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7881A -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7881A
CN116147881A CN202310351030.6A CN202310351030A CN116147881A CN 116147881 A CN116147881 A CN 116147881A CN 202310351030 A CN202310351030 A CN 202310351030A CN 116147881 A CN116147881 A CN 116147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sensor
reset
deformation
re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10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7881B (zh
Inventor
谢明伟
褚卫华
林辰龙
王飞
齐新华
袁强
叶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quipment Desig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Equipment Desig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quipment Desig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Equipment Desig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3510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7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7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7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2Wind tunnel balances; Hold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涉及风洞试验领域,本发明在复位策略的调试过程中,通过仿真软件,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利用最优复位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复位效率,采用2级精度的控制方法,在初始复位阶段,采用误差较大的第一级误差限控制机构实现粗复位,待机构复位满足第一级误差限后,采用精度较高的第二级误差限控制复位,相比只用一级误差限的复位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天平是测量风洞试验过程中作用在模型上的气动力和力矩的核心测量元件,它的精准度关系到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整个吹风试验的成败。因此,在天平应用于风洞测力试验之前,必须在校准装置上施加一组已知载荷并测定其对应的应变量,确定出它在一定轴系中的校准公式和工作公式。
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的目的是满足风洞所用常规六分量(阻力、升力、侧向力、俯仰力矩、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及六分量以下应变天平静态校准的应用需要,获得相应天平静校公式、静校精度和准度,并提供天平支杆弹性角修正公式。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组由6自由度复位机构、自动加载机构、测位机构、天平支杆、天平加载头以及基座6大部分组成。6自由度复位机构主要用于天平加载后、将天平加载头复位至初始位置;自动加载机构用于根据校准要求,为天平加载头自动加载所需的力和力矩;测位机构主要用于测量天平加载头的实时位置和姿态,为6自由度复位机构的复位操作提供依据;天平支杆主要用于连接6自由度复位机构和天平加载头,与天平在风洞中实际使用的相同;天平加载头主要用于实现天平校准过程中的力和力矩的有效加载;基座用于保证天平校准设备的工作状态稳定。
天平在校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校准方法,对天平进行单分量、二元或综合校准,天平加载后,加载头会在俯仰α、偏航β、滚转γ、X、Y、Z各个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根据回零式天平校准装置的校准方法,需由天平复位机构将加载头复位至初始状态后,获取天平在该状态下的输出,最终得到天平校准结果。
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的工作过程中,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精度,直接影响着天平的静态校准精度,进而影响风洞试验数据的精度,而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效率,直接影响天平复位机构完成复位所能达到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为:根据现场情况由工作人员经验进行复位,不同的人员复位精度和效率均有差异,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高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效率。
申请人研究发现由于机械加工和结构安装误差,导致复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各分量运动关系存在相互耦合,根据耦合关系的强弱,对于串联结构的天平复位机构,不同的复位顺序运行效率有所不同,因此,申请人想到通过获得最佳复位顺序进行复位能够有效提高复位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复位机构为俯仰角α、偏航角β和滚转角γ三个角度及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6自由度复位机构,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俯仰角α、偏航角β、滚转角γ、X轴、Y轴和Z轴的随机排序组合,生成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对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基于仿真结果确定复位机构的最佳复位顺序;
步骤2:安装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将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的复位机构行走至机构零位,记录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初始位置,获得初始位置数据;
步骤3:对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的加载头施加相应的力和力矩;
步骤4:设置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一位移误差范围;
步骤5: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偏航角β变形量;
步骤6:若偏航角β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7,若偏航角β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8;
步骤7: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偏航角β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偏航角β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8: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俯仰角α变形量;若俯仰角α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9,若俯仰角α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俯仰角α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俯仰角α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0: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滚转角γ变形量;若滚转角γ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1,若滚转角γ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2;
步骤11: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滚转角γ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滚转角γ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2:复位机构完成偏航角β、俯仰角α和滚转角γ的复位后,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若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均大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3,若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均小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4;
步骤13: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4:设置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二位移误差范围,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第二位移误差范围小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
步骤15:判断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和滚转角γ变形量是否均小于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且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是否均小于第二位移误差范围,若是则完成复位机构的复位操作,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
