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6880A -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6880A
CN116356880A CN202310387513.1A CN202310387513A CN116356880A CN 116356880 A CN116356880 A CN 116356880A CN 202310387513 A CN202310387513 A CN 202310387513A CN 116356880 A CN116356880 A CN 11635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itch
pipe
underpinning
joist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75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6880B (zh
Inventor
严晓周
陈正进
王振超
罗业华
梁云刚
邢家彬
卢平凡
陈树创
赵康渐
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75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6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18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沿基坑四周设置有若干围护结构,管沟设置于所有围护结构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内,具体包括以下四步:首先沿管沟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结构,所有支撑结构上均预留有连接节点钢筋,支撑结构包括咬合桩及立柱;随后进行梁托及托换梁布筋并浇筑,最后在托换梁及梁托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下挖管沟下土体,使得梁托支撑管沟,完成施工。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采用了立柱与托换梁协作的方式,有效的在管沟周侧设置了用于承载管沟重量的托换梁以及梁托,使得地下建筑安全下穿管沟的同时也确保了管沟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发展越来越迅速,全国各地的地铁线路逐渐趋于完善。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需要在地下空间内建设综合性管沟,对燃气、通信、电力等部分,设立专业的吊装口、检测体系以及检修口,进行统一的管理、设计与规划,从而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若是采用暗挖下穿的方式,综合管沟处由于覆土小容易引起坍塌事件,下穿管线或道路时,拱顶易发生沉降,导致管道拉裂,因此暗挖下穿的方式对开挖和支护都有极高的要求。
目前,所采取的施工工法,是采用连续墙逆筑的明挖方案,从而避免暗挖所导致的风险。明挖的方式能让地下建筑按设计路线安全下穿原有管沟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但是如何在地下建筑施工期间对综合管沟予以保护且确保地下建筑施工期间现有管沟的安全稳定与正常使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地下建筑设计线路下穿综合管沟时,无法确保综合管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型这一问题,设置托换梁提高管沟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提出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沿基坑四周设置有若干围护结构,所述管沟设于所述围护结构上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支撑结构,预留连接节点钢筋:
沿所述管沟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结构,所有所述支撑结构上均预留有所述连接节点钢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咬合桩及立柱;
步骤二:梁托及托换梁钢筋绑扎:
所述托换梁与所述梁托均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方,所述托换梁钢筋绑扎后与所述连接节点钢筋锚固;
步骤三:所述托换梁及所述梁托浇筑:
所述托换梁和所述梁托钢筋绑扎完成,所述托换梁和所述梁托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托换梁及所述梁托,所述梁托与所述管沟紧贴;
步骤四:所述托换梁及所述梁托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开挖所述管沟下方土体,使得所述梁托支撑所述管沟,完成施工。
围护结构是多个灌注桩形成的咬合桩,设于围护结构上方的管沟,在设置托换梁以及梁托时,可以充分利用围护结构中的咬合桩,从而减少所浇筑的立柱数量。
在管沟下方土体进行开挖之前,若是按照现有的施工技术直接设置第一托换梁进行管沟的托换,那么必然需要将土体自管沟底端下挖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等于第一托换梁的高度,但是直接下挖这部分土体时难度较大,且开挖的时间较长。因此本发明在进行管沟托换时,通过设置梁托,将梁托和托换梁设置为一体式的L型结构,在减少托换前管沟土体开挖的基础上,既起到了将管沟进行托换的作用,同时L型的结构又可以限制管沟的水平位移。
