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2186B -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2186B
CN115912186B CN202211617481.1A CN202211617481A CN115912186B CN 115912186 B CN115912186 B CN 115912186B CN 202211617481 A CN202211617481 A CN 202211617481A CN 115912186 B CN115912186 B CN 115912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bered surface
fixing part
compression joint
carbon fiber
fib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7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2186A (zh
Inventor
朱砚
张勇
郭睿
廖永力
龚博
谢飞
周政敏
张海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yuan Hengye Power L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yuan Hengye Power 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yuan Hengye Power L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yuan Hengye Power 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74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2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2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12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2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固定件,以及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模块,所述固定模块与固定件拆卸连接;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本发明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可以增加减少固定模块的数量,提升施工的灵活性;实现了采用多节螺栓紧固的方式,每个固定模块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都是单独的受力点,分段分区域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握紧,防止铝线跟碳芯出现滑移的现象,并且通过多个固定模块分布式的握紧方式,最大握力可达300KN,安装方式简单且灵活,该卡线器可以拆分、组合,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及紧线施工时的安全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线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是一种新型架空输电线用导线,重量轻、耐拉伸、热稳定性好、弛度小、单位面积通流能力强和抗腐蚀是其突出特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技术关键是碳纤维为中心层和玻璃纤维包覆形成的单根芯棒,利用碳纤维、环氧树脂耐冲击性强、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承受能力大的特点,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进行拉伸后,浸渍在环氧树脂中,然后经高温固化形成复合材料芯线,芯线外层与临外层为梯形截面铝线股。与钢芯铝绞线相同,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主要靠铝单线部分完成电能传输,导线本身重力、风力、导线应力等机械力主要由碳纤维复合芯承受。但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抗弯及抗扭能力、侧向耐压性较差,使导线受径向压力时铝单线更容易变形损伤,因此对相应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具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卡线器是电力、电信、铁路电气架空线路施工及检修中常用的握线工具,在现有技术中,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所用的卡线器的握力多为100kN以下,且在受力时,容易出现铝线跟碳芯滑移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包括:固定件,以及沿固定件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模块,所述固定模块与固定件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模块包括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固定部的一端与下固定部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固定部的另一端与下固定部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连接。
优选的是,螺杆,与下固定部的另一端铰接;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垫片,套接在螺杆的外侧且连接在上固定部的顶面和螺母的底面之间;所述上固定部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杆对应的开槽。
优选的是,所述上固定部的底面设有上压接槽,所述下固定部的顶面设有下压接槽,所述上压接槽和下压接槽用于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夹持。
优选的是,所述上压接槽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压接弧面和第二压接弧面,所述第一压接弧面靠近开槽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的半径小于第二压接弧面的半径。
优选的是,所述下压接槽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三压接弧面和第四压接弧面,所述第三压接弧面靠近螺杆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的半径等于第三压接弧面的半径,所述第二压接弧面的半径等于第四压接弧面的半径;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的圆心一与第三压接弧面的圆心三重合时,第二压接弧面的圆心二位于第四压接弧面的圆心四的下方,且圆心一、圆心二、圆心三以及圆心四共线,圆心二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和圆心四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下固定部的下方设有使固定件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垫片包括:筒体,其内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直径小于第二圆孔直径;变形体,套接在筒体内,所述变形体的轴线上设有使螺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变形体的底端伸出第二圆孔的底端设置;