其中,本发明提出的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中,通过2种技术手段提高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控制效率。第一种技术手段为:在复位策略的调试过程中,通过仿真软件,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第二种技术手段是在复位过程中,采用2级精度的控制方法,在初始复位阶段,采用误差较大的第一级误差(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一位移误差范围)限控制机构实现粗复位,待机构复位满足第一级误差限后,采用精度较高的第二级误差(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二位移误差范围)限控制复位,相比只用一级误差限的复位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基于俯仰角α、偏航角β、滚转角γ、X轴、Y轴和Z轴的随机排序组合,生成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基于复位机构的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采用仿真软件对生成的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获得仿真结果,基于仿真结果中仿真复位执行时间大小,确定复位机构的最佳复位顺序。
优选的,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包括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是:用于测量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1,用于测量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2,用于测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3,用于测量滚转角γ变形量以及Y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4,用于测量滚转角γ变形量以及Y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5,用于测量Z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6。
优选的,采用P1和P2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为提高计算效率,对偏航角β计算进行了简化,仅考虑加载头在偏航角β方向的变化量。最终复位完成时,加载头的各个角度和位移均复位至初始值误差范围内,完成复位,偏航角β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位移变化量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的安装距离和所述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偏航角β变形量。
优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1,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l,偏航角β变形量=arctan(d1/L1)。
优选的,俯仰角α测量通过P1、P2和P3三个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P1、P2水平安装,用于测量偏航角β,P1、P2和P3安装均与变形测位平面垂直,P3安装与P1、P2下方,与P1、P2形成等腰三角形,俯仰角α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初始位置数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初始位置数据,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初始位置数据;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实时位置数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实时位置数据,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实时位置数据;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初始位置数据与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位移变化量以及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到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俯仰角α变形量。
优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到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距离为L2,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2,俯仰角α变形量=arctan(d2/L2)。
优选的,滚转角γ变形量通过P4、P5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P4、P5垂直与测位面上表面安装。变形量计算方法与偏航角β计算方法相同,滚转角γ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位移变化量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4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5之间的安装距离和所述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滚转角γ变形量。
优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4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5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3,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3,滚转角γ变形量=arctan(d3/L3)。
优选的,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分别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各自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分别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各自的位移变化量;
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3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X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4至P5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Y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P6的位移变化量为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通过2种途径提高天平复位机构的控制效率。首先,在复位策略的调试过程中,通过仿真软件,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避免了采用其他不佳的或效率低的复位顺序进行复位,也避免了采用人工经验确定复位顺序,从整体上提高了复位效率。第二,在复位过程中,采用2级精度分步控制的方法,在初始复位阶段,采用误差较大的第一级误差限控制机构实现粗复位,待机构复位满足第一级误差限后,采用精度较高的第二级误差限控制复位。该复位方法,通过机械仿真,有效降低了复位机构运动耦合对复位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2级精度分步控制,明显提高了机构的复位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P1-P3安装相对位置沿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方向示意图;
图3是6只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串联结构回零式全自动体轴系天平校准***在对常规六分量(阻力、升力、侧向力、俯仰力矩、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及六分量以下天平进行静态校准过程中,天平加载头受力导致空间位置变化,天平加载头复位机构将加载头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复位控制方法。
风洞六分量应变天平静态校准***结构复杂,由于机构加工和安装误差,复位机构运行过程中各分量之间相互耦合,控制难度大,目前暂无同类型复位机构复位方法进行参考。