通过新增加的立柱与原有的咬合桩相协调,二者组成支撑结构,从而与拖换梁及梁托共同承担管沟自身的重量,拖换效果良好;在浇筑托换梁之前,将托换梁以及梁托中的钢筋与支撑结构上所预留的连接节点钢筋进行锚固,再进行浇筑,从而大大提高托换梁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通过在管沟周侧设置立柱,并在立柱上设置一体式的托换梁和梁托,在管沟下方土体开挖过程中,将管沟承台的荷载及自身重量逐渐转移到托换梁、梁托以及立柱上,从而保证在管沟附近进行施工以及地下建筑下穿管沟时,管沟的正常运行。该方法采用了立柱与托换梁协作的方式,且考虑到管沟下土体开挖过多的不便,从而在管沟周侧设置了用于承载管沟重量的托换梁以及梁托,使得地下建筑安全下穿管沟的同时也确保了管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托换梁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咬合桩为所述基坑四周成型的灌注桩;所有所述立柱均布于所述管沟两侧。
基坑是指在地下挖设的土坑,由于地下土层的不稳定,因此需要设置围护结构对四周的土层进行围护,以保持土层的稳定。由于基坑四周有其余设施,因此,设置围护结构时,通常分段设置多个围护结构。而围护结构多设置于基坑四周接近侧壁的位置,因此所有的围护结构与基坑四周的其余设施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构造,也就是一个半封闭空间。
所述管沟在所述围护结构上方,从平面图上看,所述管沟与所述围护结构形成四个交接处,而四个交接处恰好设置有四根所述咬合桩。因此,所述咬合桩位于所述管沟与所述围护结构交接处。
设于所述管沟两侧的所述立柱,均布置在所述围护结构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内。为了平衡来自所述管沟的应力,所有所述立柱应当是等间隔布置于所述管沟两侧。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之间,还包括前置工序,所述前置工序包括:放坡开挖至所述管沟底部,施作冠梁及第一道支撑。
设置所述冠梁,可以将离散的桩结合起来,让其共同作用;同时所述冠梁也作为受弯构件,结合所述第一道支撑,共同保证连续墙的整体性,形成在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更具体的,所述前置工序还包括:凿除所有所述立柱顶端至设计标高,显露所有所述立柱上的所述连接节点钢筋;且在所有所述咬合桩上设置植筋孔并植筋。
由于所述立柱浇筑时,仅预留了所述连接节点钢筋,并未将其裸露在外;因此在进行布筋前,需要凿除所述立柱超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保持凿毛,露出所述连接节点钢筋。
所述咬合桩与所述托换梁锚固时,由于所述咬合桩是原有结构基础,因此,需要进行植筋,从而实现二者的锚固。植筋时,需凿除所述咬合桩与所述托换梁钢筋连接节点处的混凝土保护层,保持凿毛,露出所述咬合桩钢筋或格构柱,根据钢筋直径在对应植筋位置钻孔,钻孔完成后检查检查孔径及孔深。
更具体的,所述植筋孔内注胶体积应大于或等于所述植筋孔的2/3。
所述植筋孔钻孔完毕后,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清理所述植筋孔,确保孔壁无尘,采用胶水从孔的底部开始注胶,逐渐向外移动,直至注满孔体积的2/3或是大于孔体积的2/3,确保后期植筋时,可以更好的固化植入的钢筋。最后将抗拔拉力符合要求的钢筋旋转着缓缓***孔底,等待固化。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托换梁钢筋直径为d,所述托换梁钢筋锚入所述咬合桩内的尺寸不小于34d。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托换梁钢筋直径为d,所述托换梁钢筋锚入所述立柱内的尺寸不小于35d。
为了保证所述托换梁与所述支撑结构的有效锚固,因此,限定了所述托换梁与所述支撑结构的钢筋锚固尺寸。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梁托布筋结束,进行所述托换梁布筋。
由于在所述管沟两侧设置所述托换梁时,所述梁托位置空间狭小,因此需要先绑扎所述梁托的钢筋至设计位置,再绑扎所述托换梁钢筋。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梁托与所述管沟间预留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填充所述管沟与所述梁托之间的空隙。
浇筑所述梁托和所述托换梁混凝土时,所述梁托应与所述管沟紧贴,因此,可预留所述注浆管,从而填充密实所述管沟与所述梁托之间的空隙,保证托换有效。
更具体的,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托换梁及所述梁托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顺次开挖所述管沟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及区域Ⅳ内的土体;其中,所述管沟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区域Ⅰ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Ⅱ上部外侧,区域Ⅱ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Ⅲ上部外侧,且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内的所述土体均支撑所述管沟。
在所述梁托及所述托换梁浇筑结束后,主要是由所述管沟下的土体承载所述管沟的自身重量。在所述土体开挖结束,所述管沟落到所述梁托上,从而实现托换。为了防止所述管沟在所述管沟下土体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所述管沟发生倾斜,因此在所述土体开挖过程中,首先开挖管沟两侧土体,随后对称开挖所述管沟下方的土体,即:顺次开挖所述管沟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及区域Ⅳ内的土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通过在管沟周侧设置立柱,进而设置托换梁及梁托,在管沟下土体开挖过程中,逐渐将管沟自身重量转移到托换梁及梁托上,从而确保了在管沟附近施工,以及地下建筑安全下穿管沟时,管沟的安全稳定运行。
2.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将连接节点钢筋与托换梁的钢筋锚固后,再进行浇注,浇注后托换梁强度更高,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强度也更好,整体安全性增强。
