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5023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5023A
CN116055023A CN202310003682.0A CN202310003682A CN116055023A CN 116055023 A CN116055023 A CN 116055023A CN 202310003682 A CN202310003682 A CN 202310003682A CN 116055023 A CN116055023 A CN 116055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time
service data
receiving end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36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玉
叶奇
邓志吉
刘明
王飞
李辉
姜哲华
袁文君
李行亮
姚仲亮
周俊杰
孔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36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5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5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1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corr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errors
    • H04L7/0033Correction by delay
    • H04L7/0041Delay of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在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保证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从而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车载网络此类时间敏感的业务,对延时有着很高的确定性要求,例如:摄像头云台控制信令延时过大,导致云台转动跟不上操控频率,或已经结束控制,云台仍然处于转动调整中,而制造业的微小偏差足以酿成事故,所以保持控制类、实时运维类等时间敏感数据的确定性传输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在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保证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从而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在接收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通过该方法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从而,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即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本地时间做差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延时,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对齐;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
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在发送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此外,根据实施例,例如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这些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上述所定义的方法的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在其上存储有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通过上传过程、下载过程和推送过程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网络直接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和/或发送。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周期性传输探测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在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保证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从而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示例和实施例将只被理解为是说明性的示例。虽然本说明书可能在若干处提及“一”、“一个”或“一些”示例或实施例,但这并非意味着每个这种提及都与相同的示例或实施例有关,也并非意味着该特征仅适用于单个示例或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此外,如“包括”和“包含”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并不将所描述的实施例限制为仅由已提及的那些特征组成;这种示例和实施例还可以包含并未具体提及的特征、结构、单元、模块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尤其是5G***。例如适用的***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5G***以及5G NR***等。这多种***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发送端、接收端,可以是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在不同的***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摄像头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发送端、接收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云平台服务器等,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TE)***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也可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涉及对时间敏感的确定性应用传输领域,例如对实时性和确定性要求很高的音视频通信、车载通信、自动化控制等,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应用传输保障技术,保障设备间用户数据的时效性。
对于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车载网络此类时间敏感的业务,对延时有着很高的确定性要求,例如:300km/h行驶的高速列车,每0.1s的偏差可达8m之距,对车载和中心网络有着很高的延时确定性要求,其次周期性实时更新的位置信息,对于不满足时延确定性要求的数据,下一周期再次传输即可,而对时效性和确定性均要可靠的操控类信息,则要求不满足时延要求时立即更新再次重传,所以保持控制类、实时运维类等时间敏感数据的时延确定性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TSN网络(时间敏感网络)为标准以太网增加了确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实时、确定和可靠地传输,但工业领域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协议规范较多,TSN网络远没有达到商用普及的地步,且网络层面的确定性并不能保证用户数据层面的确定性,所以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确定性,仍然需要一定的手段保证其有界延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中提出,通过周期性探测包,对齐收发两端本地时间差,通过数据包发送时间戳、接收时间戳、两端时间差,计算得到数据包发送和排队延时;延时不在确定性时间内的数据包,做丢弃或发送端刷新数据后重传,从而保证数据递交给应用时是在延时确定范围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依赖于其他设备或网络的支持,保证设备间用户数据的延时确定性;并且,无需收发设备时钟同步,保证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主体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和中间网络,如图1所示。总体方案流程分为两个部分:固有网络延迟测量和收发设备相对时间对齐;用户数据确定性保障及处理。
总体数据传输方案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一、发送端周期性发送携带时间戳和序号信息的探测数据包;接收端接收到探测数据包后,做网络固有延迟计算,以获得收发两端与网络无关的相对时间偏移量,即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差;
步骤二、发送端根据业务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携带发送时间戳、序号、失效丢弃或者重传标识的业务数据包,接收端接收到业务数据包后,进行数据时效性判断,即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步骤三、若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有效,则递交给应用进行处理;
步骤四、若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包失效,根据数据包中失效丢弃或者重传标识,做丢弃或者根据数据包的序号发送重传请求(可选地,丢弃或者重传由发送端决策);
步骤五、发送端接收到重传请求,根据数据包重传序号,更新本地数据后重新发送。0见下方0见下方
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固有网络延迟测量和收发设备相对时间的对齐。
关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对时间对齐,即关于如何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差,介绍如下:
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延时由网络传输固有延时、网络中转引入延时和应用处理等引入的业务延时组成。
网络固有延时:带宽1Mbps下传输1KB的数据包,传输固有延时为1KB/1Mbps=8ms;
网络中转延时:数据包经过中间网元转发,在网元中缓存引入的延时;
应用处理延时:由业务接收+缓存+处理等引入的业务延时。
如图3所示,发送端t1时间发送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时间至少是网络固有延时处的t1’,再加上网络中其他网元和应用处理引入的延时,真实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是T1。因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间无法直接做差计算延时(发送端和接收端没有时间同步或时间同步粒度较大),无法确定数据包到达对端后的准确延时值,但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本地时间做差却可以得到准确的延时,因此,可利用此方法对齐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
计算方法:
