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8310A -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8310A
CN116148310A CN202310429910.0A CN202310429910A CN116148310A CN 116148310 A CN116148310 A CN 116148310A CN 202310429910 A CN202310429910 A CN 202310429910A CN 116148310 A CN116148310 A CN 116148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difference value
temperature
condition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99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8310B (zh
Inventor
杨怀滨
吕学成
王顺发
李甲年
李璟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neng Binha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neng Binha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neng Binha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neng Binhai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99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8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8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8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8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8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48Thermography; Techniques using wholly visu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热系数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2,对门窗内侧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中控模块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外侧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步骤S3,中控模块根据设置于门窗侧边墙体上的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时,使用对应检测设备对室外对应位置进行温度检测;本发明实现了围护结构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Description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系数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存在着不精准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362694A公开了一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其包括设置在围护结构侧壁的箱体,箱体包括内箱和外箱,外箱套设在内箱内,外箱和内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内箱和外箱固定连接,内箱与外箱的一侧均与围护结构抵接,内箱和外箱与围护结构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组件,内箱内设置有用于提高温度的加热装置,外箱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组件,外箱与围护结构固定连接;由此可见,所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室内检测的气密性存在问题对于检测精准性存在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室内检测的气密性存在问题对于检测精准性存在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并根据相同周期内的设置于室内的不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步骤S2,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对门窗内侧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中控模块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外侧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步骤S3,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中控模块根据设置于门窗侧边墙体上的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时,使用对应检测设备对室外对应位置进行温度检测。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在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进行检测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确定室内气温的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计算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节至对应热源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距离;
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的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确定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对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1
其中,V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t为单个检测周期,f(n)为第n个检测周期的结束时刻的压力检测值,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nt为n个周期的总检测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温度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预设热源温度;
第二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一温度;
第三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确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振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大于预设振动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预设对流换热系数;
第二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一对流换热系数;
第三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二对流换热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室内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室内温度对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确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
第三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下判定温度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发出针对温度传感器的故障检修通知;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三距离;
第三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四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多个步骤,通过在对室内的参数进行检测时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降低了由于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反映出的室内气温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室内温度检测的精准性的影响;通过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降低了由于热源与墙体距离的调节量过大对室内温度均匀性的影响;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降低了由于热源过高对于门窗连接处部位的气密性的影响;以及在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根据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和预设第二衰减速度,通过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确定室内气温的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室内气温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室内墙体的温度下降过快对于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和预设第二增加速率,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确定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反映出的气密性变化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以及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温度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热源温度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门窗气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振动幅度,通过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确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风力对门窗密闭性的影响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风力过大对于门窗的气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第一差异量和预设第二差异量,通过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确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室内温度均匀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通过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调节太大对于室内气温温度检测的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的步骤S2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的步骤S3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的步骤S4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步骤S2的具体流程图、步骤S3的具体流程图以及步骤S4的具体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并根据相同周期内的设置于室内的不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
步骤S2,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对门窗内侧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中控模块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外侧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步骤S3,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中控模块根据设置于门窗侧边墙体上的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时,使用对应检测设备对室外对应位置进行温度检测。
具体而言,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对门窗的内侧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
