终端可以根据业务量选择n1 1TX和n78 2TX时分进行上行传输。n78下行时隙,APT/ET0给MHB PA供电;n78上行时隙,APT/ET0给N78 PA1供电,APT/ET1给N78 PA0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7,当处于中间地带时,为了实现3TX,可以控制第一电源BUCK APT通过切换开关DPDT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LB PA或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连通,以给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LB PA或第二功率放大器MHB PA供电,所述第二电源APT/ET0通过切换开关与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连通,以给第五功率放大器N78 PA1供电,第三电源APT/ET1给第四功率放大器N78 PA0供电。实现3路传输信道同时工作。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远点位置。
参考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判定终端处于远点,即(R1+δ)以外的区域。
步骤104,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的一个作为第一目标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处于小区远点位置时,上行使用FDD 1TX传输,可以根据终端的发射频率从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作为第一目标端口,第一目标端口用于实现FDD 1TX传输。参考图9,图9为FDD1TX传输的信号时隙图。图中加粗的U表示为进行上行传输,可以看出,在上行的各个时隙,均由FDD 1TX进行上行传输,以保证信号覆盖率。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中点位置,检测所述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以决定终端是否可以以超级上行技术进行上行传输。
步骤106,若所述终端支持超级上行,则判断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继续监测RSP、RSRP确定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即R1-δ处的信号强度值。
步骤107,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点位置,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表明终端处于(R1-δ)以内的区域,此时终端的信号较好,TDD上行覆盖可以满足终端的通信需求,因此,此时可以采用FDD 1TX+TDD 2TX时分传输,根据终端的发射频率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二目标端口,第二目标端口用于实现FDD 1TX传输,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用于实现TDD 2TX传输。参考图2的信号发射时隙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多个天线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第四天线和第五天线;与第一功率放大器连接的为第一天线,与第二功率放大器连接的为第二天线,与第三功率放大器连接的为第三天线,与第四功率放大器连接的为第四天线,与第五功率放大器连接的为第五天线。
参考图4或图7,天线为一种变换器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相应波长的电磁波并辐射至空中,以及用于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射频信号。同一天线既可以发射射频信号,也可以接收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可以包括LTE信号和NR信号等,功率放大器将上行信号放大后,经由天线辐射至空中,进行上行传输。
进一步地,本申请是基于PMIC和ET实现同时给多个电源供电,结合网络算法调度实现。可扩展至ENDC组合电源供电中,如LB+MHB组合,因供电问题出现天线切换或者反接等场景,可通过不同的供电网络改善上述复杂场景带来的性能恶化或成本增加。
参考图10,图10为又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流程图,其中,步骤S01终端通过搜寻广播信号随机接入主节点并驻留;网络节点的主节点提供与核心网络的控制面连接,终端进入UE Capability流程,即上报UE能力,UE Capability包括:UE Capability请求和UECapability上报。当基站需要UE上报UE Capability时,基站会给UE下发UECapabilityEnquiry指令。当UE收到UECapabilityEnquiry指令后,UE根据指令上报UE能力UECapabilityInformation。基站知道UE能力之后才能对UE做出正确的调度。如果UE支持某个功能,那么基站可以给该UE配置该功能;如果UE不支持某个功能,那么基站便不可以给该UE配置该功能。
步骤S02,终端通过上报确定支持载波聚合,如果不支持则不配置辅节点,仅主节点做业务。
如果终端支持载波聚合,则进入步骤S03,为终端添加辅节点。可以基于测量激活辅节点,也可以通过盲添加激活辅节点。
进一步地,添加辅节点后,进入步骤S04,通过:SRS和RSRP确定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若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判定终端处于远点,此时上行使用FDD 1TX传输。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进入步骤S05,判断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以决定终端是否可以以超级上行技术进行上行传输。若不支持超级上行传输,那么采用上行FDD 1TX+TDD 1TX传输。
若支持超级上行,那么进入步骤S06,激活超级上行。
步骤S07,通过继续监测RSP、RSRP确定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即R1-δ处的信号强度值,若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表明终端处于(R1-δ)以内的区域,此时终端的信号较好,TDD上行覆盖可以满足终端的通信需求,因此,此时可以采用FDD 1TX+TDD 2TX时分传输。上行传输结束后,进入S11,准备下一轮的发送模式选择。
当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表明,终端当前处于FDD和TDD上行覆盖的中间地带,此时进入步骤S08,激活TDD2TX传输。
S09,判断是否存在干扰信号,不存在则进入步骤S10,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即FDD1TX+TDD2TX同时传输,以在终端处于中间地带时,提高终端的上行发射功率。若有干扰,则采用FDD 1TX+TDD 2TX时分传输。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源,使得射频电路可以满足3个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在判断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第二阈值时,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数据,提升了终端处于FDD和T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传输速率,发挥了高频和低频协同互补的最大优势。
第二方面,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传输模块202,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远点位置;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的一个作为第一目标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中点位置,检测所述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
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支持超级上行,则判断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点位置,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干扰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上行信号中是否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
第一子模块,用于若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三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第二子模块,用于若不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和第四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三电源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子模块,包括:
第三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对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开关,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两个静端,所述切换开关的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切换开关的另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三子模块,包括:
第四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
第五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给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值,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发送给基站的信号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装置用于,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源,使得射频电路可以满足3个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在判断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第二阈值时,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数据,提升了终端处于FDD和T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传输速率,发挥了高频和低频协同互补的最大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执行信号发射控制方法的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执行电子设备的信号发射控制方法的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图3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存储器4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4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3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3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地,处理器10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处理器1010用于:
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处理器1010还用于: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远点位置;
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的一个作为第一目标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处理器1010还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中点位置,检测所述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