所述筒体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观察槽口,所述观察槽口靠近筒体轴线的侧面为第一参考面,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为第二参考面,多个第一参考面形成的环面直径大于第二圆孔的直径;所述观察槽口的下方对应设有与第二圆孔连通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贯穿筒体的底面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筒体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有第二圆孔,所述支撑体的顶面设有环形压片,所述环形压片的内环面形成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内周面、环形压片的底面以及第二圆孔的内周面均与变形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的制备工艺,包括:通过压铸成型工艺制备固定模块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
其中,压铸成型的充型速度、浇注温度以及模具温度三种工艺参数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优化:依据三种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选定三组目标数值,构建正交实验;依据构建的正交实验的实验数据分别对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压铸成型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三种工艺参数与压铸成型的缺陷评价值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对三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可以增加减少固定模块的数量,提升施工的灵活性;固定模块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并且通过螺栓组件进行锁紧,实现采用多节螺栓紧固的方式,每个固定模块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都是单独的受力点,分段分区域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握紧,防止铝线跟碳芯出现滑移的现象,安装长度可达3米,并且通过多个固定模块分布式的握紧方式,最大握力可达300KN,安装方式简单且灵活,并且该卡线器可以拆分、可以组合,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及紧线施工时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图1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固定模块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垫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螺母未锁紧时垫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螺母达到所需的最小锁紧力度时,垫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螺母达到所需的最大锁紧力度时,垫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中螺母达到所需的最大锁紧力度时,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包括:固定件1,以及沿固定件1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模块2,所述固定模块2与固定件1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模块2包括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所述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固定件1包括长杆,长杆的一端设有拉环,多个固定模块2可串接在长杆上,然后通过螺母件将多个固定模块2固定在长杆上;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可以增加减少固定模块2的数量,提升施工的灵活性;
固定模块2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并且通过螺栓组件4进行锁紧,实现采用多节螺栓紧固的方式,每个固定模块2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都是单独的受力点,分段分区域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握紧,安装长度可达3米,并且通过多个固定模块2分布式的握紧方式,最大握力可达300KN,安装方式简单且灵活,并且该卡线器可以拆分、可以组合,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及紧线施工时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210的一端与下固定部220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另一端与下固定部22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的一侧为铰接,另一侧通过螺栓组件4进行固定,将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握紧在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之间,方便施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栓组件4包括:螺杆410,与下固定部220的另一端铰接;螺母420,与螺杆410螺纹连接;垫片430,套接在螺杆410的外侧且连接在上固定部210的顶面和螺母420的底面之间;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杆410对应的开槽21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下固定部220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杆410对应的开口,螺杆410的一端铰接在开口内;在将固定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放置在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之间后,螺杆410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旋转***至开槽211内,然后将垫片430套在螺杆410的外侧,再将螺母420与螺杆410进行螺纹锁紧,则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被握紧在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之间,形成锁紧受力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底面设有上压接槽230,所述下固定部220的顶面设有下压接槽240,所述上压接槽230和下压接槽240用于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进行夹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上压接槽230和下压接槽240均为弧形,且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相对应,用于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提供放置和握紧空间,防止固定模块2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产生滑移现象,保证锁紧受力点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压接槽230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压接弧面231和第二压接弧面232,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靠近开槽211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半径小于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半径。