本发明中描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六分量风洞天平校准***的加载后机构复位控制,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首先,通过Virtual.Lab Motion控制***仿真软件,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通过天平加载头空间姿态测量传感器,获取天平加载架机构加载变形后的空间姿态;控制6自由度复位机构,按照仿真获得的最佳复位顺序,将β机构(偏航机构)行走至复位控制精度范围内,完成β角度的第一级误差复位;控制六分量复位机构,将α机构(俯仰机构)行走至复位控制精度范围内,完成α角度的第一级误差复位;控制六分量复位机构,将γ机构(滚转机构)行走至复位控制精度范围内,完成γ角度的第一级误差复位;判断3个角度复位后的值是否满足复位机构的第一级误差复位要求,若满足,控制六分量复位机构,将机构沿X、Y和Z方向同时按照第一级误差进行复位,完成复位机构的3个位移复位控制;判断机构的3个角度和3个位移的值是否满足复位机构的第一级误差控制精度要求,若不满足,重复以上步骤;若满足,重复以上顺序,按照第二级误差复位要求,完成此次加载状态下的精确复位操作。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中,通过2种方法提高天平复位机构的控制效率。首先,在复位策略的调试过程中,通过Virtual.LabMotion控制***仿真软件(该软件可直接导入6自由度复位机构的机械设计图,通过设定材料参数,更加准确的实现机构运动学特性方针),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如材料类型、每个部件的尺寸、加载头加载状态下的力和力矩约束、机构运行速度等),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复位顺序指的是6自由度复位机构加载后的复位顺序,包括α、β、γ三个角度的复位以及X、Y、Z三个方向的位移复位。6个机构的不同复位顺序,由于加工以及安装误差,导致其中一个机构运行,会产生其他分量的变化,因此,α、β、γ和X、Y、Z不同的复位顺序组合,对复位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对多种复位顺序进行对比,获得最优的复位顺序,再通过实际调试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第二种方法是在复位过程中,采用2级精度的控制方法,在初始复位阶段,采用误差较大的第一级误差限控制机构实现粗复位,待机构复位满足第一级误差限后,采用精度较高的第二级误差限控制复位,该种方法相比只用一级误差限的复位效率有明显的提高(采用一级误差精度(每个分量均以最终精度要求为条件),由于该6自由度复位机构复位误差高(角度精度0.0002°、位移精度0.002mm)α、β、γ和X、Y、Z每个分量的复位,接近初始位置时的位移控制量均在微米级,定位难度大、效率低,且由于加工以及安装误差、每个分量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复位时间更长。采用两级精度控制方法,先将6个分量均复位至接近初始位置的范围内,降低6个分量大范围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再在小范围内使用目标控制精度,实现机构的快速复位。经过测试,该方法比一级误差精度的控制方法效率至少提高50%)。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具体应用于某高超声速风洞6自由度天平静校***。在该天平静校***调试过程中,通过对复位顺序的多次对比,结合机构仿真软件结果,总结出本专利内容。具体执行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包含如下步骤:
(1)通过Virtual.Lab Motion控制***仿真软件,根据机构的实际材料等结构参数,对不同机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复位执行时间,确定最优的天平复位机构的复位策略,进入步骤(2);
(2)安装好校准天平后,将风洞天平静校***复位机构行走至机构零位,记录6只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的初始位置,进入步骤(3);
(3)根据加载顺序(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际调试优化获得加载顺序,若使用任意加载顺序,最终也能实现机构复位,但效率较低)对天平加载头施加相应的力和力矩,进入步骤(4);
(4)设置复位误差为第一级误差(角度复位误差为0.005度,位移误差为0.02mm),进入步骤(5);
(5)加载头加载完成后,按照步骤(1)中的获得的最佳复位顺序,按照测位机构加载头与激光位移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P1和P2点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变形后的位移变化,计算加载头的偏航角β变形量。(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1,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1,平面转动简化为M1转动至M2,进入步骤(6);
(6)若β角大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7),若β角小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8);
(7)控制复位机构完成加载头的β角复位,进入步骤(5);
(8)通过P1和P2点的变形量,计算P1和P2连线中点的变形量,并结合P3点的变形,通过P1和P2连线中点与P3点的变形量,计算天平加载头的俯仰角α变形量,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到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距离为L2,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2,俯仰角α变形量=arctan(d2/L2),若α角大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9),若α角小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10);
(9)控制复位机构完成加载头的α角复位,进入步骤(5);
(10)根据P4和P5点的变形量,计算天平加载头的滚转角γ变形量,激光位移传感器P4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5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3,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3,滚转角γ变形量=arctan(d3/L3),若γ角大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11),若γ角小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12);
(11)控制复位机构完成加载头的γ角复位,进入步骤(5);
(12)待天平复位机构根据加载头姿态变形量对天平加载头完成角度复位后,计算天平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其中,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3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X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4至P5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Y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激光位移传感器P6的位移变化量为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若三个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大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13),若三个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小于误差线,则进入步骤(14);
(13)根据位移变化量完成天平加载头的三个方向的位移复位,进入步骤(5);
(14)设置复位误差为第二级误差(角度复位误差为0.0002度,位移误差为0.002mm),进入步骤(15);
(15)若加载头的角度变化量和位移变化量均满足误差要求,则完成此次复位操作,进入步骤(16),若不满足,则进入步骤(5);
(16)开始天平信号采集,完成采集后,进入步骤(15);
(17)进入下一校准状态的加载和复位操作。
俯仰角α测量通过P1、P2和P3三个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P1、P2水平安装,用于测量偏航角β,P1、P2和P3安装均与变形测位平面垂直,P3安装与P1、P2下方,与P1、P2形成等腰三角形。安装相对位置沿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方向示意图如图2所示。
滚转角γ变形量通过P4、P5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P4、P5垂直与测位面上表面安装,6只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中每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标注位置短线为激光位移传感器光线测量位置。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复位机构为俯仰角α、偏航角β和滚转角γ三个角度及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6自由度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俯仰角α、偏航角β、滚转角γ、X轴、Y轴和Z轴的随机排序组合,生成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对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基于仿真结果确定复位机构的最佳复位顺序;
步骤2:安装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将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的复位机构行走至机构零位,记录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初始位置,获得初始位置数据;
步骤3:对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的加载头施加相应的力和力矩;
步骤4:设置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一位移误差范围;
步骤5: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偏航角β变形量;
步骤6:若偏航角β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7,若偏航角β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8;
步骤7: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偏航角β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偏航角β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8: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俯仰角α变形量;若俯仰角α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9,若俯仰角α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0;
