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4718A -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4718A
CN116274718A CN202310211206.8A CN202310211206A CN116274718A CN 116274718 A CN116274718 A CN 116274718A CN 202310211206 A CN202310211206 A CN 202310211206A CN 116274718 A CN116274718 A CN 116274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harp edge
working procedure
piec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12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力
彭永前
王景瑞
陈中春
谢先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12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4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4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4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5/00Combined processes according to or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B21D1/00 - B21D31/00
    • B21D35/001Shaping combined with punching, e.g. stamping and perfo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5/00Combined processes according to or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B21D1/00 - B21D31/00
    • B21D35/002Processes combined with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B21D1/00 - B21D3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由于锐棱圆角较小,需进行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处理,并且在拉延时,锐棱上侧的过拉延量等于下侧的过拉延量,以使得被拉延后的锐棱圆角与被拉延之间的锐棱圆角是相似角,从而在拉延后锐棱走势方向上均匀一致,不同部位的两侧的整形量一致均匀,以实现锐棱的拉延操作,并在后续的工序中的锐棱进行整形,以最终完后锐棱的冲压;在以上的步骤中不需要较大面积修改原始产品造型面进行拉延,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拉延过程产生滑移和开裂现象。并且整个侧围冲压在四个工序中完成,不增加模具,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覆盖件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整体侧围是车身覆盖件中制造难度最大的一个零件。这是因为,整体侧围通常为三维曲面形状,且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易出现拉裂、起皱等成形缺陷。而且,整体侧围在几何结构上属于非对称的外覆盖件,且边缘面与多个环境件相邻,装配精度、表面质量要求极为苛刻。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汽车外观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直接的印象,犀利的造型在彰显车身硬朗气质的同时还能够散发运动气息。汽车特征线是决定汽车造型特征的关键线,其中锐棱是将产品特征线的圆角做到极小,以有力的棱线为表现形式,突出内在力量和穿透力。锐棱:是指在冲压零件上,外圆角小于6.5mm且弧长小于2.5mm的外观造型棱线特征。由于锐棱成形圆角较小违背常规的冲压原理,不利于板料的拉伸成形,故主要存在缩颈、拉裂、滑移线、暗坑、回弹等缺陷。
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常规锐棱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目前已知为两种:
方案一:锐棱一次拉延成型工艺。在拉延工序,直接将产品拉延出来。这种方案通常会在产品原始锐棱圆角的基础上进行锐化补偿,以期望解决锐棱特征成型后零件扁平化导致尺寸进度差的问题。例如某锐棱产品棱线圆角为R6,采用一次拉延成型工艺时,拉延凸模圆角设计为R2-R3,甚至有些厂家把凸模圆角做到R0。一次拉延成型工艺,凸模圆角R极小,容易滑移和开裂缺陷,同时模具容易磨损。
方案二:锐棱二次成型工艺。在拉延工序,将产品圆角过拉延放大到R8以上,在后续通过增加整形工序,将圆角整形到位。这种方案一般有下整形和上整形两种方案。下整形方案通常是在拉延工序修边产品型面和棱线圆角,在整形工序通过第二模具上模镶块将棱线整形到位;上整形方案通常只是在拉延工序修边棱线圆角,在整形工序通过二次拉延或者其他机构向上整形。二次成型工艺可以避免滑移和开裂问题,但是会有拉延硬化痕迹的问题,增加了1-2套模具,导致模具成本增加和工序增加,同时也需增加压力机设备。另外工艺设计时,较大范围地修改了产品的外观造型型面,整形后产品的外观质量、光影效果等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锐棱二次成型工艺中对锐棱圆角在走势方向上不断变化的锐棱进行拉延时,会导致锐棱棱线上不同部位的整形量不一致、不均匀,以及拉延过程产生滑移和开裂现象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包括:
OP20工序、对被冲压件进行拉延,得到第一工序件;被冲压件包括锐棱和第一目标区域,第一目标区域为被冲压件上除锐棱之外的区域;所述锐棱的拉延步骤包括:
根据锐棱圆角在锐棱走势方向的变化值沿锐棱走势方向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并使锐棱上侧的过拉延量等于下侧的过拉延量,以使第一工序件的锐棱圆角与被冲压件的锐棱圆角为相似角;
OP30工序、对所述第一工序件的锐棱进行整形,并对第二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二工序件;
OP40工序、对所述第二工序件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三工序件;
OP50工序、对所述第三工序件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目标侧围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件的锐棱圆角为被冲压件拉延放大后的圆角,并且大于所述目标侧围件的锐棱圆角。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OP30工序中,对所述第一工序件的锐棱进行整形,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
