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7755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7755A
CN115867755A CN202080102936.9A CN202080102936A CN115867755A CN 115867755 A CN115867755 A CN 115867755A CN 202080102936 A CN202080102936 A CN 202080102936A CN 115867755 A CN115867755 A CN 115867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refrigeration cycle
pressure
flow path
cycl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29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智隆
有井悠介
早坂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67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7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6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or capillary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2Intercool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该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以及蒸发器(4),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中循环。压缩机具有:排出端口,其排出第一压力的制冷剂;吸入端口,其吸入比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的制冷剂;以及中间压端口,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之间的中间压的制冷剂流入该中间压端口。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中间压注入流路(13),该中间压注入流路(13)具有在第一制冷剂回路中连接于冷凝器与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第一端、和与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连接的第二端,并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压缩机。中间压注入流路包括:第二膨胀阀(5);旁通流路(14),其绕过第二膨胀阀;以及调整阀(15),其调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7-2623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备供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却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和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的注入回路。该注入回路包括流路切换单元,该流路切换单元对使在注入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在过冷却器中蒸发后返回压缩机的气体注入、和使在注入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不通过过冷却器而返回压缩机的液体注入进行切换。
压缩机包括低压侧压缩部、中间压力室以及高压侧压缩部。低压侧压缩部将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吸入、绝热压缩而向中间压力室排出。高压侧压缩部将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吸入、绝热压缩而向冷凝器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6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压缩机中对制冷剂进行绝热压缩的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P、制冷剂的体积V、制冷剂的温度T以及制冷剂的比热比γ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以及关系式(2)。
[数学式1]
因此,例如在如含有二氧化碳(CO2)的制冷剂那样比热比γ高的制冷剂被填充于上述那样的具备中间压注入流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与比热比γ相对低的制冷剂被填充于该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相比,从压缩机排出时的该制冷剂的温度Td(排出温度)容易上升,为了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而需要的从注入回路返回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流量(注入流量)变多。
另一方面,在比热比γ高的制冷剂被填充于上述那样的具备中间压注入流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与比热比γ相对低的制冷剂被填充于该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相比,从注入回路返回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压力(中间压力)容易上升,因此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与从注入回路返回压缩机的中间压的制冷剂的压力差变小。即,在前者的情况下,与后者的情况相比,难以得到为了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而需要的注入流量,难以可靠地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比热比高的制冷剂中也能够可靠地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该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中循环。压缩机具有:排出端口,其排出第一压力的制冷剂;吸入端口,其吸入比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的制冷剂;以及中间压端口,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之间的中间压的制冷剂流入中间压端口。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中间压注入流路,该中间压注入流路具有在第一制冷剂回路中连接于冷凝器与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第一端、和与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连接的第二端,并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压缩机。中间压注入流路具有:第二膨胀阀;旁通流路,其绕过第二膨胀阀;以及调整阀,其调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比热比高的制冷剂中也能够可靠地抑制排出温度上升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和中间压注入流路13。在第一制冷剂回路以及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填充有第一制冷剂(以下,简称为制冷剂)。制冷剂可以是任意的制冷剂。制冷循环装置100适用于比热比高的制冷剂。制冷剂的比热比例如是1.16以上。制冷剂例如包括选自由CO2、氨(NH3)、R32、R434A、R410A以及R407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以及蒸发器4。第一制冷剂在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及蒸发器4中按照该记载顺序循环。
压缩机1具有:排出端口,其排出第一压力的制冷剂;吸入端口,其吸入比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的制冷剂;以及中间压端口,其被注入上述第一压力与上述第二压力之间的中间压的制冷剂。排出端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流入部连接。吸入端口与蒸发器4的制冷剂流出部连接。中间压端口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后述的第二端连接。
压缩机1例如是多级压缩机。压缩机1包括与排出端口连接的高压侧压缩部、与吸入端口连接的低压侧压缩部、以及与中间压端口连接且将高压侧压缩部与低压侧压缩部连接的中间压力室。在低压侧压缩部中,从吸入端口吸入的第二压力的制冷剂被绝热压缩而成为中间压的制冷剂,并被排出到中间压力室。在高压侧压缩部中,从中间压力室吸入的中间压的制冷剂被绝热压缩而成为第一压力的制冷剂,并从排出端口被排出到压缩机1的外部。
在冷凝器2中,从压缩机1的排出端口排出的制冷剂冷凝。冷凝器2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部、供制冷剂与空气等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
在第一膨胀阀3中,被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绝热膨胀。第一膨胀阀3例如是电子膨胀阀。在蒸发器4中,被第一膨胀阀3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蒸发器4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部、供制冷剂与空气等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在蒸发器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
