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4140A -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140A
CN115884140A CN202111148202.7A CN202111148202A CN115884140A CN 115884140 A CN115884140 A CN 115884140A CN 202111148202 A CN202111148202 A CN 202111148202A CN 115884140 A CN115884140 A CN 115884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hannel
information
connection
blue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8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乾灯
牟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82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7546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2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连接;在已建立的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上,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二通道;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将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完成无线配件设备在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切换,由此可以完成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现在可以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例如,用户可能同时拥有两台笔记本电脑,或同时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平板电脑。在上述场景下,用户可能希望自己使用的蓝牙等无线配件设备(例如,鼠标)可以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共享使用,实现边界配对连接以及快速切换。进一步地,用户还希望可以利用上述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实现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
然而,目前的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实现快速切换或数据共享时,需要依赖云服务器,也就是说,需要无线配件设备及智能设备与云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后,才可以实现上述切换或数据共享,由此对用户造成了不便,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例如,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时候,无线配件设备及智能设备无法与云服务器通信,由此会导致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切换或数据共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供一种跨设备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完成无线配件设备在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切换,由此可以完成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配置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二通道用于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设备描述信息用于创建驱动设备节点;第一设备已存储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连接;其中,该第一设备可以是无线配件设备,例如,蓝牙鼠标。该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电视等。该第一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在已建立的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上,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可以是对上述第一连接对应的通信协议通道,例如,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
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二通道;其中,该第二通道可以是基于上述第一通道的人机交互通道,例如,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设备描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设备中与枚举的驱动设备相关的信息。
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将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上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是MAC地址和/或网络IP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分别与第二设备及第三设备建立连接和通道,并在第二设备及第三设备上创建驱动设备节点,由此可以实现无线配件设备在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切换,进而可以完成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为蓝牙配对连接,第一通道为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第二通道为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之后,还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通知;其中,切换通知用于断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发送切换通知,可以有效切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由此可以避免第二设备误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之后,还包括: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保持第一连接及第一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保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及第一通道,可以保证第一设备从与第三设备的交互切换回第二设备时,无需在此建立第一连接和第一通道,由此可以提高任务处理效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之后,还包括:
