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8146B -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8146B
CN116048146B CN202310338277.4A CN202310338277A CN116048146B CN 116048146 B CN116048146 B CN 116048146B CN 202310338277 A CN202310338277 A CN 202310338277A CN 116048146 B CN116048146 B CN 116048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ular velocity
time
phase
indicat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82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8146A (zh
Inventor
马林
张永宾
李德春
胡小毛
刘伯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3103382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8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8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8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8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3/00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 G05D13/62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e.g. use of a tachometric dynamo, use of a transducer converting an electric value into a displac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8Stabilised platforms, e.g. by gyrosco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纤陀螺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为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或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ZY_1
后,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低于10°/s,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ZY_2
,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高于10°/s,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ZY_3

Description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陀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惯性导航***根据转轴的数目可以划分成单轴***、双轴***和三轴***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旋转惯导***又分别对应着多种与之匹配的转动调制方案,常见的有连续旋转和正反转方案,四次序、八次序、十六次序、二十次序、六十四次序等转停方案(刘毅.光纤惯组单轴旋转调制模式及对准方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周兆丰, 王新龙, 蔡远文. 双轴旋转调制最优转位次序的设计方案[J]. 航空兵器, 2020,27(1):8.[3];Guan BF , LiSH , Fu QW . Research on Rotation Scheme ofHybrid InertialNavigation System with Three Rotating Axes[C]// 2020 27th SaintPetersbur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s (ICINS).2020.)。
上述的各调制方案都涉及到频繁的启停和换向操作,但启停和换向在电机控制中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超调、冲击和振荡等,相关过程的超调误差及角度误差对高精度导航***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满足电机在启动、停止和反向过程中的平稳旋转和高精度转角运动等要求,部分学者开展了电机控制策略相关的研究。如缪玲娟等设计了基于参数自调整模糊-PI的闭环控制***,以提高***的鲁棒性和稳态精度(缪玲娟, 胡勇, 沈军. 参数自调整模糊-PI控制器在转位控制***中的应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3(3):5.)。赵敦慧等针对连续旋转式寻北仪转动过程可能的产生的干扰力矩工况,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赵敦慧, 陈家斌, 韩勇强,等.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连续旋转寻北仪转速控制[J]. 计算机仿真, 2011, 28(9):4.)。但是,算法未考虑其他旋转调制中的正反转、启停等情况。刘芳等针对旋转调制控制的正反转问题,提出了PID控制与开环控制相结合的电机控制方法,以提高电机正反转时的精度(刘芳, 王玮, 张仲毅. 用于旋转调制捷联惯导***的旋转控制方法[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2, 16(11):5.)。但是,上述方法都仅考虑了电机伺服环节的控制,未考虑调制角速度以及隔离载体运动时指令输出的平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解决了无法调制角速度以及隔离载体运动时指令输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
后,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2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一为:/>
Figure SMS_3
式中,
Figure SMS_6
表示/>
Figure SMS_8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10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5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7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9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11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4
表示调制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2
后,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13
,S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二为:
Figure SMS_14
式中,
Figure SMS_31
表示/>
Figure SMS_34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38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7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8
表示加速段角加加速度,/>
Figure SMS_35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40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18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1
表示第四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4
表示第五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7
表示第六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
表示第七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30
表示调制的时间,/>
Figure SMS_33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37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9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32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36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39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15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0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3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16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19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2
表示第七阶段的末尾时刻。
本发明提供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或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41
后,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低于10°/s,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42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一为:
Figure SMS_43
Figure SMS_45
表示/>
Figure SMS_48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51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46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47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50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52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44
表示调制的时间,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高于10°/s,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49
,S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二为:
Figure SMS_53
式中,
Figure SMS_70
表示/>
Figure SMS_73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76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56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61
表示加速段角加加速度,/>
Figure SMS_63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66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67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71
表示第四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74
表示第五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77
表示第六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72
表示第七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75
表示调制的时间,/>
Figure SMS_78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79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57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59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65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68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54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60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64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69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55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58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62
表示第七阶段的末尾时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SMS_97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99
通过以下公式三和公式四获得,公式三为:
Figure SMS_105
,式中,/>
Figure SMS_81
表示时间,/>
Figure SMS_86
表示惯性坐标系,
Figure SMS_88
表示陀螺本体坐标系,/>
Figure SMS_93
表示地球坐标系,/>
Figure SMS_83
表示导航坐标系,/>
Figure SMS_85
表示载体坐标系,/>
Figure SMS_91
表示/>
Figure SMS_95
时刻/>
Figure SMS_100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103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107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109
表示/>
Figure SMS_96
时刻/>
Figure SMS_101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104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108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80
表示/>
Figure SMS_87
时刻/>
Figure SMS_89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92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82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84
表示/>
Figure SMS_90
时刻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94
表示/>
Figure SMS_98
时刻的调制角速度;根据惯性导航原理可知,/>
Figure SMS_102
和/>
Figure SMS_106
可按照以下公式四进行求解:
Figure SMS_110
式中,
Figure SMS_120
为/>
Figure SMS_113
时刻/>
Figure SMS_117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124
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SMS_126
为/>
Figure SMS_125
时刻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常值,/>
Figure SMS_128
为/>
Figure SMS_123
时刻载体所在纬度,/>
Figure SMS_127
为/>
Figure SMS_111
时刻载体东向速度,/>
Figure SMS_118
为/>
Figure SMS_114
时刻载体北向速度,/>
Figure SMS_116
为地球半径;根据公式三和公式四可求得/>
Figure SMS_119
时刻载体产生的角速度,其中,/>
Figure SMS_122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112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115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121
的计算公式五为:
.