若所述终端支持超级上行,则判断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点位置,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处理器1010还用于:
判断上行信号中是否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
若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三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若不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和第四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三电源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处理器1010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对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开关,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两个静端,所述切换开关的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切换开关的另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处理器1010还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
控制所述第二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给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
处理器1010还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值,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发送给基站的信号值;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综上,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源,使得射频电路可以满足3个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在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第二阈值时,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数据,提升了终端处于FDD和TDD覆盖的中间地带的上行传输速率,发挥了高频和低频协同互补的最大优势。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远点位置;
根据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的一个作为第一目标端口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一目标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中点位置,检测所述终端是否支持超级上行;
若所述终端支持超级上行,则判断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近点位置,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二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低频端口,第一中频端口,第二中频端口,第一高频端口,第二高频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所述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包括:
判断上行信号中是否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
若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二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所述第二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三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采用时分传输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对与所述第三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若不存在谐波或互调干扰信号,则从所述低频端口,所述第一中频端口,所述第一高频端口中确定一个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四目标端口、所述第一超高频端口和所述第二超高频端口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并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和第四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三电源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所述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对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开关,所述三个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两个静端,所述切换开关的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所述切换开关的另一个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所述控制电源同时对与所述第四目标端口、第一超高频端口和第二超高频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供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或第二功率放大器供电;
控制所述第二电源通过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连通,以给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第三电源给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包括:
获取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值,所述第二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发送给基站的信号值;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值,确定所述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8.一种信号发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支持载波聚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率放大器,所述多个功率放大器由三个电源进行供电,每个所述电源连接的功率放大器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一,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上行信号强度值;
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上行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小区中点位置,控制三个电源分别给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同时供电,实现三路传输信道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10481.8A 2023-03-06 2023-03-06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Pending CN116366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0481.8A CN11636621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0481.8A CN11636621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6219A true CN116366219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0481.8A Pending CN116366219A (zh) 2023-03-06 2023-03-06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62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2248B1 (ko) 전력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기기
US8509838B2 (en)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signals via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ips to which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s are applied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thereof
US87558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931998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EP3282811B1 (en)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706061B2 (en)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ter operation
US20140044021A1 (en) Tunable inter-antenna isolation
US9071975B2 (en) Radio-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ry with linearity optimization capabilities
WO201308987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adio-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performance
CN112152643B (zh) 一种天线的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8092703A (zh) 一种天线通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347508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功率检测方法
CN10288257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传输实现方法、装置及***
EP346972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130063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송신 신호의 안테나 경로 설정 방법
JP2019520757A (ja) 複数の搬送波および狭帯域のモノのインターネット信号をサポートする基地局の試験
CN108632974B (zh) 基于毫米波通信的射频***、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终端
CN216057092U (zh) 电子设备
US100282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16975B (zh) 基于毫米波通信的射频***、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终端
US9380527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CN114765860A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8418A (zh) 一种射频***以及射频***的控制方法
US20180309487A1 (en) Beamforming method, receiver, transmitter, and system
CN116366219A (zh) 信号发射控制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