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4341A -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4341A
CN116164341A CN202111412066.8A CN202111412066A CN116164341A CN 116164341 A CN116164341 A CN 116164341A CN 202111412066 A CN202111412066 A CN 202111412066A CN 116164341 A CN116164341 A CN 116164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er
ventilation opening
vent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2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宏二
田岛祐辅
边玉影
王成俐
王巧智
潘子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Air Conditioning China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Air Conditioning China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Air Conditioning China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Air Conditioning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20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4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4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4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送风机、热交换器、第二送风机、排水盘、和引导部;其中,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开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第二方向开口的第二通风口;第一送风机、热交换器、和第二送风机依次排列设置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送风路径上;排水盘设置于下壳体的底壁内侧、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引导部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其中,上引导部设置于上壳体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下引导部设置于下壳体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空调机,特别是室内机,市面上其壳体有各种各样的,因此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也不同,常见的安装方式包括壁挂式、四方向吊顶式、细长型风管式和嵌入内置风管式。
近年来,由于壁挂式空调在节能上竞争愈发激烈,热交换器的体积越来越大。但由于吸风口常设置于室内机上表面,存在无法将其贴合天花板安装、且安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而吊顶式空调机和风管式空调机因以吊顶式固定安装为前提,壳体是板金材料,故壳体净重比较大,存在单人安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空调的室内机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便于安装或维修时方便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送风机、热交换器、第二送风机、排水盘、和引导部;其中,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开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第二方向开口的第二通风口;第一送风机、热交换器、和第二送风机依次排列设置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送风路径上;排水盘设置于下壳体的底壁内侧、位于热交换器的下方;引导部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其中,上引导部设置于上壳体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下引导部设置于下壳体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引导部设置于上壳体的内壁,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包括上壳体和上引导部;排水盘和下引导部设置在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下半部分包括下壳体、排水盘和下引导部;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能够轻松的拆开或者安装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地将室内单元安装到空间狭小的位置。另外,如果需要维修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或者热交换器,只需要拆卸下半部分就能够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上壳体靠近下壳体的下周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下壳体靠近上壳体的上周缘相应地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接,操作简单方便,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的拆卸和组装比较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第一连接部为沿着上壳体的下周缘均匀布置的多个卡槽,第二连接部为沿着下壳体的上周缘均匀布置、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接凸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卡接凸台的结构简单,便于上下壳体的卡接,并且加工制造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壳体的下周缘内侧设置有冷凝槽,冷凝槽呈开口朝上的凹槽形状;且冷凝槽与排水盘之间设置有导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壳体的下周缘内侧设置冷凝槽,可使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在制热过程中产生且附着在上壳体的内壁上的水滴沿着内壁向下回收至冷凝槽内,冷凝槽中的水进一步通过导流部流入排水盘,再通过排水盘的出口流到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壳体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通风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主通风口和第一辅助通风口,其中,第一主通风口位于第一辅助通风口的上方;并且,第一主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水平百叶窗、以及设置于第一水平百叶窗内侧、可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竖直轴线转动的第一竖直百叶窗;第一辅助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开闭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风口包括第一主通风口和第一辅助通风口,当第一通风口作为吸气口时,能够增大吸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吸入的风量。进一步,第一通风口为朝水平方向的开口,当第一通风口作为出风口时,通过控制第一水平百叶窗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进一步通过控制第一竖直百叶窗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整风向,通过控制第一开闭部相对于第一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不仅能够控制关闭和打开第一辅助通风口,还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因此,能够使设置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且第二通风口包括第二主通风口和第二辅助通风口;其中,第二主通风口相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更远离第一通风口;并且,第二主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水平百叶窗;第二辅助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开闭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风口包括第二主通风口和第二辅助通风口,当第二通风口作为吸气口时,能够增大吸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吸入的风量。