在第一制冷剂回路中,将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流出部与第一膨胀阀3的制冷剂流路称为第一流路10,将连接第一膨胀阀3与蒸发器4的制冷剂流入部的流路称为第二流路11,将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流出部与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的流路称为第三流路12。
在第一制冷剂回路中,例如冷凝器2是热源侧热交换器,蒸发器4是负载侧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第二膨胀阀5、第一流路10、中间压注入流路13、旁通流路14和调整阀15、以及第二流路11和第三流路12各自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热源侧单元(室外机)内。蒸发器4、以及第二流路11和第三流路12各自的另一部分被配置于负载侧单元(室内机)内。第二流路11和第三流路12各自的剩余部分被配置在连接热源侧单元与负载侧单元的配管内。
中间压注入流路13包括第二膨胀阀5、绕过第二膨胀阀的旁通流路14、以及对在旁通流路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阀15。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第一端与第一制冷剂回路的第一流路10连接。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连接。当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大于零时,中间压注入流路13使在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压缩机1。
在第二膨胀阀5中,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绝热膨胀。第二膨胀阀5例如是电子膨胀阀。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由后述的控制部210控制而增减。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根据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而增减。当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为零时,即第二膨胀阀5关闭时,在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全部制冷剂流入第一膨胀阀3,制冷剂不流入中间压注入流路13。当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大于零时,在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
旁通流路14的一端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位于比第二膨胀阀5靠上游侧处的部分连接。旁通流路14的另一端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位于比第二膨胀阀5靠下游侧处的部分连接。
调整阀15只要能够调整在旁通流路1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可以具备任意的结构,例如是开闭阀,作为更具体的一个例子是电磁阀。从排出端口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判定值高时的调整阀15的开度大于从排出端口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判定值以下时的调整阀15的开度。
制冷循环装置100还具备:温度传感器200,其测定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以及控制部210,其根据排出温度来控制第二膨胀阀5及调整阀15的开度。温度传感器200例如是热敏电阻。
控制部210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未图示的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用于输入输出各种信号的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缓冲器等。CPU将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在RAM等中展开并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是记录有控制部210的处理步骤的程序。控制部210按照这些程序来控制第二膨胀阀5和调整阀15。另外,上述控制不限于由软件进行的处理,也可由专用的硬件(电子电路)进行处理。
控制部21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00测定出的排出温度是否为判定值以下。在排出温度为判定值以下的期间,控制部210使第二膨胀阀5及调整阀15保持关闭的状态。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控制部210打开第二膨胀阀5。在即使第二膨胀阀5全开,排出温度也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控制部210打开调整阀15。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期间,控制部210使第二膨胀阀5及调整阀15保持打开的状态。
在排出温度再次成为判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10关闭第二膨胀阀5。在制冷循环装置100运转的期间,控制部210连续或间断地进行上述判断。
另外,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控制部210打开第二膨胀阀5以及调整阀15中的至少任一个即可,也可以同时打开第二膨胀阀5和调整阀15。
基于与比较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对比,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仅在注入流路不包括旁通流路14及调整阀15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比较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不具备注入流路以及其所包括的第二膨胀阀、旁通流路14以及调整阀15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
在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第二膨胀阀打开。由此,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注入流路。流入到注入流路的制冷剂在第二膨胀阀中绝热膨胀而被减压,成为中间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气液二相化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注入到中间压室。
在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填充有比热比高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即使第二膨胀阀全开,也难以将排出温度抑制在判定值以下。例如,在制冷剂的比热比为1.16以上的情况下,在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运转时,可能蒸发温度为-10℃,冷凝温度为45℃,吸入过热为10K。在该运转条件下,排出温度超过100℃。因此,如上所述,在判定值为100℃的情况下,即使第二膨胀阀全开,也难以将排出温度抑制在判定值以下。
与此相对,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中间压注入流路13包括旁通流路14及调整阀15。因此,若对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相等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比较,则在调整阀15进一步打开时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比在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中间压注入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多。因此,制冷循环装置100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即使在比热比高的制冷剂中,也能够可靠地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
此外,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缩短为了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而使制冷剂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时间。即,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缩短从检测到排出温度的上升起到再次开始通常运转为止的时间。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比较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抑制了由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的步骤引起的能力下降。
此外,在比较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为了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实现了液相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的所谓的回液状态。在比较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所填充的制冷剂的比热比越高,在上述回液状态下应被吸入压缩机的液相制冷剂的流量越多。在大量的液相制冷剂返回压缩机的情况下,压缩机内的油被稀释,压缩机的可靠性受损。
与此相对,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不实现所谓的回液状态,就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比较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压缩机1的可靠性高。
