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3132A -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3132A
CN116263132A CN202111517790.7A CN202111517790A CN116263132A CN 116263132 A CN116263132 A CN 116263132A CN 202111517790 A CN202111517790 A CN 202111517790A CN 116263132 A CN116263132 A CN 116263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ratio
engine
area
targe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77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海鹏
占文锋
吴广权
江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77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31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3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31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14Introducing closed-loop corr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2Safety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abnormal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2Safety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abnormal conditions
    • F02D2041/228Warning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若需要,则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若需要,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本发明中,通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并在过渡区域根据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进行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使不同工况区域之间的压缩比能够顺利及平稳地切换,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可变压缩比技术是发动机革命性技术,在发动机低负荷时采用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在高负荷时采用低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满足动力性要求。
现有的压缩比控制都是基于压缩比机构和压缩比可调范围,进行工况分区控制,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压缩比两级可变机构的控制策略,将发动机工况分为两个特定区域,即高压缩比区域和低压缩比区域,当发动机工况在高压缩比区域(以低负荷运行)时采用高压缩比,当发动机工况为低压缩比区域(以高负荷运行)运行时采用低压缩比;第二种是基于压缩比连续可变机构的控制策略,将发动机工况分为三个及以上的特定区域,当发动机工况运行在特定区域时,将压缩比保持在某一特定值。
采用上述两种压缩比控制策略控制发动机的压缩比,在不同工况区域之间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时,压缩比变化较大,容易出现压缩比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影响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和高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压缩比切换不够平缓,影响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和高效性的问题。
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时,则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控制模块,用于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提供的一个方案中,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本发明中,通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并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发动机压缩比的精确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使得不同工况区域之间的压缩比能够顺利及平稳地切换,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工况区域的一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中,该发动机控制***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其中,发动机通过总线与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在车辆的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需要预先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如油门开度和挡位信息的需求)确定发动机的目标工况点,进而根据目标工况点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在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时,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通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发动机压缩比的精确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使得不同工况区域之间的压缩比能够顺利及平稳地切换,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和高效性。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控制***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控制***还包括压缩比执行机构和各类传感器,压缩比传感器等,在此不在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比执行机构可以是电机或者电子油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在车辆的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需要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车辆的运行数据包括车辆的挡位信息和油门开度(或油门踏板位置信息,不同油门踏板位置对应不同油门开度),以及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实际负荷和实际压缩比。其中,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通过压缩比传感器检测获得。
在获得车辆的挡位信息和油门开度之后,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根据挡位信息和油门开度的需求确定发动机需要达到的目标工况点,并确定目标工况点对应的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进而根据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确查询预先标定的压缩比数据,确定目标工况点对应的目标压缩比,即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
其中,预先标定的压缩比数据为对车辆进行整车试验确定的,不同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下对应的最佳压缩比。在预先标定的压缩比数据中,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划分为多个工况区域,每一工况区域对应一个目标压缩比,在确定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之后,根据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将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的目标压缩比,作为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
例如,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划分为两个工况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对应的目标压缩比为第一目标压缩比,第二区域对应的目标压缩比为第二目标压缩比;若根据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则将第一目标压缩比作为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若根据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则将第二目标压缩比作为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
在确定目标压缩比之后,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和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控制。若实际压缩比与目标压缩比不一致,则需要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控制;若实际压缩比与目标压缩比一致,则不需要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控制。
S20: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若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压缩比状态切换即从一个压缩比状态切换到另一压缩比状态,如从高压缩比状态切换到低压缩比状态,或者从低压缩比状态切换到高压缩比状态。
其中,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所属的压缩比状态确定,若两者所属的压缩比状态相同,即均属于高压缩比状态或者均属于低压缩比状态,则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时;若两者所属的压缩比状态不相同,则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确定压缩比状态,以确定是否需要压缩比状态切换,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压缩比和目标压缩比之间的差值确定,若实际压缩比和目标压缩比之间的差值大于一定阈值,表示两者的压缩比状态不同,则需要对压缩比进行切换;若实际压缩比和目标压缩比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一定阈值,表示,两者的压缩比状相同,则不需要对压缩比进行切换,仅需要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通过差值判断确定是否需要压缩比状态切换,更加直接简单。
S20: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若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通过调节发动机的控制参数,以实现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表示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与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则在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从高压缩比状态区域切换至低压缩比状态区域,或者从低压缩比状态区域切换至高压缩比状态区域,因此,为保证高低压缩比状态之间的平缓过渡,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中,可以需要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而在过渡区域两端的第一区域(高压缩比区域)和第二区域(低压缩比区域),可以按照传统压缩比控制方式,分别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在高压缩比运行状态、低压缩比运行状态即可。
