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9253A -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9253A
CN115829253A CN202211482094.1A CN202211482094A CN115829253A CN 115829253 A CN115829253 A CN 115829253A CN 202211482094 A CN202211482094 A CN 202211482094A CN 115829253 A CN115829253 A CN 115829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ark
carbon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20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彬
苗桂喜
王鑫
元亮
阮鸿飞
刘伟
王伟峰
***
刘国栋
王静
窦宪鹤
张占营
张霄
席晟哲
郝凯
连勇
郑惠瀛
付懿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20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9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9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步骤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计算方法;步骤3: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步骤4: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步骤5:绿色生态园区的模型和评估体系构建;步骤6: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分析;本发明具有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优点。

Description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园区低碳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园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备建设综合能源***试点的优势自然资源条件、硬件基础和多类型能源负荷需求,是综合能源***落地应用的重要场景,如何创新产业园区能源供应模式,在满足绿色生态约束的条件下提高能源自给率,是亟待从技术、商业模式、政策多维度解决的***性问题;因此,提供一种为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
步骤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计算方法;
步骤3: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步骤4: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
步骤5:绿色生态园区的模型和评估体系构建;
步骤6: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分析。
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调研供电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明确园区内各类能源产业分布特征,结合我国各类能源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调研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现状,收集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数据,从行业发展速度、行业发展质量以及行业经济贡献度三个方面,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行业特征;
步骤1.2:估算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结合风电、光伏资源禀赋和土地情况,结合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以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为目标导向,初步估算该区域新能源发展的分布,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政策以及发展趋势,收集该区域新能源发展数据,估算该区域内新能源的可开采量;
步骤1.3: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基于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基于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建立园区供给侧能源的潜力模型。
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研究能耗实时监测体系设计:针对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明确能耗评价指标,能耗评价指标分为总用能指标和用能比例类指标两大类;根据实时监测平台收集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实时数据,依据能耗评价指标,设计能耗实时监测体系;
步骤2.2:研究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测算方法:基于空间视角,在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园区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究二者对碳排放强度的关联交互作用和间接作用,建立园区碳排放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到园区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数据,结合园区内各能耗行业的碳排放测量标准,提出园区碳排放的实时测算方法;
步骤2.3: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明确园区内包含的所有设备类型,以碳排放系数法作为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结合各项能耗评价指标,建立包含所有设备类型的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型,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实现自动计算功能,并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
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对典型园区内的用能单元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根据用能单元对园区内各个企业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归类整理,调研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各类用能单元后的节能效果,从节能程度、节能效率以及节能收益等方面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
步骤3.2: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开展网架优化工作:收集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新能源相关数据,开展电力平衡、潮流计算等,结合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安阳供电区新能源的并网电量,得到供电区各区域的弃电率,进一步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并对弃电严重区域提前谋划,结合该区域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网架优化工作;
步骤3.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基于各类园区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结合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弃电严重程度,根据各类园区内的网架结构和相关电网数据,提出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模型,采取合适方法求解模型得到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策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并结合当地政策和地理特征等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所述的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
步骤4.2: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绿色生态园区自身的能耗情况变化,结合相关政策以及自身能耗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
步骤4.3: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和节能效果为准,结合火电深度调峰、配置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措施,明确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进一步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
所述的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通过调研园区供给侧的能源分布情况,提取园区的用能特性,建立模型描述园区用能的时空分布特性;
步骤5.2: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建立园区能源的描述模型和预测模型,探索园区的节能潜力;
步骤5.3:充分研究绿色生态园区的供给侧能源分布的时空特性,并针对该特性对园区内的用能情况构建模型描述,定量分析多种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协同优化多种能源配置,充分挖掘园区内节能潜力;
步骤5.4:针对园区节能实施路径,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综合评价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社会价值。
所述的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根据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的目标,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园区的发展规划获取未来的能源需求情景;
步骤6.2:然后,对园区内各项评估指标和参数定量计算;
步骤6.3:通过结合多种相关政策、先进技术以及节能措施等调整相关计算参数生成多种情景;
步骤6.4: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能源政策、不同用能方式和能源结构以及技术应用对各项参数的影响,从而探索园区各个环节的用能控制措施和低碳化实现路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为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在使用中,在碳中和背景下,传统电、热、冷、气、油等单一能源服务将逐步打破行业壁垒,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园区综合能源***的规划建设将带动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变革,将对国民经济、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环境等带来显著影响,基于双碳目标,探索绿色生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综合能源收益评估机制,搭建经济和技术评价体系,完善评估方法,细化评价指标,对于园区综合能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落地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发明综合考虑园区新能源自然禀赋及冷、热、电用能需求,研究园区低碳化和数字化实施路径和评价方法,为实现电、气、冷、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为载体,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为园区低碳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现路径,对于园区综合能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落地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发明具有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
步骤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计算方法;
步骤3: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步骤4: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
步骤5:绿色生态园区的模型和评估体系构建;
步骤6: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分析。