提供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模具上模和第二模具下模,第二模具下模包括下底板和凸模,凸模上可拆连接有锐棱凸模镶块,锐棱凸模镶块顶部的圆角与所述目标侧围件的锐棱圆角相同;第二模具上模包括上底板和压料板;压料板上,且位于锐棱凸模镶块的正上方可拆连接有整形镶块;上底板和压料板之间设有沿锐棱方向布置,且位于整形镶块上方的墩死块;
将所述第一工序件放置在第二模具下模上,并且使第一工序件的锐棱处的圆角与锐棱凸模镶块顶部的圆角接触;
使所述上底板和压料板下行,并逐渐压紧第一工序件;在所述压料板到底时,压料板墩死,整形镶块将锐棱整形到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和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
在所述OP30工序中,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和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进行修边;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和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其中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的冲孔操作为一次冲孔操作,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冲孔操作为粗冲孔操作;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和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进行整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上设有封闭的粗冲孔轨迹;粗冲孔轨迹靠近锐棱的一侧与锐棱之间设有设计距离;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在锐棱上下两侧的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上远离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上靠近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进行冲孔;
在锐棱的走势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两端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中间处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通过多个第一限位压力件使所述压料板下行;其中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锐棱上下两侧的区域进行施压;另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粗冲孔轨迹四周的区域进行施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和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进行整形,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的第一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一整形区域为从前门洞法兰一直延伸到第二工序件外观圆角下面的侧壁的区域;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的第二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二整形区域为除断开区域之外的后门洞沿周区域;断开区域为锐棱与后门洞交接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目标区域包括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第二工序件A柱、第二工序件B柱、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
在所述OP40工序中,对所述第二工序件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下部、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下部和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其中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为精修边,以切除OP30工序中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剩余的废料;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的第二工序件A柱和第二工序件B柱进行直冲孔;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
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OP40工序中所使用的第三模具上设置用于对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和锐棱施压的多个第二限位压力件;其中,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锐棱的走势方向布置,另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四周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目标区域包括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第三工序件A柱、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和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
在所述OP50工序中,对所述第三工序件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修边;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A柱和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进行冲孔;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和第三工序件A柱的法兰进行整形。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由于锐棱圆角较小,需进行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处理,故而在对锐棱拉延过程中沿着锐棱在走势方向上的锐棱圆角变化的值,进行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并且在拉延时,锐棱上侧的过拉延量等于下侧的过拉延量,以使得被拉延后的锐棱圆角与被拉延之间的锐棱圆角是相似角,从而在拉延后锐棱走势方向上均匀一致,不同部位的两侧的整形量一致均匀,以实现锐棱的拉延操作,并在后续的工序中的锐棱进行整形,以最终完后锐棱的冲压;在以上的步骤中不需要较大面积修改原始产品造型面进行拉延,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拉延过程产生滑移和开裂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中用于锐棱整形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工序件的锐棱圆角在第二模具中还未冲压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工艺流程图。