第一设备将第三设备确定为主连接设备;其中,主连接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主连接设备标识,用于区分当前接收操作信息的设备,可以提高识别效率,避免误操作,例如,将操作信息发送到错误的设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设备节点包括标准设备节点及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其中,标准设备节点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智能设备上枚举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可以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多个扩展功能中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例如,文件复制、应用投屏等。由此可以提高功能选取的灵活性,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操作信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一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三设备获取事件信息;其中,该第一操作例如可以是点击复制功能。该事件例如可以是文件复制事件,则该事件信息可以包括待复制文件的源路径和文件名。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道,并断开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其中,该第二操作可以是用户将第一设备靠近第二设备,与第二设备重新建立第二通道。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操作信息,将第二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第二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二设备基于事件信息向第三设备请求数据。其中,第三操作可以点击粘贴功能,由此可以使得上述待复制文件可以从第三设备粘贴到第二设备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设备连接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配置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二通道用于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设备描述信息用于创建驱动设备节点;第一设备已存储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在已建立的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上,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二通道;
发送模块,用于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
连接模块,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将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为蓝牙配对连接,第一通道为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第二通道为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通知;其中,切换通知用于断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还包括:
保持模块,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保持第一连接及第一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第一设备将第三设备确定为主连接设备;其中,主连接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设备节点包括标准设备节点及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其中,标准设备节点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还包括: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操作信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一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三设备获取事件信息;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道,并断开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操作信息,将第二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第二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二设备基于事件信息向第三设备请求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存储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配置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二通道用于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设备描述信息用于创建驱动设备节点;第一设备已存储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当上述第一设备从上述存储器中读取上述指令,以使得上述第一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在已建立的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上,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
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二通道;
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
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将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为蓝牙配对连接,第一通道为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第二通道为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令被上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的步骤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通知;其中,切换通知用于断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令被上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的步骤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保持第一连接及第一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令被上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的步骤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设备将第三设备确定为主连接设备;其中,主连接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设备节点包括标准设备节点及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其中,标准设备节点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指令被上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操作信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一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三设备获取事件信息;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道,并断开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操作信息,将第二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第二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二设备基于事件信息向第三设备请求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中的程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介质上,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存储在不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跨设备连接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功能选取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跨设备连接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现在可以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例如,用户可能同时拥有两台笔记本电脑,或同时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平板电脑。在上述场景下,用户可能希望自己使用的蓝牙等无线配件设备(例如,鼠标)可以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共享使用,实现边界配对连接以及快速切换。进一步地,用户还希望可以利用上述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实现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