步骤9: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俯仰角α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俯仰角α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0: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的滚转角γ变形量;若滚转角γ变形量大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1,若滚转角γ变形量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2;
步骤11: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滚转角γ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的滚转角γ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2:复位机构完成偏航角β、俯仰角α和滚转角γ的复位后,利用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实时位置数据和初始位置数据计算获得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若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均大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3,若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均小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则执行步骤14;
步骤13:基于最佳复位顺序和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控制复位机构执行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复位,并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14:设置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和第二位移误差范围,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小于第一角度复位误差范围,第二位移误差范围小于第一位移误差范围;
步骤15:判断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和滚转角γ变形量是否均小于第二角度复位误差范围且加载头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是否均小于第二位移误差范围,若是则完成复位机构的复位操作,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基于俯仰角α、偏航角β、滚转角γ、X轴、Y轴和Z轴的随机排序组合,生成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基于复位机构的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采用仿真软件对生成的若干个复位机构的复位顺序进行仿真获得仿真结果,基于仿真结果中仿真复位执行时间大小,确定复位机构的最佳复位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包括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是:用于测量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1,用于测量偏航角β变形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2,用于测量俯仰角α变形量以及X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3,用于测量滚转角γ变形量以及Y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4,用于测量滚转角γ变形量以及Y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5,用于测量Z轴方向位移变形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P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偏航角β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位移变化量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的安装距离和所述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偏航角β变形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1,第一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1,偏航角β变形量=arctan(d1/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俯仰角α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初始位置数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初始位置数据,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初始位置数据;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的实时位置数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2的实时位置数据,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实时位置数据;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初始位置数据与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中点的位移变化量以及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到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俯仰角α变形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1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2之间连线到激光位移传感器P3的距离为L2,第二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2,俯仰角α变形量=arctan(d2/L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滚转角γ变形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位移变化量;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4的位移变化量和激光位移传感器P5的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4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5之间的安装距离和所述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计算获得滚转角γ变形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位移传感器P4与激光位移传感器P5之间的安装距离为L3,第三平均位移变化量为d3,滚转角γ变形量=arctan(d3/L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分别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各自的初始位置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分别计算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6各自的位移变化量;
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1至P3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X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将激光位移传感器P4至P5的位移变化量求平均获得Y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P6的位移变化量为Z轴方向的位移变形量。
CN202310351030.6A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Active CN116147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1030.6A CN116147881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1030.6A CN116147881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7881A true CN116147881A (zh) 2023-05-23
CN116147881B CN116147881B (zh) 2023-06-16

Family

ID=8635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1030.6A Active CN116147881B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78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3971A (zh) * 2023-10-17 2023-11-1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载头姿态解算和天平信号反馈的复位控制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0316A1 (de) * 1988-04-30 1989-11-08 Carl Schenck Ag Kalibriereinrichtung für eine interne Windkanalwaage