发送端周期性发送时间对齐探测包(简称探测数据包),用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对齐(即用于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差):
例如,由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包1和数据包2,发送端的发包间隔为Δ1=t2-t1,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为Δ1’=T2-T1;其两者间隔在没有除网络固有延迟外的其他延时时,Δ1和Δ1’总是趋于相等,此时两者之间测量出的时间偏移量就是两者时间戳的差值。
如图3所示,发送端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时间偏移量Δ1=t2-t1,“接收端“接收数据包1和数据包2时间偏移量Δ1′=T2-T1,偏移量绝对差值ΔT1=abs(Δ1′-Δ1),若网络没有延时引入,则ΔT1应该无限趋近于0,若网络延时增大(Δ1′>Δ1)或网络延时减小(Δ1′<Δ1)都将导致ΔT1偏差值偏离于0,且延时波动越大,偏差绝对值越大。周期性获得偏差绝对值样本(ΔT1、ΔT2……ΔTn),取样本中的最小值ΔT=MIN(ΔT1、ΔT2……ΔTn),此时的两端时间戳作差,即是收发两端本地时间戳偏差值。
例如:发送端在本地时刻1和时刻3发送数据包1和数据包2(Δ1=3-1=2),假如接收端与发送端时间偏差10,则应在本地时刻11和时刻13收到数据包1和数据包2(Δ1′=13-11=2),即Δ1′-Δ1→0;接收端和发送端时间偏差为13-3=10;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时间偏差为10。
若存在网络延时增大的情况,接收端在本地时刻11和时刻14分别收到数据包1和数据包2,则(Δ1′=14-11=3),Δ1′-Δ1=1大于0,就不能用14-3=11作为接收端和发送端的时间偏差。网络延时减小的情况同理。
所以,本实施例中可以取偏差的最小样本时的时间戳做差,计算收发两端的时间偏移量,保证时效判断的准确性。
关于数据时效性判断介绍如下:
用户数据(即业务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时延在门限内,则认为数据有效,可以递交给上层用户处理。
业务数据包从发送端t1时间发送,真实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是T1,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为ΔT,则该业务数据包的时延=T1-t1+ΔT;若该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在门限范围内,则该业务数据包有效,否则无效。
关于整个***的数据传输流程,如下图4所示,其中发送端的处理流程如下图5所示,包括:
步骤①:发送端周期性向接收端发送携带发送时间戳和序号(数据包标识)的探测数据包(为了区分业务数据,将周期性发送的用于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的数据包称为探测数据包),接收端通过探测数据包完成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对齐;即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ΔT;
步骤②:发送端按照业务需求,向接收端发送携带时间戳、序号、失效丢弃或者重传的指示标识的业务数据包;
步骤③:发送端收到接收端失效数据重传请求(其中携带需要重传的业务数据包的序号)后,可以根据重传请求再次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如果需要重新发送,则执行步骤④,否则,放弃重传。
步骤④:发送端根据重传请求更新本地数据,生成最新的业务数据包(携带发送时间戳、序号、失效丢弃或者重传的指示标识),并发送给接收端,此时重传的业务数据包中的业务数据可能不同于之前失效的业务数据包中的数据,是最新的业务数据。
相应地,接收端处理流程如下图6所示,包括:
步骤①:接收端接收到周期性探测数据包,进行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对齐,即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ΔT;
步骤②:接收端接收到时间敏感的业务数据包(携带发送时间戳,以及是否重传等字段,从而指示该业务数据包是时间敏感的数据包),进行时效性判断,即利用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的当前业务数据包的时延(T1-t1+ΔT),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判断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步骤③:若当前业务数据包有效(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将当前业务数据包递交给上层用户进行业务处理;
步骤④:若当前业务数据包失效(时延大于预设阈值),根据当前业务数据包中的序号和失效处理标识进行处理:若标识失效丢弃,则作丢弃处理,若标识重传,则向发送端反馈失效数据重传请求,其中携带当前业务数据包中的序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性应用传输保障技术,保障设备间传输信息的时效性;不依赖于网络或其他设备的支持,不依赖设备间的时间同步;通过包含本地时间戳的周期性探测数据包计算设备间时间偏移量,通过相对偏移量和本地时间戳进行用户数据时效性保障;通过发送端决策不满足时效性的数据丢弃还是重传处理,提高用户数据控制的灵活性。
参见图7,在接收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101、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例如上述的ΔT),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S102、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例如上述的T1-t1+ΔT),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例如,若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间戳和标识、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则判定该数据包为时间敏感业务数据包,需要执行后续步骤,即进一步判断是否有效。
通过该方法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从而,无需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即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本地时间做差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延时,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对齐;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包的延时确定性传输,使得接收端递交给上层用户的数据,在精确限定的有界延迟范围内,保障了数据的时效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例如上述的(ΔT1、ΔT2……ΔTn));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例如上述的数据包1和数据包2)的发送时间间隔(例如上述的Δ1=t2-t1),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例如上述的Δ1′=T2-T1);
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例如上述的ΔT1=abs(Δ1′-Δ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即上述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中的最小值),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例如,可以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包中携带的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丢弃或发起重传请求。
相应地,参见图8,在发送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S202、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重新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可以是利用原业务数据生成的数据包,也可以是将数据刷新后,重新生成的包含最新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下面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或装置,其中与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的解释或举例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620,收发机610,处理器600。
存储器6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61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60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620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作为接收端时,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
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作为发送端时,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600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单元11和第二单元12;
其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作为接收端时:
第一单元11,用于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第二单元12,用于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1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所述当前时间偏差:
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1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
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12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元12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作为接收端时:
第一单元11,用于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第二单元12,用于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11在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第二单元12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所述方法。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应当理解:
通信网络中的实体经由其往来传送流量的接入技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当前或未来技术,诸如可以使用WLAN(无线本地接入网络)、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LTE、LTE-A、5G、蓝牙、红外等;另外,实施例还可以应用有线技术,例如,基于IP的接入技术,如有线网络或固定线路。
