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9993B -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9993B
CN116119993B CN202310241808.8A CN202310241808A CN116119993B CN 116119993 B CN116119993 B CN 116119993B CN 202310241808 A CN202310241808 A CN 202310241808A CN 116119993 B CN116119993 B CN 116119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olypropylene fiber
weight
building
build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18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9993A (zh
Inventor
柳立生
黄娅军
张西平
曹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2418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9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9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9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6/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16/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ibrous
    • C04B16/061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ibrous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16/0625Polyalkenes, e.g. polyethylene
    • C04B16/0633Polyprop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或类似的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胶凝材料40~50份、粗骨料30~45份、细骨料40~60份、改性聚丙烯纤维0.1~0.9份、减水剂0.8~5份、水15~30份;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是通过首先对聚丙烯纤维进行马来酸酐接枝后再进一步改性得到的,所得到的改性纤维分散性好,接枝的长支链具有的亲水基团排列在表面改善了亲水性,烷基链则能够起到抗渗作用,这导致制备的建筑材料不仅强度高且抗渗透性能好。

Description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或类似的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特点体现在种类多、结构复杂等,与人们生活具有紧密地联系,能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新时期,我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行业发展理念也必须做出转变,不仅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建筑材料、建筑工艺都能够有新要求,以便于提升建筑整体性能。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能够解决传统建筑材料相关问题,具有很强的环保优势,且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小。这种新型材料利用机械生产模式,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污染,能够通过相关科技控制材料性能,充分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同时,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施工人员劳动量会大大降低,让建筑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能够应用的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的种类较多,能够满足现代化建筑保温隔热、隔音隔噪、绿色节能等多种需求。相较于其他类别材料,新型轻质高强材料最突出的特点是节能环保,可利用最少的水泥、金属及回收材料达成建筑过程中对材料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再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消费。此外,新型轻质高强材料多是借助机械化生产模式,并不产生额外的污染。将新型轻质高强材料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对于人力的需求量也显著减少,不仅优化了建筑的结构,也提升了建筑的综合性能。
轻质高强混凝土具备高比强度、高韧性、保温隔热等特性,与传统混凝土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轻质混凝土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脆性比较大,容易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开裂与脆性破坏,导致其强度较低,这个缺陷会限制其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有实践表明加纤维到轻骨料混凝止中有利于其脆性的降低,自上世纪中叶后,类似于钢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等等以及近年来被大家所推崇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逐渐问世,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合成纤维也被用于解决混凝土许多特殊的需求,如增加混凝土的抗爆性能、抗冲击性能等,纤维掺加于水泥混凝土中一方面可以起到补强作用,使得混凝土整体强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低模量纤维的存在,对混凝土也起到了很好的抗裂增韧作用。
中国专利CN202110805550.0公开了一种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以重量份计,该发明的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包括改性玻化微珠36~48份,粉煤灰60~90份,水泥240~360份,泡沫120~150份,减水剂2~3.2份,聚丙烯纤维0.4~2份,水80~140份。该发明使用的改性玻化微珠在混凝土中有良好的分散性,避免了因颗粒团聚或富集现象导致的结构缺陷,同时在发泡工艺中加入了纳米氧化铝,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让泡沫混凝土成品更为轻质。该发明提供的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中国专利CN202110826824.4具体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硅酸盐水泥、改性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纤维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过氧化二苯甲酰溶液、聚丙烯纤维、马来酸溶液。一种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二甲苯溶液中,配制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先溶胀再反应;接着加入马来酸水溶液,反应得到反应粗产物;粗产物烘干,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将水泥和水混合,然后加入改性聚丙烯纤维以及添加剂,搅拌后得到水泥浆料。该申请可用于改善聚丙烯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结合性能,其具有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效果。