Figure SMS_129
.,求得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30
此刻求得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31
便可以在接下来的控制周期中,进行反向角速度的施加实现载体运动隔离,也就是说不考虑运动突变的情况下,在下一时刻/>
Figure SMS_132
时,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133
的公式六为:
Figure SMS_134
Figure SMS_135
表示/>
Figure SMS_136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137
,/>
Figure SMS_138
为/>
Figure SMS_139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得到
Figure SMS_140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41
后,根据阈值/>
Figure SMS_142
对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43
进行如以下公式七的计算:/>
Figure SMS_144
式中,
Figure SMS_148
表示/>
Figure SMS_152
的模,/>
Figure SMS_156
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46
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49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53
为/>
Figure SMS_157
的倍数,/>
Figure SMS_145
为调制控制周期,/>
Figure SMS_151
为/>
Figure SMS_154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根据公式七中的
Figure SMS_158
计算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47
,代入公式七中的/>
Figure SMS_150
计算出/>
Figure SMS_155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15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
Figure SMS_160
大于/>
Figure SMS_161
时,仅叠加了/>
Figure SMS_162
的角速度,还剩余一部分角速度未能补偿掉,即公式八:/>
Figure SMS_163
Figure SMS_166
为/>
Figure SMS_169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对于/>
Figure SMS_170
,在接下来的调制控制周期中,在/>
Figure SMS_165
时刻,若出现/>
Figure SMS_168
小于/>
Figure SMS_171
,那么便在/>
Figure SMS_172
时刻对/>
Figure SMS_164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67
进行补偿,该补偿过程可表示为:
Figure SMS_173
Figure SMS_174
为/>
Figure SMS_175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176
为/>
Figure SMS_177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178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79
为调制控制周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纤陀螺,包括前方所述的一种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制作的光纤环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80
后,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181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简单,计算量小,其响应速度快。
2)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适合用于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82
较小的场合,S型角加速度算法中加速度可连续变化,能够有效减小加速度突变引起的电机或者结构振动,有利于提高伺服***跟随精度,适合于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83
较大的情况。
3)在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84
低于10°/s时可采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响应速度,高于10°/s时可采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高***跟随性,保证高精度的控制。
4)叠加隔离载体运动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185
所产生的最大角加速度,不会超过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86
与/>
Figure SMS_187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88
的和。
5)保证运动隔离载体角速度的叠加不产生无限大的角加速度,实现载体运动隔离下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189
平滑输出,保证旋转调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目标调制角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2为图1中目标调制角速度对应的角加速度。
图3为直线型角加速度的算法推导图。
图4为S型角加速度的算法推导图。
图5为图1采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的算法后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和角加速度。
图6为图1采用S型角加速度的算法后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和角加速度。
图7为指令角速度一叠加载体角速度后的突变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7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90
后,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191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一为:
Figure SMS_192
式中,
Figure SMS_194
表示/>
Figure SMS_196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199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195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197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198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00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193
表示调制的时间。
现有的旋转调制一般采用转停结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即按照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01
旋转一段时间,然后停止一段时间,再按照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02
旋转一段时间,依次进行。如果直接给定图1所示的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03
,其角加速度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每一段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04
的起始和末尾处产生的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05
都是无限大的,这容易引起旋转轴的超调和振荡等现象(WangTY, Zhang YB, Dong JC, Ke RJ, Ding YY. NURBSinterpolator withadaptive smooth feedrate scheduling and minimal feedratefluct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Manufacturing, 2020, 21: 273-290.),影响旋转的调制效果。
本专利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的思路,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高控制效果。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简单,计算量小,其响应速度快。图3为直线型角加速度的算法推导图。
实施例2: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06
后,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207