进一步,第二通风口为朝竖直方向的开口,当第二通风口作为出风口时,通过控制第二水平百叶窗相对于第二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在上下方向调整风向,通过控制第二开闭部相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不仅能够控制关闭或打开第二辅助通风口,还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因此,能够使设置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引导部包括第一上引导板和第二上引导板;其中,第一上引导板的一端与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一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第二上引导板的一端与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二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并且,在送风路径上,第一送风机位于靠近第一通风口的一侧,且第二送风机位于靠近第二通风口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设置第一上引导板,能够将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通过在第二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设置第二上引导板,能够将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对风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确保足够的送风路径长度,从而使送风路径中保持一定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下引导部包括第一下引导板、第二下引导板、以及第三下引导板;其中,第一下引导板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内壁,一端朝向第一通风口延伸、将第一通风口分隔为第一主通风口和第一辅助通风口,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第二下引导板的一端与第一下引导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一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下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第三下引导板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内壁、位于第二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下方,一端朝向第二通风口延伸、将第二通风口分隔为第二主通风口和第二辅助通风口,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下引导板,不仅能够起到将第一通风口分隔为第一主通风口和第一辅助通风口的作用,还能够将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第一主通风口。通过设置第二引导板,能够将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通过设置第三引导板,能够将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结合第一上引导板和第二上引导板,能够对空调装置内部风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确保足够的送风路径长度,从而使送风路径中保持一定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一通风口至第二通风口的方向上,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大,能够让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看起来更轻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热交换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以及与多个散热片正交设置的多个传热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交换器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制冷运作期间作为蒸发器,能够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制热运作期间作为冷凝器,能够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设置多个散热片和多个传热管,能够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果或者冷凝器的制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的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并且,下壳体的上周缘设置有与支撑轴承适配、且支撑轴承的第一支撑部,上壳体的下周缘设置有与第一支撑部适配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将支撑轴承夹在中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对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的轴的支撑轴承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进而固定和支撑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第一开闭部电机、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和第二开闭部电机;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的转动;并且,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一水平百叶窗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一竖直百叶窗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第一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第一开闭部相对于第一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二水平百叶窗相对于第二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第二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第二开闭部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送风机和第二送风机各自的转动方向和转速,从而控制空气吸入的通风口和吹出的通风口分别是第一通风口还是第二通风口。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第一开闭部电机、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和第二开闭部电机,进而控制第一水平百叶窗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即调整第一主通风口的水平方向上的风向;控制第一竖直百叶窗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即调整第一主通风口的左右方向上的风向;控制第一开闭部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即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辅助通风口;控制第二水平百叶窗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即调整第二主通风口水平方向上的风向;控制第二开闭部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即打开或者关闭第二辅助通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过滤部,过滤部位于排水盘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部能够过滤从第一通风口或者从第二通风口吸入和吹出的空气,保证使用该空调装置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的外表面呈平面,且上壳体的顶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为平面形状,且在上壳体的外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将上壳体的顶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与安装位置的墙壁或者天花板贴合并固定。进一步,由于只有室内单元的上壳体和墙壁或者天花板固定连接,在维修时,可以不用拆卸整个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只需要拆卸下壳体就能够进行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或者热交换器的维修,大大提高了室内单元的维修便利性和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固定部设置在顶壁上,且自顶壁的边缘朝向中心方向延伸;固定部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固定部设置有固定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设置有固定空间,可以利用螺纹构件穿过固定空间,将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固定在天花板上,以防止脱落。另外,固定部设置在顶壁上,且自顶壁的边缘朝向中心方向延伸,可使固定部从下方望上去时不被看到,达到美观舒适效果,还可使部件数量减少,缩减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引导部设置于上壳体的内壁,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包括上壳体和上引导部;排水盘和下引导部设置在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下半部分包括下壳体、排水盘和下引导部;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能够轻松的拆开或者安装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地将室内单元安装到空间狭小的位置。