另外,第一制冷剂回路例如也可以包括四通阀等切换制冷剂的流通方向的切换部。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能够利用切换部切换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是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而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运转,制热运转是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而负载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运转。
实施方式2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中间压注入流路13还包括第一冷却部6,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温度传感器200以及控制部210的图示。
在第一冷却部6中,由第二膨胀阀5减压后的制冷剂被冷却。第一冷却部6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被配置于第二膨胀阀5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之间。优选为,第一冷却部6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被配置于旁通流路14的上述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之间。换言之,旁通流路14的另一端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位于比第二膨胀阀5靠下游侧且比第一冷却部6靠上游侧处的部分连接。另外,旁通流路14的另一端也可以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位于比第一冷却部6靠下游侧处的部分连接。
第一冷却部6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部、供制冷剂与空气等冷源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制冷剂在第一冷却部6中被冷却,由此制冷剂的干度下降。在第一冷却部6中冷却后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被吸入。
制冷循环装置101也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及调整阀15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0同等的效果。
而且,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中间压注入流路13包括第一冷却部6。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也同样地,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第二膨胀阀5打开。由此,在冷凝器2中冷凝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中间压注入流路13。流入到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制冷剂在第二膨胀阀5中绝热膨胀而被减压,成为中间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气液二相化制冷剂在第一冷却部6中被冷源冷却,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注入到中间压力室。
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从压缩机1的中间压端口注入到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注入到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的温度低。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与制冷循环装置100相比,即使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制冷剂的流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即,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即使在所填充的制冷剂的比热比高的情况下,与制冷循环装置100相比,也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
(变形例)
图3~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1的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的框图。另外,在图3~图5中,省略了温度传感器200以及控制部210的图示。
图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2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1基本相同的结构,但还包括供第二制冷剂循环的第二制冷剂回路20,且在第一冷却部6中针对制冷剂的冷源为第二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1不同。
第二制冷剂可以是任意的制冷剂。第二制冷剂的比热比例如比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比热比低。第二制冷剂的比热比例如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比热比相等。
第二制冷剂回路20包括第二压缩机21、第二冷凝器22、第三膨胀阀23以及第一冷却部6。第二制冷剂在第二压缩机21、第二冷凝器22、第三膨胀阀23和第一冷却部6中按照该记载顺序循环。在第一冷却部6中,在第二制冷剂回路20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从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吸收气化热而蒸发。由此,第一冷却部6利用在第二制冷剂回路20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对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第二压缩机21以及第三膨胀阀23的动作条件被设定为,在第一冷却部6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能够充分冷却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
如上所述,制冷循环装置102也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调整阀15以及第一冷却部6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1同等的效果。
图4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3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1基本相同的结构,但第一冷却部6是内部热交换器,在第一冷却部6中针对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源是在第一膨胀阀3与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1不同。
在图4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中,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二流路1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制冷循环装置103中,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第二膨胀阀5打开。此时,以使第二膨胀阀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量比第一膨胀阀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量少的方式设定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例如,第二膨胀阀5全开。由此,在第二膨胀阀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最大化,并且在第二膨胀阀5中绝热膨胀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在第一膨胀阀3中绝热膨胀后的制冷剂的温度高。因此,在第一冷却部6中,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较多的制冷剂被在第二流路11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
如上所述,制冷循环装置103也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调整阀15以及第一冷却部6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1同等的效果。
图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4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3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第一冷却部6中针对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源是在蒸发器4与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3不同。
