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6190A -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6190A
CN116346190A CN202111599537.0A CN202111599537A CN116346190A CN 116346190 A CN116346190 A CN 116346190A CN 202111599537 A CN202111599537 A CN 202111599537A CN 116346190 A CN116346190 A CN 116346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mmunication
group
nod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9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波
张婷
赵静
李宝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95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6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6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6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中继通讯组中的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及网络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本发明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Description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但是,在高楼林立底层商超、大型体育场馆或音乐会现场等5G用户大量聚集的区域,传统蜂窝网络不能提供可靠无线覆盖,无线信道经常拥塞,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所以,目前的5G智能终端在蜂窝无线链路环境复杂区域的功耗高,速率低,体验差。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及
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优选地,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包括:
获得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备选通讯设备网络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接收节点;
基于每个接收节点就近将一网络质量参数高于第二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
将相互实现中继通讯的备选通讯设备建立一中继通讯组。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之前,还包括:
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包括:
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生成备选通讯设备集合,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
优选地,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包括:
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自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备选通讯设备集合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分配方案中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并预测该分配方案下的所述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
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
至少根据所述***效率和标签重叠率获得每种所述分配方案的第一推荐值;
执行所述第一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获得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
优选地,所述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至少包括用户当前应用的第一标签和用户历史热门应用的第二标签。
优选地,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包括:
遍历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当前位置;
至少根据设备之间距离自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获得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
执行距离总和最小的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优选地,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包括:
遍历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当前位置;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之间距离自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统计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
统计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
至少根据所述距离总和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获得每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的第二推荐值;
执行所述第二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
优选地,根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之后,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第一使用标签与第二使用标签中的重叠标签作为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根据所述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缓存相关移动移动业务内容到作为所述中继节点的通讯设备。
优选地,所述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包括:
所述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
优选地,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包括:
所述网络对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作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维持信令控制链路和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仅维持信令控制链路;
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并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
优选地,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是否已缓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中;
若是,则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将所述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讯设备;
若否,则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信令控制链路向网络请求所述业务内容,并将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二通讯设备。
优选地,还包括: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后,还包括:
统计作为接收节点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所述业务内容的中继流量,至少根据所述中继流量向作为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流量补偿。
优选地,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选出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之前,还包括
至少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