本发明为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在使用中,园区综合能源***的规划建设将带动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变革,将对国民经济、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环境等带来显著影响,本发明综合考虑园区新能源自然禀赋及冷、热、电用能需求,研究园区低碳化和数字化实施路径和评价方法,为实现电、气、冷、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为载体,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为园区低碳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现路径,对于园区综合能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落地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发明具有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优点。
实施例2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
步骤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计算方法;
步骤3: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步骤4: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
步骤5:绿色生态园区的模型和评估体系构建;
步骤6: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分析。
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调研供电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明确园区内各类能源产业分布特征,结合我国各类能源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调研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现状,收集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数据,从行业发展速度、行业发展质量以及行业经济贡献度三个方面,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行业特征;
步骤1.2:估算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结合风电、光伏资源禀赋和土地情况,结合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以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为目标导向,初步估算该区域新能源发展的分布,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政策以及发展趋势,收集该区域新能源发展数据,估算该区域内新能源的可开采量;
步骤1.3: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基于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基于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建立园区供给侧能源的潜力模型。
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研究能耗实时监测体系设计:针对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明确能耗评价指标,能耗评价指标分为总用能指标和用能比例类指标两大类;根据实时监测平台收集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实时数据,依据能耗评价指标,设计能耗实时监测体系;
步骤2.2:研究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测算方法:基于空间视角,在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园区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究二者对碳排放强度的关联交互作用和间接作用,建立园区碳排放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到园区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数据,结合园区内各能耗行业的碳排放测量标准,提出园区碳排放的实时测算方法;
步骤2.3: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明确园区内包含的所有设备类型,以碳排放系数法作为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结合各项能耗评价指标,建立包含所有设备类型的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型,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实现自动计算功能,并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
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对典型园区内的用能单元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根据用能单元对园区内各个企业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归类整理,调研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各类用能单元后的节能效果,从节能程度、节能效率以及节能收益等方面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
步骤3.2: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开展网架优化工作:收集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新能源相关数据,开展电力平衡、潮流计算等,结合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安阳供电区新能源的并网电量,得到供电区各区域的弃电率,进一步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并对弃电严重区域提前谋划,结合该区域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网架优化工作;
步骤3.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基于各类园区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结合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弃电严重程度,根据各类园区内的网架结构和相关电网数据,提出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模型,采取合适方法求解模型得到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策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并结合当地政策和地理特征等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所述的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
步骤4.2: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绿色生态园区自身的能耗情况变化,结合相关政策以及自身能耗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
步骤4.3: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和节能效果为准,结合火电深度调峰、配置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措施,明确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进一步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
所述的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通过调研园区供给侧的能源分布情况,提取园区的用能特性,建立模型描述园区用能的时空分布特性;
步骤5.2: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建立园区能源的描述模型和预测模型,探索园区的节能潜力;
步骤5.3:充分研究绿色生态园区的供给侧能源分布的时空特性,并针对该特性对园区内的用能情况构建模型描述,定量分析多种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协同优化多种能源配置,充分挖掘园区内节能潜力;
步骤5.4:针对园区节能实施路径,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综合评价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社会价值。
所述的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根据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的目标,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园区的发展规划获取未来的能源需求情景;
步骤6.2:然后,对园区内各项评估指标和参数定量计算;
步骤6.3:通过结合多种相关政策、先进技术以及节能措施等调整相关计算参数生成多种情景;
步骤6.4: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能源政策、不同用能方式和能源结构以及技术应用对各项参数的影响,从而探索园区各个环节的用能控制措施和低碳化实现路径。
本本发明为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在使用中,园区综合能源***的规划建设将带动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变革,将对国民经济、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环境等带来显著影响,本发明综合考虑园区新能源自然禀赋及冷、热、电用能需求,研究园区低碳化和数字化实施路径和评价方法,为实现电、气、冷、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为载体,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为园区低碳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现路径,对于园区综合能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落地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发明具有以下创新点:一、充分利用了园区的用能特点,通过对园区内能源的产生、传输与分配(能源网络)、转换、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后,形成的能源产供销一体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模型和实施路径的分析很好地融入了低碳思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三、积极响应“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政策,以园区的角度,充分挖掘园区内部的节能空间,为我国的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本发明具有实现互动优化提供支撑、促进园区供能清洁转型、拓展电网能源服务范畴的优点。

Claims (7)

1.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
步骤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计算方法;
步骤3: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步骤4: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
步骤5:绿色生态园区的模型和评估体系构建;
步骤6: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调研供电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明确园区内各类能源产业分布特征,结合我国各类能源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调研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现状,收集园区内各类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发展数据,从行业发展速度、行业发展质量以及行业经济贡献度三个方面,充分分析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行业特征;
步骤1.2:估算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结合风电、光伏资源禀赋和土地情况,结合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以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为目标导向,初步估算该区域新能源发展的分布,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政策以及发展趋势,收集该区域新能源发展数据,估算该区域内新能源的可开采量;