然而,目前的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实现快速切换或数据共享时,需要依赖云服务器,也就是说,需要无线配件设备及智能设备与云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后,才可以实现上述切换或数据共享,由此对用户造成了不便,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例如,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时候,无线配件设备及智能设备无法与云服务器通信,由此会导致无线配件设备在上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切换或数据共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上述跨设备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10。其中,第一设备10可以是无线配件设备,例如,鼠标、键盘、手写笔、耳机、游戏手柄、遥控器、互动感应手套及音箱等支持多连接的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备10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无线配件设备。
图1为上述跨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上述应用场景包括第一设备10、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其中,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可以是智能设备,例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收发功能的电脑、笔记本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此外,上述智能设备可以是使用windows OS、linux、苹果iOS/MacOS、安卓等软件OS平台的智能设备。
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之间可以是有线或无线连接。其中,有线连接可以包括例如USB等连接方式,无线连接可以包括例如蓝牙、WIFI、UWB、NFC等连接方式。
接着,结合图2对上述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的***框架进行说明。以第二设备20为例,如图2所示,第二设备20包括物理层21、数据链路层22、设备驱动层23及应用层24。其中,
物理层21用于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外接设备(例如,第一设备10)与智能设备(例如,第二设备20或第三设备30)之间的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有线(例如,USB)或无线(例如,WIFI、蓝牙等)。
数据链路层22可以包括标准协议或私有协议的驱动,其中,上述标准协议可以包括例如人机交互设备(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等驱动协议,上述私有协议可以包括移动宽带及家庭设备管理(Mobile Broadband&Home,华为IoT设备管理)等驱动协议,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标准协议或私有协议,本申请对上述标准协议或私有协议的驱动不作特殊限定。
设备驱动层23可以枚举外接设备(例如,第一设备10)的多种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可以是基于上述数据链路层22中的驱动协议(例如,HID协议或MBB协议等)的设备驱动接口。示例性的,该驱动设备可以包括鼠标、键盘及多连接控制设备等多种驱动设备。其中,该设备驱动接口可以包括鼠标驱动、键盘驱动及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等多种类型。上述设备驱动接口可以去上述驱动设备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上述鼠标驱动用于控制鼠标的操作,上述键盘驱动用于控制键盘的操作,上述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用于控制外接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外接设备在智能设备之间的切换。
示例性的,当一个外接设备在上述设备驱动层23中枚举其驱动设备时,可以获取与该外接设备对应的多个设备驱动接口的类型,其中,该设备驱动接口的类型至少包括上述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类型。以该外接设备为一个鼠标为例,该鼠标在上述设备驱动层23中可以获取鼠标驱动及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这两个设备驱动接口类型。其中,鼠标驱动可以是与上述标准协议(例如HID协议)对应的标准设备驱动,而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可以是与上述私有协议(例如MBB协议)对应的扩展设备驱动。接着,设备驱动层23可以枚举出与标准设备驱动对应的标准鼠标以及与扩展设备驱动对应的扩展鼠标,其中,该标准鼠标可以是基于上述HID协议的标准设备,通过该标准设备可以实现鼠标的标准功能,例如,对光标进行点击、滑动、拖拽等动能。该扩展鼠标可以是基于上述MBB协议的扩展设备,通过该扩展设备可以实现鼠标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例如,通过该扩展鼠标将一个智能设备中的文件复制到另一个智能设备中。也就是说,当鼠标设备进行驱动设备的枚举时,设备驱动层23可以包含标准设备类型的标准鼠标,以及扩展设备类型的多连接控制鼠标。
应用层24可以用于提供多种应用,上述应用可以是常用的功能应用,也可以是定制的功能应用。其中,上述常用功能应用可以包括文件复制、NFC碰一碰等应用。上述定制功能应用可以包括设备发现、多设备间数据传输、鼠标穿越、应用投屏等应用。示例性的,通过文件复制应用,可以将智能设备A中的文件复制到智能设备B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常用功能应用及定制功能应用中的应用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应用。
下面结合图3首先介绍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的示例性电子设备。图3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上述第一设备10。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连接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进行连接。
具体地,第一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第二设备20进行连接。其中,上述无线方式可以包括蓝牙(BT),由此可以实现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的蓝牙配对连接。在具体实现时,当第一设备10通过蓝牙方式与第二设备20进行配对连接时,第一设备10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与第二设备20进行蓝牙配对。
方式一
第一设备10可以靠近第二设备20,并可以通过第一设备10中的蓝牙广播消息让第二设备20发现第一设备10。当第二设备20发现第一设备10后,可以与第一设备10发起蓝牙配对,由此可以在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建立蓝牙配对连接。
方式二
第一设备10可以触碰第二设备20上的NFC标签,其中,第二设备20上的NFC标签中包括第二设备20的蓝牙MAC地址,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设备10通过上述蓝牙MAC地址发现第二设备20,并可以进一步地与第二设备20进行蓝牙配对。在具体实现时,当通过上述NFC碰一碰的方式进行蓝牙配对连接时,第一设备10可以通过靠近感应主动发现第二设备20的蓝牙MAC地址,例如,第一设备10可以配置NFC/UWB阅读器,第二设备20可以配置NFC标签/UWB射频卡。