判断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若是,则执行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分配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若否,则解散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和中继通讯组。
优选地,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接收节点均具备D2D通信功能,可以支持使用D2D技术进行通信,并上报网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所述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包括:
中继通讯组模块,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及
数据链路建立模块,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至4是本发明中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实施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运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申请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申请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根据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表示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表示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表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明确说明本申请,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当说某器件在另一器件“之上”时,这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但也可以在其之间伴随着其它器件。当对照地说某器件“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时,其之间不伴随其它器件。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表示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表示。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申请。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内容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本发明涉及网络配置领域,是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方法。本发明的流程包括:
S120、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中继通讯组中的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本实施例中,备选通讯设备集合是在同一个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与网络设备进行通讯的所有通讯设备的集合,通过获得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备选通讯设备网络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接收节点,基于每个接收节点就近将一网络质量参数高于第二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此将相互实现中继通讯的备选通讯设备建立一中继通讯组。其中,中继节点和接收节点均具备D2D通信功能,可以支持使用D2D技术进行通信,并上报网络。
S130、网络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此时,网络与作为接收节点的备选通讯设备基于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当前位置、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等等进行数据链路的调整。其中包括:
一种数据链路的调整方法可以是:将网络质量参数高于第二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中继节点,基于网络实现的调整策略:网络通过PDCCH信道发送不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并且网络分别指示中继节点以GO(P2P GroupOwner)角色发起D2D通信组建组邀请,指示接收节点以GC(P2P Group Client)角色接收附近区域GO发起的D2D通信组建组邀请,待确认至少一接收节点成功加入D2D通信组后,将接收节点的后续业务切换至D2D通信组中继续传输,其中,中继节点和接收节点都能够实现D2D通信功能,支持使用D2D技术进行通信,并上报网络,但不以此为限。
另一种数据链路的调整方法可以是:基于终端自组成D2D通信组实现的策略:中继节点基于所处蜂窝信号条件环境和自身D2D组主通信需求,向网络发送组建D2D通信组请求,网络基于本专利所涉及的通过:基于终端无线链路质量、物理位置、移动业务类型、应用兴趣偏好及用户社交关系等等条件选取出适用于D2D中继通信的GO(P2P Group Owner)、GC(P2P Group Client)终端列表,其中,中继节点和接收节点都能够实现D2D通信功能,支持使用D2D技术进行通信,并上报网络,但不以此为限。实现D2D通信组通信的策略,判断其满足GO条件后,发送确认信息。中继节点收到回复后将以GO角色发出建立D2D通信组邀请,区域内接收节点接收到邀请后,主动以GC角色加入到D2D通信组,并向网络发送信息,请求网络将其后续业务切换至D2D通信组中继续传输,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并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从而通过简便的步骤,快速在建立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建立中继通讯组,缩短通讯方式切换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变化例中,还包括根据终端无线链路质量、物理位置、移动业务类型、应用兴趣偏好及用户社交关系等条件选取出适用于D2D中继通信的GO(P2P Group Owner)、GC(P2P Group Client)终端列表,并组合成D2D中继通信配对组,但不以此为限。其中,D2D(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网络的参与者共享它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包括信息处理、存储以及网络连接能力等。这些共享资源向网络提供服务和资源,能被其它用户直接访问而不需要经过中间实体。在D2D通信网络中,用户节点同时扮演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自组织地构成一个虚拟或者实际的群体。
D2D通信作为4G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一直备受关注,相对于其它不依靠基础网络设施的直通技术而言,D2D更加灵活,既可以在基站控制下进行连接及资源分配,也可以在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时候进行信息交互,最近又提出一种中继情况,处于无网络覆盖情况下的用户可以把处在网络覆盖中的用户设备作为跳板,从而接入网络。
D2D通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已经超越了初期定义时的局限性,可以满足多种新兴业务需求,如广告推送,大型活动资料共享,朋友间的信息共享等。D2D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相比于类似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工作于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的频段,通信双方即使增加了通信距离之后,还能保证用户体验质量(QoS),反而,WiFi-Dircet等技术在增大通信距离之后,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干扰。由于D2D通信距离相对较短,信道质量较高,能够实现较高的传输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增加手机续航时间。
除了以上方面,D2D还可以满足人与人之间大量的信息交互,相比于蓝牙,D2D无需繁琐的匹配,且传输速度更快,相比于免费的Wi-FiDirect却有更好的OoS保证。