3.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在不设置梁托的情况下,进行管沟托换时对底部的土体开挖过多,且开挖时施工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长这一问题,设置了梁托,并结合托换梁实现管沟的托换,从而有效减少托换前开挖的土体,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步骤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步骤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步骤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立柱与托换梁锚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植筋孔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咬合桩与托换梁锚固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设置托换梁进行管沟托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进行管沟托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管沟下方土体开挖顺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管沟下方区域Ⅰ、Ⅱ、Ⅲ开挖结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管沟下所有土体开挖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管沟,2-支撑结构,21-咬合桩,22-立柱,3-梁托,4-托换梁,5-围护结构,6-植筋孔,7-地面,8-土体,9-第一托换梁,10-第一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是在管沟1下设置立柱22与托换梁4的组合,在地下建筑设计线路下穿管沟1时,确保管沟1的安全性以及稳定型。
进行管沟1托换时,管沟1下方的土体8处于尚未开挖的状态,若是按照现有的施工技术直接设置第一托换梁9进行管沟1的托换,那么必然需要将土体8自管沟1底端下挖一段距离,且这个距离需要等于第一托换梁9的高度,但是下挖这部分土体8时难度较大,且开挖的时间较长。
因此本发明在进行管沟1托换时,通过设置梁托3,将梁托3和托换梁4设置为一体式的L型结构,减少托换前管沟1下的土体8开挖量,既起到了将管沟1进行托换保证后期下穿管沟1时的作业安全,同时L型的结构又可以限制管沟1的水平位移。
实现管沟1托换的整个结构,具体如下:一种用于托换管沟1的装置,包括均匀设于管沟1两侧的若干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上固设有L型的托换件,其L型的托换件同时与管沟1的底端和侧面相贴合。L型的托换件包括与管沟1底端贴合的梁托3,以及与管沟1侧面相贴合的托换梁4。
此种用于托换管沟1的装置,其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根据基坑及附属结构,确定咬合桩21;
根据基坑及附属设施建设,管沟1处在进行托换梁4浇筑之前,围护结构5设于管沟1附近的灌注桩,可作为后期浇筑托换梁4的支撑点。
如图2、图3所示,在基坑四周设置围护结构5时,围护结构5多设置于基坑四周接近侧壁的位置,因此所有的围护结构5与基坑四周的其余设施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管沟1在围护结构5上方时,从管沟1上向下看,管沟1与围护结构5形成四个交接处,而四个交接处均设置有一根咬合桩21。因此,咬合桩21位于管沟1与围护结构5交接处。
步骤二:设置立柱22,支撑结构2设置完成,预留连接节点钢筋;
如图4所示,为了平衡来自管沟1的应力,所有立柱22应当是等间隔布置于管沟1两侧,且置于围护结构5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内,同时,在支撑结构2内设置节点钢筋。
步骤三:梁托3及托换梁4钢筋绑扎;
如图5所示,将绑扎钢筋结束的托换梁4与梁托3骨架均设置于支撑结构2上方,且将托换梁4绑扎的钢筋与连接节点钢筋进行锚固;
其布筋与锚固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S1:放坡开挖至管沟1底部,施作冠梁及第一道支撑;
设置冠梁,将离散的桩结合起来,让其共同作用;同时冠梁也作为受弯构件,结合第一道支撑,共同保证连续墙的整体性,形成在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S2:凿除所有立柱22顶端至设计标高,显露所有立柱22上的连接节点钢筋;
如图6所示,由于立柱22浇筑时,仅预留了连接节点钢筋,并未将其裸露在外;因此在进行布筋前,需要凿除立柱22超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保持凿毛,露出连接节点钢筋。随后进行锚固,锚固时,若托换梁4钢筋直径为d,为了保证托换梁4与支撑结构2的有效锚固,托换梁4钢筋锚入立柱22内的尺寸应当不小于35d。
S3:在所有咬合桩21上设置植筋孔6并植筋;
咬合桩21与托换梁4锚固时,由于咬合桩21是原有结构基础,因此,需要进行植筋,从而实现二者的锚固。植筋时,需凿除咬合桩21与托换梁4钢筋连接节点处的混凝土保护层,保持凿毛,露出咬合桩21钢筋或格构柱,如图7所示,根据钢筋直径在对应植筋位置钻孔,钻孔完成后检查检查孔径及孔深。
植筋孔6钻孔完毕后,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清理植筋孔6,确保孔壁无尘,采用胶水从孔的底部开始注胶,逐渐向外移动,直至注满孔体积的2/3或是大于孔体积的2/3,确保后期植筋时,可以更好的固化植入的钢筋。最后将抗拔拉力符合要求的钢筋旋转着缓缓***孔底,等待固化。
如图8所示,钢筋固化后,若托换梁4钢筋直径为d,为了保证托换梁4与支撑结构2的有效锚固,托换梁4钢筋锚入咬合桩21内的尺寸应当不小于34d。
S4:梁托3布筋结束,进行托换梁4布筋;
由于在管沟1两侧设置托换梁4时,梁托3位置空间狭小,因此需要先绑扎梁托3的钢筋至设计位置,再绑扎托换梁4钢筋。
步骤四:在托换梁4及梁托3绑扎后的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