适合于被实现为软件代码或其一部分并使用处理器或处理功能运行的实施例是独立于软件代码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或未来开发的编程语言来规定,诸如高级编程语言,诸如objective-C、C、C++、C#、Java、Python、Javascript、其他脚本语言等,或低级编程语言,诸如机器语言或汇编程序。
实施例的实现是独立于硬件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或未来开发的硬件技术或其任何混合来实现,诸如微处理器或CPU(中央处理单元)、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互补MOS)、BiMOS(双极MOS)、BiCMOS(双极CMOS)、ECL(发射极耦合逻辑)和/或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
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单独的设备、装置、单元、部件或功能,或者以分布式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在处理中使用或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功能,或者可以在处理中使用和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段或处理部分,其中,一个物理处理器或多于一个的物理处理器可以被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于如所描述的特定处理的处理部分。
装置可以由半导体芯片、芯片组或包括这种芯片或芯片组的(硬件)模块来实现。
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任何组合,诸如ASIC(应用特定IC(集成电路))组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组件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组件。
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其中体现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适应于执行如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过程,其中,该计算机可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包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其中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当接收到业务数据包时,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并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业务数据包是否有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间偏差是采用如下方式周期性确定的:
周期性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样本集合;其中,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利用连续所述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的;
取所述样本集合中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集合中的任一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的:
确定所述发送端发送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发送时间间隔,以及接收端对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接收时间间隔;
将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的所述接收时间间隔与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作为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与所述连续两个探测数据包对应的时间偏移量绝对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当前时间偏差,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包括:
将所述接收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减去所述发送端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然后再加上所述当前时间偏差,将得到的值作为所述业务数据包的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延判断所述当前数据包是否有效,包括:
若所述时延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有效,并发送给上层用户处理;
否则,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无效,丢弃所述业务数据包或者通知所述发送端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周期性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携带探测数据包的标识和在发送端的发送时间戳,使得接收端基于多个探测数据包在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时间间隔与在所述发送端的发送时间间隔的差值,确定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当前时间偏差;
根据业务需要发送业务数据包,其中携带所述业务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和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包中还携带当所述业务数据包失效时是否丢弃或重传的指示标识;
当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针对所述业务数据包的重传请求时,重新发送业务数据包。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003682.0A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055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682.0A CN11605502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682.0A CN11605502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023A true CN116055023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3682.0A Pending CN116055023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50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4649A (zh) * 2023-09-11 2023-10-17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物联网主服务平台数据分发***、方法和介质
CN117081983A (zh) * 2023-09-14 2023-1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4649A (zh) * 2023-09-11 2023-10-17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物联网主服务平台数据分发***、方法和介质
CN116894649B (zh) * 2023-09-11 2023-11-17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物联网主服务平台数据分发***、方法和介质
CN117081983A (zh) * 2023-09-14 2023-1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081983B (zh) * 2023-09-14 2024-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326B (zh) 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5502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73260B (zh) 上行信号定位的方法、通信基站和测量基站及ue
BRPI0612697A2 (pt) equipamento e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posição de ponto de acesso de wlan
US20210336727A1 (en) Harq process id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medium
WO2020155076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设备、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CN113574940B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64077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220201531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602281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220839A1 (zh) 获取时间提前量的方法与装置
US2023018920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209387A1 (en) Transmission delay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270913A (zh) 一种时间敏感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WO2022160298A1 (zh)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和***
CN114079853B (zh) 一种位置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51221B (zh) 配置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80301B (zh) 时钟同步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32121A1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5184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140363A1 (zh) 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07509A1 (zh) 用于sidelink的定位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7098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109799A1 (en) Groupcast communic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EP4319012A1 (e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