其中,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包括发动机的喷油、点火等相关参数。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包括第一区参数数据和第二区参数数据,以及用于在过渡区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的过渡区参数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在过渡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可以对高低压缩比区域之间的关键过渡区域进行精确控制,使得发动机能够合理、平缓地渡过至高压缩比或低压缩比区域,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状态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通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发动机压缩比的精确控制,能够有效解决压缩比状态切换不够平缓的问题,使得不同工况区域之间的压缩比能够顺利及平稳地切换,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和高效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中,即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工况点所属区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
在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前,需要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其中,发动机的工况点所属区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工况点所属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在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前,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作为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
如图3所示,以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划分为第一区域(A区域)、过渡区域(C区域)和第二区域(B区域)为例,其中,过渡区域C为第一区域A与第二区域B之间的工况区域。图3的横轴表示转速,纵轴表示负荷,第一区域A与过渡区域C之间的边界转速nh,第一区域A与过渡区域C之间的边界负荷bh;第二区域B与过渡区域C之间的边界负荷bl,第二区域B与过渡区域C之间的边界转速nl;设发动机的实际转速为n,发动机的实际负荷为b,则工况点所属区域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若n≤nh且b≤bh,则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A;
若nh<n<nl且bh<b<bl,则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C;
若n≥nh且b≥bh,则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B。
S32: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
本实施例中,在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时,全程按照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以使发动机按照标定值运行,提高发动机控制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保证发动机高低压缩比状态的顺利及平稳地切换。其中,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包括第一区域的第一区参数数据(高压缩比MapA)、第二区域的第二区参数数据(低压缩比MapB),以及过渡区域的过渡区参数数据,其中,过渡区参数数据包括第一过渡参数数据(过渡区域按高压缩比标定的MapCH)、第二过渡参数数据(过渡区域按低压缩比标定的MapCL)和第三过渡参数数据(MapC)。
在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A,表示闭环控制初期发动机处于高压缩比运行状态,此时当前工况点的转速和负荷小于目标工况点的转速和目标负荷,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高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MapA控制发动机,即发动机按照MapA运行,发动机负荷逐渐上升,向目标工况点靠近,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C,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h、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h
S33: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第二区域。
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发动机负荷逐渐上升,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l、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l,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第二区域,以将高压缩比状态平缓切换为低压缩比状态。
S34:在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
在进入第二区域时,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低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MapB,使发动机按照MapB运行,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即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工况点所属区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工况区域;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第二区域;在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明确了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具体步骤,当发动机从高压缩比状态切换至低压缩比状态时,全程按照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以使发动机按照标定值运行,提高发动机控制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保证发动机高低压缩比状态的顺利及平稳地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即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5: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
在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B,表示闭环控制初期发动机处于低压缩比运行状态,此时当前工况点的转速和负荷大于目标工况点的转速和目标负荷,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低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MapB控制发动机,即发动机按照MapB运行,发动机负荷逐渐下降,向目标工况点靠近,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C,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l、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l
S36: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
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发动机负荷逐渐下降,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h、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h,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第一区域,以将低压缩比状态平缓切换为高压缩比状态。
S37:在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
在进入第一区域时,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高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MapA,使发动机按照MapA运行,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即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明确了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具体步骤,当发动机从低压缩比状态切换至高压缩比状态时,全程按照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以使发动机按照标定值运行,提高发动机控制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保证发动机高低压缩比状态的顺利及平稳地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包括第一过渡参数数据、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三过渡参数数据。步骤S20中,即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
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基于发动机实际工况点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
本实施例中,根据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功能状态,执行不同的过渡区控制策略。当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时,则根据第一过渡区控制策略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当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时,则根据第二过渡区控制策略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其中,预设功能为能够新增MAP的功能或Bypass功能,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具有Bypass功能,或者能够新增MAP数据,则可以执行精度更高的第一过渡区控制策略,即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MapCH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MapCL,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使得发动机控制参数变化的更为平滑,从而提高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
其中,若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MapCH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MapCL,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使得发动机负荷逐渐上升,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l、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l,进入第二区域;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MapCH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MapCL,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发动机负荷逐渐下降,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h、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h,进入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获取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基于发动机实际工况点对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即对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实时插值处理,生成插值参数数据,是发动机按照插值参数数据运行,使得控制参数更加准确流畅,提高了发动机的控制精度,使得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变化更加平稳。