可选地,第二设备20也可以触碰第一设备10上的NFC标签,其中,第一设备10上的NFC标签中包括第一设备10的蓝牙MAC地址,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设备20发现第一设备10,并可以进一步地与第一设备10进行蓝牙配对。在具体实现时,当通过上述NFC碰一碰的方式进行蓝牙配对连接时,第一设备10可以通过靠近感应,使得第二设备20主动发现第一设备10的蓝牙MAC地址,例如,第一设备10可以配置NFC标签/UWB射频卡,第二设备20可以配置NFC/UWB阅读器。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建立蓝牙配对连接的方式不作特殊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蓝牙配对连接时,还可以完成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的认证/交换密钥、鉴权等操作,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标准组织的蓝牙协议,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2,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蓝牙GATT通道。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蓝牙配对连接后,该第一设备10还可以在上述蓝牙配对连接之上,与第二设备20建立蓝牙通用属性协议(Generic AttributesProfile,GATT)通道。该蓝牙GATT通道可以用于在低功耗蓝牙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例如,通过该蓝牙GATT通道,可以配置第二设备20的设备类型。其中,该设备类型可以包括主连接类型及非主连接类型。与主连接类型对应的设备可以是主连接设备,与非主连接类型对应的设备可以是非主连接设备。该主连接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10已建立承载在GATT协议上的HID(HID Over Gatt Profile,HOGP)连接通道的设备,该非主连接设备可以是未与第一设备10建立HOGP通道的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在主连接设备上,可以接收第一设备10的例如点击、滚动及拖拽等操作信息,并可以执行与该操作信息对应的操作。其中,HOGP通道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蓝牙GATT通道后,第一设备10可以将该第二设备20设置为主连接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蓝牙GATT为蓝牙协议中的一种短信令的配置管理协议,如果使用不同的无线协议,上述蓝牙GATT的协议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步骤403,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成功建立蓝牙GATT通道后,还可以与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其中,该HOGP通道可以用于发送第一设备10的设备描述信息,由此可以使得在第二设备20上创建对应的驱动设备节点。上述设备描述信息可以是与第一设备10中与枚举的驱动设备相关的信息。示例性的,第一设备10可以枚举多个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可以包括标准设备及扩展设备(例如,多连接控制设备)。接着,第一设备10可以将上述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20,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设备20基于上述驱动设备的相关信息创建对应的驱动设备节点。也就是说,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后,第一设备10可以将其驱动设备的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20。当第二设备2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驱动设备的描述信息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设备10的设备描述信息创建该第一设备10的驱动设备节点,也就是第一设备10的标准设备节点及扩展设备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标准设备节点可以是用于接收第一设备10的例如点击、滚动及拖拽等操作信息的逻辑设备,该标准设备节点可以是基于HID等标准协议,该标准设备节点可以使用标准驱动接口(例如,鼠标驱动、键盘驱动等)。上述扩展设备可以是与第一设备10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用于实现第二设备20与第三设备30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逻辑设备,该扩展设备节点可以是基于MBB等私有协议,该扩展设备节点可以使用扩展驱动接口(例如,多连接控制驱动)。
步骤404,第二设备20向第一设备10发送设备信息。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上述HOGP通道,且第二设备20已创建第一设备10的驱动设备节点后,第二设备20可以向第一设备10发送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在具体实现时,第二设备20可以通过上述扩展驱动接口向第一设备10发送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第一设备10接收到上述第二设备20发送的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将上述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进行存储。其中,上述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20的设备标识(例如,该设备标识可以是MAC地址)和/或网口IP信息。
步骤405,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建立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一设备10可以向第三设备30发起连接请求,用于与第三设备30建立连接。在具体实现时,第一设备10可以与第三设备30通过蓝牙配对方式建立蓝牙配对连接。示例性的,第三设备30可以设置NFC标签,该NFC标签可以包括第三设备30的蓝牙MAC地址,该蓝牙MAC地址可以用于发现第三设备30。当用户手持第一设备10靠近第三设备30的NFC标签时,第一设备10可以通过NFC感应方式读取第三设备30的NFC标签中的蓝牙MAC地址,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建立蓝牙配对连接。
可选地,上述第三设备30的NFC标签中还可以包括第三设备30的设备序列号(SN)及设备型号等相关信息。
步骤406,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建立蓝牙GATT通道。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建立蓝牙配对连接后,该第一设备10还可以与第三设备30建立蓝牙GATT通道。当上述蓝牙GATT通道成功建立后,第一设备10可以将上述第三设备30设置为主连接设备。此时,第一设备10还可以向第二设备20发送切换通知,该切换通知用于通知第二设备20由主连接设备切换为非主连接设备,并可以切断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的HOGP连接通道,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设备20无法接收到第一设备10的操作信息。也就是说,此时,仅第三设备30可以接收第一设备10上报的操作信息,并可以根据上述操作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以第一设备10为鼠标为例,第一设备10上报的操作信息可以是按键点击及滚轮滚动等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设备20接收到上述第一设备10发送的切换通知后,变更为非主连接设备,并可以切断与第一设备10之间的HOGP连接通道,但是可以保持与第一设备10之间的蓝牙配对连接及GATT通道,用于后续第一设备10切换回第二设备20时,无需再次进行蓝牙配对及建立GATT通道,进而可以提高切换效率。