图中:1、第一工序件;2、第二工序件;3、第三工序件;4、目标侧围件;5、第二模具上模;501、上底板;502、压料板;503、整形镶块;504、墩死块;6、第二模具下模;600、锐棱凸模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本申请解决问题所产生的技术背景和缘由进行以下的详细说明:
①我司所要生产的侧围的锐棱棱线的产品圆角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固定圆角值,锐棱棱线在走势上的圆角大小是有所变化的。
②我司冲压车间L1线为5台压力机,L2线为4台压力机,要求新车型模具必须2条线通用,因此本侧围工艺方案需要设计在4工序中完成。
那么在传统的拉延工序中,通过重新修改产品造型曲面的方法,保证一侧的产品造型面不修改,重构另一侧的产品造型面,从而放大和放缓产品锐棱区域在拉延工序的尖锐特征,在后面工序再单独增加1-2套整形模具,将修改过的产品型面整形成原产品的型面,达到加工锐棱的目的。
采用这一方式,一侧有整形量,一侧整形量为零,导致棱线量侧成型时,板料受力差异大,导致棱线外观缺陷;会直接导致锐棱棱线上不同部位的整形量不一致、不均匀,以及拉延过程产生滑移和开裂现象。例如,传统方案的锐棱圆角在R2-R5变化,过拉延时,圆角直接放大到R12,这就会导致在棱线走势方向上整形量不一致,导致外观缺陷。
另外,按常规工艺,锐棱整形和油箱冲孔是不能在同一工序中完成的,必须分开两序,即锐棱整形和油箱口冲孔需要在不同工序内进行,另外考虑到其他的整形、修边和冲孔操作,采用传统的工艺不能将工序缩减在四个工序。
因此,如保证锐棱棱线制造的效果,不增加模具,并且将工序数控制在四个工序以内完成侧围所有部位的制造,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锐棱二次成型工艺中较大范围地修改了产品的外观造型型面,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并且导致模具成本增加和工序增加的问题。
故而,提出了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来解决以上的问题,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1-图4(在附图2-图4中的X-Z标记为冲压的方向,不是多余的标记),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OP20工序、对被冲压件进行拉延,得到第一工序件1;被冲压件包括锐棱和第一目标区域,第一目标区域为被冲压件上除锐棱之外的区域;锐棱的拉延步骤包括:
根据锐棱圆角在锐棱走势方向的变化值沿锐棱走势方向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并使锐棱上侧的过拉延量等于下侧的过拉延量,以使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圆角与被冲压件的锐棱圆角为相似角;
第一目标区域在OP20工序中常规的拉延,其中一部分一次性拉延成功,另一部分不能一次性拉延成功,进行过拉延,在后面的工序中加工整形到位。
OP30工序、对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进行整形,并对第二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二工序件2;
OP40工序、对第二工序件2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三工序件3;
OP50工序、对第三工序件3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目标侧围件4。
应该理解的是,本被冲压件的锐棱棱线的锐棱圆角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固定圆角值,根据造型设计的需要,产品的圆角大小是有所变化的;OP20工序主要工作内容是拉延出侧围零件绝大多数的产品区域,对于部分不能在拉延工序中一次性将产品拉延到位的区域,在本序设置过拉延,即在拉延时修改产品,考虑在后面工序内容中,再进行整形加工到位将产品锐棱圆角放大;不赘述其余位置的过拉延设计方法,对锐棱的过拉延进行主要说明:
不改变造型面,将产品锐棱圆角放大;进行过拉延时,不是直接简单的按产品棱线上的某点处的圆角值放大一定倍数得到一个固定的过拉延圆角;而是根据圆角变化值放大,并且保证锐棱上侧和下侧的整形量相同(整条棱线的左右两侧的整形量在在整形冲压方向上几乎是对称一致的),且整形量很小,过拉延圆角与产品圆角最大整形量不超过0.5mm,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圆角为被冲压件拉延放大后的圆角,并且其大于目标侧围件4的锐棱圆角。即过拉延圆角低于产品锐棱圆角,且不超过0.5mm。目的就是保证拉延工序不产生滑移缺陷、不开裂。保证后续整形工序,量不大好定位,量均匀一致,不容易产生缺陷如变形等。
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锐棱二次成型工艺中对锐棱圆角在走势方向上不断变化的锐棱进行拉延时,会导致锐棱棱线上不同部位的整形量不一致、不均匀,以及拉延过程产生滑移和开裂现象的问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以上的步骤从被冲压件加工完成得到目标侧围件4在四个工序内完成,且并没有增加模具;其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在于:
设计的锐棱棱线距离油箱孔的轮廓只有17mm,小于20mm;按常规工艺,此处的锐棱整形和油箱冲是不能再一序完成的,必须分开两序,即锐棱整形和油箱口冲孔需要在不同工序内进行,再者需要将工序数控制在4工序以内,又要对锐棱进行整形,并其余部分的冲压,因此需要对拉延后面的工序进行调整;拉延的后续步骤说明可参考如下的说明:
参考图2,图5、图6、图7和图8,对OP30工序进行阐述:
第一工序件1包括锐棱和第二目标区域,第二目标区域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b1、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b7、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b2、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b5、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b6、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b3和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b4。参照图1中的所示标记。图5和图6标示的第二模具,在本文中没有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是由于不同的产品对应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故而只是介绍了与本申请工艺关键点相关的结构。