浇筑托换梁4和梁托3,梁托3与管沟1紧贴;因此,可预留注浆管,从而填充密实管沟1与梁托3之间的空隙,保证托换有效。
步骤五:托换梁4及梁托3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开挖管沟1下方土体8,使得梁托3支撑管沟1,完成施工:
管沟1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区域Ⅰ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Ⅱ上部外侧,区域Ⅱ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Ⅲ上部外侧,且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内的土体8均支撑管沟1,按照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及区域Ⅳ的顺序依次开挖管沟1下土体8。
如图11所示,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内的土体8进行顺次开挖的过程中,管沟1的重量逐步转移到梁托3及托换梁4上,在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内的土体8开挖结束后,土体8不再对管沟1起支撑作用,管沟1上的荷载全部转移到梁托3上,托换完成;随后开挖区域Ⅳ内的土体8,完成管沟1下所有土体8的开挖。
此种管沟1托换梁4施工方法,是通过新增加的立柱22与原有的咬合桩21相协调,二者组成支撑结构2,从而与拖换梁4共同承担管沟1的荷载,拖换效果良好;同时,在浇筑托换梁4之前,将托换梁4中的钢筋与支撑结构2上所预留的连接节点钢筋进行锚固,再进行浇筑,从而大大提高托换梁4的强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通过在管沟1周侧设置立柱22,随后设置托换梁4及梁托3,以立柱22与托换梁4协作的方式,在土体8开挖的过程中,逐步将管沟1自身的荷载转移到托换梁4及梁托3上,确保了土体8开挖结束后,地下建筑安全下穿管沟1的同时,管沟1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2
地下建筑下穿管沟1时,需要开挖管沟1下方土体8。因此在开挖前需要设置结构支撑在管沟1下方承受管沟1的荷载,若是根据已有技术直接设置第一托换梁9,那么就需要整个托换的结构均放置在管沟1下方,此举会导致完成托换前开挖的土体更多。
采用明挖法自地面7处开挖至露出全部管沟1之后,进行管沟1托换。如图9所示,若是根据现有的施工方法,在仅设置第一托换梁9的情况下,若第一托换梁9高度为1500mm时,即施工第一托换梁9前需开挖管沟1下土体的高度约为1500mm,此举会造成管沟1下方土体8开挖较多,易造成管沟1结构失稳,且第一托换梁9均位于管沟1下方,不能限制管沟1在水平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同时,在仅设置第一托换梁9的情况下,需要凿除的第一立柱10混凝土部分较多,同样会降低施工效率。
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施工方法托换管沟1。根据实施例1可以得到一种用于托换管沟1的装置,其装置包括均设于管沟1两侧的若干支撑结构2,及固设于两侧支撑结构2上、朝向相反的两个托换件,其托换件整体截面为L型、长度与管沟1适配,且包括梁托3及托换梁4,管沟1置于朝向相反的两个托换件之间,且梁托3与管沟1底端贴合,托换梁4与管沟1侧面相贴合。其托换原理,是在整个装置设置结束之后,在管沟1下起到支撑的土体8被开挖的过程中,设于管沟1下的梁托3逐步承载管沟1自身的重量,从而实现管沟1托换。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设置托换装置进行管沟1托换时,若是托换梁4高度为1500mm,梁托3高度为300mm,在托换管沟1的施工过程中,开挖管沟1下方土体的高度仅为梁托3的高度,也就是300mm。因此,设置梁托3后可有效减少托换前开挖的土体。
上述用于托换管沟1的装置,施工结束后,在管沟1下土体开挖的过程中实现梁托3支撑管沟1的托换过程。
其用于托换管沟1的装置施工步骤及托换的步骤具体包括:
一、采用旋挖钻成孔的方式,浇筑施工支撑结构2;
二、自地面7向下开挖土体,至土体8顶端与管沟1底端齐平;
三、确定梁托3高度及宽度,沿管沟1底端开挖位于管沟1下方的土体8,至开挖后的空间满足梁托3的尺寸要求;
四、凿除支撑结构2部分混凝土,至露出连接节点钢筋;
五、设置模板,绑扎梁托3钢筋与托换梁4钢筋,并进行浇筑:
如图10所示,布筋过程中,将梁托3与托换梁4一体设置,也就是说,梁托3与托换梁4钢筋绑扎和浇筑均为一体。但是受空间的影响,通常会采用先绑扎梁托3钢筋后绑扎托换梁4钢筋的方式,在浇筑时,也会先浇筑梁托3后浇筑托换梁4。在浇筑成型后,所得到的托换梁4和梁托3沿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L型。
六、所浇筑的梁托3与托换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管沟1下土体8,土体8开挖结束后,拆除模板:
管沟1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区域Ⅰ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Ⅱ上部外侧,区域Ⅱ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Ⅲ上部外侧,且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的土体均支撑管沟1。
如图11所示,在梁托3与托换梁4浇筑完成,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首先开挖管沟1两侧土体8,随后开挖管沟1下部两侧区域Ⅰ,管沟1下部两侧区域Ⅰ开挖结束后,再开挖管沟1下部两侧区域Ⅱ,之后开挖管沟1下部两侧区域Ⅲ,在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顺次开挖的过程中,管沟1的自身重量以及其承受的荷载逐步作用到梁托3上,然后梁托3的力传递到托换梁4,托换梁4再传递到支撑结构2,实现管沟1的托换,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内的土体开挖结束后,土体8不再对管沟1起支撑作用,管沟1上的荷载全部转移到梁托3上,托换完成。在开挖过程中,之所以选择从两侧逐步朝向中间开挖的方式,是为了避免因一侧开挖较多导致管沟1朝向改侧发生一定倾覆转角,导致管沟1自身因扭转而造成损坏。
