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3843A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3843A
CN115863843A CN202211494867.8A CN202211494867A CN115863843A CN 115863843 A CN115863843 A CN 115863843A CN 202211494867 A CN202211494867 A CN 202211494867A CN 115863843 A CN115863843 A CN 115863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pening degre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48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48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38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3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8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不是仅仅关注电池本身,而是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和乘客舱的温度控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因片面追求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而造成对乘客舱温控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环保概念深入人心,电动车辆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点,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是电动车辆核心部件之一,由于动力电池的固有特性,温度对动力电池充放电能力影响很大,能够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同时还会影响动力电池寿命。
现有技术中已有较为成熟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可有效控制电池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保证电芯的温差变化小,延长电池寿命。但这些温度控制方法往往仅关注电池本身,为了获得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甚至可能对车辆的其它方面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乘客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以解决现有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往往仅关注电池本身,为了获得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甚至可能对车辆的其它方面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乘客的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
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制冷模式;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
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
根据第二温差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二温差正相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温差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以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加热模式;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加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
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
根据第三温差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三温差正相关。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三温差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以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可以包括:
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车辆的电驱处于散热模式,且车辆的电池处于加热模式,则使用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乘客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第一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电池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块可以包括:
温差阈值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
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制冷模式;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可以包括:
膨胀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
制冷目标水温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
第二温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
膨胀阀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温差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二温差正相关。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开度控制子单元可以具体用于:以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
膨胀阀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加热模式;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可以包括:
三通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加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
加热目标水温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
第三温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
三通阀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温差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三温差正相关。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开度控制子单元可以具体用于:以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
三通阀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电驱加热模块,用于若车辆的电驱处于散热模式,且车辆的电池处于加热模式,则使用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池管理***上运行时,使得电池管理***执行上述任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是仅仅关注电池本身,而是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和乘客舱的温度控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因片面追求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而造成对乘客舱温控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温度控制***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当电池处于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的流向示意图;
图4为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示意流程图;
图5为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且电驱无需散热时,冷却液回路的流向示意图;
图6为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示意流程图;
图7为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且电驱处于散热模式时,冷却液回路的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池管理***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适用于在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电池温度控制的各种场景中。例如,在行车过程或者充电过程中对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具体应用场景中。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电池管理***可以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和乘客舱的温度控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避免因片面追求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而造成对乘客舱温控效果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为了便于叙述,此处以图1所示的电池温度控制***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该电池温度控制***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而非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环境进行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的电池温度控制***中。
如图1所示,电池温度控制***可以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
在制冷剂回路中,由压缩机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流经蒸发器,用于进行乘客舱的制冷,另一路流经电池冷却模块,用于进行电池的制冷。
制冷剂在流经蒸发器之前,可以由与蒸发器连接的电子膨胀阀(ElectronicExpansion Valve,EXV)对流经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进行控制,为了便于区分,将该EXV记为蒸发器侧EXV,蒸发器侧EXV的开度与流经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正相关,即蒸发器侧EXV的开度越大,则流经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越大,乘客舱的制冷效果越好,反之,蒸发器侧EXV的开度越小,则流经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越小,乘客舱的制冷效果越差。
类似地,制冷剂在流入电池冷却模块之前,可以由与电池冷却模块连接的EXV对流入电池冷却模块的制冷剂流量进行控制,为了便于区分,将该EXV记为电池侧EXV,电池侧EXV的开度与流入电池冷却模块的制冷剂流量正相关,即电池侧EXV的开度越大,则流入电池冷却模块的制冷剂流量越大,电池的制冷效果越好,反之,电池侧EXV的开度越小,则流入电池冷却模块的制冷剂流量越小,电池的制冷效果越差。
在冷却液回路中,由水泵为冷却液的循环提供动力,水泵的具体数目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在图1中共示出了三个水泵,为了便于区分,此处将与电驱处于同一支路的水泵记为水泵1,将与电池处于同一支路的水泵记为水泵2,将与暖风芯体处于同一支路的水泵记为水泵3。
在加热模式下,若电驱需要散热,则可以使用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而无需启动加热器,从而起到节省能量的效果。此时水泵1和水泵2工作,水泵3不工作,在水泵1的驱动下,冷却液流经电驱时由电驱进行加热,在水泵2的驱动下,加热后的冷却液流经电池时为电池加热。当电驱散发的热量较多时,加热后的冷却液由三通阀(即图1中的三通阀1)分为两路,一路流经电池,另一路流经冷凝风扇,由冷凝风扇进行散热。
在加热模式下,若电驱无需散热,则水泵2和水泵3工作,水泵1不工作,冷却液流经加热器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其中,加热器可以为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加热器或其它类型的加热器。加热后的冷却液流入三通阀(即图1中的三通阀2),并由三通阀将冷却液分为两路,一路在水泵2的驱动下由三通阀的一个出口流经电池,用于进行电池的加热,为了便于区分,将该出口记为电池侧三通阀出口,电池侧三通阀出口的开度与流经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正相关,即电池侧三通阀出口的开度越大,则流经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越大,电池的加热效果越好,反之,电池侧三通阀出口的开度越小,则流经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越小,电池的加热效果越差。另一路在水泵3的驱动下由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流经暖风芯体,用于进行乘客舱的加热,为了便于区分,将该出口记为暖风芯体侧三通阀出口,暖风芯体三通阀出口的开度与流经暖风芯体的冷却液的流量正相关,即暖风芯体侧三通阀出口的开度越大,则流经暖风芯体的冷却液的流量越大,乘客舱的加热效果越好,反之,暖风芯体侧三通阀出口的开度越小,则流经暖风芯体的冷却液的流量越小,乘客舱的加热效果越差。