另外,如果需要维修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或者热交换器,只需要拆卸下半部分就能够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运行时内部空气流动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制冷运行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制热运行时室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装置;10:室内单元;20:室外单元;P:连接管;100:壳体;110:上壳体;111:第一连接部;113:第二支撑部;114:固定部;120:下壳体;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一支撑部;130:第一通风口;131:第一主通风口;132:第一辅助通风口;140:第二通风口;141:第二主通风口;142:第二辅助通风口;150:第一水平百叶窗;160:第一竖直百叶窗;170:第一开闭部;180:第二水平百叶窗;190:第二开闭部;200:第一送风机;300:热交换器;310:散热片;320:传热管;400:第二送风机;500:排水盘;610:上引导部;611:第一上引导板;612:第二上引导板;620:下引导部;621:第一下引导板;622:第二下引导板;623:第三下引导板;800:过滤部;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H:空气;T:天花板;K:墙壁;U: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包括室内单元10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单元20,还包括连接室内单元10和室外单元20的连接管P。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该室内单元10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部的第一送风机200、热交换器300、第二送风机400、排水盘500、和引导部;其中,壳体100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且壳体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A开口的第一通风口130和朝向第二方向B开口的第二通风口140。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上壳体110包括顶壁(未标示)、位于顶壁两端的两个侧壁(未标示)、以及设置于顶壁远离第一通风口130一端的后侧壁(未标示),顶壁、两个侧壁与后侧壁共同组成上壳体110,并且该顶壁、两个侧壁与后侧壁也可以是通过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可拆卸固定连接包括但不仅限于卡接,还可以是螺纹构件连接、销连接、铆接等本领域各种常用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第一通风口130和第二通风口140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确定,例如,可以均设置在下壳体120上;也可以均设置在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连接处;也可以一个设置在上壳体110、另一个设置在下壳体120上;也可以一个设置在上壳体110上、另一个设置在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连接处;也可以一个设置在下壳体120上、另一个设置在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的连接处;只要能够满足本申请所提供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中两个通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100的两侧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A可以为水平方向,这里的水平方向并不仅限于完全水平的方向,设计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调整为水平斜向上方向,还可以为水平斜向下方向;同样,第二方向B也不仅限于完全竖直方向,也可以调整为竖直斜向前方向,或者调整为竖直斜向后方向,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图纸左侧为前,图1的图纸右侧为后。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送风机200、热交换器300、和第二送风机400依次排列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30和第二通风口140之间的送风路径上;排水盘500设置于下壳体120的底壁内侧、位于热交换器300的下方,用于收集热交换器300从空气中分离的水滴;引导部包括上引导部610和下引导部620;其中,上引导部610设置于上壳体110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下引导部620设置于下壳体120的内壁、朝向送风路径延伸。
具体地,排水盘500可以与下壳体1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也可以与下壳体120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包括但不仅限于焊接、一体成型、镶接。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上半部分包括上壳体110和上引导部610,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下半部分包括下壳体120、排水盘500和下引导部620,且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是可拆卸固定连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能够轻松的拆开或者安装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地将室内单元10安装到空间狭小的位置。如果需要维修第一送风机200、第二送风机400或者热交换器300,只需要拆卸下半部分就能够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上壳体110靠近下壳体120的下周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下壳体120靠近上壳体110的上周缘相应地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1适配的第二连接部121,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通过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21卡接在一起。这样操作简单方便,下壳体120相对于上壳体110的拆卸和组装比较容易。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1为沿着上壳体110的下周缘均匀布置的多个卡槽,第二连接部121为沿着下壳体120的上周缘均匀布置、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接凸台。卡槽和卡接凸台的结构简单,便于上下壳体的卡接,并且加工制造更加方便。
具体地,卡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卡接凸台的数量与卡槽的数量相同,且与卡槽一一对应,具体的设置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还可以通过螺纹构件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螺纹构件可以为螺钉、螺栓等构件,其中螺栓需要与螺母配合。具体地,上壳体110靠近下壳体120的下周缘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螺纹孔,下壳体120靠近上壳体110的上周缘相应地设置有与多个第一螺纹孔适配、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螺纹通孔。若螺纹构件为螺钉,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通孔适配的多个螺钉分别穿过对应第一螺纹孔,且穿入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并且通过螺钉的预紧将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固定连接在一起。若螺纹构件为螺栓,第一螺纹孔需要设置为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适配的多个螺栓分别穿过对应第一螺纹孔和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母的预紧将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0的下周缘内侧设置有冷凝槽(图中未标示),冷凝槽呈开口朝上的凹槽形状;且冷凝槽与排水盘500之间设置有导流部。
具体地,冷凝槽为沿上壳体110的下周缘内侧环绕一周形成的开口朝上的环形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形,也可以为方形,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导流部可以为开口朝上的导流凹槽,也可以为两端开口、且一端与冷凝槽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盘500连接的导流管,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通过在上壳体110的下周缘内侧设置冷凝槽,可使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热过程中产生且附着在上壳体110的内壁上的水滴沿着内壁向下回收至冷凝槽内,冷凝槽中的水进一步可以通过导流部流入排水盘500,在通过排水盘500的出口流到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壳体100之外。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A为水平方向,第一通风口130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主通风口131和第一辅助通风口132,其中,第一主通风口131位于第一辅助通风口132的上方,具体可以为第一辅助通风口132的正上方,也可以位于斜上方,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并且,第一主通风口131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131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水平百叶窗150、以及设置于第一水平百叶窗150内侧、可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131绕竖直轴线转动的第一竖直百叶窗160;第一辅助通风口132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辅助通风口132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开闭部170。