D2D通信技术在不同的网络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比如Adhoc网络中的P2P(Peer toPeer)、物联网中的M2M(Machine to Machine)等。这些不同名词之间并无较大的本质差别,只是在各自的应用场景下进行了适当调整以满足其特殊的需求。目前的网格网络(MeshNetwork),也称为多跳网络,就是一种由D2D通信用户构成的分布式网络。这里的“多跳”是相对于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用户相互通信需要访问一个固定的接人点(AP)的“单跳网络”方式而言的。当前的蜂窝网络通信中,用户之间相互通信也必须经过中央节点基站来转接相互之间的消息。而在未来的5G网络中,也将普及D2D通信,以适当地缓解无线通信***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发明中采用了网络与D2D中继融合:蜂窝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网络根据当前无线链路环境,结合终端用户业务类型、应用偏好及社交关系等条件进行精准D2D分组,确实有效提升区域内网络吞吐容量及频谱效率。并且,基于终端移动性及其D2D中继需求意愿,GO或网络动态调整D2D传输组,邀请或接受请求暂不在蜂窝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脱网终端成为D2D传输组中的GC,进一步扩大蜂窝网络无线覆盖范围,提升用户感知。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在图1实施例中,步骤S120、S130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S100、S110、S140、S150、S160,以下针对每个步骤进行说明:
S100、至少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判断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本实施例中,至少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判断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若是,则启动步骤S110;若否,则执行步骤S160。
S110、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在步骤S110中,通过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生成备选通讯设备集合,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步骤S110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1、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
S112、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自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备选通讯设备集合的分配方案,在分配方案中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并预测该分配方案下的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
S113、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至少包括用户当前应用的第一标签和用户历史热门应用的第二标签。
S114、至少根据***效率和标签重叠率获得每种分配方案的第一推荐值。
S115、执行第一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获得备选通讯设备集合。
S120、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中继通讯组中的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包括:遍历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当前位置;至少根据设备之间距离自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获得每个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执行距离总和最小的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步骤S120中,包括以下步骤:
S121、遍历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当前位置。
S122、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之间距离自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S123、统计每个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
S124、统计每个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同组的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
S125、至少根据距离总和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获得每种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的第二推荐值。
S126、执行第二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建立中继通讯组。
在步骤S120之后、步骤S130之前还包括:根据中继通讯组中第一使用标签与第二使用标签中的重叠标签作为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根据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缓存相关移动移动业务内容到作为中继节点的通讯设备,从而通过预先下载与中继通讯组相关的移动业务,缩短后续传输的时延,增进用户体验。
S130、网络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其中,网络对中继通讯组中的作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维持信令控制链路和数据传输链路;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仅维持信令控制链路;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并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步骤S130中,包括以下步骤:判断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是否已缓存在第一通讯设备中;若是,则第一通讯设备将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给第二通讯设备;若否,则第一通讯设备通过信令控制链路向网络请求业务内容,并将通过数据传输链路接收到的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转发给第二通讯设备。
S140、若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未缓存在第一通讯设备中,则通过第一通讯设备请求业务内容后通过转发给第二通讯设备。
S150、统计作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的中继流量,至少根据中继流量向作为对应的中继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流量补偿,返回步骤S100。
S160、散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和中继通讯组,返回步骤S1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D2D中继通信提升覆盖区域移动业务QoS方法与***目的在于将D2D技术运用于中继通信中,蜂窝网络监测到5G终端用户聚集区域存在无线信道拥塞、移动业务QoS无法保障时,选取区域内一定数量的终端用户作为D2D中继通信配对组,且仅对组内GO用户使用蜂窝无线链路进行网络调度,组内GC用户应用D2D技术路由至GO终端卸载蜂窝网络流量,最大程度改善蜂窝无线链路环境,有效提升区域内5G智能终端用户的移动业务QoS。
图3至4是本发明中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实施过程示意图。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网络基站1的蜂窝无线网络中具有若干手机11、12、13、14、15……等等,其中手机11、12比较靠近网络基站1,网络质量较好,手机13、14、15相对远离网络基站1,网络质量较差。此时,手机11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1和数据传输链路W1。手机12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2和数据传输链路W2。手机13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3和数据传输链路W3。手机14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4和数据传输链路W4。手机15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5和数据传输链路W5。