所述下压接槽240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三压接弧面241和第四压接弧面242,所述第三压接弧面241靠近螺杆410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半径等于第三压接弧面241的半径,所述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半径等于第四压接弧面242的半径;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圆心一与第三压接弧面241的圆心三重合时,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圆心二位于第四压接弧面242的圆心四的下方,且圆心一、圆心二、圆心三以及圆心四共线,圆心二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和圆心四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第一压接弧面231和第三压接弧面241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外径相对应,第二压接弧面232和第四压接弧面242衔接的部分与第一压接弧面231所在圆形之间形成避让区域,避让区域用于在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进行锁紧过程中,防止两者的铰接部位也就是第二压接弧面232和第四压接弧面242衔接的部分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贴合较紧密而形成锁紧阻碍,保证上压接槽230和下压接槽240能够将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进行包裹握紧;
圆心一、圆心二、圆心三以及圆心四的位置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压接弧面231和第二压接弧面232平滑连接,第三压接弧面241和第四压接弧面242平滑连接,并且能够形成上述所说的避让区域,保证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握紧力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220的下方设有使固定件1穿过的通孔2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固定模块2通过下固定部220与固定件1的长杆插接,长杆能够穿过通孔221,将多个下固定部220串接在一起,实现可拆卸式的组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片430包括:筒体431,其内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圆孔432和第二圆孔433,所述第一圆孔432直径小于第二圆孔433直径;变形体434,套接在筒体431内,所述变形体434的轴线上设有使螺杆410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变形体434的底端伸出第二圆孔433的底端设置;
所述筒体431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观察槽口435,所述观察槽口435靠近筒体431轴线的侧面为第一参考面S1,所述筒体431的外周面为第二参考面S2,多个第一参考面S1形成的环面直径大于第二圆孔433的直径;所述观察槽口435的下方对应设有与第二圆孔433连通的连通槽436,所述连通槽436贯穿筒体431的底面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变形体434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受力后产生的变形能力较强;变形体434在自然状态下,其底面伸出筒体431的底面设置,也就是垫片430放置在上固定部210上后,筒体431与上固定部210的顶面不接触,在螺母420进行锁紧时,同时挤压筒体431和变形体434,使变形体434被压缩,同时筒体431移动至与上固定部210接触,而筒体431不会产生变形,能够维持变形体434在第二圆孔433内发生形变,由此,变形体434被挤压后,其外周部分发生形变会被挤压至连通槽436内,当位于连通槽436内的部分变形体434到达与第一参考面S1平齐时,则表示螺母420的锁紧力达到了所需的最小锁紧力度,此锁紧力度可以将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握紧在固定模块2内;当继续旋紧螺母420时,筒体431和变形体434继续被挤压,而第二圆孔433的轴向尺寸不会发生改变,变形体434在更大的锁紧力下继续变形,使得位于连通槽436内的部分变形体434继续沿径向延伸,当其延伸至与第二参考面S2平齐时,表示当前螺母420的锁紧力达到了所需的最大锁紧力度,如果再继续旋紧螺母420则会使固定模块2的锁紧力过大,导致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受径向压力过大而出现损伤;
因此,通过设置的变形体434能够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螺母420的锁紧力度,以防止锁紧力度过小而导致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握紧力度不够,产生松动的现象,并且防止锁紧力度过大而使得固定模块2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产生较大的径向握紧力,导致出现损伤的现象。保证施工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时,变形体43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其与上固定部210之间的摩擦力;
另外,观察槽口435沿筒体431的周向间隔布置,数量优选为奇数个,进一步优选为五个,考虑到变形体434受上固定部210上的开槽211的影响,因而,在进行锁紧时,位于开槽211上方的观察槽口435处的变形体434不作为锁紧力度的判断依据,只要半数以上的变形体434出现相同的挤压变形,便可以对锁紧力度进行判断,提升判断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431包括:支撑体437,所述支撑体437的内部设有第二圆孔433,所述支撑体437的顶面设有环形压片438,所述环形压片438的内环面形成第一圆孔432,所述第一圆孔432的内周面、环形压片438的底面以及第二圆孔433的内周面均与变形体43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支撑体437为刚性,受挤压后不会发生变形,保证第二圆孔433不会发生形变,而环形压片438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在螺母420的锁紧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形变,从而对变形体434产生挤压作用,促进变形体434向连通槽436内变形;
并且,在环形压片438以及变形体434的共同作用下,还能够提升螺母420锁紧的预紧力,进一步起到防松的效果,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的制备工艺,通过压铸成型工艺制备固定模块2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
其中,压铸成型的充型速度、浇注温度以及模具温度三种工艺参数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优化:依据三种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选定三组目标数值,构建正交实验;依据构建的正交实验的实验数据分别对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的压铸成型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三种工艺参数与压铸成型的缺陷评价值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对三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依据三种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选定三组目标数值,构建正交实验;
其中,正交设计参数水平表的列为工艺参数的种类,充型速度、浇注温度以及模具温度分别对应A、B、C,行为工艺参数的目标数值的组别,记为1、2、3,依据正交设计参数水平表,建立正交实验表;
步骤2、正交实验表中包括m组实验数据,正交实验表的列为工艺参数的种类,正交实验表的行为实验号,记为,分别依据每组实验数据对压铸成型过程进行模拟,获得每组实验数据对应的工件的缺陷评价值;其中,/>均表示组别,取值均为1,2,3;
其中,每组实验数据对应的工件的缺陷评价值通过下述公式获得:
为工件的缺陷评价值,/>为工件在其第i个截面上产生缺陷区域的面积,/>为第i个截面产生缺陷的概率;