具体地,第一水平百叶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水平百叶窗板,具体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水平百叶窗板,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若第一水平百叶窗150包括多个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多个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可以间隔并排设置。同样第一竖直百叶窗16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具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若第一竖直百叶窗160包括多个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多个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可以间隔并排设置。同样的第一开闭部17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闭板,具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第一水平百叶窗板、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和第一开闭板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第一竖直百叶窗板可以为扇形板。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130包括第一主通风口131和第一辅助通风口132,当第一通风口130作为吸气口时,能够增大吸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吸入的风量。第一通风口130为朝水平方向的开口水平方向,当第一通风口130作为出风口时,通过控制第一水平百叶窗150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进一步通过控制第一竖直百叶窗160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整风向,通过控制第一开闭部170相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不仅能够控制关闭和打开第一辅助通风口132,还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因此,能够使设置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B为竖直方向,并且第二通风口140包括第二主通风口141和第二辅助通风口142;其中,第二主通风口141相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142更远离第一通风口130;并且,第二主通风口141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主通风口141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水平百叶窗180;第二辅助通风口142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142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开闭部190。
具体地,同样的第二水平百叶窗18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平百叶窗板,具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若第二水平百叶窗180包括多个第二水平百叶窗板,多个第二水平百叶窗板可以间隔并排设置。同样的第二开闭部19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闭板,具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第二竖直百叶窗板和第二开闭板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风口140包括第二主通风口141和第二辅助通风口142,当第二通风口140作为吸气口时,能够增大吸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吸入的风量。第二通风口140为朝竖直方向的开口,当第一通风口130作为出风口时,通过控制第二水平百叶窗180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能在上下方向调整风向,通过控制第二开闭部190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不仅能够控制关闭或打开第二辅助通风口142,还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因此,能够使设置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引导部610包括第一上引导板611和第二上引导板612;其中,第一上引导板611的一端与上壳体110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一送风机200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第二上引导板612一端与上壳体110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二送风机400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二送风机4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并且,在送风路径上,第一送风机200位于靠近第一通风口130的一侧,且第二送风机400位于靠近第二通风口140的一侧。第一上引导板611和第二上引导板612能够对风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具体地,第一上引导板611可以为沿着第一送风机200的外形设置的引导板,其一端固定于上壳体110的内壁、位于第一送风机200的中心轴上方,另一端沿着第一送风机200的外形朝向远离第一通风口130的方向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从而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进一步,第二上引导板612可以为沿着第二送风机400的外形设置的引导板,其一端固定于上壳体110的内壁、位于第二送风机400的中心轴上方,另一端沿着第二送风机400的外形朝向第二通风口140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从而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第一上引导板611、第二上引导板612、和上壳体110可以一体成型,材料可以为树脂。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下引导部620包括第一下引导板621、第二下引导板622、以及第三下引导板623;其中,第一下引导板621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20的内壁,一端朝向第一通风口130延伸、将第一通风口130分隔为第一主通风口131和第一辅助通风口132,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
具体地,第一下引导板621固定于下壳体120的内壁、其一端朝向第一通风口130延伸,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通风口130的方向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例如,另一端具体可以是朝向第一送风机200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从而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第一主通风口131。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下引导板622的一端与第一下引导板6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于第一送风机200的中心轴的下方,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
具体地,第二下引导板622可以为沿着第一送风机200的外形设置的引导板,其一端与第一下引导板621远离第一通风口130的一端固定连接、位于第一送风机200的中心轴的下方,另一端沿着第一送风机200的外形朝向远离第一通风口130的方向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从而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另外,第二下引导板622靠近第一通风口13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送风机200的中心轴的下方,这里的下方并不仅限于正下方,设计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调整为斜下方,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通过设置与第一送风机200对应的第一上引导板611和第二下引导板622,能够更好地将第一送风机2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三下引导板623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20的内壁、位于第二送风机400的中心轴的下方,一端朝向第二通风口140延伸、将第二通风口140分隔为第二主通风口141和第二辅助通风口142,另一端朝向送风路径延伸,将第二送风机4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