最后开挖区域Ⅳ内的土体8。且在梁托3与托换梁4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设置模板,若在未浇筑前于未开挖土方区域与梁托3之间设置了模板,那么浇筑完成后不立即取出,在后期完成管沟1下方全部土体8开挖后可取出。
管沟1下方的土体8开挖结束后,其结构如图13所示。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减少了在托换前需要开挖的土体8,并在减少管沟1下方土体8开挖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托换梁4及梁托3的一体式结构,随着管沟1下方土体开挖过程,将管沟1自身的荷载转移通过梁托3转移至位于管沟两侧的托换梁4上,确保了地下建筑下穿管沟1时管沟1功能的正常运行,同时梁托3和托换梁4所组成的L型结构,还可限制管沟1的水平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基坑四周设置有若干围护结构(5),管沟(1)设于所述围护结构(5)上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支撑结构(2),预留连接节点钢筋:
沿所述管沟(1)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撑结构(2),所有所述支撑结构(2)上均预留有所述连接节点钢筋,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咬合桩(21)及立柱(22);
步骤二:梁托(3)及托换梁(4)钢筋绑扎:
所述托换梁(4)与所述梁托(3)均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2)上方,所述托换梁(4)钢筋绑扎后与所述连接节点钢筋锚固;
步骤三:所述托换梁(4)及所述梁托(3)浇筑:
所述托换梁(4)和所述梁托(3)钢筋绑扎完成,所述托换梁(4)和所述梁托(3)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托换梁(4)及所述梁托(3),所述梁托(3)与所述管沟(1)紧贴;
步骤四:所述托换梁(4)及所述梁托(3)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开挖所述管沟(1)下方土体(8),使得所述梁托(3)支撑所述管沟(1),完成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咬合桩(21)为所述基坑四周成型的灌注桩;所有所述立柱(22)均布于所述管沟(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之间,还包括前置工序,所述前置工序包括:放坡开挖至所述管沟(1)底部,施作冠梁及第一道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工序还包括:凿除所有所述立柱(22)顶端至设计标高,显露所有所述立柱(22)上的所述连接节点钢筋;且在所有所述咬合桩(21)上设置植筋孔(6)并植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孔(6)内注胶体积应大于或等于所述植筋孔(6)的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托换梁(4)钢筋直径为d,所述托换梁(4)钢筋锚入所述咬合桩(21)内的尺寸不小于34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托换梁(4)钢筋直径为d,所述托换梁(4)钢筋锚入所述立柱(22)内的尺寸不小于35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梁托(3)布筋结束,进行所述托换梁(4)布筋。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梁托(3)与所述管沟(1)间预留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填充所述管沟(1)与所述梁托(3)之间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托换梁(4)及所述梁托(3)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顺次开挖所述管沟(1)下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及区域Ⅳ内的土体(8),其中,所述管沟(1)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区域Ⅰ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Ⅱ上部外侧,区域Ⅱ位于对应侧的区域Ⅲ上部外侧,且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Ⅲ内的所述土体(8)均支撑所述管沟(1)。
CN202310387513.1A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Active CN116356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7513.1A CN116356880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7513.1A CN116356880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6880A true CN116356880A (zh) 2023-06-30
CN116356880B CN116356880B (zh) 2023-11-21

Family

ID=8690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7513.1A Active CN116356880B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688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654A (zh) * 2018-11-05 2019-03-01 广东赛力克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物结构的托换加固方法