步骤3、计算正交实验表的任意一列(A、B、C)中包含组别为1的目标数值所对应的所有缺陷评价值的平均值,/>,/>、包含组别为2的目标数值所对应的所有缺陷评价值的平均值/>,/>,/>、以及包含组别为3的目标数值所对应的所有缺陷评价值的平均值/>,/>,/>
步骤4、分别计算三种工艺参数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
其中,为充型速度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为浇注温度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为模具温度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为求最大值,/>为求最小值;
步骤5、确定三种工艺参数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关系是满足预设关系,若不满足,则调整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重复上述步骤1-4,直至三种工艺参数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关系是满足预设关系;
步骤6、满足步骤5的条件后,选取对应的充型速度,对应的浇注温度,/>对应的模具温度,作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固定模块2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均通过压铸成型工艺进行制备,压铸成型能够对大批量生产出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的尺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压铸成型的工件表面较为平整;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了压铸成型中相对重要的三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减少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的成型缺陷,这里的缺陷主要是指缩松和缩孔,此缺陷会使得铸件的受力面积减小,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为了保证固定模块2的强度,通过对三个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优化,以降低产生缺陷的概率;
在上述步骤中,在步骤2中,工件指的是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缺陷一般发生在工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对工件的截面做缺陷评价,在此步骤中,至少选择三个关键截面作为计算依据,以使得缺陷评价值计算的更加准确,其中,缺陷产生的概率和面积越小,缺陷评价值越低,则证明与缺陷评价值的最小值相对应的工艺参数为最优参数,步骤6便是以此原理对工艺参数进行选择;
在步骤5中,确定三种工艺参数对缺陷评价值的影响程度关系是满足预设关系,指的是三种工艺参数本身对缩松缩孔产生的影响程度是有一个大小关系的,若是得到的结果与预设关系不匹配,则应当适应性的调整步骤1中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将某个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的缩小后,再重新进行目标数值的选定,再次进行模拟,当满足步骤5的条件后,便可执行步骤6,选择最优的工艺参数;如此,可以对压铸成型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降低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制备时产生的缺陷;当然,也可通过此方法建立其他的工艺参数和对应的缺陷相关性,实现对工艺参数的模拟优化,获得更高质量的固定模块2,提升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5)

1.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以及沿固定件(1)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模块(2),所述固定模块(2)与固定件(1)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模块(2)包括用于夹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所述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
所述上固定部(210)的一端与下固定部(220)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另一端与下固定部(22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
所述螺栓组件(4)包括:螺杆(410),与下固定部(220)的另一端铰接;螺母(420),与螺杆(410)螺纹连接;垫片(430),套接在螺杆(410)的外侧且连接在上固定部(210)的顶面和螺母(420)的底面之间;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杆(410)对应的开槽(211);
所述上固定部(210)的底面设有上压接槽(230),所述下固定部(220)的顶面设有下压接槽(240),所述上压接槽(230)和下压接槽(240)用于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3)进行夹持;
所述上压接槽(230)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压接弧面(231)和第二压接弧面(232),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靠近开槽(211)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半径小于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半径;
所述下压接槽(240)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三压接弧面(241)和第四压接弧面(242),所述第三压接弧面(241)靠近螺杆(410)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半径等于第三压接弧面(241)的半径,所述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半径等于第四压接弧面(242)的半径;
所述第一压接弧面(231)的圆心一与第三压接弧面(241)的圆心三重合时,第二压接弧面(232)的圆心二位于第四压接弧面(242)的圆心四的下方,且圆心一、圆心二、圆心三以及圆心四共线,圆心二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和圆心四与圆心一之间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部(220)的下方设有使固定件(1)穿过的通孔(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430)包括:筒体(431),其内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圆孔(432)和第二圆孔(433),所述第一圆孔(432)直径小于第二圆孔(433)直径;变形体(434),套接在筒体(431)内,所述变形体(434)的轴线上设有使螺杆(410)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变形体(434)的底端伸出第二圆孔(433)的底端设置;
所述筒体(431)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观察槽口(435),所述观察槽口(435)靠近筒体(431)轴线的侧面为第一参考面(S1),所述筒体(431)的外周面为第二参考面(S2),多个第一参考面(S1)形成的环面直径大于第二圆孔(433)的直径;所述观察槽口(435)的下方对应设有与第二圆孔(433)连通的连通槽(436),所述连通槽(436)贯穿筒体(431)的底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31)包括:支撑体(437),所述支撑体(437)的内部设有第二圆孔(433),所述支撑体(437)的顶面设有环形压片(438),所述环形压片(438)的内环面形成第一圆孔(432),所述第一圆孔(432)的内周面、环形压片(438)的底面以及第二圆孔(433)的内周面均与变形体(43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压铸成型工艺制备固定模块(2)的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