首先,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当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通过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生成备选通讯设备集合,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自蜂窝无线网络中的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备选通讯设备集合的分配方案,在分配方案中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并预测该分配方案下的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至少包括用户当前应用的第一标签和用户历史热门应用的第二标签。至少根据***效率和标签重叠率获得每种分配方案的第一推荐值。执行第一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获得备选通讯设备集合。本实施例中的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为手机11、12、13、14、15,中继通讯组中作为中继节点的为手机11、12,作为接收节点的为手机13、14、15。
遍历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至少获得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当前位置。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之间距离自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统计每个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统计每个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配置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同组的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至少根据距离总和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获得每种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的第二推荐值。执行第二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建立中继通讯组。本实施例中,手机11、13、14被分配到一个中继通讯组21,手机12、15被分配到另一个中继通讯组22。
分别根据中继通讯组21中手机11的第一使用标签与手机13、14的第二使用标签中的重叠标签作为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根据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缓存相关移动移动业务内容到作为中继节点的手机11。同样地,根据中继通讯组21中手机12的第一使用标签与手机15的第二使用标签中的重叠标签作为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根据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缓存相关移动移动业务内容到作为中继节点的手机12。
网络基站1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其中,网络基站1对中继通讯组中的作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维持信令控制链路和数据传输链路;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仅维持信令控制链路;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并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此时,手机11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1和数据传输链路W1。手机12与网络基站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S2和数据传输链路W2。手机13与手机1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图中未示出)和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D1。手机14与手机11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图中未示出)和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D2。手机15与手机12之间包括信令控制链路(图中未示出)和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D3。
当手机13请求的业务内容已缓存在手机11中,则手机11将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给手机13。当手机15请求的业务内容没有已缓存在手机12中,则手机12通过信令控制链路向网络基站1请求业务内容,并将通过数据传输链路接收到的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转发给手机15。手机15的账户至少根据业务内容的流量向手机12的账户提供流量补偿或是流量计费的补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D2D中继通信提升覆盖区域移动业务QoS方法与***目的在于将D2D技术运用于中继通信中,蜂窝网络监测到5G终端用户聚集区域存在无线信道拥塞、移动业务QoS无法保障时,选取区域内一定数量的终端用户作为D2D中继通信配对组,且仅对组内GO用户(P2P Group Owner)使用蜂窝无线链路进行网络调度,组内GC用户(P2PGroup Client)应用D2D技术路由至GO终端卸载蜂窝网络流量,最大程度改善蜂窝无线链路环境,有效提升区域内5G智能终端用户的移动业务QoS。
不同运营商终端,当成为D2D中继通信组中GO/GC时,可自行或按营运商计费准则将套餐内移动流量按比例兑换成通用D2D中继流量,GO获取激励,GC消耗激励。
一种应用D2D中继通信提升覆盖区域移动业务QoS方法与***,针对大量5G用户聚集区域无线链路环境复杂导致无法保障移动业务QoS,影响用户业务体验问题,提出将D2D技术运用于中继通信中,当蜂窝网络监测到5G智能终端聚集区域存在无线信道拥塞、移动业务QoS无法保障时,根据终端无线链路质量、物理位置、移动业务类型、应用兴趣偏好及用户社交关系等条件选取出适用于D2D中继通信的GO(P2P Group Owner)、GC(P2P GroupClient)终端列表,并组合成D2D中继通信配对组。为缓解无线信道拥塞,减少与终端无线链路连接数,网络只选取组内GO用户通过蜂窝无线链路进行移动业务调度,GO缓存自身及组员GC的移动业务内容,组员GC用户的业务请求直接应用D2D链路由GO中继转发。
GO用户自身业务传输将得到更高QoS保障,还能额外获取中继转发激励;GC用户应用D2D技术从近域的GO终端获取网络流量,信道质量好,将大幅提升业务延续概率,业务下载时延更短,利于终端节省功耗,体验更佳。
原有方案:基于蜂窝无线覆盖,各终端与网络建立无线链路连接。无信号覆盖区域终端脱网,特定区域内终端可能由于链路环境复杂,相互间干扰大,传输误码率高,速率低,功耗大,体验差。
本发明提出D2D中继转发激励与移动流量可自行或由运营商计费***兑换,可扫除不同运营商终端间应用D2D技术互连互通壁垒。特别适用于特定区域无线环境复杂,单纯依靠蜂窝无线链路优化维持业务QoS已杯水车薪,融合D2D中继转发,GC通过近域GO终端卸载网络流量,链路质量高效可靠,可大幅降低终端功耗,提升网络容量及用户业务体验。
图5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如图5示,包括但不限于:
中继通讯组模块52,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
数据链路建立模块53,网络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上述模块的实现原理参见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图6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如图6示,在图5装置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效率监控模块50、通讯设备集合模块51、业务内容转发模块54、中继流量统计模块55、集合解散模块56,以下针对每个模块进行说明:
***效率监控模块50,至少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判断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若是,则执行通讯设备集合模块51,若否,则执行集合解散模块56。
通讯设备集合模块51,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其中,中继节点和接收节点均具备D2D通信功能,可以支持使用D2D技术进行通信,并上报网络。
中继通讯组模块52,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
数据链路建立模块53,网络仅对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中继节点向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业务内容转发模块54,若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未缓存在第一通讯设备中,则通过第一通讯设备请求业务内容后通过转发给第二通讯设备。
中继流量统计模块55,统计作为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的中继流量,至少根据中继流量向作为对应的中继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流量补偿。
集合解散模块56,散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和中继通讯组,返回***效率监控模块50。