步骤S22,中控模块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外侧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门窗压力增加速率对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步骤S23,中控模块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具体而言,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中控模块根据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门窗振动幅度对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步骤S32,中控模块根据门窗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具体而言,步骤S4包括:
步骤S41,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室外待测墙体主体区域温度进行检测;
步骤S42,对室外空气温度进行检测和使用表面温度传感器对待测墙体温度进行检测。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多个步骤,通过在对室内的参数进行检测时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降低了由于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反映出的室内气温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室内温度检测的精准性的影响;通过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降低了由于热源与墙体距离的调节量过大对室内温度均匀性的影响;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降低了由于热源过高对于门窗连接处部位的气密性的影响;以及在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根据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所述步骤S1中,在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进行检测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确定室内气温的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计算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节至对应热源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
具体而言,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记为Q,预设第一衰减速度记为Q1,预设第二衰减速度记为Q2,其中Q1<Q2,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记为△Q,设定△Q=Q-Q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和预设第二衰减速度,通过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确定室内气温的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室内气温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距离;
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1,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2,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2,预设距离记为D0,其中,△Q1<△Q2,0<α1<α2<1,调节后的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记为D’,设定D’=D0×(1+αi)/2,其中,αi为预设第i距离调节系数,设定i=1,2。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室内墙体的温度下降过快对于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的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确定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对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
具体而言,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记为V,预设第一增加速率记为V1,预设第二增加速率记为V2,其中V1<V2,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记为△V,设定△V=V-V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和预设第二增加速率,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确定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反映出的气密性变化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2
其中,V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t为单个检测周期,f(n)为第n个检测周期的结束时刻的压力检测值,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nt为n个周期的总检测时长。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温度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预设热源温度;
第二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一温度;
第三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热源温度记为T0,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记为△V1,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记为△V2,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记为β1,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记为β2,其中,△V1<△V2,0<β1<β2<1,调节后的热源温度记为T’,设定T’=T0×βj,其中,βj为预设第j温度调节系数,设定j=1,2。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以及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温度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热源温度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门窗气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确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振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大于预设振动幅度。
具体而言,预设振动幅度记为G0,室外实际风速记为G,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记为△G,设定△G=G-G0。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振动幅度,通过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确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风力对门窗密闭性的影响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预设对流换热系数;
第二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一对流换热系数;
第三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二对流换热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对流换热系数记为B0,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记为△G1,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记为△G2,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记为γ1,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记为γ2,其中,△G1<△G2,1<γ1<γ2,调节后的对流换热系数记为B’,设定B’=B0×(1+2γg)/3,其中,γg为预设第g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设定g=1,2。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风力过大对于门窗的气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室内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室内温度对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确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
第三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下判定温度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发出针对温度传感器的故障检修通知;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
具体而言,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记为K,K的计算公式为:K=Ka-Kb,其中,Ka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Kb为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预设第一差异量记为K1,预设第二差异量记为K2,其中K1<K2,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记为△K,设定△K=K-K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第一差异量和预设第二差异量,通过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确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室内温度均匀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检测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三距离;
第三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四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记为△K1,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记为△K2,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3,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4,其中,△K1<△K2,1<α3<α4,调节后的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记为D”,设定D”=D’×(1+αh)/2,其中,αh为预设第h距离调节系数,设定h=3,4。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通过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调节太大对于室内气温温度检测的精准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具体而言,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的检测环境为:根据JGJ/T132-2009的检测要求,检测时间选在最冷月,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对设置采暖***的地区,冬季检测应在采暖***正常运行后进行;对未设置采暖***的地区,应在主动提高室内温度后再进行检测;在其他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且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于低温侧表面温度;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恒定。
根据ISO9869-2-2018的检测要求,被测空间需关闭门窗保持密闭并拉上窗帘阻挡太阳直射以保证室温恒定,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选取典型目标建筑回避太阳直射时间段,采集不同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及建筑室内表面温度数据。
具体而言,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受检表面选取典型住宅建筑一层北外墙。
具体而言,红外热成像的使用过程为:测试开始之前,应用热成像仪检测受检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分布情况,以避免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温度异常区域;热成像仪应尽量拍摄受检表面的整体情况,当无法拍摄受检表面整体时可分区域拍摄。