OP30工序包括同时进行的修边、冲孔和整形,其中整形包括对锐棱和第二目标区域的整形。利用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和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进行修边;利用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和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其中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的冲孔操作为一次冲孔操作,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冲孔操为粗冲孔操作;利用第二模具,对门洞区域和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进行整形。
1、修边操作
1-1、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主要进行前风窗粗修边、前风窗侧修边,顶盖粗修边、后风窗侧修边;其中,前风窗粗修边和顶盖粗修边在本工序为直修边,在本工序只是初步将拉延废料切除,但并未精确到最终产品需要的位置,此两处位置在最后一序要进行一次精修边,且为侧修边.
1-2、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采用直修边切除门洞拉延废料,但并未一次修完,前门洞留下三块废料,后门门洞留下4块废料,便于后续定位。
1-3、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沿周修边,采用直修边,切除部分拉延废料;
1-4、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靠近锐棱一侧为粗修边,避免锐棱整形与修边相交。在下一工序对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进行精修边。
2、冲孔操作
本工序冲孔均为直冲孔,冲孔主要加工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的安装孔及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油箱孔。其中,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的安装孔,一次冲孔操作,一次性冲孔完成,后续不再加工。本工艺对油箱口工艺设计为粗修、整形、精修,本工序只是第一步粗修,后续步骤进行整形和精修。
2-1、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油箱孔冲孔在本序为粗冲孔操作;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上设有封闭的粗冲孔轨迹;粗冲孔轨迹靠近锐棱的一侧与锐棱之间设有设计距离;利用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在锐棱上下两侧的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上远离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上靠近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进行冲孔;在锐棱的走势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两端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中间处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第二模具通过多个第一限位压力件使压料板502下行;其中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锐棱上下两侧的区域进行施压;另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粗冲孔轨迹四周的区域进行施压。
具体为:油箱口的粗冲孔轨迹靠近锐棱的一侧与锐棱圆角之间的设计距离大于40mm,保证了锐棱整形两侧的有足够压料面积,避免锐棱棱线整形时压料不稳、材料流动不一致,导致棱线外观缺陷。在油箱口和锐棱附近的压力源布置设计时必须保证压力足够,设计原则:在锐棱两侧300mm区域各设计2个压力源(第一限位压力件);粗冲孔轨迹四周300mm范围内设计压力源(第一限位压力件),上下各2个,左右各1个;考虑部分压力源可以共用,一共在此区域布置6个压力源,压力大小为2.4T;此处压力源在保证总力量大小足够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压力源个数,降低单个压力源的压力大小,让此处压料状态更优。上述的粗冲孔轨迹靠近锐棱的一侧与锐棱圆角之间的设计距离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修边线过长,会导致下一工序的油箱口整形时开裂。
油箱口冲孔的第二模具冲孔的原则设计为:远离锐棱一侧,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靠近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靠近锐棱一侧和远离锐棱的一侧,锐棱两端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对应锐棱中间的刃口后切入,也就是说明以顺时针进行切入。这可以减小冲孔时,产生的拉力对锐棱的影响,进一步保证锐棱成型效果。
其原理为:冲裁修边力计算F=料厚*抗剪强度*修边长度,原理上同时接触修边的越少,产生的修边力越小,侧向的拖拽力也会小一些。另外,隔得越远,力量影响也越小。
3、整形操作
整形主要是整形在上一工序拉延工序中不能够一次拉延到位,而改变了原始产品的部分区域。本工艺主要包括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整形、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整形、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整形、锐棱整形。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b3和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b4。
3-1、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整形: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的第一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一整形区域为从前门洞法兰一直延伸到第二工序件外观圆角下面的侧壁的区域,也就是整形分模线设计在外观与结构面交接的圆角处。
3-2、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整形:第二模具对后门洞区域的第二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二整形区域为除断开区域之外的后门洞沿周区域;断开区域为锐棱与后门洞交接区域。也就是说,后门洞的整形并不是沿着门洞沿周封闭的,而是在锐棱与后门洞交接区域断开,避免锐棱与门洞同时整形,断开区域的长度为500mm。
3-3、第一工序件三角窗整形:一般整形。
3-4、锐棱整形
提供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模具上模5和第二模具下模6,第二模具下模6包括下底板和凸模,凸模上可拆连接有锐棱凸模镶块600,锐棱凸模镶块600顶部的圆角与目标侧围件4的锐棱圆角相同;第二模具上模5包括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压料板502上,且位于锐棱凸模镶块600的正上方可拆连接有整形镶块503;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之间设有沿锐棱方向布置,且位于整形镶块503上方的墩死块504;