在制冷模式下,仅水泵2工作,水泵1和水泵3不工作,在水泵2的驱动下,冷却液在由电池冷却模块和电池构成的回路中循环流动。冷却液流经电池冷却模块时由电池冷却模块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流经电池时带走电池热量,从而起到电池制冷效果。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步骤S201、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首先获取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即确定电池是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加热模式。
当电池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将蒸发器的当前温度作为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将蒸发器的目标温度作为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其中,蒸发器的当前温度可以由预先设置在蒸发器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蒸发器的目标温度可以为***预设的默认值,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
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时,可以将暖风芯体的当前温度作为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将暖风芯体的目标温度作为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其中,暖风芯体的当前温度可以由预先设置在暖风芯体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暖风芯体的目标温度可以为***预设的默认值,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
步骤S202、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容易理解地,当电池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差即为蒸发器的当前温度与蒸发器的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时,第一温差即为暖风芯体的当前温度与暖风芯体的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
步骤S203、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首先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并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当电池处于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的流向如图3中实线部分所示,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流经蒸发器,用于进行乘客舱的制冷,另一路流经电池冷却模块,用于进行电池的制冷。在冷却液回路中,在水泵2的驱动下,冷却液在由电池冷却模块和电池构成的回路中循环流动。冷却液流经电池冷却模块时由电池冷却模块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流经电池时带走电池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效果,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可以为电池侧EXV。具体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的控制过程如图4所示:
步骤S401、判断第一温差是否小于温差阈值。
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执行步骤S402至步骤S404;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2、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
其中,电池入水水温为流入电池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由预先设置在电池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与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可以为***预设的默认值,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
步骤S403、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
其中,第二温差即为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差值。
步骤S404、根据第二温差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二温差正相关,即第二温差越大,则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也越大,反之,第二温差越小,则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也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以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控制算法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方式如下式所示: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预估开度+第二温差×比例系数+第二温差×积分系数+累计积分。
其中,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可以设置比例系数与第二温差正相关,即第二温差越大,则比例系数也越大,反之,第二温差越小,则比例系数也越小。类似地,可以设置积分系数与第二温差正相关,即第二温差越大,则积分系数也越大,反之,第二温差越小,则积分系数也越小。
例如,当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为20℃时,积分系数选择10,比例系数选择4,预估开度为0,累计积分为0,则可以计算得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为280步,当第二温差减小至10℃时,积分系数选择5,比例系数选择2,EXV预估开度为0,累计积分为0,则可以计算得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为70步。
步骤S405、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以预设的控制速度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控制速度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1步/秒或者其它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减小至与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时,则维持该最小开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将制冷模式细分为多个不同的等级。具体的等级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叙述,此处以将制冷模式细分为第一等级制冷模式、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和第三等级制冷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等级制冷模式、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和第三等级制冷模式对于电池制冷程度的要求依次递增,即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于电池制冷程度的要求最低,第三等级制冷模式对于电池制冷程度的要求最高。
当电池处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时,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过程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温差阈值应为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此时的制冷目标水温应为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此时的最小开度应为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
当电池处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时,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过程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温差阈值应为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此时的制冷目标水温应为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此时的最小开度应为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其中,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大于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大于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与第一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小于与第二等级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
当电池处于第三等级制冷模式时,对于电池制冷程度的要求最高,此时需全力为电池进行制冷,可以不再对乘客舱进行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电池侧的过热度来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地,当过热度大于预设的过热度阈值时,可以以预设的控制速度逐步增大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反之,当过热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过热度阈值时,可以以预设的控制速度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
当电池没有冷却需求时,可以关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此时制冷剂不再流经电池冷却模块。但可以维持水泵2继续工作,保证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会相差太大(例如,不等于5℃),以达到电池均温的效果。
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时,若电驱无需散热,冷却液回路的流向如图5中实线部分所示,冷却液流经加热器时由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流入三通阀2,并由三通阀2将冷却液分为两路,一路在水泵2的驱动下由电池侧三通阀出口流经电池,用于进行电池的加热,另一路在水泵3的驱动下由暖风芯体侧三通阀出口流经暖风芯体,用于进行乘客舱的加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效果,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可以为电池侧三通阀出口。具体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的控制过程如图6所示:
步骤S601、判断第一温差是否小于温差阈值。
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执行步骤S602至步骤S604;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执行步骤S605。
步骤S602、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
其中,电池入水水温为流入电池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由预先设置在电池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与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可以为***预设的默认值,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
步骤S603、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
其中,第三温差即为电池入水水温和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差值。
步骤S604、根据第三温差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三温差正相关,即第三温差越大,则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也越大,反之,第三温差越小,则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也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以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PI控制算法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方式如下式所示: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预估开度+第三温差×比例系数+第三温差×积分系数+累计积分。
其中,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可以设置比例系数与第三温差正相关,即第三温差越大,则比例系数也越大,反之,第三温差越小,则比例系数也越小。类似地,可以设置积分系数与第三温差正相关,即第三温差越大,则积分系数也越大,反之,第三温差越小,则积分系数也越小。