,S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二为:
Figure SMS_208
,/>
式中,
Figure SMS_211
表示/>
Figure SMS_214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217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10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16
表示加速段角加加速度,/>
Figure SMS_219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23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12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15
表示第四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18
表示第五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22
表示第六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21
表示第七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25
表示调制的时间,/>
Figure SMS_228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31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26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29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32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34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09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13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20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24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27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30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33
表示第七阶段的末尾时刻。
图4为S型角加速度的算法推导图。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适合用于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35
较小的场合,S型角加速度算法中加速度可连续变化,能够有效减小加速度突变引起的电机或者结构振动,有利于提高伺服***跟随精度,适合于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36
较大的情况。
实施例3: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或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37
后,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低于10°/s,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238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一为:
Figure SMS_239
式中,
Figure SMS_242
表示/>
Figure SMS_243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246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41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44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47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48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40
表示调制的时间,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高于10°/s,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SMS_245
,S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二为:/>
Figure SMS_249
式中,
Figure SMS_267
表示/>
Figure SMS_271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273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51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57
表示加速段角加加速度,/>
Figure SMS_261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3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2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6
表示第四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9
表示第五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72
表示第六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68
表示第七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SMS_270
表示调制的时间,/>
Figure SMS_274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75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53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56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60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64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SMS_250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5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9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65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2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4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SMS_258
表示第七阶段的末尾时刻。
通过实验得出,在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76
低于10°/s时可采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响应速度,高于10°/s时可采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高***跟随性,保证高精度的控制。
根据上述算法,当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SMS_277
低于10°/s,采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图1对应的调制过程采用直线型角加速度后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278
和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79
如图5所示。当调制角速度高于10°/s,采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图1对应的调制过程采用S型角加速度算法后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280
和角加速度/>
Figure SMS_281
如图6所示。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SMS_282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283
通过以下公式三和公式四获得,公式三为:
Figure SMS_299
,式中,/>
Figure SMS_302
表示时间,/>
Figure SMS_305
表示惯性坐标系,/>
Figure SMS_285
表示陀螺本体坐标系,/>
Figure SMS_289
表示地球坐标系,/>
Figure SMS_292
表示导航坐标系,/>
Figure SMS_296
表示载体坐标系,/>
Figure SMS_287
表示/>
Figure SMS_291
时刻/>
Figure SMS_293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297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03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06