混凝土中掺加纤维一直以来是一个研究的热点,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延展性、抗裂性、抗冲击及耐久性能都明显优于一般混凝土。提高纤维在混凝土基体里的分散状态,调整纤维合适的平均间距,并设法处理纤维表面,使纤维与水泥基体更好的粘结,由此便可最大程度的发挥纤维的巨大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因而从根本上改善纤维的亲水及分散性能,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对于纤维混凝土大面积推广应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改性聚丙烯纤维并应用到轻质抗压建筑材料上,以提高建筑材料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等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胶凝材料40~50份、粗骨料30~45份、细骨料40~60份、改性聚丙烯纤维0.1~0.9份、减水剂0.8~5份、水15~30份。
进一步的,所述胶凝材料是由水泥、粉煤灰及石灰石粉所组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0.1~0.2:0.01~0.05。
进一步的,所述粗骨料为碎石、陶粒、页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细集料为细砂、玄武岩、矿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的一种。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1~5重量份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丙酮中浸泡24~48h,过滤,烘干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0.05~0.9重量份、二苯甲酮0.001~0.02重量份,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100~200W/m2,反应时间2~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烘干;
X3取步骤X2中接枝的聚丙烯纤维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二甲苯中再加入1-叔丁氧羰基-1,8-二氨基辛烷0.5~2重量份、N,N-二异丙基乙胺0.1~1重量份,加入完毕后升温至20~35℃,体系抽真空后在氮气氛围下搅拌2~8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残余物经水洗后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胶凝材料与粗骨料、细集料按配方量称取后混合,再加入减水剂、水,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粗骨料中的水泥及粉煤灰、石灰石粉形成胶凝材料,使得所形成的建筑材料均匀密实,细集料则是与水泥浆混合起到界面粘结填充的作用,并在拌合中起到润滑作用,也会对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组分用料在减水剂的分散及润滑作用下,紧密结合,同时分散良好共同导致了该材料的轻质、高强;
(2)发明人通过对接枝后的纤维进行进一步改性在纤维表面引入大量亲水基团,在混凝土拌合时能够起到分散良好的作用,酰亚胺基经烷基链相连形成长支链,在混凝土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状结构彼此交联,在混凝土中充当各组分之间的“抓手”,使得其内部结构紧实,这种交联作用能够很好地改善混凝土的韧性,使得得到的轻质混凝土机械性能更佳;
(3)所得到的改性纤维分散性好,接枝的长支链具有的亲水基团排列在表面改善了亲水性,烷基链则能够起到抗渗作用,这导致制备的建筑材料不仅强度高且抗渗透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明确提出这些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但是不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型聚合物,商品名为丙纶,学名为等规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不含官能团的、分子链具有等规结构的聚合物,分子结构表示为:[-CH2-CH(CH3)-]n,一般大分子的聚合度为310~430,分子量多在10万~200万。聚丙烯纤维约含有85%~97%等规聚丙烯,及3%~15%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规整性好,没有侧基,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链中无薄弱环节,化学稳定性好,能形成侧基镶嵌的规整结晶。聚丙烯纤维一般密度基本在0.90g/cm3左右,该纤维目前也是在现有的高分子树脂中质量最轻的一种,其化学性质稳定且机械性能良好,因此一直作为水泥混凝土掺加纤维的首选。但聚丙烯纤维分子结构致密,结晶度高,本身亲水性能很差,与水泥基材料拌合使用时分散性也很差,这也制约了该纤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纤维混凝土实际上即是一种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自然会存在不同相体的界面效应,能否合理的利用各种材料的界面效应,对于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非常关键。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就必须保持纤维在基体中分散的合理有规,使得纤维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发明人通过对聚丙烯纤维的改性从根本上提高了纤维的自分散性能,并且提高了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粗糙度,以确保纤维可以在混凝土基体中在搅拌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同时与水泥基材料很好的接触形成更高的强度。在本发明中,粗骨料中的水泥及粉煤灰、石灰石粉形成胶凝材料,使得所形成的建筑材料均匀密实,细集料则是与水泥浆混合起到界面粘结填充的作用,并在拌合中起到润滑作用,也会对混凝土的耐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组分用料在减水剂的分散及润滑作用下,紧密结合,同时分散良好共同导致了该材料的轻质、高强。
本发明中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后再进一步改性,其亲水性能有了更多幅度的提高,同时由于改性后其接枝在主链上支链两端的酰亚胺基,该纤维被改性成了一个不均衡的表面活性剂,因而会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聚丙烯纤维在与马来酸酐反应接枝后,虽然会改善纤维的亲水性但是其自身性能会受到影响,反而不利于纤维对于混凝土韧性的提升,因此,发明人通过对接枝后的纤维进行进一步改性来进行强化,通过进一步改性在纤维表面引入大量亲水基团,亲水基团排列在表面,因而在混凝土拌合时能够起到分散良好的作用,酰亚胺基经烷基链相连形成长支链,在混凝土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状结构彼此交联,在混凝土中充当各组分之间的“抓手”,使得其内部结构紧实,这种交联作用能够很好地改善混凝土的韧性,使得得到的轻质混凝土机械性能更佳。