具体地,第三下引导板623位于第二送风机400的中心轴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下壳体120的内壁、且朝向第二通风口140延伸,另一端先朝向第二送风机400延伸至靠近第二送风机400后,再沿着第二送风机400的外形朝向远离第二通风口140的方向延伸进入送风路径,从而将第二送风机4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另外,第三下引导板623位于第二送风机400的中心轴的下方,这里的下方同样并不仅限于正下方,设计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同样可以调整为斜下方,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排水盘500设置在第二下引导板622和第三下引导板623之间。第一下引导板621、第二下引导板622、第三下引导板623、排水盘500和下壳体120可以一体成型,材料可以为树脂。通过设置与第二送风机400对应的第二上引导板612和第三下引导板623,能够更好地将第二送风机400送出的风引导至送风路径,以确保足够的送风路径长度,从而使送风路径中保持一定的风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通风口130至第二通风口140的方向上,壳体100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大,能够让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看起来更轻薄。
具体地,在第一通风口130至第二通风口140的方向上,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壳体100的上表面逐渐向上倾斜,同时壳体100的下表面逐渐向下倾斜;还可以是壳体100的上表面逐渐向上倾斜,同时壳体100的下表面在第一通风口130至第二通风口140的方向上延伸;还可以是壳体100的上表面逐渐向上倾斜,同时壳体100的下表面也逐渐向上倾斜,且壳体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大;还可以是壳体100的上表面在第一通风口130至第二通风口140的方向上延伸,同时壳体100的下表面逐渐向下倾斜;还可以是壳体100的上表面逐渐向下倾斜,同时壳体100的下表面也逐渐向下倾斜,且壳体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大,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3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310、以及与多个散热片310正交设置的多个传热管320。热交换器300在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制冷运作期间作为蒸发器,能够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在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制热运作期间作为冷凝器,能够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设置多个散热片310和多个传热管320,能够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果或者冷凝器的制热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送风机200和第二送风机400的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并且,下壳体120的上周缘设置有与支撑轴承适配、且支撑轴承的第一支撑部122,上壳体110的下周缘设置有与第一支撑部122适配的第二支撑部113,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13将支撑轴承夹在中间。设置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13能够对第一送风机200和第二送风机400的轴的支撑轴承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进而固定和支撑第一送风机200和第二送风机40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图中未标示)、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第一开闭部电机、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和第二开闭部电机;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送风机200和第二送风机400的转速和转动方向。例如,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送风机2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送风机40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一步,如图5所示,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送风机200高速转动,第二送风机400低速转动,以使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40(竖直方向)吸入,从第一通风口130(水平方向)吹出。控制器还可以进一步控制第一送风机200低速转动,第二送风机400高速转动,以使空气从第一通风口130(水平方向)吸入,从第二通风口140(竖直方向)吹出。
具体地,第一送风机200可以包括第一风扇和驱动第一风扇转动的第一风扇电机,第二送风机400可以包括第二风扇和驱动第二风扇转动的第二风扇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风扇电机、第二风扇电机连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为横流风扇,例如,可以均为如图4所示的圆筒状的横流风扇。
具体地,控制器还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外部,控制器与遥控器等通信的同时,根据接收来自遥控器的输入指令来控制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一水平百叶窗150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131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以调整第一主通风口131的水平方向上的风向;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一竖直百叶窗160相对于第一主通风口131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以调整第一主通风口131的左右方向上的风向;第一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第一开闭部170相对于第一辅助通风口132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辅助通风口132。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第二水平百叶窗180相对于第二主通风口141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以调整第二主通风口141的水平方向上的风向;第二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第二开闭部190对于第二辅助通风口142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辅助通风口14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过滤部800,过滤部800位于排水盘500的下方。通过设置过滤部800能够过滤吸入和吹出的空气,保证使用该空调装置1的安全性。
具体地,过滤部800包括空气过滤器、过滤器驱动单元、以及过滤器引导单元,过滤器驱动单元分别与空气过滤器和过滤引导单元连接。其中,空气过滤器设置有固定框;过滤器驱动单元包括小齿轮和驱动小齿轮转动的电机。过滤器引导单元用于引导空气过滤器在第二通气口至第二通气口方向上移动,使空气过滤器处于第一过滤位置或者第二过滤位置,具体可以为与小齿轮匹配的齿条,一端设置于下壳体120的内壁底部通过小齿轮与齿条的不同位置的配合带动齿轮移动,从而带动小齿轮和空气过滤器移动。若空气过滤器处于第一过滤位置时,空气过滤器靠近第二通风口140的一侧边缘移动至与第二上引导板612的内壁抵接的位置,以除去从第二通风口140吸入的空气尘埃。若空气过滤器处于第二过滤位置时,空气过滤器靠近第一通风口130的一侧边缘部移动至与下壳体120靠近排水盘500的内壁的位置,使过滤后的空气可从第二通风口140吹出。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10的顶壁和/或侧壁的外表面呈平面,且在上壳体110的顶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部114。
具体地,若该室内单元10安装在天花板上,上壳体110顶壁的外表面成平面,且固定部114设置于在上壳体110顶壁的外表面上,上壳体110侧壁的外表面是否呈平面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同理若该室内单元10需要安装在墙壁上,上壳体110侧壁的外表面呈平面,固定部114设置于在上壳体110侧壁的外表面上,上壳体110顶壁的外表面是否呈平面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壳体110的顶壁和/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为平面形状,且在上壳体110的外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部114。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将上壳体110的顶壁或侧壁与安装位置的墙壁或者天花板贴合并固定。进一步,由于只有室内单元10的上壳体110和墙壁或者天花板固定连接,在维修时,可以不用拆卸整个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只需要拆卸下壳体120就能够进行第一送风机200、第二送风机400或者热交换器300的维修,大大提高了室内单元10的维修便利性和效率。
