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5337A -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5337A
CN115925337A CN202211500329.5A CN202211500329A CN115925337A CN 115925337 A CN115925337 A CN 115925337A CN 202211500329 A CN202211500329 A CN 202211500329A CN 115925337 A CN115925337 A CN 115925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arts
strength
deformation
plastic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03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翔
张国志
刘可心
明鑫
肖蓟
***
王敏
彭成明
郑和晖
田飞
秦明强
胡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Highway Long Bridge Construc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Highway Long Bridge Construc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CCCC Highway Long Bridge Construc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2115003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5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5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5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强度组分210‑250份、变形组分80‑90份、增稠组分0.1‑0.2份、骨架组分1900‑1950份、液体组分211‑251.2份;强度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淀粉酶;骨架组分包括砂、石;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减水剂。本发明通过各强度组分的混合在水泥颗粒空隙内分别形成空心球体和网状结构的填充,配合变形组分形成的多重网状结构,能够制备得到嵌固稳定同时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混凝土颗粒,在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弹性模量,从而降低弹/强比。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性混凝土是一种水泥用量较低,并掺加较多膨润土、粘土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具有大流动性、低抗压强度(28天抗压强度<5MPa)、低静压弹性模量(<2000MPa)、大变形(1%-5%)等特性,是一种柔性水泥基材料,可以很好地与较软的地基基础相适应,减小墙体内应力,从而避免墙体因大变形导致开裂,同时又具有很好的防渗性,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地基基础防渗墙体。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7640941A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变形适应能力的丙乳增韧塑性混凝土及制备方法,28天抗压强度2MPa-4MPa,28天静压弹性模量为485MPa-898MPa,28天弹/强比为214-250,远小于通常要求塑性混凝土弹/强比小于500的要求。中国专利CN109912281A公开了一种防渗墙用抗渗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28天抗压强度8MPa-10MPa,28d静压弹性模量为1000MPa-2000MPa,28天弹/强比为200-300。
从目前已公开的专利技术可以看出,塑性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均低于10MPa,28d静压弹性模量小于2000MPa,28d弹/强比小于300。因此对于承载能力、抗变形开裂能力均要求较高的防渗墙,目前的塑性混凝土制备技术存在抗压强度不够高、弹性模量不够低、弹/强比不够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同时降低其弹性模量和弹/强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等组分混合形成强度组分,在水泥颗粒空隙内分别形成空心球体和网状结构的填充,结合变形组分中膨润土、海泡石粉和凹凸棒土形成的多重网状结构,能够形成在嵌固稳定同时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混凝土颗粒,在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弹性模量,从而降低弹强比。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10-250份、变形组分80-90份、增稠组分0.1-0.2份、骨架组分1900-1950份、液体组分211-251.2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淀粉酶;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石;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减水剂。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所述强度组分中,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为16:3:1。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所述变形组分中,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18:1:1。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所述增稠组分中,纤维素、淀粉酶的质量比为7:3。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所述骨架组分中,砂的质量占比为47-53%。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10-250份、减水剂1-1.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称量变形组分,将其加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
S2、称量骨架组分和强度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
S3、称量增稠组分和液体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C;
S4、将所述混合物C加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物A,继续搅拌均匀,即得到适用于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
优选的是,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S1中,所述变形组分在加入水槽前先进行酸化改性处理,其处理方法包括:
S11、将72-81份膨润土、4-4.5份海泡石粉和4-4.5份凹凸棒土的混合物放入盛有8%-10%盐酸溶液的超声波分散装置中,启动所述超声波分散装置,使所述混合物在40℃-50℃下进行分散并酸化,持续12h后酸化完毕,将所述混合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