在图5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中,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三流路12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制冷循环装置104中,在排出温度比判定值高的情况下,第二膨胀阀5打开。例如,第二膨胀阀5全开。由此,在第二膨胀阀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最大化。在第二膨胀阀5中绝热膨胀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在第一膨胀阀3中绝热膨胀且在蒸发器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的温度高。因此,在第一冷却部6中,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的较多的制冷剂被在第三流路12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
如上所述,制冷循环装置104也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调整阀15以及第一冷却部6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1同等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105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部7,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
第二冷却部7利用第二冷源对在第一流路10中在冷凝器2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上述第一端之间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在第二冷却部7中,由冷凝器2冷凝后的制冷剂被过冷却。第二冷却部7作为过冷却器发挥作用。第二冷却部7在制冷剂回路中被配置于冷凝器2与中间压注入流路13的上述第一端之间。第二冷却部7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部、供制冷剂与空气等第二冷源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供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
在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为零时,即第二膨胀阀5关闭时,被冷凝器2冷凝且被第二冷却部7过冷却后的全部制冷剂流入第一膨胀阀3,制冷剂不流入中间压注入流路13。当第二膨胀阀5的开度大于零时,被冷凝器2冷凝且被第二冷却部7过冷却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中间压注入流路13中流动。
制冷循环装置105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及调整阀15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0同等的效果。
而且,在制冷循环装置105中,由于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冷却部7,因此流入第一膨胀阀3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比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该过冷度高。其结果是,制冷循环装置105的性能比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性能高。
(变形例)
图7~图9是示出图6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5的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的框图。另外,在图7~图9中,省略了温度传感器200和控制部210的图示。
图7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6具有与制冷循环装置105基本相同的结构,但还包括供第三制冷剂循环的第三制冷剂回路30,在第二冷却部7中针对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源(第二冷源)为第三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5不同。
第三制冷剂回路30包括第三压缩机31、第三冷凝器32、第四膨胀阀33以及第二冷却部7。第三制冷剂在第三压缩机31、第三冷凝器32、第四膨胀阀33以及第二冷却部7中按照该记载顺序循环。在第二冷却部7中,在第三制冷剂回路30中流动的第三制冷剂从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吸收气化热而蒸发。由此,第二冷却部7利用在第三制冷剂回路30中流动的第三制冷剂对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第三压缩机31以及第四膨胀阀33的动作条件被设定为,在第二冷却部7中流动的第三制冷剂能够充分冷却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第三制冷剂可以是任意的制冷剂。第三制冷剂的比热比例如比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比热比低。第三制冷剂的比热比例如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制冷剂的比热比相等。
图8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7具有与制冷循环装置105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第二冷却部7中针对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源是在第一膨胀阀3与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5不同。在第二冷却部7中,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二流路1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图9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8具有与制冷循环装置105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第二冷却部7中针对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源是在蒸发器4与压缩机1的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制冷剂,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3不同。在第二冷却部7中,在第一流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三流路12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图7~图9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6、107、108由于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部7,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5同等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109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中间压注入流路13还包括第一冷却部6,且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部7,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
制冷循环装置109的第一冷却部6具备与图2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1的第一冷却部6相同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9的第二冷却部7具备与图6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5的第二冷却部7相同的结构。
制冷循环装置109具备包括旁通流路14及调整阀15的中间压注入流路13,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0同等的效果。
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9还具备图2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和图6所示的第二冷却部7,因此能够同时起到制冷循环装置101的效果和制冷循环装置104的效果。
(变形例)
图11~图13是示出图10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09的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的框图。另外,在图11~图13中,省略了温度传感器200以及控制部210的图示。
图1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10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9基本相同的结构,但第一冷却部6具备与图3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相同的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9不同。
图12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11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9基本相同的结构,但第一冷却部6具备与图4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相同的结构,且第二冷却部7具备与图7所示的第二冷却部7相同的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9不同。
图1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12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11基本相同的结构,但第一冷却部6具备与图5所示的第一冷却部6相同的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9不同。