表示/>
Figure SMS_308
时刻/>
Figure SMS_310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04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07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09
表示/>
Figure SMS_311
时刻/>
Figure SMS_284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28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295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01
表示/>
Figure SMS_286
时刻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290
表示/>
Figure SMS_294
时刻的调制角速度;根据惯性导航原理可知,/>
Figure SMS_298
和/>
Figure SMS_300
可按照以下公式四进行求解:
Figure SMS_312
式中,
Figure SMS_321
为/>
Figure SMS_315
时刻/>
Figure SMS_317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25
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SMS_328
为/>
Figure SMS_331
时刻e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33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22
系下的投影,也就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常值,/>
Figure SMS_326
为/>
Figure SMS_313
时刻载体所在纬度,
Figure SMS_318
为/>
Figure SMS_316
时刻载体东向速度,/>
Figure SMS_319
为/>
Figure SMS_324
时刻载体北向速度,/>
Figure SMS_327
为地球半径;根据公式三和公式四可求得/>
Figure SMS_329
时刻载体产生的角速度,其中,/>
Figure SMS_332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30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34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14
的计算公式五为:/>
Figure SMS_320
,此刻求得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323
实际***运行中,旋转光纤陀螺惯导会安装在载体(如轮船、车辆)之上,如果载体本身是运动的,那么该运动可能对旋转调制的效果造成影响,为保证旋转调制效果,需要设计相应的隔离载体角速度的方案。光纤陀螺检测到的是陀螺本体坐标系p相对于惯性系i的角速度,其表示如下(CN105588562A一种旋转调制惯性导航***中隔离载体角速度的方法),公式三为:
Figure SMS_354
,式中,/>
Figure SMS_359
表示时间,/>
Figure SMS_363
表示惯性坐标系,/>
Figure SMS_336
表示陀螺本体坐标系,/>
Figure SMS_341
表示地球坐标系,/>
Figure SMS_346
表示导航坐标系,/>
Figure SMS_350
表示载体坐标系,/>
Figure SMS_338
表示/>
Figure SMS_342
时刻/>
Figure SMS_343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4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47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51
表示/>
Figure SMS_356
时刻/>
Figure SMS_362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53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57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60
表示/>
Figure SMS_364
时刻/>
Figure SMS_335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40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45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49
表示/>
Figure SMS_352
时刻/>
Figure SMS_355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5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61
系下的投影,即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365
表示/>
Figure SMS_366
时刻/>
Figure SMS_367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6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37
系下的投影,也就是调制角速度;根据惯性导航原理可知,/>
Figure SMS_339
和/>
Figure SMS_344
可按照以下公式四进行求解:/>
Figure SMS_369
式中,
Figure SMS_375
为/>
Figure SMS_372
时刻/>
Figure SMS_376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73
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SMS_377
为/>
Figure SMS_379
时刻/>
Figure SMS_383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7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82
系下的投影,也就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常值,/>
Figure SMS_370
为/>
Figure SMS_374
时刻载体所在纬度,
Figure SMS_380
为/>
Figure SMS_384
时刻载体东向速度,/>
Figure SMS_381
为/>
Figure SMS_385
时刻载体北向速度,/>
Figure SMS_371
为地球半径。
根据公式三和公式四可求得
Figure SMS_386
时刻载体产生的角速度,即/>
Figure SMS_387
系相对于/>
Figure SMS_38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SMS_389
系下的投影/>
Figure SMS_390
的计算公式五为:
Figure SMS_391
此刻求得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392
便可以在接下来的控制周期中,进行反向角速度的施加实现载体运动隔离,也就是说不考虑运动突变的情况下,在下一时刻/>
Figure SMS_393
时,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394
的公式六为:
Figure SMS_395
Figure SMS_396
表示/>
Figure SMS_397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SMS_398
,/>
Figure SMS_399
为/>
Figure SMS_400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为了提高控制效果,采用了旋转调制角速度的前瞻规划,避免产生无限大的角加速度引起振动等。但是,根据公式六可知当载体运动时,必须叠加一个反向角速度,用以隔离载体运动,此时若直接将
Figure SMS_401
叠加到公式一或者二规划的角速度中,就会破坏原有的速度规划。以直线型角加速度为例,在根据公式(1)原有规划的角速度基础上直接叠加一个较大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02
,产生无穷大的角加速度,便可能出现如图7点化线框中所示的无穷大加速度的运动突变,破坏速度规划。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
Figure SMS_403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04
后,根据阈值/>
Figure SMS_405
对叠加的载体角速度进行如以下公式七的计算:/>
Figure SMS_406
Figure SMS_407
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08
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SMS_409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SMS_410
为/>
Figure SMS_411
的倍数,/>
Figure SMS_412
为调制控制周期。
根据公式七中的
Figure SMS_413
计算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14
,代入公式七中/>
Figure SMS_415
的计算出/>
Figure SMS_416
,可以保证叠加隔离载体运动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417
所产生的最大角加速度,不会超过/>