S12、将所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加热至150℃-200℃,加入3-5份环氧基改性硅油,搅拌均匀后降至常温干燥,即得到改性后的变形组分。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等组分混合形成强度组分,在水泥颗粒空隙内分别形成空心球体和网状结构的填充,结合变形组分中膨润土、海泡石粉和凹凸棒土形成的多重网状结构,能够形成在嵌固稳定同时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混凝土颗粒,在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弹性模量,从而降低了弹强比,大幅度增强了混凝土的柔韧性,制备得到的混凝土满足抗压强度>10MPa、弹性模量<2000MPa、弹/强比小<200的要求,能够更好的应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施工,避免混凝土变形开裂等问题;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骨架组分与强度组分预先混合,可以利用骨架组分的冲击作用将强度组分打散,提高混合均匀度;将增稠组分与液体组分预先混合,可以充分发挥少量增稠组分的作用,避免局部混合不均匀;上述组分均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经过分散、酸化、改性处理后的变形组分,可以有效避免变形组分遇到少量水后易结团,降低变形组分在塑性混凝土中的作用,导致匀质性变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塑性混凝土中各组分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各组分均匀混合并充分结合,从而制备得到匀质性、结合稳定性更好的塑性混凝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更好的适应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施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压强度>10MPa、弹性模量<2000MPa、弹/强比<200的塑性混凝土。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10-250份、变形组分80-90份、增稠组分0.1-0.2份、骨架组分1900-1950份、液体组分211-251.2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其质量比为16:3:1;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其质量比为18:1:1;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淀粉酶,其质量比为7:3;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石,其中砂的质量占比为47-53%;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10-250份、减水剂1-1.2份。
具体的,强度组分中,所述水泥为强度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微珠的粒径为1μm-4μm,需水量比≤90%,28d活性指数≥110%,静压强度为70MPa-140MPa;所述偏高岭土的比表面积≥25000m2/kg。粉煤灰微珠为一种潜在水硬性空心球体,一方面由于微珠颗粒小于水泥,加到混凝土中可填充水泥颗粒间空隙,使自由水得以排放出来,降低用水量,同时粉煤灰微珠还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提高塑性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另一方面,塑性混凝土在承受压荷载时,还利用了粉煤灰微珠的空间结构特性,粉煤灰微珠作为具有一定静压强度的空心球体可以填充在水泥与偏高岭***同形成的网状结构内,在保证抗压强度的同时,为塑性混凝土提供弹性变形的应力消减,提高塑性混凝土的受压弹性变形量,从而降低受压弹性模量,进而降低塑性混凝土的弹/强比。偏高岭土作为一种介稳状态的无定形硅铝化合物,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形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范德华键为辅的铝硅酸盐网状结构,在承受压荷载时,网状结构相比层状结构能够变形更大,吸收更多的变形能量,从而提高塑性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受压弹性变形量,降低受压弹性模量。
变形组分中,所述膨润土过325目筛余≤10%,膨润土为层状结构并带有负电荷,对阳离子具有吸附作用,遇水形成网状结构,以提供弹性变形;所述海泡石粉的粒径为5μm-10μm,为层链状结构,能够***膨润土的双层网状结构中,形成更为细小的纤维网状结构,对膨润土的双层网状结构起到补充强化作用;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径为5μm-15μm,其外观呈微纤维状,能够***膨润土的双层网状结构中,形成杂乱网络,起到抑制密度较轻的材料上浮的作用,提高塑性混凝土的整体匀质性。
增稠组分中,所述纤维素的黏度为3.8万-5.15万mPa.s,用于提高塑性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并与微纤维状的凹凸棒***同作用,抑制密度较低的粉煤灰微珠、膨润土等材料上浮,提高塑性混凝土的匀质性;所述淀粉酶的黏度为400-1200mPa.s,与纤维素共同作用于塑性混凝土拌合物中,可提供更高的增稠性、更强的结构性、抗分层性。
骨架组分中,所述砂为河砂、机制砂或混合砂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粒径≤4.75mm,细度模数为2.6-2.9。
液体组分中,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25%。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30份、变形组分85份、增稠组分0.15份、骨架组分1922份、液体组分231.1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184份、粉煤灰微珠34.5份、偏高岭土11.5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76.5份、海泡石粉4.25份、凹凸棒土4.2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105份、淀粉酶0.045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61份、石961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30份、减水剂1.1份。
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S1、称量变形组分,将其加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其中变形组分与水槽中水的质量比为2:1;
S2、称量骨架组分和强度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
S3、称量增稠组分和液体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C;
S4、将所述混合物C加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物A,继续搅拌均匀,即得到适用于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
所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各组分原料性能及指标如下:
所述强度组分为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的混合物,其中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微珠选用粒径为1μm,需水量比为90%,28d活性指数为110%,静压强度为70MPa的成品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选用比表面积为25000㎡/kg的成品偏高岭土。
所述变形组分为由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经过酸化改性处理后得到的混合物,其由以下方法制得:
S11、称量膨润土、海泡石粉和凹凸棒土,将其放入盛有8%盐酸溶液的超声波分散装置中,启动所述超声波分散装置,使所述混合物在40℃下进行分散并酸化,持续12h后酸化完毕,将所述混合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
S12、将所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加热至150℃,加入5份环氧基改性硅油,搅拌均匀后降至常温干燥,即得到改性后的变形组分。
其中,所述膨润土选用钠基改性膨润土,其过325目筛余10%;所述海泡石粉选用粒径为5μm的成品海泡石粉;所述凹凸棒土选用粒径为5μm的成品凹凸棒土粉;所述超声波分散装置选用超声波分散仪,其超声波功率为3000W,工作频率为19.5-20.5KHz,超声功率比为1%-99%(300-3000W可调)。