其中,压铸成型的充型速度、浇注温度以及模具温度三种工艺参数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优化:依据三种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选定三组目标数值,构建正交实验;依据构建的正交实验的实验数据分别对上固定部(210)和下固定部(220)的压铸成型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三种工艺参数与压铸成型的缺陷评价值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对三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CN202211617481.1A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15912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7481.1A CN11591218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7481.1A CN11591218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2186A CN115912186A (zh) 2023-04-04
CN115912186B true CN115912186B (zh) 2023-07-25

Family

ID=8647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7481.1A Active CN115912186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218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4577U (zh) * 2011-05-12 2011-12-28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卡线器
CN104300426A (zh) * 2014-10-13 2015-01-21 常熟市电力机具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用卡线钳
CN105179434A (zh) * 2015-07-27 2015-12-23 泉州力泰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抗震防松螺母
CN108599001A (zh) * 2018-06-15 2018-09-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导线的卡线器
WO2021181265A1 (en) * 2020-03-12 2021-09-16 De Angeli Prodotti Srl Conductor for bare overhead power line with composite material cor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conductor during production, laying and installation
JP2021163727A (ja) * 2020-04-03 2021-10-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部、ジョイント端子、ジョイント構造、圧着部の製造方法及びジョイン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14876938A (zh) * 2022-05-28 2022-08-09 杨富云 一种金属垫圈、其防松结构及防松螺纹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4577U (zh) * 2011-05-12 2011-12-28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卡线器
CN104300426A (zh) * 2014-10-13 2015-01-21 常熟市电力机具有限公司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用卡线钳
CN105179434A (zh) * 2015-07-27 2015-12-23 泉州力泰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抗震防松螺母
CN108599001A (zh) * 2018-06-15 2018-09-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导线的卡线器
WO2021181265A1 (en) * 2020-03-12 2021-09-16 De Angeli Prodotti Srl Conductor for bare overhead power line with composite material cor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conductor during production, laying and installation
JP2021163727A (ja) * 2020-04-03 2021-10-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部、ジョイント端子、ジョイント構造、圧着部の製造方法及びジョイント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14876938A (zh) * 2022-05-28 2022-08-09 杨富云 一种金属垫圈、其防松结构及防松螺纹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2186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12186B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卡线器及其制备工艺
CN109616849A (zh) 一种架空导线19根绞钢绞线对接嵌铝压接方法
CN110445061B (zh) 一种19根绞钢芯铝绞线嵌铝耐张线夹压接方法
CN216540314U (zh) 一种马鞍托架制造工装
CN110364907B (zh) 一种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7根绞钢芯铝绞线压接方法
US4065221A (en) Clamp for sheathed rod, strand or rope
CN210049490U (zh) 一种钢绞线连接装置
CN108942116B (zh) 一种具有导线套的电动自行车下管制作方法及下管
CN220754304U (zh) 一种集束耐张线夹
CN220101728U (zh) 一种铝型材连接结构
CN220932600U (zh) 一种万能试验机
CN212733601U (zh) 一种用于铝型材挤出设备的挤出组件
CN212384330U (zh) 一种汽车电池托盘底板用整形工装
CN218931424U (zh) 一种韧性强的模具钢
CN212443932U (zh) 一种辅助定位角钢
CN214506478U (zh) 双***同步修复耐张设备
CN110586699A (zh) 一种金属管件截面修整保形装置用传动机构
CN212298503U (zh) 一种具有隔热效果的拼接式铝型材
CN216442089U (zh) 一种花键的挤压定位工装
CN114346022B (zh) 铝型材拉弯芯棒结构及设计方法
CN116423156A (zh) 一种张拉锚固一体式柔性光伏拉索的制作方法
CN114396842B (zh) 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
CN217873994U (zh) 一种采油车紧绳装置
CN111725761B (zh) 一种不易变形的重锤片
CN215432411U (zh) 一种主锥轴承内圈压装导向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pecial wire clamp for carbon fiber composite core wires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725

Pledgee: Guangdong Foga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Guangdong Xinyuan Hengye power line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