上述模的实现原理参见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不同运营商终端,当成为D2D中继通信组中GO/GC时,可自行或按营运商计费准则将套餐内移动流量按比例兑换成通用D2D中继激励,GO获取激励,GC消耗激励。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D2D中继通信提升覆盖区域移动业务QoS方法与***,针对大量5G用户聚集区域无线链路环境复杂导致无法保障移动业务QoS,影响用户业务体验问题,提出将D2D技术运用于中继通信中,当蜂窝网络监测到5G智能终端聚集区域存在无线信道拥塞、移动业务QoS无法保障时,根据终端无线链路质量、物理位置、移动业务类型、应用兴趣偏好及用户社交关系等条件选取出适用于D2D中继通信的GO(P2P Group Owner)、GC(P2PGroup Client)终端列表,并组合成D2D中继通信配对组。为缓解无线信道拥塞,减少与终端无线链路连接数,网络只选取组内GO用户通过蜂窝无线链路进行移动业务调度,GO缓存自身及组员GC的移动业务内容,组员GC用户的业务请求直接应用D2D链路由GO中继转发。
GO用户自身业务传输将得到更高QoS保障,还能额外获取中继转发激励;GC用户应用D2D技术从近域的GO终端获取网络流量,信道质量好,将大幅提升业务延续概率,业务下载时延更短,利于终端节省功耗,体验更佳。
原有方案:基于蜂窝无线覆盖,各终端与网络建立无线链路连接。无信号覆盖区域终端脱网,特定区域内终端可能由于链路环境复杂,相互间干扰大,传输误码率高,速率低,功耗大,体验差。
本发明的方案基于蜂窝无线覆盖,网络通过***效率模型:
E=α∑(C,S,T,N)
(其中:α:参数,C:网络容量,S:覆盖区域,T:统计时段,N:用户数量)统计出触发执行本专利方案的门限值:E。当E满足条件,网络对区域内终端应用D2D中继通信进行调度,具体流程如下:
网络根据终端无线链路质量、物理位置、移动业务类型、应用兴趣偏好及用户社交关系等条件选取出适用于D2D中继通信的GO(P2P Group Owner)、GC(P2P Group Client)终端列表。
网络将选中的终端进行D2D通信配对成传输组,确定组内GO和GC身份,同时将具备组内特征的移动业务内容提前缓存至GO终端上。
网络仅对组内GO终端维持信令控制链路和数据传输链路,组内GC终端仅维持信令控制链路。
GC数据传输链路切换成D2D链路,应用D2D技术直接从GO终端请求业务内容。
当GC请求的业务内容不在GO的缓存范围内,GO终端接收请求,并通过自身的信令控制链路传递给网络,接着通过数据传输链路承载该业务内容。
GO接收到网络调度的业务内容后,通过D2D技术传输给相应的GC。
根据终端移动性变化,网络动态调整D2D通信配对组、GO和GC,确保区域无线链路环境优良,保障移动业务QoS。
T1时段内,网络通过***效率模型:
E1=β∑(C1,S1,T1,N1)
(其中:β:参数,C1:网络容量,S1:覆盖区域,T1:统计时段,N1:用户数量)统计出触发退出本专利方案的门限值:E1
当E1满足条件,退出D2D中继通信模式
本发明适用于高频组网下,网络实现广覆盖的成本显著增加,终端在弱信号区域的功耗高,速率低,体验差,运营商建基站增覆盖扩容量已经进入高投资低回报时期。本专利方案通过融合D2D技术,区域内网络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GC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GO,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特定区域内无线环境复杂,用户应用偏好相似的5G用户大量聚集会造成热门网络流量需求陡然飙升,融合D2D技术可有效解决无线链路资源不足、业务QoS无法保障等问题。应用D2D技术不需增加终端硬件成本,GC利用近域的GO终端卸载网络流量,可降低终端功耗,提高数据速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网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
如上所示,该实施例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平台”。
图7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7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电子处方流转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处理***、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电子处方流转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如上所示,该实施例本发明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8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处理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融合D2D技术,将终端按***效率模型进行D2D通信分组,接收节点通过D2D链路卸载网络流量至近域的中继节,实现高可靠、低功耗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目标,为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终端提供更优的传输路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及
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接收节点实现中继通讯,包括:
获得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备选通讯设备网络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接收节点;
基于每个接收节点就近将一网络质量参数高于第二预设阀值的备选通讯设备作为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
将相互实现中继通讯的备选通讯设备建立一中继通讯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之前,还包括:
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包括:
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生成备选通讯设备集合,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包括:
遍历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自蜂窝无线网络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备选通讯设备集合的分配方案,在所述分配方案中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优于配置为所述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的网络质量参数,并预测该分配方案下的所述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
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
至少根据所述***效率和标签重叠率获得每种所述分配方案的第一推荐值;
执行所述第一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获得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至少包括用户当前应用的第一标签和用户历史热门应用的第二标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包括:
遍历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当前位置;
至少根据设备之间距离自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获得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
执行距离总和最小的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包括:
遍历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至少获得所述通讯设备的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当前位置;
至少根据当前网络质量、设备用户的使用标签、设备之间距离自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中的所述通讯设备生成若干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
统计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与同组中的接收节点的距离总和;
统计每个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中,配置为所述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一使用标签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设备用户的第二使用标签的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
至少根据所述距离总和标签重叠率的平均值获得每种所述中继通讯组分配方案的第二推荐值;
执行所述第二推荐值最高的分配方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所述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之后,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第一使用标签与第二使用标签中的重叠标签作为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根据所述中继通讯组兴趣标签缓存相关移动移动业务内容到作为所述中继节点的通讯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包括:
所述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包括:
所述网络对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作为中继节点的第一通讯设备维持信令控制链路和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仅维持信令控制链路;
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第一通讯设备与接收节点的第二通讯设备之间并建立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业务内容是否已缓存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中;
若是,则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将所述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通讯设备;
若否,则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信令控制链路向网络请求所述业务内容,并将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内容通过设备对设备D2D的数据传输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二通讯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之后,还包括:
统计作为接收节点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请求的所述业务内容的中继流量,至少根据所述中继流量向作为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的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流量补偿。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蜂窝无线网络中选出至少部分通讯设备作为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并配置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之前,还包括
至少根据网络的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统计时段以及用户数量实时获得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
判断蜂窝无线网络的***效率低于预设阀值,若是,则执行对蜂窝无线网络中至少部分通讯设备分配为中继节点或者接收节点中的一种;若否,则解散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和中继通讯组。
15.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通讯组模块,根据备选通讯设备集合建立中继通讯组,所述中继通讯组中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接收节点,同一所述中继通讯组中的所述接收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实现中继通讯;以及
数据链路建立模块,网络仅对所述中继节点维持第一数据链路,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通讯组内的接收节点建立的第二数据链路。
16.一种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99537.0A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46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9537.0A CN116346190A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9537.0A CN116346190A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6190A true CN116346190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9537.0A Pending CN116346190A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61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778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트래픽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Nadeem et al. Integration of D2D, network slicing, and MEC in 5G cellular networks: Survey and challenges
US9215643B2 (en) Route selecting device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0144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ssion control for service flow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hop relay scheme
WO2017008573A1 (zh) 业务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2018004401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지원 가능한 네트워크 정보에 기반한 단말의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95938A (zh) 基于多接入边缘计算的网络切换方法
CN10731814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
JP576180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EP3624490B1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of termina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and data delivery
Gu et al. Context-aware task offloading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atching with externalities
CN1125845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rk et al. Network intelligence based on network state information for connected vehicles utilizing fog computing
KR20050119176A (ko) 멀티홉 통신 관리 방법, 수신 이동 단말로의 호출 개시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Degambur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4G and 5G networks: A review
WO2022022470A1 (zh) 基于中继通信与直连通信的通信选择方法和设备
Valiveti et al. EHSD: an exemplary handover scheme during D2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decentralization of SDN
JP2006211129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2023013968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Mansouri et al. Cross layer architecture with integrated MIH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14900825B (zh) 终端跨区协同中继切换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50068038A (ko) 다중 통신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 및 이의 협력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CN116346190A (zh) 基于用户组的中继通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Yu et al. Integrated networking, caching, and computing
KR2023006580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분할 컴퓨팅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