将第一工序件1放置在第二模具下模6上,并且使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处的圆角与锐棱凸模镶块600顶部的圆角接触;
使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下行,并逐渐压紧第一工序件1;在压料板502到底时,压料板502墩死,整形镶块503将锐棱整形到位。
具体为:
由于锐棱圆角在拉延时,对圆角进行了放大处理,放大后的拉延圆角与与产品(目标侧围件4)圆角有0.5mm的整形量。整形开始时,将OP20拉延后的第一工序件放在本工序的凸模上,锐棱凸模镶块600顶部的圆角与目标侧围件4的锐棱圆角相同,圆角被凸模顶住;第一工序件的锐棱两侧的产品面与凸模造型虽然是完全一样的(只有锐棱处放大不一致),但此时,放大后的锐棱凸模镶块600的锐棱圆角大于原始产品锐棱圆角。
随后,压料板502下行,在弹性元件的力量下,压料板502逐渐压紧第一工序件1,到底时,压料板502墩死,将锐棱整形到位,即锐棱是通过压料板502整形,但压料板502墩死,成型的力量来自压力机滑块。与此对应的,锐棱整形的一些要点:
I、第二模具上模5的对应锐棱处的压料板部分与模具整体的压料板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单独分出一个整形镶块503,这个整形镶块503,既起到压料作用,又起到整形作用。
II、整形镶块503的位置是设计在锐棱的正上方,整形镶块是安装在压料板502上的,整形镶块503对应的压料板502下部有支撑筋,支撑筋与上底板501之间设计有墩死块504,保证成型到底时,锐棱的整形力是来自压力机滑块。此处墩死块504不同于压料板502的墩死块,它是沿锐棱方向布置,位置位于锐棱正上方。以本侧围来说,此处锐棱棱线长度约为460mm,此处沿棱线方向布置墩死块4个。这可以保证整条锐棱受力均匀一致,避免整形时,压料板502挠度变形等原因导致整形后棱线缺陷。同样的,此处下模整形区域也设计为镶块结构,安装在凸模本体上(即可拆卸的锐棱凸模镶块600),便于此处锐棱的调试和后期调试维护。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对OP40工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三目标区域包括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c1、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c3、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c9、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c11、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c4、第二工序件A柱c10、第二工序件B柱c12、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c8、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c2、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c7、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c5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c6;参考图2中所示的标记。
对第二工序件2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对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下部、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下部和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其中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为精修边,以切除OP30工序中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剩余的废料;对第二工序件2的第二工序件A柱和第二工序件B柱进行直冲孔;对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
其中,以上步骤具体为:
1、修边操作
本序全部为直修边,包括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中的下部修边切除部分废料;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的下部修边,切除部分废料;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尾灯修边为精修边,切除OP30工序的尾灯区域修边剩余的废料。
2、冲孔操作,第二工序件A柱和第二工序件B柱直冲孔。
3、整形操作
3-1、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整形,全部为侧整形,整形范围为整个顶部区域,整形方式为内外压料整形。即内压料板压在门洞一侧型面,外压料压在顶盖侧OP30工序粗修边剩余的废料上。
3-2、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直整形,此时并未整形到位,下一工序侧整到位。
3-3、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直整形,包括下部门槛及A柱下部区域。
3-4、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直整形。为避免与锐棱整形交叉。门洞剩余的需要整形的区域放在本工序进行整形。同时将后门洞剩余部分与三角窗区域、轮罩区域、后保上部区域一起整形。
3-5、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的下部直整形。
3-6、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对对上一工序粗修后的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整形到位后,所有型面到位,只有修边线未到位,需要在最后的OP50工序中进行精修。其中,为避免整形拖拽已经成型后的锐棱,需要在锐棱和油箱口合理布置压力源:锐棱正上方沿着棱线方向均匀布置4个氮气缸(第二限位压力件);油箱口沿周布置3个氮气缸。即在OP40工序中所使用的第三模具上设置用于对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和锐棱施压的多个第二限位压力件;其中,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锐棱的走势方向布置,另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四周布置。