步骤1.3: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及潜力模型:基于园区内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区域特色与行业特征,研究园区供给侧能源时空分布特性;基于园区内新能源发展的分布和可开采量,建立园区供给侧能源的潜力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研究能耗实时监测体系设计:针对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明确能耗评价指标,能耗评价指标分为总用能指标和用能比例类指标两大类;根据实时监测平台收集园区内重点能耗环节和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实时数据,依据能耗评价指标,设计能耗实时监测体系;
步骤2.2:研究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测算方法:基于空间视角,在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园区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究二者对碳排放强度的关联交互作用和间接作用,建立园区碳排放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到园区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数据,结合园区内各能耗行业的碳排放测量标准,提出园区碳排放的实时测算方法;
步骤2.3: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明确园区内包含的所有设备类型,以碳排放系数法作为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结合各项能耗评价指标,建立包含所有设备类型的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型,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实现自动计算功能,并研发绿色生态园区碳排放指标量化计算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对典型园区内的用能单元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根据用能单元对园区内各个企业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归类整理,调研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各类用能单元后的节能效果,从节能程度、节能效率以及节能收益等方面分析各类园区内的现有节能减排技术;
步骤3.2: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开展网架优化工作:收集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新能源相关数据,开展电力平衡、潮流计算等,结合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安阳供电区新能源的并网电量,得到供电区各区域的弃电率,进一步计算对应不同弃电率的新能源可承载力,并对弃电严重区域提前谋划,结合该区域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网架优化工作;
步骤3.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基于各类园区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结合供电区内各类园区的弃电严重程度,根据各类园区内的网架结构和相关电网数据,提出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模型,采取合适方法求解模型得到各类园区内的新能源消纳策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并结合当地政策和地理特征等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
步骤4.2: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调研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运行后绿色生态园区自身的能耗情况变化,结合相关政策以及自身能耗确定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计算并综合分析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节能效果;
步骤4.3: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根据绿色生态园区的低碳化实施路径和措施,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和节能效果为准,结合火电深度调峰、配置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措施,明确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进一步构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度评价体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通过调研园区供给侧的能源分布情况,提取园区的用能特性,建立模型描述园区用能的时空分布特性;
步骤5.2: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特征,建立园区能源的描述模型和预测模型,探索园区的节能潜力;
步骤5.3:充分研究绿色生态园区的供给侧能源分布的时空特性,并针对该特性对园区内的用能情况构建模型描述,定量分析多种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协同优化多种能源配置,充分挖掘园区内节能潜力;
步骤5.4:针对园区节能实施路径,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综合评价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社会价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根据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的目标,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园区的发展规划获取未来的能源需求情景;
步骤6.2:然后,对园区内各项评估指标和参数定量计算;
步骤6.3:通过结合多种相关政策、先进技术以及节能措施等调整相关计算参数生成多种情景;
步骤6.4: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能源政策、不同用能方式和能源结构以及技术应用对各项参数的影响,从而探索园区各个环节的用能控制措施和低碳化实现路径。
CN202211482094.1A 2022-11-24 2022-11-24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5829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2094.1A CN115829253A (zh) 2022-11-24 2022-11-24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2094.1A CN115829253A (zh) 2022-11-24 2022-11-24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9253A true CN115829253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1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2094.1A Pending CN115829253A (zh) 2022-11-24 2022-11-24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92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1949A (zh) * 2023-07-18 2023-12-05 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字化园区碳排放态势推演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1949A (zh) * 2023-07-18 2023-12-05 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字化园区碳排放态势推演方法
CN117171949B (zh) * 2023-07-18 2024-04-05 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字化园区碳排放态势推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1963B (zh) 一种协调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园区综合能源***规划方法
Markaki et al. The impact of clean energy investments on the Greek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2010–2020)
Zhou et al. A cross-scale modelling and decarbonisation quantification approach for navigating Carbon Neutrality Pathways in China
Shufian et al. Optimized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for hybrid island microgrid system considering uncertainties
Farzaneh et al. Developing a tool to analyze climate co-benefits of the urban energy system
Wu et al. A critical barrier analysis framework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istributed PV in China
Çolak A new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s of road gradient and coolant flow o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ower electronics component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CN115829253A (zh) 碳中和绿色生态园区低碳化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Sgaramella et al. Optimal RES integration for matching the Italian hydrogen strategy requirements
CN111626558B (zh) 基于情景分析的综合能源***模型比较方法和优化***
CN117575343A (zh) 一种乡镇综合能源服务成效评价方法及***
CN115879652B (zh) 能源网络分级协同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0234B (zh) 一种基于混合测算方法的双碳预测优化模型
Zhao et al. A study on site selec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 and VIKOR: a case study in China
CN116187772A (zh) 一种集团级低碳转型决策支持***
Shang et al. Study on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method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based on fuzzy matter-element method
Sun et al. Optimal path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in developing China’s wind energy industry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combination modes and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multi-station integration
Zaika et al. The Potential of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or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ector
El Kontar et al. Optimal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al cost savings: A framework for automated rooftop pv placement
Zhang et 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SFA method
Rachmadhani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digitalization to bring equality energy access for remote areas
Kurdi et al. The Impact of Large Deployment of Distributed Solar Photovoltaic at the Urban Scale on the Building Performan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Over the Grid
Bayram et al. RENEWABLE ENERGY SCENARIO IN ELECTRICITY SYSTEM FOR ISPARTA PROVINCE THE YEAR 2030
Koval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of solar-driven generation in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