本发明实施例中部分原料的参数如下:
硅酸盐水泥,P.O.42.5。
粉煤灰,325目。
石灰石粉,325目。
陶粒,10~30mm。
聚丙烯纤维,9mm,货号:008,山东鑫鸿铜材有限公司。
聚羧酸减水剂,货号:CP1901X,南京磬海商贸有限公司。
对照例1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改性聚丙烯纤维0.5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2kg加入到10L丙酮中浸泡36h,过滤,60℃烘干4h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100g、二苯甲酮8g,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200W/m2,反应时间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80℃烘干8h;
X3取步骤X2中接枝的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1-叔丁氧羰基-1,8-二氨基辛烷1kg、N,N-二异丙基乙胺500g,加入完毕后升温至30℃,体系抽真空后在氮气氛围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残余物经水洗后于8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聚丙烯纤维0.5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改性聚丙烯纤维0.5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2kg加入到10L丙酮中浸泡36h,过滤,60℃烘干4h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100g、二苯甲酮8g,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200W/m2,反应时间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80℃烘干8h即得改性聚丙烯纤维。
实施例4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改性聚丙烯纤维0.7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2kg加入到10L丙酮中,浸泡36h,过滤,60℃烘干4h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100g、二苯甲酮8g,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200W/m2,反应时间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80℃烘干8h;
X3取步骤X2中接枝的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1-叔丁氧羰基-1,8-二氨基辛烷1kg、N,N-二异丙基乙胺500g,加入完毕后升温至30℃,体系抽真空后在氮气氛围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残余物经水洗后于8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
实施例5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硅酸盐水泥40kg、粉煤灰6kg、石灰石粉2kg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步骤S1中的胶凝材料与陶粒30kg、细砂40kg混合,再加入聚羧酸减水剂0.8kg、改性聚丙烯纤维0.9kg、水30kg,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2kg加入到10L丙酮中浸泡36h,过滤,60℃烘干4h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100g、二苯甲酮8g,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200W/m2,反应时间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80℃烘干8h;
X3取步骤X2中接枝的聚丙烯纤维加入到10L二甲苯中再加入1-叔丁氧羰基-1,8-二氨基辛烷1kg、N,N-二异丙基乙胺500g,加入完毕后升温至30℃,体系抽真空后在氮气氛围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残余物经水洗后于80℃下烘干至恒重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
测试例1
对对照例及实施例所制备的轻质高强建筑材料进行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的测试,将对照例及实施例中所制备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分两次装入模具,每次厚度大致相等;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中,在模具的四周分别振捣,抗压强度测试的模具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抗折强度测试的模具尺寸为150mm×150mm×600mm,振捣棒距底部20mm,振捣30s后将成型好的轻质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脱模处理后养护28d,将养护后的样品采用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范中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为将试件放置试验机前,以成型时的侧面为承压面,中心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后连续均匀加荷,以0.5MPa/s的加荷速度进行加荷直至破坏。抗折强度的测试方法为将试件放置在试验装置前,在侧面画出加荷线位置,固定住试件后以0.02MPa/s的加荷速度进行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轻质高强建筑材料机械性能测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添加聚丙烯纤维的建筑材料的表现明显更佳,实施例3中聚丙烯纤维在经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后的纤维表面富集了大量的活性基团羧基,该活性基团可以与砂石中的碳酸钙以及水泥水化后的产物发生一定的反应,相互之间会形成氢键和酯键,从而使纤维和水泥混凝土结合的更加牢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相对于普通纤维单纯的物理握裹力,该活性纤维与水泥稳定类材料之间以化学键相连,从而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柔韧性。然后这种结合力在面对更高强度时则表现得略微逊色,这是因为马来酸酐改性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纤维表面的亲水性,以提升分散性,羧基形成的化学连接的结合力不足以抵抗更高强度的冲击,而实施例1中通过对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的进一步改性,其亲水基团紧密排列在表面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亲水性,使得分散性更佳,并且其连接亲水基团两端的长烷基链能够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交联作用,使得聚丙烯纤维在内部形成良好的连接作用,使得混凝土形成紧实、致密的内部结构,因此在面对强烈冲击时其内部结构也不易发生破裂。然而这种长支链的缺陷在于当添加量较多时,其在内部可能互相缠绕,反而不利于纤维的均匀分散,导致其内部结构不均匀,因此在受力时可能会容易发生破裂,因此实施例4、5的机械性能反而表现不如实施例1.