S302: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则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三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则获取第三过渡预设参数数据,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按照第三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即在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Bypass功能,或者不能够新增MAP时,控制发动机按照第三过渡参数数据执行相应控制参数,以平稳过渡到目标工况点,进而将发动机的压缩比调节为目标压缩比。
其中,若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第三过渡参数数据MapC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按高压缩比动作,发动机负荷逐渐上升,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h、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h,进入第二区域;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在进入过渡区域时,压缩比执行电器则不再为原压缩比状态,而是开始进行压缩比切换动作,则根据第三过渡参数数据MapC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按低压缩比动作,发动机负荷逐渐下降,直至发动机的实际转速越过边界转速nl、发动机的实际负荷越过边界负荷bl,进入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若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则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三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明确了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的具体步骤,针对具有不同功能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制定不同的过渡区域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控制的精确和高效性,从而保证了压缩比过渡的平稳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即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
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的发动机工况区域,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以根据目标转速和目标负荷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的发动机工况区域,即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发动机工况区域包括第一区域(高压缩比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时压缩比需要保持在高压缩比状态,因此第一区域可以称为高压缩比区域;第二区域时压缩比需要保持在低压缩比状态,因此第二区域可以称为低压缩比区域。
S22: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则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在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和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否是同一区域,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表示当前压缩比状态和目标压缩比状态不相同,则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S23: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同一区域,则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同一区域,表示当前压缩比状态和目标压缩比状态不相同,均处于高压缩比状态或者均处于低压缩比状态,则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本实施例中,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则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同一区域,则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明确了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的具体步骤,采用实际工况点和目标工况点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更加准确。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之后,即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该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S50:若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根据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和目标压缩比,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
在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若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而由于不涉及不同工况区域之间的压缩比状态切换,压缩比变化仅在当前工况所属区域内,则直接根据当前工况所属区域对应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即可。以将发动机的工况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为例,若当前工况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高压缩比区域),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在高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按照预先标定的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运行;若当前工况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低压缩比区域),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在低压缩比运行状态,并按照预先标定的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运行。
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和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具体参照步骤S51或步骤S52。
S51: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在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需要先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所属的发动机工况区域,即确定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表示目标压缩比对应的目标工况点与当前工况点在同一区域,需要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但变化区域不超过当前第一区域,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MapA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在高压缩比运行状态。
S52: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表示目标压缩比对应的目标工况点和当前工况点在同一区域,需要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但变化区域不超过当前第二区域,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MapB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保持在低压缩比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若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根据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和目标压缩比,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明确了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时,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具体过程,通过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的变化进行闭环控制,实现了对发动机压缩比的精确并高效的控制,从而保证了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之后,即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该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S61: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以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
在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需要对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以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其中,预设速率范围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预先标定有不同的预设速率范围。
S62:若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在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之后,若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表示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过快或者过慢,为保证发动机的安全,需要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发动机停机。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下的预设速率范围包括最大变化速率值Δεrmax和最小变化速率值Δεrmin
例如,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过程中,ECU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每间隔一个周期t(t可以是1个发动机循环),对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其中,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Δεrn+1=εrn+1-εrn
其中,Δεrn+1为第n+1周期(当前周期)内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εrn+1为当前周期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εrn为第N周期(上一周期)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
在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之后:
若Δεrmin≤Δεrn+1≤Δεrmax,即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大于或者等于当前转速和当前负荷下允许的最小变化速率,且小于或者等于当前转速和当前负荷下允许的最大变化速率,表示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压缩比变化速率变化在安全范围内,则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行;
