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7207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7207B
CN115857207B CN202310193295.8A CN202310193295A CN115857207B CN 115857207 B CN115857207 B CN 115857207B CN 202310193295 A CN202310193295 A CN 202310193295A CN 115857207 B CN115857207 B CN 115857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display panel
driving circui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32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57207A (zh
Inventor
张�荣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932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7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57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多个色阻,所述多个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及第一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第二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均承载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轻薄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Emitting Diode, Mini LED)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然而,液晶显示面板仍然存在着厚度较厚的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多个色阻,所述多个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及第一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第二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均承载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对应一个所述色阻设置。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本体、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色阻在所述发光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
多个第一遮光层,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承载所述多个色阻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包括:
多个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内;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及
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及第一掺杂层,所述第一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内;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漏极通过所述第一掺杂层连接,且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及所述第一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内;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线及多个第二电源线,且每个所述第一电源线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一个所述发光元件及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
对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漏极,且所述第一漏极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掺杂层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源极,所述发光元件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多个第二遮光层,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每个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内。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包括:
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及
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平坦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及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内;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漏极通过所述第二掺杂层连接,且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及所述第二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层内;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还包括:
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部分抵接所述第二平坦层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另外部分透过所述第二平坦层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源极或所述多个第二漏极,且一个所述像素电极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源极或一个所述第二漏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色阻。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第二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第二衬底基板相背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上,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直接作为背光,而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多个色阻,所述多个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提供第二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以得到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二驱动电路层;
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上设置多个发光元件以得到背光模组;及
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组装以得到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相背的两侧表面分别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及第二驱动电路层,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上设置多个发光元件,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直接作为背光,而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轻薄且成本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路板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述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直接作背光,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从而有利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背光模组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二衬底基板、第一驱动电路层及第二驱动电路层之间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发光元件的出光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显示装置的电连接框图。
附图标号:显示面板1;第一基板10;第一衬底基板11;色阻12;第一遮光层13;第二基板20;第二衬底基板21;第一驱动电路层22;第二驱动单元221;第二栅极2211;第二源极2212;第二漏极2213;第二掺杂层2214;第二绝缘层222;第二平坦层223;像素电极224;背光模组30;发光元件31;发光本体311;第一引脚312;第二引脚313;第二驱动电路层32;第一驱动单元321;第一栅极3211;第一源极3212;第一漏极3213;第一掺杂层3214;第一绝缘层322;第一平坦层323;第一电源线324;第二电源线325;第二遮光层33;液晶层40;显示装置2;壳体3;驱动电路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背光模组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第二衬底基板、第一驱动电路层及第二驱动电路层之间连接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及多个色阻12。所述多个色阻12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及第一驱动电路层2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背光模组30。所述背光模组3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1及第二驱动电路层32。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及所述发光元件31均承载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器,所述显示面板1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多个色阻12。其中,所述多个色阻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可透光,用于透过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所述第一基板10也称为彩膜(ColorFilter,CF)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40。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一侧的第一驱动电路层2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为有源阵列层,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40中的液晶。其中,所述第二基板20也称为薄膜晶体管阵列(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可透光,用于透过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3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1及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均承载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作为背光,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且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电连接。由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相背的两侧,以使得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的单侧进行制备的工序较少,且层厚较小,避免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的制备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制备相互干扰,从而有利于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上分别制备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更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有利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由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有利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精确控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31可以但不限于为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EmittingDiode, Mini LED)、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icroLED)。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31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位于同一层,或者,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层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通过胶框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及背光模组30,所述背光模组3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1及第二驱动电路层32,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中的第二衬底基板21相背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作为背光,而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轻薄且成本低。
请参照图2、图5及图6,图6为图2中发光元件的出光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且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对应一个所述色阻12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对应一个所述色阻12设置,是指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色阻12,且不同的所述发光元件31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不同的所述色阻12。由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对应一个所述色阻12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及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精确控制每个所述色阻12的出光(例如亮度、色差等),从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及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控制所述发光元件31及所述色阻12,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的不同区域的发光亮度、是否发光等,以实现节能。