测试例2
对对照例及实施例所制备的轻质高强建筑材料进行抗渗透测试,试验方法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20)中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将对照例及实施例中所制备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装入圆锥形模具中,尺寸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度150mm,振捣30s后将成型好的轻质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脱模处理后养护28d。每组制备6个试件,将试件放入抗渗仪中将压力一次加到0.8MPa,此压力下保持24h后降压停机,取出试件放在压力机上,将试件破型并测试其渗透高度,取其平均值。若恒压过程中试件端面出现渗水应立即停止,记录时间,渗水高度则为试件高度。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表2轻质高强建筑强度的抗渗透测试结果表
实验方案 渗透高度/cm
对照例1 4.8
实施例1 2.1
实施例2 3.6
实施例3 2.9
实施例4 2.2
实施例5 2.4
从抗渗透测试可以看出,添加纤维的建筑材料的抗渗透性均表现较好,其中实施例3中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和实施例1、4、5二次接枝的聚丙烯纤维抗渗能力依次增大,这是因为添加纤维后一方面使得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更加致密紧实,因此水分不易进入其内部,另一方面,纤维经过改性后亲水性增强,在内部的分散性也增强,导致混凝土更不易发生开裂,水分也就更不易渗透,实施例1、4、5中经改性的聚丙烯纤维则是因为在表面的亲水基团紧密排列导致良好分散,而连接两端亲水基团的长烷基链则起着疏水作用,即使水分渗透进内部也不会因为亲水作用而破坏内部结构,进一步地阻止了水分的渗透。

Claims (6)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胶凝材料40~50份、粗骨料30~45份、细骨料40~60份、改性聚丙烯纤维0.1~0.9份、减水剂0.8~5份、水15~30份;
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称取聚丙烯纤维1~5重量份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丙酮中浸泡24~48h,过滤,烘干得到脱脂聚丙烯纤维;
X2将步骤X1中脱脂聚丙烯纤维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二甲苯中,再加入马来酸酐0.05~0.9重量份、二苯甲酮0.001~0.02重量份,加入完毕后将反应体系放入紫外反应器中,光强度100~200W/m2,反应时间2~6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接枝后的聚丙烯纤维经丙酮洗涤后烘干;
X3取步骤X2中接枝的聚丙烯纤维加入到5~10重量份的二甲苯中再加入1-叔丁氧羰基-1,8-二氨基辛烷0.5~2重量份、N,N-二异丙基乙胺0.1~1重量份,加入完毕后升温至20~35℃,体系抽真空后在氮气氛围下搅拌2~8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残余物经水洗后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是由水泥、粉煤灰及石灰石粉所组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0.1~0.2:0.01~0.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为碎石、陶粒、页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集料为细砂、玄武岩、矿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的一种。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胶凝材料;
S2将胶凝材料与粗骨料、细集料按配方量称取后混合,再加入减水剂、改性聚丙烯纤维、水,混合均匀,即得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
CN202310241808.8A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119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1808.8A CN116119993B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1808.8A CN116119993B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993A CN116119993A (zh) 2023-05-16
CN116119993B true CN116119993B (zh) 2023-09-22

Family

ID=8630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1808.8A Active CN116119993B (zh) 2023-03-14 2023-03-14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99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8704A (zh) * 2012-06-05 2012-09-26 苏州市新能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持久超疏水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54742A (zh) * 2017-06-26 2017-11-17 中交第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稳定材料用活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2611A (zh) * 2021-07-21 2021-11-02 南通吉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
CN115108775A (zh) * 2022-05-24 2022-09-27 上海楼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309A (zh) * 2022-07-25 2022-09-30 陕西百固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50651A (zh) * 2022-10-11 2023-01-31 江苏泰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Q457099A0 (en) * 1999-12-10 2000-01-13 James Hardie Research Pty Limited Lightweight wall constru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8704A (zh) * 2012-06-05 2012-09-26 苏州市新能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持久超疏水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54742A (zh) * 2017-06-26 2017-11-17 中交第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稳定材料用活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2611A (zh) * 2021-07-21 2021-11-02 南通吉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
CN115108775A (zh) * 2022-05-24 2022-09-27 上海楼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309A (zh) * 2022-07-25 2022-09-30 陕西百固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50651A (zh) * 2022-10-11 2023-01-31 江苏泰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丙烯纤维活化改性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樊孟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B015-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993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3192B (zh) 一种改善高延性混凝土变形能力的方法
CN106396555A (zh) 一种基于纤维素纤维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000B (zh) 水泥窑尾气碳化建筑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8649B (zh) 一种低收缩水泥基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70377B (zh) 一种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增韧矿渣基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477920B (zh) 一种绿色环保轻质高强混凝土
CN111423164A (zh) 一种晶须增韧增强地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6354679B (zh) 一种应***化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0997A (zh) 用于地铁疏散平台的rpc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9320B (zh) 一种碳矿化纤维水泥板及其二次压制成型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19993B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抗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3764A (zh)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6217182B (zh) 绿色高强耐高温多尺度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77296B (zh) 玄武岩-聚乙烯醇混杂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6940A (zh) 一种复合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及制备方法
CN113443874A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与聚丙烯纤维协同增强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Hassan et al. Strength evaluation of CO2-cured cellulose date palm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boards
CN114988740B (zh) 一种抗泥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94453B (zh) 一种纤维地聚合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88996B (zh) 一种改性木屑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49429B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
CN118063154A (zh) 一种可取向发泡的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956739A (zh) 一种再生细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10144A (zh)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45086A (zh) 一种钢纤维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