步骤407,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建立HOGP通道。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成功建立GATT通道后,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30还可以建立HOGP通道。此时,该第三设备30作为主连接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设备10的操作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三设备3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408,第一设备10获取设备描述信息,并将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30。
具体地,第一设备10可以获取设备描述信息,其中,该设备描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0枚举的驱动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枚举的驱动设备类型)。其中,该驱动设备的类型可以包括标准设备类型及扩展设备类型(例如,多连接控制设备类型)。该标准设备的相关信息可以用于在第三设备30中创建对应的标准设备节点,由此可以使得第三设备30通过该标准设备节点接收第一设备10上报的操作信息。该扩展设备的相关信息可以用于创建对应的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由此可以通过与第一设备10之间的信息交互,使得第三设备3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实现数据传输。
接着,第一设备10可以将上述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30。
步骤409,第三设备30接收第一设备10发送的设备描述信息,根据设备描述信息创建驱动设备节点。
具体地,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设备描述信息后,可以根据设备描述信息创建对应的驱动设备节点。示例性的,当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标准设备的相关信息后,可以创建对应的标准设备节点,并可以为该标准设备节点加载对应的驱动(例如,标准设备驱动),此时,第三设备30可以通过该标准设备节点接收第一设备10发送的操作信息。
当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扩展设备的相关信息后,可以创建对应的扩展设备节点(例如,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并可以为该扩展设备节点加载对应的驱动,也就是扩展设备驱动(例如,多连接控制设备驱动)。
进一步地,当第三设备30创建上述扩展设备节点时,还可以为待创建的扩展设备节点设置相应的扩展功能。示例性的,当第三设备30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扩展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扩展设备类型)后,可以在第三设备30的显示界面弹出功能授权窗口。其中,该功能授权窗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选项。用户可以在上述扩展功能选项中任意勾选,用于确定该扩展设备节点的扩展功能,也就是使得选取的扩展功能生效。当用户选取相应的扩展功能选项后,扩展设备节点在第三设备30中创建完成,该扩展设备节点可以具有用户选取的上述扩展功能。
现结合图5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5所示,界面500为包含功能授权窗口501及标准设备节点502的显示界面,功能授权窗口501包含信息共享功能选项5011及应用投屏功能选项5012。当用户勾选信息共享功能选项5011后,可以创建扩展设备节点503,由此可以得到包含标准设备节点502及扩展设备节点503的界面510,其中,扩展设备节点503可以具有信息共享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标准设备节点与扩展设备节点也可以是同一个设备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设备30创建的设备节点数不作特殊限定。
步骤410,第三设备30将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0。
具体地,当第三设备30成功创建上述扩展设备节点后,可以通过该扩展设备节点将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10。其中,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三设备30的MAC地址和/或网口IP等信息。
步骤411,第一设备10接收第三设备30发送的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转发给第二设备20。
具体地,由于与第一设备10连接的主连接设备发生了变更,例如,主连接设备由第二设备20变更为第三设备30。此时,第一设备10可以将变更后的主连接设备(例如,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变更前的主连接设备(例如,第二设备20),由此可以使得第三设备3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基于对方的设备信息进行交互。
步骤412,第一设备10将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30。
具体地,第一设备10可以将步骤404中预先存储的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30,由此可以使得第三设备3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基于对方的设备信息进行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412可以和步骤411同时执行,可以在步骤411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411之后执行,也就是说,本步骤412与步骤411的执行顺序可以不分先后。
步骤413,第三设备30接收第一设备10发送的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与第二设备20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例如第二设备发送信息给第三设备,第三设备发送信息给第二设备;其中网络可以为蓝牙网络、WIFI网络(例如P2P网络或经由第三终端的网络)等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交互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后,可以与第二设备20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数据传输可以是基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的数据传输,也可以是基于广域网的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式不作特殊限定。在具体实现时,第三设备30可以采用预设的交互规则,例如,上述预设的交互规则可以是:两个设备中MAC地址较小的设备可以作为服务端,MAC地址较大的设备可以作为客户端。此时,若第三设备30的MAC地址比第二设备20的MAC地址小,则第三设备30可以创建Socket服务端,并可以监听对应的传输层(例如,TCP或UDP层)端口,用于与第二设备20建立数据传输关系。其中,Socket连接对应的协议可以是例如DLNA等标准协议,也可以是例如华为Cast+等私有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若第三设备30的MAC地址比第二设备20的MAC地址大,则第三设备30可以作为客户端,并可以发起与第二设备20的数据传输。此时,第三设备30(也就是客户端)可以尝试使用第二设备20的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连接第二设备20(也就是服务端)。可以理解的是,若设备信息中包含网口IP信息,则上述IP地址可以通过上述网口IP信息获得,若设备信息中仅包含MAC地址,则上述IP地址还可以通过设备信息中的MAC地址在本地查询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表获得,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获取IP地址的方式不作特殊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三设备30首次尝试连接第二设备20失败,则可以尝试连接多次,直到连接成功为止。若第三设备30与第二设备20连接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20与第三设备30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成功,此时,第二设备20与第三设备30之间可以进一步进行信息交互或数据共享。