请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图7为图5中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31包括发光本体311、第一引脚312及第二引脚313。所述第一引脚312与所述第二引脚313设于所述发光本体311的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色阻12在所述发光本体3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引脚312与所述第二引脚31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本体311通过所述第一引脚312与所述第二引脚313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具体地,所述发光本体311包括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通过芯片打线(Bonding)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焊盘(PAD)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每个所述色阻12在所述发光本体3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引脚312与所述第二引脚313之间,即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31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发光元件31的尺寸在于所述色阻12,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线能够覆盖所述色阻12,有利于出光效果,且能够避免在所述显示面板1外侧透过所述色阻12看到所述第一引脚312与所述第二引脚313,从而避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观。
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多个第一遮光层13。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13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承载所述多个色阻12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遮光层13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色阻12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第一绝缘层322及第一平坦层323。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13内。所述第一绝缘层322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所述第一平坦层323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3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22也称为栅极绝缘层,也称为(GateInsulation layer,GI)层。所述第一平坦层323也称为PV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3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12之间,能够防止所述色阻12漏光,从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一遮光层13也称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
此外,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13内,能够避免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果,且避免从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部看到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从而避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观。
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包括第一栅极3211、第一源极3212、第一漏极3213及第一掺杂层3214。所述第一栅极3211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22内。所述第一源极3212与所述第一漏极3213通过所述第一掺杂层3214连接,且所述第一源极3212、所述第一漏极3213及所述第一掺杂层3214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323内。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线324及多个第二电源线325,且每个所述第一电源线324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325、一个所述发光元件31及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设置。对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所述发光元件31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源线324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漏极3213,且所述第一漏极3213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掺杂层3214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源极3212。所述发光元件31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3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发光元件31设置,不同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连接不同的所述发光元件31,因此,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1可以对应控制不同的所述发光元件31的发光,从而实现精确控制每个所述发光元件31的发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31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源线324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漏极3213,且所述第一漏极3213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掺杂层3214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源极3212,所述发光元件31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325。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线324为VDD,所述第二电源线325为VSS线;或者,所述第一电源线324为VSS线,所述第二电源线325为VDD线。
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30还包括多个第二遮光层33。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33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每个所述第二遮光层33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31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33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1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层33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31之间,能够防止所述发光元件31漏光。此外,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33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13内,即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二遮光层33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3的尺寸,从而避免从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部自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看到所述第二遮光层33,以避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的外观。
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1、第二绝缘层222及第二平坦层223。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1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222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21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所述第二平坦层223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21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222。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1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222与所述第一绝缘层322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平坦层223与所述第一平坦层323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成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222也称为栅极绝缘层,也称为GI层。所述第二平坦层223也称为PV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1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21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成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绝缘层222与所述第一绝缘层322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成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平坦层223与所述第一平坦层323相较于所述透光基板成对称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制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部分制备工序相同,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制备速度,且降低了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设计成本及生产成本。
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21包括第二栅极2211、第二源极2212、第二漏极2213及第二掺杂层2214。所述第二栅极2211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22内。所述第二源极2212与所述第二漏极2213通过所述第二掺杂层2214连接,且所述第二源极2212、所述第二漏极2213及所述第二掺杂层2214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层223内。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还包多个像素电极224。所述多个像素电极224部分抵接所述第二平坦层223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另外部分透过所述第二平坦层223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源极2212或所述多个第二漏极2213,且一个所述像素电极224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源极2212或一个所述第二漏极2213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224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色阻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像素电极224都能够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21进行精确控制,且每个所述像素电极224与所述色阻12之间的液晶也能够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21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了对每个所述色阻12的出光进行精确控制,进而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
此外,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224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色阻12,即每个所述像素电极224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对应覆盖一个所述色阻12,有利于所述发光元件31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像素电极224传输至所述色阻12,从而有利于所述色阻12的出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0、S20、S30、S40及S50。
S10,提供第一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及多个色阻12,所述多个色阻12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的一侧。
S20,提供第二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以得到第二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为有源阵列层,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40中的液晶。可选地,通过曝光的方式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22。
S30,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二驱动电路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相背的两侧表面,以使得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的单侧进行制备的工序较少,且层厚较小,避免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的制备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的制备相互干扰,从而有利于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上分别制备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22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可选地,通过曝光的方式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二驱动电路层32。
S40,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上设置多个发光元件以得到背光模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1,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作为背光,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可选地,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通过Bonding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的PAD上。