US5279144A (en) * 1991-04-28 1994-01-18 Israel Aircraft Industries Ltd. Internal balance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H08184527A (ja) * 1994-12-28 1996-07-16 Shimadzu Corp 風洞天秤の較正装置
US20120111088A1 (en) * 2009-06-22 2012-05-1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 tunnel balance calibrator
CN103616157A (zh) * 2013-12-23 2014-03-05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风洞天平体轴系静校***及方法
CN203587316U (zh) * 2013-11-05 2014-05-07 沈阳金凯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六自由度调整的天平校准台
CN103837318A (zh) * 2014-01-03 2014-06-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并联六连杆式风洞天平复位机构及复位方法
CN203811347U (zh) * 2014-01-15 2014-09-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高精度天平体轴校准快速复位***
CN106872139A (zh) * 2016-12-31 2017-06-20 重庆大学 超低温六分量天平校准复位过程中的位姿检测方法
CN108827589A (zh) * 2018-08-17 2018-11-1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用的风洞天平体轴静校架复位方法
CN111220346A (zh) * 2020-01-21 2020-06-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压电天平校准与使用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CN112326185A (zh) * 2020-10-21 2021-02-0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三自由度投放机构就位控制方法
CN112504554A (zh) * 2020-10-19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六分量高精度微量滚转力矩测量装置的校准方法
CN112504614A (zh) * 2020-10-19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天平校准的滚转复位装置
CN114166461A (zh) * 2021-12-15 2022-03-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天平非复位体轴系校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0316A1 (de) * 1988-04-30 1989-11-08 Carl Schenck Ag Kalibriereinrichtung für eine interne Windkanalwaage
US5279144A (en) * 1991-04-28 1994-01-18 Israel Aircraft Industries Ltd. Internal balance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H08184527A (ja) * 1994-12-28 1996-07-16 Shimadzu Corp 風洞天秤の較正装置
US20120111088A1 (en) * 2009-06-22 2012-05-1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 tunnel balance calibrator
CN203587316U (zh) * 2013-11-05 2014-05-07 沈阳金凯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六自由度调整的天平校准台
CN103616157A (zh) * 2013-12-23 2014-03-05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风洞天平体轴系静校***及方法
CN103837318A (zh) * 2014-01-03 2014-06-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并联六连杆式风洞天平复位机构及复位方法
CN203811347U (zh) * 2014-01-15 2014-09-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高精度天平体轴校准快速复位***
CN106872139A (zh) * 2016-12-31 2017-06-20 重庆大学 超低温六分量天平校准复位过程中的位姿检测方法
CN108827589A (zh) * 2018-08-17 2018-11-1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用的风洞天平体轴静校架复位方法
CN111220346A (zh) * 2020-01-21 2020-06-0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压电天平校准与使用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CN112504554A (zh) * 2020-10-19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六分量高精度微量滚转力矩测量装置的校准方法
CN112504614A (zh) * 2020-10-19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天平校准的滚转复位装置
CN112326185A (zh) * 2020-10-21 2021-02-0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三自由度投放机构就位控制方法
CN114166461A (zh) * 2021-12-15 2022-03-1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天平非复位体轴系校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瑾等: "高准确度风洞天平静态校验台", 《计量学报》, vol. 24, no. 4, pages 307 - 309 *
关立文等: "风洞天平校准台并联复位机构精度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vol. 58, no. 3, pages 298 - 304 *
张平等: "风洞天平全自动校准***的研制", 《弹箭与制导学报》, vol. 40, no. 2, pages 47 - 50 *
李亮亮;谢志江;罗欢;宋宁策;: "基于6-UPS型Stewart平台复位的全自动天平校准测控***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no. 05, pages 103 - 1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3971A (zh) * 2023-10-17 2023-11-1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载头姿态解算和天平信号反馈的复位控制方法
CN117073971B (zh) * 2023-10-17 2023-12-0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加载头姿态解算和天平信号反馈的复位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7881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27195A1 (en) Leveling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point support platform
CN108297101A (zh) 多关节臂串联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检测和动态补偿方法
CN116147881B (zh) 一种风洞六分量天平静校***中复位机构的复位方法
US9797700B2 (en) Variable modelling of a measuring device
CN106043736A (zh) 一种用于飞机部件调姿的串并联机械结构及调姿方法
CN2385330Y (zh) 全自动无砝码自补偿天平校准装置
CN114166461B (zh) 一种风洞天平非复位体轴系校准装置
CN108413887A (zh) 光纤光栅辅助分布式pos的机翼形变测量方法、装置和平台
CN109733638B (zh) 一种长支柱起落架大变形情况下载荷施加方法
CN106885676A (zh) 气动载荷产生的非解耦六自由度机构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法
CN103950552B (zh) 基于六轴数控***的飞机壁板装配变形的数字化校正方法
CN103921954B (zh) 基于三轴数控***的飞机壁板装配变形的数字化校正方法
CN108872942A (zh) 基于基准点的主动主反射面天线理想形面实时保持方法
CN110174074A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热形变误差补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3513999B (zh) 一种航天器结构静力试验大视场实时变形测量***及方法
CN113319855B (zh) 一种多关节诊疗机器人柔顺力控制模式下的重力补偿方法
CN113503813B (zh)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线位移定位精度测量与误差补偿方法
CN106323587B (zh) 机翼风洞试验模型弹性变形的单目视频高精度测量方法
CN112985694A (zh) 三轴气浮台质心调平衡的方法及***
CN111267108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关节零点标定结构及标定方法
CN106154753A (zh) 一种工件台干涉仪切换偏差校准方法
CN112629813A (zh) 一种风洞天平载荷校准加载头
CN117268675B (zh) 航天器设备安装精度偏差补偿方法
RU2777350C1 (ru) Способ калибровки тензометрических вес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17606768B (zh) 一种适用于旋转机械的空间相异轴向标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