步骤414,第二设备20接收第一设备10发送的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与第三设备30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当第二设备20接收到第一设备10发送的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后,可以与第三设备30进行数据传输。在具体实现时,以步骤413中预设的交互规则为例,若第三设备30为Socket服务端,则第二设备20可以作为客户端。此时,第二设备20可以尝试使用第三设备30的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连接第三设备30。若第三设备30为客户端,则第二设备20可以作为服务端。此时,第二设备20可以创建Socket服务端,并可以监听对应的传输层(例如,TCP或UDP层)端口,用于与第三设备30建立数据传输关系。
若连接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20与第三设备30之间的数据传输成功,此时,第二设备20与第三设备30之间可以进一步进行信息交互或数据共享。
步骤415,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三设备30获取事件信息。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10上进行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第一设备10上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操作,第一设备10获取操作信息,并可以将该操作信息上报给第三设备30。当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一设备10上报的操作信息后,可以执行与该操作信息对应的操作。示例性的,以文件复制为例,用户可以使用第一设备10对第三设备30中的任一文件点击复制功能选项,用于进行文件复制。响应于用户的复制操作,第三设备30的应用层中的文件复制应用监听到上述用户的复制操作,获取与上述复制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例如,待复制文件的源路径和文件名)。
步骤416,第三设备30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20。
具体地,当第三设备30获取上述事件信息后,可以将上述事件信息同步给第二设备20。示例性的,第三设备30可以将上述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20。以文件复制为例,上述事件信息可以包括待复制文件的源路径和文件名。
步骤417,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10将主连接设备从第三设备30切换至第二设备20。
具体地,当用户在第三设备30上完成复制操作后,用户可以将第一设备10靠近第二设备20,用于将主连接设备由第三设备30切换至第二设备20,由此可以使得用户通过第一设备10在第三设备30上进行操作,进而可以完成文件复制任务。例如,用户可以将第一设备10触碰第二设备20的NFC标签,由此可以读取到第二设备20的NFC标签中的蓝牙MAC地址。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由于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已建立蓝牙配对连接及GATT通道,此时,第一设备10可以进一步与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设备10将主连接设备由第三设备30切换至第二设备20,也就是说,第一设备10可以断开与第三设备30的HOGP通道,并和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
步骤418,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二设备20向第三设备30请求传输数据。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HOGP通道,并将第二设备20设为主连接设备后,用户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设备10上进行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第二设备20中的任一文件夹目录下右键弹出菜单栏,并在菜单栏中点击粘贴功能选项,用于执行粘贴操作,第二设备20的文件复制应用监听到上述用户的粘贴操作,获取步骤416中第三设备30发送给第二设备20的事件信息,并可以请求第三设备30按照上述事件信息传输上述待复制文件到第二设备20中的文件夹目录下。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二设备20可以通过上述步骤413和步骤414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向第三设备30发送文件传输请求,该文件传输请求用于请求传输上述待复制文件。其中,该文件传输请求可以包括目标路径,该目标路径可以用于标识上述待复制文件在第二设备20中的存储路径(例如,文件夹目录),可选地,上述文件传输请求还可以包括事件信息。当第三设备30接收到第二设备20发送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可以将上述待复制文件通过上述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给第三设备30。
可以理解的是,上面实施例中,步骤401-步骤418均为可选步骤,本申请只提供一种可行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比步骤401-步骤418更多或更少的步骤,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以蓝牙等无线方式实现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之间的连接,但并不限于上述蓝牙等无线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USB等有线方式建立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之间的连接。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及第三设备30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预设的加解密机制,但并不限于是否使用加解密机制,也不限于使用何种加解密机制。也就是说,具体是否加解密机制或使用何种加解密机制可以根据上述设备中物理接口标准支持的安全能力为准。
下文以第一设备10为蓝牙鼠标,第二设备20为平板电脑(例如,PAD),第三设备30为笔记本电脑(例如,PC)为例对文件复制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蓝牙鼠标可以配置NFC阅读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可以配置NFC标签。
首先,蓝牙鼠标可以通过蓝牙和平板电脑进行配对连接,并在与平板电脑建立蓝牙连接后,进一步与平板电脑建立蓝牙GATT通道和HOGP通道,此时,平板电脑是蓝牙鼠标的主连接设备。此外,平板电脑还可以向蓝牙鼠标下发平板电脑的设备信息,由此可以使得蓝牙鼠标可以存储平板电脑的设备信息。
接着,蓝牙鼠标可以靠近笔记本电脑,以使得蓝牙鼠标的NFC阅读器可以读取笔记本电脑上的NFC标签中的蓝牙MAC地址,由此可以基于上述蓝牙MAC地址发起与笔记本电脑的蓝牙配对。
当蓝牙鼠标与笔记本电脑建立蓝牙配对连接后,可以进一步与笔记本电脑建立GATT通道,并可以将笔记本电脑设置为主连接设备。此时,蓝牙鼠标可以将平板电脑设置为非主连接设备,并可以断开与平板电脑的HOGP通道,但仍可以与平板电脑保持GATT通道。
接着,蓝牙鼠标可以进一步与笔记本电脑建立HOGP通道。此时,笔记本电脑上可以生成蓝牙鼠标的多个逻辑设备节点。其中,上述逻辑设备节点可以是标准设备节点和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上述标准设备节点和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可以通过蓝牙鼠标枚举的驱动设备类型获得,例如,该蓝牙鼠标可以枚举蓝牙鼠标类型及多连接控制鼠标类型这两个驱动设备类型,其中,蓝牙鼠标类型可以用于在笔记本电脑上生成标准设备节点,通过该标准设备节点笔记本电脑可以用于接收蓝牙鼠标上报的操作信息;多连接控制鼠标类型可以用于在笔记本电脑上生成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通过该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可以实现蓝牙鼠标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可以完成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之间的信息共享。