具体而言,将铝箔片贴在受检表面至铝箔片与受检表面主体区域温度保持一致,热成像仪检测铝箔片表面温度。
具体而言,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围护结构内、外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同一被测部位热流计不应少于3个,外墙内外表面热流计应安装在对应位置。
具体而言,表面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待测围护结构内、外侧表面,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处安装不少于2个,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对应位置;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与待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的辐射系数应与待测表面基本相同。
具体而言,室外空气温度的监测方式为:通过在室外设置热电偶,在热电偶上设置有防辐射罩,且热电偶的安装位置与外墙表面的距离大于200mm,热电偶设置在距地面1500~2000mm高度范围内。
具体而言,室内空气温度的监测方式为:室内空气温度:当受检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30㎡时,应设置两个监测点,作为优先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空气温度的监测点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而言,测量室外的风速采用的设备为风速仪,风速仪设置在距离建筑物2m和距地面1.5~2m范围内。
具体而言,检测时间及数据记录间隔:
持续测量时间不少于72h。每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使用数据记录器自动同时记录表面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流计等数据。
具体而言,室外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中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3
其中,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中的参数的含义和获取途径如下表所示:
Figure SMS_4
其中,环境反射温度Trefl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SMS_5
具体而言,检测方法中的室内检测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1,安装室内及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观测温度值至15min内室内空气温度
Figure SMS_6
和室外空气温度/>
Figure SMS_7
基本保持不变,设置室内外空气温度传感器同时开始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30min;
步骤2,确定北外墙中心位置,距离北墙中心位置6.88m以内架设三脚架,连接相机电源线,记录相机与外墙的距离l;
步骤3,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墙体主***置,避免安装在热图像呈现不均匀的区域及窗户、热桥等部位,与窗户、热桥等部位距离超过0.4m,温度记录时间间隔30min;
步骤4:调整相机拍摄角度使相机与墙体平面平行,对比红外热成像仪上在表面温度传感器位置显示的温度与表面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矫正红外热成像仪发射率及室内空气温度使二者保持一致。
具体而言,室外检测的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C1,安装室内及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观测温度值至15min内室内空气温度
Figure SMS_8
和室外空气温度/>
Figure SMS_9
基本保持不变,设置室内外空气温度传感器同时开始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30min;
步骤C2,确定北外墙中心位置,距离北墙中心位置6.88m以内架设三脚架,连接相机电源线,记录相机与外墙距离l;
步骤C3,将铝箔片贴在红外热成像仪视场范围内,保持15min使其温度与外墙表面温度一致;
步骤C4,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墙体主***置,避免安装在热图像呈现不均匀的区域及窗户、热桥等部位,与窗户、热桥等部位的距离超过0.4m,温度记录时间间隔30min;
步骤C5,调整相机拍摄角度使相机与墙体平面平行,对比热成像仪上表面温度传感器位置显示的温度与表面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矫正热成像仪发射率及室外环境(空气)温度使二者保持一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1,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2,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2,预设距离记为D0,其中,△Q1=0.4℃/min,△Q2=0.7℃/min,α1=0.9,α2=0.96,D0=2.15m,
本实施例1求得△Q=0.5℃/min,中控模块判定△Q1<△Q≤△Q2并使用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α2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距离,第一距离计算得D’=2.15m×(1+0.96)/2=2.107m。
本实施例1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对应距离,降低了由于室内墙体的温度下降过快对于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1,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记为△Q2,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记为α2,预设距离记为D0,其中,△Q1=0.4℃/min,△Q2=0.7℃/min,α1=0.9,α2=0.96,D0=2.15m,
本实施例1求得△Q=0.72℃/min,中控模块判定△Q>△Q2并使用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α1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二距离,第二距离计算得D’=2.15m×(1+0.9)/2=2.0425m。
本实施例2所述方法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室内墙体温度的变化过快对于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实现了检测精准性的提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室外存在风力情况下对待测墙体进行红外成像检测,当室内墙体表面和室外墙体表面的温差大于等于10℃时采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到的室内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和室外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进行传热系数计算,
本实施例中墙体立面建筑材料为陶瓷墙砖,经查表得ε=0.93,σ=5.67×10-8,Tae=7℃,Tse=8℃,Tsi=17℃,Trefl=0.112-0.422×280.15K+1.215×281.15K=223.49K,v=0.2m/s,l=1m,Tai=23℃,计算得传热系数为
Figure SMS_10
本实施例3通过在室内外表面主体区域的温差较大时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到的温度进行传热系数计算,并通过对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降低了室外风力对于室外红外成像检测和室内红外成像检测的影响,实现了传热系数检测精准性和传热系数检测效率的提高。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检测,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并根据相同周期内的设置于室内的不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
步骤S2,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对门窗内侧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中控模块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外侧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步骤S3,当所述中控模块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时,中控模块根据设置于门窗侧边墙体上的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门窗振动幅度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对流换热系数的调节时,使用对应检测设备对室外对应位置进行温度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在对室内待测墙体表面主体区域温度进行检测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内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确定室内气温的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计算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对应距离;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判定室内温度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将热源温度调节至对应热源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条件下根据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一距离;
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衰减速度差值条件为,室内待测墙体表面的温度衰减速度与预设第一衰减速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衰减速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衰减速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距离调节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衰减速度条件下控制压力传感器对门窗压力进行周期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的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确定室内的气密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将热源温度调降至对应温度;
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内的气密性低于允许范围,且初步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对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V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t为单个检测周期,f(n)为第n个检测周期的结束时刻的压力检测值,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nt为n个周期的总检测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温度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预设热源温度;
第二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一温度;
第三类温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差值条件为,门窗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与预设第一增加速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增加速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增加速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温度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温度调节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测试压力增加速率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确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二次判定室外风力的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将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对应值;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振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大于预设振动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预设对流换热系数;