所述增稠组分为纤维素和淀粉酶的混合物,其中纤维素选用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其分子链上的羟基和醚键可通过氢键与自由水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塑性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淀粉酶选用瓜尔胶淀粉酶。
所述骨架组分为砂和石的混合物,其中砂选用粒径为4.75mm的河砂,其细度模数为2.6;石选用5mm-20mm连续级配的石灰岩碎石。
所述液体组分为减水剂和拌和水的混合物,其中减水剂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拌合水选用自来水。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50份、变形组分90份、增稠组分0.17份、骨架组分1917份、液体组分251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200份、粉煤灰微珠37.5份、偏高岭土12.5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81份、海泡石粉4.5份、凹凸棒土4.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119份、淀粉酶0.051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59份、石958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50份、减水剂1份。
上述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各组分原料性能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一种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70份、变形组分100份、增稠组分0.19份、骨架组分1827份、液体组分270.9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216份、粉煤灰微珠40.5份、偏高岭土13.5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90份、海泡石粉5份、凹凸棒土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133份、淀粉酶0.057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14份、石913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70份、减水剂0.9份。
上述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各组分原料性能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一种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00份、变形组分70份、增稠组分0.13份、骨架组分1992份、液体组分201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160份、粉煤灰微珠30份、偏高岭土10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63份、海泡石粉3.5份、凹凸棒土3.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091份、淀粉酶0.039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96份、石996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00份、减水剂1份。
上述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各组分原料性能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一种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30份、变形组分85份、增稠组分0.15份、骨架组分1922份、液体组分231.1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184份、粉煤灰微珠34.5份、偏高岭土11.5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76.5份、海泡石粉4.25份、凹凸棒土4.2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105份、淀粉酶0.045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61份、石961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30份、减水剂1.1份。
所述塑性混凝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称量变形组分、骨架组分、强度组分和增稠组分,并分别加入称量好的液体组分中,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塑性混凝土。
上述塑性混凝土的各组分原料性能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一种塑性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30份、变形组分85份、增稠组分0.15份、骨架组分1922份、液体组分231.1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184份、粉煤灰微珠34.5份、偏高岭土11.5份;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76.5份、海泡石粉4.25份、凹凸棒土4.25份;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0.105份、淀粉酶0.045份;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961份、石961份;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30份、减水剂1.1份。
上述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强度组分、增稠组分、骨架组分和液体组分等原料的性能及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塑性混凝土中选用的变形组分为定量膨润土(76.5份)、海泡石粉(4.25份)、凹凸棒土(4.25份)的直接混合物。
实验例:混凝土性能检测试验
按照以下标准检测实施例1-2,、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混凝土的性能并计算其弹/强比,结果如表1所示。各检测依据如下:
28d抗压强度:根据标准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检测;
28d弹性模量:根据标准GB/T50081-201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
表1实施例1-2、对比例1-4中混凝土性能检测和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3967232680000091
根据表1的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实施例1-2所制备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均大于10MPa且弹性模量均小于2000MPa,弹/强比均小于200,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的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弹性模量,从而降低了弹/强比,使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更好的应用于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施工,并避免混凝土变形开裂等问题。上述技术方案主要从混凝土组分配比和制备方法两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使混凝土制备中各组分的物理填充和化学反应效果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使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符合工程要求。