可选地,当蓝牙鼠标枚举上述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时,笔记本电脑上可以弹出授权请求窗口,该授权请求窗口可以包括多个扩展功能选项,例如,信息是否共享的功能选项等。用户可以在上述多个扩展功能选项中进行勾选,以确认上述扩展功能生效。当用户确认上述扩展功能后,笔记本电脑中可以生成对应的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并可以挂载相应的驱动,此时,该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具有上述用户选取的扩展功能。
当笔记本电脑生成上述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之后,还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设备信息下发给蓝牙鼠标,由此可以使得蓝牙鼠标将笔记本电脑的设备信息转发给平板电脑,并可以进一步使得蓝牙鼠标将存储的平板电脑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笔记本电脑。
当笔记本电脑收到平板电脑的设备信息之后,可以进行与平板电脑的数据传输处理。以笔记本电脑为服务端为例,笔记本电脑可以创建Socket服务端,监听对应的传输层端口,由此可以完成与平板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
当平板电脑收到笔记本电脑的设备信息之后,可以进行与笔记本电脑的交互处理。可以理解的是,若笔记本电脑为服务端,则平板电脑为客户端;若笔记本电脑为客户端,则平板电脑为服务端。以平板电脑为客户端为例,此时,平板电脑可以获取笔记本电脑的设备信息中的IP地址,并可以根据上述IP地址尝试连接笔记本电脑,由此可以建立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用户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中通过蓝牙鼠标复制一个文件。接着,用户可以将蓝牙鼠标触碰平板电脑的NFC标签,由此可以使得蓝牙鼠标与平板电脑建立HOGP通道。此时,蓝牙鼠标的主连接设备由笔记本电脑切换至平板电脑,也就是说,笔记本电脑为非主连接设备,平板电脑为主连接设备。蓝牙鼠标可以断开与笔记本电脑的HOGP通道,平板电脑可以接收蓝牙鼠标的操作信息。然后,用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通过蓝牙鼠标执行粘贴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的任一文件夹目录下执行粘贴功能,由此可以将在笔记本电脑上复制的文件粘贴到平板电脑中,以完成设备间的数据共享。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文件复制的场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数据共享的场景。
图6为本申请跨设备连接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60应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配置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二通道用于发送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设备描述信息用于创建驱动设备节点;第一设备已存储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建立模块61、第二建立模块62、第三建立模块63、发送模块64及连接模块65;其中,
第一建立模块61,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第二建立模块62,用于在已建立的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上,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一通道;
第三建立模块63,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第二通道;
发送模块64,用于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
连接模块65,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并将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为蓝牙配对连接,第一通道为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第二通道为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60还包括:通知模块66;其中,
通知模块66,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切换通知;其中,切换通知用于断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60还包括:保持模块67;其中,
保持模块67,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保持第一连接及第一通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60还包括:确定模块68;其中,
确定模块68,用于第一设备将第三设备确定为主连接设备;其中,主连接设备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设备节点包括标准设备节点及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其中,标准设备节点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跨设备连接装置60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69;其中,
数据传输模块69,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操作信息,将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一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三设备获取事件信息;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二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道,并断开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二通道;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三操作,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操作信息,将第二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第二操作信息用于使得第二设备基于事件信息向第三设备请求数据。
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连接装置60可用于执行本申请图1-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应理解以上图6所示的跨设备连接装置60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检测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以下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以下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等。