具体地,固定部114可以为法兰。法兰可以与上壳体110一体成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上壳体110的顶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该室内单元10的壳体100咬合用的桁架结构的天花板或墙壁安装板。在现场安装时,卸下安装板,将安装板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然后***并安装该室内单元10。通过螺钉等螺纹构件穿过设置在上壳体110的顶壁或侧壁的外表面上的法兰上的法兰螺纹孔和安装板上设置的与法兰螺纹孔匹配的安装板螺纹孔,紧固螺纹构件,实现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与天花板或者墙壁的固定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图中未标示)设置在顶壁上,且自顶壁的边缘朝向中心方向延伸;固定部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固定部设置有固定空间。可以利用螺纹构件穿过固定空间,将该室内单元10固定在天花板上,以防止脱落。另外,固定部设置在顶壁上,且自顶壁的边缘朝向中心方向延伸,可使固定部从下方望上去时不被看到,达到美观舒适效果,该固定部与上壳体110可以一体成型,还可使部件数量减少,缩减成本。具体地,固定部可以为用于固定用的台座。
如图6和图7所示,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可以配置于室内的天花板T与墙壁K边相交的角度,通过连接管P来连接室内单元10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单元20。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冷运行(在第一吹风模式)时,热交换器300为蒸发器,空气过滤器处于第一过滤器位置,第二水平百叶窗180处于打开位置,第二开闭部190处于打开位置,在从第二通风口140吸入空气H的同时,第一水平百叶窗150处于打开位置,从第一主通风口131吹出空气H。此时,第一水平百叶窗150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风向,第一竖直百叶窗16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整风向。而且如图6所示,在第一吹风模式下,第一主通风口131吹出的空气H沿天花板T流动,并沿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相对的墙壁K下降。随后空气H沿着地面U流动,沿着设有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的墙壁K上升,并从第二通风口140被吸入。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热运行(在第二吹风模式)时,热交换器300为冷凝器,空气过滤器处于第二过滤器位置,第一水平百叶窗150和第一竖直百叶窗160均处于打开位置,第一开闭部170处于打开位置,第二水平百叶窗180处于打开位置,在从第一通风口130在吸入空气H的同时,从第二主通风口141吹出空气H。此时,第二水平百叶窗180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节风向。如图7所示,在第二吹风模式下,从第二主通风口141吹出的空气H沿着墙壁K下降并沿着地面U流动。随后,空气H沿着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相对的墙壁K上升,并沿着天花板T流动,从第一通风口130被吸入。
当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热运行时,第一风扇高速旋转的同时使第二风扇低速旋转。另外,当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热运行时,第二风扇高速旋转的同时第一风扇低速旋转。即通过将热交换器300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以及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转速,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能够在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之间切换。就是说可以将通过热交换器30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反转。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不仅能够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按照不同的的转速旋转,还能够控制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中的任意一方停止旋转。
根据以上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可运行第一吹风模式和第二吹风模式这两种吹风模式,无论出风口为第一通风口130还是第二通风口140,都可调节风向,因此能在室内空间中产生适合于制冷运行的气流或制热运行的气流。此外,无论吸气口是第一通风口130还是第二通风口140,吸气口的面积皆可扩大。因此无论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风量。因此,无论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都可以使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分布均匀。
该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10在制冷运行时从下表面(第二通风口140)吸入空气并水平(第一通风口130)吹出,在制热运行时从水平(第二通风口140)吸入空气并从下表面(第二通风口140)吹出,这样的逆转气流下,实现了在制冷时可提供不会让用户感觉过冷的气流,在制热时暖风可直达地面直接加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上引导部设置于上壳体的内壁,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包括上壳体和上引导部;排水盘和下引导部设置在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即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下半部分包括下壳体、排水盘和下引导部;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能够轻松的拆开或者安装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地将室内单元安装到空间狭小的位置。另外,如果需要维修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或者热交换器,只需要拆卸下半部分就能够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送风机、热交换器、第二送风机、排水盘、和引导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第一方向开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第二方向开口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第一送风机、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送风机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的送风路径上;
所述排水盘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
所述引导部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其中,
所述上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
所述下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
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下周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上周缘相应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沿着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下周缘均匀布置的多个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沿着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上周缘均匀布置、与所述多个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接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下周缘内侧设置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呈开口朝上的凹槽形状;且所述冷凝槽与所述排水盘之间设置有导流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通风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主通风口和第一辅助通风口,其中,所述第一主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口的上方;并且,
所述第一主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水平百叶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百叶窗内侧、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通风口绕竖直轴线转动的第一竖直百叶窗;