具体的,混凝土组分配比方面,综合对比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数据可知,在采用相同的原料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例1中的强度组分和变形组分的用量超出本申请规定的限值,同时骨架组分的用量低于本申请规定的限值(即强度组分和变形组分相对含量较高、骨架组分相对含量较低),虽然制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略高于实施例2的混凝土,但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实施例2的混凝土且不符合要求限值(小于2000MPa),因而对比例1的混凝土弹强比明显高于实施例2且不符合要求限值(小于200);对比例2中的强度组分和变形组分的用量低于本申请规定的限值,同时骨架组分的用量高于本申请规定的限值(即强度组分和变形组分相对含量较低、骨架组分相对含量较高),制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实施例1的混凝土且不符合强度要求(大于10MPa),弹性模量明显高于实施例1的混凝土且超出要求限值(小于2000MPa),因而对比例2的混凝土弹强比明显高于实施例1且不符合要求限值(小于200)。由此可知,当强度组分、变形组分和骨架组分的用量配比不合理(不符合本发明设定范围)时,制得的混凝土性能下降,特别是抗开裂性能降低,无法满足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高质量施工。
在混凝土制备方法方面,实施例1与对比例3-4均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组分配比和原料:
①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可知,虽然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组分比例和原料,但在不同的制备方法下,对比例3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实施例3制备的混凝土且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10MPa),弹性模量明显高于实施例3制备的混凝土且不满足要求的标准(弹性模量<2000MPa),因而弹/强比也明显高于实施例3制备的混凝土且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标准(弹/强比<200)。
其中,对比例3采用了不同的混凝土制备方法,即直接将变形组分与骨架组分、强度组分、增稠组分、液体组分混合搅拌进行混凝土制备,由于液体组分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大量其他组份的添加和水中反应容易使变形组分在遇水不充足的情况下结团,降低了变形组分在塑性混凝土中的作用,导致匀质性变差;另外,各组分直接混合也会造成混合均匀度低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各组分本身的作用,影响制备得到的混凝土性能;而实施例1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先将变形组分与足量的水混合搅拌形成浆体(即混合物A),由于变形组分遇少量水后易结团,这里先行将变形组分在水中搅拌形成浆体,可有效避免后续组分混合时变形组分结团导致匀质性变差、变形组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混凝土中作用的问题;同时,将骨架组分与强度组分预先混合(得到混合物B),利用骨架组分的冲击作用将强度组分打散以提高混合均匀度,还将增稠组分预先混入液体组分中(得到混合物C),以充分发挥少量增稠组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S4中混合物A、B、C的混合均匀度,从而更好的发挥各组分的作用,提高制备的混凝土性能。
②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可知,虽然采用了相同的组分比例、原料和混凝土制备方法,但在不同的变形组分处理方法下,对比例4制备的混凝土与实施例3制备的混凝土相比,虽然抗压强度没有明显的降低(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标准),但弹性模量大幅度增大且不满足要求的标准(弹性模量<2000MPa),因而弹/强比也明显高于实施例3制备的混凝土且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标准(弹/强比<200)。
其中,对比例4采用了不同的变形组分处理方法,即将膨润土、海泡石粉和凹凸棒土直接混合后进行混凝土制备。而实施例3对上述组分提前进行酸化改性处理,先加入盐酸对变形组分进行酸化,同时使用超声波分散装置进行分散,通过超声波的振动和分散作用将混合物中重大的固体颗粒击碎,使固液更加充分的混合,促进酸化反应完全,从而,去除变形组分网状结构内部的杂质,提高网状结构的有效孔隙率,进而提高后续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变形组分对强度组分的镶嵌和滞留能力;再将分散酸化后的变形组分加热后加入环氧基改性硅油进行改性,环氧基改性硅油能够填充到变形组分孔隙率增大后的网状结构中,使其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变形组分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变形能力,进一步提高变形组分与其他组分结合后对混凝土增韧的效果。对比例4由于并未采用上述酸化改性的处理方法,使变形组分对强度组分的镶嵌和滞留能力受到影响,同时也无法完全发挥出变形组分本身的效果,对制备的混凝土性能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弹性模量方面,使混凝土韧度和抗开裂能力均无法满足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施工的需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强度组分210-250份、变形组分80-90份、增稠组分0.1-0.2份、骨架组分1900-1950份、液体组分211-251.2份;
其中,所述强度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所述变形组分包括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所述增稠组分包括纤维素、淀粉酶;所述骨架组分包括砂、石;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减水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组分中,水泥、粉煤灰微珠、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为16: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组分中,膨润土、海泡石粉、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18: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组分中,纤维素、淀粉酶的质量比为7: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组分中,砂的质量占比为47-5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组分包括拌和水210-250份、减水剂1-1.2份。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称量变形组分,将其加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A;
S2、称量骨架组分和强度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
S3、称量增稠组分和液体组分,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C;
S4、将所述混合物C加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物A,继续搅拌均匀,即得到适用于软土基础高承载力柔性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变形组分在加入水槽前先进行酸化改性处理,其处理方法包括:
S11、将72-81份膨润土、4-4.5份海泡石粉和4-4.5份凹凸棒土的混合物放入盛有8%-10%盐酸溶液的超声波分散装置中,启动所述超声波分散装置,使所述混合物在40℃-50℃下进行分散并酸化,持续12h后酸化完毕,将所述混合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