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以下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跨设备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已建立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配置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描述信息用于创建驱动设备节点;所述第一设备已存储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在已建立的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描述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将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设备的设备信息及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用于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为蓝牙配对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为蓝牙通用属性协议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承载在通用属性协议上的人机交互设备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切换通知;其中,所述切换通知用于断开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保持所述第一连接及所述第一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三设备确定为主连接设备;其中,所述主连接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节点包括标准设备节点及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其中,所述标准设备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操作信息,所述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接控制设备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扩展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操作信息,将所述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操作信息用于使得所述第三设备获取事件信息;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二操作,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二通道,并断开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
响应于检测到的用户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操作信息,将所述第二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信息用于使得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事件信息向所述第三设备请求数据。
9.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48202.7A 2021-09-29 2021-09-29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84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202.7A CN115884140A (zh) 2021-09-29 2021-09-29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17546 WO2023051204A1 (zh) 2021-09-29 2022-09-07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202.7A CN115884140A (zh) 2021-09-29 2021-09-29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140A true CN115884140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8202.7A Pending CN115884140A (zh) 2021-09-29 2021-09-29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4140A (zh)
WO (1) WO20230512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5009A1 (en) * 2010-01-22 2011-07-28 Ours Technology Inc. Resource sharing devices
US20160285952A1 (en) * 2015-03-25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vey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S20170351396A1 (en) * 2016-06-03 2017-12-07 Logitech Europe S.A. Automatic application launching in a multi-host flow-enabled system
CN113115294B (zh) * 2021-04-22 2022-05-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笔连接方法及蓝牙***
CN113377272A (zh) * 2021-06-02 2021-09-10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间共享鼠标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204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78576B2 (ja) リモコン装置を用いたワン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を実施するための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21036835A1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20039179A1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52178A1 (zh) 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设备
JP7239257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1373713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1104114A1 (zh) 一种提供无线保真WiFi网络接入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43198A1 (zh)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6851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14766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895991B (zh) 内容分享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0078332A1 (zh) 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翻译能力的协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143156A1 (zh) 一种加密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40008107A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38627B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移动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EP4102927B1 (en) Dual wifi connection
WO2021218544A1 (zh) 一种提供无线上网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50423A (zh) 数据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204A1 (zh)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7521A1 (zh) 配置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025059A1 (zh) 一种通信***及通信方法
CN117014377A (zh) 拥塞控制协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98253A (zh) 组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18233118A (zh) 一种登录应用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