若Δεrn+1>Δεrmax,即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大于当前转速和当前负荷下允许的最大变化速率,表示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过快,确定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则需要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若Δεrn+1<Δεrmin,即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小于当前转速和当前负荷下允许的最小变化速率,表示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过慢,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则需要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本实施例中,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以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预设速率范围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若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确定发动机的安全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之后,即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该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S71: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以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需要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以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其中,由于不同发动机工况区域的压缩比不同,因此为不同的发动机工况区域设置不同的安全控制要求,以确保压缩比调控的精确性的基础上,保证发动机的运行安全。
S72:若实际压缩比未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在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实际压缩比未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表示在闭环控制过程中发动机压缩比波动过大,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发动机停机。
本实施例中,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以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实际压缩比未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确保压缩比调控的精确性的基础上,保证发动机的运行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71中,即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11: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则确定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并根据压缩比差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则确定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Δε,并根据压缩比差值Δε,确定实际压缩比εc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可以根据压缩比差值Δε和允许的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确定实际压缩比εc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压缩比差值Δε的绝对值小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表示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波动不大,则确定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压缩比差值Δε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表示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波动过大,则确定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需要控制发动机报警,并进行降速降扭,直至发动机停机,以确保发动机安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发动机的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S712: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则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则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εtA和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εtB,并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εtA和第二目标压缩比εtB,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其中,可以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第二目标压缩比和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大于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之和,或者小于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之差,表示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波动过大,则确定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之和,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值Δεlimit之差,表示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波动不大,则确定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参数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则确定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并根据压缩比差值、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和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则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第二目标压缩比、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和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明确了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的具体步骤,在存在压缩比控制目标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直接根据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作为评价参数,对压缩比波动情况进行评价,方便直观;在不存在压缩比控制目标的过渡区域,根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压缩比控制目标作为参照,对过渡区域的压缩比波动情况进行评价,确保压缩比变化能够平缓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711中,即根据压缩比差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111:当压缩比差值为正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压缩比切换情况,设置不同的压缩比波动阈值,包括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和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
当Δε>0时,即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为正数值时,表示实际压缩小于目标压缩比,压缩比控制***判断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若Δε<Δεllimit,即压缩比差值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则认为当前压缩比εc在允许偏差以内,确定实际压缩比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此时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
S7112:若压缩比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确定发动机的目标压缩比和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之后,若Δε≥Δεllimit,即压缩比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则认为当前压缩比εc偏离目标,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此时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限速限扭,最终停机。
S7113:当压缩比差值为负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
当Δε<0时,即当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为负值时,表示实际压缩大于目标压缩比,压缩比控制***确定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若|Δε|<Δεulimit,即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则认为当前压缩比εc在允许偏差以内,确定实际压缩比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此时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
S7114:若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确定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之后,若|Δε|>Δεulimit,即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则认为当前压缩比εc偏离目标,则确定实际压缩比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此时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限速限扭,最终停机。
本实施例中,当压缩比差值为正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若压缩比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当压缩比差值为负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若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明确了根据压缩比差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的具体步骤,采用不同的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对不同压缩比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确保不同切换过程中的压缩比安全性,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712中,即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121:将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的差值,作为最小压缩比。
S7122:将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的和,作为最大压缩比。
S7123: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小于最小压缩比,并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大于最大压缩比。