Figure SMS_418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
Figure SMS_419
大于/>
Figure SMS_420
时,仅仅叠加了/>
Figure SMS_421
的角速度,还剩余一部分角速度未能补偿掉,即公式八:
Figure SMS_422
式中,
Figure SMS_424
为/>
Figure SMS_428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对于/>
Figure SMS_429
,在接下来的调制控制周期中,在/>
Figure SMS_425
时刻,若出现/>
Figure SMS_427
小于/>
Figure SMS_430
,那么便在/>
Figure SMS_431
时刻对/>
Figure SMS_423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26
进行补偿,该补偿过程可表示为:
Figure SMS_432
式中,
Figure SMS_433
为/>
Figure SMS_434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435
为/>
Figure SMS_436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SMS_437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SMS_438
为a的倍数,/>
Figure SMS_439
为调制控制周期。
这样便可以保证运动隔离载体角速度的叠加不产生的无限大的角加速度,实现载体运动隔离下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SMS_440
平滑输出,保证旋转调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

1.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调制过程,采用数字化控制,使用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或S型角加速度算法,在获取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QLYQS_1
后,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低于10°/s,按照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QLYQS_2
,直线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一为:
Figure QLYQS_3
式中,
Figure QLYQS_5
表示/>
Figure QLYQS_8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QLYQS_11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QLYQS_6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QLYQS_7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9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12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4
表示调制的时间,如果目标调制角速度高于10°/s,按照S型角加速度算法提前进行规划,并按照控制周期给出较为平滑的指令角速度/>
Figure QLYQS_10
,S型角加速度算法的公式二为:
Figure QLYQS_13
式中,
Figure QLYQS_19
表示/>
Figure QLYQS_23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QLYQS_36
表示目标调制角速度,/>
Figure QLYQS_14
表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QLYQS_27
表示加速段角加加速度,/>
Figure QLYQS_28
表示第一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34
表示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15
表示第三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24
表示第四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39
表示第五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41
表示第六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18
表示第七阶段的运行时间,/>
Figure QLYQS_29
表示调制的时间,
Figure QLYQS_33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40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17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22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31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37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角速度,/>
Figure QLYQS_16
表示第一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26
表示第二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30
表示第三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38
表示第四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21
表示第五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25
表示第六阶段的末尾时刻,/>
Figure QLYQS_32
表示第七阶段的末尾时刻,还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QLYQS_35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20
通过以下公式三和公式四获得,公式三为:/>
Figure QLYQS_46
,式中,/>
Figure QLYQS_57
表示时间,/>
Figure QLYQS_61
表示惯性坐标系,/>
Figure QLYQS_45
表示陀螺本体坐标系,/>
Figure QLYQS_52
表示地球坐标系,/>
Figure QLYQS_55
表示导航坐标系,/>
Figure QLYQS_63
表示载体坐标系,
Figure QLYQS_44
表示/>
Figure QLYQS_66
时刻/>
Figure QLYQS_68
系相对于/>
Figure QLYQS_69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QLYQS_49
系下的投影,/>
Figure QLYQS_51
表示/>
Figure QLYQS_65
时刻/>
Figure QLYQS_67
系相对于/>
Figure QLYQS_48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QLYQS_53
系下的投影,/>
Figure QLYQS_58
表示/>
Figure QLYQS_62
时刻/>
Figure QLYQS_42
系相对于/>
Figure QLYQS_54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QLYQS_56
系下的投影,/>
Figure QLYQS_59
表示/>
Figure QLYQS_43
时刻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50
表示/>
Figure QLYQS_60
时刻的调制角速度;根据惯性导航原理可知,/>
Figure QLYQS_64
和/>
Figure QLYQS_47
可按照以下公式四进行求解:
Figure QLYQS_76
,式中,
Figure QLYQS_75
为/>
Figure QLYQS_87
时刻/>
Figure QLYQS_72
系相对于/>
Figure QLYQS_79
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QLYQS_74
为/>
Figure QLYQS_78
时刻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常值,
Figure QLYQS_77
为/>
Figure QLYQS_81
时刻载体所在纬度,/>
Figure QLYQS_70
为/>
Figure QLYQS_80
时刻载体东向速度,/>
Figure QLYQS_73
为/>
Figure QLYQS_88
时刻载体北向速度,/>
Figure QLYQS_83
为地球半径;根据公式三和公式四可求得/>
Figure QLYQS_86
时刻载体产生的角速度,其中,/>
Figure QLYQS_71
系相对于/>
Figure QLYQS_82
系的角速度在/>
Figure QLYQS_84
系下的投影/>
Figure QLYQS_85
的计算公式五为:
Figure QLYQS_89
,求得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90
;在接下来的控制周期中,根据求得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91
进行反向角速度的施加实现载体运动隔离,不考虑运动突变的情况下,在下一时刻/>
Figure QLYQS_92
时,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QLYQS_93
的公式六为:
Figure QLYQS_95
,式中,/>
Figure QLYQS_99
表示/>
Figure QLYQS_103