步骤S605、逐步减小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以预设的控制速度逐步减小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控制速度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1步/秒或者其它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电池处于加热模式时,若电驱处于散热模式,则可以使用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此时冷却液回路的流向如图7中实线部分所示,在水泵1的驱动下,冷却液流经电驱时由电驱进行加热,在水泵2的驱动下,加热后的冷却液流经电池时为电池加热。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启动加热器,可以起到节省能量的效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不是仅仅关注电池本身,而是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和乘客舱的温度控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因片面追求最佳的电池温控效果而造成对乘客舱温控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乘客舱信息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第一温差计算模块802,用于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电池温度控制模块803,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块可以包括:
温差阈值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
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制冷模式;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可以包括:
膨胀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
制冷目标水温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
第二温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
膨胀阀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温差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二温差正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开度控制子单元可以具体用于:以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膨胀阀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
膨胀阀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加热模式;电池温度控制子模块可以包括:
三通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和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加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控制单元可以包括:
加热目标水温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小于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
第三温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电池入水水温和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
三通阀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温差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第三温差正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开度控制子单元可以具体用于:以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三通阀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
三通阀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电池温度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电驱加热模块,用于若车辆的电驱处于散热模式,且车辆的电池处于加热模式,则使用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电池管理***9包括:处理器90、存储器9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91中并可在处理器9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2。处理器90执行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个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3。或者,处理器90执行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8所示模块801至模块803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9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91中,并由处理器9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92在电池管理***9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电池管理***9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池管理***9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池管理***9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9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91可以是电池管理***9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池管理***9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91也可以是电池管理***9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池管理***9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91还可以既包括电池管理***9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9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池管理***9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9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池管理***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电池管理***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计算所述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所述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确定与电池温度控制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制冷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差小于所述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制冷目标水温;
计算所述电池入水水温和所述制冷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二温差;
根据所述第二温差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所述第二温差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温差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以所述第二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减小至与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最小开度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控制模式为加热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所述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对电池加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差小于所述温差阈值,则获取电池入水水温,并确定与所述加热模式对应的加热目标水温;
计算所述电池入水水温和所述加热目标水温之间的第三温差;
根据所述第三温差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与所述第三温差正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温差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以所述第三温差作为误差量,使用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和所述温差阈值对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温差阈值,则逐步减小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开度,直至关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车辆的电驱处于散热模式,且所述车辆的电池处于加热模式,则使用所述电驱的热量为电池供热。
12.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客舱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
第一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乘客舱当前控制温度和乘客舱目标控制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差;
电池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差对车辆的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电池管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494867.8A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Pending CN1158638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4867.8A CN115863843A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4867.8A CN115863843A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3843A true CN115863843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6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4867.8A Pending CN115863843A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38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39972B1 (en)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using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nt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US9592718B2 (en)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CN106410241B (zh) 用于控制燃料电池启动的方法和***
KR101755480B1 (ko) 차량용 쿨링팬 제어방법
CN112902471B (zh) 一种车辆冷却的控制方法、控制***和车辆
US115417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12909383A (zh) 一种用于冷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
KR20190065614A (ko) 차량용 쿨링팬 제어방법
US20200109657A1 (en) Vehicular coolant flow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13002292A (zh) 主动进气格栅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
CN113858909B (zh) 一种电动压缩机转速控制方法和***
CN111942106A (zh) 车辆的集成热管理***的控制方法
WO2024066359A1 (zh)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7141315A (zh) 车辆中电池的冷却方法、装置、处理器和车辆
CN115863843A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
CN116766876A (zh)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WO2020176027A1 (en)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oling system of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CN116130830A (zh) 一种车辆电池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752419A (zh) 水冷式电池冷却***及使用其的冷却方法
CN212587570U (zh)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以及新能源汽车
KR20210005351A (ko) 차량의 열관리장치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14017174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242323A1 (zh) 一种热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8322786A (zh) 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