第二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一对流换热系数;
第三类系数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将所述对流换热系数调节至第二对流换热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振动幅度差值条件为,门窗的振动幅度与预设振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幅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对流换热系数调节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室内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室内温度对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确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判定室内的温度均匀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将热源与墙体的距离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距离;
第三类均匀性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下判定温度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发出针对温度传感器的故障检修通知;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条件下根据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确定针对热源与墙体距离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下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预设距离;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三距离;
第三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将所述热源与墙体的距离调节至第四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差异量差值条件为,温度检测值的差异量与预设第一差异量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差异量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差异量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距离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距离调节系数。
CN202310429910.0A 2023-04-21 2023-04-21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6148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9910.0A CN116148310B (zh) 2023-04-21 2023-04-21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9910.0A CN116148310B (zh) 2023-04-21 2023-04-21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8310A true CN116148310A (zh) 2023-05-23
CN116148310B CN116148310B (zh) 2023-06-23

Family

ID=8633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9910.0A Active CN116148310B (zh) 2023-04-21 2023-04-21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83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7935A (zh) * 2023-05-31 2023-06-27 工大卓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性能检测***
CN116818830A (zh) * 2023-08-29 2023-09-29 山东津庭名企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615A (zh) * 2006-09-08 2007-02-21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材料隔热效果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CN101246137A (zh) * 2008-01-29 2008-08-20 西北民族大学 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阻/传热系数的方法
CN101782540A (zh) * 2009-12-30 2010-07-21 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621180A (zh) * 2012-03-28 2012-08-01 四川中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门窗性能测试方法
WO2014146222A1 (zh) * 2013-03-21 2014-09-25 山东省计算中心 基于红外图像的建筑热工指标的自动检测方法
CN106441712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天津大学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定量检测冷风渗透量的方法
CN111413364A (zh) * 2020-04-10 2020-07-1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
CN213364154U (zh) * 2020-12-07 2021-06-04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空气渗透位置检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615A (zh) * 2006-09-08 2007-02-21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材料隔热效果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CN101246137A (zh) * 2008-01-29 2008-08-20 西北民族大学 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阻/传热系数的方法
CN101782540A (zh) * 2009-12-30 2010-07-21 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621180A (zh) * 2012-03-28 2012-08-01 四川中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门窗性能测试方法
WO2014146222A1 (zh) * 2013-03-21 2014-09-25 山东省计算中心 基于红外图像的建筑热工指标的自动检测方法
CN106441712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天津大学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定量检测冷风渗透量的方法
CN111413364A (zh) * 2020-04-10 2020-07-1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
CN213364154U (zh) * 2020-12-07 2021-06-04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空气渗透位置检测***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舸等: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建筑围护结构 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供热, no. 3, pages 13 - 17 *
潘晓花: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方法", 工程技术与应用, no. 4, pages 60 - 62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7935A (zh) * 2023-05-31 2023-06-27 工大卓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性能检测***
CN116337935B (zh) * 2023-05-31 2023-08-25 工大卓能(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性能检测***
CN116818830A (zh) * 2023-08-29 2023-09-29 山东津庭名企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
CN116818830B (zh) * 2023-08-29 2023-12-01 山东津庭名企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8310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48310B (zh)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围护结构检测方法
Ge et al. Field test study of a novel defrosting control method for air-source heat pumps by applying tube encircled photoelectric sensors
AU2011298219B2 (en)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t loss coefficient of a premises
Pye et al. Experimental testing of a high-flux cavity receiver
AU20182421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o-mechanical monitoring of a solar receiver
CN109520671A (zh)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冷热风渗透量定量测量方法
CN112924774B (zh) 一种老化测试的恒温暗室***
Fan et al.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of solar collectors for solar heating plants
ES2794552T3 (es)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estimar una pérdida de producción energética de un módulo fotovoltaico
CN107748180A (zh) 一种建筑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Sougkakis et al. An assessment of the QUB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whole building thermal performance under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07356200B (zh) 基于渣块轨迹的煤粉锅炉炉内落渣测量方法和***
CN116743046A (zh) 一种双玻单晶半片光伏组件支架结构
Bilge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utomated venetian blind window systems
CN206648984U (zh) 一种利用太阳光检测遮阳产品隔热性能的装置
Kokin et al. Strawberry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dynamics measured by thermal camera in night frost conditions
JP2565056B2 (ja) フィルム保温性能測定方法
CN107965873B (zh) 一种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01881A (zh) 一种建筑门窗气密性检测***
ES2874509T3 (es) Procedimiento de detección y de localización de un defecto en un campo solar térmico
CN207717674U (zh) 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
Coxon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airtightness in a typical UK dwelling
CN210572064U (zh) 一种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
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ading façade-integrated solar absorber system under hot tropical climate
Monaghan et al. An automatic noncontact measurement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frosting on wind convecto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