时刻时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一,/>
Figure QLYQS_96
Figure QLYQS_97
为/>
Figure QLYQS_101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得到/>
Figure QLYQS_102
时刻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94
后,根据阈值/>
Figure QLYQS_98
对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100
进行如以下公式七的计算:/>
Figure QLYQS_108
,式中,/>
Figure QLYQS_123
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130
为加速段角加速度,/>
Figure QLYQS_105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QLYQS_113
为/>
Figure QLYQS_116
的倍数,/>
Figure QLYQS_119
为调制控制周期,
Figure QLYQS_106
为/>
Figure QLYQS_115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根据公式七中的
Figure QLYQS_118
计算出实际要叠加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129
,代入公式七中的/>
Figure QLYQS_109
计算出/>
Figure QLYQS_120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QLYQS_122
,当/>
Figure QLYQS_128
大于/>
Figure QLYQS_110
时,仅叠加了/>
Figure QLYQS_111
的角速度,还剩余一部分角速度未能补偿掉,对应公式八为:/>
Figure QLYQS_114
,/>
Figure QLYQS_125
为/>
Figure QLYQS_104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对于/>
Figure QLYQS_112
,在接下来的调制控制周期中,在/>
Figure QLYQS_126
时刻,若出现/>
Figure QLYQS_127
小于/>
Figure QLYQS_107
,在/>
Figure QLYQS_117
时刻对/>
Figure QLYQS_121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124
进行补偿,该补偿过程可表示为:
Figure QLYQS_131
,式中,/>
Figure QLYQS_132
为/>
Figure QLYQS_133
时刻的实时指令角速度二,/>
Figure QLYQS_134
为/>
Figure QLYQS_135
时刻未补偿掉的载体角速度,/>
Figure QLYQS_136
为允许的突变角加速度,/>
Figure QLYQS_137
为调制控制周期。/>
CN202310338277.4A 2023-03-31 2023-03-31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048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277.4A CN116048146B (zh) 2023-03-31 2023-03-31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277.4A CN116048146B (zh) 2023-03-31 2023-03-31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8146A CN116048146A (zh) 2023-05-02
CN116048146B true CN11604814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611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8277.4A Active CN116048146B (zh) 2023-03-31 2023-03-31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814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925A (zh) * 2021-07-16 2021-11-02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一种惯性导航***及其全姿态导航解算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0903A (zh) * 2004-04-23 2005-11-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S型平滑命令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97919B (zh) * 2012-11-22 2015-07-15 北京理工大学 采用隔离载体运动提升旋转式捷联惯导误差抑制效果的方法
CN105588562B (zh) * 2015-12-16 2018-12-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调制惯性导航***中隔离载体角运动的方法
CN111459017B (zh) * 2020-04-07 2021-07-27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离散的速度曲线规划方法
CN113253677B (zh) * 2021-07-05 2021-10-08 武汉瀚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度优化和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N115566941A (zh) * 2022-10-10 2023-01-03 上海晶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步进电机的s型加速度曲线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925A (zh) * 2021-07-16 2021-11-02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一种惯性导航***及其全姿态导航解算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8146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6445B (zh) 一种基于双闭环自抗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与位置控制方法
CN111152225B (zh) 存在输入饱和的不确定机械臂固定时间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US11188056B2 (en) Feedrate scheduling method for five-axis dual-spline curve interpolation
CN111324146B (zh) 一种水下巡检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2757306B (zh) 一种机械臂逆解多解选择和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算法
CN108333938B (zh) 一种多闭环复合陀螺稳定控制方法
Li et al. Composite decoupling control of gimbal servo system in double-gimbaled variable speed CMG via disturbance observer
CN109269526B (zh) 基于阻尼网络的旋转式格网惯导水平阻尼方法
CN111580453B (zh) 基于plc的提高二维圆弧插补轨迹精度的实现方法
CN108247638B (zh) 多自由度旋转机械臂的控制方法
CN110456816A (zh) 一种基于连续终端滑模的四旋翼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0658854B (zh) 一种基于组合惯导信息应用的光电转塔视频跟踪前馈补偿方法
CN111624878A (zh) 自主式水面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积分滑模获取方法及***
CN116048146B (zh) 面向旋转光纤陀螺惯导的角速度平滑控制方法
CN113280800B (zh) 一种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角动量包络框架等效分析方法
CN108724195B (zh) 一种针对机器人的耦合前馈控制方法
CN113761664A (zh) 一种遥感卫星成像期间飞轮转速优化方法
Liu et al. Fuzzy PID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two-axis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stabilized platform
CN116638544A (zh) 一种基于超局部模型的关节模组协同控制方法
CN111142380A (zh) 一种火箭炮在行进间发射的位置伺服***的控制方法
CN114952849B (zh)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与动力学前馈融合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4714364A (zh) 机器人关节摩擦力补偿调节方法、机器人摩擦力补偿方法
CN115453874A (zh) 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快速反射镜谐振控制方法
CN111830832B (zh) 仿生滑翔机器海豚平面路径跟踪方法及***
Kanade et al. Development of CMU direct-drive arm 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