所述第一辅助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开闭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且所述第二通风口包括第二主通风口和第二辅助通风口;其中,
所述第二主通风口相对于所述第二辅助通风口更远离所述第一通风口;并且,
所述第二主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水平百叶窗;
所述第二辅助通风口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二开闭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部包括第一上引导板和第二上引导板;其中,
所述第一上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将所述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送风路径;
所述第二上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上方,另一端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将所述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送风路径;并且,
在所述送风路径上,所述第一送风机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送风机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导部包括第一下引导板、第二下引导板、以及第三下引导板;其中,
所述第一下引导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通风口延伸、将所述第一通风口分隔为所述第一主通风口和所述第一辅助通风口,另一端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
所述第二下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引导板的所述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下方,另一端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将所述第一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送风路径;
所述第三下引导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二送风机的中心轴的下方,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通风口延伸、将所述第二通风口分隔为所述第二主通风口和所述第二辅助通风口,另一端朝向所述送风路径延伸,将所述第二送风机送出的风引导至所述送风路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风口至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方向上,所述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变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以及与所述多个散热片正交设置的多个传热管。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机的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支撑轴承;并且,
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上周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轴承适配、且支撑所述轴承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下周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适配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将所述支撑轴承夹在中间。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第一开闭部电机、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和第二开闭部电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送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机的转动;并且,
所述第一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水平百叶窗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
所述第一竖直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竖直百叶窗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通风口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角度;
所述第一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开闭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
所述第二水平百叶窗电机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水平百叶窗相对于所述第二主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
所述第二开闭部电机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开闭部对于所述第二辅助通风口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排水盘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的外表面呈平面,且所述上壳体的所述顶壁或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顶壁上,且自所述顶壁的边缘朝向中心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由树脂材料制成,且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固定空间。
CN202111412066.8A 2021-11-25 2021-11-25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Pending CN116164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2066.8A CN1161643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2066.8A CN1161643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4341A true CN116164341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2066.8A Pending CN116164341A (zh) 2021-11-25 2021-11-25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43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677B (zh) 空调
CN108626798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721866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11170692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531511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2362390B1 (ko) 공기조화기
EP172688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WO2007081078A2 (en) Vibration reducing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KR100714591B1 (ko) 액자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내기
EP2551607B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16164341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CN1979017A (zh)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机盖结构
CN211146687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177103U (zh) 导风板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11898762B2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KR20090043361A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환기 유로구조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5637626U (zh) 具有湿膜加湿装置的空调机
CN218154768U (zh) 管道机
JP4425007B2 (ja) 換気ユニット
CN21197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9770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462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36U (zh)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