图11~图1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10、111、112同时具备第一冷却部6和第二冷却部7,因此能够起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09同等的效果。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09、110、111、112的第二冷却部7只要具备与图6~图9所示的第二冷却部7中的任一个相同的结构即可。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此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表达,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压缩机;2:冷凝器;3:第一膨胀阀;4:蒸发器;5:第二膨胀阀;6:冷却部;7:第二冷却部;10:第一流路;11:第二流路;12:第三流路;13:中间压注入流路;14:旁通流路;15:调整阀;20:第二制冷剂回路;21:第二压缩机;22:第二冷凝器;23:第三膨胀阀;30:第三制冷剂回路;31:第三压缩机;32:第三冷凝器;33:第四膨胀阀;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制冷循环装置;200:温度传感器;210:控制部。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备第一制冷剂回路,该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以及所述蒸发器中循环,
所述压缩机具有:排出端口,其排出第一压力的所述制冷剂;吸入端口,其吸入比所述第一压力低的第二压力的所述制冷剂;以及中间压端口,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之间的中间压的所述制冷剂流入该中间压端口,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中间压注入流路,该中间压注入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中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间压端口连接的第二端,并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返回所述压缩机,
所述中间压注入流路包括:第二膨胀阀;旁通流路,其绕过所述第二膨胀阀;以及调整阀,其调整在所述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从所述排出端口排出的高压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比判定值高时的所述调整阀的开度大于从所述排出端口排出的高压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为所述判定值以下时的所述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压注入流路包括利用冷源对在所述中间压注入流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源是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中在所述第一膨胀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所述制冷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源是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中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端口之间流动的所述制冷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源为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供第二制冷剂循环的第二制冷剂回路,
所述冷源为所述第二制冷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冷却部,该第二冷却部利用第二冷源对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中间压注入流路的所述第一端之间流动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剂的比热比为1.16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剂包含二氧化碳。
CN202080102936.9A 2020-07-15 2020-07-15 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58677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7550 WO2022013982A1 (ja) 2020-07-15 2020-07-15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7755A true CN115867755A (zh) 2023-03-28

Family

ID=7955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2936.9A Pending CN115867755A (zh) 2020-07-15 2020-07-15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84077A4 (zh)
JP (1) JP7367222B2 (zh)
CN (1) CN115867755A (zh)
WO (1) WO20220139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2371A1 (en) * 2022-11-07 2024-05-16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Energy efficient heat pump system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0221B2 (ja) * 1992-07-28 1998-05-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の吐出ガス温度制御機構
JPH08271062A (ja) * 1995-03-31 1996-10-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2001091064A (ja) * 1999-09-20 2001-04-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装置
JP4716832B2 (ja) * 2005-09-26 2011-07-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1133133A (ja) * 2009-12-22 2011-07-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JP5516602B2 (ja) * 2009-12-22 2014-06-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012557A4 (en) 2013-06-19 2017-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6241595B2 (ja) * 2013-08-23 2017-12-06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026238A (ja)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100711A1 (ja) * 2016-12-01 2018-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67222B2 (ja) 2023-10-23
JPWO2022013982A1 (zh) 2022-01-20
EP4184077A4 (en) 2023-09-13
EP4184077A1 (en) 2023-05-24
WO2022013982A1 (ja)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809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US8205464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US20100050674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WO2007105511A1 (ja) 冷凍装置
JP2010085051A (ja) 冷凍装置及び熱源機
US11112140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402134B2 (en) Outdoor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0146322A (ja)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7010220A (ja)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冷凍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CN115867755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08267653A (ja) 冷凍装置
CN117098958A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11919073B (zh) 制冷装置
WO2017138419A1 (ja) 冷凍装置
KR20120053381A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JP3317170B2 (ja) 冷凍装置
CN111750574B (zh) 冷冻装置及冷冻装置的运转方法
JPH09159288A (ja) 冷凍装置
JP746664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8132223A (ja) 冷凍装置
CN110312902B (zh) 涡轮制冷机及涡轮制冷机的运行方法
CN114402171A (zh) 热泵
JP2017053599A (ja) 冷凍装置
JP2013217602A (ja) 熱源機、冷凍空調装置、制御装置
US20240027116A1 (en)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