合理布置压力源的原因在于:对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力量会大一点,整形也会有材料流动,油箱口离锐棱很近,压料面积很小,压料效果就很差,第二工序件2就会存在移动的问题,会导致缺陷。因此设计较多的氮气缸,把第二工序件2压死,保证压料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对OP50工序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第四目标区域包括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d1、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d3、第三工序件A柱d6、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d5、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d2和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d4;如图3中所示的标记。
对第三工序件3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1、对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修边;即顶盖区域侧修边;第三工序件A柱上方侧修边;其余位置剩余废料直修边;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在本序进行一次精修边。然后其余区域切除前三道工序剩余的全部废料
2、对第三工序件A柱和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进行冲孔;即剩余全部孔在本工序冲完;其中第三工序件A柱及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的冲翻孔,在本工序采用连冲带翻模式,一序完成。
3、对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和第三工序件A柱的法兰进行最后的整形。
应当理解的是,在以上OP20--OP50四个工序中,每个工序对应一套模具,即分别为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第四模具,在本申请中只给出第二模具的结构,其余模具都是对应以上工序所制作的模具,由于本申请重在保护冲压的工艺步骤,故而没有全部给出所有的模具示意图。
并且,通过对以上的所有工序的介绍说明,实现了在四个工序中完成锐棱侧围产品冲压,并且可在我司冲压车间L1线和L2线之间进行通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OP20工序、对被冲压件进行拉延,得到第一工序件(1);被冲压件包括锐棱和第一目标区域,第一目标区域为被冲压件上除锐棱之外的区域;所述锐棱的拉延步骤包括:
根据锐棱圆角在锐棱走势方向的变化值沿锐棱走势方向对应放大锐棱圆角,并使锐棱上侧的过拉延量等于下侧的过拉延量,以使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圆角与被冲压件的锐棱圆角为相似角;
OP30工序、对所述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进行整形,并对第二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二工序件(2);
OP40工序、对所述第二工序件(2)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第三工序件(3);
OP50工序、对所述第三工序件(3)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得到目标侧围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圆角为被冲压件拉延放大后的圆角,并且大于所述目标侧围件(4)的锐棱圆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OP30工序中,对所述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进行整形,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
提供第二模具,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模具上模(5)和第二模具下模(6),第二模具下模(6)包括下底板和凸模,凸模上可拆连接有锐棱凸模镶块(600),锐棱凸模镶块(600)顶部的圆角与所述目标侧围件(4)的锐棱圆角相同;第二模具上模(5)包括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压料板(502)上,且位于锐棱凸模镶块(600)的正上方可拆连接有整形镶块(503);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之间设有沿锐棱方向布置,且位于整形镶块(503)上方的墩死块(504);
将所述第一工序件(1)放置在第二模具下模(6)上,并且使第一工序件(1)的锐棱处的圆角与锐棱凸模镶块(600)顶部的圆角接触;
使所述上底板(501)和压料板(502)下行,并逐渐压紧第一工序件(1);在所述压料板(502)到底时,压料板(502)墩死,整形镶块(503)将锐棱整形到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和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
在所述OP30工序中,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弧顶区域、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第一工序件外周边区域和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进行修边;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和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其中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的冲孔操作为一次冲孔操作,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冲孔操作为粗冲孔操作;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和第一工序件三角窗区域进行整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上设有封闭的粗冲孔轨迹;粗冲孔轨迹靠近锐棱的一侧与锐棱之间设有设计距离;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在锐棱上下两侧的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上远离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上靠近锐棱一侧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进行冲孔;
在锐棱的走势方向上,按照粗冲孔轨迹两端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先切入,粗冲孔轨迹中间处的第二模具的刃口后切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通过多个第一限位压力件使所述压料板(502)下行;其中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锐棱上下两侧的区域进行施压;另一部分第一限位压力件用于对粗冲孔轨迹四周的区域进行施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包括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和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工序件门洞区域进行整形,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前门洞区域的第一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一整形区域为从前门洞法兰一直延伸到第二工序件外观圆角下面的侧壁的区域;