S12、将所述提纯后的变形组分加热至150℃-200℃,加入3-5份环氧基改性硅油,搅拌均匀后降至常温干燥,即得到改性后的变形组分。
CN202211500329.5A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925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329.5A CN115925337A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329.5A CN115925337A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5337A true CN115925337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4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0329.5A Pending CN115925337A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53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5724A (zh) * 2023-09-08 2023-12-08 邯郸市盛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76623A (zh) * 2023-12-26 2024-03-29 佛山市广陆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941A (zh) * 2017-10-16 2018-01-30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具有良好变形适应能力的丙乳增韧塑性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9912281A (zh) * 2019-04-24 2019-06-21 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渗墙用抗渗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4384A (zh) * 2019-09-28 2019-12-13 重庆威能钻井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油基钻井液用提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63760A (zh) * 2019-12-16 2020-04-07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港围堰工程防渗墙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0941A (zh) * 2017-10-16 2018-01-30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具有良好变形适应能力的丙乳增韧塑性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9912281A (zh) * 2019-04-24 2019-06-21 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渗墙用抗渗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4384A (zh) * 2019-09-28 2019-12-13 重庆威能钻井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油基钻井液用提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63760A (zh) * 2019-12-16 2020-04-07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港围堰工程防渗墙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5724A (zh) * 2023-09-08 2023-12-08 邯郸市盛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85724B (zh) * 2023-09-08 2024-03-08 邯郸市盛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76623A (zh) * 2023-12-26 2024-03-29 佛山市广陆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25337A (zh) 一种适用于软土基础防渗墙体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3072B (zh) 一种提升高强微膨胀混凝土性能的内养护工艺
CN106517957A (zh) 一种普通强度高弹性模量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206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与玄武岩纤维协同增强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3869B (zh) 一种高强超细普硅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5253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高性能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1690B (zh) 一种强度高收缩小的mof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2047699A (zh) 一种大坍落度的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96A (zh) 一种基于再生细骨料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229B (zh) 用于悬浮隧道管段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714A (zh) 一种易于泵送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338A (zh) 一种用石粉和稻壳灰作为掺合料制备的高性能人工砂混凝土
CN110818351A (zh) 一种用于流道垫层的塑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3494A (zh) 一种用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c17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CN111362635B (zh) 一种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337B (zh) 一种掺废玻璃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8203B (zh) 一种抗渗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8083B (zh) 一种基于人工砂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57438A (zh) 一种低碱抗压抗折绿色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182A (zh) 一种高韧高粘结性c80强度的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2385A (zh) 一种悬浮隧道管段用废弃橡胶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JP6981698B1 (ja) セメント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体
CN115057679A (zh) 一种风电钢混塔架专用100MPa无收缩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211B (zh) 高韧高粘结性c120强度的高强纤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4436588A (zh) 一种含改性机制砂的高和易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