S50,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组装以得到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直接制作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上,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因此,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显示模组为一体式结构。将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进行组装即可得到所述显示面板1。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填充有液晶层40。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通过胶框连接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位于步骤S50之前即可,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的顺序为S10、S20、S30、S40及S5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的顺序为S20、S10、S30、S40及S50。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的顺序为S20、S30、S10、S40及S5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的顺序为S20、S30、S40、S10及S50。此外,步骤S20与步骤S30的顺序可互换。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相背的两侧表面分别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22及第二驱动电路层32,并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32上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1,以使得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作为背光,而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从而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轻薄且成本低。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请参照图10及图11,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显示装置的电连接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2包括壳体3、驱动电路板4和如前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面板1。所述壳体3用于***述显示面板1。所述驱动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2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显示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板4收容于所述壳体3中,以实现对所述驱动电路板4进行封装,有利于保护所述驱动电路板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板4设于所述壳体3外,以便于对所述驱动电路板4进行更改、维护及更换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以所述驱动电路板4收容于所述壳体3中进行示意,并未对所述驱动电路板4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2的所述显示面板1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1直接作背光,无需设置传统的背光板,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轻薄化设计,从而有利于所述显示装置2的轻薄化设计,且节省了背光成本。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2还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连接于所述壳体3,用于支撑所述壳体3。或者,所述显示装置2还包括挂钩件,所述挂钩连接所述壳体3,用于将所述壳体3挂接至固定面(例如墙面、柜面等)上。不限于此,所述显示装置2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多个色阻,所述多个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及第一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第二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同层设置,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基板后出射,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迷你发光二极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对应一个所述色阻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本体、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发光本体的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色阻在所述发光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
多个第一遮光层,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承载所述多个色阻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色阻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包括:
多个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内;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及
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及第一掺杂层,所述第一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内;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漏极通过所述第一掺杂层连接,且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及所述第一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内;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线及多个第二电源线,且每个所述第一电源线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一个所述发光元件及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
对于每个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漏极,且所述第一漏极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掺杂层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源极,所述发光元件相对设置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二电源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多个第二遮光层,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每个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多个第一遮光层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包括:
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及
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另外部分设置,且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平坦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层相较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成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及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且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内;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漏极通过所述第二掺杂层连接,且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漏极及所述第二掺杂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层内;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层还包括:
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部分抵接所述第二平坦层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另外部分透过所述第二平坦层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源极或所述多个第二漏极,且一个所述像素电极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源极或一个所述第二漏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色阻。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及多个色阻,所述多个色阻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提供第二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驱动电路层以得到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二驱动电路层;
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层上同层设置多个发光元件以得到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迷你发光二极管;及
将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组装以得到显示面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述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CN202310193295.8A 2023-03-03 2023-03-03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857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3295.8A CN115857207B (zh) 2023-03-03 2023-03-03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3295.8A CN115857207B (zh) 2023-03-03 2023-03-03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207A CN115857207A (zh) 2023-03-28
CN115857207B true CN115857207B (zh) 2023-05-26

Family

ID=8565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3295.8A Active CN115857207B (zh) 2023-03-03 2023-03-03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72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4874B1 (ko) * 2005-11-15 2007-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 표시 표시장치
CN103247656A (zh) * 2012-02-07 2013-08-14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2998845B (zh) * 2012-12-11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681118B (zh) * 2018-05-18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2241088B (zh) * 2020-10-15 2021-09-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灯板、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207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4686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OLEDS and micro-LEDS,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tilizing the display panel and achieving a narrow border region
CN10903723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4752484B (zh) 具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82883C (zh) 平板显示装置和利用该平板显示装置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KR101412754B1 (ko) 광원 유닛,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30142750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99477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2037620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977292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48880B2 (en) Micro 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823538A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13809061B (zh) 拼接显示面板、拼接单元的制备方法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US1178230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WO202103672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083280A1 (en) Top emission microled display and bottom emission microled display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10366881A1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8657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CN11162796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和显示组件
CN114063831A (zh) 输入感测面板和具有该输入感测面板的电子设备
CN204101851U (zh)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15857207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853565B (zh) 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61524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670329B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