利用所述第二模具对第一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的第二整形区域进行整形,第二整形区域为除断开区域之外的后门洞沿周区域;断开区域为锐棱与后门洞交接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目标区域包括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第二工序件A柱、第二工序件B柱、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
在所述OP40工序中,对所述第二工序件(2)的第三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前门洞区域下部、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下部和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其中第二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为精修边,以切除OP30工序中第一工序件尾灯区域修边剩余的废料;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2)的第二工序件A柱和第二工序件B柱进行直冲孔;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二工序件门槛区域、第二工序件后门洞区域、第二工序件后保区域、第二工序件三角窗区域、第二工序件轮罩区域和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整形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OP40工序中所使用的第三模具上设置用于对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和锐棱施压的多个第二限位压力件;其中,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锐棱的走势方向布置,另一部分第二限位压力件沿第二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的四周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锐棱侧围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目标区域包括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第三工序件A柱、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和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
在所述OP50工序中,对所述第三工序件(3)的第四目标区域进行修边、整形和冲孔,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顶盖区域、第三工序件油箱孔区域进行修边;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A柱和第三工序件后保区域进行冲孔;
对所述第三工序件后风窗区域、第三工序件尾灯区域和第三工序件A柱的法兰进行整形。
CN202310211206.8A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Pending CN116274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206.8A CN116274718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1206.8A CN116274718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4718A true CN11627471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1206.8A Pending CN116274718A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47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8032B2 (ja) バインダートリム部品付きメタルブランクとその設計方法
CN102513445B (zh) 一种修翻边复合冲压模具
CN205613918U (zh) 一种汽车后门铰链组件连续冲压模具
CN109647993B (zh) 一种处理棱线滑移缺陷的方法
WO2017006793A1 (ja) プレス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9570359B (zh) 拉延凸模、拉延模具及拉延工艺
CN107878372A (zh) 一种乘用车的后保险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12454A (zh) 一种翼子板制件回弹尺寸控制方法
CN112475032B (zh) 多产品共模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成型模具
CN213104199U (zh) 侧围外板冲压模具
KR20090058105A (ko) 자동차 실내장식용 금속판재의 프레스 성형방법
CN107321846A (zh) 一种覆盖件棱线整形锐化方法及其整形模
CN112008010A (zh) 一种控制侧围外板后尾灯翻边棱线r表面缺陷的工艺方法
CN111687600B (zh) 汽车顶盖成形工艺方法及汽车顶盖
CN112427551A (zh) 汽车中央通道拉延冲压模具、整形模具及工艺面造型方法
CN116274718A (zh) 一种锐棱侧围冲压方法
CN204052534U (zh) 一种修切整形模具
WO2017141603A1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2588921A (zh) 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冲压工艺及冲压模具
KR20100073276A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을 이용하여 차량용 오버헤드 콘솔 램프의 브라켓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2007970A (zh) 一种控制后门外板b柱侧整形质量的工艺方法
CN105964788A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围板焊接件的模具
CN2058339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围板焊接件的模具
CN205613944U (zh) 一种汽车内侧下部填充板连续冲压模具
CN214349051U (zh) 汽车中央通道拉延冲压模具及整形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