CN110670615A (zh) * 2019-09-24 2020-01-10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受限空间的地铁绿色建造施工调适方法
CN112176879A (zh) * 2020-10-15 2021-01-05 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墩基础托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411610A (zh) * 2020-10-30 2021-02-26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托换施工方法
CN112411613A (zh) * 2020-10-30 2021-02-26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桩基托换施工中的托换梁的施工方法
CN115949091A (zh) * 2022-11-21 2023-04-11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叠落隧道桩基托换的桩基础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654A (zh) * 2018-11-05 2019-03-01 广东赛力克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物结构的托换加固方法
CN110670615A (zh) * 2019-09-24 2020-01-10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受限空间的地铁绿色建造施工调适方法
CN112176879A (zh) * 2020-10-15 2021-01-05 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墩基础托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411610A (zh) * 2020-10-30 2021-02-26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托换施工方法
CN112411613A (zh) * 2020-10-30 2021-02-26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桩基托换施工中的托换梁的施工方法
CN115949091A (zh) * 2022-11-21 2023-04-11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叠落隧道桩基托换的桩基础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6880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8778B (zh) 一种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建方法
CN106759439B (zh) 用于基坑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84097B (zh) 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及方法
CN113235613B (zh)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KR101187170B1 (ko)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CN111593757B (zh) 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35360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111549789A (zh) 用于基坑支护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17959B (zh)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209760299U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CN210002410U (zh) 一种可兼作挡土墙的环框支撑围护***
CN116356880B (zh) 一种管沟托换梁施工方法
CN217026767U (zh) 一种明挖隧道上跨既有涵洞结构
CN115506382A (zh)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CN210737555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地下管线原位保护机构
CN112482437B (zh) 一种逆作桩柱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98420U (zh) 基坑挖土阶段跨越支撑平台
CN210141142U (zh) 一种洞桩暗挖顺筑地下结构
CN210421112U (zh) 一种基坑smw工法桩支护结构
Loseva et al. Features of underground space formation at the ba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CN212154779U (zh) 一种适用于铁路隧道桥隧相连洞口施工的封堵结构
CN218911435U (zh) 一种适用于非水平地形条件的半盖挖基坑盖板支承结构
CN212742630U (zh) 一种带加强梁的非开挖式综合管廊出线口结构
CN111305268B (zh) 地下管廊及其下卧空间协同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942371B (zh) 一种控制地铁隧道变形支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