S7124:若实际压缩比小于最小压缩比,或者实际压缩比大于最大压缩比,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压缩比切换情况,设置不同的压缩比波动阈值,包括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和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
然后,将第二目标压缩比εtB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Δεllimit的差值,作为最小压缩比,并将第一目标压缩比εtA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Δεulimit的和,作为最大压缩比,然后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小于最小压缩比,并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大于最大压缩比。若εc<εtB-Δεllimit,或者εc<εtA+Δεulimit,即实际压缩比εc小于最小压缩比,或者实际压缩比εc大于最大压缩比,认为当前压缩比εc偏离目标范围,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若εtB-Δεllimit≤εc≤εtA+Δεulimit,即实际压缩比大于或者等于最小压缩比,且实际压缩比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压缩比,任务当前压缩比εc在允许范围内,则确定实际压缩比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的差值,作为最小压缩比,并将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的和,作为最大压缩比,然后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小于最小压缩比,并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大于最大压缩比,若实际压缩比小于最小压缩比,或者实际压缩比大于最大压缩比,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明确了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的具体步骤,采用不同的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并结合其他区域的压缩比目标对过渡区域的压缩比变化进行控制,进一步确保不同切换过程中的压缩比安全性,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之前,即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之前,该方法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S01:在发动机上电后,确定压缩比传感器和压缩比执行机构是否发生故障。
在发动机上电后,控制检查压缩比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并在发动机ECU每次上电后,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电机或电子油泵)进行自检,以确定压缩比执行机构是否发生硬件损坏、无法通电、信号不合理等任一故障情况。若压缩比传感器正常未发生故障,且压缩比执行机构正常未发生故障,则进入正常模式,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以根据目标压缩比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
S02:若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且压缩比执行机构未发生故障,则进行报警,按照故障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
在确定压缩比传感器和压缩比执行机构是否发生故障之后,若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但压缩比执行机构未发生故障,无法及时获得实际压缩比,则无法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精确的闭环控制,但压缩比执行机构仍旧可以运行,则控制压缩比执行机构按照高压缩比状态进行动作,并按照故障参数数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在传感器故障时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使发动机在高压缩比Map区域内动作,同时进行报警,以提示用户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
S03:若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且压缩比执行机构发生故障,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限速限扭直至停机。
若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且压缩比执行机构发生故障,无法及时获得实际压缩比,且压缩比执行机构不可以运行,即压缩比执行机构无法接受ECU反馈的执行命令进行压缩比保持和切换动作,即压缩比失控,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限速限扭直至发动机停机,并控制压缩比***进入故障模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压缩比传感器和压缩比执行机构进行故障检测,在压缩比传感器发生故障,且压缩比执行机构发生故障,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限速限扭直至停机,能够避免发动机零件进一步损坏,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整车和人员的安全事故。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01、第二确定模块402和控制模块403。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控制模块403,用于若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包括第一过渡参数数据、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三过渡参数数据,控制模块403具体用于:
若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在过渡区域,根据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
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则在压缩比过渡区域,根据第三过渡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403具体还用于:
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工况点所属区域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工况区域;
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第二区域;
在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第一区参数数据和第二区参数数据均为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
进一步地,确定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控制模块403具体还用于: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
在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
在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发动机,直至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目标压缩比。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403具体还用于:
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并根据目标压缩比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则确定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同一区域,则确定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进一步地,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控制模块403具体还用于:
若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根据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和目标压缩比,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若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以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对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进一步地,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404,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监控模块404具体用于:
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以确定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预设速率范围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
若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进一步地,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监控模块404具体还用于:
在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以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若实际压缩比未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则控制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进一步地,监控模块404具体还用于: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则确定目标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并根据压缩比差值,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过渡区域,则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并根据第一目标压缩比和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进一步地,监控模块404具体还用于:
当压缩比差值为正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
若压缩比差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当压缩比差值为负数值时,确定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
若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进一步地,监控模块404具体还用于:
将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的差值,作为最小压缩比;
将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的和,作为最大压缩比;
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小于最小压缩比,并确定实际压缩比是否大于最大压缩比;
若实际压缩比小于最小压缩比,或者实际压缩比大于最大压缩比,则确定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关于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可以是发动机ECU。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包括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存储介质中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若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若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所述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所述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包括第一过渡参数数据、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和第三过渡参数数据,所述在所述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包括:
若控制装置具有预设功能,则在所述过渡区域,根据所述第一过渡参数数据和所述第二过渡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插值处理;
若所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不具有预设功能,则在所述压缩比过渡区域,根据所述第三过渡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包括:
确定所述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工况点所属区域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
若所述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则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所述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所述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工况区域;
在所述过渡区域,根据所述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则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所述发动机,直至所述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所述目标压缩比,所述第一区参数数据和所述第二区参数数据均为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闭环控制的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则根据所述第二区参数数据控制所述发动机,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所述过渡区域;
在所述过渡区域,根据所述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则根据所述第一区参数数据控制所述发动机,直至所述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为所述目标压缩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并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确定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
若所述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不是同一区域,则确定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若所述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与目标工况点所属区域是同一区域,则确定不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根据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和所述目标压缩比,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
若所述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以所述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一区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若所述起始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二区域,以所述目标压缩比为目标,根据第二区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行闭环控制。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所述发动机的压缩比变化速率进行监控,以确定所述压缩比变化速率是否处于预设速率范围内,所述预设速率范围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负荷确定;
若所述压缩比变化速率未处于所述预设速率范围内,则控制所述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对所述发动机的实际压缩比进行监控,以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若所述实际压缩比未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则控制所述发动机进行报警,并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降扭降速直至停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包括: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则确定所述目标压缩比与所述实际压缩比之间的压缩比差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比差值,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若当前工况点所属区域为所述过渡区域,则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目标压缩比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目标压缩比,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压缩比和所述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缩比差值,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包括:
当所述压缩比差值为正数值时,确定所述压缩比差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
若所述压缩比差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则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当所述压缩比差值为负数值时,确定所述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
若所述压缩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则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压缩比和所述第二目标压缩比,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下限阈值的差值,作为最小压缩比;
将所述第一目标压缩比与压缩比波动上限阈值的和,作为最大压缩比;
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小于所述最小压缩比,并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是否大于所述最大压缩比;
若所述实际压缩比小于所述最小压缩比,或者所述实际压缩比大于所述最大压缩比,则确定所述实际压缩比不满足当前压缩比区域的安全控制要求。
12.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确定发动机需求的目标压缩比,并根据所述目标压缩比确定是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控制,则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
控制模块,用于若需要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压缩比状态切换,则以所述目标压缩比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闭环控制,并在所述压缩比状态切换的过渡区域,根据预先标定的发动机控制参数数据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
13.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17790.7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631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790.7A CN116263132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790.7A CN116263132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3132A true CN116263132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7790.7A Pending CN116263132A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31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638A (zh) * 2022-05-30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638A (zh) * 2022-05-30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17638B (zh) * 2022-05-30 2024-01-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06236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engine with auxiliary device and related engine control method
JPS6251737A (ja) 自己着火式内燃機関の安全緊急走行方法及び装置
CN113756907B (zh) 一种发动机油压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US8706346B2 (en) Robust motor torque performance diagnostics algorithm for electric drive systems in hybrid vehicles
CN116263132A (zh)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9027350A (ja) 内燃機関制御システム
US20170282890A1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CN114962011B (zh) 排气制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KR20130029879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페일 세이프티 제어 방법
CN116136194A (zh)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20038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rive unit
DE112018004769B4 (d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steuerungssystem
MXPA02006004A (es) Metodo para controlar un motor.
US5875760A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 drive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RU2355903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дачей топлив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ем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5569862B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220130B2 (ja) 動力取出機構装備車のエンジン制御方法及び動力取出機構装備車用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CN115217637B (zh) Vvt***控制方法、vvt***及汽车
CN109252970B (zh) 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发动机及车辆
JP2014507597A (ja) 内燃機関の調整装置及び調整方法
CN115217576A (zh) 机油泵电磁阀控制方法、车载控制器和汽车
CN115217638B (zh) 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S63134837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15142965B (zh) 发动机的压缩比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EP3867515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